“广东张国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学医研究生最好找工作,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学医研究生最好找工作,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学医研究生最好找工作

篇1: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学医研究生最好找工作

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学医研究生最好找工作

昨天,河南省首次发布《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报告》,对在豫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去年,河南高校毕业生48.3万人,截至209月1日,初次就业率80.35%,高出全国2.85个百分点。统计显示,选择留在河南省内工作的毕业生,最青睐省会郑州。

省内就业,首选郑州

此次报告主要依托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历时3个月编撰而成,所公布数据反映了截至去年9月1日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截至2014年9月1日,河南高校毕业生省外就业比例为18.02%,也就是说超八成学生在河南初次就业。

在省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省会郑州吸引了超过50%的毕业生。

研究生初次就业,学医的最吃香

研究生

眼科学、药理学、兽医硕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妇产科学硕士等就业率为100%

本 科

车辆工程、治安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动物科学、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等8个专业的就业率在90%以上

专 科

治安管理、铁道机车车辆、中医学、财务信息管理、装饰艺术设计、会计与审计等6个专业的就业率也在90%以上

省外就业,最爱制造业

初次就业选择外省的'高校毕业生,多流向北、上、广以及江浙一带。经济欠发达的西藏、宁夏、内蒙、青海等地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弱。

其中,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初次就业地三强分别为北京、广东、山东;本科生为广东、北京、江苏;专科生为北京、江苏、广东。

跟省内就业毕业生情况不同的是,省外工作的毕业生初次就业行业点击率最高的均为制造业。

初次就业率,专科生高于本科生

截至去年9月1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0.35%,其中研究生就业率是72.76%,本科生就业率79.92%,专科生就业率81.08%,均高于全国水平。

自主创业,在校生多于毕业生

统计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校就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2014年全省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3442份。而根据学校上报的情况,我省有8308名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其中,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3743人,在校生自主创业人数为4565人。

篇2: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去向和就业状况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对20xx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近日发布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分析结果如下: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如果将上表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83.1%。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80%以上。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85.3%,女性为80.8%,两者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上,男性高出4.8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9.4%;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排第三,为80.6%;普通本科院校最低,为77.7%。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落实率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落实率分别为85.9%、81.6%、78.4%。

起薪对比: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高。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640元;本科生为4010元;硕士生为6363元;博士生为6753元。

第二,男性薪资高于女性。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4448元,女性为3896元,两者相差553元。

第三,重点院校薪资高于普通院校薪资。从算术平均值看,“211”(包括“985”)重点高校为5571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944元,高职院校为2597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993元。

第四,东部地区薪资高于西部地区薪资。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5449元,东部地区为3401元,中部地区为2866元,西部地区为268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2.03倍。

第五,省会城市高于普通城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472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60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306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909元和324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科研单位5407元;三资企业5329元;国有企业4801元;高等学校4404元;医疗卫生单位4056元;党政机关3967;其他企业3889元;其他事业单位3740元;私营企业(民营、个体)3647元;中小学3422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8倍。

第七,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专业技术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4611元、4504元和4400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3901元和3847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3014元和297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5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5386元;金融业为5098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4834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4648元;房地产为4395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4165元;采矿业为4077元;文化体育娱乐为3999元;农林牧渔为3938元;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926元;制造业为3859元;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822元;教育为3816元;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3661元;建筑业为3607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3496元;居民服务为3334元;批发零售为3255元;住宿餐饮为2854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9倍。

行业就业满意度排行:

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采矿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农林牧渔;金融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文化体育娱乐;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

就业分布: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9.1%,在地级市工作的占25.4%,在县级市或县城工作的占13.0%,在乡镇工作的占1.8%,在农村工作的占0.8%。

第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11个单位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私营企业占38.9%;国有企业占27.9%;三资企业占8.1%;国家机关占4.9%;其他企业占4.6%;其他事业单位占4.6%;中小学占4.2%;高等学校占3.1%;科研单位占1.5%;医疗卫生单位占1.1%;其他占1.2%。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类型非常集中,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最主要的就业单位。

第四,按工作类型划分:7个工作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29.8%;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6.7%;商业和服务人员14.3%;企业管理人员14.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1.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8%。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比较分散,有5个类型的工作比例达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业顺序是:金融业为15.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0.8%;制造业为10.3%;教育为9.1%;建筑业为6.7%;农林牧渔为5.4%;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4.5%;批发零售为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4.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4.0%;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7%;房地产为2.7%;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2.3%;文化体育娱乐为2.1%;住宿餐饮为1.9%;采矿业为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1.0%;居民服务为1.0%。

新兴服务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表现突出,成为占比最大的两个行业,占比合计为26%。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依然重要,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占比合计为17%。教科文卫体等事业行业占比合计为15.4%,其中教育行业占比突出,占比为9.1%。

链接:为何专科生就业落实力竟比本科生高?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就业率不如专科生呢?显然,这背后有诸多原因。

从就业心态来说,专科生自知有几斤几两,在本科生多如牛毛和就业难的语境下,专科生不好高骛远,不挑三拣四,非常务实。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则恰恰相反,往往薪酬达到要求、工作环境不满意、假期少、网速慢等,都会成为其拒绝就业的理由,结果,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就业比例就低了。

从市场的需求来说,专科有自身的优势。专科生工资水平相对低,企业需付出的人力成本低,受企业青睐。专科生没有本本优势,只能从其他方面找优势,比如,希望能获得赏识,工作上吃得起苦,愿意加班,工作热情高,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则正好反之,两相比较,用人单位更欢迎专科生,于是专科生就业率高,就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调查也提示了另一些问题,比如,就业质量和满意率则与“本本”的含金量有关。不管在什么地方,专科生不如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为什么?因为专科生从事艰苦的行业,或者行业中的末端,薪酬低,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就业质量和满意率当然低。所以,不要盲目羡慕专科生就业率高。

这份就业调查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教学质量、专业设置、文化水平高低等与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满意率的关系,让人比较全面地看到问题所在,也给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提了一个醒。就教育部门而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根据市场配置要求,要培养多层次的专业人才,既要有高端人才,又要有中、低端人才,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校不能盲目扩招,也不要贪大求洋,只看到利益,看不到就业市场的多层次性,结果,培养的人才相对“过剩”,学生就业难,学校还能维持下去吗?所以,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从供需两端发力,办好教育。

对学生而言,考学不要盲目求“本本”、攀“高枝”,就业不要自不量力,看不清形势,好高骛远,对就业岗位用脚投票,到头了谁对谁“用脚投票”,恐怕还不一定。因此,一定要有务实的眼光,要有万仗高楼平地起的常态心,才不会被就业岗位“淘汰”。

篇3: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学医研究生最好找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继、、、 、、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于206月又进行了第七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本报告是对 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的统计和分析,样本涉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7个省份的28所高校,由本版进行独家发布,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教育决策和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丰富有效的信息。

毕业生落实率:专科生最高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如果将上表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83.1%。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80%以上。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85.3%,女性为80.8%,两者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上,男性高出4.8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9.4%;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排第三,为80.6%;普通本科院校最低,为77.7%。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落实率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落实率分别为85.9%、81.6%、78.4%。

起薪比较:科研单位最高

为了排除奇异值,调查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3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4187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640元;本科生为4010元;硕士生为6363元;博士生为6753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4448元,女性为3896元,两者相差553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211”(包括“985”)重点高校为5571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944元,高职院校为2597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993元。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5449元,东部地区为3401元,中部地区为2866元,西部地区为268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2.03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472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60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306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909元和324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科研单位5407元;三资企业5329元;国有企业4801元;高等学校4404元;医疗卫生单位4056元;党政机关3967;其他企业3889元;其他事业单位3740元;私营企业(民营、个体)3647元;中小学3422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8倍。

第七,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专业技术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4611元、4504元和4400 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3901元和3847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3014元和297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5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5386元;金融业为5098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4834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4648元;房地产为4395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4165元;采矿业为4077元;文化体育娱乐为3999元;农林牧渔为3938元;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926元;制造业为3859元;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822元;教育为 3816元;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3661元;建筑业为3607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3496元;居民服务为3334元;批发零售为3255元;住宿餐饮为2854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9倍。

就业满意度:到采矿行业最满意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25.9%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3.6%的毕业生感到满意;19.0%的毕业生感到一般;1.2%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3%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第二是西部地区;第三是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农村,在乡镇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事业单位;中小学;私营企业(民营、个体);其他企业;医疗卫生单位。

第五,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7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六,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采矿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农林牧渔;金融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文化体育娱乐;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

此外,性别之间、学校类型之间的就业满意度差异不大。

就业分布:乡镇农村仅占2.6%

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20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如下: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9.1%,在地级市工作的占25.4%,在县级市或县城工作的占13.0%,在乡镇工作的占1.8%,在农村工作的占0.8%。

第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11个单位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私营企业占38.9%;国有企业占27.9%;三资企业占8.1%;国家机关占4.9%;其他企业占4.6%;其他事业单位占4.6%;中小学占4.2%;高等学校占3.1%;科研单位占1.5%;医疗卫生单位占1.1%;其他占 1.2%。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类型非常集中,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最主要的就业单位。

第四,按工作类型划分:7个工作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29.8%;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6.7%;商业和服务人员14.3%;企业管理人员14.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1.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8%。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比较分散,有5个类型的工作比例达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业顺序是:金融业为15.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0.8%;制造业为10.3%;教育为9.1%;建筑业为6.7%;农林牧渔为5.4%;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4.5%;批发零售为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4.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4.0%;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7%;房地产为2.7%;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 2.3%;文化体育娱乐为2.1%;住宿餐饮为1.9%;采矿业为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1.0%;居民服务为1.0%。

新兴服务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表现突出,成为占比最大的两个行业,占比合计为26%。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依然重要,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占比合计为17%。教科文卫体等事业行业占比合计为15.4%,其中教育行业占比突出,占比为9.1%。

篇4: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首次发布 学医的最“俏”

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首次发布 学医的最“俏”

河南省大学毕业生们就业都去哪儿了?昨日,我省发布《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报告》,对20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也是我省首次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报告。

多数毕业生选择为家乡出力

年,我省高校毕业生48.3万人,其中研究生1.3万人,本科生21.3万人,专科生25.7万人。

从毕业生生源看,去年,我省毕业生生源以省内为主,占毕业生总数的91.86%,省外生源相对较少,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14%。

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是省外生源数量最多的5个地区,生源人数超过人。在省内生源中,郑州地区的生源最多,占我省生源总数的10.62%,其次为周口地区,占比为10.26%,其他地区均不超过河南省生源总数的10%。

从毕业生就业地区情况看,2014年我省毕业生更多选择为家乡建设出力,省内就业比例达到81.98%。其中,郑州地区吸纳毕业生数量最多,超过就业毕业生总数的50%,其次为洛阳、新乡、许昌、商丘、焦作等地区。

选择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占到18.02%,且大多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地区。

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

数据显示,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0.35%,其中研究生就业率72.76%,本科生就业率79.92%,专科生就业率81.08%,均高于全国水平。

“‘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的现象是高校教育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我省某高校就业处一位老师解释说,专科(高职)院校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而学历越高,毕业生在就业时,定位、期望值上存在的'差异也就更大。大多数研究生、本科生扎堆在人才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而不愿意去有大量人才需求的边远地区。

而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择才也逐渐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某广告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研究生、本科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多,但实践水平可能不如专科生高。

本科女生比男生“吃香”

按性别划分来看,去年,我省研究生男性就业率明显高于女性,不过,本、专科女性毕业生要比男性香。

数据显示:研究生男性毕业生就业率为77.11%,女性为69.73%,本科、专科男女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79.64%、80.16%和79.34%、82.52%。

郑州轻工业学院刘老师认为,女生在大学期间对于职业规划的紧迫感比男生强,在各项就业指导活动中的参与度也比男生高。在参加面试时,女生往往准备得更充分,这些都是女生就业率高于男生的原因。

初次就业,医学类最火

数据显示,研究生就业率比较靠前的20个专业中,有8个就业率为100%。

大河报记者发现,在这8个100%就业的专业中,有六个与医学相关,分别为:眼科学、药理学、兽医硕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妇产科学硕士。在研究生就业率靠前的20个专业中,有一半与医学相关。

本科专业中,车辆工程、治安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动物科学、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等8个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专科专业中,治安管理、铁道机车车辆、中医学、财务信息管理、装饰艺术设计、会计与审计等6个专业的就业率也在90%以上。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布的数据反映的是截至去年9月1日2014届毕业生们的就业情况,时间节点不同,统计出来的数据也会有很大不同。譬如教育、医学等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会因专业对口行业招聘期的不同,呈现出阶段性特点。

篇5:上海市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截至9月底,有3894名本市户籍的2016届高校毕业生仍在求职或参加培训。今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会同市学生事务中心联合发布《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

尚未就业者中逾五成是大专高职毕业生

这份调查报告称,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共17.1万人,就业率已达96.5%。在经历了紧张忙碌的求职期后,大多数2016届高校毕业生已经开启了自己的职场人生。

为了动态了解未登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中心结合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组织就业援助员对尚未登记就业、也没有出国或升学的本市户籍高校毕业生逐一调查排摸。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9月底,共有3894名本市户籍的上海高校毕业生,目前正在积极求职或参加相关培训。

从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学历结构来看,大专高职学历的人数最多,约占57.8%;其次是本科学历的毕业生,约占41.1%;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仅占1.1%。

从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来看,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别占21.6%和17.6%。

调查者分析,这类专业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较多,反映了该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可替代性强、就业竞争较为激烈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多样性。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不少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开网店、做电商。文化艺术类毕业生中则有不少人选择自主创业或者从事自由职业。

另外,大学生毕业后并不急于寻找工作,而是选择自主创业或者较长时间的外出旅游,慢慢考虑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就是所谓的“慢就业”,正悄然兴起。但专家提醒,“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不应成为浪费青春、逃避竞争的借口。

两成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

从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吸纳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最多,约占21.7%;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高校毕业生约占14.9%,国有企业吸纳的高校毕业生约占9.4%。

从不同规模的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32.4%的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选择在从业人员规模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就业。在500人及以上规模的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占43.4%。

商务服务、金融、科研行业吸纳人数最多

统计数据显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吸纳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最多,约占28.3%;其次是金融、科研行业,吸纳的高校毕业生分别占11.9%、10.7%,与届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从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产业分布情况来看,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约占87.5%,高于全市从业人员的总体水平。

外省市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意愿增强

统计数据显示,2016届上海高校外省市生源毕业生中,除升学、出国、去外省市就业的之外,已有3.5万人在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占外省市生源高校毕业生总数的32.1%,较2015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同期水平提高了7.4个百分点,显示外省市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的意愿在增强。

专家分析指出,从最近几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规律来看,未来几个月还将有不少外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

篇6:学医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

麻醉学专业。麻醉学专业将来就业主要是在医院当麻醉师,医院现在做手术及其他业务需求比较广泛,而目前技术熟练的麻醉师需求量比较大,据统计目前国内对麻醉师的'需求量在30万左右,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因此麻醉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比较容易,但是需要实践才能成长为优秀的麻醉师。

影像医学。这个专业可就比较高科技了哦!医学影像技术就是操控电脑帮助患者做一些检查,比如CT、磁共振、超学、DSA等检查项目。这就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了,还得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

篇7: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毕业生就业环境:

2:20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篇8: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