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走过银河广场的心情日记,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走过银河广场的心情日记,欢迎大家分享。

篇1:走过银河广场的心情日记
走过银河广场的心情日记
清晨的一缕阳光洒进室内,舒爽的感觉爬满了全身。打开窗子,吮吸着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一群白鸽儿正在缓缓地风中盘旋。我想起了已经久违的银河广场,决意出去走走。
踩在光洁的石板路上,脚步也不由得异常轻盈,而心在不由自主地沉醉着、温暖着、体味着、感动着。喜欢就这样一个人慢慢的走走,静静的放飞飘扬的思绪,感怀于蓝天的明媚、白云的飘逸、绿水的轻柔、花开的声音。
漫步银河广场,柔缓的脚步衍生出一份闲适的心情。当视线经过的一刻忍不住驻足凝望,满眼的草绿,一片松林、一池碧水,那一瞬相遇的悸动迅速地感染了情绪,不仅疑问这可是广场亮丽的眼眸?当一个人的内心经历了太多的磨砺,充盈了太多的欲望无法实现的焦灼时,面对这样一片开阔的绿地,一池清清荡漾的碧水,还会有多少纷乱的思绪,多少疲惫的身心,不会在瞬间被浣洗得澄清而透明。
水池旁有些人与同伴大声地笑闹着,那些笑声顺着喷涌的水柱,飘荡着,回旋着,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温存起来,生动起来。云朵也就跌入这清清的'倒影里,洁白、柔软。总是在这样的时候,想起那年夏天,面对故乡的一条河,一群燕子在水面上迅疾地飞舞,夕阳的余辉洒落了河面满眼的金色,水中漾动着自己的影子。记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要在我们的形骸之外用一双灵魂的眼睛来审视自己,直到宠辱不惊。然而,我喜欢这轻轻的一池碧水的柔情,喜欢生命里一切细微的感动,甚至,会用一生去守候生命里的许多美好感觉。
甬路上来来去去的人渐渐多了,三五成群,或高声地品评人生,或絮絮地谈论家常,或慢慢地探讨健康。在阳光下,空气中也有了些沸腾的意味。
视线逐渐变得漫长,一群古稀老人静静地立于光影之中,风儿拂动着白发,幻化成耀眼的光芒,仿佛只是时光的影子在跃动。他们于静默中拂去了岁月的风尘,拂净了不安的心灵,就像一株株遒劲的古榆,只有时光的年轮透过身躯,洒落下淡淡的影子。他们仿佛忘记了过去的辉煌,忘记了生命的绚丽。他们的美,在于经历过的风雨,在于经受过的苦难。
锣鼓的喧闹划过长天,放眼望去,弥漫眼际的色彩,热情率真,酣畅淋漓。
篇2:走过三十年的心情日记

走过三十年的心情日记
三十年前,我刚刚走进校园,在我们学到拼音“un”的时候,父亲走了很多关系,终于买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在我们不大的村庄,也算是一个西洋景了。我是又激动又新奇,非要缠着父亲带我转两圈,我光着脚丫,爬上了父亲的自行车,那一刻,心情简直没法形容,坐在后面摇头晃脑。有句话说,乐极生悲吧,刚走没有多远,我的右脚后跟插进了自行车的后轮里。当父亲听到我的尖叫停下车的时候,一切都晚了,我脚后跟的'皮基本上都脱落下来。父亲在路人的帮助下,把我送进了附近的医院,在我小小的后脚跟上整整缝了17针。当时的卫生条件较差,消毒不好,结果感染了,整个夏天我都是趴在家里度过的,只好第二年又重新报名上的学。
十年以后,我上了高中。我们家也很时髦地成了万元户,过上了那个时候的小康生活。有一次,班主任王成道老师检查我们的宿舍,嫌我们的卫生做得不好,就给我们上“政治课”。其中,他说在英国等欧洲国家,人家每天都要换一件衬衣,我们下课以后,好多同学围在一起,说:乖乖,每天都要换件衬衣,那要多少件衬衣啊,别的事情也别做了,每天就洗衣服吧——老师在吹吧,反正他感觉咱们去不了欧洲,唬咱们呗。简直感觉是天方夜谭啊!
,老婆从一个企业下岗,望着失落的她,我也是无所适从,最后狠很心,凑集了两万元钱,交给老婆投资做起了经销陶瓷的小生意。当时的想法就是为了让她尽快地从失落中调整过来。在建材市场租了一间18平方米的小门头,从房间的中间分开,9平方米做仓库,9平方米做展厅。一次,一位好久不见的企业老总听说了,非要到店里看看,实在推脱不过,只好同意了。已近春节,敞棚式的店里仅有一个小板凳,那位朋友在店里站了有几分钟,就已经冻得瑟瑟发抖,说了几句话,就匆匆离开了。我们也没有挽留,因为店里根本就没有门,也没有可坐的地方,那份尴尬,至今还记忆犹新。现在和那位朋友谈起,他还说,看当时的情况,没有想到你们能把公司做这么大,我笑说,还不是我们赶上了党的好政策。
如今,已经民富国强,当年天天换衬衣的“天方夜谭”已成为现实。如果我们有一天不换衬衣,那才是不正常呢。可能当时没有想到会有全自动洗衣机。我开着几十万的小轿车回到我们的小村子,也没有人感到新奇,因为我们的邻居不乏高档汽车,汽车也是很多家庭平常的普通装备了,不但不需要走关系买了,而且一个电话,不知道有多少人上门推销呢,不需要像老爸买自行车还要托关系了。回首这三十年,有太多的没有想到……
篇3:走过广场550字作文
走过广场550字作文
放学了,拖着沉重的书包路过广场。突然一股浓烈的桂花香袭来,沁人心脾。呀!秋天来了。
抬头望去,角落里一株桂花树开满了金色的花朵。放眼四周,高大的法国梧桐、杨树,低矮的桑树叶子渐渐泛黄。黄杨、冬青、广玉兰这些常绿植物的叶子则绿得更浓了。
四周的'大树底下,一簇簇彼岸花散发着妖冶的红色。远看,像一团一团神秘的火焰。近看,花瓣仿佛千手观音的兰花指,又仿佛舞蹈着的精灵。
树叶零星掉落地上,行人走过发出“沙沙”的响声。再过一个月,也许半个月,地上将铺满落叶,仿佛盖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松松的、软软的,还会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我的玩伴,广场猫“小灰灰”趴在石凳上,周围簇拥着它的四个宝宝。看见我,它站起来轻轻往后退了一步,迟疑了一下,又悄悄往前挪了一步,期待地看着我。我撕开火腿肠,掰成一段一段的,放在那儿,看它们津津有味地吃着,任我抚摸。
广场出口,红黄相间,小小的甜品站里,小蛋糕和奶茶取代了冰激凌和汽水,散发着热气和诱人的甜香。几滴雨飘下,落在脸上、手上,凉凉的。
这就是我每天路过却不曾注意的广场上的秋天,它五色斑斓,温馨甜蜜,充满童话色彩。如果我们能放慢匆忙的脚步,一定能发现更多的美。
篇4:走过日记
走过日记
脚下的路,蜿蜒曲折,像一条灰色的蟒蛇赖在地平线上。我踩着蟒蛇的尾巴,望向被吞没了的远处隐约可见的村庄,驻足凝望。仅仅两周没回家,家乡又变了,变得年轻了许多,也变得浮躁了许多。心中不知为什么,在仅有的一丝的回家的狂喜之后,突然间变得好失落。
我缓慢地向前,看着正在施工的高速公路,看着泥泞坑洼的脚下的路;看着灰茫茫的天空;看着死气沉沉的大地,我的内心好凉,好凉,像灌了冷水一样。我想:终有一天,我要飞出这座大山,去更繁华的世界。可是我脚下的路还有好长好长,我还要不断地踏着这条灰色的路,至少三年。
每一段路,都有一幅风景,或凄凉,或绚丽,或平淡,或引人入胜。我想此时此刻,我正处于一段艰难的路上,一幅悲凉的画面之中。亦或是季节的原因吧,深秋总是凄凉的代名词,枯萎的草木,残喘的流浪狗,因施工拖运水泥而导致布满灰尘的空气,“装点”着脚下的路。我开始加快步伐,希望早点到家。我已经不想再看下去了,再看下去的`话,我或许会掉头,我宁愿活在那隔离着尘土,隔离着喧嚣,甚至是限制了自由的学校里。至少我不会心疼、失落。每当我看见家的路上时时有肩挑重担,弯腰驼背的老人,我就会心疼。我想世界还是悲惨的,城市的老人每天逛着公园,练着太极,而农村的老人却整天忙着生计,忙着农田。所以我周末不想回家,每走一次这段路,我就会百感交集一回。我真不喜欢这种心情大起大落的感觉。
我努力昂着头,大步走,不去看满身泥土的,如我父亲般年龄大的搬运工从我身边来回走动。那是我心底里最柔软的角落,我不敢再次去触碰。家越来越近了,但还要走十来分钟,我不可能闭着眼,所以我还是看到了人家房屋后山上的几座孤零零的坟。现在的我对坟的概念是简单的,就是把活人心中的人埋在了土里。至于小时候相信的坟里埋的是鬼魂、地狱、尸体等不同版本的故事,现在想想纯属滑稽之谈。自然也没有小时候面对坟的惧怕感。我停止了行走,呆呆地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那几座孤坟。我想:“我总有一天也会住在那里面。”我赶忙甩了甩头,打断我的想法。不,我不要那么凄凉,只有几根杂草作伴。我用一种沮丧的眼神望着同样沮丧的天空,又冒出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安徒生童话故事里充满了纯真、美好、和平。即使是邪恶也是简单的邪恶,而中国的民间故事却是令人毛骨悚然,充斥着妖魔鬼怪的《聊斋志异》!我想着想着,一股秋风拂面而过,仿佛真是那坟头散发的清幽。”“我得赶紧回家,”我想。
渐渐地,我看到了逐渐显露的那熟悉的房屋的一角。我快要到家了,我小跑起来。忽然我又停了下来,因为我又看到一幅画面,一幅说不出滋味却又为之震撼的画面。一个老人抽着长烟坐在田埂上,望着远处的山。我不知道他眼里是否浮动着期盼、或淡然,或是别的什么,我只知道他给了我一个背影,不同于朱自清《背影》,一个被岁月踹得遍体鳞伤,却倔强挺立的背影。我开始揣测他的脸庞,我把老人应有的皱纹、褐斑、两鬓白发、稀疏的眉毛、干巴巴的嘴唇拼凑在一起,这又让我想起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然后我就心酸了,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绝不会让我的父母这般孤独的坐在田埂上,绝不!我用手比了一个相框,将这幅画拍了下来,底片存在脑海里。我想:“这有一种非主流的风格。”然后我噗嗤一笑——没有人会将一个沧桑的老头拍成非主流。立马我又悲伤了起来,“为什么不能呢?残阳、灰色、落寞、背影、非主流……”
我终于到家了,也结束了我一路的胡思乱想。这一路,我感觉自己是用心在走。
走过了回家的路,心灵经历了好多。这一刻,我发现:我是一个向往繁华的人,所以看不得悲伤与寥落。这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吧。
篇5:风从草原走过心情日记
风从草原走过心情日记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了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眼前总会立刻浮现出一位英雄人物——成吉思汗。那位史上伟大的君王,曾经带领蒙古军队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
去年暑假,我终于有幸去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被那里神圣的气息着实震撼了。
从呼和浩特出发,驱车几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成吉思汗陵。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成吉思汗雕塑。成吉思汗骑在马背上,一手勒住缰绳,一手握着苏勒德,仰头望去,那么威风凛凛。
随后看到的是军队迁徙的大规模群雕塑。沿着曲折的小路,走在其中感觉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一名名蒙古士兵从身边骑马走过,羊群嬉戏着从身边跑过。两排牛拉着的成吉思汗军帐在这浩荡的迁徙队伍正中央,紧随其后的是哈屯大帐及萨满大帐。其中。除了皇室的帐篷和士兵之外,还有一些普通的牧民。
我们站到了亚欧板块地图上,这块地图呈现了成吉思汗曾经征服过的领域。我和妹妹站在“贝加尔湖”畔,那是一块美丽狭长的板块,就像是蒙古文字。
之后进入了“哈甘”(蒙古语,皇帝)字博物馆,里面以1206米长卷描绘着蒙古族的历史,真是气势恢宏。
坐着电瓶车,我们来到了祭祀区,在大殿前摆放着一个香炉,香炉里有不断的青烟悠悠的向上飘。人们虔诚地跪在香炉前双手合十在胸前,焚香礼拜。步入大殿,见一尊汉白玉雕砌的成吉思汗坐像,在我眼里他就像是我慈祥的爷爷。大殿内,有一种不可侵犯而神圣的寂静氛围,静得似乎都能听见周围烛光摇曳的声音。再往里走,有一个台子,上面摆放着一个油灯。经介绍,那盏油灯换过灯座,换过酥油,但是那烛光已燃烧了800年。看着那烛光,它似乎在向你讲述着这800年的`沧桑。环视大殿,见几名穿着蒙古袍的老者,低声用蒙语交流着。我并没有特别在意,以为只不过是游客罢了。直至离开时才得知,原来他们是守陵人。蒙古族有一个神秘的部落,一直守护着成吉思汗陵,他们是达尔扈特蒙古人,他们从成吉思汗逝世至今已是第39代后人了。
临走时,我回头久久凝望那祭奠堂。夕阳在其蒙古包式的建筑顶上洒下一片金色。逆光看来,这座建筑像是一个诉说着久远往事的老人,显得那么庄严,那么神圣。
回家的前一天,在呼和浩特大学路的书店,我情不自禁地买了一本《蒙古语自学教程》。妈妈欣慰地说,你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已经自然地焕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