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健太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识字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识字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欢迎参阅。

篇1:《识字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会本课6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对照插图,认识一些动物的样子,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流利有感情的读好韵文。
3、学会正确书写生字,重点是“狮、鹿”的笔顺。
重点:识字,读词。
用具:字卡、词卡、动物图片。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野生动物园吗?在那儿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二、看图,读词,反复识记
1、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野生动物园玩一玩,看一看。
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学生指认,师相机出示词语。
2、你能借助拼音把它们都读准确吗?学生练读。
3、指名读,齐读。
4、揭示课题,板书:识字6
5、学生看书再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6、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7、再读课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交流感悟
1、同桌交流:1号说动物名称,2号指有关动物图并相互纠正。
2、游戏:给动物挂牌。
每人拿一份去掉拼音的动物名称的卡片,给动物挂牌。小组检查。
3、教师相机渗透有关环保知识,并进形说话训练。
出示句式:野生动物园的动物真多呀!有( )的( ),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
4、师:是啊,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你们能读出对这些动物的感情吗?试试看。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指导,指导熟读。
四、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读读:狮、虎这两个字,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看着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自己学习生字词后交流、相互补充。
3、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态度和习惯!2、
4、描红、书写“狮、鹿”。
作业: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准备动物解说词。
[《识字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2: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8》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富川县福利镇中心校 龙雪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感受汉字之美之神奇,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具学具:课件、识字卡片、豆荚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吗?老师出个谜,请小朋友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
它是我的好朋友,
每个同学全都有,
笔墨书本帮我拿,
可我还得背它走。
打一物( )
师:对了,它就是我们的好朋友书包。小朋友,你们知道“书包”的“包”字,人们是怎么造出来的吗?请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胞胎图)
教师相机解释包字的字理含义:包字框就像裹着胎儿的胞衣,巳就像胎儿,所以,包的本意是指胎胞,后来引申指包藏之义。如:包装、包扎、行李包。小朋友,你们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通过创设猜谜情境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通过字谜学生对汉字加深了印象,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自主识字。
1、学习“苞”字。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认识了“包”字,已经和“包”字交上朋友了,我们就叫他包弟弟吧,包弟弟出生、长大了,他可是一个非常善于交朋友的孩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包弟弟交的几个好朋友。那包弟弟交的第一个好朋友是谁呢?小朋友们,请看这幅图。(课件出示)
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包弟弟来到荷花池观赏美丽的荷花,于是他便和荷花姐姐交上了好朋友。(出示苞)
师:苞字是什么偏旁,那草字头的字跟什么有关?
生:植物
师:包和艹成了朋友,那就是苞字。(板书:苞)
师:谁能给苞字组词?
师:谁见过花苞的样子?(课件出示:花苞)
师:你还见过哪些花苞?
2、学习“饱”字。
师:包弟弟和荷花姐姐交上了朋友,倒了中午,荷花姐姐请包弟弟到家里来吃饭,荷花姐姐还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呢,(课件出示:丰盛的午餐图)包弟弟吃得饱饱的,小朋友,你们说,包字和什么偏旁又交上了朋友呢?(食字旁)(板书:饱)
师:谁能给饱字组词?(板书:饱满)
师:饱满是什么意思呢?老师从家里带来了一些豆荚,想请小朋友帮老师挑出其中饱满的豆荚来,谁愿意上来?(学生上台挑)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挑出来的吗?说说饱满的豆荚的样子。
生:豆子大大的、圆圆的就是饱满的。
师:你还见过哪些饱满的庄稼?
生:黄豆、花生、稻谷……
师:饱满不仅可以用来形容豆荚,花生这些庄稼,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面貌,今天,小朋友上课很认真,还坐得端端正正地,精神面貌好,我们就说精神饱满。
3、学习“泡”字。
师:小朋友,谁最喜欢吐泡泡呀?
生:小鱼。
师:你们见过泡泡吗?
师:在哪里见过?
生:在家里妈妈洗衣服时见过,自己玩过吹泡泡游戏……
师:这些泡泡跟什么有关呢?
生:跟水有关,所以这个字用“三点水”做偏旁。(板书:泡)
师:谁能用泡字来组词?(水泡、泡泡……)
4、学习“炮”字。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火炮)
师:刚才小朋友认识的火炮,要在点火之后炮弹才能发射出去,因为跟火有关,所以“火炮”的“炮”字是“火”字旁。(板书:炮)
设计意图:在学习“苞、饱、泡、炮”这组由包字组成的形声字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并把生活中不常见的食物带进课堂,使学生把抽象的词语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以字理为中心,体现汉字的音、形、义的统一性。
三、变一变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包弟弟交的四个朋友,想一想,包弟弟还有没有其他朋友了?
生:跑、鲍、抱、袍、咆……
(当学生说出新字时,追问学生你是在哪认识这个字的?并表扬学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由包子组成的生字都是形声字,偏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读音。记住形声字,老师有一首儿歌赠送给大家:(出示儿歌)
学习形声字,
辨别要仔细,
声旁多表音,
形旁多表意,
掌握规律性,
快乐多识字。
四、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包字的好朋友,你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了吗?让我们精神饱满地读一读。(课件出示生字词)
五、探索识字规律
师:小朋友们,瞧,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不同的字,这么多的生字,要把它们牢牢地记住,最主要的是记住他们的什么呢?(形旁)
师:对了,小朋友说得真好,记住了偏旁,就能理解这个字的意思了,也能很快地记住这个字了。
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么多的生字全记住了。只要我们开动脑筋,认识的汉字就会越来越多。好,小朋友,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识字8》里面的生字词,(板书:识字8)
六、指导朗读儿歌
师:这些字不仅可以组词,还可以编出优美的儿歌呢!(课件出示儿歌)
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听,谁还愿意读?
师:很好。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看着这幅画,你觉得小金鱼怎样?(很调皮、很淘气)
师: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觉得这条小金鱼真的很调皮、很淘气呢!
师:谁愿意再来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很好)
师:是两条很乖的小金鱼,表扬他。
设计意图: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七、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识记了生字宝宝,现在生字宝宝累了,它想休息了,田字格是它温暖的家,你们能准确地把他们送回家吗?
师:先请小朋友观察:“包、饱、泡”三个字,想想,要把这三个字写好,最主要的是要学会写哪个字?重点指导写好“包”字。学生易把“巳”写成“己” 、“已” ,可灵活识记为:只有写成全封闭的“巳” ,才能把东西“包“住” ,要不然会漏掉。
师一边讲解,一边范写“包” 。
设计意图: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观察比较、自主感悟和形象贴切的比方让学生明白了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并用工整规范的板书和细致的讲解,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
八、课外拓展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识字8》的生字和词语,课后请小朋友仿照这个转盘,(出示“苗”的识字装盘),也给“包”字做一个识字转盘,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也来认一认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字朋友好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8》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篇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
识字5
寒流 大雪 北风
蜡梅 翠竹 苍松
蟒蛇 蚂蚁 刺猬
滑雪 溜冰 跳绳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羽字头”。
2.通过看图、识字认字、诵读词串来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体会“岁寒三友”不畏严寒的品质,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详案)
要求:通过看图、识字认字、诵读词串,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
一、情境导入。
今天是11月8日,请你看看今天的日历上写的是什么节气?(指导学生看投影日历)(是立冬)。这就意味着,冬天已经来了。在你记忆中,冬天是怎样的?你怕冬天吗?(有的可能怕,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也有的学生不怕,因为冬天可以开展很多的活动,还可以玩只有冬天才有的游戏——溜冰、滑雪等)其实冬天也与其他季节一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今天老师就与你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冬天。
二、看图说话学词串。
出示投影,看图指导: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通过看图,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很冷,都下起了大雪。指导学生说一说“鹅毛大雪”。)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寒流来了,……
(2)相机板书,让学生认读:寒流、大雪、北风。
(3)指导理解“寒流”: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前几天,苏州就来了一股较强的寒流,天气怎样?(一下子冷了很多,大家都及时加衣服,以免感冒了)(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很快领悟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再读这个词语:寒流
2.这么冷的天,很多植物都发生了变化,还记得以前学习过的《北风和小鱼》吗?北风一吹,什么发生了变化呀?(树叶落了,小草黄了,小鸟躲进了窝……),北风可真厉害,吹在你的脸上有什么感觉?(很冷,像刀割一样)不过有一些植物一点也不怕,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样设计,能唤起学生对已知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冬天来临后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学习体会“岁寒三友”的品格做好参照。)
(1)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表达。
(2)相机板书词语:蜡梅、翠竹、苍松(老师介绍:这三种植物因为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
(3)指名读这一组词,齐读。
(4)看图,这么冷的天气里,这岁寒三友生长得如何呢?
蜡梅开花了,黄黄的,散发出阵阵清香,多么诱人啊!
翠竹还是那样的绿,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青松挺得直直的,丝毫也不怕冷……
(5)教师补充《青松》,你瞧,这青松在大雪中依然挺拔苍翠,一点儿也不怕冷,听听陈毅元帅对它的赞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你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能大概知道:青松不怕大雪压,更不怕寒冷……)
(6)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几位不怕严寒的好朋友吧!齐读。
3.天这样冷,动物们怎么过冬呢?(指名书说说)(有的迁徙,有的躲进洞里,有的搬家了……)是啊,动物们有自己过冬的高招呢,瞧,这些动物都躲到洞里去了,是谁呢?你认识吗?
(1)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这些动物朋友。
(2)相机板书词语:蟒蛇、蚂蚁、刺猬
(3)你对这些动物熟悉吗?能介绍一下吗?
A.对于蚂蚁,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引导:到了冬天,你还能经常看到蚂蚁吗?很少很好,几乎看不见了,因为它们躲到洞里去睡觉了。
B.关于刺猬:我们这一带虽然属于城乡结合部,但是还是很少见到刺猬,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介绍一下刺猬:它是要冬眠的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遇到敌人会——全身缩成一个刺球,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很可爱哦!)
那你了解“蟒蛇”吗?(先让学生说一说 自己对蟒蛇的了解,教师再补充蟒蛇的特性,并简要告诉学生遇到蟒蛇袭击的解救方法——到水中,蟒蛇喜欢水,遇水会游开。)
(4)这些动物怎么过冬呢?(让学生说一说,应该都冬眠了,好好睡一觉了)指导学生大概了解“冬眠”。(因为天气温度低,为减少消耗,有些动物就冬眠了,大部分冬眠的动物属于冷血动物。)
(5)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的?(松鼠、青蛙、狗熊……)
(6)小结:这些动物可真会享受啊,这么冷的天,索性大睡一觉,啥都不用操心。咱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
4.在寒流到来的冬天,动物们可以躲进洞里不出门,那你是不是也这样,经常躲在家里不出去?冬天这么冷,怎么过呢?(学生可能会说,开展活动多锻炼啊)你们都不怕冷吗?那你们会开展哪些活动呢?(让学生交流:跳绳、踢毽子、跑步、扔沙包、打雪仗、堆雪人……)是呀,很多小朋友也不怕冷,你们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指导学生看图(大家在滑雪、溜冰、跳绳)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冬泳、踢毽子、扔沙包……)
(1)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小朋友在开展各种活动呢,有的溜冰,有的滑雪,有的跳绳,玩得真开心啊!)
(2)出示板书词语:滑雪 溜冰 跳绳
(3)指名读正确,齐读。
(4)说话训练: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小朋友们很勇敢,大家一起开展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什么活动?能说说原因吗?
我最喜欢,因为( )。
5.借助图画,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齐读。
四、归类学韵文。
1.小朋友,看着图上的词语,想一想,读一读,哪些词语表示冬天气候特点的?哪些词语表示不畏寒冷的植物的?哪些词语表示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的?哪些词语表示体育锻炼活动的?
2.交流确定。(分行写了冬天的特点)板书:天气、植物、动物、活动
3.读韵文。
(1)自己练习读。
(2)指名读,要求能读准确、流利。
去掉生字注音读韵文。(看黑板读)
五、指导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请你说一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生字,已经会写哪几个字了?(雪、蜡、翠、蛇、刺、滑、冰、绳)
2.重点指导生字:刺、翠、蜡、滑
刺:左边部分是“棘”的一部分,棘是指长满刺的枝条,刺是其中的一根,注意左边这部分与木有关,中间不封口,背诵口诀“刺字中间不封口,封口不成刺”
翠:指导学习新的偏旁“羽字头”,注意“羽字做部首,没有两个勾”,记字口诀“小卒子头上插羽毛”。
蜡:与“蜡烛”一同记。“虫字后边一个昔”。
3.学生学习这三个字的书写并完成描红部分作业。
六、作业布置:背诵韵文。
第二课时(简案)
要求:学习另外5个生字,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尝试用所学的词语写话。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用“刺、翠、蜡”口头组词。
3.回想以前所学关于春天、秋天的韵文,背诵关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韵文,帮助学生积累。
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刺、翠、蜡”这三个字的书写。今天我们先学习另外5个生字的书写,看谁学得又快又好。(雪、蛇、滑、冰、绳)
(1)这些字中你已经会写哪个字了?(雪、冰、学生会写的比较多,在平时的书面作业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2)重点指导:
蛇:虫+它 滑:三点水 +骨(及时书写“骨”的笔顺。)
绳:绞丝旁+口+电,注意右边部分要紧凑。
2.学生在习字册上各描红3个。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1.逐行练习说话,抓住词语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教师适当指点。
2.能将主要的意思说清楚:
冬天到了,天气……蜡梅花金黄金黄的,散发出一阵阵清香,翠竹还是那么绿,苍松显得更加挺拔,岁寒三友真是一点也不怕冷。动物们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蟒蛇、蚂蚁、刺猬都躲进了洞里冬眠了。这么冷的冬天,小朋友们一点也不怕冷,他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溜冰,有的滑雪,玩得多开心啊!冬天真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季节啊!
(词语用得越多越好)
3.学生交流,集体评议说的情况,有没有把天气、植物的特点、动物的可爱、小朋友们的活动说清楚。
四、指导学生把这段话写下来。
要求:能用上这些词语,把冬天的一些特点写出来,还要把动物、植物以及小朋友们的活动写下来,注意句子要通顺。
1.学生开始写,教师巡视,指导用好词语,注意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2.请先写好的学生把自己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听,集体评议。
(这样设计不但对课文内容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词串后能运用与迁移,并结合生活实际尝试写话,这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久而久之如此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学生就能逐渐说流利的话、写通顺的句子,实现课堂学习向生活运用的真正迁移。)
五、背诵韵文。
教学后记:
1.在看图读词的过程中,学生很快了解了课文内容,不但理解了“寒流”等课文中的词语,还理解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冬眠、岁寒三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把具有冬天特点的事物分类识记,从天气、植物、动物、活动四个类别学习词串,印象深刻。
3.适当在第一课时增加说话训练,学生能将以前的学习经验综合运用,将词串的内容融会贯通去理解,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4.第一课时在读词及理解词语方面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课堂学习书写生字的内容也分解为两个部分,将另5个生字安排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从整个设计看,似乎第一课时的分量比较多,与一般情况下认为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但是我认为经过以前教学此课的经验以及目前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可以接受这样的安排。学生一接触课文,就对这些冬天的事物有极高的兴趣,在理解词语上难度并不大,因此充分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时展开课堂学习,效果显著。通过本课再次设计及课堂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效果好!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识字5》教学反思
《识字5》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创设带同学们去北方旅游的情境引入新课,创设和生字朋友拿车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生字词的积极性。其次,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冬天的物、候特征,感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例如让学生聆听北风的声音,观看大雪,蜡梅、苍松、翠竹、刺猬、蟒蛇、蚂蚁等图,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身处南方的孩子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北方的冬天。再次,重视对课文的拓展。如给学生积累有关描写北风和大雪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后,注重学生迁移运用的训练。我们都知道,学语文,光有积累还不行,会把积累成功运用才是最高境界。课堂上我设计了练习:冬天来了,()呼呼地吹,带来了远方的(),()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下来了!()却在这时盛开了,金灿灿的,格外引人注目。()、()也挺直了它们的身子迎接风雪,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把积累与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首先是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握不够合理,如生字认读环节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了写字教学的时间,其次是拓展的内容过多,使得课的容量过大,教学时间较匆忙,使学生掌握困难,再次是设计的练习过于分散,既耗时又影响效果。最后是韵文的整体朗读太少,影响了学生对韵文的整体感知。
篇4:《识字4》二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4》二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动物图片、生字卡片、字词卡片。
教学重点:识字教学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愉快的夏天快要到了,那么在夏天里会发生那些有趣的'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生:(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夏天的故事。那就快快打开书,来读一读吧!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1、学生自由读课文。
A有不懂的字或不懂的词问老师或同桌。
B可以借助拼音。
C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自读情况。(找同学读课文,纠正错误。)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文中的小动物。
4、识字教学。
你们找出了小动物了,那么咱们把它请出来好吗?
A借助小动物的图片识字。
B借助拼音识字。
C独立识字。(小动物和拼音都没有了)
5、学习展、运、网。
6、小组讨论:总结字的规律,交流识字方法。
7、学生再读课文,了解小动物的活动
8、老师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学生说出他们的活动,再伴着动作演一演。
9、扩展思维: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小动物,你还知道他们的什么,介绍给同学
三、布置作业:
观察蚂蚁是怎么生活的,课上交流。
篇5:《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 程怀安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逾”、“跋涉”等词;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能辨别出麋鹿;
3.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2.教学难点: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发现法、自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mí)鹿(lù)。
板书课题:17 麋鹿
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会介绍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二、学习字词,了解文章梗概。
(一)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看看刚才自己提出的那个问题文中有答案吗?另外还要注意小黑板上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想一想: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几方面?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阅读情况。
1.(出示小黑板)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难读的句子集中到这段文字里了,我们来读一读,好不好?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传说是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两千头。
2.指名读,学生评。
3.解释:(年逾古稀、跋涉、颠沛流离)
4.教师在黑板上写词语。并问学生:同学们能找到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吗?
(1)教师板书:外形、生活习性,指名读第2、3 、4节。(读后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2)教师板书:传奇经历,指名读第5、6、7节。
师:好了,我们看一下,到目前为止,有哪一小节没读?这一节写什么?(麋鹿的生活环境)
(3)教师板书:生活环境,指名读第1节。
5.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三、辨别比较,进一步认识麋鹿。
1.出示一张驯鹿图片,问学生:是麋鹿吗?
2.请再浏览课文2-4节,找出不是的理由。
3.讨论交流。相机板书:角 尾 毛 蹄
4.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其实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
5.想看真正的麋鹿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文中的三幅插图,再读读第2、3、4节中关键语句,把印象最深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学习第5-7自然段
过渡:刚刚我们谈到,文章主要写了麋鹿的哪几方面?从语言表述上来看,你觉得哪一方面最吸引人关注?(传奇的经历)你想了解吗?
1.先请同学们说说这一部分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也就是中心句。中心词是什么?)
2.出示“传奇”。什么叫“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解意:传,有“传说”的意思;奇,指奇异事迹。)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5-7节,并跟同桌谈谈你的理解。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国内:从早就有到几乎绝迹;国外:从相继死去到已经超过头;国内: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1)列表体会麋鹿的经历。(小黑板出示)
时 间 情 况
3000多前…… 就有--逐渐减少--销声匿迹
1865年 发现了120头 陆续被盗往欧洲
19 惨遭厄运 几乎绝迹
(2)流落在国外的麋鹿的情况怎样?
(从“相继死去--18头--400多头--已经超过2000头)
5.体悟文中的情感。
请同学们先看看这些图表,接着读一读老师出示的一串词语:惊讶、悲伤、高兴、忧伤、愤恨、感动,然后再浏览课文第5-7节,说一说你的感受。
6.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
(1)学生讨论交流。
(2)老师点拨:(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热爱自然。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五、总结。
(1)学生小结。
(2)麋鹿有传奇的经历,曾经“迷过路”,在以后的路途中,麋鹿还会迷路吗?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这篇课文。
附:板书设计
17 麋鹿
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 “四不像” 角 尾 毛 蹄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设计说明:
一、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字词教学,还是篇章的理解,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品读、交流、感悟。比如,对于麋鹿的外形特点我都力求让学生去从具体的语段中去体会。
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从教学环节上来看,我打破常规,顺着学生的思路先教会学生如何辨认麋鹿,再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合乎学生好奇的心理。并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痛恨虐待动物的人们,从而在内心激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6:苏教版《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2课《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着的意思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初步读通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句,初步理解体会课文第二句的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8个生字,掌握其中4个生字,两种笔画,理解新词。
课前准备:
1、将课文插图制作成一幅大挂图,把“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制作成小贴图,以备上课作“贴一贴”找家游戏。
2、将儿歌制作成两幅投影片,将课后生字及笔顺规则制成投影片。
3、课文录音带及游戏用配乐录音带。
4、生字卡片及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提示课题: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并板书课题(卡片),齐读课题。
12 . (师边写边叫学生看)
过渡: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
他们的家又分别在哪儿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请小朋友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看书)
3、出示课文投影图,指名试读课文,数数有几行?每人读一行,想想有几句话?
三、讲读课文:
1、看大挂图,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
y n ni o zh ng z gu
①出示卡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祖国
指名认读
2、讲读课文第一句,并结合贴图理解:
⑴出示组织讨论:白云的家哪儿呀?
谁上来给白云找找家?贴一贴
你怎么知道蓝天是白云的家?
谁来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指导朗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⑵出示组织讨论:小鸟的家在哪儿呀?
你怎么知道的?
谁上来给小鸟找找家?
你能在课文的句子中读出来吗?
个别读,指导朗读树林是小鸟的家。sh l n
出示词卡:树林(看挂图)瞧,这是一棵树,许许多多树在一起就叫“树林”。树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
练习说话:树林是的家。所以说,树林是(所有动物)的家。
⑶出示组织讨论:鱼儿的家在哪儿呀?
谁给鱼儿来找找家?鱼儿离不开水。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在课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师小结:瞧,河水清清的,小鱼儿在水里游,多快乐呀!小河是鱼儿的家。小朋友可记住了,可千万别往小河里扔脏东西,不然小鱼就会生病的。
⑷出示“豆种”n t
组织讨论:种子的家又在哪儿呢? 出示词卡:泥土
你怎么知道种子的家在泥土里?(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师小结:(种子在土里吸收了好多好多营养,长得真快,没久就生根发芽了。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⑸老师请四个小朋友分别读一读第一句话,再齐读。
3、个别读第二句。
⑴出示画满鲜花的中国地图投影,问这是什么?
zǔ guǒ
(2)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这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地方。我们称它为:祖 国
(3)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
(4)看了这幅图,你觉得我们的祖国像什么?再把句子读一读。
huā duǒ
(5)出示词卡:花 朵
(6)想一想,“我们”是谁?
小朋友就像花朵一样,在祖国大花园里幸福成长。
(7)指导个别读,齐读第二句。
4、配乐齐读儿歌。
5、做课间游戏。
四、学生字。
1、认识笔画“”
2、认读生字卡片:(出示生字及笔顺投影),说说你怎么记这些生字?
3、指导“土、云、们、我”笔顺规则,并重点指导“我”字笔顺,并在书上描红。
4、练写《习字册》上的“土、云、们、我”。
[苏教版《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篇7:《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阳”、“鸟”两个字。能根据拼音自己认读韵文。
2、培养仔细观察图画的能力,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让学生体会清早起床后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在此基础上读好韵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韵文;认识生字、按笔顺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读出韵文的感情。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图片、生字卡片、录音、闹钟。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听……(出示闹钟声),你听见了什么声音?
(出示闹钟)你知道闹钟的用处吗?每天起床后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还会做哪些事情?
2、有一个叫小芳的小朋友,听见大家说得那么精彩,她也想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早上生活,你们想听吗?请大家仔细看图。(多媒体演示)
3、师述:这就是识字2的内容。(板书)齐读课题。
二、入情入景,感知韵文。
1、整体感知,体会心情。
(出示挂图)小芳早上起来做的事情可多啦!你最喜欢哪件事,说说为什么喜欢?你们觉得她的心情怎样,从哪看出来?
2、小组自学,初读课文。
选择喜欢的一行词语用拼音认读。检查,评价。
三、图文结合,学习字词。
1、学习太阳 闹钟 小鸟
①(图片)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卡片)指名读。太阳的脸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要笑呢?你觉得“太阳”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齐读。
②你还看到了什么?(出示卡片)你来读读看?他读得怎样?有谁读得比他更好?
③(听录音)听,什么在叫?(出示卡片)原来是小鸟飞来了。开火车读。
指导朗读:再听听,小鸟的声音美吗?说说给你的感觉。你觉得应怎样读才能把小鸟读好?指名读,齐读。
④早晨,到处都是美的。太阳美,闹钟、小鸟的声音更美。第一行词语就要读出一种美的感觉。齐读。
⑤学到这儿,你好象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自由练说,指名说。
2、学习穿衣 下床 起早
①(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相机出示生词卡片)
②你喜欢读哪个词就读哪个。
③交流讨论:你喜欢读第几个词?评价,齐读。
④听老师连起来读。老师读得好吗?老师读得好是因为字音咬得很准。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3、看见小朋友读得这么好听,电脑博士也想和大家来比赛。(多媒体)电脑博士读得怎么样,小朋友有信心向他发起挑战吗?
四、游戏巩固,进行口语训练。
师述:有一只可爱的小鸟飞进森林、飞过草原,带来了许多人类的好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说说动物名称。
游戏规则:把自己喜欢的动物身上的词语卡片读正确,并用这个词语说一至几句话,它就跟着你回家。
五、学习生字,抄写生字。
1、(卡片:阳、鸟)还认识这几个字吗?齐读。
2、你想先学哪个字?你已经认识“阳”中的哪些笔画了。还有一个笔画,老师没听见小朋友说。(教学新笔画)
3、指导书写:小朋友,汉字的家是什么。怎样才能把字漂亮地写在田字格中?请背《写字歌》。
4、我们来看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这个字的。边看边记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电脑写的字真漂亮,老师也想来露一手。(范写生字)
5、学生描红。
篇8:《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趣味识字》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的韵文识字教学课文,共十小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适于朗读,可以让孩子从演唱拍手歌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会生字,同时体会到――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二、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1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夯实识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这堂课在识字方面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1、会用多种方法认识“鹰、孔、雀、灵、鹂、锦、丛、牢、嬉、护”10个生字,正确书写“丛、牢、拍、护、保、物、鸡、猫”8个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激发孩子们喜欢动物的情感,产生保护动物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1、多种方法识字、正确规范地写字。
2、领悟动物与人互相依存的关系,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教学策略:
为了能顺利地落实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这节课我准备运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展示、动作演示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谈话法、演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动物朋友。
2.出示动物图片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师:动物们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有的在地上快活地奔跑,有的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生活的可真幸福啊!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邀请了8位美丽的客人来咱们班做客,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识字7,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词语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桃子和小树叶上帮忙。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a、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丛林 保护 牢记 雄鹰 百灵 黄鹂 锦鸡 嬉戏 孔雀
学生自由读、指名领读、齐读
b、去掉拼音读词语。
同桌互读,并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引导学生说识记方法。
熟字加偏旁:牢、丛、护、(交流“护”字的记法。形声字,保护要用手,提手旁是形旁,右边的户是声旁。合起来还念护
谁能用护组词?还能说“保护”什么?
组词:保护 爱护 护送 护士 帮护
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家园、保护弱者、嬉(交流“嬉”字的记法。
出示熊猫嬉戏的图片。熊猫在干什么?生:玩耍。谁能用“嬉戏”说一句话?)
鹂(引导观察,不仅鸟旁的字与鸟有关,引出“雀”、鹰: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对,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字“隹”,看,这个隹与什么有关系?古人根据鸟的样子造出了“隹”。(出示“隹”的象形字,让学生感知“隹”由鸟的样子造出的。)两个字都带有“隹”说明雀和鹰与哪类动物有关系?
雀,(出示雀的象形字)在隹上加了一个什么字就是雀,那雀指的是( )鸟。对,雀指得是体型较小的鸟类。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名字带这两个字?(老鹰、雄鹰、苍鹰、猫头鹰,麻雀、孔雀、金丝雀)。
雀字为象形字,演示雀字的汉字演变过程,丛(简笔画理解字义)
熟字换偏旁:锦
生活识记:孔 师:摸摸自己的鼻孔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护、丛、嬉、鹂
三、出示句子,随文识字。
1、出示句子: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记住。
5、交流“牢”字的记法。
师:你觉得那句话更好?大家看,我们祖先造字的时候,“牢”是这样写的,房子里关着一头牛,多形象啊。在古代“牢”就是指关牲口的地方,而关牲口的地方就要建得坚固结实,用很久很久也不容易坏,所以就有了“牢固”这个词。后来人们说一件事过了很久很久都不会忘记,这个词就是──“牢记”。保护动物是大事,现在要牢记,以后要牢记,永远永远都要牢记。
四、巩固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识的字真多,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忙把果子摘下来呢。游戏识字:摘果子。
2、过渡:这些生字我们不仅在课文中学到,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学生找本课中学过的生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丛”、“牢”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法。抓结构特点。
3.教师范写难点字。如:“丛”字下面的横一定要拉长,把上面的“从”字拖住、“丛”第一个人的“捺”改成“点”。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
过渡:同学们,生字词都掌握得很好了,那儿歌掌握得怎么样了呢?会不会背呢?俗话说得好,熟读成诵,请同学们多读几遍。
六、拍手游戏,理解儿歌
1、把词语送进课文再读读, 想想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用横线画出它们的名字。(学生画后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3、同学们课前都查找了动物的资料,你们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假如你就是这种小动物,也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好吗?
4、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你们喜欢这些动物吗?请带着自己的情感再读读课文。
5指名读你喜欢的句子。
6、你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吗?(拍手歌)
课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想请同学和我一起边拍手边读儿歌
7、教师范读,学生拍手轻轻跟读,感悟朗读流利、富有节奏感。
8、同桌互读。
9男女生接力读,感悟“拍手歌”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
9、说说读了拍手歌,你知道了什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懂得了人与动物是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五、实践活动
根据课后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讲卫生的拍手歌,也可以自编拍手歌,在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
1、猜谜语
两人挤过独木桥( )房屋底下拴头牛( )女孩欢欢喜喜( )手拿户口本( )美丽的鸟儿( ) 白毛巾镶金边( )
2、开火车读词语。
二、我会背。
1、自由读课文、背课文。
2、同桌拍手背课文。过渡:这首儿歌多有趣啊!我们也来学着编一编吧。
三、我会编
1、指名编。
2、预设:学生不能很好地说出来时,可以引导仿照书上说。出示课文中的两句儿歌,学生读一读,学着编。看!课文中是怎么编的?丛林深处有老虎。这句话写了什么?(哪里有什么)竹林熊猫在嬉戏。(哪里谁在干什么)学生说一说。
3、编儿歌。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我相信还有同学有更好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学生写,老师巡视。选出几篇好的.进行讲评。
4、把学生编的儿歌拍手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动物们为了感谢你们给他们编了这么好的儿歌,特意给你们写来了一封感谢信。学生齐读。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人和动wù是朋友,bǎo hù 动wù是大事。”听说你们láo láo地记住了这个道理,我们真高兴。你们看,丛林里的锦ji、熊mao在等着和你们一起嬉戏,唱pai手歌呢!
五、总结全文,作业布置。
1、学习了《识字》,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朋友,学会了很多生字,我们还牢牢记住了DD保护动物是大事。(补充板书)
2、自编拍手歌,说给家人、同学听。
篇9:《识字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三册《识字二》
教材分析:
本课词串描绘的是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具有时代气息。全课共有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场面。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总结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联系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和一个偏旁。
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长长的暑假结束了,在暑假里你们出去旅游了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好不好?
指名说后,教师总结过度到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引出新课,因为学生中有的在暑假里去过北京,见过天安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出示天安门图片:这就是天安门,美吗?我们书上就有一篇课文介绍了北京天安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初读:
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读:借助书上的拼音边看图边读,读准字音,读正确词语。
[让学生结合插图读,整体感知词串的意思]
四、细读学习:
1、再次出示天安门图片:谁能看图说一说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通过学生的具体描绘引出第一行词语的教学。)
师:你喜欢这里吗?
出示词语:城楼 红灯 金水桥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目的让学生强化记忆生字]
过渡: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有许多重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2、出示词语:大典 检阅 海陆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出示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部分图片:这就是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我们的人民军队和各界群众。看,一队队雄壮威武的海陆空三军战士正从天安门前通过。看到这些,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再读词语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当时的大典盛况所知不多,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在朗读的时候才能读出感情来。)
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我们中国真了不起,做一个中国人真自豪!不光老师这样想,所有的中国人都自豪极了。看,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
出示焰火图片:这是什么?
出示狂欢夜图片:人们的心情怎样?
出示词语:礼炮 焰火 狂欢夜
师:那这几个词语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试试。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试着把这三行词语连起来读读试试。
通过读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你知道我们中国还叫什么吗?(华夏 神州)过渡:老师现在的心情激动极了。我们的心情这么激动,那这几个词语应该怎样来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词语:神州 腾飞 中国龙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更深的体会。)
五、再读体会,升华感情:
课文写得多好呀!我们连起来读读好不好?
现在我们比一比,谁读的最有感情?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自己的味道。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词语背下来?小组内开展比赛,看谁先背过。
(因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就不会有困难。也能在再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点评: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建国五十周年大典的欢庆场面,生动形象。但是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就需要借助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和理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体会来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
篇10: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想所要学的偏旁代表什么意思,有不懂得地方上课可以向老师提问。
3、搜集了解两三个神话故事。
【教学目标】
1、辨析形近偏旁:“礻、衤”。学会本课时5个带“示字旁”和“衣字旁”的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做到匀称、美观。
2、看图读熟词语,能借助图画理解词语,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3、初步感受汉字文化,探究构字规律,培养识记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偏旁“礻、衤”,理解包含这两个偏旁汉字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课前游戏,领略汉字奇妙
1、课前师生玩猜字游戏,让学生领略汉字的奇妙,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师板画
2、小结:印度有一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说的就是汉字。课件出示
二、诵读韵文,探究构字规律
导入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7》。板书,读题,打开课本74页。
(一)探究规律,学习“礻”
1、小小汉字奇妙无穷,你们看这是什么?(出佛像图)这是古文字的“示”字,你发现了什么?随着时代的演变,古文字“示”字变成现在的“礻”,猜猜“礻”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补充讲解“示”字的最初意思。古时候的人不懂科学,他们要是遇上天灾啦,人祸啦什么的就会在桌子上摆上肉之类的贡品去求神仙,拜祖宗,求他们保佑,根据这样的仪式造出了一个字,上面一横表示这盆肉,下面就是这个台子,然后再变,有变成这样,下面的三笔代表日月星,表示天上所有的神仙,然后变成这个字。“礻”表示在台上摆上供品祭拜、祭祀。)
2、指导写好偏旁,生书空。(教师范写并讲解示字旁:示字旁有四画。第一笔向右点。第二笔是横撇,与点之间有距离。第三笔竖要直,与上点对齐。第四笔还是点,与竖要对齐。)
3、学习“示字旁”的词语。
(1)瞧,这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示字旁”带拼音的词语)自由练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出示“示字旁”去拼音的词语)指名4人读、同桌互读、齐读。
(2)(出示课文插图及神话、祝福、祖先三词)读了这三个词语,它们就是我们的朋友了,现在它们遇到了困难,找不到家了,大家能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吗?你是怎么想的?师相机指导理解。
“神话”:
①这幅图画是什么神话故事?(如果学生都了解就不讲了。)
②看,我这也有一些神话故事,你能大声说出它的名称吗?(教师补充一组神话故事图片,文字相应出示:沉香救母、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夸父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做链接回到上张灯片)
③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指名4人回答。(注意与童话、传说区别。)
④小结:原来神话故事的主角大多数是(神仙),难怪“神”字带有示字旁。(神话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它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理解和美丽)
“祖先”:
①(课件出示图画,做链接能回到上两张)图上这位手握火炬和石斧的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离现在非常久远看了。你对我们的祖先有哪些了解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森林古猿是人类的共同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一代;炎帝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所以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
②每到清明节,我们都会摆上供品祭拜祖先,所以“祖”带有示字旁,示字旁也能表示祭祀的意思。
“祝福”:
①看,福仙笑眯眯地给大家送来了祝福!你在什么时候也给谁送去什么祝福呢?指4人回答。
②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你有祝福的话儿送给他们吗?
③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这个“福”字,你们看人们写出了各种各样的“福”,希望“福气”能够降临,福字多多,福气多。请看――(边说边出示各种“福”字,最后定格在“百福图”上)
④我们还可以给“福”字组哪些词?⑤教写“福”字(课件出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出示:每一口人都有田,幸福生活喜连连。)
6、(课件)这三个词语中,有4个字带有“示字旁”(字变成红颜色),带有“示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呢?(大都与神仙、祖宗、祭祀有关。)
(二)7、齐读“礻”儿歌。
(二)《幸福健康歌》(课件)这个偏旁学得太棒了,字又写得那么好,老师奖励你们一首幸福健康歌。
(三)探究规律,学习“衤”
1、刚刚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带示字旁的字大都与神佛、祭祀有关。这里还有一个偏旁,你能猜出它和什么有关吗?(出示:“衤”的演变古时候的人造字的时候就照着这个样子画了简单的图形,再变,还是很像一件衣服的样子,最后变成这样的正楷字读“衣”字,再演变为“衣字旁”。)教读名称,生汇报发言。(与衣服有关)
2、教师范写并讲解。衣字旁:与示字旁很像,多了一笔撇,注意撇和点脑袋要挨在一起哦。
3、学习“衣字旁”的词语
(1)(出示“衣字旁”的词语)这些词肯定难不倒你,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去拼音男女生赛读。
(2)(课件出示实物图)你能准确叫出它的名字吗?
4、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衣字旁”的字与(衣服)有关。(课件出字,标红)
5、识记4个生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办法记“裤”个字?指导记“裤”―――同桌互相说怎么记其它字。
(2)讲解:形声字,板书名称。我们一起读顺口溜――(出示:形声字,真有趣,声旁帮助读字音,形旁帮助解字义。)
6、游戏“文字连连看”(大转轮)
接下来邀请大家一块玩游戏,名称叫做“文字连连看”,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读出它的字音?
小结:你发现了吗?它们都是(形声字),都带有(衣字旁),都和(衣服)有关,今后再碰上带有衣字旁的字就难不倒大家了。
三、追根溯源,区别学习“礻、衤”
1、(课件出示两个偏旁)这两兄弟实在长得太像了,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写法不同,表示的意思不同。)
2、出示儿歌,拍手读:一点就是“礻”,拜佛祭祀就用它;撇点就是“衤”,大都把它身上穿。
四、科学识记,指导书写汉字
1、刚才我们用了好办法记住这些字,(课件出字:裙裤衬衫)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指导书写
再看看笔画,你有什么要提醒我们的?
裙:左边高,右边低,一撇伸到点下边。
裤:看右边,往下渐渐宽,看下边,右边一竖长。
衫:三撇之间距离相等,起笔成一直线,第三撇伸得比较长。
2、生汇报讲解,师逐一相机范写,生书空笔顺
3、观察,总结“左右结构,右字简单,左右均等,右字复杂,左窄右宽”写字规律。
4、强调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轻轻提笔,一拳、一尺、一寸),生描红(一笔写成,笔笔到位),每个字临写3个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提醒。
4、评价书写。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写的字(3个左右),你觉得他写得怎么样?学生评价,教评价方法(书写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运笔是否到位,字面是否整洁,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等。)
7、同桌互相评一评,自己再改一改。
四、自主识字,拓展积累汉字(课后作业)
1、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它们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下课后,请小朋友们到字典爷爷哪儿去学学新的字。请大家分别找找带有这2个偏旁的字。老师有个建议:小朋友找的字尽量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字,每个偏旁找两个,把新认识的字写在作业本上,别忘了注上拼音。下节课和我们分享学习成果?
2、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探寻另外两个偏旁汉字的奥妙哦,下节课见。
篇11:《识字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三册《识字二》
教材分析:
本课词串描绘的是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具有时代气息。全课共有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场面。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总结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联系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和一个偏旁。
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长长的暑假结束了,在暑假里你们出去旅游了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好不好?
指名说后,教师.总结过度到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引出新课,因为学生中有的在暑假里去过北京,见过天安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出示天安门图片:这就是天安门,美吗?我们书上就有一篇课文介绍了北京天安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初读:
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读:借助书上的拼音边看图边读,读准字音,读正确词语。
四、细读学习:
1、再次出示天安门图片:谁能看图说一说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通过学生的具体描绘引出第一行词语的教学。)
师:你喜欢这里吗?
出示词语:城楼红灯金水桥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反复读几遍。
过渡: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有许多重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2、出示词语:大典检阅海陆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出示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部分图片:这就是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我们的人民军队和各界群众。看,一队队雄壮威武的海陆空三军战士正从天安门前通过。看到这些,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再读词语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当时的大典盛况所知不多,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在朗读的时候才能读出感情来。)
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我们中国真了不起,做一个中国人真自豪!不光老师这样想,所有的中国人都自豪极了。看,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
出示焰火图片:这是什么?
出示狂欢夜图片:人们的心情怎样?
出示词语:礼炮焰火狂欢夜
师:那这几个词语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试试。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试着把这三行词语连起来读读试试。
通过读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你知道我们中国还叫什么吗?(华夏神州)过渡:老师现在的心情激动极了。我们的心情这么激动,那这几个词语应该怎样来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词语:神州腾飞中国龙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更深的体会。)
五、再读体会,升华感情:
课文写得多好呀!我们连起来读读好不好?
现在我们比一比,谁读的最有感情?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自己的味道。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词语背下来?小组内开展比赛,看谁先背过。
(因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就不会有困难。也能在再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点评: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建国五十周年大典的欢庆场面,生动形象。但是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就需要借助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和理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体会来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识字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2:识字《操场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操场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画、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在操场上学生活动的情景。本课属于按事物规律识字一类,反映的是学校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也较感兴趣。教学时,可将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结合起来,教材又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看图说、做游戏、再反复多种形式学习词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增强了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八”和“入”,认识“足字旁”。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及能力。
3.激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和“足字旁”,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
教学难点:
1. 认识9个生字。
2. 能区别“八”和“入”,会写“八”和“入”。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和词语、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看图说话。
1、孩子们,课间你们喜欢在什么地方活动?
2、师生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你们在操场上都参加了哪些活动?
4、想不想看看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他们下课都干些什么吗?
二、学习词语,归类识字。
1、看图说话,认识体育活动的名称。
师:看,操场上多热闹啊!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并说说图画的内容。
2、逐个出示词语让生认读,先读音节再读词语。
3、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自主认字。
4、反馈交流。
5、多种形式,反复认读。
A、请生读词语(师出示不带拼音卡片)说说你是什么方法来记的,教教大家。
B、齐读词语。
6、出示生字,学生圈出生字。(齐读,指名读)。
7、男女生赛读,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找出词语中的动词。
8、小游戏:看看谁是班中“小表演家”。
A、请生上来示范。抽一张卡片,让生表演示范其余猜猜是什么?
B、同桌互相表演,猜。
9、比较发现生字规律,学习提手旁、足字旁。(“足”与“足字旁”的区别。)
10、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字的?
11、开火车认读生字,找生字的游戏(“火眼金睛”)。
12、感情朗读词语。
三、区别形近字,指导书写。
1、出示“八”和“入”(指名认读,扩词,仔细观察,说说它们的区别。)
2、指导书写。
3、作业展评。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词语和生字。
2、正确书写“八”和“入”。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4 操场上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篇13:《识字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词串描绘的是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具有时代气息。全课共有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场面。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总结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联系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和一个偏旁。
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长长的暑假结束了,在暑假里你们出去旅游了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好不好?
指名说后,教师总结过度到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引出新课,因为学生中有的在暑假里去过北京,见过天安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出示天安门图片:这就是天安门,美吗?我们书上就有一篇课文介绍了北京天安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初读:
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读:借助书上的拼音边看图边读,读准字音,读正确词语。
[让学生结合插图读,整体感知词串的意思]
四、细读学习:
1、再次出示天安门图片:谁能看图说一说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通过学生的具体描绘引出第一行词语的教学。)
师:你喜欢这里吗?
出示词语:城楼红灯金水桥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目的让学生强化记忆生字]
过渡: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有许多重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2、出示词语:大典检阅海陆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出示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部分图片:这就是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我们的人民军队和各界群众。看,一队队雄壮威武的海陆空三军战士正从天安门前通过。看到这些,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再读词语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当时的大典盛况所知不多,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在朗读的时候才能读出感情来。)
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我们中国真了不起,做一个中国人真自豪!不光老师这样想,所有的中国人都自豪极了。看,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
出示焰火图片:这是什么?
出示狂欢夜图片:人们的心情怎样?
出示词语:礼炮焰火狂欢夜
师:那这几个词语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试试。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试着把这三行词语连起来读读试试。
通过读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你知道我们中国还叫什么吗?(华夏神州)过渡:老师现在的心情激动极了。我们的心情这么激动,那这几个词语应该怎样来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词语:神州腾飞中国龙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了更深的体会。)
五、再读体会,升华感情:
课文写得多好呀!我们连起来读读好不好?
现在我们比一比,谁读的最有感情?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自己的味道。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词语背下来?小组内开展比赛,看谁先背过。
(因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就不会有困难。也能在再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