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efi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刻舟求剑成语寓意及造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刻舟求剑成语寓意及造句,欢迎参阅。

篇1:刻舟求剑成语寓意及造句
一、刻舟求剑成语解释
含贬义。多指做事不知进退,墨守成规,不懂得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二、刻舟求剑成语近义词
一成不变、依样葫芦、守株待兔
三、刻舟求剑成语造句
1、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2、他由于不学理论,不关心时政,所以在工作中常常闹出刻舟求剑那样的笑话来。
3、今非昔比,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刻舟求剑有何不同。
4、愚民也要与时俱进才行。这样刻舟求剑是不行的。
5、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6、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7、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8、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9、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10、信息时代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不能用刻舟求剑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11、如果我们继续自以为是,拘泥固执,难免会做出“刻舟求剑”的蠢事来。
12、很多家长容易走一个误区,就是刻舟求剑。
13、现在大规模再推雷锋,很有刻舟求剑之忧。
14、在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食古不化。
15、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16、技术指标只是参考而已,灵活利用,不能刻舟求剑。
17、我们应当记取刻舟求剑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18、刻舟求剑这个例子在学习中可以让我们努力进取。
19、黄陂区罗汉村一男孩被患有精神刻舟求剑翻译病的父亲打死。
20、“刻舟求剑”这个成语讽刺那些办事迂腐,不知道变通情况的人.
21、李智揣测杨肉白必然会来探望亲亲,于是在病院里布满了警员,刻舟求剑。
22、处理事情本来就要考虑各种情况,然后提出最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
23、凡事不可以己度人,刻舟求剑,恐怕与人与己都有不利。
24、可眼前情景,相要找回来不大可能,也只能刻舟求剑,来日再寻了。
25、学习要主动进取,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26、他由于不学理论,不关心时政,所以在工作中常常闹出刻舟求剑那样的笑话来。
27、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28、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29、如果我们走不出“刻舟求剑”的思维模式,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预测,对于今天的沪深股市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30、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31、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让我领悟到学习和做事应灵活变通。
32、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33、在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食古不化。
34、我们应当记取刻舟求剑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35、我们做事不能刻舟求剑,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36、这样一种“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至今未能退出思想舞台。
37、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38、现在大规模再推雷锋,很有刻舟求剑之忧。
39、处理事情本来就要考虑各种情况,然后提出最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
40、我们不能愚蠢到刻舟求剑的那种地步。
41、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让我领悟到学习和做事应灵活变通。
42、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篇2:成语造句:刻舟求剑
成语造句:刻舟求剑
1、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还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无异于刻舟求剑。
2、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3、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4、刻舟求剑和买椟还珠都是违反哲学规律的。
5、规章制度的不折不扣的执行就是一种刻舟求剑的现实演绎.
6、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刻舟求剑是行不通的。
8、他个性呆板、思想僵化,老是干出刻舟求剑的.蠢事,实在让人生气。
9、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10、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11、我们应当记取刻舟求剑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12、在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食古不化。
13、愚民也要与时俱进才行。这样刻舟求剑是不行的
14、刻舟求剑是冷笑话啊!
15、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16、今非昔比,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刻舟求剑有何不同?
17、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18、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19、李智揣测杨肉白必然会来探望亲亲,于是在病院里布满了警员,刻舟求剑。
20、未必我讲的就是对的,即使当时是对的,时过境迁,也可能是刻舟求剑。
21、现在大规模再推雷锋,很有刻舟求剑之忧
22、处理事情本来就要考虑各种情况,然后提出最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
23、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24、技术指标只是参考而已,灵活利用,不能刻舟求剑
25、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让我领悟到学习和做事应灵活变通。
26、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7、今非昔比,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刻舟求剑有何不同,经典名言?
2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有些人总喜欢刻舟求剑,照搬本本。
29、与人交往时,不要缩在角落里,刻舟求剑,而应该要主动出击,主动与人交流。
30、很多家长容易走一个误区,就是刻舟求剑。
31、这样一种“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至今未能退出思想舞台。
32、刻舟求剑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3、如果我们继续自以为是,拘泥固执,难免会做出“刻舟求剑”的蠢事来。

篇3:刻舟求剑成语典故及寓意
一、刻舟求剑成语解释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二、刻舟求剑成语典故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三、刻舟求剑成语造句
1、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2、他由于不学理论,不关心时政,所以在工作中常常闹出刻舟求剑那样的笑话来。
3、今非昔比,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刻舟求剑有何不同。
4、愚民也要与时俱进才行。这样刻舟求剑是不行的。
5、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6、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7、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8、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9、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10、信息时代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不能用刻舟求剑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篇4:刻舟求剑成语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简拼】:kzqj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头脑不灵活
篇5:刻舟求剑成语
【顺接】:剑南诗稿、剑及履及、剑及屦及、剑头一吷、剑头一映、剑履上殿、剑态箫心、剑戟森森
【顺接】:瞋目案剑、驰马试剑、唇枪舌剑、封刀挂剑、风刀霜剑、季礼挂剑、结缨伏剑、刻舟求剑
【逆接】:春宵一刻、彫虫篆刻、雕虫篆刻、功在漏刻、几尽一刻、精雕细刻、立时三刻、每时每刻
【逆接】:刻不可缓、刻不容松、刻不容缓、刻不待时、刻己自责、刻意求工、刻意经营、刻木为吏
篇6: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
出自: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