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剑”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精选的著名兰亭景区导游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精选的著名兰亭景区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精选的著名兰亭景区导游词

篇1:精选的著名兰亭景区导游词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25华里的兰渚山下,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 兰亭因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名闻海内外;近十几年中,因“兰亭书法节”的持续举办而声名更盛。 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

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嘉靖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 其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小兰亭为一四角碑亭,内有康熙帝御笔“兰亭”二大字的石碑。流觞亭北方有可视为兰亭中心之幽美的八角形“御碑亭”,建于高一层的石台上,亭内御碑高3丈、宽1丈,正面刻有康熙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刻有乾隆帝亲笔诗文:《兰亭即事》七律诗。 亭后有稍微高起的山冈,借景十分优美。

园内东北有安置王羲之像之祠堂“右军祠”,内有一幅王羲之爱鹅构想图,其南有以回廊围绕的方形“墨华池”与墨华亭,周围回廊墙上镶有唐宋以来历代书法名家所书《兰亭集序》之石刻。 在古兰亭的茂林修竹中,建有“兰亭书法博物馆”。该馆占地十余亩,其建筑风格和色彩,能与兰亭古建筑容为一体。馆内除收藏和展出古今书法精品外,还设有书艺交流厅,并定期每年在清明节举办书法大会,仿效古人曲水流觞雅事。

现兰亭是嘉靖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

篇2:精选的著名兰亭景区导游词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

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嘉靖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

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篇3:精选的著名兰亭景区导游词

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等人曾在此雅集,留下一篇著名的《兰亭序》而出名。兰亭地方不大,但景色非常雅致。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御碑亭是这里的主要景观。

过了检票处不远就会看到写有草书“鹅池”的石碑,相传“鹅”字由王羲之所写,显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却较为粗旷、豪迈奔放,是儿子王献之所写,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为“父子碑”。来到这里的游客,几乎都会在这里拍照。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现在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

鹅池北岸即是兰亭碑亭,碑上的“兰亭”两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兰亭碑旁边就是曲水流觞的区域,曲水流觞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行酒令,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当年王羲之便是趁着酒兴,挥笔成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

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祠堂四面环荷花池,是康熙年间所建,这里主要看不同模仿版本的《兰亭序》。继续往西走,可以看到御碑亭,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

御碑亭背后还有十八口水缸,游人可以在此用毛笔蘸水在石桌上写字,体验当年王献之学字的场景。另外,景区西北有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瓷砚艺术馆,展出了不少书法作品和各种各样的砚台,感兴趣的话,不妨前往参观。

篇4:精选的著名兰亭景区导游词

精选的著名兰亭景区导游词祈福石、百福印:又名木鱼石,你们看那顶起巨石是不是特别象僧人念经敲打的木鱼。这是我们古门风景区最奇特的石景。传说古时这一带年年灾荒不断,不是水灾就是旱灾,饿殍遍野,花木兰的师父托梦指点她:请木匠精制一个大木鱼,再请青狮岭(木兰山)两位高僧在此开坛诵经,连续敲木鱼诵经666天为民祈福,必然感动上帝。这一招真灵,白天四面八方百姓涌到山下跪拜祈祷,深夜声声木鱼声震彻天庭,惊动了玉皇大帝,第666天拂晓,万道金光划破长空,玉皇大帝派一位神仙来到木鱼旁大石上盖了一枚刻有“百福”二字的大印,赐福凡间百姓。随即点化木鱼成石,两位老僧因功德圆满,也随神仙飘然而去。此后这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过上了平安祥和的日子。

由于保护区内植被保存较好,森林覆盖率高,形成了区域小气候特征,降水相对充沛。保护区内空气质量较高,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勾勒出保护区如诗如画的壮美画卷。

在海南第一楼的左边是学圃堂和五公精舍,右边是苏公祠。说道苏公祠自然就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据说是先有苏公祠,重建后才有五公祠的。大家来看看在苏公祠前这一石碑,这可是国家一级文物,为宋徽宗赵诘手书《神宵玉清万寿宫诏》碑,赵诘自创的瘦金体书法刚劲清秀,由此可窥一斑。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导游周时贤,大家可以叫我周导。欢迎大家到兰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垃圾。望能在兰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绍兴兰亭的概况:想必大家都已知道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 在曲水流觞活动中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称为了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了书法圣地,也成为历代书家朝圣之地。整个景区概括起来讲有四大特色,分别是:景幽、事雅、文妙、书绝。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位于天津蓟县北部的黄崖关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提到长城您会想到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等著名关隘,其实黄崖关也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以“蓟北雄关”被列入津门十景之首。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 600千米。因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大陆架较为平坦,近海渔业及远洋渔业较发达。

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鹅池”。相传王羲之非常的爱鹅,爱写鹅字,还自己养鹅。在绍兴民间流传着一个抄经书换取白鹅的故事,由此可见王羲之是多么爱鹅!同时鹅的体态很优美,特别是游水的时候,对王羲之研究书法很有帮助,如《兰亭序》中20个“之”字的写法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变来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点:“曲水流觞”。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条“之”字形的曲水,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点,但它却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围坐在曲水两边,他们在酒杯里斟上一点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作诗,诗不成则要罚酒三杯 。 这次活动共赋了37首诗,汇集成《兰亭集序》。如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中国兰亭书法节”,中外许多书法家云集兰亭参加书会、朝拜书圣,举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活动。

篇5: 兰亭景区导游词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东晋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更使兰亭闻名遐迩。

进入兰亭景区,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驻足鹅池,倚栏观赏群鹅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了。举步往前,有一开阔地,叠石为凳,插柳成荫,一条“之”字形小溪穿行而过,斯为流觞赋诗饮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

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兰亭景区的重心所在是右军祠。一进大门,便有幽雅肃穆之感。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黑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到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这一室内见山的借景手法,构思奇巧,素为人所称道。

依山傍水而筑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不时更换的书法陈列,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千年流变,从中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大师的精湛书艺,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篇6:兰亭景区导游词优秀

绍兴的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一个十分惬意的午后,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驱车来到美丽的兰亭,游览了闻名天下的兰亭风景区。

走进兰亭,弯弯曲曲的山路就已经让我赞叹不已。

走在幽静的,用石子铺成的小径上,首先来到的是茂密的竹林。好一片绿油油的竹林啊!竹林绿树成阴、翠竹摇曳,真有“茂林修竹”的味道啊!可能白露和中秋刚过,看,晶莹的露珠舒服地躺在竹叶上,好像不愿意睁开眼睛来看这美好的世界;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给我们唱一首欢乐的迎宾曲。竹叶的形状多姿多彩:有圆形的,有针叶形的,有椭圆形的……颜色也数不胜数:有深绿的,浅绿的,墨绿的……啊,真美!

踩在层层青苔上,这青苔就好像一张软绵绵的绿毛毯,真舒服。别沉浸在脚下了,看看眼前吧。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在我面前。这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手迹,上面写着“兰亭”二字,多么苍劲有力啊,可惜“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给我一种古老而又沧桑的感觉,又给人一种遗憾,一种思考……再看看御碑亭内的巨碑,更高,更大。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书法俊美,雍容华贵,好一个英雄皇帝的飞流才气呀!背面是乾隆皇帝的《兰亭即兴诗》,书法飘逸,仰慕至极!

走过兰亭石碑,来到美丽的鹅池。一池清水如翡翠碧玉一般,就连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鹅卵石也看得一清二楚。小鹅们欢快地游着,一只、二两、三只……哇,好多鹅,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白色的,有灰色的,还有灰白相间的……有的在唱歌,有的在嬉水,还有的在寻找美食。一首古诗描写的美景立即闪现在我的眼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曲水流觞。在绿树围绕中的斜坡上有一条“之”字形的溪流,溪流中水不太大,但十分清澈纯净,旁边有一块木化石的石碑,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大字。听爸爸说,当年王羲之,邀请群贤好友在此聚会。他们在酒杯里斟满酒,让酒杯随着流水缓缓漂流,如果漂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赋诗,作不出诗的,就要罚酒三杯。我想:古人是多么潇洒,多么浪漫啊!为了再现当年的意境,工作人员在这里举行了模仿曲水流觞,饮酒作诗的助兴活动。我和爸爸也饶有兴趣坐在小溪旁边,这酒刚刚漂到我们身边,于是爸爸喝了一口,我替爸爸背了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想:我虽然没有赶上一千多年前曲水流觞的盛会,但我心存感激,今天终于感受到了流传千年的千古佳话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还去了十八大缸、兰亭古道等景点……这一天别提有多开心!多有意义啊!

篇7:兰亭景区导游词优秀

《兰亭集序》,是书法界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老爸就带着我们来到了这件传世名作的诞生地——兰亭,寻访书墨之味。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流不绝。

景区里,最让我流连的景点就是“曲水流觞”。据说东晋时期,人们喜欢在三月初三那天,到河边祈福,以除灾害。王羲之也在这天邀请了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此。他们在溪旁,席地而坐,饮酒作诗,好不热闹。王羲之乘着酒兴,挥毫写出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景点就是据此而来,并仿照当年样貌,在湍湍的流水边,摆放着落座的蒲团,你可以用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验临流泛觞的情趣。对面,是“流觞亭”,亭内墙上挂着一幅“流觞曲水图”,生动的展现了王羲之当年饮酒赋诗的情景,将魏晋名士的风流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叫绝。

景区里,不得不说“兰亭三绝”,也就是三块碑。一绝是父子碑。据说有一天,王羲之兴致大发,看着鹅,书写着“鹅池”二字,可刚写了“鹅”字,圣旨来了。他只好放下笔,去领圣旨。他的儿子王献之来了,那也是个大书法家呀,顺手就写了个“池”字。这二字,风格不同,“鹅”瘦而“池”肥,也成就了书法史的一段佳话,“鹅池”碑因此也被称为父子碑。二绝是祖孙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书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反面是乾隆皇帝书写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因此被称为祖孙碑。三绝是君民碑。在景区里有个御碑亭,亭内有一方石碑,刻有康熙皇帝书写的“兰亭”二字,因被无数游人抚摸而变得光滑,所以得名“君民碑”。

景区里,还有一处景点,叫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据说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自幼天资聪颖,书艺日进,颇受世人赞誉,便有些骄傲了。一日,他把自己写的“大”字拿给父亲王羲之去看,王羲之看后,一言不发,在“大”字中随手加了一点,王献之拿着这个字去给他母亲看,他母亲说“我儿子写了这么多字,我看只有这点写得最好。”王献之一听,羞愧不已,自此虚心苦练,将十八缸水都写完了,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点大成太”典故就是据此而来,让我也感受到“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景区里,还有《兰亭集序》所描述的“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的怡人风景,让我感受到魏晋名士在山水之间的率性随意生活,让人不胜向往。

篇8:介绍兰亭景区的导游词

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

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沉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竞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书,并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现在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

兰亭里还有曲水流觞亭、右军祠、墨池等建筑。

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有围廊。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缓的流过,这就是有名的曲水。当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

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祠内有许多碑刻,正中悬挂王羲之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祠内有一水池,称为墨池,据说当年王羲之用这池子的水蘸笔习书,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又是一个著名的水乡,城内城外,河道纵横,到处都可通船。这里有一种用双脚踩桨的乌蓬船,很有特色。

绍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夏朝大禹的禹陵、与南宋诗人陆游有关的沈园、明代徐文长的青藤书屋以及近代的秋瑾故居、鲁迅故居等,都值得一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