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篇1: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小学试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小学试题

一、计算。(18分)

9×2÷3 ? ?24÷8×9 ? 4×9÷6

40÷8×5 ? ? ? ? ? ? 4÷4×9 ? (32-28)×3

5×7+34 ? 96-35-29 ? ? ? ? ? ?6×7-8

二、填上恰当的数。(9分)

5× ? ? ?=45 ? ?35÷  =7× 7=63

42÷ =6 ? 48-  =8 ? 6× =30

8×  =56 ? 54÷   =6 ? ? +7=24

三、填空并列式。(27分,每空1分)

(1)、40是5的(   )倍,算式:

(2)、把35个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 )个。

算式: 口决:

(3)、56÷8=,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表示()是()的(  )倍。

(4)、动物园有8只大猴子,小猴子有32只,小猴子的只数是大猴子的( )倍。算式:

(5)、被除数是45,除数是6,商是(   )。

(6)、56里有()个8。算式:

(7)、一个星期有7天,35天有()个星期。

算式:

(8)、每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27根小棒可以摆( )个三角形。 算式:

(9)、在里填上“ >、< 或=”。

16÷89×2 27÷9×3 3×8÷3

45÷94×1 27÷3×5 4×5÷5

8+14 7+15 9÷9×918÷2

四、解决问题。(共46分,3至8题每式4分,1至2题每空1分,每式3分,第9题10分)

5、按条件画一画。

苹果的'个数是桃子的3倍。

妈妈今年24岁。小青今年4岁。

(1)、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青的几倍?

(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青的几倍?

10、有8人,平均每人分几个雪梨?

8、有27瓶汽水。

平均每人有几瓶汽水?

9、有32人需要租车。

限乘客9人 限乘客4人

(1)、如果都坐小车,需要租几辆?(4分)

(2)、还可以怎样租车?(6分)

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租车:租限乘客9人的车()辆,再租限乘客4人的车()辆。

列式:

----------------------------

篇2: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单  元  教  学  策  划  卡   二年级 科目:数学  课题:第四单元  策划人:  张国成  时间:  4 月  6日  分管领导签字: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是由《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构成。     教 学 内 容 (包括教材知识点分析、教材前后、内外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拓展及其他需要补充的学习材料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学 生 分 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蜜蜂王国豪华皇宫的情境图。通过王国各种不同的岗位分工,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由此引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导入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学习。这部分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掌握口算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 学 策 略 (包括教法、学法、教具、辅助教学手段及主要教学活动设计)   突破重难点措施 1、  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  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 3、  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4、  把握计算教学的要求,恰当评价学生对计算的掌握情况 学法以自学为主,辅之以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运用现代教育先进技术,制作多媒体教育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的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2、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 元 测 试 (包括测试意图、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时间、题型、题量、命题人分工等)     测试意图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以改进教学策略。   测试范围主要是本单元。   测试方法为闭卷考试。   测试时间是40分钟。   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应用题材等内容。题量适中。         教  学  案 课  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序号   授课时间 20 月 日 主备人  张国成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57+29= 50+70=70 7+9=16 70+16=86  45-32=  32+45=  57-29=       教学策略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后反思 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二、新授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学生分组 讨论               学生交流感想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四、当堂检测 84-48= 170+300= 67-42= 84+31= 89-27= 9+46=  45-20= 80-40= 840+40=  700-80=   学生分组讨论                                     完成练习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汇报                                     完成练习          教  学  案 课  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国成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5+16=       教学策略     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后反思 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备  注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二、 回顾旧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你还记得怎样做吗,让我们来看这些题,争做“快乐速算小蜜蜂”。 1、出示题目 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5+16= 2、回顾方法 以第一组为例,请两名同学分别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3、全班汇报 以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为准,评选出“快乐速

篇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

知识点: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100是10000.

2、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个位是几表示几个一,十位是几表示几个十,百位是几表示几个百,千位是几表示几个千,万位是几表示几个万。

4、读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零都不读。

5、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两位数是99999。

练习:

一、1.一万写作:________,2058读作:________3200读作:________

2.5个千、6个百、7个一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3.由6个千、4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写作:_____________

4.三千五百二十一写作:____________

5.一个数千位上是7,十位上是8,其余各位都是零.写作:__________6.6、(1)六千零四写作:__________(2)九千零五十写作_____________

7.(1)七千八百写作:___________(2)二千六百零一写作__________

8.由7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 写作:_______________

9.一个数从右边起,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百位在第( )位.

10.一万里面有( )个千,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11.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多( ).

12.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的和是( ).

13.8965里面有( )个千、( )个百、( )个十、( )个一.

14.在○里填>、<或=.

3011○3110 1000○9994999○4990 6999○70011050○1005209○1001

15.2784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百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 )个( ).

16.按数的顺序填空:

(1)1002,(),(),(),(),997。

(2)388,389,(),(),392,393.

(3)3620,3670,(),3690,(),3710.

(4)5725,5825,(),(),6125.

17、用3、8、0、4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四位数是( ).

18.排列下列各数.

1006 1600 6010 6100

( )<( )<( )<( )

998 1010 1100 989 1001

( )>( )>( )>( )>( )

5008 5800 8050 5080 8005

( )<( )<( )<( )<( )

19.8、0、0、6组成的四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的数是( ),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和( ).所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小的数是( ).

20、383、494、88、571、997、699、1004

(1)哪些数在300和500之间?()

(2)哪些数比500大?()

(3)哪些数与1000比较接近?()

(4)哪个数最接近1000?()

(5)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1、在()里填上最小的数。

86()>864415<4()5()37>680

22、在()里填上最大的数。

537>53()784<()59641>6()4

23、(1)五千四百零八写作(),这是一个()位数。

2)6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10个一百是()。

3)23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1、8、0、3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的最高位都是()位。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一个()位数。

6)一个数千位上是2,百位上是3,十位上是0,个位上是5,这个数是()。

7)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相差()。

24、(1)一千里面有()个百,七千里面有()个百。

(2)798的7表示()个(),8表示()个(),9表示()个()。

(3)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4)4个千和2个一组成的数写作()。

(5)10个一百是(),是()个十。

(6)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7)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起。

(8)一个数的千位和十位都是6,其余各个数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这个数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

(9)999是()位数,比它大1的数是(),这个数是()位数。

(10)10000是()位数,比它小1的数是(),这个数是()位数。

(11)和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2)比最小的五位数少2的数是()。

(13)用0,1,8,5摆出的最小四位数是(),最大四位数是()。

篇4: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4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们愿意向小蜜蜂学习吗?学习它们的勤奋团结吗?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数学闯关竞赛,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拥有数学才能得到的小标志最多。你们有信心取得胜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争分夺秒做闯关练习,好吗?

【设计意图: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学习形式,充满趣味的主体情境,将数学的工具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游戏对低年级学生的吸引力,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将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

二、开展闯关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整堂课以“闯关”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闯关中巩固知识。同时渗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关

(1)自主练习1。

谈话:比比看哪个组完成地有快又好!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计算、填空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谁能保证自己计算准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养成做完题随时验算的好习惯。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继续渗透培养学生的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必答题的形式出现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这种累计积分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第二关

补充练习: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350-146=204,用( )来验算。

A.146+204=350

B.350-204=146

C.204-146=58

2、258+132=390,用( )来验算。

A.390-132=258

B.132+258=390

C.390-258=132

D.258-132=126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集体订正。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以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知识的不同展现方式,同时以丰富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继续用小组累计积分的方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第三关

1、书自主练习3

请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回答:先将182和247相加,在用它俩的和与440比较。

提问:怎样能避免计算有误?

学生可能回答:仔细算,验算。

【设计意图:充分发掘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再以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更加仔细观察图画,发现有关的数学信息,促进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2、书自主练习6

提问: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可以怎样搭配?

学生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因此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答案。

提问:那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3、书自主练习7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解决问题并写下来。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的进行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4、小游戏:书自主练习5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小组合作联系,比一比哪一组摆的算式多。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设计意图:闯关练习有层次的递进。以必答题的形式出现且每个人都有任务,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巩固。同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出现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篇5: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37页第1、2、3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

篇6: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轴对称图形

1、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

3、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

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

常用的数量关系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篇7: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好朋友,拉拉手。(12分)

二、你能分清这些字吗?试着选出合适的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12分)

场 扬 杨 破 波 坡 玻

表 操 坏 璃

树 起 打 碎

广 地 水 浪

三、照样子,写词语。(6分)

1、欢乐 ( 高兴 ) 特别 ( ) ( )

2、图画 ( 画图 ) 带领 ( ) ( )

3、宽 ( 窄 ) 贱 ( ) ( )

四、请你认真读一读电脑上的词语,你还能写几个这样的词语吗?(6分)

大大小小 高高低低 粗粗细细 深深浅浅 长长短短

五、把下列的词分成四类写下来。(16分)

翠鸟 鸭梨 黄花菜 松鼠 杨梅 卷心菜 野猪 黄莺

菠菜 喜鹊 菠萝 丝瓜 哈密瓜 狐狸 百灵鸟 猴子

六、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 )里。(6分)

1、“仍”的第三笔是什么?(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① ② ③

2、谁画的风吹斜了雨丝?( )

① 宋涛 ② 赵小艺 ③ 陈丹

3、小林在什么时候想到可以用塑料环代替铁环?( )

① 上课 ② 游泳 ③ 放学

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8分)

1、桌子上放着许多( )。

2、( )和( )都是( )。

3、( )在屋子里( )。

4、( )帮助李奶奶取报纸。

八、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仿照例句用加点词造句子。(15分)

1、夜晚的 ,多么 ,多么 。

多么……多么……

2、傣族人民一边 ,一边向周总理 ,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篇8: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计算。

1. 直接写出得数。

500+40= 480-400= 600+200=

640-40= 30+800= 700-300=

20+200= 910-10= 500+500=

2. 用竖式计算。

223+577= 342+164=

验算: 验算:

216+125+468= 85+186+256=

4. 连一连。

304+206 596+101 402+199 497+196 306+399

接近500 接近600 接近700

二、填空题。

1、201接近( ),592接近( )。

2、一年级有202人,二年级有196人,两个年级大约一共有( )人,剧院共有400个座位,够坐吗?( )

3、下面哪道算式的结果小于800,在□里画“√”。

299+498 □ 401+402 □ 208+592 □

4、下面哪道算式的结果大于500,在□里画“√”。

296+397 □ 106+303 □ 298+102 □

5、比300多60是( );比960少900是( )。

6、由3个百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7、请填出家禽养殖场的动物只数。

鸡 鹅 鸭

去年养了 236只 97只 456只

今年又养了 342只 365只 489只

一共有 ( )只 ( )只 ( )只

8、在 里填数。

3 4 6 6 1 4

+5 8 + 28 + 8 2

2 5 5 0 46 7

8、你能根据每组第一题的得数,直接写出后面两题的得数吗?

345+135=480 551+232=783 368+215=583

345+235= 451+232= 268+315=

345+335= 351+232= 168+415=

9、小丽:我有38张邮票。

小明:我的邮票比小丽多。

小华:我的邮票比小丽少。

(1) 小明最少有( )张邮票。 (2)小华最多有( )张邮票。

三、你认为对的'在下面的□里打“√”,错的打“×”并在右边方框里订正。

1 6 3 6 7 5 4 6 0

+2 5 1 + 4 4 +3 8 9

3 1 4 7 1 9 8 5 9

2 3 4 7 9

1 5 0 4 0 2

+3 0 6 +3 3 1

7 9 0 8 0 2

四、列式计算。

1. 比860少60是多少? 2. 20、150、80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3. 2个加数都是400,和是多少? 4. 680比600多多少?

五、解决问题。

1. 我们已经收了98个松果。 还要收105个。

先估计他们大约一共要收多少个松果,再计算出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力从家出发,先到商店买文具,再到学校,一共要走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两人一共铺了多少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共需要铺多少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们一班做了160个。 我们二班比一班少做60个。

(1)二班做了多少个灯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班做了多少个灯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个班一共做了多少个灯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聪明题: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新华小学兴趣班人数统计表

3月

兴趣班 总计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合计

舞蹈班 47 28 37

书法班 36 28 54

小记者班 22 59 38

篇9:二年级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这里的情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读薄 晰 朦 胧四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潭、绕、称、筑

2、抓住景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用具: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写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点击课件)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有风景优美的小兴安岭;还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我们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这些景点都在我国大陆地区,我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

2、教师点击鼠标,出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中国地图,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指指宝岛台湾的.位置。师生结合课外资料简要介绍介绍台湾岛

3、师: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出现日月潭的全景图,让学生观看,然后,(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4、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那见过这个字。(玉渊潭、龙潭湖)

〔设计意图:以图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学问,学问,爱学,善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带着你的问题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好了,咱们的快乐读书开始吧?

1、自由朗读课文。你们读书的时候,老师有两点提醒,可以接受么?

(1)、边读书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划出有生字的词语,对照拼音,多读一读。

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⑵、划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大家读书可真认真,老师想考考大家,怎么样?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师多媒体出示生字,学生 开火车读:

附 环 绕 茂 隐 筑 晰 朦 胧 境 岛 纱 展 建 胜 省

(2)、生字读得准确,读词语更没问题,有没有信心读好?来,开始!(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附近环绕 茂盛 隐隐约约 建筑 清晰 朦胧

篇10: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测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测试卷

一、填空:

1. 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2.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 )个0,末尾的0( )。

3. 读数时,先从( )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 ),百位上是几,就读( ) ,十位上是几,就读( ),个位上是几,就读( )。

4. 四位数肯定比三位数( ),三位数肯定比两位数( )。

5. 在数位表中,从右起第二位是( )位,最低位是( )位。

6. 9587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 )个一。

7.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8. 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

9. 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10. 写出998后面连续的两个数是( )、( )。

11. 百位的左边是( )位,右边是( )位。

12. 3009这个数的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由( )个千和( )个一组成的。

13. 用2、0、5这3个数,你能排出( )个三位数。

14. 用3、6、1、5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15. 568这个数百位上是( ),表示( )个( );十位上是( ),表示( )个( );个位上是( ),表示( )个( )。

16. 4600里面有( )个百,260里面有( )个十。

17. 读数和( )数都从高位起。

18. 某林场有2403棵杨树,约是( )。

19. 东风村有9998口人,约是( )。

二、选择题。把下面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 601、106、900这三个数中,( )最小。

A、601 B、106 C、900

2. 505、550、500这三个数中,( )最大。

A、505 B、550 C、500

3. 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 )。

A、999 B、1000 C、1100

4. 一个四位数,千位上和个位上都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A、1010 B、1001 C、1100

5. 读数时,中间有两个零( )。

A、都要读出来 B、都不读出来 C、只读一个零

6. 最大的四位数是( )。

A、1000 B、9988 C、9999

7. 五千零五十五写作( )。

A、5050 B、5550 C、5055

8. 与10000最近的数是( )。

A、9999 B、1000 C、9000

9. 用两个0,两个4组成的四位数中,不读出0个是( )。

A、4400 B、4004 C、4040

10. 9998的.近似数是( )。

A、9990 B、10000 C、9000

三、判断题,在对的( )里画,错的画。

1. 一千是由十个千组成。 ( )

2. 写八百时,先要写8,再在后面写2个0。 ( )

3. 五百零四,写作54。 ( )

4. 609读作六百九十。 ( )

5. 一千零一写作 101。 ( )

6. 最大的两位数是999。 ( )

7. 读作二千零一。 ( )

8. 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 )

9. 读数时,数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 )

10. 从左边起万位在第四位。 ( )

四、按要求数出下面各数。

1. 从18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10。

2. 从1387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396。

3. 从895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0。

4. 从994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0。

5. 从9995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00。

6. 一个一个地数,数出9895后面的十个数。

7. 十个十个地数,从2360数到2400。

五、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 618 718 581 681

( ) ( ) ( ) ( )

2. 505 500 550 515 555

( ) ( ) ( ) ( ) ( )

3. 9090 9009 9900 9000 9999

( ) ( ) ( ) ( )

六、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零五十 写作: 三百七十九 写作:

一万 写作: 七千四百三十九 写作:

八千一百零二 写作: 六千五百 写作:

一千八百一十二 写作: 五千六百零二 写作:

四千零六 写作: 四千零五十 写作:

3个千、5个百和9个一( ) 1个千和8个十( )

5个千和8个一( ) 10个千( )

8个千7个百5个十和1个一( )

七、读出下面各数。

4632 读作: 8096 读作:

6003 读作: 5400 读作:

2030 读作: 1231 读作:

1111 读作: 9990 读作:

八、解决问题。

1. 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个黄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2. 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有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下多少个洒水壶?

篇11: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 或3 × 4 = 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等式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那么a+c=b+c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那么有a·c=b·c或a÷c=b÷c(c≠0)

性质3:等式具有传递性。

若a1=a2,a2=a3,a3=a4那么a1=a2=a3=a4

质数相关定理

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格林和陶哲轩,)

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数字之和,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挪威布朗,19)

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中国,1968年)

6.一个充分大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最多由2个质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简称为(1+2)(中国陈景润)

篇12: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3、算式24÷3=8,读作( ),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

4、计算20 ÷ 5 = 4时,想口诀:( ),商是( )。

5、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 。

6、一本 要2元,10元钱可以买( )本 。

7、在里填上“”、“”或“=”。

5()20÷5 30÷6() 6 40()6×5

12÷3 ( ) 5 6()36÷6 20 ()4×5

8、在 里填上+、-、×或÷。

24 6=4 6 6=12 5 3=15 30 5=25

25 5=30 16 4=4 7 1=7 2 12

9、根据口诀“四八三十二”分别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 )÷( )=( ) ( )÷( )=( )

( )×( )=( ) ( )×( )=( )

二、判断题。

1、有24块 ,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4袋。 ( )

2、“8÷2=4” 读作:8除2等于4。 ( )

3、△△△ △△△△△△,列式:6÷3=2。 ( )

4、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 )

5、一份盒饭要5元,10元可以买2份。 ( )

6、把18个 分成9份,每份有2个 。 ( )

7、姐姐有16本作业本,妹妹有8本作业本,姐姐给妹妹4本后,两人的作业本同样多。 ( )

三、我会算。

1、除数是5,被除数是25,商是多少? 2、20里面有几个4?

3、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4、6个5是多少?

篇1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3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3

教  学  案 课  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例4 序号   授课时间 200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国成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板书设计 信息窗4:国王查帐   318 318+573=  +573 --------   891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讲解 3迁移。 4加强计算练习。 学具准备:小棒       教后反思   在学习时,我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启发式的问“你是怎么想的”、“你的意见呢”,引导、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完成。                                                                           教 学 设 计 备注 一、  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二、一、故事导入: 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勤劳的小蜜蜂,还记得发生在蜜蜂王国里的有趣故事吗? 学生可能回答:记得。 在那里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老师出示情境图课件 。 三、扮演角色,探索新知: 1. 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图中还有什么? 引导学生简单说出图中的蜜蜂们在干什么?同时通过看图知道还有一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这一重要数学信息。 2.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从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中都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张记录表,知道表中分了两个内容:1、生产情况记录,2、使用情况记录。 (1)角色扮演,引入对“加法验算”知识的探索。 国王让小蜜蜂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对不对,可急坏了小蜜蜂,小蜜蜂急地说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小蜜蜂急地说:“ 怎样检查呢?” 怎样检查生产情况记录对不对呢?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想出各种办法,其中可能包括:通过验算的方法来解决。 这时老师就说:同学们的点子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来扮演这只小蜜蜂当次小小检查员,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好吗? 怎样验算呢?自己在本子上试试看! 师生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各自算法       全班交流     教 学 设 计 备注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318 +  573     891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验算方法。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1、  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如: 891 -318   573   3、  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如: 573 + 318  891 有的会再算一遍,如:   小结: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看来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验算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 (2)角色扮演,引入对“减法验算”知识的探索。 有了刚才的经验你能检查一下使用情况记录吗?自己检查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验算方法。             师生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                                                                   教 学 设 计 备注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1、  627 +  264    891 用差加减数的方法,如:  2、891 -  627   264 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如:4、    891 -  264    627   5、  也有的会再算一遍,如: 小结:检查完使用情况记录后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出不管用哪种验算方法,只要能验算出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 四、综合练习  巩固新知 1、  书自主练习2 谈话:你们真是很优秀的小小检查员,能再检查一下这几道题吗?比比看哪位小小检查员的速度是最快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错在哪里! 提问:为什么会出这么多错误呢? 学生可能回答:不仔细,应该检查,验算。 提问:如何就能避免错误的产生? 学生可能回答:要仔细认真,验算。 2、书自主练习4 谈话:既然你们都是很优秀的小小检查员,老师也想检验一下你们是否名副其实。比 比看哪位小小检查员完成的又快又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请全部作对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出要养成认真做题及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组讨论验算方法       小组交流各自算法       全班交流     教 学 设 计 备注 五当堂检测 460+300=  980-650=  600-240=  376+519= 980-650=  808-436= 483+125=  728-463= 453+269=  873-196=  355+243= 566-238= 926-305=  350+261=  908-267= 522+103= 六、小结 学生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学生做检测   教  学  案 课  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例4 序号   授课时间 200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国成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板书设计 信息窗4:国王查帐   460+300=   247+591=     980-650=  808-436=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讲解 3迁移。 4加强计算练习。 学具准备:小棒       教后反思   在学习时,我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启发式的问“你是怎么想的”、“你的意见呢”,引导、帮助学生开展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完成。                                                                           教 学 设 计 备注 一、  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们愿意向小蜜蜂学习吗?学习它们的勤奋团结吗?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数学闯关竞赛,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拥有数学才能得到的小标志最多。你们有信心取得胜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争分夺秒做闯关练习,好吗?  三、开展闯关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关。 (1)自主练习1。 谈话:比比看哪个组完成地有快又好!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计算、填空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提问:谁能保证自己计算准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养成做完题随时验算的好习惯。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第二关 补充练习: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1、350-146=204,用(  )来验算。 A  146+204=350  B  350-204=146 C  204-146=58 师生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开展闯关竞赛   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     教 学 设 计 备注 2、258+132=390,用(  )来验算。 A  390-132=258  B  132+258=390 C  390-258=132 D  258-132=126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集体订正。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第三关。 1、书自主练习3 请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可能回答:先将182和247相加,在用它俩的和与440比较。 提问:怎样能避免计算有误? 学生可能回答:仔细算,验算。 2、书自主练习6 提问: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可以怎样搭配? 学生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因此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答案。 提问:那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习组长统计本组总作对题数,进行累计积分。 3、书自主练习7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解决问题并写下来。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的进行指导。 教师统计各组作题情况,进行累计积分。 4、小游戏:书自主练习5 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小组合作联

篇14: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2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2

教  学  案 课  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信息窗3 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国成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结合蜜蜂采花粉,算距离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4、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例3  592 + 384    976           教学策略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后反思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教学难点是弄清有关进位、退位的.算理                                                                       教 学 设 计 备注 一、  出示学习目标 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二、串联情境,导入新知 承接第二信息窗,上节课我们看到了上千只小蜜蜂,在蜂王的一声令下迅速按各队的路线飞去,它们飞啊飞啊,飞了好远好远,终于找到了果园和花园,连休息一下都没有就开始了忙忙碌碌地采蜜了。它们个个都很能干,你想不想参观一下它们采蜜的场景。(想) (出示情境图)今天我们要用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比一比哪一位同学在学习中能象小蜜蜂那样不怕累,肯努力思考,克服困难。 三、进入情境,观察思考,探索新知 1、发现问题 谈话: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从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2、提出问题 小蜜蜂想知道什么?果园到花园有多远?(板书) 你想知道什么?跟同位说一说,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师生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 自主练习      教 学 设 计 备注 3、解决问题 (1)列式解决: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帮谁呀?(一般选择帮小蜜蜂,因为孩子的心里装的是可爱的蜜蜂) 要解决的问题:果园到花园有多远?应该从图画中寻找哪些有关的信息?你能把你找到的两个信息与小蜜蜂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同位互相说) 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592+384 (2)探究算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尝试(有的同学可能用学具摆一摆,也有的可能用计数器拨一拨,也有的可能用竖式计算)。全班交流。 生可能估算:  592接近600,384接近380,600+380=980,592+384≈980 生可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让生边拨边说) 先在计数器上拨592,再加384,个位上2个一加4个一得6,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得17个十,向百位进1,得6个十,百位上5个百加3个百是8个百,再加1个百是9个百,结果是976。 生可能用竖式计算:(让生边说边板演) 592 + 384    976 四、当堂检测 682+128=  377+258=  550-460= 325+248=  324+153=  269+581=  604+265= 236+244= 五、总结感悟             师生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                                                                     教  学  案 课  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例3 序号   授课时间 200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国成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笔算算法的探索过程,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并优化算法。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例3   562+374=  894-527=  473+35=             教学策略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后反思   用问题口袋导入新知,充分发挥教材设计的“问题口袋”的作用,通过“问题口袋”与上节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教 学 设 计 备注 一、  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二、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昨天小蜜蜂收获很大,采了好多蜜,同学们也和蜜蜂一样在数学课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不但解决了许多问题,还进一步研究了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请个别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订正。小蜜蜂今天又到花园、果园去采蜜了,同学们,咱们该怎么办呢?“问题口袋”急不住了,出示自制问题口袋,抽出问题卡分别贴在黑板上。 问题1: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 问题2: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 从家到花园比从家到果园近多少米?) 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观察信息窗,寻找相关信息,列出算式。 问题1:518-227 问题2:592-374 2、探究算法: (1)鼓励学生尝试计算第1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尝试) (2)小组交流各自算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自己算法的机会。 (3)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生可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 先拨518,再减227,个位8个一减7个一得1,十位1个十减2个十不够,到百位借1个百,10个十加1个十是11个十,11个十减2个十,得9个十,百位借走1个百还剩4个百,4个百减2个百还剩2个百,结果是291。 生可能用竖式计算(边板书边讲)   师生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    教 学 设 计 备注 个位8减7得1,十位上1减2不够,到百位借1,得11个十,11减2,得9,百位借走1个百,剩4,4减2得2,结果是291。 生3:…… 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优化算法。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笔算即方便又准确。 我们今天继续研究笔算。启发学生质疑,你有没有问题问一问生2,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十位上1减2的下面得9或十位上1减2不够减怎么办? 生2解答,然后请其他同学再来说一说。 提问:今天研究的笔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上节课的笔算是加法,这节课是减法。) 提问:这节课的减法笔算与以前学习的减法笔算有什么不同?(以前没有退位,这道题有一次退位。)---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提问:你还有问题要问吗?(生如果没有),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请个别同学回答。) 讨论:做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的笔算应该注意什么?先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小结:做三位数减法笔算时,(1)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3、练习: 独立计算问题2:592-374 ,(个别板演,集体订 五、当堂检测 1、用竖式计算 359-178 928-75 680-367 全班练习,展示错误题例,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1)  359  (2)928 (3) 680 - 178  - 75  -367 131 178  323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                                                                                      

篇15:二年级小学生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题

一、填空。

1.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相差( )

.2.9899再添上1是( )

.3.七千零六,写作.

4.个位上是

5,千位上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数是()5.1000克=( )千克2时=( )分60秒=( )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989、999、990、998( )<( )<(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8.一个数是由5个千和8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 )..999的最高位是( )位,比它多1的数是( ).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

.二、口算。

20+46= 400600= 7520=380-80= 2643= 500400=100-28= 500= 4224=640-30= 5115= 69050=

三、选择合适的时间连线

.1.小青跑60米 1小时2.小军每天写作业 83.新闻联播 20分4.小明每天家务劳动 30

四、应用题

1.小华看电影《党的女儿》,从下午200开始放映,下午400结束,这部电影放映时间是多少?2.同学们要搬3000块砖,上午搬1800块,下午搬900块,还有多少块砖没搬?(用两种方法解答)小红跑60米用11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模拟题,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三、判断题,在对的()里画“√”,错的画“×”。

1.一千是由十个千组成。()

2.写八百时,先要写8,再在后面写2个0。()

3.五百零四,写作54。()

4.609读作六百九十。()

5.一千零一写作101。()

6.最大的两位数是999。()

7.2010读作二千零一。()

8.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9.读数时,数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0.从左边起万位在第四位。()

四、按要求数出下面各数。

1.从18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10。

2.从1387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396。

3.从895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0。

4.从994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0。

5.从9995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00。

6.一个一个地数,数出9895后面的十个数。

7.十个十个地数,从2360数到2400。

五、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618718581681

()<()<()<()

2.505500550515555

()>()>()>()>()

3.90909009990090009999

()<()<()<()<()

六、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零五十写作:三百七十九写作:

一万写作:七千四百三十九写作:

八千一百零二写作:六千五百写作:

一千八百一十二写作:五千六百零二写作:

四千零六写作:四千零五十写作:

3个千、5个百和9个一()1个千和8个十()

5个千和8个一()10个千()

8个千7个百5个十和1个一()

七、读出下面各数。

4632读作:8096读作:

6003读作:5400读作:

2030读作:1231读作:

1111读作:9990读作:

八、解决问题。

1.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个黄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2.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有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下多少个洒水壶?

更多二年级小学生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题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篇16:二年级小学生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题

一、填空。

1.6×4=(),读作()乘()等于(),用口诀()求积。

2.81÷9=(),读作()除以()等于(),用口诀()求商。

3.72÷8=(),表示72里面有()个();也表示72是8的()倍。

4.用16、4、2、8这四个数写出2个乘法和2个除法算式。

()×()=()()÷()=()

()×()=()()÷()=()

二、计算题。

1.口算。

3×7=3×8=48÷6+15=18+2×4=

54÷9=36÷6=18÷3=63÷7÷9=

17+38=4×6=27÷9÷3=15+3×4=

2.看算式填空。

4×9→()÷6→()72÷8→()×6→()

2×9→()÷3→()40÷8→()÷5→()

8×3→()÷4→()48÷6→()×4→()

3.连线。

9×4÷6268×4+6

7×8+8672÷9×8

4×7-2643×6-12

40-15+133815+20-9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3×7=7×3,计算时用同一句口诀。()

2.45是5的9倍,列算式是45÷5=9。()

3.12÷4=3可表示12里面有3个4。()

4.72里面有6个9。()

篇17: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基础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基础试题

一、直接写得数。(2分×10=20分)

50 + 8 = 300+50= 700 + 20= 70 + 5 = 90 + 60=

60+70= 90+40= 400+200= 8 + 9 = 50 + 80=

二、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分×4=24分)

354 + 485 = 158 + 357 =

693 + 244 = 98 + 487 =

三、用竖式计算。(5分×4=20分)

238 + 386 + 154= 308 + 87 + 374 =

472 + 354 + 108 = 452 + 204 + 158 =

四、在结果大约是600后面的□内画“√”。(6分)

397 + 198 □ 498 + 97 □

502 + 203 □ 198 + 299 □

五、解决问题:(6分×5=30分)

1.小红有35张画片,明明比小红多8张,明明有多少张画片?

2.小明收集了152节废电池,小红收集的比小明少26节,小红收集了多少节?

3.鸭有68只,鸡比鸭多17只,鸡有多少只?

4.实验小学低年级有754人,中年级比低年级多107人,中年级有多少人?

5.科技书有456本,连环画有276本,故事书有182本,一共有图书多少本?

篇18:二年级小学生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题

一、填空: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个0,末尾的0()。

3.读数时,先从()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

4.四位数肯定比三位数(),三位数肯定比两位数()。

5.在数位表中,从右起第二位是()位,最低位是()位。

6.9587是由()个千、()个百、()个十、()个一。

7.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8.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9.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0.写出998后面连续的两个数是()、()。

11.百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12.3009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这个数是由()个千和()个一组成的。

13.用2、0、5这3个数,你能排出()个三位数。

14.用3、6、1、5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15.568这个数百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个位上是(),表示()个()。

16.4600里面有()个百,260里面有()个十。

17.读数和()数都从高位起。

18.某林场有2403棵杨树,约是()。

19.东风村有9998口人,约是()。

二、选择题。把下面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601、106、900这三个数中,()最小。

A、601B、106C、900

2.505、550、500这三个数中,()最大。

A、505B、550C、500

3.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

A、999B、1000C、1100

4.一个四位数,千位上和个位上都是1,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A、1010B、1001C、1100

5.读数时,中间有两个零()。

A、都要读出来B、都不读出来C、只读一个零

6.最大的四位数是()。

A、1000B、9988C、9999

7.五千零五十五写作()。

A、5050B、5550C、5055

8.与10000最近的数是()。

A、9999B、1000C、9000

9.用两个0,两个4组成的四位数中,不读出0个是()。

A、4400B、4004C、4040

10.9998的近似数是()。

A、9990B、10000C、9000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模拟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篇19: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仅凭教师口述时代背景,很难把学生带入炮火连天,时时有生命危险的历史中。为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意图让学生感受战争年代的特殊气氛。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夜莺清脆的鸣叫声,与震耳欲聋的炮火声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夜莺的机智勇敢,我将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作对比,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人物。文章结束教师激情总结,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首尾呼应,巩固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教学结束,我给学生推荐卓娅的故事,提供介绍苏联卫国战争和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事迹的网站,让学生自主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

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简介背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感知内容;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介绍时代背景。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苏联从此开始了炮火连天的生活。

2、在这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声音,你听――

3、播放夜莺鸟的鸣叫声,问:“这是谁的歌声?”(夜莺)

(设计意图:介绍背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关于“苏联卫国战争”,你们了解些什么?(让学生交流)

2、师:我再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准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

不懂字词的借助工具书解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待会老师要检查预习情况哦。(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

3、师:课文比较长,咱们的检查就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吧!在朗读的时候,从课文的自然段之间你会有什么特别发现?

4、领悟方法:课文读完了,文章最后的泡泡中有个问题……这个关系是什么呢?自由读读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5、刚才给大家的任务还记得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意义段空行,表示独立讲了一个意思。)

6、请快速地浏览第一部分,用自己最简洁又最明白的语言表达这部分内容。

7、检查交流,根据回答板书词语(诱敌上勾)。继续检查第二部分的朗读与内容,根据回答继续板书。(密报敌情)(消灭敌人、继续候敌)

篇20: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32分)

1、我们学过的常用时间单位有: 、、、、、。

2、2003年2月有 天,全年共 天,合 个星期零 天。

3、在1990年、1920年、1921年、1996年、2000年中, __________________是平年, 是闰年。

4、一年有 个月,其中每个月31天的有 、、、、_____、______、、。共有七个月;每月30天的有 、、、共四个月,二月份平年有 天,闰年有 天。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 _______周年。

6、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 周年。

7、李星叔叔是1972年3月3日出生的,到今年3月3日,他是 __岁。

8、百货商店营业时间是7:30~20:30,这个商店每天营业时间有 ________小时。

9、小红的妈妈今年40岁,但她只过了10个生日,猜一猜小红的妈妈是 月_______日出生的。

10、公元2000年共有 天,这一年共 个星期零 天。

11、小明同学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从7月15日到8月5日,一共有 天。

12、欢欢每天晚上9时上床睡觉。如果每个晚上要睡9个小时,他第二天早上要到 时才起床。

13、课外活动从14:30开始,经过40分钟结束。算一算,结束时是 时 分。

14、纺织厂夜班工人,晚上11时30分上班,第二天上午7时30分下班。他们工作了 小时。

15、一部电影故事片需要放映1小时40分,如果从晚上6时开始放映,需到晚上 时 分放映结束。

16、用24时计时法写出你每天起床、上学、吃午饭、睡觉的时间。

起床: 上学:

吃午饭: 睡觉:

二、在下的括号里填适当的数。(12分)

3年=( )个月 16分=( )秒

48个月=( )年 540秒=( )秒

240时=( )日 360分=( )时

4星期=( )天 1小时30分=( )分

1星期=( )时 2分50秒=( )秒

15日=( )时 63天=( )个星期

三、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16分)

上午8时: 下午2时:

深夜12时: 下午4时:

黄昏6时: 晚上8时:

晚上9时: 晚上10时:

四、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16分)

5时: 24时:

10时: 6时30分:

12时: 17时45分:

16时: 18时30分:

五、判断题。(6分)

1、小刚的生日正好是在2月30日。 ( )

2、晚上8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0:00。 ( )

3、下午4时30分和下午4时半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 )

4、平年和闰年下半年的天数是一样多的。 ( )

5、一天时间钟面上时针正好走二圈。 ( )

6、夜里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 )

六、简答题。(不写计算过程)(24分)

1、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半放学回家。下午1时50分到校,4时50分放学。他一天在校多少时间?

2、广播电台从6:00开始播音,13:00结束。第二次播音从16:30开始,到次日凌晨1:00结束。一天播出多少时间?

3、一个商店营业时间从上午7:30到晚上8:00,一天营业多少时间?

4、西湖公园每天开放时间为上午6:00至晚上11:00,一天开放多少小时?

5、图书馆上午8时开门,晚上8时关门,一天开放时间是多少时间?

6、足球比赛从15:30开始,经过120分结束。结束时是几时几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