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茄子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关于伟人的诚实故事精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伟人的诚实故事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伟人的诚实故事精选

篇1:关于伟人诚实的故事

北魏孝明帝当政时期,在河南五至岭附近有一家姬姓,一家母子两个人,孩子叫做姬光。姬光从小身体就瘦弱,疾病常年不断。请医生医治呢,家里没有钱,邻居们就劝他们到洛阳白马寺出家当和尚。

姬光听从长辈的指教,来到白马寺。和尚们见他瘦骨如柴,面像蜡黄,没有师傅收他当徒弟。一个叫“务下”和尚对他说:“你到嵩山少林寺去吧。听说那里来了个印度和尚,名叫达摩,他会讲经说法,还有一套强身术,你若拜他为师,不但能学到真经佛法,身体也能变得强壮起来。”

姬光听后,直奔少林寺去了。打听到达摩在五乳峰山坳的石头洞里面壁坐禅。姬光来到石洞口,一看,达摩披着法衣,盘腿坐在洞中,脸对着石壁,闭着眼睛,双手合十。他不敢打扰,就站在石洞口等。等了好几个时辰,达摩才走出石洞来。

姬光一看,达摩身材左右八尺高,健壮魁梧。达摩走到洞外,手出手入,足进足退,身体左旋右转,喝声震耳,整整练了几个时辰,好像没有看到姬光一样,打完拳又走进洞里,坐到靠洞壁的一张木床上。

姬光等达摩坐下来,进洞深施一礼,说要拜他为师。达摩边说:“你把我拉下床去,我就收你为弟子。”姬光振作起来,双手拉住达摩的胳膊,扯了好一会,达摩像钉在床上一般,纹丝不动,姬光长叹了一口气,罢了手。达摩跳下床来说:“我不收无力弟子,你回家去吧!照我刚才的运气练功法,啥时候把功夫练出来,把我拉下床了,我就传给你衣钵。”

姬光回家以后,起早摸黑,学达摩运气练功的方法。练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身体便强壮起来,虎背熊腰,说话如钟响,满面发红光。这时候,他又来找到达摩。达摩仍然坐在床上让他拉,姬光运足力气,一手抓住达摩的肩膀,一手猛地照床上一拍,随着大喝一声,达摩身体一阵,被姬光拉下床去。接着姬光躺在了达摩的床上。

达摩一看,非常生气,心想:“这人如此大胆。”他举起拳头,照姬光狠砸下去。当他往下砸的时候,姬光运足力气,往下一坠,六根床柱就压断了五根。他随着落到地下。达摩的拳头下去,却打了一个空。他把姬光拉起来,没吭声,对姬光点了一下头。

这时候,有几只鸟在石洞前的叽叽喳喳的叫,达摩对姬光说:“去,把它们赶走!”姬光走到梨树下,挥起胳膊,吆喝一声,吓得几只鸟叫着飞跑了。可当他进石洞时,几只鸟盘旋了一圈,又罗辉到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起来。达摩看见,没有出洞,只是伸出胳膊,向外甩了几下,一股凉风吹响梨树,吓得这些鸟飞跑了。

姬光向达摩又是深施一礼,想要说话时,达摩淡淡地说:“你回家去再练功,到练出‘拳出能带风,脚起如龙腾’的时候,再来找我。”姬光二话没说,就走了。

他回家以后,不断琢磨“拳出能带风”的道理,又求教了一些高手。一年时间,在练“纵、跳、跃”当中,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进步捷入风,失机退宜快,乘势则锋入,身少则前迈,掌实即须吐,吼声使惊怪,变化如蛟龙,迟速分胜败。”这时候,他又来拜见达摩,达摩已经从石洞搬到少林寺去修行了。

姬光来到少林寺,见到达摩,施礼的时候,两只麻雀飞进殿里,达摩想伸手挥打的时候,姬光就趁势跳起来,把两只麻雀抓到了手里。达摩高兴地对他点了点头,指着殿前的古松树,说:“去!你站在那儿等候受法。”

姬光走出殿来,站在古松树下,等候受法。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天阴沉沉的,落着雪,他站了不长时间,北风卷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落下来。姬光站得久了,手脚冻得发疼,不见达摩走出佛殿,他就运气练气武来。这样直直等了一天,达摩还是没有出佛殿。第二天,姬光仍坚持运气练功,雪已经落得没膝深了,达摩还是没有出殿来。姬光坚持到第三天,到处都已经是积雪了,只有姬光打拳练武的地方没有冰雪。

达摩这时才走出佛殿,对姬光点了三下头。说道:“你已经习得强身健体之术,还有何求?”

姬光经过达摩的几次历练,不仅强身健体,一改羸弱的体质。也对达摩其中的教诲之意有所领悟,其实强身健体与修心悟佛,都须由自己完成,不是外人所能左右的。于是,他知道达摩佛学造诣应该很深,便想跟着达摩研习佛法,普渡众生。

见达摩如此问道,他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大师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道:“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听了达摩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姬光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红了雪地。

达摩被姬光的虔诚举动所感动,知道他是个可塑之才,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

姬光便说:“我心未宁,希望大师安我的心。”

达摩回答道:“把心拿来,我帮你安心。”

姬光沉默了一会,说:“我找了,但是并没有找到心。”

达摩于是回答道:“我已经帮你安定了你的心了。”

姬光听了达摩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安与不安,全是妄想。

姬光开悟后,就留在达摩祖师的身边,研习佛法长达六年之久,法名“慧可”。

有一天,达摩召来四位弟子,郑重宣布自己就要启程返回南天竺了。徒弟们一听,含泪挽留。达摩说道:“为师也舍不得离开你们,但是九年前我已答应南天竺国王,确定中土传人之后就返回故乡。现在就请你们各自说说跟随我修习禅法的心得。”

道副抢先答道:“依我所见,禅是无法用语言文字确切表达的,所以不能拘于文字,但必要时又必须用文字加以说明,所以也离不开文字。”

达摩对道副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皮了。”

尼总持回答说:“我认为实相就好比阿难见东方妙喜世界,一见更不再见。所以我认为那描述感官事物的文字说教更是虚妄不实的。”

达摩看了看尼总持说:“你算是得到我的肉了。”

接着,道育回答说:“我的见解是无一法可得。因为宇宙万法都是虚幻的,既非语言所能描述,也不是凡心所能感知。宇宙万法尚且如此,更何况能感知到的色相哩!”

达摩注视着道育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骨。”

最后轮到慧可,只见他向前跨上一步,恭敬地向达摩行了个礼,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默然而立。

达摩望着慧可,师徒二人相视而笑。达摩点点头说:“慧可,你算得到我禅法的精髓了。”

篇2:关于伟人的诚实故事精选

唐朝诗人司空曙写过一首诗《过卢秦卿旧居》:“五柳茅茨楚国贤,桔槔蔬圃水涓涓。黄花寒后难逢蝶,红叶晴来忽有蝉。韩康助采君臣药,支遁同看内外篇。为问潜夫空著论,如何侍从赋甘泉。”诗中的韩康,最早载于《汉书.逸民.韩康传》。韩康,字伯休,东汉时京兆霸陵人,生卒年不详,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他不追求功名利禄,隐居于世甘作平民,以行医卖药为生。他常常上山采集各种草药,拿到长安集市上去卖。向他买药的人只要告诉他病情,他就会选择适合的药卖给买药人。不过,他有个习惯,他说药价多少就是多少,不许别人讨价还价。如果买药人讨价还价,他就不卖。

一天,一个牙痛不止的老太婆前来买药。韩康虽然已经写明了“牙痛药一个钱两包”,然而,买东西总爱精打细算的老太婆,还是忍不住对已经在药摊旁标明“不二价”的韩康讨价还价:“一个钱卖给我三包好吧?”只见韩康摆了摆手,严肃认真地说:“做生意,靠的是信用。所以,我从不虚报价格占人家的便宜,也从不接受客人的砍价。我的药,全是货真价实的灵药,绝对童叟无欺!”老太婆见韩康口气这么坚决,知道再讲也砍不下价,就买了一个钱的牙痛药走了。

韩康的人品和才学,先前在城中就已经出了名。如今,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摆摊卖药的人就是韩康,于是,一有什么病就都到他这里来买药,而且,再也没有人尝试与他讲价了。就这样,韩康以一个卖药人的身份隐迹于市三十多年,以“言不二价,童叟无欺”闻名于世。

一天,有一个外乡的女子路过长安,不小心染了风寒,路过韩康的药摊,就向他买药,韩康说了个价钱,那个女子好说歹说,要韩康便宜点把药卖给她,但韩康坚决不肯。女子气冲冲地说:“我只听说长安城中有一个叫韩康的卖药言不二价,你难道也是韩康?”韩康苦笑,心想:“我本不想出名,但却妇孺皆知,罢了,我还在这里卖什么药哦!”从此就到霸陵山中隐居起来。

但韩康毕竟是位名人,有才干,朝廷多次要给他加官晋爵,委以重任,但他总是推辞。汉桓帝曾亲自准备了一份厚礼,派专员驾着四匹大马的豪车,再次请他出山,连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也不过如此,而且桓帝还要求地方官员整修从他家到皇宫的路,真可谓至真至诚啊!

当使者捧着圣旨来到他家时,这次他实在推辞不了,佯装答应,并且坚持说自己不喜欢坐豪车,自己会坐牛车去上任。第二天一大早,韩康驾着辆老牛拉的破车,天不亮就先于使者起程下山了,半路上到了一个驿亭,正逢亭长因奉命为朝廷命官韩康修路架桥,向民间征召壮丁、牲口。亭长见韩康布衣方巾,驾牛车而来,不认识他,以为是乡村野老,不召自来,便命手下抢他的牛。韩康也不动声色,卸车缴牛。一会儿,使者大车抵达,才知道老头就是韩康,亭长吓得面如土色。使者请示韩康,是否要斩杀亭长。韩康淡然道:“牛是我自己交给他的,亭长有什么罪过呢?”

韩康,是否要斩杀亭长。韩康淡然道:“牛是我自己交给他的,亭长有什么罪过呢?”使者只得作罢。不过,在进京途中,韩康还是想办法逃入深山老林,以高寿无疾而终。

诚实守信的人拥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从而能为自己实实在在地聚拢人气、创造声誉。其实只要像韩康那样才有德诚实为人,即使卖药糊口也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那么无论身在何处,总能赢得最多的瞩目,不用刻意去包装推广。

关于伟人的诚实故事精选

篇3:关于伟人的诚实故事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三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就带着他回到外公家住。

外公家是大户人家,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们在私塾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人,私塾开学的时候,他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要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表兄们一块下棋,一时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了做先生上午留的作业。

外公知道后,狠狠地训斥了孩子们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再加上已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的表兄们平常都很爱护他,看到他没有被罚,心里都替他高兴。可是,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同样的错误,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是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篇4:古代伟人诚实故事

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信2: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篇5:古今中外伟人诚实故事

三国时期,曹氏家族与司马昭为了争夺国家的统治权而明争暗斗。官场腐败,许多有才学的人都不想卷入其中,纷纷逃避现实。其中,有七个很有名的文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贤、王戎,这七个人经常在竹林里闲游,一边喝酒,一边做诗弹琴,试图寻找乱世中的一份清静,史称“竹林七贤”。

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在当皇帝,实际上是由有篡位野心的丞相司马昭把持大权。司马昭为了扩大势力,想请“竹林七贤”出来做官。司马昭首先请山涛出山,由于他和山涛有点儿亲戚关系,山涛不好拒绝,就答应了。

后来,山涛推荐嵇康到朝中做官。由于山涛事先没有征求嵇康的意见,嵇康非常生气,便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给山涛(山涛字巨源),断绝与山涛的朋友情谊,并在信中强烈抨击了司马昭。

后来有个叫钟会的小人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司马昭就趁机找了个借口把嵇康抓到监狱里,并判了他死刑。山涛几次上书司马昭,请求为嵇康减免罪行,但是司马昭仍一意孤行。

临死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山涛答应了。

嵇康死后,山涛对嵇康一家老小悉心照顾,把嵇康的儿子更是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嵇康被杀的二十年后,司马炎当了皇帝,朝廷的混乱局面有所扭转。山涛就上书给司马炎说:“父亲有罪,但和儿子没关系。嵇绍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应该重用。”司马炎采纳了山涛的意见,任命嵇绍为秘书郎。

古今中外伟人诚实故事

篇6:战争时代伟人故事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篇7:战争年代伟人故事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