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诚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秋雨的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秋雨的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雨的诗

篇1:秋雨的诗

关于秋雨的诗

一滴无名的水

似乎找不到它的出处

一片枯黄的叶

静静躺着大地的怀抱

这都是秋的气息

凄凉,伤感,失落

一条道路的崛起

或许是默守唯一的理由

一只油墨的笔

淡写出此情此景

情多处伤离别恨时晚

愤慨,深情,淡默

等一个人,经年累月

等待真实的降临

_即使像风在身边

回旋又离去

在我也是一生的注定

时间之履碾过思辨的树冠

岁月之末如期君临

依然固执守望水域岸边

无怨无悔

等一个人

历史之渊源或一个神谕

在尚未来临的游子行囊中

铺张开来_

也许还有另一些心情

文 / 恒心【慕容香韵】

一片秋叶

别树上的果子

我,走向泥土

和鸟儿并肩飞会儿

不问归处

不停炫舞

用尽全身皱纹记住

每一缕阳光 风吹雨打 春暖花开

然后,研尽斑斑残绿

写进风里

寄给岁月里的年轮

说声 谢谢

寄给果子里的'种子

道声 珍重

最后,将血脉埋进土里

发誓还做你的叶子

报答你

点燃,喊痛的日子

点燃,喊痛的日子

初冬的风,无声。深夜

枯草,一再向低。目光

顺着风向

如果,把这样的时节

裂开一道伤口,风,无情地

挑选一把锋利的刃,用霜叶

缝补

枯草,一阵一阵的痛

在一种景色里。颤抖

苦中渐凉的风,打算使用阳光

点燃喊痛的日子

一层一层,麻醉尘世的沧桑

苍茫中,生命

迎来一朵朵高过头顶的雪花

文 / 高亮

忧伤

夜晚繁星缀满天,

一路风程皆是伤!

被自己的眼泪烫伤,

支离破碎的心,

带着敏感脆弱的忧伤,

诉说着爱情的句点。

问月,问苍穹!

谁能和我一诉衷肠?

灵魂游荡在阴霾的坟场,

心没有丝毫的隐藏;

文字带着淡蓝色的忧伤,

心灵的痛楚,

掀不起笔下的狂澜。

辗转反侧,躁热难当,

如何将生活的韵味去调侃?

有时候宁愿做个傻瓜,

一笑而过,

生命也许会在一瞬间结束,

而我游荡的灵魂,却永不谢幕。

在我孤单的时候,

谁会给我安慰?谁会送我点鲜花!

我的感情,苍桑疲惫。

对待人生一笑而过,

是否会有丝丝的失落?

伤感故事都是泣血而成,

流淌着的都是忧伤的情。

睁眼看世界,闭眼思自己,

感情真是个复杂的东西。

我把所有的爱写在眼里,

又把一切的恨埋在心里。

我用犀利的目光触摸人生,

又用调侃的文笔,记录感情。

秋雨的诗(精选5篇)没有欢乐,只有忧伤,

谁能抑制我灵魂的彷徨?

死易守,活难熬,

谁能知我是如何的煎熬!

放下

是谁凌乱我的心房然后让我牵挂万年。

是谁踏碎我的晨梦然后让我惘然若失?

我只是在最美丽的时候路过你的窗前。

你,只是在最寂寞的时刻取得我的温暖。

于是你住在我的心房不肯离去。

我的心跟着你去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而我只是站在离开的地方不住观望。

观望那些离开树的叶飘零的方向,他们说你去了那里。

如若幸福

你去的那片天空有着五彩的云霞和美丽的街灯。

我在的那方山水有着绿水长流。

儿时的梦一笑而过

带着甜蜜无奈幸福苦涩的表情

一笑而过

怀念

如果灯亮

这里空空如也

灯光疲倦的昏昏欲睡

似乎怀念某一天,某个人,某件事

如尘埃,如空气

粉末般地安慰

熟悉的角落,曾经的一幅画.....

如果灯暗

这里活灵活现

说过的话,唱过的歌

还有咖啡的香气

像风一样散漫

蒸发着情感,往事,人物

过去的,发生的,将来的.........

篇2:秋雨的诗好文

关于秋雨的诗好文

秋雨,总是衬托离别,

而那适时的雨,

又增加了些许情调。

气候微凉,

但此时

心如乱麻。

往古思今,

多少名人志士,

被那凄凉所折服。

怎奈人心所向,

并不知其道而行。

万事沧桑,

为适者生存。

若人生像这秋雨般朦胧,

也就失去了希望。

兰州的`秋,

很冷,很寂。

但这样的寂冷,

却能勾人心脾。

此夜寂雨,

使人彷徨。

但更多的,

是迷茫。

今夜雨毕,

繁华落幕。

——.09.01夜

如梦令·坐古画舱中

浊酒顿伤几许,舱外谁家歌女?

应是恨别离,强挽穿心哀曲。

秋雨,秋雨,掀起愁思万缕。

旧人心

路高马寒遥知力,云淡风卷凉风意。

玲珑再起夜阑珊,唯得遂愿旧人心。

篇3:秋雨,是流泪的诗作文

秋雨,是一首流泪的诗作文

窗外

秋雨绵绵

如泣如诉

似怨含愁

轻轻敲开季节的心扉

一阵阵凉意

顺着珠帘蔓延而来

落花无言

秋凉如水

倚在秋的窗前

看秋雨紧紧的拥着那片

从天而降泛黄了的秋叶

在茫茫的雨幕中

做最后一次挣扎

它带着对秋的不舍

树的眷恋

悄无声息的

缓缓的坠落在

烟雨蒙蒙的街头小巷

与大地做最后一次

轮回的拥抱

像叹息

更像是眼泪

一场秋雨一场寒

婆娑的雨线

随风斜注

落在窗前

砸在心上

心里忽然酸楚了许多

突然感到莫名的心痛

秋雨如抽丝般的

穿透心灵的记忆

把逝去的岁月

渐渐的拉进眼前

此时

真想听到你的声音

真想拿起手机拨打

远在天涯的那个你

可犹豫再三

手指按下还是松开

因为曾经的一段往事

已经沉睡了太久

寂寞了太久

安静的`让人心如止水

总有些轻愁

在心底泛滥

总有些爱意

在灵魂扎根

我不知道是谁的泪

能化作这阵阵的秋雨

叩响仲秋紧锁的雨幕

任思绪随窗外的雨丝

飞逝沉淀蔓延

这样的清晨

心情是复杂的

每个人都有不愿倾诉的故事

只有当秋雨敲击窗棂的时候

才会想起远方的你

人在何方

心又归何处

喜欢这样的雨

喜欢这样的秋

喜欢这样有雨的清晨

斜靠在沙发上

放一曲禅理曼乐

静听窗外

细雨敲打雨帘

洗涤尘世的浮华

音乐随着雨声划过心潮

穿越幽幽秋雨的梵音

轻轻触摸柔软的心灵

切一壶封存已久的普洱茶

看茶香袅袅升腾

又渐渐的冷却

闭目凝神

再也想不起我还能想起谁

谁还能让我惦牵

秋雨绵绵

温婉成诗

执一枚浅浅的念

俯拾一片落叶

刻下我的祈祷

放逐在雨幕中

一缕沁心的秋风

随雨拂过心房

柔美而清和

芬芳而妩媚

心就这样

被这一场秋雨

细细的牵着

静静地润着

原来潮湿的是雨也是心

远离的是心也是风

伤感的是逝去的岁月

永恒的是鲜活的生命

是整个秋天

整个世界

篇4:诗词杜甫的诗秋雨叹其一

诗词杜甫的诗秋雨叹其一

《秋雨叹(其一)》原文

雨中白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秋雨叹(其一)》注释

⑴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故喜之。决明,夏初生苗,七月开黄花。可作药材,功能明目,故叫决明。

⑵此二句实写决明颜色之鲜艳可爱。

⑶此二句忧决明,也是自忧。汝,指决明。后时,谓日后岁暮天寒。

⑷因恐其难久,故特觉可惜。堂上书生即杜甫。杜甫身世,与决明有类似之处,故不禁为之伤心掉泪。

《秋雨叹(其一)》赏析

至此处决明之悲渐伏,而自身之悲渐起,决明之生命正如书生之生命,于人世昏暗之时独居内心一隅,经营超然的诗书,本草书中言“决明”其物有明目去翳之功,诗书亦复如是。而诗书文字之美,意象之璀璨,亦若“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在纸上无比煊赫。然而书生只是纸上的豪杰,斗室的君王,当人世之秋忽至,生命于困顿的迷宫中,也只如波德莱尔诗中信天翁,坠落甲板,“笑骂尽由人”,才大无所用,只显斯文之迂阔。“凉风萧萧吹汝急”是恒久的恐惧,“恐汝后时难独立”是残酷的烦扰。“堂上书生空白头”:“书生”是青春朝气的称名,也是受人敬仰的身份,然若所读书终未能转为功名或入世之资本,“书生”便只代表了迂腐与弱势,在吴敬梓的小说中受人讥笑老死书斋,“堂上”这一溢着书香的地点也便成了隔绝、闭塞、无能于外界的象征。而“白头”也只“空”,昔年的寒窗苦,去岁的俊逸诗,皆随头发的'白色化作一片虚无。书生面向浑浊的窗外,外面的人世是无底的渊蔽,独立的出路是百绕的死结,在无尽的焦虑与无奈的尽头他将关注点暂时转向风中决明馨香的安慰:“临风三嗅馨香泣”,那香气瞬息、缥缈易逝的品质也正如他的诗,和他的生命。

《秋雨叹(其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篇5:明月·秋雨·诗林作文欣赏

每次来江西宜春,总要去明月山看看。我喜欢大自然的美,当然更喜欢用翠绿欲滴的林露来洗涤我满身的尘俗、用清新可人的环境来填充我心灵的空虚。

这次是因为大学同窗好友阿萍说:“诗词碑林里又增加了新景”。“是吗?!”——惊喜之间,立即激触起了我向往的欲望和冲动。

入秋以来,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雨。偏偏在我欲往明月山的前夜,雨悄悄地来临。这秋雨虽然又多又密,但是缠缠绵绵的,所以一点儿也没有惊扰着我的梦境。直到清晨揉着睡眼儿拉开房间窗帘的时候,我才知道外面已经是一个湿漉漉的世界。

俗谚说,一阵秋雨一层凉。果然,穿上长袖衬衣也有了丝丝冷意。幸亏带了马甲,披在身上方才恢复了不冷不热的体温。阿萍问我:“雨看来一时是不会停的,还去不去明月山呢?”我果断地点了点头,决定了的事就会风雨无阻,这是我的个性。

118路车是由市区专门开往明月山的,起点在宜春火车站右边不远的新建的立交桥下。车票比原来多了1元,说是空调使用费。有乘客喃喃低语着:“这个天气不要开空调啊。”但很快就被售票员的声音挡了回去:“这是公司的规定,九月底才取消空调费。”于是,再没有人吱声。如今的人们已经习惯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现象,明知被宰也只能忍痛强受着,因为决策权掌握在垄断者手里,被垄断者说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

车窗被雾水蒙着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外景,其实窗外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因为公路是新修的,凿开的山面土色还是黄里透红;树木也是新栽的,叶片儿只有大拇指那样大小。唯一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就是新立的路灯,月亮般的灯饰像一个个白色的灯笼悬挂在行人道上,成为了“明月新路”无声的亮丽标志。

雨还在下,明月山被似云似雾的霏微笼罩着像一幅山水图,微风牵动着浮云泛起了涟漪,峰峦也随之飘动起来显得愈加地洒脱清逸。

停车坪里只有两辆宜春市旅游公司的大巴,车上的人儿早就掩隐在山林之间已不见了踪影。空旷的明月广场上,古铜色的云姑沐月雕塑在接受着秋雨的洗礼。云姑张开双臂遥望着山顶,仿佛在感谢着大山滋润于她的恩泽。相传,夏云姑是南宋孝宗皇帝的正宫娘娘。她的小名叫“明月”,生在山脚下的夏家坊,天生娇美,善良聪慧,宽厚待人。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贤惠的皇后,就将此山尊称为明月山。

走进山门,沿着溪涧清泉逆行而上,我们来到了碑林景区。“园林诗风盛,文人流连时。我赶快给我们班里的大才子来抢拍一张哒。”阿萍一边开着玩笑,一边举起了相机,“咔嚓”一声就把我来不及放下雨伞的窘态摄了下来。

青砖白墙洞开的园林门上方,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所题的汉简体——“咏月碑林”,笔力古朴,与园林意境相得益彰。林内,石路蜿蜒,楠竹林立,幽静雅致,很象三国时期嵇康在《琴赋》里描写的“疎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的景象。

园林两旁的草地里,参差地磊立着一个又一个大小不一的石头,上面雕刻着历代咏月、颂月的精美诗歌。在我的记忆里,这些石头以前是分布在山门两边的。也许是为了达到集中观赏的目的吧,它们如今都移到一起了。然而,现在的设计确实要比原来好了很多。在这里,既可以一路欣赏着书法艺术,又可以闲情品味着古圣贤哲写下这些名句时的心境。此情此景,也很自然地勾引起了我的诗兴,我即兴吟哦了起来:“倚林思明月,临水恋清风。”阿萍羡慕地看着我,随即又赞美了一句:“儒雅风度,不减当年。”吹得我不禁有些飘飘然了。

再往前走,就是新开辟的诗词牌坊群景区。我放眼望去,只见前方溪涧回湾处的浅滩上搭起了一座简易的木桥,桥长大约有300来米,咖啡色的桥面既留古雅又显深沉,是由一根根5公分长100公分宽的木条连片拼接而成。牌坊建得比较简陋,两根木柱上横搭着三方木梁就成了景物,但这原木原色的造型,倒也透露着古香古味。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的牌坊就是眼前这个样子的。不过,那个时候不叫牌坊而叫衡门。

牌坊共有九座,门匾上的题款都是月宫里的'东西,如嫦娥啊、玉兔啊、丹桂啊、金蟾啊……等等。两边柱上的对联也都与月亮有关,字体多以行书为主,只有一副是隶书,撰写着苏轼《水调歌头》的前后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伫立在这个牌坊前,思绪却穿越到了诗人的意境里。只见这位风流才子举杯遥视着夜空,望明月,思友情,抒心志,然后将一腔情感倾泄在宣纸上。一气呵成的诗词,尽现出豪迈之气、豁达之意和远大之怀,并且成为了千古绝唱。

穿过牌坊群,踏上原来的石径,来到了我每次必来每次必留的朱熹诗亭。然而,这块曾经让我倾慕不已的朱熹《袁州道中》的诗碑,今天却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吟哦中黯然失色了许多。正当我为一时的失落而感到有些伤怀的时候,阿萍忽然间惊讶地大叫了一声:“啊呀,你快看,多么美妙的书法啊!”

我顺着她的手指儿看去,秋雨中的明月山被云雾尽情地涂鸦着,山脉成锋苍劲有力,飞白行气虚实相济,一个甲骨文似的“山”字栩栩如生地书写在了天然的纱幕上。“哦——”,“哦——”,“哦——”我对着大山情不自禁地呼唤了起来,声音立刻回荡在了山谷之间。我的心儿也随之飞了起来,渐渐地,渐渐地,飘进了山峰深处;渐渐地,渐渐地,融化在了大自然的魂灵之中。

这感觉好美啊!真的,好美,好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