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i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宁夏旱作农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宁夏旱作农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宁夏旱作农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宁夏旱作农业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通过对宁夏旱作农业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产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宁夏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宁夏旱作节水农业的对策是采取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控制水土流失、合理培肥、引进抗旱新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加速旱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生物和工程措施.
作 者:刘晓峰 雷晓萍 作者单位:宁夏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银川,750002 刊 名:宁夏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 分类号:S274.1 关键词:旱作农业 制约因素 对策研究 发展潜力篇2: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1.农艺对农机的制约 现以湖北宜都市水稻种植为例予以分析.近几年来,宜都市大力推广农机农艺高度结合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新技术,但由于农民选择的水稻种子品种繁杂多样,给水稻机械化育秧带来极大不便.
作 者:付军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农机局 刊 名:农机科技推广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 关键词:篇3:彭阳县旱作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彭阳县旱作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通过对彭阳县旱作农业现状的`调研分析,提出了一些彭阳县旱作农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作 者:陈世平 作者单位:彭阳县种子管理站,宁夏,固原,756500 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1) 分类号:S5 关键词:彭阳县 旱作农业 现状 对策
篇4: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浅议
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不是所有者,因此无权参与或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息。
我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债券的发行种类不断增加,发行规模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企业债券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篇5: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浅议
1.1企业债券融资比例过低
我国金融市场中直接融资比例则明显偏低,企业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的发展很不协调。底,企业债券余额为7683.30,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6%,远远低于美国27.61%的水平;债券市场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企业债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20企业债融资规模仅占当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的11.15%。可见,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总体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企业债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
1.2企业债券发行主体较为单一
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这种现象被称为企业债券在发行上的“非企业化”现象。受我国现有有关政策的影响,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较高的基础性行业。
1.3企业债券二级市场表现不佳
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仅无法与股票市场相比,较之债券其它市场也逊色不少。另从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的交易情况看,其换手率相对于美国平均200%的换手率要低得多。与其他品种的对比来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国债市场100%的流动性水平。交易稀疏、换手率极低使得企业债券丧失了其作为金融产品应有的充分流动性。
1.4企业期限结构较短
我国发行的债券期限结构总体上偏短。从 年上半年发行的债券来看,其中1 年以下期限的债券占发行总量的82.26%。从发行次数的期限看,10 年以下发行次数占97.89%。较长期限的企业债( 10 年以上) 在 年才出现, 为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发行的15 年固定利息债券。从在债券期限的选择上来看, 由于资金成本和发行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公司债券期限不宜过短,3年及3年以上的品种较为可行。债券期限过短, 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时间过短, 造成短期内大量兑付需要,从而弱化了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也不利于债券的转手流通。
篇6: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浅议
2.1投资者方面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参与者少,投资品种少,导致企业债券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无法实现机构投资者快速合理调配资金的要求。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2.5法律制度方面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主要有新修订的《公司法》和1993年8月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来管理企业债券。要加快企业债券的发展,要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限定筹资形式,明确发债条件,强化评级与担保方面的规定,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细化法律责任,尤其对罚则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同时要加快在立法、交易制度、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映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策略选择,财会通讯.理财第5期.
[2] 赵继民.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山东经济战略研究.第8期.
[3]许 军,李新.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中国金融,20第7期.
[4]王克. 中国债券融资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7月.
[5] 齐敏.扩充企业债券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理论前沿,第2期.
[6] 赵淑敬,张伟. 企业债券发展透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第6期.
[7] 肖雄伟,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探讨.话题,2006年第5期
篇7: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债券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长期处于一种缓慢的状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快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篇8:小麦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小麦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
分析了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保障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小麦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作 者:龚昌盛 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县城关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安徽五河,2333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4) 分类号:S512.1 关键词:小麦生产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篇9: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因素探讨
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因素探讨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涉及范围和种类几乎涵盖了大农业的所有范围,经济林果、种养植、果蔬花茶药、农产品以及手工艺品的加工等等,都在不同程度的进行着产业化的推进,在进行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目前反应很突出的原因
1.商品率低。特别是在大宗农产品(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粮食类)的产业化经营中较突出,大宗农产品本身既是商品,同时又是广大农民的消费品,那么农民自己的产品首先要保证自己吃,剩余的才用于交换。如果连自己的生活所需都保证不了,自然就不会用于交换了。
如何才能保证较高的商品率呢?只有在满足农民自己所需的前提下,增加生产量。增加生产量的前提是增加土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
2.履约率低。这种现象似乎多数的产业化企业都遇到过。产品收购时,价格低,农户没有利润可图,便不交售;收购价高于市场价,农户就交售给企业以追求较高利润,企业便借机压级压价;收购价低于市场价时,农户就拒绝交售给企业,而自己在市场上销售,以获得较多的利润,企业就叫苦不喋。
很多官员和企业都埋怨农民素质低,没有法制观念,没有合同意识。但是我请问,有谁为农民的利益着想。在发展产业化的`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民,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经济当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企业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都应该受到平等的保护和维护。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当然包括国营)压级压价形成了习惯,好象企业和官员欺压农民就是天经地义?!
3.难以形成规模。从目前我省的人均使用土地面积看,许多地区都少于0.7亩,一些地方甚至只有0.2~0.3亩,对于一些需要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产业化项目,确实难以形成规模,如果发展1000亩,需要涉及至少1500人的土地,再考虑到一定的商品率,涉及的人和农户数量更多。怎么才能把这么多的人和农户组织起来,确实是一件头痛的事。
如何才能容易形成规模呢?如果这1000亩土地的使用权属于10个人的,事情显然容易得多。但是如何才能增加人均使用耕地的面积呢?一是扩大垦殖面积,二是减少农民。我们国家的垦殖面积和复种指数已经很高了,再增加的空间非常有限,看来只有减少农民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4.风险相对较大。由于人均耕地少,无论对于发展产业化的企业还是参与产业化的农户,风险都较大。企业给予了原料、种子,回收不到成品、原料。农户购买了原料、种子,付出了劳动,不但赚不到利润,还贴了本钱。特别是那些专门告假提供种子、种源签定假回收合同的公司,真是害人不浅。
从最早的海狸鼠、香猪、獭兔、竹荪、西红花,到现在还在炒的蝎子、地鳖虫、天麻、虫草,还有目前电台还在热播的金草工程,以及加工洗衣粉、珍珠项链、手工挑花等等,那一样不是企业赚了农民亏了,一些农户因此而债台高筑,倾家荡产。农民不履约就有人提出加强法制监管,企业不履约呢?现在我们听到的好多都是替企业叫苦连天,有谁在为农民的利益鼓与呼?!
5.农民素质低。时下很多人都把履约难归咎成农民素质低。能不低吗?看看目前的教育体制,有多少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能上得起大学,愈穷愈上不起学,愈上不起学就愈穷。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农民的素质能不低吗?再看看现在农村里面,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是什么年龄和知识结构的人?农民的素质能不低吗?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变,恐怕不仅仅是经济建设难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吧?!
二、深层次的原因是不尽合理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商业化体制
这么多的原因,仿佛农业产业化就无法搞了,农业产业结构就无法调整了,但是,如果认真分析以上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把这些原因作一个总结,归根结底是农村人口太多,人均耕地太少,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单元太小,教育的普及程度较低。在表面事实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个社会的大症结,一直被舆论所忽视或者刻意回避着,那就是目前我国还存在着的不合理的划分农村与非农的户籍制度以及诸多限制或变相限制社会人口合理流动的政策,当然还有我们的教育商业化体制。
目前在我国农村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的占农村总人口的30%以上。四川每年在外的民工有800万之巨,还不算在省内流动的。在150多万人口的仁寿县就有80多万人在外务工,在成都,有多少常年在成都务工的农民?常年脱离土地的人口总有100万左右吧,他们依靠自己诚实劳动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养活着自己,从事着比非农人口辛苦1倍以上的工作却只能得到非农人口一半甚至更少的报酬,还不能享受普通的诸如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工伤赔付等基本的国民待遇。
篇10:企业债券制约因素对策论文
1.1企业债券融资比例过低
我国金融市场中直接融资比例则明显偏低,企业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的发展很不协调。2007年底,企业债券余额为7683.30,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6%,远远低于美国2001年27.61%的水平;债券市场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企业债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2007年企业债融资规模仅占当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的11.15%。可见,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总体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企业债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
1.2企业债券发行主体较为单一
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这种现象被称为企业债券在发行上的“非企业化”现象。受我国现有有关政策的影响,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较高的基础性行业。
1.3企业债券二级市场表现不佳
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仅无法与股票市场相比,较之债券其它市场也逊色不少。另从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的交易情况看,其换手率相对于美国平均200%的换手率要低得多。与其他品种的对比来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国债市场100%的流动性水平。交易稀疏、换手率极低使得企业债券丧失了其作为金融产品应有的充分流动性。
1.4企业期限结构较短
我国发行的债券期限结构总体上偏短。从2006年上半年发行的债券来看,其中1年以下期限的.债券占发行总量的82.26%。从发行次数的期限看,10年以下发行次数占97.89%。较长期限的企业债(10年以上)在2001年才出现,为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发行的15年固定利息债券。从在债券期限的选择上来看,由于资金成本和发行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公司债券期限不宜过短,3年及3年以上的品种较为可行。债券期限过短,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时间过短,造成短期内大量兑付需要,从而弱化了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也不利于债券的转手流通。
2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主要对策
2.1投资者方面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参与者少,投资品种少,导致企业债券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无法实现机构投资者快速合理调配资金的要求。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20年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2.5法律制度方面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主要有2006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和1993年8月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来管理企业债券。要加快企业债券的发展,要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限定筹资形式,明确发债条件,强化评级与担保方面的规定,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细化法律责任,尤其对罚则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同时要加快在立法、交易制度、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映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策略选择,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5期.
[2]赵继民.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年第8期.
[3]许军,李新.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中国金融,2006年第7期.
[4]王克.中国债券融资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8年7月.
[5]齐敏.扩充企业债券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理论前沿,2002第2期.
[6]赵淑敬,张伟.企业债券发展透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7]肖雄伟,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探讨.话题,2006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