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动脑子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导游经验〗导游带团日志:问答有四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导游经验〗导游带团日志:问答有四法,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导游经验〗导游带团日志:问答有四法
问答有四法
问答有四法是指: 我问客答、客问我答、自问自答和客问客答四种常见的导游技巧和方法,它不仅可以避免导游员在讲解领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 而且能使旅游团队内的气氛活跃, 关系融洽, 更可满足各种游客的求知欲及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 从而给人难以忘怀的回味。
我问客答法
导游员在讲解过程中, 为了启发游客开动脑筋, 防止单调乏味, 适当组织游客积极参与讲解之中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 在中国的园林旅游景点中, 我们时常会看见各种砖雕、木雕以及各种花纹图案, 导游员除了讲解这些所见物的年代、历史和典故外, 还可以向游客提问它们的寓意。比如蝙蝠、桃子和灵芝三种图案合在一起为何寓意? 导游员这么一问, 游客定会兴趣大增、七嘴八舌。
导游员采用我问客答法时, 所提问题必须是在游客似懂非懂的程度上, 或者是难度不大, 但要动脑筋才能回答。导游员提出问题后, 一般要停顿数秒钟, 见游客实在回答不出, 立即给予答案, 否则时间过长会陷入尴尬的场面。这时, 导游员将蝙蝠、桃子和灵芝在中国古代的身价和象征细说一番后, 说:“三者合而为一, 寓意为福寿如意!”此后, 周围定会响起一阵掌声。
另外, 花纹图案中有莲花和鲤鱼象征着“连年有余”, 牡丹和水仙花象征着“富贵平安”, 松和鹤象征着“延年益寿”,
还有一种图案颇有意义, 即树上挂着一颗官印, 旁边蹲着一只猴子, 其寓意为“ 封侯挂印” 。类似这些寓意的还很多, 导游员均可采用我问客答法。
再如游览黄山时, 导游员就可问:“三前摘翠为何意? 您能说出哪三前吗?”翠即茶叶, 换言之哪三个节气之前是采茶叶的最佳时间? 喝茶一般人都喜欢, 但要说清哪三前恐怕为数不多, 导游员过一会儿才告诉游客说:“清明、谷雨、夏至。”游客中间定会有人说:“我猜到二个, 还有一个无论如何想不起。”这种满足求知欲望和解答疑难问题的方法, 我问客答是最能奏效的。
客问我答法
这种方法的含义是回答游客提出的种种问题, 导游员依据一定的事实基础和原则思想进行合适的表达。在整个旅游过程中, 游客的问题涉及面很广, 其难度也有深浅, 同时也具有随时性。导游员首先应该是不厌其烦, 对实在回答不出的问题也应谦虚, 想尽办法做到既不失面子, 也使游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 导游员使用客问我答法要在顺其自然, 尤其是干导游这行时间不长的人员, 不要有意或提倡让客人提问, 当然, 对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导游另当别论了。因为导游界有句行话, 叫做“导游不怕说, 就怕问”。如果导游员有意让游客提问, 而导游员又回答不出, 他( 她) 不就处在尴尬和不利的处境上吗? 早知如此, 何必使用。再说, 游客的提问是五花八门的, 导游员也不一定能回答提问的内容, 俗话说:“万宝全书缺只角。”导游员最好不要自找麻烦。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篇2:导游经验导游带团技巧:问答有四法
问题和事故的处理
旅游中旅游团(者)要求变更计划行程应报组团社,根据组团社的指示做好工作,
旅游中客观原因需要变更计划
(1)制定应变计划并报告旅行社。
(2)做好旅游者的工作。
(3)适当得给予物质补偿。
(4)延长在一地的浏览时间。
(5)缩短在一地的浏览时间(不超过半天)
(6)改变部分渡海计划。
旅游中漏接的预防及处理
(1)认真阅读计划;核实交通工具到达的准确时间;提前抵达接站地点
(2)与有关部门联系以查明原因,向旅游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以免引起误解。
(3)诚恳地赔礼道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计划内的全部活动内容。
旅游中错接预防及处理
(1)导游人员应提前到达接站地点迎接旅游团;接团时认真核实;提高警惕,严防社会其他人员非法接走旅游团。
(2)若错接发生在同一家旅行社接待的两个旅游团时,导游人员应立即向领导汇报。经领导同意,地陪可不再交换旅游团,全陪应交换旅游团并向旅游者到歉。
(3)若错接的是另外一家旅行社的旅游团时,导游人员应立即向旅行社领导汇报,设法尽快交换旅游团,并向旅游者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并诚恳地道歉。旅游中空接的处理对此,导游人员应立即与本社有关部门联系,查明原因。如推迟时间不长,可留在接站地点继续等候,迎接旅游团的到来;如推迟时间较长,导游人员要按本社有关部门的安排,重新落实接团事宜。
旅游中误机(车、船)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地陪、全陪要提前做好旅游团离站交通票据的落实工作,并核实日期、班次、时间、目的地等。临行前,要安排充裕的时间去机场(车站、码头),保证旅游团按以下规定时间到达离站地点(乘国际航班、出境航班:提前120分钟到达机场;乘国内航班:提前90分钟到达机场;乘火车:提前60分钟到达车站)。
(1)向旅行社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并请求协助。
(2)地陪和旅行社尽快与机场(车站、码头)联系,争取让游客乘最近班次的交通工具离开本站。
(3)稳定旅游团(者)的情绪,安排好在当地滞留期间的食宿、游览等事宜。
(4)及时通知下一站,对日程作相应的调整。
(5)向旅游团(者)赔礼道歉。
(6)写出事故报告查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责任者承担经济损失并受纪律处分。
旅游中丢失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1)多做提醒工作;证件不要代为保管;还要提醒游客保管好自己的证件;切实做好每次行李的清点、交接工作;每次游客下车后,导游人员都要提醒司机清车、关窗并锁好车门。
(2)先请游客冷静地回忆,详细了解丢失情况,尽量协助寻找。如确已丢失,应马上报告组团社或接待社协助游客向与关部门报失,补办必要的手续。所需费用由游客自理。
旅游中游客走失的预防和处理
(1)做好提醒工作;做好各项安排的预报;时刻和游客在一起,经常清点人数;地陪、全陪和领队应密切配合,全陪和领队要主动负责做好旅游团的断后工作;导游人员要以高超的导游技巧和丰富的讲解内容吸引游客。
(2)游览活动中走失(了解情况,迅速寻找;向有关部门求助;与饭店联系;向旅行社报告;做好善后工作;写出事故报告);自由活动时走失(立即报告旅行社;做好善后工作;游客走失后出现其他情况,应视具体情况作为治安事故或其他事故处理)。旅游中游客患病的预防和处理了解旅游团成员的健康状况;活动安排留有余地;提醒游客注意饮食卫生,如不要买小贩的食品、不喝生水与不洁的水等;做好天气预报工作。一般疾病(劝其及早就医并多休息;关心游客的病情;向游客讲清看病费用自理;严禁导游人员擅自给患者用药);突患重病(采取措施就地抢救;立即将其送往就近的医院;协同领队和亲友送病人去急救中心或医院抢救,按实际需要进行人员调配;导游人员这时应安排好旅游团其他游客的活动,全陪应继续随团旅游,对于需要讲解、引导的景点地陪也应争取在团,或由旅行社另派导游;要不时去医院探望,帮助患者办理分离签证、延期签证以及出院、回国手续、交通票证等善后事宜;患者住院及医疗费用自理,患者离团住院时未享受的综合服务费由旅行社之间结算,按规定退还本人;患者亲属在华期间的一切费用自理),
备考资料
旅游中游客因病死亡的处理
(1)立即向当地接待社报告。
(2)立即通知其亲属;
(3)抢救经过报告、死亡诊断证明书,由主治医师签字后盖章并复印,分别交给死者的亲属、领队和旅行社。
(4)对死者一般不做尸体解剖。
(5)死者的遗物由其亲属或领队、死者生前好友代表与全陪、接待社代表共同清点,列出清单,一式两份,上述人员签字后分别保存。遗物由死者的亲属或依领队带回(或交使、领馆)。
(6)遗体的处理,一般应以在当地火化为宜。遗体火化前,应由死者的亲属或领队(或代表)写出火化申请书,交我方保留。旅游中对攻击和 言论的处理积极地宣传中国,认真回答旅游者的问题,友好地介绍我国的国情,阐明我放对某些问题的立场、观点,求同存异。面对攻击者要严正驳斥。旅游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理讲情道理,指出错误责任,并报告有关部门,根据其情节适当处理;对明知故犯者,导游人员要提出警告,并配合有关部门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绳之以法。旅游中对散发宗教宣传品行为的处理宣传中国的宗教政策,注意政策界限和方式方法,但对不听劝告并有明显破坏活动者,应迅速博爱告,由司法、公安有关部门处理。
旅游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理
(1)应予阻止,并告知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异性间的行为准则;
(2)指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尽力阻止。不听劝告、追纠法律责任。
旅游中交通事故
接待游客前,提醒司机检查车辆;导游人员在安排活动日程的时间上要留有余地,不催促司机,劝阻其为抢时间赶日程而违章、超速行驶;导游人员应阻止非本车司机开车,还要提醒司机不要饮酒。
(1)立即组织抢救
(2)保护现场,立即报案
(3)迅速向旅行社汇报
(4)做好全团旅游者的安抚工作
(5)写出书面报告
旅游中治安事故
提醒游客不要将房间号告诉陌生人房间;出入房间琐好门;贵重财物保存好;经常清点人数;汽车行驶途中,不得停车让无关人员上车。
(1)保护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立即报警
(3)及时向领导报告
(4)安定游客的情绪
(5)定出书面报告
(6)协助领导做好善后工作
旅游中火灾事故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乱扔烟头和火种;熟悉饭店楼层安全出口及安全转移的路线,并向游客介绍。
(1)立即报警;
(2)迅速通知领队及全团游客;
(3)配合工作人员,听从统一指挥,迅速通过安全出口疏散游客;
(4)引导大家自救。
(5)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旅游中食物中毒
严格执行在旅游定点餐厅就餐的规定;提醒游客不要在小摊上购买事物;用食时,若发现食物、饮料不卫生,或有异味变质的情况,导游人员应立即要求更换,病要求餐厅负责人出面道歉,必要时向旅行社领导汇报。设法催吐,让食物中毒者多喝水以加速排泄,缓解毒性;立即将患者送医院抢救,请医生开具诊断证明;迅速报告旅行社病追究供餐单位的责任。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www.shangxueba.com/store_m_657936_7733_1_1.html

篇3:导游带团经验
做导游是很辛苦的工作,需要很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做导游不需要减肥,因为经常带团的导游都将上团视为健身和减肥的好机会。在南海中旅,全年下来平均一个导游每月要带20天团,起早摸黑是经常的事。做一个好导游,并不容易。 导游也有淘汰制 在上周举行的南海区导游大赛上,南海中旅的罗结好、潘惠玲、杜绮晴、牟昱旻、杜绮晴、李裕光包揽了前六名。李敏霞认为,比赛是全方位的考核,能反映选手的实力。 目前南海中旅有四五十个专职导游,是全市最多的,这在成本上有一定的负担,但是在质量上却能给游客提供充分的保证。旅游是有形服务+无形服务,有时同样的线路,价格却比别人贵,这往往是因为每个公司的经营成本不同,其中导游的成本也不同,参加信誉有保证的旅行社,尽管价格高些,也是买一个安心,买好的导游服务。旅游经常需要四五日的行程,导游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很好地处理问题并与客人沟通。
旅行社会根据客人的质量反馈做导游绩效的考核,在给导游一定时间成长后,不理想的导游会被淘汰。 好导游不只是个“好厨师” 好的导游不仅要求可以披星戴月,连续工作,过节不回家,而且还要有一定技巧和素质。首先是讲解,要求导游语言表达能力要好,就算你有满腹经纶,表达不出来,也是不行的。就像这次导游大赛,要求选手进行南海旅游推介,素材是一样的,导游就得像厨师一样加入各种元素和配料,因此导游的讲解要有技巧。其次还要有应变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这与个人经验有关。另外做导游一定要乐观开朗,接受任何类型的游客,心理承受能力要好。做一个好的导游,并不简单。 当出现问题时,游客们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内想起导游,或将困难归咎于导游,尽管大部分问题与导游无关,而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这个时候就要求导游懂得和客人沟通,也请游客多给导游一点宽容。
篇4:导游带团经验技巧问答有四招
问答有四法是指:我问客答、客问我答、自问自答和客问客答四种常见的导游技巧和方法,它不仅可以避免导游员在讲解领域中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能使旅游团队内的气氛活跃、关系融洽,更可满足各种游客的求知欲及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从而给人难以忘怀的回味。
1、我问客答法
导游员在讲解过程中,为了启发游客开动脑筋,防止单调乏味,适当组织游客积极参与讲解之中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中国的园林旅游景点中,我们时常会看见各种砖雕、木雕以及各种花纹图案,导游员除了讲解这些所见物的年代、历史和典故外,还可以向游客提问它们的寓意。比如蝙蝠、桃子和灵芝三种图案合在一起为何寓意?导游员这么一问,游客定会兴趣大增、七嘴八舌。
导游员采用我问客答法时,所提问题必须是在游客似懂非懂的程度上,或者是难度不大,但要动脑筋才能回答。导游员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停顿数秒钟,见游客实在回答不出立即给予答案,否则时间过长会陷入尴尬的场面。这时,导游员将蝙蝠、桃子和灵芝在中国古代的身价和象征细说一番后,说:“三者合而为一,寓意为福寿如意!”此后,周围定会响起一阵掌声。
另外,花纹图案中有莲花和鲤鱼象征着“连年有余”,牡丹和水仙花象征着“富贵平安”,松和鹤象征着“延年益寿”。还有一种图案颇有意义:即树上挂着一颗官印,旁边蹲着一只猴子,其寓意为“封侯挂印”。类似这些寓意的还很多,导游员均可采用我问客答法。
再如游览黄山时,导游员就可问:“三前摘翠为何意?您能说出哪三前吗?”翠即茶叶,换言之哪三个节气之前是采茶叶的最佳时间?喝茶一般人都喜欢,但要说清哪三前恐怕为数不多,导游员过一会儿才告诉游客说:“清明、谷雨、夏至。”游客中间定会有人说:“我猜到二个,还有一个无论如何想不起。”满足求知欲望和解答疑难问题的方法,我问客答是最能奏效的。
2、客问我答法
这种方法的含义是回答游客提出的种种问题,导游依据一定的事实基础和原则思想进行合适的表达。在旅游过程中,游客的问题涉及面广、难度有深有浅、具有随时性。导游员首先应该是不厌其烦,对实在回答不出的问题也应谦虚,想尽办法做到既不失面子,也使游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导游员使用客问我答法要在顺其自然,尤其是干导游这行时间不长的新导游,不要有意或提倡让客人提问。当然,对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导游另当别论了,
因为导游界有句行话导游不怕说,就怕问。如果导游员有意让游客提问,而导游员又回答不出,他(她)不就会处在尴尬和不利的处境上。早知如此,何必使用。再说,游客的提问是五花八门的,导游也不一定能回答提问的内容,俗话说:“万宝全书缺只角。”导游员最好不要自找麻烦。
3、自问自答法
自问自答就是由导游员自己提出问题,并且由自己来回答,是导游员常用的一种导游方法。“自问”实际和“我问”相似,而“自答”不是自说自话。自问自答法在掌握节奏和速度上要比我问客答法来得快些,因导游员在主导思想上不打算让游客来回答。如果有游客要回答或者想回答,那导游员也就顺水推舟,顺其自然了。
例如:导游员在讲解花纹图案时说:“象和万年青寓意着什么?”紧接着又说:“万象更新!”自问自答法的关键在于动作、表情和眼神上。也许自问自答法和我问客答法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游客望着导游员的表情,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哪些该回答、哪些不该回答,导游使用何种方法全凭自己灵活掌握,只有这样导游员的讲解艺术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浑然一体的境界。
4、客问客答法
该法是问答四法中难度最大的方法,导游员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调动游客的积极性,最大好处能活跃旅游团队内的气氛,加强导游员与游客以及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关系。
客问客答法一般在导游员使用以上“三法”中产生的。
当游客向导游员提出问题后,导游员不马上给予解答,而是故意让游客来回答。这儿应当注意的是:导游员要有意让那些活跃分子“以及稍有名气的群头”来回答。这么做的有好是:那些人如果回答正确,心中自然高兴;如果回答不对,当导游员讲出正确答案时,那些人也会哈哈一笑了之。要知道只有在这时得到的知识,脑海中才能久久难忘,像烙印一般。
同时,导游员在运用客问客答法的时间、地点和团队气氛要把握好,反之会适得其反。一般在旅游团队中游客玩得高兴时,或者对某些问题颇感兴趣时效果会更好。而当游客处于疲倦和无聊之中时,对回答问题之类是不感兴趣的。
由于旅游团队的层次各有不同,导游员在掌握客问客答法时要注意问题的内容和性质,对于知识性、趣味性和健康性等的问题尽可讨论,甚至可以争论。但对于类似攻击、 、低级、庸俗等不文明问题的出现,导游员要据理驳斥,做到有理有节。同时还要积极疏导,使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篇5:导游经验导游带团经验技巧:问答有四招
1、我问客答法
导游员在讲解过程中,为了启发游客开动脑筋,防止单调乏味,适当组织游客积极参与讲解之中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中国的园林旅游景点中,我们时常会看见各种砖雕、木雕以及各种花纹图案,导游员除了讲解这些所见物的年代、历史和典故外,还可以向游客提问它们的寓意。比如蝙蝠、桃子和灵芝三种图案合在一起为何寓意?导游员这么一问,游客定会兴趣大增、七嘴八舌。
导游员采用我问客答法时,所提问题必须是在游客似懂非懂的程度上,或者是难度不大,但要动脑筋才能回答。导游员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停顿数秒钟,见游客实在回答不出立即给予答案,否则时间过长会陷入尴尬的场面。这时,导游员将蝙蝠、桃子和灵芝在中国古代的身价和象征细说一番后,说:“三者合而为一,寓意为福寿如意!”此后,周围定会响起一阵掌声。
另外,花纹图案中有莲花和鲤鱼象征着“连年有余”,牡丹和水仙花象征着“富贵平安”,松和鹤象征着“延年益寿”。还有一种图案颇有意义:即树上挂着一颗官印,旁边蹲着一只猴子,其寓意为“封侯挂印”。类似这些寓意的还很多,导游员均可采用我问客答法。
再如游览黄山时,导游员就可问:“三前摘翠为何意?您能说出哪三前吗?”翠即茶叶,换言之哪三个节气之前是采茶叶的最佳时间?喝茶一般人都喜欢,但要说清哪三前恐怕为数不多,导游员过一会儿才告诉游客说:“清明、谷雨、夏至。”游客中间定会有人说:“我猜到二个,还有一个无论如何想不起。”满足求知欲望和解答疑难问题的方法,我问客答是最能奏效的。
2、客问我答法
这种方法的含义是回答游客提出的种种问题,导游依据一定的事实基础和原则思想进行合适的表达。在旅游过程中,游客的问题涉及面广、难度有深有浅、具有随时性。导游员首先应该是不厌其烦,对实在回答不出的问题也应谦虚,想尽办法做到既不失面子,也使游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导游员使用客问我答法要在顺其自然,尤其是干导游这行时间不长的新导游,不要有意或提倡让客人提问。当然,对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导游另当别论了。因为导游界有句行话导游不怕说,就怕问。如果导游员有意让游客提问,而导游员又回答不出,他(她)不就会处在尴尬和不利的处境上。早知如此,何必使用。再说,游客的提问是五花八门的,导游也不一定能回答提问的内容,俗话说:“万宝全书缺只角,
备考资料
”导游员最好不要自找麻烦。
3、自问自答法
自问自答就是由导游员自己提出问题,并且由自己来回答,是导游员常用的一种导游方法。“自问”实际和“我问”相似,而“自答”不是自说自话。自问自答法在掌握节奏和速度上要比我问客答法来得快些,因导游员在主导思想上不打算让游客来回答。如果有游客要回答或者想回答,那导游员也就顺水推舟,顺其自然了。
例如:导游员在讲解花纹图案时说:“象和万年青寓意着什么?”紧接着又说:“万象更新!”自问自答法的关键在于动作、表情和眼神上。也许自问自答法和我问客答法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游客望着导游员的表情,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哪些该回答、哪些不该回答,导游使用何种方法全凭自己灵活掌握,只有这样导游员的讲解艺术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浑然一体的境界。
4、客问客答法
该法是问答四法中难度最大的方法,导游员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调动游客的积极性,最大好处能活跃旅游团队内的气氛,加强导游员与游客以及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关系。
客问客答法一般在导游员使用以上“三法”中产生的。
当游客向导游员提出问题后,导游员不马上给予解答,而是故意让游客来回答。这儿应当注意的是:导游员要有意让那些活跃分子“以及稍有名气的群头”来回答。这么做的有好是:那些人如果回答正确,心中自然高兴;如果回答不对,当导游员讲出正确答案时,那些人也会哈哈一笑了之。要知道只有在这时得到的知识,脑海中才能久久难忘,像烙印一般。
同时,导游员在运用客问客答法的时间、地点和团队气氛要把握好,反之会适得其反。一般在旅游团队中游客玩得高兴时,或者对某些问题颇感兴趣时效果会更好。而当游客处于疲倦和无聊之中时,对回答问题之类是不感兴趣的。
由于旅游团队的层次各有不同,导游员在掌握客问客答法时要注意问题的内容和性质,对于知识性、趣味性和健康性等的问题尽可讨论,甚至可以争论。但对于类似攻击、 、低级、庸俗等不文明问题的出现,导游员要据理驳斥,做到有理有节。同时还要积极疏导,使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www.shangxueba.com/store_m_657936_7733_1_1.html
篇6:导游经验导游带团技巧:对症下药法
面对不同类型的游客要区别对待
旅游的主要对象是人, 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主观和客观这两种因素造成的,为此, 导游员要充分注意主客观之间关系, 尤其要注意游客的主观因素。
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年) 是最早把人类的行为的动力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地加以整理, 并且得出了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所占支配地位的先后, 把需要分成5 个层次的结论, 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后, 又有人把人类分成外倾型和内倾型两大心理特点。属外倾型的人比较开朗, 为人爽气, 不计小事, 喜欢与别人打交道。而内倾型的人则处事谨慎, 不易流露自己的感情, 不欢喜交际朋友。
随着我国旅游这一新兴事业的兴旺发达, 导游员要利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接待好各种不同类型的游客, 对症下药地做好工作。
在一般旅游团队, 游客的类型大致上可分成急性子型、慢性子型、老好人型、难侍候型、嘲弄型、傲慢型、散漫型、猜疑型、罗唆型和腼腆寡言型等。急性子型的游客特征为: 处事待人爽快, 说话声音响亮, 遇事不顺利时就会发脾气,脸色较为难看。针对这类游客,导游员应以“直”对“直”,态度应真诚相待,有时则以“柔”克“刚”,温和沉着。有时要顾全大局忍耐一些, 不去理睬。
慢性子型的游客俗称“温开水”, 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 待人接物比较谨慎, 但缺乏决断力, 无论何事发生, 总是显得慢条斯理、悠悠自在, 其性格正好与急性子型相反。导游员接待此类游客首先要记住他( 她) 的姓名, 使其感受到自己受到别人尊重。同时, 要经常地关心他们, 听其意见和要求, 能够使他们在“ 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 中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
旅游团队中的老好人型虽然为数不多, 但一般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老好人型最大特点是为人热情, 乐于助人, 说话和气, 态度诚恳。导游员接待此类游客时要有礼貌, 要尊重, 有时可发挥这些人的积极性, 为团队和其他旅游者做些好事, 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更大的满足。
旅游团队中最使导游员头痛的要属难侍候型的游客了。难侍候型最大特点是爱挑旅游过程中的一切“毛病”, 动不动就板起面孔, 指责他人不顾场合、不顾情面, 并且用词尖刻伤人。导游员在接待此类游客时态度上要不卑不亢, 工作上要认真细致, 既不要针锋相对, 也不要陷入毫无意义的争论, 更不要因感情用事给游客吃“药”。相反, 应以更大的热情和毅力服务好这些游客, 使其内心充分感受导游员宽宏大度、有才有德。
嘲弄型的游客也是让人讨厌的, 此类游客一般都自以为是, 不愿意听导游讲解不算, 时常还乱开玩笑, 有时故意当众揭导游员的“短”, 出导游员的“洋相”, 让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在通常情况下, 这些游客也是因人而异的, 面对能力强、水平高的导游员大多会收敛一些。除此之外, 这些游客就好表现自己了。
傲慢型的游客大多数具有一些傲慢的“资本”。因此, 他们经常会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情, 最大的特点是瞧不起人。在整个旅游活动的过程中, 此类游客虽然没多大副作用产生, 但对导游员的心理压力却不可低估, 所以导游员要时常注意这种“ 莫名其妙” 的感情爆发进而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一旦这种事情发生, 导游员最好的办法是让其充分流露感情后, 然后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加以耐心说服, 绝对要避免冲撞, 回答的方法和处理问题要幽默, 不要直截了当。只有这样, 才能既照顾客人的面子, 又能顾全大局, 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下去。这儿试举一例:
在一次导游讲解中, 有位导游员正在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地讲着上海建筑工人如何发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热爱本职工作时, 突然, 一位有“资本”的游客大声嚷了起来说:“建筑工人应该爱家、爱老婆、爱子女。”这时, 周围是一片哄笑、吵嚷, 个别游客还帮腔地赞赏道:“ 对对对! 爱老婆是最重要的一条。“哈哈哈”, 又是一阵笑声。这时只见导游员提高嗓门说:” 刚才那位游客说得对, 太对了, 我也有同感。“ 周围竞响起了掌声, 也有人迷惑不解和沉默不语。
“我为什么有同感呢? 因为他说的是真话、实话、心里话(笑声中夹着赞同声)。我也有一位建筑工人的朋友, 我们从小同窗求学, 如今他可是个出了名的“三十”人物, 即每月工资拿到手后, 前十天是‘老板”, 过着风光的生活, 后十天是“瘪三”。过着乞讨借要的日子, 再十天是偷老婆的钱( 又是一阵笑声)。以后, 他变得好吃懒做, 骂老婆、打孩子, 还染上赌博的坏习气, 搞得邻居不得安宁, 在单位工作事故不断, 最近他因违反操作规定, “因故负伤”, 在家养病,
备考资料
这种人你能说他是爱国、爱人民、爱本职工作吗?( 周围的游客都摇摇头) 我敢这么, 连家庭、老婆、子女都不爱的人, 他能爱国、爱人民、爱本职岗位? 能有本事建造这么宏伟壮观的世界名塔来? ”
导游员精彩有趣的一番话, 立刻赢得游客们的称赞和热烈的掌声。
散漫型的游客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自由散漫, 通常表现在不遵守时间有的还严重影响到其他客人的游览安排。二是有些游客并非散漫, 认为外出旅游需要放松, 换个环境改善工作给自己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压力, 所以在行动上表现出松弛和自由。三是一部分游客既不是自由散漫、不遵守时间, 也不是放松紧张情绪, 只不过是想知道旅游节目单上没有的内容和景点, 此类游客怀着极大的兴趣, 关心着对他们而言新鲜的事物。因此, 无论是在行走过程中, 还是参观游览景点, 他们不是“掉队”,就是找不到人影。
三种人, 三种不同性质的情况, 但在旅游过程中均属散漫型。导游员总的指导思想应是有礼貌地耐心说服, 但在技巧的使用上要区别对待并采用三牢政策, 即盯牢、看牢和带牢。
对待第一种游客导游员要自始至终的牢牢盯牢, 因为自由散漫已成为天性, 防止这些游客走散, 同时告诉他们下一个景点的地方和路线, 以免出现不愉快的事情。要知道, 胆小和老实的游客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走散的, 他们始终紧紧地跟着导游员。对于第二种游客只需稍加注意就行, 只不过在景点转移始末要提醒他们。对待第三种游客需把他们带在自己的身边或有意亲近, 时常讲解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一些机会和时间来满足此类游客的好奇心和心理上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散漫型的游客在整个团队中是少数, 对他们的照顾和“特殊政策”要适度, 以免引起其他游客不必要的误解。
针对猜疑型的游客, 导游员要谨慎接待, 态度和行动上要落落大方。由于此类人的性格所致, 遇事生疑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为此, 导游员最好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不仅要表现出事事有信心、处处有把握的姿态, 而且说话有根据, 是黑是白干脆清楚。这儿试举一例:刚从旅游专科学校毕业的A 导游, 身材不高, 长相稚嫩。一次, 她接待约50 人左右的大团, 游客一下火车都用怀疑的眼光望着她, 那些猜疑型的游客更是交头接耳, 议论纷纷。A 导游望着这情景, 灵机一动, 她一改常用的欢迎词, 自我介绍后便说:“爹妈给我生了一张娃娃脸, 但我却是旅专毕业生, 导游水平不高, 可我的态度是端正的, 指导思想是明确的, 我会以我最大努力, 使各位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说完, 她搀扶着一位老人从容地走出火车站。
随后, 由于A 导游严格按照旅游节目单上的内容进行旅游活动, 说话算数, 态度热情诚恳, 得到了全体游客一致好评, 那些猜疑型的游客也佩服地说:“A 导游是可信赖的。”
罗唆型的游客虽不多, 但导游员偶尔也会碰上一二个, 说实话, 接待此类游客, 导游员头也够“痛”的, 一是他们说话唠叨, 不得要领; 二是自说自话, 不动脑筋, 时常会影响导游和游客们的情绪。当然, 作为导游员要尊重他, 避免纠缠在小节之中。同时, 在不伤害客人感情的前提下, 加以耐心说服。要知道,罗嗦型游客一般都上了年纪(年轻的也有, 但极少),因此,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 导游员都得耐心、耐心、再耐心。
腼腆寡言型的游客在一般大中型的旅游团队均有他们的影子, 也可说是导游员的常客。此类游客性格内向, 怕难为情, 说话声也小, 其最大特征为不健谈。导游员接待方法应是态度诚恳亲切,切忌用粗鲁的语言,除主动打招呼搭话外,还得注意不要太随便,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让自己的表演处在声情并茂、怡情益智之中,同时,也让他们对旅游活动有个美好的回忆。
掌握“合理而又可能”的原则
对症下药, 按照文字含义解释为:针对“病情”开方用药, 就是说处理事情要针对问题所在, 作恰当处理。症, 即病症。其实旅游团队从参观游览开始到结束, “问题”和“病症”经常出现在导游员面前, 最糟的是旅游团队还没到达或出发, 问题和病症即已产生。这就需要导游员善于捕捉问题的实质和病症的根源,“对症下药”。 但是, 旅游者一般都有求全心理, 都想“ 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有些旅游者甚至竟想不花钱得到其他服务和享受, 这种心理常常与客观实际相矛盾, 事与愿违也便成为最后的结论。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意见、要求, 甚至提出投诉接踵而来。当然, 对症下药并不是手握灵丹妙药, 什么病均可治, 诸如像天灾人祸和不可抗拒事件的发生, 导游员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治理, 更何况导游员有时根本找不到治病的“药”。但是, 这并不是说导游员毫无办法、束手待毙, 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和问题的发生, 导游员首先要自己冷静, 其次分析这些病症和问题的合理性, 力争满足合理而又可能的方面, 解释不可能办到的原因, 并且取得游客的谅解。只要导游员想游客之所想, 急游客之所急, 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 旅游者也是讲道理的, 他们肯定也会配合和协助导游员做好工作的。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www.shangxueba.com/store_m_657936_7733_1_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