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我的家乡灯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的家乡灯会,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家乡灯会

篇1: 我的家乡灯会

我的家乡灯会

我的家乡有“盐之都,龙之乡,灯之城”的美誉。这天,我有幸参观了第二十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的预展。

一到东方广场,那儿早已人山人海,还有许多外地的朋友也慕名来到了这儿。只见大门上有两只精神抖擞的巨龙,它们中间有一颗闪着光辉的珍珠,周围还有五颜六色的祥云,呈现了一幅“双龙戏珠”的画面。

进入大门,我被一组叫“品味”的灯组吸引了。这组灯融入了戏剧、美食等传统元素,形象地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灯组巧妙地将传统戏剧中“生旦净丑末”的主角与美食结合:各位角儿纷纷亮出高亢的嗓子,迈着稳健的步子,送上菜包、饺子、汤圆……庆贺新年的到来。

飘过一个长廊,上面有数不胜数的粉花儿,它们的花瓣呈淡粉色,花蕊呈梅红色,随着音乐的节奏,还在慢慢的张开、合拢。远远望云,好似天空挂着一把把小伞,又像一朵朵睡莲生长在苍穹。

前面是一个大灯笼,阿!美得无法形容,灯笼主体开前后两个大窗,两侧开四个小窗,窗洞内有几只秀丽的孔雀,有的在嬉戏,有的.在觅食,还有的在打扮;还有几朵含苞欲放的牡丹,是那么秀丽,那么令人陶醉!还有的窗洞里有熊猫、仙鹤、鸳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高贵典雅、富丽堂皇,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灯笼顶上有两个淘气的娃娃,眉开眼笑地玩耍着,仿佛吃了长生不老的果子。

最搞笑的是“熊猫乐园”灯组,以大熊猫、竹子、山石为主要元素,有的熊猫在悠闲漫步,有的在嬉戏打闹,还有的翻筋斗、吹气球、坐滑梯……每一个场景都配了一句搞笑的文字:哥吃的不是火锅,是寂寞;明明靠脸吃饭,偏偏靠才华;只想当个安静的美男子……

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牵牛花道”,那一串串牵牛花,像喇叭、像铃铛,有紫的、有红的、有蓝的……五彩缤纷,艳丽极了,一只只小狗在花丛中嬉戏,来迎接完美的新。

之后,我又看到了一组灯,它像几朵高大的蘑菇云,一根笔直的柱子直插云端,周围都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底部就像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一层层、一瓣瓣,闪着光,耀着眼,让你不想挪动脚步。灯组里还有英武神明的一国之君,有为百姓造福的后羿,还有美若天仙的公主,有雄伟壮观的长城,有高大威武的石狮子,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在灯的海洋里,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的灯会。

篇2:家乡的灯会的作文

去年的元宵节,我亲眼目睹了家乡灯会的热闹场面。那时,我看见了商店里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以及各种会发光的头饰,面具。灯笼的形状有..金鱼状的,代表家中的青年人鱼跃龙门。龙形状的,代表孩子们学习生龙活虎。一对小孩的,代表早生贵子家庭和睦。......爸爸给我买了一盏印有小鸡的灯笼,我想,应该是因为我属鸡,又或者是因为今年是鸡年吧。

买了灯笼之后,我们就去逛灯会,哪里的人很多,我和爸爸挤了进去,人群熙熙攘攘,我和爸爸学着别人,提着灯笼在街上走。我边走边看,总被那些小玩意儿所吸引,总想伸手去摸摸,但是,每次都会被爸爸那双魔鬼似的眼睛所制止,我每次都依依不舍地回到爸爸的身边来。

到了灯会的重头戏......舞龙,只见那一条条长龙悬在半空中,龙头突然摇摆起来,龙尾也跟着左右摇摆,配合默契,仿佛真龙在空中飞舞。这种龙的身上发着光,像一条神龙从天而降,来到人间,要为民造福。一时间,我看得入了迷。

我爱元宵节,我爱那热闹的灯会,更爱那从天而降的祥龙。

篇3:家乡的灯会的作文

真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灯节,就是元宵节。按照民间的传统,在这个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总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我们家乡的灯节也很特别,每逢正月十三叫做“上灯”十八称做“落灯”,又是火把节。白天,老人们带着小孩来做灯。清秀的荷花灯,玲珑的兔子灯,活泼的狮子灯,精巧的飞机灯……应有尽有。孩子们高兴得蹦来跳去,像一只只喜鹊似的,快乐的声音回荡在大街小巷,弥漫在村头田间,笑容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

到了晚上,小孩们提着各色的灯笼,聚集在一起玩灯,大人们则把白天扎好的草龙点燃,于是房屋周围,大路上,田坝上,草龙上下飞舞,好热闹,这扎草龙可有讲究了,一般是每月一道,逢闰年扎13道,民谚说:正月半,炸麻团,抢个馒头称半斤,爷爷称了奶奶算,这炸麻团的意思就是农民对未来的期盼,就是点燃灯火照亮前程,希望有个好年景。

现在我长大了。爷爷也老了,爷爷扎好了草龙,我便学着他的样子在田间地头舞起来,我边舞边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爷爷则提着个篮子跟在我后面“拾麻团”,还时不时地提醒着我,可是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时,乡亲们的草龙也舞动起来了,它们向下翻腾,在夜色中形成了星星之火,照亮了黑夜,照在人们的脸上,也照亮了人们心头的希望……

我的家乡灯会(共9篇)这真是“万盏花灯映乡间,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篇4:家乡的灯会的作文

儿时我记忆最浓的就是家乡几年一度的灯会,在正月初二,初三,初四的晚上举行。头一天晚上,老老少少都吃好了晚饭,拎起小板凳,马上赶去看灯会了。

你肯定没有想到吧,这简简单单的灯会也有开幕式。老人小孩团团围成一个圈,等待节目开始。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开幕式“舞龙”马上就要开始了。

舞龙的大多数是一些壮年人,他们穿着黄色的服饰,手拿着一根支撑“龙”的木棍,“龙”是用稻草扎成的,称为草龙。草龙大概有七八米长吧,在那儿耀武扬威,眼睛在不断地放电,周围响起了很多呐喊助威声,舞龙的人们更加起劲了,草龙一会儿跳,一会儿扑,一会儿跑,十分活灵活现。

开幕式是不是十分精彩呢?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大约七点半的时候,灯会正式开始了,刚出场的是各形各色的纸船,用竹子片支撑,中间留一个圆形孔,让人撑着船游行,在蜡烛的照耀下,纸上彩绘的色彩鲜亮的图案全部展现了出来,有山水图,也有各形各色的人物图。惹得人们啧啧称叹。纸船走过人们的视野,接着展现了十二生肖。灯笼扎的生龙活虎,有威风凛凛的龙,有娇小可爱的兔,有幽默风趣的猴……十二生肖全是用白白的纸片糊成的,最有趣的猴用刀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十分像猴毛。紧跟着的是挑花篮女。她们十分美丽,挑着花篮,似乎是挑着沉甸甸的幸福……

队伍沿着河道走,经过每一家时,户主就会燃放鞭炮,以表示迫切希望幸福降临的愿望。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灯会结束了,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

忆起儿时的灯会,我总还有一种微微的激动……

篇5:家乡的灯会的作文

大年初一的黄昏,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城隍庙,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要知道,今天这里可有一年一度的灯会哦!

我们正走着,突然,刷地一下,所有的灯全亮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喊着:“灯亮喽,灯亮喽!”各种各样的彩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的灯画着人物,有的是可爱的小动物,还有气派的龙灯呢,有的甚至可以动,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啊!我心想:做灯的叔叔阿姨们的手多灵巧啊!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九曲桥上的“童话森林”。这儿的灯组成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你看,那是“猴子捞月”,情景十分逼真,几只小猴子一溜儿挂在树梢上,笔直地延伸到水面,着急地看着水中的月亮;“狐假虎威”的画面也不逊色,前面的狐狸昂首挺胸,迈着大步,神气地摇动着尾巴,而后面的老虎却是一副尴尬的表情;最为搞笑的是“阿里巴巴”,强盗们提着大刀,歪着嘴巴,贪婪地斜看着地上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我最喜爱的是一个不知名的童话:里面的螳螂认真地指挥着乐队,蚂蚱是卖力的鼓手,蛐蛐温柔地拉着小提琴,许多小蜜蜂正在跳着优美的舞蹈,还有几只小鸟在愉快地唱歌,你仔细听,还真有委婉优美的'乐曲声呢!我给这个故事取名为“动物演唱会”。人们的脸上挂着微笑,陶醉在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中,其乐融融……

城隍庙的灯会让我们流连忘返,我和爸爸妈妈约定,明年的灯会,我们还要来!

篇6:家乡的灯会的作文

家乡的灯会是故乡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充满了自贡人民对于一年辛劳的慰藉和对下一年的美好向往!

——题记

梦幻迷离的灯光,放射出美好生活的幻景,家乡的灯会,已全然超出了灯的平凡,甚而构造出了一个超凡于现实的仙境般的缤纷世界。

入门一刹,不知何种氛围,只觉欢闹之气附于身体,心里不觉油然而生几分醉意,飘飘悠悠……

随滔滔人流涌向前方,至广场处,只见摩天圆柱赫然屹立,似连接天地。圆柱底座,数只麒麟状的黄色骏马腾空跃起。前足直指苍穹,轻盈坚定,似欲畅游天际;后足直立于地,雄壮有力。浓密胡须飘然于嘴边,恰如随风而起。金马目视天地,身躯硕大粗壮,形象雄壮威武。圆柱腰间,数匹飞翅白马奔腾向上,轻盈矫健,坚定不移。圆柱顶端,一个镌刻有金龙的巨球旋转着,龙口大张向下,龙身盘绕于球上。此圆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雕刻之精细,令人惊叹。

广场两侧,鲜花绿叶铺盖于其上,只只鸟儿点缀其间,加上阵阵清脆鸟鸣,仿佛身临其境、活灵活现,清新无比。

步入大堂,只见堂顶灯光五彩缤纷,层层变换,令人眼花缭乱,唯其赞叹而已。

漫步来到湖边,凭栏而望,只见蘑菇似的橙色参天大树直插云霄,并发出明亮的灯光。源源不断的水从人造假山上飞泻直下,拍打着青翠的山峦,与湖水溅起朵朵水花,掀起层层涟漪。湖里站立着数十只仙鹤,眼冒金光,还时不时的抖动一下翅膀。

逐走上湖中走廊,身边升腾起一片浓厚的云雾,将人包裹在其中,顿觉神清气爽,不时有一股水汽扑面而来,湿润的水珠似乎浸透每一个毛孔。云雾缭绕的幻境让人遐想联翩,更加沉迷于这个美丽的缤纷世界。

倘登高望之,红红绿绿的灯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美妙的缤纷幻境,使原本漆黑的幕布也映成了五彩的苍穹。灯火交织的间隙,有着黑压压的人流,只看不清脸,但从嘈杂的声音可辨出欢喜。火红的灯光与欢闹声交相映衬,驱散了冬季的寒意,使天地之间都充满了温暖。

家乡的灯会是故乡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充满了自贡人民对于一年辛劳的慰藉和对下一年的美好向往!这已不是简简单单的灯会,它是由一颗颗憧憬之心共同构筑起的幻境般的缤纷世界!

篇7:作文600字:家乡的春节大灯会

作文600字:家乡的春节大灯会

我的家乡是郧西,这里因为闭塞,所以保留了许多独特的风俗,春节大灯会就是其中一种人人喜爱的`活动。

家乡的灯会不仅在于观看灯会,而在于参加灯会的过程。

山村人口本来不多,灯会从初一一直持续到十五之间,每天晚上进行,每次有三个小时左右,哪一天安排在哪几个院子,早早的都知道了消息,远近的人都打着灯笼陆续参加灯会,越黑之际,不时有一盏盏灯笼沿着山坡曲折的小径汇聚到一个地点。

首先是舞狮子。你看那时间一到,鞭炮齐鸣,之后狮子跪在喊彩人面前,点头摆尾,举灯人高喊,众人齐和:“狮子头上一点红哦,来到贵府大门上。贵府日子好又长哦,人财两旺喜洋洋。风水宝地出人才哟,代代都出状元郎。儿女健康当老板哟,五谷丰登赛银行。外有存款几千万哟,子辈上下把名扬。…”这贺词很有讲究,到了不同家庭院子,根据主东家庭不同,有不同的贺词。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就跟着“有啊”、“好啊”的和彩。你身在其中,不免就跟着大声地和起彩来。

狮子舞过之后是旱船,有时候舞狮子与玩旱船接踵而至。舞狮子是喊彩,玩旱船是唱歌。那旱船扎得好,竹骨布料,粉红船身,下搭水帘,漂亮大方,那姑娘玩得好,步幅轻盈,鼓点婀娜,真个如春风泛舟,微波荡漾。歌手们什么歌都唱,流行歌曲最受欢迎,场上的姑娘唱得好,场外的小伙子们小媳妇们就跟着和唱,歌声嘹亮,鞭炮锣鼓,热闹非凡。

家乡的灯会,参加的都是本村人,都是熟人,大家都可以参与进去,都是表演者,有个词叫重在参与,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当我到现场,都被热情洋溢的气氛所渲染,禁不住跟着大家和起彩唱起歌。

篇8:我眼中的古城灯会

这么多花灯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福娃灯。五个吉祥物做着各种动作,温柔的贝贝在划船,憨厚的晶晶在举重,大哥哥欢欢在欢迎各位游客,驰骋如飞的迎迎在跑步,善良的妮妮在做体操。五个可爱的福娃预示着奥运会一定会圆满成功。

周围的爆竹声不绝于耳,天空中的焰火五彩缤纷。“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这高科技的花灯真令人流连忘返啊!

东城一小四年级:张瑞豪

篇9:难忘的家乡龙灯会美文欣赏

难忘的家乡龙灯会美文欣赏

我的老家在皖南山区,那是个依山傍水的古老村落。小时候,过年期间我们最盼望最喜欢就是看花灯了,就像黄梅戏《闹花灯》唱的那样。看灯是那个时代过年期间唯一的娱乐节目。小时候没有电视电脑和手机,我们这些伢们正月里就是在看灯中度过。

花灯表演多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姓氏为载体。我们村扎的花灯是龙灯,邻村有扎狮子灯、河蚌灯、虾子灯等等。我们许家村的龙灯扎得很逼真,这都归功于本村艺人许顺发,他为人热情乐于为大家服务,并且精通编织和绘画,是本村的一个能工巧匠,也是大家公认的热心肠人。整条龙灯用木条做支架并用竹篾编扎起来作为龙骨龙筋,并在支架上绑上干电池连上开关和灯泡做照明。龙灯身段用白帆布将龙架罩住,然后画上彩色的鳞片。编扎难度最高的是龙头和龙尾巴,凹凹凸凸、边边角角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蜡光纸和绉纹纸粘贴裱糊,做到棱角分明,活灵活现。 整个龙灯分成龙头、龙身、龙尾三段,关于为什么分为三段,老一辈说龙因为私自下凡为民降雨而触犯天条被斩成三段的。这只是老一辈的传说。我认为可能是后人为了舞动起来方便而故意分为三段吧!和龙灯同时扎好的还有照明灯。照明灯简单,白色的油纸贴在编织好的竹篾灯罩上,里面装上活动的重心始终垂直的烛架,使用时插上蜡烛绑上灯杆子就行了。并在灯罩上写上象征幸福吉祥或恭贺新春之类祝福语,这种灯一般是四只或六只八只不等,反正都是双数,各村花灯照明灯上的字体和内容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其中有一盏灯上必定注明这支花灯所属哪个姓氏的,譬如我们老家“许氏”和邻村“高氏”等。

一支龙灯队伍有二三十人。分别是舞龙手十几个人、锣鼓队七八个人,掌灯照明的四五个人,还有带队的队长和跟在龙灯队伍后面看热闹的大孩子们。那时一支龙灯队伍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义务劳动,没有经济报酬。整个龙灯有二十米多长,水桶那么粗。舞龙手都是村子里的壮汉,没有一把劲是舞不起来龙灯的。

龙灯在年前就准备好了,一般从正月初二晚上掌灯时分开始表演,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通常叫“圆灯”。也有些村的花灯要到农历二月初二圆灯,所谓的“龙抬头”吧!各村庄习俗不一。龙灯表演的形式也多样,但基本上是在大鼓、大铙、大锣、钹的伴奏下,十几个头扎红头巾,腰系红腰带的舞龙手高举着闪闪发光的长龙(晚上龙体内的照明灯全打开了。)在不停地舞动,并不时做翻滚、盘旋、疾走等动作。由于我们村龙灯是由三段组合而成的,因此舞龙头者尤为关键,龙头既大又重,并且还要带头舞动,整条龙灯都是在他的带领下舞动,舞龙身的人只要将龙身段贴在龙头上跟着翻转就行了。最难的是龙体翻滚动作,双手举着龙体支架上下左右不停的翻动,并且还是在奔跑中运动。不是经常干农活的大汉是坚持不下来的。

龙灯表演区域大部分是走村串户。这走村串户还是挺有讲究的,不是什么村子都去的,一般是那个村里有熟人,如本村姑娘出嫁的婆家和嫁到本村媳妇的娘家等等,也就是有亲戚在那个村。最远就是二三十里的地方吧,如果要到几十里处表演,通常下午就出发,赶到目的地基本是天黑了。既然是龙灯,都是在晚上表演的。龙灯队进村前都由队长打前哨,先和该村的亲戚熟人联系上,然后由当地的亲戚熟人带路。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龙灯进村后必须先到当地姓氏祠堂里表演,以表示对当地姓氏的尊重吧。还有就是有古井的地方必须去表演,并且龙灯还要在水井口盘旋几次,听说是为了敬一敬当地土地神和水神,祈求这些大神为老百姓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份。龙灯去过祠堂和古井后就到村子里的广场上集中表演。喜庆的锣鼓声只要一响起,村民就围上龙灯队了,就是平时不怎么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头老太也都围上来看龙灯表演。锣鼓声就是信号,不然谁知道有灯会呢!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使宁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了。看着飞舞的龙灯,村民们有的鼓掌,有的放鞭炮助兴。广场集中表演结束后,再到亲戚家或盖了新房子的人家表演。龙灯到主人门口时,主人会放一挂鞭炮迎接,然后龙灯进到室内表演,房子空间大就在中堂挥舞盘旋。遇到房子狭小施展不开来就只有围着八仙桌转一圈就到门外空地上表演了。进新房子表演还是有点实惠的,通常主人家如果富裕或大方一些,龙灯进家后会在龙头上披上一匹红布,龙灯离开时还放鞭炮送行。期间主人还会递上几包香烟和瓜子花生糖果等等,那个时候这些东西都是稀少的,龙灯队有专人负责接受和管理这些礼品。

村子里龙灯到正月十五就正式圆灯了。正月十五晚上表演过后,龙灯要进村子里的祠堂向本族老祖宗告别,还要到古井边向井神告别。最后,在悲壮的锣鼓声中将以及完成当年使命的龙灯送到村子出口处焚烧。焚烧的目的可能为了辞旧迎新或者是为了让老龙在烟雾中“升天”吧。新年就是在这种仪式中结束了。我们年幼的心又默默的期盼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如今对照一下,那时候的村民是多么的朴实、善良和勤劳啊!龙灯队成员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索要报酬。完全是自发的参加。不但自娱自乐,还延续了当地的特有民俗。既展现了村民精神面貌、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舞灯的人在运动中找到了快乐和自我,同时将喜庆和欢乐带给了观众。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唯一的奖励就是参加龙灯队的人能分点果点和几包香烟,舞龙手那十几个壮汉比别人多分一条红腰带。仅此而已!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初看舞龙灯时的情景和舞龙灯人的身影如今还记忆犹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乡身强力壮的村民都离开了守候一辈子的土地,到大城市打拼挣钱去了。许多传承的美德和民间高超的艺人也离我们渐渐远去。一切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唉!家乡的龙灯队再也不会有了!这辈子再也看不到家乡的龙灯会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