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通过交换机系统提高网络效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通过交换机系统提高网络效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通过交换机系统提高网络效率
交换机是局域网中的一种核心的网络终端,那么维护好交换机系统也变得十分的重要了,为了让局域网网络能够更稳定地工作,我们时常需要对交换机设备进行合理调教,确保该设备始终能够高效地运行,
定期升级让交换机永葆活力
笔者曾经遭遇一则网络频繁中断故障,每次只有重新启动交换机系统才能解决问题;在仔细排查流量异常、网络病毒等因素后,又请ISP运营商对上网线路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上网线路也没有任何问题。
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笔者突然想起该交换机设备已经连续工作了很多年,软件系统的版本比较低,会不会是由于版本太低的原因导致了交换机系统活力不足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笔者立即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进入交换机后台管理界面,在该界面的命令行状态下执行了“displaycpu”命令,发现交换机系统的CPU 占用率一直在95%以上,这难怪连接到该交换机中的工作站不能上网了;
之后,笔者又在命令行状态下执行了“displayversion”命令,从其后的结果界面中,笔者发现交换机系统的VRP平台软件版本果然比较低,马上到对应交换机设备的 中下载最新版本的平台软件,并开始对交换机系统软件进行升级。
由于单位使用的交换机支持远程管理功能,为此笔者采用了最为常见的FTP方式进行升级的;在正式升级之前,笔者先查看了一下目标交换机 Flash存储器的剩余空间大小,要是剩余空间不多的话,需要删除一些过时的文件,不然的话最新的交换机升级包程序将无法上传到交换机系统中。
在确认Flash存储器剩余空间足够后,笔者将自己使用的普通工作站当成是FTP服务器,将交换机设备看成是客户端系统,如此一来笔者不需要对交换机设备进行任何配置,就能很轻易地架设好一台FTP服务器了,此时笔者就能从交换机上登录到FTP服务器上,利用FTP命令将事先下载保存到本地普通工作站上的最新VRP平台软件下载保存到交换机的Flash存储器中了。
为了防止平台软件升级失败,笔者又对原始的交换机配置文件备份了一下,毕竟交换机设备从低版本升级到高版本时,由于命令行上的差异,可能会造成部分交换机配置信息发生丢失,这个时候对旧配置文件进行备份是相当有必要的。
3lian素材
之后,笔者使用boot命令,指定交换机系统在下次启动时自动调用最新的平台软件,当交换机系统重新启动成功并更新好了VRP平台软件后,又对照以前的配置将交换机系统重新配置了一下,交换机的工作状态立即恢复正常了。
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该系统的CPU占用率一直为15%左右,这说明交换机平台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后,确实可以让交换机永葆活力,
所以,当局域网交换机工作状态一直不稳定时,我们应该及时检查一下对应平台软件的版本高低,一旦发现交换机系统版本较低时,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升级,这样能够解决许多由交换机自身性能引起的隐性故障现象。
搜集可疑流量。一旦可疑流量被监测到,我们需要捕获这些数据包来判断这个不正常的流量到底是不是发生了新的蠕虫攻击。正如上面所述,Netflow并不对数据包做深层分析。
我们需要网络分析工具或入侵检测设备来做进一步的判断。但是,如何能方便快捷地捕获可疑流量并导向网络分析工具呢?速度是很重要的,否则你就错过了把蠕虫扼杀在早期的机会。除了要很快定位可疑设备的物理位置,还要有手段能尽快搜集到证据。
我们不可能在每个接入层交换机旁放置网络分析或入侵检测设备,也不可能在发现可疑流量时扛着分析仪跑去配线间。有了上面的分析,下面我们就看如何利用Catalyst的功能来满足这些需要!
检测可疑流量Cat6500 和 Catalyst 4500 ( Sup IV, Sup V 和 Sup V – 10 GE ) 提供了基于硬件的Netflow 功能,采集流经网络的流量信息。这些信息采集和统计都通过硬件ASCI完成,所以对系统性能没有影响。 Catalyst 4500 Sup V-10GE缺省就带了Netflow卡,所以不需增加投资。
追踪可疑源头,Catalyst 集成的安全特性提供了基于身份的网络服务(IBNS),以及DHCP监听、源IP防护、和动态ARP检测等功能。这些功能提供了用户的IP地址和MAC地址、物理端口的绑定信息,同时防范IP地址假冒。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不能防范IP地址假冒,那么Netflow搜集到的信息就没有意义了。

用户一旦登录网络,就可获得这些信息。结合ACS,还可以定位用户登录的用户名。在Netflow 收集器(Netflow Collector)上编写一个脚本文件,当发现可疑流量时,就能以email的方式。
把相关信息发送给网络管理员。在通知email里,报告了有不正常网络活动的用户CITG, 所属组是CITG-1(这是802.1x登录所用的)。接入层交换机的IP地址是10.252.240.10,物理接口是 FastEthernet4/1.
另外还有客户端IP地址和MAC地址 ,以及其在5分钟内(这个时间是脚本所定义的)发出的flow和packet数量。掌握了这些信息后,网管员就可以马上采取以下行动了:通过远程SPAN 捕获可疑流量。Catalyst接入层交换机系统上所支持的远程端口镜像功能可以将流量捕获镜像到一个远程交换机上。
例如将接入层交换机系统上某个端口或VLAN的流量穿过中继镜像到分布层或核心层的某个端口,只需非常简单的几条命令即可完成。流量被捕获到网络分析或入侵检测设备(例如Cat6500集成的网络分析模块NAM或IDS模块),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做出相应的动作。
篇2:通过栅格系统和模块化 提高制作的效率
随着公司各业务的不断壮大,活动如潮,专题似海,刚发育的CUED如何才能健康成长?专题自动化这个概念就自然而然冒出脑门。
要实现这个复杂的系统也必须一步步来,初期我们希望通过栅格系统和模块化,提高效率,节约制作成本。
一、960栅格
1.什么是栅格系统?
栅格系统英文为“grid systems”,是一种平面设计的方法与风格。运用固定的格子设计版面布局,其风格工整简洁。
2.为什么是960px?
比较直观的一种说法:苹果电脑1024 x 768 的分辨率下,Firefox窗体的大小约为 974×650。减掉左右两边7px的边框,网页的实际大小为上图中的红色部分,高宽为 960×650。
来看几个运用栅格化的实例:
旧版迅雷首页和频道页应用上栅格系统后,可以看出还是存在问题,未来还有改进的空间。
为什么要使用栅格系统?《超越CSS》中总结出以下优势:
1. 能大大提高网页的规范性,
在栅格系统下,页面中所有组件的尺寸都是有规律的。这对于大型网站的开发和维护来说,能节约不少成本;
2. 基于栅格进行设计,可以让整个网站各个页面的布局保持一致。这能增加页面的相似度,提升用户体验;
3. 对于设计师们来说,灵活地运用栅格系统,能做出很多优秀和独特的设计。
很多大型网站并没有运用栅格系统,那它的用处在哪?所以我认为栅格系统应是一种能适应自身业务的规范,能在实际工作中帮助我们提高公司产品的质量。而在我们的活动和专题需求中,如果有合理的栅格,我相信能节约一部分花在思考原型的时间,也能让专题布局更加规范。
二、模块化
什么是模块化?有什么利弊?鬼哥等前辈已经总结出无数经验。一个简单的示例:
容器和表现、内容的分离能更易于后期的扩展和维护,尤其在专题中经常出现结构改动小,视觉表现变换大的情况:
设计一个良好的css框架,合理运用模块化,就向半自动迈出了第一大步。
专题自动化能降低需求方、设计、重构、开发、测试等各环节成本,还可应付紧急需求的出现。当然还需要很多实践和研究,运用在各种日常专题上,最终实现简单操作,一键发布。
借用超哥的一句微博:成功的产品是越简单越好,但是这不意味着产品背后的技术很单薄,相反正式因为后台技术的复杂和智能,使得用户使用到的产品足够简单而强大。
篇3:快速解决交换机故障 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一)
为了提高局域网的运行维护效率,我们需要在平时积累各种交换机故障排除经验,以便在遇到故障时,能够快速地将交换机的故障解决掉;这不,本文特意为各位朋友贡献了几则交换机的故障解决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 解决重新设置VLAN麻烦
在管理维护单位局域网网络的时候,要是连接普通交换机的级联端口发生改变时,那么之前在该交换机系统中划分设置的VLAN往往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了,如此说来,难道我们只有重新划分设置VLAN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网络维护工作量显然是很大的;其实,在改变普通交换机的级联端口后,我们只需要进入交换机的后台管理界面,修改一下级联端口的工作模式,以便让所有的VLAN访问都能通过,这样的话就能避免重新设置VLAN操作了。现在我们就以某单位的局域网为例,来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交换机的具体设置步骤:
假设该单位局域网共有6个VLAN,其中S1交换机位于A子网中,S2交换机位于B子网中;最近单位新购买了几台工作站,现在需要把S1交换机移动到B子网中,而之前S1交换机是在端口24上用光纤线缆与单位局域网的核心交换机直接相连的。为了避免在交换机系统中重新划分VLAN,我们可以改变S1、S2交换机的端口工作模式。例如,我们可以先查看一下S1交换机的端口设置情况;在进行这种检查时,可以先通过telnet命令远程登录到交换机的后台管理界面,并执行字符串命令“display interfaces”,这样我们就能查看到该交换机各个端口的具体配置情况了。从上述命令返回的结果中,我们看到与S2交换机保持级联关系的S1交换机26端口状态为“interface ethernet0/26,port access vlan 2”,通过该状态我们不难明白S1交换机只属于VLAN2,也就是说该交换机只允许来自VLAN2中的工作站通行,其他VLAN中的工作站都无法通行;当S1交换机改变摆放位置后,它肯定会位于新的VLAN中,为了让新VLAN中的所有工作站都能通行,我们需要在这里将S1交换机的26端口工作模式修改为“trunk”,这样一来S1交换机就不需要重新划分设置VLAN,就能让新VLAN中的所有工作站都可以通行了。
也许有不少用户会感到纳闷,为什么S1交换机之前可以和单位局域网网络正常通信呢?原来S1交换机之前是通过光纤线缆与单位核心交换机相连的,那个光纤连接端口的工作模式已经被设置为了“trunk”,当S1交换机的摆放位置发生变化后,由于没有使用光纤线缆来连接交换机,所以对应的光纤连接端口也就没有作用了。
在修改S1交换机的26端口工作模式时,我们可以先远程登录进该交换机的后台管理界面,并在该界面的命令行中执行字符串命令“system”,将S1交换机的工作状态切换到系统配置状态,接着执行“interface ethernet 0/26”命令进入S1交换机的第26号连接端口配置状态,再在该状态下输入字符串命令“port link-type trunk”,单击回车键后,S1交换机的26号连接端口工作模式就被成功修改成“trunk”类型了;为了让局域网中的所有VLAN都能通过该端口访问S1交换机,我们还需要执行字符串命令“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以便指定26号连接端口允许来自所有VLAN中的工作站访问。按照同样的操作,我们可以修改S2交换机的级联端口工作模式,确保局域网中的所有工作站都能访问S2交换机,
2. 解决主机无法Ping通故障
在管理维护网络时,我们时常会在交换机上对局域网中的某台主机IP地址进行Ping命令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要是遇到目标主机IP地址无法被Ping通的故障现象时,我们究竟该如何来排除呢?在确认目标主机已经开通电源,并且该系统自身工作状态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交换机中进行如下排查操作:
首先通过telnet命令登录进目标交换机后台管理界面,在该界面的命令行中执行字符串命令“display interfaces”,从其后弹出的结果界面中看看目标主机与本地交换机所连端口的IP地址是否处于同一个网段,或者检查本地交换机指定连接端口的工作模式是否为“trunk”类型,如果这些参数设置不正确的话,我们必须及时将它们修改过来。
其次执行字符串命令“display arp”,从弹出的结果界面中仔细检查本地交换机管理维护的ARP表内容是否设置正确,一旦发现有不正确的记录或条目,必须及时将它修改过来。
接着检查本地交换机连接目标主机的通信端口处于哪一个虚拟子网中,找到对应的虚拟子网后,查看该虚拟子网有没有正确配置VLAN通信接口,要是已经配置了的话,我们不妨再检查该VLAN通信接口的IP地址是否和目标主机的IP地址位于相同的工作子网中,如果发现配置不正确的话,必须及时修改过来。
要是上面的各项配置参数都正常的话,本地交换机还无法Ping通局域网中的目标主机地址时,那我们不妨在本地交换机系统中启用ARP调试开关,以便详细地检查本地交换机是否能够正确地发送ARP报文和接受ARP报文,要是本地交换机只能对外发送ARP报文而无法从外面接受ARP报文时,那故障原因很可能出在以太网的物理链路层,此时我们需要重点对物理链路层进行检查。
3. 解决IP报文无法转发故障
单位局域网中的某台二层交换机没有配置安装动态路由协议,在对它进行管理维护时,我们发现该交换机的接口链路层协议状态以及该接口的物理状态全部都显示为UP,可是该交换机就无法正常转发来自局域网工作站中的IP报文。那么这种故障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该交换机故障呢?
如果本地交换机的接口链路层协议状态以及该接口的物理状态全部都显示为UP,而交换机无法正常转发IP数据报文时,那多半是本地交换机指定协议发现路由参数没有设置正确,或者是本地交换机的静态路由没有设置生效。此时,我们可以利用telnet命令远程登录进目标交换机后台管理界面,并进入到命令行状态,输入字符串命令“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static”,单击回车键后来查看本地交换机有没有正确配置静态路由,要是没有配置的话需要及时重新进行配置;
在确认上面的配置正确后,再执行字符串命令“display ip routing-table”,来检查本地静态路由有没有设置生效,要是没有生效的话需要重新启用并设置好静态路由,如此一来就能解决IP报文无法转发的故障了。
4. 解决数据严重掉包故障
近日,单位中的一处室向网络管理员反映,他们处室中的部分工作站访问服务器的速度很慢,向服务器上传或下载文本文件时的速度还可以,要是向服务器传输一些容量较大的多媒体信息时,那速度就非常缓慢,有时干脆就连接不上。为此,网络管理员先使用ping命令在其中一台故障工作站对服务器的连接情况进行了一下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有时部分数据包存在特别大的延时现象,并且网络传输存在严重的掉包现象。由于该处室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所有工作站全部通过普通双绞线连接到10M集线器上,这个10M集线器再级联到单位局域网的核心交换机上,核心交换机的所有通信端口全部处于10M/100M自适应工作状态,服务器也是直接连接到该交换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