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beforeyo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董卿朗读者第四期台词,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董卿朗读者第四期台词,希望大家喜欢!

董卿朗读者第四期台词

篇1:董卿朗读者第四期台词

董卿朗读者第四期台词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董卿既是主持人又是制作人,《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我们看看下面的董卿朗读者第四期台词吧!

董卿朗读者第四期台词

《朗读者》第四期主题词——礼物

【节目卷首语】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在我们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家和教授,虽然他已经在五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所播种下的一颗善的种子,是留给这个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一份礼物。

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节目开场白】

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礼物。

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

仰望星空,

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

低头凝望,一花一叶,

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

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

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那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

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

却同样充满情感的礼物。

篇2:朗读者董卿台词

朗读者董卿台词

人生,

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

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一篇好文,一个好故事,一次真诚的分享。

朗读,也是一种陪伴。

不喧哗,自有声。

拓展阅读

节目介绍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 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节目评论

《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节目正是填补上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你可能无法想象自己的父母会自行上网搜索《奇葩大会》,并且对其中选手的造型和言语毫无芥蒂。个性张扬的追求对于年轻人们而言是一种宣泄,然而对大多数的父母辈们而言,这其中的价值观是有冲击性的。但《朗读者》不同,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很快会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形式不同,文化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至少目前看来,《朗读者》做得还不错。

相关资讯——《朗读者》郑渊洁给父亲承诺:你活多久我写多久

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上周末继续与观众见面。这期节目以“陪伴”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蒋雯丽,配音演员乔榛,童话大王郑渊洁,还有杨乃斌、林兆铭等担任朗读者。节目中,朗读者们与董卿分享了“陪伴”的故事,这些陪伴发生在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就如主持人董卿在节目中所说,“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高贵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这些温暖的陪伴故事,也随着一段段叩击人心的文字,感动着万千观众。

童话大王郑渊洁分享儿时上学“被开除”经历

伴随着青年钢琴家吴牧野[微博]的琴声,主持人董卿以顾城的诗句开场:“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而嘉宾们选择的朗读内容背后都有更多故事。其中,童话大王郑渊洁走上《朗读者》的舞台,回忆儿时上学“被开除”的经历,还畅谈了父亲对他创作生涯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郑洪升也来到节目现场。舞台上,郑渊洁回忆起写作之初父与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当时他问我可以把《童话大王》月刊写多少年?我说,只要你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爸爸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一席话,引得现场掌声雷动,坐在台下的父亲郑洪升也湿了眼眶。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称,“看了郑渊洁和他父亲的故事,颇有感触,我想这是世间最美好的父子关系了”、“这足够让人深思,不仅对孩子,也教育了大人,如何做父亲,如何做儿女,最简单的就是一个字,爱。爱会让你包容一切。”

乔榛感恩妻子一路陪伴 一生七次面对生与死

众所周知,乔榛是配音界的泰斗,曾担任《魂断蓝桥》 、《叶塞尼娅》、《美人计》等二百余部译制片的主要配音演员。在《朗读者》的舞台上,乔榛讲述了自己在妻子的陪伴下抗击病魔,击退癌症的感人故事。1985年,乔榛刚刚被领导任命为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的第二年,就被确诊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他及时手术并进行了长期的化疗。,癌症复发,在家人的陪伴下他接受了治疗,再次痊愈了。,乔榛的癌细胞扩散到了骨骼,再次入院治疗,这次化疗痛苦加倍。但他在妻子的精心照料和陪伴下奇迹般地又一次战胜了病魔。乔榛动情地说:“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她就是我的妻子唐国妹。”随后,在董卿的建议下,乔榛夫妇同台朗读了裴多菲的《我愿是激流》。

正如裴多菲所说的“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而唐国妹对乔榛的不离不弃,正是在爱情中最长的告白。

董卿:尽我们所能,唤起大家对文学的认知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让节目主持人兼制作人董卿很受鼓舞。董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实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因为是《中国诗词大会》或者《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文化类节目就开始大火或者说真的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但文化类的节目真的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设计。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是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类的一种共鸣,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一种最温柔的记忆。”

本周《朗读者》将以“第一次”为主题,邀请不同领域有影响力的嘉宾参与,到底他们将与节目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锁定每周六、日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播出的《朗读者》。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朗读者董卿独白台词

2.央视综艺《朗读者》董卿开场白台词

董卿朗读者第四期台词3.朗读者开场独白台词

4.央视《朗读者》第一期开场白台词

5.央视综艺《朗读者》第一期开场白台词

6.朗读者董卿台词

7.央视综艺《朗读者》开场白台词

8.央视综艺《朗读者》董卿独白台词

9.央视综艺《朗读者》第一期董卿独白台词

10.综艺《朗读者》第一期开场白台词

篇3:董卿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朗读者”这三个字并不是第一次带着书名号出现。,电影《朗读者》(《The Reader》)斩获一座奥斯卡奖杯,获四项提名。女主角饰演者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党卫队成员文盲汉娜在阳光少年的朗读中,获得尊严和灵魂的救赎。董卿版的《朗读者》想要达成什么目的很难说,因为没有人能左右观众的解读。对其定义,有说是文化综艺节目,也有说是文化情感类节目。无论如何,值得一提的是,《朗读者》并非简单的找嘉宾来读经典著作,其所选取的每段文字都是嘉宾一段人生经历的投射。这也是《朗读者》的核心策划所在。

另一点需要提及的是,“看书”和“读书”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古人看书都是要读出来,包括诗经等作品甚至是和着吟咏的节奏而成的。所以中国的学生学习时也被要求大声朗读,“朗朗读书声,声声入耳”成为对校园最经典的意境刻画。《朗读者》显然想要凸显这一点,看进眼里和读出声来显然是不一样的,只有读出来才知道“蓝瘦,香菇”与“何事秋风悲画扇”的表达效果差得有多远,在网络语言泛滥的当下,这也可以被看成是对中文之美的唤醒。

2月18日,《朗读者》第一期播出,主题是“遇见”,董卿念出了堪称年度最美的开篇词,但站在宏大“书架”前的董卿难掩紧张,无意间加快的语调、不够放松的表情,都显示她在发布会上提及的“忐忑”。这并不意外,严格意义上讲,《中国诗词大会》只是她的一项主持任务,而《朗读者》却是她的事业。而对于在周末黄金时段播放非真人秀和非娱乐综艺节目的后果,并非没有前车之鉴,所以此前央视都很自觉地让出了这个时段的收视率。在各卫视当家综艺节目集中抢观众的周末黄金时段,在央视一套和三套分时播放的《朗读者》是否会重蹈央视其他周末鸡肋节目的覆辙?这显然是让董卿忐忑的原因之一。

因为这依然是一碗心灵鸡汤,有着“感动中国”和访谈类节目等多个节目形式的痕迹。但董卿在《朗读者》发布会上一再提到一个概念素人嘉宾,“素人”也即普通人、非名人,前两期的嘉宾中,有多位素人。在董卿看来,“明星毕竟还是有距离感,但素人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些素人都有着特殊的经历,这使得他们的朗读更让人动容。因为这些文字因为其人生的投射而充满感染力。当然名人的感召力是不容忽视的,包括在儿子婚礼上发言的柳传志、与父亲互动的郑渊洁,纷纷站在舞台,读出半百人生的感悟。

当名流与素人的“鸡汤”勾兑,没有人能拒绝这一道文化大餐。借助央视大气场的舞台设计和精良制作,董卿成功的像给高汤撇沫一样撇掉了观众最担心的矫情和煽情,克制与精炼,成为这一节目另一个特色。据称,《朗读者》首播后,豆瓣评分高达9.2,许渊冲先生的书上了当当热搜、学者发文称其为央视文化综艺的突破。

篇4:董卿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春节期间是《中国诗词大会》正火的时候,180才女武亦姝频上热搜,董卿也凭借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主持功底大火。

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片段,有一位选手上台对董卿生发出一句真心的赞扬:“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近董卿亲手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上线,豆瓣评分9.2高分,对比国内清一色烂大街的娱乐综艺真的是诚意之作,董卿当然再次大火。

不管在《中国诗词大会》抑或《朗读者》,董卿的着装大都是一身干练的西装,优雅端庄如其人。

董卿,腹有诗书没错,优雅干练也是,董卿本就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均为复旦大学高材生,从小博看群书造就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华师大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在节目上名句名言信手捏来,自然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主持台风稳定,衔接自然,和努力也分不开。

当我们关注董卿的时候也忍不住深究《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的热议,当然,这和主持人董卿有关系,换成另一个能力不行的人当然会饱受诟病,但最大的惊喜还是来自与节目本身。

各种花式登场有退场的娱乐综艺节目挤占各大卫视,央视人文节目的出现无疑是一股清流。

“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场精彩的飞花令让人止不住紧张的同时,更最大程度的撩拨起了人们曾被娱乐喧嚣蒙盖的那诗意的一角。

“月”主题的时候,武亦姝不小心重复了前一句,让人忍不住捏一把汗的时候却颇有大将之风的淡定吟诵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连四“月”的诗,震动心弦。

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的栖居。

我想不管人类社会如何变迁,都不会忘记古诗词带给我们的感动。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人,不分年龄不分行业,而正是不分年龄,不分行业的热爱,才能让古代诗词得以传承。

《朗读者》里当96岁的许渊冲老先生红着眼眶读出那句“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忍不住哽咽无声流泪。

还有张梓琳读刘瑜的《愿你满满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倾注了一个母亲对女儿全部的爱。

文字一直有种展现生命的力量,而我们能被这种力量感动,总因为我们内心总要有一部分角落要用来被诗词文字来填补的,人文并没有缺失,我们正在努力找回。董卿无疑深知人文的力量。

篇5:董卿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首期节目的主题是“遇见”,董卿是这样阐释这个选题的:“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什么是生活中的遇见呢?

遇见某个人,你的命运会因他改变。

年少时期的濮存晰是一位残疾少年,从小在同学们不理解和排挤的眼光中长大。后来,他遇到了一位医生,不仅获得了站立的权利,命运也从此发生了转变。

时过境迁,濮存昕仍然铭记着医生的恩情:“我的一生中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但是这位医生永远是第一个真正帮助我改变命运的人。”

谁是第一个改变你命运的人呢?是年少时循循善诱的老师,还是危险时仗义出手的陌生人?

遇见父母或子女,则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

联想总裁柳传志在报考飞行员失败后非常难过,他的父亲曾这样鼓励他:“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都是我的好孩子。”

光阴荏苒,柳传志在儿子的婚礼上再次讲出了这句话,这是真正的血脉传承,也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最大的期许。

那妈妈对女儿呢?首位华人世界小姐张梓琳在遇见了自己的女儿,初为人母的她坦言抱着孩子的时候“总觉得内心软软的”。也许女人都是这样,一旦当了母亲,内心最柔软和最坚强的部分便都给了子女,从此有了牵挂,也有了盔甲。

她们对子女的爱,正如张梓琳朗诵的《愿你慢慢长大》一文中所写的,“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如今,你正在被父母怎样目送着?而未来,又会目送着谁呢?

遇见对的职业,就是一种永不泯灭的热情。

已经96岁的许渊冲老人是亚洲第一位获得世界翻译大奖的中英法翻译家,虽然他已两鬓斑白,却依旧思路清晰,感情充沛。

1931年许渊冲先生翻译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初衷是为了给心仪的女生表达心意。这首诗是林徽因在徐志摩死后触景生情写下的《别丢掉》,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老人提起这首诗仍然感慨万千,情到深处不能自己:

满头白发的许渊冲老先生,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有点可惜的是,这封译好的诗并没有成就老先生和那个女生的姻缘。不过许渊冲先生并不遗憾:“50年后她给我回信了,那个时候我已经结婚了,她也结婚了。有时候失败有失败的美,这个事情我没有成功,但是我回想当年还是很美的。所以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创造美,发现美。”

老爷子最大的乐趣源是文学和翻译,如今他每天凌晨3、4点还在工作,比年轻人还要干劲儿十足。他说,“如果我活到一百岁,就要把莎士比亚翻完”;他还说,每天要过好每一天: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节目最后,许老曾教过的学生们用中、英、法三种语言朗诵了他曾经翻译的著作。许多年前,许渊冲遇见了文学,也遇见了毕生的追求;几年之后,许渊冲遇见了自己的学生,从而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翻译家、文学家。

我们都说身体和灵魂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许老就亲自验证了活着的意义:人生不在于用脚步丈量万水千山,而是用内心真正体会世间百态。

董卿本人是这样评价《朗诵者》的:“我当了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点。《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沉甸甸的生活,但总有一些会让我们心有戚戚焉,给予我们启发,也让我们在无形中获得力量。朗诵和阅读其实都是一种力量,可以是为了感恩生命中美好的遇见,也可以是为了倾诉爱;可以是为了表达心中的向往,也可以是为了传承新的希望。

所以我们才会说:总有一段文字,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命;也总有一个人,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难以忘却的痕迹。

生而为人,总有不同,但有一件事情是相通的,那就是感情。这些或感动或恩爱或幸福的人和事让我们觉得:未来也许荆棘遍布,但仍可咬牙上前。

篇6:董卿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对制片新手董卿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赞助商,这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颜面”,在向企业“金主们”推销节目的同时还要讨价还价。据悉,在董卿苦寻赞助方不得的时候,机缘巧合在某活动上“遇见”北汽集团的高层,《朗读者》的定位让北汽集团如获珍宝。作为本土汽车集团中后来居上的梯队代表,北汽比其他几大汽车集团更急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因此,虽然为了保证节目独立性,董卿在商业露出上要求苛刻,但独家赞助的北汽集团显然认为,只要北汽集团的LOGO能与《朗读者》这样高大上的节目合体出现,就已经达到了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最大目的。一拍既合、皆大欢喜,用白岩松的话说,《朗读者》几度山穷水尽,但最终都能柳暗花明。

事实上,文化节目并不是初次进入观众视野,《汉字书写大会》让参赛的中学生火了,缺点火候的《中国成语大会》同样有自己的拥趸。加上诗词大会,三个“大会类”的节目为《朗读者》的面世做了足够的铺垫。这种影响甚至已经延续至现实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诗词大会第二名彭敏,一个曾经过着凄凄惨惨不得志日子的北漂一夜间变成被追崇的“才子”。尽管在他看来,再多的诗也买不起一平米的房,但满腹诗书带来的社会肯定至少让他感觉好多了。

一个电视文化栏目的小阳春就在眼前,但董卿说,“我并不认为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或者《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今天中国文化类节目开始大火,或者说真的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传统文化内容本身处于传播弱势,因此,节目形式很重要、嘉宾选取很重要、时间点很重要,各种主客观因素都要恰到好处,这并不容易。《朗读者》一大革新之处是,将效仿时下综艺节目的制作方式,以“季”为单位播出,一季12集,每集6位嘉宾。能否出现排队等着上节目的现象,将是决定朗读者是否成功的指标之一,明星效应当然也必不可少。目前来看,至少卖力义务主持发布会的白岩松,对于自己已经排上队表示很高兴。

篇7:董卿朗读者第四期观后感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到来今年春节什么节目最火不是明星齐刷脸的各台春晚,也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赏等大热影视剧,而是一档主打中华诗词的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而继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之后,又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朗读者上周末在CCTV1和CCTV3同步播出。

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受到观众的热捧。

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担当朗读者的制作人。

很多人认为,在娱乐综艺泛滥的当下,文化类节目走红是大势所趋,可董卿却表示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

濮存昕张梓琳的朗读带来清流朗读者是央视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等嘉宾。

首期节目首先出场的是濮存昕,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

濮存昕曾患小儿麻痹症,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

直到三年级时,积水潭医院的大夫荣国威帮他做了整形手术,濮瘸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荣国威大夫。

在和董卿交流时,濮存昕还感恩了给过自己帮助的很多人,包括父亲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导演林兆华等,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要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一切都事不关己。

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在娱乐至死的各类综艺节目中,这是又一股清流董卿用真情扭转真人秀霸屏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

篇8:朗读者董卿独白台词

朗读者董卿独白台词

人生,

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

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一篇好文,一个好故事,一次真诚的分享。

朗读,也是一种陪伴。

不喧哗,自有声。

拓展阅读

节目介绍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 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节目评论

《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一系列节目正是填补上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你可能无法想象自己的父母会自行上网搜索《奇葩大会》,并且对其中选手的造型和言语毫无芥蒂。个性张扬的追求对于年轻人们而言是一种宣泄,然而对大多数的父母辈们而言,这其中的价值观是有冲击性的。但《朗读者》不同,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这使人看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希望。一个节目若内核浮泛,即使当下再红火也很快会被厌倦与遗弃。与别的流行综艺形式不同,文化综艺节目天然是有使命感的,它自出生就被寄予传承和改变的希望,也是区分此类节目优劣的重要指标。至少目前看来,《朗读者》做得还不错。

相关资讯——张梓琳:朗读是表达爱的方式 董卿是“完美的存在”

首播的《朗读者》中,“世界小姐”张梓琳与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亲角色的转变,她在节目中为女儿朗读了《愿你慢慢长大》:“愿你被许多人爱,如果没有就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够睡到自然醒。”温暖的文字再加上张梓琳温柔的嗓音,道出了无数女性初为人母时的心声。日前,张梓琳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说,“通过《朗读者》能带动更多的人爱上读书、朗读,我很开心,希望未来能分享更多好的文章和书籍给大家。”

朗读时浮现的都是女儿的影子

2007年,23岁的张梓琳参加世界小姐选美大赛,继而成为了中国在世界级选美赛事中夺冠的第一人。之后,T台、影视剧以及公益活动中总是少不了她的身影,而“身经百战”的她却笑言,“平时很少有机会踏进央视的演播室,当时真的有些紧张。”

《朗读者》中,张梓琳朗读了刘瑜作品《愿你慢慢长大》,那句愿女儿“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期许更是打动了荧屏前的无数妈妈。这个读本是由张梓琳精挑细选的,“我会选择更加贴近我的生活、让我产生共鸣的作品,在读《愿你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的脑子里面浮现的都是女儿的影子。”朗诵的过程中,张梓琳时不时地翻看手中的读本,她透露,自己并没将作品背得滚瓜烂熟,“我希望给观众一种读而不是背的感觉,让他们更有听故事的感觉。”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播出时,张梓琳和全家人包括10个月大的女儿,坐在电视机前静静聆听她的朗读表演。张梓琳回忆道,女儿一会儿看一下电视,一会儿看一下坐在旁边的妈妈,好像听懂了妈妈在为她朗读。“在经历了那次朗读之后,我更加意识到了朗读行为背后的意义,之前对女儿更多的关注,是生活方面的细节,而这次朗读之后,女儿听得很认真,我发现婴儿也可以听懂妈妈的朗读,对于婴儿来说,朗读是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张梓琳透露,在胎教的时候就曾为女儿读一些东西。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优美的句子,张梓琳也会读出来给女儿听。“她几个月大的时候,还不能够真正地和我交流,更多的是我单方面的去朗读,我先会给她读一些歌谣、古诗、绘本,这些对于她的成长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我现在不知道她将来会对某一方面的领域会更感兴趣,然而朗读可以给她带来不同的东西。”

董卿像姐姐是“完美的存在”

张梓琳平日里除了给女儿朗读外,自己也有阅读的习惯,而晋升为辣妈的她,所读的自然也就是有关于婴幼儿、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书本。“睡前读物是《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这书已经买了两年多了,它很厚,但是读起来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难,因为现在我把它当作育儿的工具书来看。”在生活中,张梓琳经常腾出一些时间留给家里,除了照顾女儿之外,女儿睡着的时间就变成了张梓琳阅读的时间。“女儿睡着后,我会再读一会儿,睡前的阅读习惯是很好的,是让人觉得很舒服很放松的一件事情,就好像泡澡一样。”

《朗读者》播出后,张梓琳透露称身边的很多朋友给她发来反馈,“他们夸奖这个节目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一股清流’。他们还跟我说,自己也想尝试给身边的朋友、家人、儿女朗读,大家慢慢地觉得,这不再是个很难为情的事,反而是个很好的传达爱、表达爱的方式。参与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爱上朗读,我很开心。”

此外,张梓琳也坦言,不少微博网友、粉丝发私信告诉她,看完节目后又有了读书的冲动,很多人已经正在“买书的路上”。“这对于栏目组,以及制片人董卿姐来说,应该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而对于对董卿的评价,张梓琳也是不吝称赞道:“我称董卿老师为卿姐,因为她更像一个姐姐,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卿姐一定是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从和她的交谈中就能感受得到她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她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个人魅力的女性,而且她的个人风格也是我很欣赏的,是那种落落大方、端庄又得体。”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朗读者董卿独白台词

2.央视综艺《朗读者》董卿开场白台词

3.朗读者开场独白台词

4.央视《朗读者》第一期开场白台词

5.央视综艺《朗读者》第一期开场白台词

6.朗读者董卿台词

7.央视综艺《朗读者》开场白台词

8.央视综艺《朗读者》董卿独白台词

9.央视综艺《朗读者》第一期董卿独白台词

10.综艺《朗读者》第一期开场白台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