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天揽月的下一句是“下五洋捉鳖”。

这句诗出自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词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对仗工整、气势磅礴的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更成为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的精神旗帜。它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文化符号。

九天揽月,是古往今来无数人仰望星空时的梦想。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敦煌壁画中飞天舞动的飘逸身影,中国人对月亮的向往早已深植于文化血脉之中。这种向往长期停留在想象与诗意的层面,直到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才真正迈出向宇宙进发的脚步。20世纪中叶,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开始将“揽月”从神话变为现实。而中国,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迎头赶上。从“东方红一号”响彻太空,到“嫦娥工程”稳步推进,再到“天问”探火、“天宫”空间站建成,中国航天人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步将“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化为现实。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这一壮举,正是“九天揽月”最生动的注脚。

而“下五洋捉鳖”,则象征着人类对深海奥秘的探索。如果说宇宙是“上”的极限,那么深海便是“下”的边界。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1%,平均深度超过3700米,而马里亚纳海沟更是深达11000米,是人类认知中最为神秘、最难以触及的领域之一。长期以来,深海被视为“生命禁区”,但中国科技工作者从未放弃对深海的探索。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7000米下潜深度,到“深海勇士号”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再到“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中国深海科技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成就,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的空白,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当“奋斗者号”在万米海底传回清晰的影像时,那句“下五洋捉鳖”不再是夸张的修辞,而是实实在在的科技突破与民族自信的体现。

九天揽月与五洋捉鳖,看似是两个极端方向的探索,实则统一于人类对未知的渴望与征服。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图谱。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航天与深海领域,也渗透在高铁、5G、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各个科技前沿。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天眼”射电望远镜到“九章”量子计算机,中国科技工作者始终秉持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信念,在荆棘密布的科学道路上披荆斩棘。这种信念,源于对民族复兴的深切期盼,也源于对真理与进步的执着追求。

回望历史,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今日科技强国的新时代,中国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奋斗之路。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两句诗,正是这条道路的精神缩影。它告诉我们:梦想虽远,行则将至;困难虽大,为则必成。无论是面对浩瀚宇宙,还是深邃海洋,只要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峰,没有不可征服的深渊。

今天,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中国空间站划过夜空;当我们凝视深海,看到国产潜水器传回的影像,心中涌起的不仅是自豪,更是一种责任。未来的征程依然漫长,探月工程将迈向更远的深空,深海探索将向更深的未知挺进。而那句“谈笑凯歌还”,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礼赞,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坚信,在无数追梦者的共同努力下,九天揽月将不再是奇迹,五洋捉鳖也将成为常态。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朴素而伟大的信念: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