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春花开几许,人间烟火正当时。

这句诗出自当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凝练描摹,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蕴深远。它不似古体诗那般工整对仗,却在散淡中透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哲思。岭上的春花,是山野间最不经意的绽放,却往往承载着最深沉的生命力。它们不择地而生,不因无人欣赏而迟开,只依着节令,在春风拂面的刹那,悄然吐露芬芳。而“几许”二字,既是对花量的探问,更是对生命存在状态的叩问——花开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是否真正地开过、活过。而“人间烟火正当时”,则从自然之景转入人间之境,将视线由山岭拉回尘世,提醒我们:在自然盛放的同时,人的生活也应同步苏醒、蓬勃。

春天从来不只是季节的轮回,更是心灵的觉醒。岭上的春花,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是时间对生命的温柔允诺。当冰雪消融,泥土松动,第一缕暖风掠过山脊,那些沉睡的芽苞便悄然苏醒。它们或许只是零星几朵,藏在枯草之间,或缀于石缝之中,却以微弱之姿,宣告着生命的不屈。诗人用“几许”发问,实则并非真要计量花朵的数量,而是在叩问:我们是否还能感知这细微的生机?是否还能在忙碌中停下脚步,抬头望一眼山岭,低头嗅一息花香?现代生活节奏飞快,人们常困于信息洪流与功利追逐,渐渐失去了与自然对话的能力。而“岭上春花开几许”,正是一声温柔的提醒:慢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感受一下这被我们忽略的、却始终存在的春意。

人间烟火,是这句诗的另一重境界。它不是指喧嚣的市井,也不是繁华的都市灯火,而是指人心中最本真的生活状态——炊烟袅袅,邻里寒暄,孩童嬉闹,老人晒太阳,农人下田,妇人煮饭。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实则是生命最踏实的底色。春花在岭上绽放,人间的烟火也在灶台边升起,二者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完整的生命图景。花开是自然的律动,烟火是人文的呼吸。当春风吹过山岭,也吹过村庄,吹动晾衣绳上的床单,吹散厨房的蒸汽,吹进人们的心房。此时,人不再是自然的旁观者,而是参与其中的一员。我们播种、收获、欢聚、思念,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人间烟火的具象。诗人说“正当时”,意味着春天不仅是植物复苏的季节,更是人心复苏的季节。它提醒我们:在花开的时节,也该让心灵绽放,让情感流动,让生活回归本真。

春花年年开,烟火日日燃,但并非每个人都能看见、感受。有人终其一生追逐远方,却忘了低头看脚下的泥土;有人渴望轰轰烈烈,却忽略了平凡中的深情。而“岭上春花开几许,人间烟火正当时”,正是对这种迷失的温柔纠正。它告诉我们:美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意义不在未来,就在当下。一朵花,一缕烟,一次驻足,一声问候,都是生命的回响。我们不必远行去寻找春天,因为春天早已在岭上绽放,也已在我们的灶台边升起。

这句诗不仅是对自然的礼赞,更是对生活的劝谕。它让我们在纷繁世界中,重新校准目光,学会在细微处看见宏大,在平凡中感受深刻。岭上的花,开得再少,也是春天;人间的烟火,燃得再淡,也是生活。当我们学会欣赏“几许”之花,珍惜“正当时”的烟火,便真正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与丰盈。春天年年如约而至,而能否与之共情,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睁开眼,敞开心,去迎接那一缕风、一朵花、一缕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