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er1983092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东平民间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东平民间故事,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东平民间故事
一、东平渡口溺水者不可胜数
“渡口翻船啦!”
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撕碎了人们的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冲出家门,向渡口跑去。
渡口早已是人山人海。哭声,叫声,喊声,使人听不清到底是谁在说话谁在哭谁在叫。后到的人只看到岸边人头攒动,近水处摆着的几具溺水者的尸体。向先到的人一打听,才知道船到中流,突起巨浪,掀翻渡船。船上二十多人,包括船老大无一幸免。这时只见江面上浑浊的洪水卷着枯枝败叶,上下翻腾,汹涌澎湃。突然暴涨的洪水使水面比平时高出足足六尺有余。除岸边摆着的四、五具尸体外,尚有二十多人连尸体也未找到。
这东平渡口地处东平集市东口,距东平市里许。是连接东、西两山的要道通衢,也是湘赣边界边民到东平赶集的必经之路。渡口水面阔有百丈,两岸嵯峨,巉崖壁立。河西崖高百丈。崖上有一洞穴,内分三层。上层有光,下层有水,中层干燥凉爽。洞深不知几许。曾有人持火把沿中洞深入,沿途只见各种奇形怪状的石钟乳星罗棋布。走了三天三夜,未到尽头。上层栖息着两只白燕。体形硕大,朝出暮归。并且无论早出还是暮归,都必在深潭上空翻飞盘旋近半个时辰。斜阳矫燕,碧波巉崖,如水墨丹青。此处古为桂东八景之一,称为“双燕归槽”。乡民将此崖称为燕子崖。因白燕稀少,乡民视为吉祥物。沤江两岸人烟辐辏。乡民虽常避寇中洞和下洞,却无人进上洞。沤江北来,汹涌的河水流过幽暗曲折的石磨岭峡谷,冲下百丈险恶乱石滩,在燕子崖前一个急转弯,在崖下形成此万丈深潭。潭阔百丈,长达二里有余。潭水泛黑,深不可测。山险水恶,经常莫名其妙地无风起浪,暴涨不常,令渡者胆战足摇。河宽浪急,不宜架桥,只靠船渡,交通十分不便。翻船是经常的。百余年来,溺水者不可胜数。
二、建桥的事透着古怪
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平静的渡口。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渡口也是平静的。燕子崖深潭出口下游百十丈处,却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渡口翻船的次日,县令赵瑜前呼后拥,亲往东平渡口视察。翻船的惨景,使这位县大爷为之动容。安抚百姓之后,亲笔写了一张告示:募捐修桥!并且首先捐出自己一年的俸禄。士绅郭云龙首先响应,捐钱二百千。士绅郭南英捐钱一百千。百姓深受水患之苦,踊跃响应。有的把家中唯一一只老母鸡抱到街上卖了,捐资建桥。听说东平修桥,县内各乡踊跃认捐,很快募得七千多两银子。东平乡绅公推士绅郭云程、郭泮荣为董事,负责修桥的一切事务。百姓踊跃,二董事在民众中挑选九十八名精壮,作为建桥民工。
大桥选址在燕子崖南端,深潭出口处南约百十丈的地方。工程如期开工。董事郭泮荣为了便于管理,将九十八名民工分为三组,指定三个工头分别负责施工。这三个工头又推举德高望重的老石匠李师傅为总工头,负责三班民工的统一调度和工程的质量检验。民工食宿都在工地。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一天,董事郭云程在工地巡查,感觉得好象有什么不对,但却找不出有什么问题。回去与泮荣一说,泮荣也有此感觉。于是二人决定将有关修桥的所有事务统统暗查一遍。
通过几天的明查暗访,发现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没有丝毫破绽。二人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也就不再放在心上。
董事的工作是繁忙的。董事除了需要通盘考虑整个工程外,每天都要到工地的每个施工点进行巡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把四个工头找来,了解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在一次闲谈中,有一个工头说“最近有一个怪现象:在工地上做工时,我总感觉多了两个人。我清点人数,确实多两个人。奇怪的是我却没有办法断定是多了谁!吃饭时人数却没有多!好几天都是如此。”另两个工头也附和说,他们也发现有此情况。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总工头李师傅要大家多一个心眼,弄明白到底是一回什么事。
郭云程决定亲自去工地上查点,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第二天一早,他打扮的跟民工一样,带着工具,来到工地。一边和民工一起干活,一边暗暗清点民工人数。民工人数为整整一百人。因众民工都和他一样,土生土长,彼此多相识。郭云程极力想辨别出究竟是多了谁,但恁是想破了脑壳,还是不能判断出来。郭云程不动声色。下工时跟大家一起走进食堂,点查就餐人数。任你点晕了脑壳,也却只有自己原来安排的九十八人!
因沤江沿岸山险水恶,河宽浪急,江水暴涨不常。郭云程心中忐忑,不知是福是祸,只得暗暗交代工头们多加小心。好在虽然事情里透着一些古怪,却不影响工程进度。工程不但没有出现任何事故,相反的是工程进展异常顺利。短短七个月,六个巨石砌成的桥墩已矗立江中。
三、除蛟的事并非人为
却说这沤江北来,一路汹涌澎湃。怒泷瀑湧,骤如风雨。汹涛震荡,喷雪奔雷。闻者耳目震眩,渡者胆战足摇。高峡深潭,不知隐藏有多少精灵水怪。单是这燕子崖下的深潭中,却隐有一条孽蛟。这孽蛟是条草头蛟,当地人称为孽龙。平时蛰伏潭底,饥时兴风作浪,攫取两岸人畜为食。自从崖上石洞中来了一双白燕后,不知什么缘故,孽蛟已极少上岸。只是深潭中经常无风起浪,翻船溺命。这一日孽蛟正在潭底闭目养神,隐隐听得岸边吵闹。孽蛟小心翼翼地将头颈伸出水面,四处窥探,发现白燕不在。偷偷爬上岸来。发现百十丈外河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河面上矗立着几个高大的石墩,不知作何用处!这孽蛟看到河上人来人往,以为这是送上门来的美食,高兴异常。正要兴风作浪,将这一拨人马卷入河底,慢慢享用。忽见人群中跳出两个年轻民工,一声大喝:“孽畜!哪里走!我们等你多时了!”孽蛟仔细一看,认得是自己的克星到了!不觉大惊。正要逃回深潭中,已是不及。只见二人随手脱去外衣,现出一身白色劲装。手执降魔宝剑,一前一后,挡住孽蛟退路。孽蛟恼羞成怒,张牙舞爪,口喷毒气,前爪猛抓,后尾乱扫。白衣人一前一后,奋起神威,招式凶猛,杀法厉害。彼来此往,直斗了近一个时辰,孽蛟虽然负伤,但仍拼死缠斗,兀自胜负难分。一白衣人似有不耐,身子一抖,飞上半空,化为一只白燕。浑身洁白。展开双翅,足有一丈有余。铁喙钢爪,闪电似的击向孽蛟双眼。孽蛟措手不及,一声惨叫,两只碗大的眼珠早被白燕钢爪抓走。孽蛟失去双眼,疼彻心肺。孽蛟不能视物,正要逃走,忽一剑刺来,正中孽蛟心窝,随手一绞,斗大一颗心跌落尘埃!孽蛟满地翻滚,把一片河滩搅成了一个深潭。
双燕高飞。在建桥工地和人群上空翱翔三匝,一声长鸣,冲天飞去。
四、合龙时却有神助
大桥今天就要合龙了。四方乡民齐集工地,观看大桥合龙和剪彩盛况。
郭云程和郭泮荣约齐各位董事,遍邀四方乡绅。董事会特地请来县大爷亲自剪彩。
总工头李师傅更是一天到晚都在工地上。这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将整个工程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正在暗自高兴,忽然负责合龙施工的工头慌慌张张地迎了上来,说:
“头,不好了,出大事了!”
李师傅忙问:“什么事” ?
“合龙用的鲁班石凿小了,不对型号。”
李师傅大吃一惊!“怎么会呢?”
李师傅大踏步走到石场一看,一块块凿制好的鲁班石静静地躺在那里。李师傅用手一比划,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几块石头足足小了一圈!眼看着各项工作都已就绪,县大爷和众乡绅都已到场,众乡亲也都来了。现在出了这等差错,势必影响合龙。这如何是好!李师傅只觉得手脚冰凉,浑身无力,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桥头广场上传来阵阵锣鼓声。李师傅似乎没有听到。只是瘫坐在地上,脑子里反反复复响着一句话:“该怎么办!?”
“李师傅!”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师傅忽然听到有人打招呼。李师傅心里正烦,以为是手下民工,没好气地应道:“什么事?”抬起头来,一看,却见面前站着一个年轻女人。
年轻女人问道:“师傅如此愁眉不展,想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不知小女子能否帮上忙?”
李师傅打量了一下年轻女人。想:你一个小女子,量你也帮不上什么忙。叹了一口气,爱理不理地说:
“合龙用的鲁班石全报废了” 。
“不会吧?”
“不信,你自己看吧。”
“你看这不是好好的吗?我看你还是仔细检查一下吧!乡民盼望大桥早日完工,早已望眼欲穿,千万不要耽误剪彩呦”。
李师傅懒懒地站起来,不经意地朝鲁班石看了看。嘿!奇了!真的好象有些与刚才不一样!
李师傅不敢相信。走上前来,将这一堆石块认认真真地重新量了一遍。发现大小尺寸完全符合要求。不禁大喜过望!转身跑向广场,大声宣布:“合龙按时开始!”
当李师傅冷静下来,想找这年轻女人时,却哪里还有踪影!
乡民闻知此事,认为这是观音菩萨显灵。这年轻女人肯定是观音菩萨。齐刷刷跪在地上,朝天顶礼膜拜。
工程完工后,董事会利用建桥剩余的土石,在东桥头垒石为高岸。高岸上盖一座三层华阁。请来丹青高手,彩画飞檐,阁内彩绘白燕斗蛟和观音显灵的故事。正中供奉一尊观音大士彩绘雕像。四时享祭,终年香火不绝。华阁因名“观音阁”。建成的石桥五洞六墩,高二丈六尺,长二十六丈一尺,宽一丈九尺。为纪念一双白燕,起名为“燕崖桥”。
篇2:东平民间故事
听老人经常说,穷金山、富银山、不太平的是梁山。银山现在依然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地方。关于银山的来历,这里还有两个美丽的传说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银山有一个姓齐的老汉,他十分的勤快,每天五更就早早的起来,然后挎个粪叉头上山拾粪。这天晚上午夜时分,齐老汉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在梦中他家门口突然冒出一道白光,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推开房门,他惊奇地发现门口全是闪闪发光的银子,照的齐老汉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我发财啦!我真的发财啦!我可以为我娘治病啦!”齐老汉高兴地叫了起来,他在床上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地大声叫喊着,还时不时地发出笑声。齐老汉的手重重地打在老婆张氏的脸上,熟睡中的张氏一下子被惊醒了,她一脚把齐老汉踹醒。恼怒地骂道:“你这个老不死的,做什么发财梦呢?看你高兴的那个熊样。”齐老汉虽然被老婆踹醒了,但是脸上还是挂着笑容。他急急忙忙跑到门口,打开房门外面漆黑一片,哪有什么银子啊?他晃晃悠悠地边走边揉眼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个梦啊,怎么跟真的似的呀!”齐老汉把刚才的梦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婆张氏,张氏嘲讽道:“你真是财迷心窍了,你就是个穷鬼得命,嫁给你我是倒了八辈子霉了,银子!哼!!还金子呢!要是不睡你就给我滚出去!”“可是一个算命的先生说我今年会发财的!”“发你的财去吧!”张氏转过身后又沉沉地睡去!只剩下齐老汉一脸的苦笑!
篇3:东平民间故事
听老人经常说,穷金山、富银山、不太平的是梁山。银山现在依然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地方。关于银山的来历,这里还有两个美丽的传说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银山有一个姓齐的老汉,他十分的勤快,每天五更就早早的起来,然后挎个粪叉头上山拾粪。这天晚上午夜时分,齐老汉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在梦中他家门口突然冒出一道白光,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推开房门,他惊奇地发现门口全是闪闪发光的银子,照的齐老汉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我发财啦!我真的发财啦!我可以为我娘治病啦!”齐老汉高兴地叫了起来,他在床上手舞足蹈,嘴里不停地大声叫喊着,还时不时地发出笑声。齐老汉的手重重地打在老婆张氏的脸上,熟睡中的张氏一下子被惊醒了,她一脚把齐老汉踹醒。恼怒地骂道:“你这个老不死的,做什么发财梦呢?看你高兴的那个熊样。”齐老汉虽然被老婆踹醒了,但是脸上还是挂着笑容。他急急忙忙跑到门口,打开房门外面漆黑一片,哪有什么银子啊?他晃晃悠悠地边走边揉眼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个梦啊,怎么跟真的似的呀!”齐老汉把刚才的梦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婆张氏,张氏嘲讽道:“你真是财迷心窍了,你就是个穷鬼得命,嫁给你我是倒了八辈子霉了,银子!哼!!还金子呢!要是不睡你就给我滚出去!”“可是一个算命的先生说我今年会发财的!”“发你的财去吧!”张氏转过身后又沉沉地睡去!只剩下齐老汉一脸的苦笑!
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齐老汉是个有名的孝子,他弟兄三个,老爹死得早,只剩下老娘含辛茹苦地把兄弟三拉扯大,又给他们三娶了媳妇,老二和老三家过得很是富裕,可是他们嫌弃多病的老娘,便找各种借口不赡养老人,老母亲为此总是偷偷地抹眼泪。虽然齐老汉十分的孝顺,可是老母亲依然十分的担忧:一是齐老汉家穷得叮当响,两口子日子过得也是十分的紧巴,老人家实在是不愿意拖累他们;二是齐老汉又是一个“妻管严”,但好在张氏虽然泼辣刁蛮,她倒是对老人也是孝顺,就是对老二老三不养老人十分气愤,经常把怨气无缘无故的发在齐老汉的身上,老人见了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儿子。
齐老汉又重新躺下之后,睁着眼愣是睡不着觉。他想到了年迈的母亲,自己没让老人家过上过一天好日子,自己穷得甚至都没有钱为老母亲医治已经一瘸一拐的脚!他想着等自己有钱了一定要把母亲的脚伤治好!他越想越觉得内疚,干脆穿上衣服径直走出了家门。他挎起叉头又拾粪去了。他刚走出家门就发现自己起得实在是太早了,四周黑咕隆咚的,啥也看不见。齐老汉心想反正是出来了,就四处走走吧!于是他在山上转悠开了,从前山转悠到后山。突然齐老汉眼前一亮,一道强有力的白光从石缝里射了出来!齐老汉以为自己眼花了,使劲揉了揉眼,突然他想到了自己刚做的梦,赶紧三步两步的跑过去一看,哎呀,我的个天哪!那道亮光不是别的正是咕咕往外流淌的银子啊!他愣了,木桩似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齐老汉心想是老天可怜自己吧,这下有钱替母亲看病了,也让老人家过上几天舒坦的日子!想到这他用粪叉头接了满满一叉头,可银子还是不停地往外冒。这时候齐老汉又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虽然他们不仁,可是自己不能不义,再说长兄如父,自己也得顾着他们。想到这他又把衣服脱下来包了满满一褂子。可是银子还是一个劲的往外淌,齐老汉想了想薅一把草把石缝堵上了!
齐老汉急急忙忙赶回家,这时候老婆张氏刚刚睡醒还没有起来,她见到齐老汉抱回来那么多银子顿时喜出望外,吃惊地问哪来的。于是齐老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发现银子的经过,张氏自然是高兴的合不拢嘴,说道:“你那梦还真准啊!要不咱再去接点!”“这些已经够咱们用的了,做人可不能太贪心啊!张氏一瞪眼说:“屁话!快点去”齐老汉只得带着老婆去了。可他们打着灯笼找了半天却怎么也找不到那道石缝!
日子久了,村民们慢慢地也都得知了齐老汉在后山上找到银子的事,于是他们把那座山就叫做后银山!
篇4:东平民间故事
农民起义选腊山为根据地与官军抗衡,看中的是这块风水宝地,道教、佛教稀罕这块风水宝地,连文人墨客也被这片风光宝地所吸引。他们会聚腊山,填词赋诗、探讨学问,至今多有诗词赋记载于碑碣,流传于民间。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东平洲大才子刘工灌,他在磨香寺率众讲学期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不仅学问高深,而且子弟众多,特别是他在江南为官时的佳联妙句曾经震惊当时的文坛,故事的原委是这样的:刘工灌初入江南,当地才子想试试他的才学,也显示江南才子的才情,出联请刘工灌应对。一才子出上联:坐南朝北吃西瓜往东放,刘工灌顺口应对: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往右翻。另一才子在惊叹之余,也出一上联:春前有雨花开早,刘工灌不加思索当即应对:秋后无霜落叶迟。江南才子虽然拍手称绝,但仍不甘拜下风,又出了: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刘工灌稍加思索,便对出了:江北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妙句,使江南才子无不叹服。
篇5:东平民间故事
戴村霸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科学性和技术性,可与古代的灵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媲美,其建坝建闸的原理,与世界上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和我国长江葛洲坝工程有相似之处。而建造此坝的总设计师白英,更是功不可灭。自古以来,有关他的故事,在民间就传得神乎其神。
明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奉皇帝之命,疏通会通河。但由于无水而河道干涸。宋礼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此事传到北京,满朝文武也没有办法,永乐皇帝也是一筹莫展。一天夜里,永乐皇帝挑灯夜读,不觉打了个盹。在梦里,太白金星对他说:“你要想运河里有水,就去找白英,他是水王星转世。”
永乐皇帝听了,不胜欢喜,真诚地问上仙:“不知白英家住哪里?”
太白金星说:“仙居汶上白家店。”
永乐皇帝高兴地手舞足蹈,刚要说传旨,不觉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忆梦中之事,知道是上仙指路。于是,他急忙下了一道圣旨,命远在济宁河道上的宋礼,到汶上去找白英。
宋礼一听白英能点地成泉,解决汶河的燃眉之急,多日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他不敢怠慢,急忙来到汶上,传达皇帝的旨意,叫县衙查找白英。县衙一听这事与大运河有关,知道非同小可,唤来两名公差,命他们到白家店去找白英。
再说这两名公差,平时狐假虎威,欺压百姓惯了,尽管临行前县衙一再叮咐,要以礼相待,但他们却误认为,这是给上头看的,并没有放在心上,找一个穷苦百姓,那来这么多礼节。因而,人还没有到村,就大呼小叫起来了。
白英家住汶上城东北彩山之后的白家店,父亲早已下世,和母亲相依为命。这一天,白英的母亲在门外同邻居啦呱,一听官府来找白英,以为白英犯了什么事,心里非常害怕。她对白英说:“儿啊,官府上门,绝对没有好事,咱们还是赶快逃吧!”邻居们也劝他俩,还是走为上策!这年月,叫官府抓住,保准没有好果子吃。于是,她娘俩连忙收拾好东西,就匆匆忙忙上路了。过了大清河,他们来到北城子,一打听,来到了东平地界,心里这才踏实了许多。白天,她娘来就在这一带乞讨,晚上就住在观山下农民看坡的窝棚里。虽然生活苦点,但总比叫官府抓住强。有一次,娘俩正在南城子讨饭,遇到本村的乡邻说,官差来找你好几次了,找不到您,又回去了,不知道还来不来,叫白英先不要急于回去。
再说,那两个公差,来到村上,找着白英的家,见大门锁着,问村上的人,都说不知道。这两个家伙没有法,只好坐在大门前等。一直等到天黑,连个人影都没有见,只好悻悻地回去。第二天又来了,还是无果而归,,如是三、四次,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这一天,那两个公差又来了,正好遇到那位乡邻。那位乡邻心想,这些公差这么心急火燎地找白英,到底白英犯了何罪啊?心里不免有些犯疑。他壮了壮胆,一打听,心里这才豁然开朗。原来皇上传旨,叫他去运河里去点泉。他想,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你们这些家伙干吗不事前说清楚,害得他娘俩东躲西藏。于是,对那两位官差说,他现在不在家里,你们到东平去找吧!那两位官差一听,白英走了,不敢耽误,立即回去复命去了。
篇6:东平民间故事
在豫剧古装戏中,有一出戏叫《五凤岭》。据老辈人讲,戏中所描述的内容就发生在东平。戏中的那五位女中豪杰吴凤英、胡凤莲、常秀英、张美荣、白玉娥各个是世之英雄,武功盖世。他们啸聚山林,占山为王,与官府做对,成为一方霸主,至今在东平广为相传。
唐朝初年,北方少数民族大举进攻中原。唐朝皇上李世民急令全国征兵选将,抗击敌寇。这时,骠骑大将军程咬金向李世民献计说:“东平有五位女寨主,身怀绝技,武艺超群,如能说服归唐,北方边患可无虑也!”李世民觉的此计甚好,但不知派谁去合适。程咬金说:“文状元李怀玉可当此任。”
李世民一听笑了笑说:“你真是老糊涂了,他一个文职官员,上马不能射箭,下马不能拿刀,他去了顶上么用。岂不白白害了性命。不可!不可!李世民连连摇头。”
程咬金见状附在李世民的耳旁,如此这般一说,李世民笑了:“原来如此,甚好。”于是,让程咬金传旨,叫李怀玉当钦差大臣,去说服五位夫人。
这五位夫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怀玉在进京赶考的路上遇到的红颜知己。
想当年,李怀玉的父亲李员外与吴员外是仁兄弟。李员外生一子取名怀玉,吴员外生一女,取名凤英,他俩从小就订了娃娃亲。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数年后,李怀玉家蒙遭不幸,家无片瓦,一贫如洗。为了筹借进京赶考的路费,他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他未来的岳丈家。谁知吴员外嫌贫爱富,翻脸不认人。不仅不肯借给银两,反而派家丁想要杀害怀玉。此事让吴凤英的丫环知道了,告诉了凤英。吴凤英非常生气,怨恨爹爹办事不端,她设法除掉家丁,把怀玉请到了闺房。虽说两个人还没结婚,但两个人一往情深,说不尽的恩爱话,叨不完的恩爱情。两个人发誓,一个是非她不娶,一个是非他不嫁。临走时,吴凤英赠给他玉镯一只,答应日后相认时以此为据。吴凤英悄悄的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紧紧拉住怀玉的手,千叮咛,万嘱咐,不管中与不中,都要来迎娶她。
吴凤英的深情厚爱深深打动了李怀玉,他带着对吴凤英的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吴府。李怀玉满腹心肠,急冲冲的赶路,恨不得一天到达长安。天有不测风云,谁知,当路过二龙山时,一伙强人挡住了去路:“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钱。”“坏了,遇上强盗了。”李怀玉舍不得把来之不易的钱留下,上前给他们讲理。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那些强人见李怀玉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又是个赶考的秀才,不由分说把他抓上山寨,报告给寨主胡凤莲。原来胡凤莲早有吩咐,凡是路过的读书人,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务必请上山寨。女人自有女人的心思,她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要自己选配如意郎君。胡凤莲听喽啰们一说,立即来到寨堂,她眼前一亮:“好一个漂亮少年。”她二话没说,赶紧吩咐把李怀玉安排到后堂。李怀玉毕竟是一个文弱书生,没有经过这样的场面,吓得哆哆嗦嗦。他早听说强盗杀人不眨眼,心想这回完了,想起吴凤英,不禁潸然泪下。
李怀玉只管胡思乱想,这时,只听有人说:“寨主到。”李怀玉紧绷着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一阵浓香飘过,眼前站着一位含苞待放的女娇娘。只见她体态妖娆,天姿秀丽。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李怀玉惊呆了,这哪里是什么山大王,分明是一个大家闺秀。他不敢抬眼正视胡凤莲,低着头不敢说话。胡凤莲走上前,娇滴滴向李怀玉迎了一个万福:“公子受惊了!”李怀玉急忙还礼,不知说啥才好。胡凤莲见李怀玉那窘迫的样子,断定他不是个纨绔子弟。本想把自己的爱慕之情当面说清,但当着一个大男人,私配终身,却是难以启口。他灵机一动,借口让公子休息,轻轻走出屋门。
李怀玉不知她卖的什么药,但从她的表情上他已看出七八分。他正在狐疑,来了一位侍女。她倒利索,单刀直入,一口道出了天机。说寨主已看上了你,要和他结成百年之好,问他同意不同意。李怀玉是个读书人,也是个精明人,到了这份上,他哪敢说个不允之理。他心里清楚,答应了,洞房花烛夜,不答应,悬崖断头台,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上策。于是,他很爽快的答应这门亲事。胡凤莲十分高兴,选择良辰吉日完婚。两个人,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少年,干柴烈火,巫山云雨,情意缠绵。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李怀玉想到了前程,想到功名,再也待不下去了。他想:“大丈夫不能只沉溺于儿女情长,应该放眼四海,有所作为。”因而它用深深的情,甜甜的爱说服胡凤莲,为他们的婚姻锦上添花。继续进京赶考,胡凤莲虽然恋恋不舍,但他毕竟是经过市面的人,一点就破。临行时,不仅给他备足了银两,还送给他一匹快马,她紧紧的抱住李怀玉,叮咛他早去早回。
就这样,一路上李怀玉交了桃花运,又先后收了常秀英、张美荣、白玉娥三位夫人。如今,他的这些夫人都占据一方,杀富济贫,替天行道,不听唐朝的指挥。后来,她们听说李怀玉做了官,本想进京去找他,但朝廷把他们定成山贼。她们怕误入虎口,反遭不测,再给李怀玉带来麻烦,因而只有苦苦的等着李怀玉的归来。李怀玉何尝不是这种心情,但由于国事繁忙,几次告皇帝却不恩准,他只好等待时机再说。
李怀玉万分没有想到皇帝会派他当钦差大人。说服五位夫人归唐,他听程咬金一说,心里非常高兴,领了圣旨,马不停蹄的奔向腊山去找吴凤英。原来李怀玉早就听说,打从他家出来不久,吴员外遭奸人陷害,死在监狱里。为了替父报仇,吴凤英变卖家产,投奔了腊山山寨拜师学艺。老寨主去世后,她禀其遗志,当上了寨主,继续占山为王。
这一天,吴凤英和军师在大堂正在商议下山之事,忽然又人来报,说山下朝廷的钦差到。
吴凤英想:“我与朝廷素不来往,他来干什么?准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于是她决定不见。
军师急忙拦住说:“不可,且看他意下如何再说。”吴凤英点头,坐在忠义厅,等候钦差的到来。吴凤英一看,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钦差不是别人,正是她日里想,夜里盼的郎君李怀玉。此时,李怀玉也认出了她。他真想扑上去,紧紧的抱住吴凤英,述说这多年的思念。但当着这么多人,他克制住了。吴凤英早已看出他的心思,还没等李怀玉开口,吴凤英就发了话:“钦差大人鞍马劳顿,先安排后堂休息再说。”
她这一说,连军师都弄懵了。一会阴,一会晴,寨主今天是刮得哪门子风。
吴凤英迫不及待的跑到后堂,她显得特别激动,她忘情的一头扑进李怀玉的怀里,哽咽着述说着那无情的岁月。李怀玉觉得热血沸腾,他紧紧的抱住吴凤英,凤英紧闭双眼,微微张开樱唇,像做梦一样,尽情享受人间这最美好的时刻。他们的情,他们的爱,霎时间都在这交合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他们就这样一言不发,紧紧的拥抱着。吴凤英倒在李怀玉怀里,娇恬的说:“今生今世咱们再也不要分开。”
李怀玉想起圣命,急忙从儿女情长中,解脱出来,他对凤英说:“我有一事,不知小姐肯否。”“如今我人都是你的,夫唱妇随,哪有不允之理。”吴凤英非常爽快,这使李怀玉非常高兴。“现在边患紧急,皇帝命我前来招安,为国家出力,不知小姐是否屈尊。”
“郎君已成了大唐的栋梁,作为他的夫人,也不能给大唐做对。”李怀玉没想到这么顺利,感动的再一次紧紧的把吴凤英抱在怀里。
第二天,李怀玉和吴凤英拜堂成亲。洞房花烛夜,夜半人静时,他们如痴,如醉,这对患难夫妻,终于成就了美好姻缘。
至于其他四位夫人的事,在吴凤英面前,李怀玉一字未提。他怕伤了吴凤英的心,只好见机行事。他带着吴凤英来到二龙山。周凤莲听说山下来了李怀玉,多年的思念就在眼前,她顾不得打扮,不顾一切的冲下山去。但眼前的情景却另她十分诧异。李怀玉已不是昔日的白衣少年,而是一位身穿紫色绫罗袍,头戴黑色乌纱帽的四品大员。他身后站着一位女将,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周凤莲犯了嘀咕:“他这是来会我的,还是来打仗的。”脚步不由自主的慢了。
李怀玉见周凤莲出了寨门,心情显得特别激动。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他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而脚步不由的加快。周凤莲见李怀玉向她奔来,以为自己多虑了。于是扑向前去,紧紧抓住了李怀玉的手,吴凤英不知内情,醋意大发,举刀便向周凤莲砍去,“大胆女贼,见了钦差大人不但不下跪,反而卖弄风骚,看刀。”周凤莲忙躲过,转身抽出佩刀,打了起来。
李怀玉一看,坏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事到如今,他只好秫秸穰顶门——硬撑,“二位夫人且息怒,不要伤了和气。”
吴凤英,周凤莲一听,都愣了“哪边……。”想到这里,她二人立即停住了厮杀,气呼呼的站在一旁,不理李怀玉。李怀玉犯难了,他叫叫这个扭脸,喊喊那个扭头,一个个小脸涨的像盛开的牡丹。李怀玉想,这刚是个开头就水火不容,那三位夫人咋办,这时,他不免心里也明白,这二位夫人对他情深似海,一往情深,她二人的争斗,正是这诚挚感情的真实表露。他急中生智,来了个以假乱真,拔出佩刀说:“二位夫人不容我解释,那我自行了断算了。”说着就要自刎。这一招还真灵,她二人一看情况不妙,不约而同的走上前去,拦住了李怀玉。事到如今,吴凤英,周凤莲已明白了八九分。吴凤英毕竟是大户人家,又熟读圣贤,她首先发了话:“我不是那小心眼之人,要是郎君早说,也不是我们姐们生分。”周凤莲见吴凤英这么通情达理,豁达大度,一脸的怒气也烟消云散。她腆着脸说:“是啊!你要早告诉俺,俺也不是那种不懂事理之人。”李怀玉一听,二位夫人已化干戈为玉帛,心里悠然自得。
“都是小生的不对,小生这里有礼了。”李怀玉做了鬼脸,故意矫情饰貌,把二位夫人引得转忧为喜,言欢礼好。周凤莲把他二人引到山上,布酒设宴,为他们接风。周凤莲不仅武功好,而且人非常的机灵。席间,她听李怀玉说皇上叫他招安五位寨主,心里一直犯疑,“莫非其他三位也是他的夫人?”周凤莲凉了半截,心想,要真是那样,这个冤家可真是个情种。李怀玉出去小解,周凤莲和吴凤英一说,吴凤英也有同感。她二人商议,一定要弄个明白,决不当冤死鬼。
李怀玉今天心情特别好,想不到自己略施小计,就雨过天晴了,因而贪多了几杯。回到屋里,他见吴凤英,周凤莲一个个娇媚多情,魅力动人,真是心花怒放,不免又感谢起程咬金来。心想,要不是他撮合,哪有今天的良宵美景。李怀玉洋洋自得,只管遐想,没料到,周凤莲的话却使他如履薄冰。
“既然我们已成一家人,不知公子是否告诉真情”?
“什么真情,我哪敢隐瞒夫人”李怀玉心怀鬼胎,说话有些颤音。
“公子可否告诉我们姐俩,那三位寨主是男是女,姓啥名啥?”
“这……”李怀玉有些犹豫,神情也是显得忐忑不安。吴凤英、周凤莲见他说话吞吞吐吐,料定里面必有文章。于是紧追不舍。到了这个份上,李怀玉觉得在瞒也瞒不过去,而且她们早晚都知道,干脆直说了吧,也免得担惊受怕。于是就把赶考路上如何相遇,如何上山,如何结为夫妻的事说了个淋漓尽致。他面带羞涩,向二位夫人负荆请罪:“是刀是剐,任凭夫人发落。”
这三位夫人不是别人,也是周凤莲的结拜姐妹,常秀英,张美荣,白玉娥。
“我们姐妹不知哪辈子造的孽,偏偏都爱上你这个情种。”周凤莲长叹一声,无可奈何的说。
“岂止认识,她们都是我的结拜姐妹。这几个小蹄子,到了谈婚论嫁年龄也不惶急,原来她们心中都隐藏着秘密,看我见了她们怎么收拾”?
李怀玉满含内疚的呆坐在一旁,他等待着狂风暴雨的降临。
周凤莲刚要发作,但又一想:“这也不能怪他,谁叫他长了一副美人坯子,当初我和他成亲时,还不是这样。”想到这里,她心里倒轻松了许多。她见吴凤英情绪颓唐,有些懊恼,于是走上前来,抓住吴凤英的手说:“谁叫咱姐妹今生今世遇上这个冤家呢!”
由于军情紧急,李怀玉不敢怠慢,在夫人周凤莲的引导下,她们又先后与常秀英、张美荣、白玉娥三位夫人团圆。五女归唐,李世民大喜,命李怀玉为元帅,吴凤英、周凤莲、张美荣、常秀英、白玉娥五位夫人为将军,即刻奔赴边关,抗敌御倭。边关很快平息。李怀玉守土有功,李世民传旨,让他带领五位夫人驻守东平,并任东平郡守。五位夫人相继去世后,就埋在风光宜人,山清水秀的腊山之巅,人称五凤岭,至今古迹犹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