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循吏列传文言文习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循吏列传文言文习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循吏列传文言文习题
循吏列传文言文习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相追之 相:他,代其父 B.王赦其罪,上惠也 惠:恩赐
C.不私其父 私:偏袒 D.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放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不当伏罪 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 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 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14、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B.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C.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D.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1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B.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A. 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答案:11、A 12、D 13、C 14、B 15、A
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篇2:《循吏列传》阅读答案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篇3:《循吏列传》阅读答案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相追之相:他,代其父B.王赦其罪,上惠也惠:恩赐
C.不私其父私:偏袒D.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放
1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王赦其罪
A.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C.两个“当”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当”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坚直廉正,无所阿避阿避:指阿谀和逃避
B.夫以父立政,不孝也立政:指树立政绩
C.废法纵罪,非忠也废法:指废除法律
D.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傅:指把罪责推给别人
14、“过听杀人,自拘当死”在文中的意思是()
A.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B.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刑。
C.听察案情有过失而错杀人命,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D.过分听信别人而错杀人,就把自己拘禁起来等待死刑。
1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维护了法纪的尊严。
B.石奢为官清廉,李离严守法纪,二人都值得称道。
C.石奢清廉正直,李离勇于自责,后者更值得称道。
A.石奢、李离都严守法纪,以身殉法,以保住自己的名誉。
答案:
11、A12、D13、C14、B15、A
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篇4: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清史稿·循吏列传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清史稿·循吏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允行。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陴,音pí,附属的土墙 ②甃,音zhòu,修砌 ③堞,音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④鞫,音jū,审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疏:上奏
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 课:督促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比:近来
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勖:勉励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寻以母忧去官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 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 乃给工本,筑坝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 十二年,卒于官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 )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D. 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3分)
(2)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3分)
(3)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4分)
参考答案:
9.C(比:接近,临近) 10.A.( A介词,因为 B. 助词,的/ 代词,这些 C. 连词,于是/ 副词,竟然 D. 介词,在 / 介词,对 ) 11.D(①表现传主的忠勇,②表现传主的政治才干 ⑥说的是具体工作) 12. B (他禀告的是经略,经略很感动,又转告其部下将领。)
13.(1)天意如此,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省1分;曷,怎么,难道,1分;句意1分) (2)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暖旨意的称赞奖励。 (数1分,句意2分) (3)冬天寒冷,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 ( 恤嫠各1分,定语后置句式 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被授于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守丧期满,暂时代理威宁府。没多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赴威宁防守,当时城墙坍塌,赶忙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用糯米、石灰汁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墙巍然屹立。叛贼焚毁了牛卫镇,离城三十里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总兵哈元生援军到后,叛贼败走。不久因母丧卸任。守丧期满,被授于江西广饶九南道。把九江、大孤两关积弊全部革除。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上疏推荐,提升陈德荣为贵州按察使。当时苗裔互相勾结煽动,军事行动频繁,古州姑卢硃洪文等叛乱案件,陈德荣负责处置审问,他周密审慎,考量轻重,大家都称赞处置恰当,民心才得以安定。等到苗疆渐渐平定,驻军与屯田的将吏大多用苛刻严酷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乾隆二年,贵阳发生大火,陈德荣禀告经略张广泗说: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如何能杀尽?张广泗颇受感动,用陈德荣的话来告诫将吏。
乾隆四年,陈德荣暂时代理贵州布政使,上疏皇帝: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但百姓缺少资金,不能变瘠为腴。桑树繁盛,但百姓不知加工蚕丝成衣之法。如果父母官不亲自经营并且做表率,实利就不能得到并且兴旺。现在雇募邻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谕允许。于是给百姓提供资金,修筑坝堰,导引山泉,治理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己育蚕,在省城大兴寺开缫丝织布作坊,让民众知道它的好处。乾隆六年,陈德荣上疏陈述督促百姓种植杉树,种植了六万株杉树。乾隆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等州县上报开垦的田地达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家家户户户机杼相闻。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和恳切的诏谕和称赞奖励。
陈德荣又大力修建城郭、坛庙、学舍。广泛设置收容所,收纳生病的行旅之人。多多储备粮食。冬天寒冷,他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陈德荣亲自督促学生,用孔子的修身养性之学来勉励他们。在苗疆设义学(免费学校)二十四所,当地民风气大变。乾隆十一年,升任安徽布政使,他救助凤、颍两地水灾,使逃难的民众有了安定之所。乾隆十二年,卒于任上。
篇5: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①,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篇6:史记循吏列传阅读答案
①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此句是说男子不必再当兵出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俗盛美,政缓禁止 禁:禁令。
B.闻君嗜鱼,遗君鱼 遗:赠送。
C.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D.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当:应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 徒慕君之高义也
B.丧期不令而治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C.坚直廉政,无所阿避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子则自以为有罪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明义,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循吏的肯定,他认为官吏奉职循理,就可以此治理好天下,不一定非要用严刑峻法。
B.子产在国政混乱的时候担任郑相,治理郑国二十六年,郑国因他而大治,老百姓非常爱戴他,以至在他逝世时为他哭泣。
C.公仪休担任鲁相,遵奉法度,使得百官品行端正,他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也拒绝与民争利,为不影响百姓曾出妻焚机。
D.石奢是楚相,他为尽孝而放了杀人的父亲,为守法而自我监禁,楚王认为这是下属的问题想要宽恕他,他不接受,最终自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4.D (当:判罪。)
5.B (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都是连词,表示转折;C助词,所字结构,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和“为”构成被动句式;D连词,如果/连词,却。)
6.D “认为是下属的问题”是晋文公对李离事情的态度。)
7.(1)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的,刑罚用来阻止坏人作恶的。(判断句2分,“所以”一个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2)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儿”“去”各1分,宾语前置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篇7:《清史稿·循吏列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与译文
《清史稿·循吏列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允行。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陴(pí):附属的土墙。②甃(zhu):修砌。③堞(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④鞫(jū):审问。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 疏:上奏
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 课:督促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 比:近来
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 勖:勉励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 )(3分)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D.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5分)
(2)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5分)
答案:
4【答案】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比:接近,临近。
5【答案】 D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①表现陈德荣的忠勇,②表现陈德荣的政治才干 ⑥说的是具体工作。
6【答案】B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他禀告张广泗,张广泗很感动,又转告其部下将吏。
7(1)【答案】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
关键词 竭诚:竭尽诚意。修省:修身反省。曷:怎么,难道。
(2)【答案】冬天寒冷,(陈德荣)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
关键词 恤:关怀,照顾。嫠:寡妇。定语后置句式:“之无衣”后置。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怎么可以杀尽?
参考译文
①段: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被授于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守丧期满,暂时代理威宁府。没多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赴威宁防守,当时城墙坍塌,赶忙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用糯米、石灰汁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墙巍然屹立。叛贼焚毁了牛卫镇,离城三十里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总兵哈元生援军到后,叛贼败走。不久因母丧卸任。守丧期满,被授于江西广饶九南道。把九江、大孤两关积弊全部革除。
②段: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上疏推荐,提升陈德荣为贵州按察使。当时苗裔互相勾结煽动,军事行动频繁,古州姑卢硃洪文等叛乱案件,陈德荣负责处置审问,他周密审慎,考量轻重,大家都称赞处置恰当,民心才得以安定。等到苗疆渐渐平定,驻军与屯田的将吏大多用苛刻严酷的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乾隆二年,贵阳发生大火,陈德荣禀告经略张广泗说:“天意像这样,应当竭尽诚意,修身反省,苗裔也是人类,如何能杀尽?”张广泗颇受感动,用陈德荣的话来告诫将吏。
③段:乾隆四年,陈德荣暂时代理贵州布政使,上疏皇帝:“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但百姓缺少资金,不能变瘠为腴。桑树繁盛,但百姓不知加工蚕丝成衣之法。如果父母官不亲自经营并且做表率,实利就不能得到并且兴旺。现在雇募邻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谕允许。于是给百姓提供资金,修筑坝堰,导引山泉,治理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己育蚕,在省城大兴寺开缫丝织布作坊,让民众知道它的好处。乾隆六年,陈德荣上疏陈述督促百姓种植杉树,种植了六万株杉树。乾隆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等州县上报开垦的田地达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家家户户户机杼相闻。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得到温和恳切的诏谕和称赞奖励。
④段:陈德荣又大力修建城郭、坛庙、学舍。广泛设置收容所,收纳生病的行旅之人。多多储备粮食。冬天寒冷,他关怀顾念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孤儿等。陈德荣亲自督促学生,用孔子的修身养性之学来勉励他们。在苗疆设义学(免费学校)二十四所,当地民风气大变。乾隆十一年,升任安徽布政使,他救助凤、颍两地水灾,使逃难的民众有了安定之所。乾隆十二年,卒于任上。
篇8:语文屈原列传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语文屈原列传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①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④,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③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屈原列传》)
【注】①〔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夸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生病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直:正直C.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遭遇,遭受D.娴于辞令娴:娴熟、擅长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分)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分)
【小题3】、通读选文,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案
【小题1】( A ) (2分)
【小题2】(1)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艰难了。(3分)(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智”“穷”意思的各计 1 分 )
(2)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3分)(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而”“谤”意思的各计 1 分 )
【小题3】才华横溢、耿直方正、真心为国,不肯和他们同流合污而遭遇妒忌,而遭受谗言。可见,屈原是一个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的爱国志士。(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