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wyka00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渔夫的故事》说课(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渔夫的故事》说课(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夫的故事》说课(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

篇1:《渔夫的故事》说课(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

《渔夫的故事》说课(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

张艳霞

一、说教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说目标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

3、情感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的赏析。

教学难点:

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三、说教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自己读悟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评价分析人物”、“创设情境,口语交际”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既然《渔夫的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有哪些特点?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三、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回答,板书:(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

2、小结:故事情节不仅完整,而且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

过渡: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稍作思考,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五、分析语言特色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六、分析“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特色

1、讨论后指名回答:课文所写的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

2、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七、明确主题思想

指名回答: 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八、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张艳霞

篇2:《渔夫的故事》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渔夫的故事》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山东省郓城县杨庄集中学  苑仁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爱读故事吗?都读过那些故事?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为什么取名叫《一千零一夜》呢?--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zhēn),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

二、理清课文结构

既然《渔夫的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民间故事的特点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民间故事及其一般特点?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一般特点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下面老师请问大家的是“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几个部分?齐答,板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0页,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解决以下问题:(1)自学生字词。(2)按故事情节给文章划分层次,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3)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稍作思考、讨论后明确

1.字词

⑴注音 弥(mí)漫   一缕(lǚ)  供养(gōng)  口供(gòng)

宝藏(zàng) 躲藏(cáng)

⑵解词 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2.层次(1-2)捕鱼捞瓶,(3-14)放魔出瓶,(15-21)诱魔入瓶,(22-23)投瓶入海。

3.复述故事。(注意抓住四个关键情节)

4.小结:本文的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即(齐答)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入瓶、投瓶入海的故事情节。课文的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扣人心弦。

三、分析人物形象

过渡:这则故事广为流传,除了得益于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外,和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有很大关系。故事里写了几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请问同学们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那些?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等。那么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语言描写)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提问: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稍作思考,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112页),对魔鬼有外貌描写。明确:对渔夫的心理描写暗示了渔夫战胜魔鬼的原因。

4.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四、明确主题思想

1.过渡:刚才我们提到民间故事的特点之一是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

讨论后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诚实善良、机智勇敢,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的胜利则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指名回答: 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2.过渡:在现实生活中像魔鬼那样的坏人是存在的,我们怎样对待他们,渔夫的态度也许会给我们启示,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 对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它。

五、课堂总结

总之,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塑造了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和凶残卑鄙、狡猾愚蠢的魔鬼两个人物形象,通过记叙渔夫战胜魔鬼的故事,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六、拓展探究

我们课文,魔鬼作为邪恶势力的化身,被渔夫扔下海底,永无翻身之日,但是原来故事并不是这样结尾的,请看课本113页练习三:学生读。我们怎么看待这个结尾?

魔鬼主要是邪恶的化身,对于他的穷凶极恶、毫无人性、卑鄙无耻应当狠很打击、重重惩罚、彻底揭露,让世人知道他的丑恶面目,对他保持高度的警惕。但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事关生死的最大利益面前,“人性善”的一面有所显现,本故事原来结尾所说魔鬼发誓报答渔夫,并对安拉起誓(在阿拉伯文化观念中,安拉是唯一的主宰,对安拉起誓,渔夫就相信了),正象世间有过不少放下屠刀,改恶从善的事例,如果不管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我们就无须进行改造罪犯,改造包括人类在内的客观世界的工作了。特别在当前,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对罪犯,我们既要狠狠打击,又不能忽视感化教育,这也是以德治国的主要一环。因此,原来的结尾更符合对人类、对社会的辨证的看法,而什么都“绝对化”,非好既坏,一成不变,这样的看法不利于处理世间纷繁的人际关系。

七、课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撬(qiào)开    弥(mí)漫    巍(wéi)峨    一缕(lǚ)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⑴供①(gōng)供养②(gòng)口供     ⑵撒①(sā)撒谎②(sǎ)撒网

⑶塞①(sāi)塞满②(sài)边塞③(sē)塞责     ⑷散①(sǎn)散文②(sàn)散开    ⑸藏①(zàng)宝藏②(cáng)躲藏

3.解词造句

(1)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2)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指忘恩负义的行径和作法。

4.朗读课文,并速记描写外貌的语句,完成练习。

(1)填空:头像(堡垒) 手像(铁叉) 腿像(桅杆) 口像(山洞)

牙齿像(石块) 鼻孔像(喇叭) 眼睛像(灯笼)

探究问题:属什么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突出了魔鬼什么特征?

(让学生明确:运用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魔鬼凶恶特征。)

(2)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头发像(  ) 眉毛像(  ) 耳朵像(  ) 脖子像(  ) 胳膊像(  )身躯像(  )

(评价标准:想象要合理,能突出魔鬼特征。)

5.片段练习《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渔夫的故事》说课(北师大七年级教案设计)八、布置作业:

苑仁纯

篇3:《渔夫的故事》教学实录及说课

一、生活入手,游戏导入,解决生字障碍。

师:小朋友们,你一定还记得,在**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读故事,听故事的美好情景吧!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说一句话,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芝麻开门。

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师: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生:阿拉丁的神灯。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接着刚才的游戏,我再说一句:我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生: 渔夫的故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同学们跟着老师把题目写到黑板上,拿起你的右手,在跟我写吗?很好,反文旁的这一撇要通到“口”字的下面,故事的“事”首横要长一些。大家

预习过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看这边,看这些生词,能不能读正确。

生:撒网

师:“撒”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读──

生:撒(sǎ)_

师:撒什么

生:撒米

师:撒米喂鸡,还能撒什么?

生:撒雨

师:第二个谁来读?

生:胆瓶

师:像胆一样的瓶子,请大家看,(出示文中黄铜胆瓶图片)我们经常提到清代有清瓷胆瓶。这里是一只──

生:黄铜胆瓶

师:谁接着读

生:锡封,用锡封着。

师:什么是锡封

生:用东西把它封住

师:用什么把瓶子封住?

生:盖子

师:封住瓶子的锡作的盖子就叫锡封,那么用铅封着的叫什么?

生:铅封

师:用纸条封着叫什么

生:纸封

师:错了,叫封──条。谁来接着读呀?

生:无恶不作,恩将仇报,倒霉,起誓

二、整体把握,简单讲述,明确学习目标。

师:很好,看来生字的障碍大家已经扫除了,下面,解老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倒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开始。

(生默读课文,老师纠正默读张嘴的同学,几分钟后,老师示意读完的同学举手)

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一边举着手一边想一想,这是个什么故事呢?还有几位同学没读完,我们等一等。(学生都举手了)手放下,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是讲渔夫在无意间把魔鬼住着的胆瓶捞了上来,而他救了魔鬼一命,魔鬼却恩将仇报,然后,最后还是渔夫以他的智慧压制住了魔鬼的妖气。

师:解老师觉得你的“我觉得”这三个字说得非常好,说话就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请你再说一遍,(老师走到黑板前,准备把学生所说简要地写在黑板上。)

生:我觉得,但是我自己觉得啊(全场笑)``````

师:请大家看着黑板,我们一起说(师领着学生顺着板书简要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大概是这么个故事。我看到大家把自然段都标了出来,那你说,从课文的开头,到哪儿讲的是渔夫捞胆瓶呢?快看,用浏览的方式看课文。

生:1-2自然段

师:哪些段落讲的是渔夫把魔鬼放了出来?

生:3-4自然段

师:哪些段落讲的是魔鬼要杀掉渔夫呢?

生:5-9自然段

师:再往后看

生:9-13自然段

师:再往后看,我希望不要叫别的同学啦,呵,

生:5-15自然段

师:对吗?

生:对

师:最后的16自然段到课文结束,讲得是──

生: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师:但是,课文的后面两个部分可以这样写(出示改写后的部分,只简要写了主要内容),谁来读一读?(生读)请大家再看看课文,解老师写的跟课文有什么不同?睁大你的慧眼,比较比较。

生:解老师你主要把它的大概写了出来。

师:言外之意是课文写得──

生:详细

师:谁还有发现?从语言形式上。大家发现没有,从课文的15自然段到结束,全是什么形式?渔夫说,魔鬼说、、、、、、、

生:详写

师:这叫对话描写,实际上这个问题太简单啦,可能大家有点钻牛角。我把它写下来。(板书:对话描写)不信你再看看,从15自然段一直到课文结束,全是带引号的对话,是吗?

生:是

师:抬起头来,看着解老师,文章的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篇幅描写魔鬼和渔夫的对话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渔夫和魔鬼的两次对话。

三、问题切入,研读课文,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

师:其中有两个问题解老师不明白,在第一次对话的时候,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解老师不明白什么?

生:他不明白渔夫把魔鬼从海里捞上来,为什么魔鬼要把他杀死?

师:我不明白,你明白吗?

(生有的说明白,有的说不明白。)

师:赶快拿起语文书,读读文章的5-15自然段,可以自由读,也可以与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读,开始,一定要有声音。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指着板书)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我对你恩重如山呐,你为什么要杀我?(在板书“杀”后加问号)

生:魔鬼曾经跟所罗门作对,被所罗门战胜了,然后在第一个世纪里,

师打断生:直接讲主要内容。

生:过了四百年,没有人来救魔鬼,后来魔鬼说,谁要是来救了我,就把他杀掉。

师:非常好,我观察这位小女孩,他一开始说话的时候看着语文书,说着说着,她就不看语文书了,非常棒。是这样吗?

生:是

师:这渔夫可真够倒霉的,如果他是前四百年把胆瓶捞上来,那渔夫可就发大财了。他可以拥有享受终身的荣华富贵,可以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宝库,可以轻易实现自己的三个愿望。他怎么这样倒霉,四百年后才把它捞上来,同学们,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

生:不想信。

师:请你说

生:因为魔鬼是坏的,他不可能说真话

师:因为文中就这样说吗

生读: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

师:这是个怎样的魔鬼?

生:凶恶的魔鬼(师板书)

师:还有别的理由吗?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魔鬼不是说真话?

生:他跟所罗门作对,说明他是一个很坏的魔鬼。

生:所罗门把他装在胆瓶里,还用锡封严,盖上印,说明他很坏。

师:这凶恶的魔鬼,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找这么多理由呢?

生:因为他想让渔夫心甘情愿地死。

师:你可以看出这个魔鬼

生:非常凶恶,非常爱欺骗人。

生:非常狡猾

师:是呀,我这读到这里,就会想起大家二年级学过的那个故事,狼──

生:和小羊

师:那只可恶的狼不也找了好几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吗?看来,这真是一只狡猾的魔鬼。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他的狡猾呢?请大家看文中的这两句话(出示: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

一听所罗门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谁想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生:他一听所罗门死了,就对渔夫那么凶, 如果所罗门没死,他肯定不会对魔鬼凶,这说明他狡猾。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他的狡猾呢?

生:立刻

师:请大家读这两句话,体会魔鬼的狡猾。

四、角色体验,训练语感,感悟渔夫的智慧、果敢。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出示:“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呢?”)

生读

师:解老师要问什么问题,解老师不明白什么?

生:渔夫问魔鬼他这么庞大的身体怎么会钻在这个胆瓶里呢?

师:渔夫难道不相信魔鬼会钻进胆瓶里吗?

生:不是的,因为渔夫想拯救自己的生命。

师:她把答案都说出来了,了不起。既然渔夫知道胆瓶容得下魔鬼,为什么还要明知问呢,而且这样问──

生读

师:魔鬼一听,好像渔夫说得跟真的一样。下面解老师跟大家合作,分角色读读这些对话,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渔夫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6──25自然段:

师:渔夫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渔夫的几句话)

生:渔夫想,哼,你只要一钻进胆瓶里,我就盖上胆瓶。

师:他这样想时,说哪句话,请你读出来。

生:读“我没有亲眼所见,绝对不相信。”

生:我说这一句,“告诉我吧,魔鬼,你计划怎样死?”渔夫想,你这样对我,我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也这样对你。

师:究竟是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后面再说。

生:渔夫如果把这件事揭穿的话,他就不能活下去了,就说了这句话:“我没有亲眼看见,决不能相信。”可见渔夫的智慧。

师:很好

生:“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的吗?、、、、、、”他想魔鬼是个妖怪,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治他的妖气。

师:他是这样充满自信地说这番话的,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怎样的渔夫?

生:聪明,

生:有胆量,

生:善于动脑筋,

生:自信,

生:遇到困难不慌张,

生:有智慧,

生:在危险前不低头,

生:遇到危险非常冷静,

生:充满救生欲,

师:带着你的想法,让我们再来读读渔夫的话。

生读

师:这是一个智慧的渔夫,(板书:智慧)这是一个果敢的渔夫,实际上“果敢”你体会最深了,(让刚才读提示语的同学回答)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刻盖上锡封。

师:立刻可以看到渔夫的

生:果断

五、体验对比,明确道理,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师:解老师又想到刚才编的故事,我这样编,行吗?(出示刚才缩写5-25段的文字)

生:不行,因为那里面没有渔夫的勇敢。

师:从我的故事中他感受不到渔夫的勇敢。

生:渔夫的勇敢没有体现出来。

师:渔夫的勇敢怎样就体现出来了呢?

生:要用细节描写才能表现出来。

师:真棒,细节描写。实际上对话就是一种细节描写,有了对话描写,魔鬼和渔夫的形象才在我们的眼前鲜活起来,有了对话,才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了对话,才把魔鬼的本性和渔夫的智慧刻画得栩栩如生。

师:渔夫看到魔鬼钻到胆瓶里,马上就把锡封

生:盖上

师: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魔鬼终究是战胜不了人的,因为人有智慧。

师:魔鬼是邪恶的代表,渔夫呢,是正义和的化身。

生: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的。

师:渔夫真的把胆瓶扔到海里去了吗?他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生:扔到海里了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从文章中找答案。

生:“渔夫一边把胆瓶挪到岸边,一边说,我要把你投到海里、、、、、、”说明还没有把那只胆瓶投到海里。

师:渔夫会不会把胆瓶投入大海呢?

生:会

师:到底会不会呢?

生:会

师:你为什么老和别人想的一样呢?解老师把这个问题留作作业:渔夫到底把胆瓶扔没扔到海里呢?展开你的想象,把这个故事接着写下去。你在编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想象力丰富

师:当然,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

生:细节描写

生:对话描写

师:一定要把人物的对话描写清楚。等你写完了,你再找来《一千零一夜》中《渔夫、魔鬼、四色鱼》的故事读一读,看你写的故事跟作者编的故事一样不一样。当然,《一千零一夜》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同学去阅读。

语文课,我们教什么?

──《渔夫的故事》说课

《渔夫的故事》是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学生对它并不陌生。作为入选教材的课文,这节课要教什么呢?这是我拿到这篇课文后,首先考虑的问题。

翻开第八单元导读,一段亲切的文字映入眼帘:你是不是还记得,在**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听故事、读故事的情景?故事曾经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呀!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我们还要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于是,我这样考虑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

一、简要复述,了解故事梗概。其一是学生通过默读,从阅读实践中概括。其二是借助老师的板书,疏理文章结构。

二、这篇文章的语言魅力在哪里呢?最精彩的就是其中的对话描写,所以让孩子们朗读、体会、揣摩人物的语言,成为这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揣摩渔夫与魔鬼的两次对话,我从渔夫的两句问话切入:“你为什么要杀我?”,“胆瓶能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吗?”随着第一个问题的探究,魔鬼的凶恶、狡猾渐渐浮出水面。而对第二个问题语言背后的揣摩,使学生对渔夫的智慧体悟更深。

三、揣摩到位了,第三个目标: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就会水到渠成。

四、搜集相关的故事。怎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相关的故事及更多的故事感兴趣呢?实际上,这篇文章是从《渔夫、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续写故事,并且运用对话的形式描写人物,写完之后再找来原文比较,我想这样是否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也可以说老师上课实际是在搭建一座桥梁,搭建教材与课程之间的桥梁,这样才能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渔夫的故事》教学实录及说课]

篇4:渔夫的故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蔡旭霞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2.3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故事画面或挂图及阅读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生:《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撒sā 撒网 塞sāi 塞车

sǎ 撒种 sài 塞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

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2.生小声简述故事。

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体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读思考(给一定读书时间,教师与生探讨)。

3.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组长管理,从参与,教师参与。)

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

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

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

5.读第三意义段。

六、读《东郭先生和狼》,认识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板书设计

32* 渔夫的故事

渔夫 捕鱼捞到黄铜胆瓶 放出魔鬼

魔鬼 要杀渔夫 恩将仇报

渔夫 引诱魔鬼入瓶用智慧战胜魔鬼

[渔夫的故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