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马钧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马钧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马钧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1:《马钧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钧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天下之名巧( )也 2、焉可以( )言知乎?

3、居( )贫 4、先生患( )其丧功费日

5、不可以言( )言( )者 6、又焉( )可以言校也

7、记言之虚( )也 8、二子晒( )之

9、 而衡者所以( )定物主轻重 10、居( )京师

11、其功百倍于( )常 12、更( )入更出

13、其巧可益( )否? 14、潜( )以水发焉( )

15、言作之可令加( )五倍 16、石不能连属( )而至

17、飞( )击敌城 18、飞( )之数百步矣

19、难( )彼所长 20、良可恨也( )

21、此马氏之所以不对( )也 22、天下之微( )事也

23、心乖( )于内 24、然则( )试冉、季以政

25、游、夏犹然( ) 26、此所以( )多废也

27、是则( )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28、于是安乡侯悟( )

29、武安侯忽( )之 30、犹( )忽而不察

31、不如试之易效( )也 32、尝试( )以车轮悬瓴甓数十

33、取人不以一揆( )也 34、以子所( )长( ),击彼所短( )

二.指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1 故君子不以人害人 ( )

2乃皆易以十二蹑 ( )

3有以言取之者 ( )

4患无水以溉 ( )

为:1不自知其为巧也 ( )

2为博士 ( )

3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 )

4为常则以断悬石 ( )

而:1少而游豫 ( )

2而指南车成 ( )

3能设而不能动也 ( )

4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 )

其:1其相击刺 ( )

2不自知其为巧也 ( )

3其功百倍于常 ( )

4其鉴之哉 ( )

5其不皆是 ( )

者:1钧者器之模 ( )

2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 )

3又不可以言者也 ( )

4有以事取之者 ( )

5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

之:1未之思耳 ( )

2夫何远之有? ( )

3言之不已 ( )

4天下之名巧也 ( )

5记言之虚也 ( )

6不如试之易效也 ( )

7令童儿转之 ( )

篇2:马钧传文言文翻译

马钧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译文】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原文】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译文】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不用说什么人们就知道他技术巧妙了。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的用五十个蹑(蹑:织绫机上的踏具),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这样的设计费力费时,于是他改进机械,全都改用十二个蹑。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像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这正像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古代制造轮子的工人)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么能用言语去检验它呢?

《马钧传》练习

一、解释加点字词

1、天下之名巧( )也 2、焉可以( )言知乎?

3、居( )贫 4、先生患( )其丧功费日

5、不可以言( )言( )者 6、又焉( )可以言校也

7、记言之虚( )也 8、二子晒( )之

9、 而衡者所以( )定物主轻重 10、居( )京师

11、其功百倍于( )常 12、更( )入更出

13、其巧可益( )否? 14、潜( )以水发焉( )

15、言作之可令加( )五倍 16、石不能连属( )而至

17、飞( )击敌城 18、飞( )之数百步矣

19、难( )彼所长 20、良可恨也( )

21、此马氏之所以不对( )也 22、天下之微( )事也

23、心乖( )于内 24、然则( )试冉、季以政

25、游、夏犹然( ) 26、此所以( )多废也

27、是则( )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28、于是安乡侯悟( )

29、武安侯忽( )之 30、犹( )忽而不察

31、不如试之易效( )也 32、尝试( )以车轮悬瓴甓数十

33、取人不以一揆( )也 34、以子所( )长( ),击彼所短( )

二.指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1 故君子不以人害人 ( )

2乃皆易以十二蹑 ( )

3有以言取之者 ( )

4患无水以溉 ( )

为:1不自知其为巧也 ( )

2为博士 ( )

3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 ( )

4为常则以断悬石 ( )

而:1少而游豫 ( )

2而指南车成 ( )

3能设而不能动也 ( )

4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 )

其:1其相击刺 ( )

2不自知其为巧也 ( )

3其功百倍于常 ( )

4其鉴之哉 ( )

5其不皆是 ( )

者:1钧者器之模 ( )

2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 )

3又不可以言者也 ( )

4有以事取之者 ( )

5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

之:1未之思耳 ( )

2夫何远之有? ( )

3言之不已 ( )

4天下之名巧也 ( )

5记言之虚也 ( )

6不如试之易效也 ( )

7令童儿转之 ( )

篇3:马钧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译文】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原文】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译文】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不用说什么人们就知道他技术巧妙了。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的用五十个蹑(蹑:织绫机上的踏具),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这样的设计费力费时,于是他改进机械,全都改用十二个蹑。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像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这正像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古代制造轮子的工人)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么能用言语去检验它呢?

【原文】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译文】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嘲笑他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

【原文】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译文】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童儿: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水可以自行倒出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大大超过平常水车。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原文】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春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译文】后来有人进贡一套杂技模型,只能作摆设不能活动。皇帝问先生:“你能使得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活动。”皇帝说:“可以做得更巧妙些吗?”回答说:“可以更好。”于是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他用大木头又雕又削,做成轮子的形状,放在地上,下面设机关用水力发动。上面制作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形象,还有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还可以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动作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各种各样的动作。这是第三件奇妙的事情。

【原文】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译文】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顶完善。”他说,他可以在这基础上改造连弩,发箭的'效率能增加五倍。又认为发石车效果差,如果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滑落下来,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轮上悬石的绳子按一定节奏断掉,石子抛射到敌人城楼,可以迅速地接连抛射。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去。

【原文】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译文】有位裴先生,是京师的著名人士,见识精深,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他去到先生那里和先生辩论,先生被他说得没法应对。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先生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傅先生对裴先生说:“您的长处是会讲话,短处是没有巧思。马先生的长处是有巧思,短处是不会讲话。用您的长处,攻他的短处,当然他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处,去较量他的长处,那您一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他内心并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这就是马先生不再应对你的责难的原因了。

【原文】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以言取之者,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以事取之者,着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译文】傅先生去见安乡侯,谈到裴先生和马先生说的一套话,安乡侯的看法和裴先生一样。傅先生说:“圣人一身之中,具有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并不局限于一个方面。有的以品德方面选取,有的从口才方面选取,有的从能力方面选取。从品德方面选取的人,不听他的言论就能看出他的诚心诚意,象德行类的颜渊等人就是。从口才方面选取的,能明辨是非、有机变,言语类的宰我、子贡等人就是。从能力方面选取的,如政治上有能力的冉有、季路,文学上有能力的子游、子夏。即使圣人有理解一切的明智,但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加以考验。因此,他就考验了冉有、季路的政治才能,考验了子游、子夏的文学才能。对这些人尚且如此,何况不如他们的人呢!为什么这样?空谈理论,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讲得清楚的,如果加以实践,讲不清楚的地方,一考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现在马先生所要制作的,是国家精密的器械,军事上重要的战具,化费十丈木材,用去两个人的劳力,不需多少时间,就可知道是错是对。去责难那种很容易考验出结果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去压抑别人的才能,这犹如用自己的老一套去做天下的事,用不变的方法看待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事情当然就办不好了。马先生所制作的,都是创新的东西,因此他开头的所说所为,不会马上就正确,由于他有时会有错误,就不去支持他、任用他,那么杰出的奇才就无从产生了。同时爱一个人的人们相互妒忌,同类工作的人互相诽谤,一般人都不能避免。所以君子不因为个人的私心去伤害别人的事业,一定要以实际考验来作标准。丢开实际考验这个标准不用,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是块美玉为什么会被诬说是石头,卞和要抱着玉璞痛哭了。

【原文】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又马氏之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

【译文】安乡侯听了,就明白了,他就把这享告诉了武安侯。武安侯并不重视,也不去考验马先生的制作。马先生的特异才能已经为大众公认。这种很容易考验效果的事情,还忽略而不去考查,何况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不出名的玉璞呢?后世的君子,要以此作为教训啊!

【原文】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译文】马先生技术的巧妙,就是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近代汉朝的张衡,都不能超过他。公输般、墨翟都在当时受过重用,所以他们的技术对国家有用处。张衡虽做侍中,马先生虽做给事中,但他们的官职都不是工程一类的,技术的巧妙不能贡献给国家。用人不用他的专门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让他去实践,这实在是可惜之至了。

【原文】裴子者,裴秀。安乡侯者,曹羲也。武乡侯者,曹爽也。

【译文】裴先生,是裴秀。安乡侯,就是曹羲。武乡侯,就是曹爽。

《马钧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4:文言文阅读:马伶传

文言文阅读:马伶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伶①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②,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③,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马伶传》)

【注释】①伶:戏剧演员。②肆:戏台。③引:发声。刻:刻画,指唱歌。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处指曲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列兴化于东肆 列:安排

B.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 征:召集

C.今日幸为开宴幸:希望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经过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梨园以技鸣者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坐客乃西顾而叹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C.既奏,已而论河套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去后且三年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 ) (3分)

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②坐客乃西顾而叹 ③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④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⑤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⑥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

A.①⑤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兴化部和华林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

B.在新安商人的宴会上,马伶耻于与李伶一起演出,因此离去。而兴化部又不肯换人表演,就停止了这场演出。

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兴化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

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4.(1)请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2)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②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篇5:后汉书·马援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后汉书·马援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①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②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③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④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⑤为烈士,当如此矣。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②隗嚣(wěi 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③振旅:整队班师。④伏波将军路博德:伏波将军是古代一种封号,路博德是西汉武帝朝名将。⑤谅:确实,实在。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俯身侧耳以请

C.则以纸帖之

D.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诸兄奇之( ) ②嚣使援奉书洛阳( )

③日满其门( ) ④裁封数百户(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②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小题4】结合选文说说马援除了志向远大还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4分)①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 ②书信 ③每天 ④通才,仅仅

【小题3】(4分)①(2分)我希望您来告诉我良言(中肯的话)的,怎么反而和其他人一样呢?

②(2分)(人们)真要想成为一个志向远大的`英雄,就应当(像你讲的)这样啊!

【小题4】(2分)宽以待人(宽待下属),不居功自傲(居安思危、谨慎谦虚)(每点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C与例句都是用;A为表结果的连词;B为表目的的连词;D为介词,按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这里奇为词类活用,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裁为通假字,通才,仅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善烈士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这里紧扣宽容谦虚理解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6:马融传阅读答案

马融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郑玄在马融门下③,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②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成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③”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④。融果转式⑤逐-,告左右曰: “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本,此必死矣。”遂罢追《郑玄在马融门下》阅读答案《郑玄在马融门下》阅读答案。玄竞以得免。(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注】 ①郑玄:东汉未高密人(今山东人),精通历算。马融:东汉大经学家(今陕西人)。②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多利用浑天仪这种算具进行演算。③礼乐皆东:这里是说儒家的学问都跟随郑玄传到东面去了④在水上据屐:在水面之上,脚穿木屐。⑤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三年不得相见 ( ) (2)及玄业成辞归 ( )

11.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动算具立刻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害怕佩服。

B.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下子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感到害怕和佩服。

C.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D.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身立刻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郑玄在马融门下》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12.马融“果转式逐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未得见,可见马融学问大。

B.有人推举郑玄来演算,说明有人知晓他的才能。

C.马融追赶郑玄的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心胸狭窄。

D.郑玄能成功地逃脱追赶,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

参考答案:

10. (1)看见,看到(2分)(2)等到(2分)

11. C (3 分)

12. 恐玄擅名而心忌焉(2分)

13. A (3 分)

篇7:马周传阅读答案

马周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①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

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  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周病消渴,弥年不瘳。  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疾。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为之举哀,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马周传》)

注:①直:译为“进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中,补博州助教       补:补任

B.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草:起草

C.周病消渴,弥年不瘳  病:患病

D.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  幸:宠幸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

②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③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④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

⑤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周不被尊重,主要是他性格豁达随意。他任博州助教时因每日饮酒,不以工作为重,屡次受到责怪。

B.使马周得以发挥才能的机遇是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中郎将常何家中,并替常何书写奏折,经常何推荐,得到唐太宗赏识。

C.贞观十五年后,马周频繁调职,官职有升有降。皇帝曾御笔题赠马周,以示朝廷对他的嘉奖。

D.马周机敏,善于分析处理问题,长于陈述奏章,不愿揭示君主过失以博取身后之名,有淡泊功名的节操。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10分)

(1)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参考答案:

10【答案】 D( 幸:皇帝驾临某地叫幸。)

11【答案】 D (①表现马周坚强不屈,③表现马周洒脱不羁的风格。)

12【答案】 C( 贞观十五年后,马周官职并未降低。)

13.【答案】 (1)马周年幼时死去父母亲,家里贫穷,但十分好学,尤其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不讲究小节,不被州里人敬重。(孤、贫、被动句、句意各占一分,4分)

(2)(4分“所以”、“极”、“信”、句意各占一分)

(3)(2分,非常、句意各一分

【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但十分好学,尤其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每日饮酒,不以讲课作为正事。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周游曹州、汴州,又被浚仪县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西游长安。住在新丰旅店时,旅店主人只照顾其他商贩而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主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后来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让他上奏,每一条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的.。每次和我谈话,没有不以忠孝作为主旨的。”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进入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 太宗曾经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我经常会见到马周论事,援引事例,谈论古今,讲重点删繁琐,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加,没有一字可以减,听起来洋洋洒洒,使人忘却疲倦。以前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贞观十五年,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 当时唐太宗远征辽东,让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来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让马周担任吏部尚书。 贞观二十一年,又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有消渴病,多年不曾治愈。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情加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篇8:马先生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马先生传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①者五十蹑②,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其后人有上百戏③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⑤,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为给事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①综:织绫机上经线的分组。②蹑:古代织机上提综的踏具。③百戏:各种杂技,此专指木偶。④缘絙(gēng):一种走绳索的杂技。⑤张平子:即张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而游豫 游:游乐 B.二子哂之曰 哂:嘲笑

C.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 白: 明白 D.其巧可益否? 益:改进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马钧之巧的一组是(3分)( )

①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②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③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④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

⑤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絙倒立,出入自在 ⑥心乖于内,口屈于外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钧改革织绫机后,机器变得轻简,还可以织出各种各样的'花纹。正如古代巧匠轮扁所言,技艺的精微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达的。

B.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曾谈论指南车,两人都否认其存在。马钧认为古代确有指南车,并经过反复尝试,制造出来,敬献给了皇帝。

C.傅玄曾因裴秀非难马钧而为之辩护。他认为马钧的长处是巧思,而裴秀的长处是能言。裴秀是用自己的长处与马钧的短处相比较。

D.马钧技艺确实高明,超过了古代名匠公输般、墨翟、王尔以及汉代的张衡,但并没有担任主管工程的官职,没有机会施展才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5分)

(2)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5分)

参考答案:

4.C ( 白,报告。)

5.C ( ③为客观情况;⑥说的是性格特点。)

6.B (反复尝试,制造出来,敬献给皇帝无中生有。)

7. ⑴ 用大木头雕刻构造,让它的形状像轮子,在平地上放置它,下面用流水转动它(或使它转动)。(施、潜、发、各1分, 句子大意2分)

⑵ 机巧之类的事,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微、远 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大意2分)

篇9:文言文阅读马说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马说及答案

马说

马之千里者,一(1)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3)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文中4个划线的“食”字,读音为“sì”的是哪几个?将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2、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作者以强烈的语气为千里马鸣不平的语句。

3、对本段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是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A、千里马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B、食马者不能以千里马的特点来喂养它。

C、食马者不识千里马,是造成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根本原因。

D、千里马的才能没有表现出来,是因为它常常吃不饱。

答案

1、(shísìsìshí)(2)(3)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C

篇10:《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执策而临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 (2)怎么 (3)通“饲”,喂养 (4)名“马鞭子”

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3)策之不以其道( )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只是 (2)通“现”,显现 (3)鞭打 (4)通晓,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