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散了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论文,欢迎参阅。

篇1: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论文
论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论文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由陈独秀领衔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发起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旨在反对封建文化,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陈独秀以其卓越的贡献和独一无二的作用,成为了这场运动的伟大旗手和主帅。
新文化运动是特定历史时期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近代社会长期物质和思想准备的结果。拨开历史迷雾,应该高度肯定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的巨大历史作用。但是,他之所以成为这场开天辟地的启蒙运动的旗手绝不是历史的偶然。我们应该追本溯源,追寻历史的脚步,回到当时的历史格局中,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综合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析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主要原因。
一、陈独秀的家乡安庆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本主义思想较为盛行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内陆,临江近海,地跨江淮,水陆发达,人口流动密集,思想传播比较集中;紧挨的上海、南京在当时是两个最具开放的城市,上海是《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资本主义比较发达;南京是中国古都,是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的国都,是中西文化思想交锋的主战场。特别是陈独秀的家乡安庆,文风昌盛,人文底蕴深厚,在近代作为安徽省府长达170余年,在安徽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回顾中国近代化历程,可以看到,安庆人姚莹、方熊飞很早就有关于中国近代化的初步设想,太平天国运动在安庆对中国近代化具有推动作用,曾国藩在安庆关于中国近代化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创办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安庆教案、邓华熙的皖江变法在客观上推动了皖江近代化、中国近代化,徐锡麟等人的安庆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加速封建王朝的灭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这些从一定意义上昭示了安庆较早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安庆深受欧美风雨的浸润,资本主义思想盛行,异域新文化与本土旧文化相互撞击,形成了极其强烈的文化革新意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陈独秀,决心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非常强烈,迅速开启了启蒙思想,在安庆的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举起了。
二、一战期间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新文化运动持积极态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加上辛亥革命的促进和人民抵制洋货斗争的推动,使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随着中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迫切地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民族资产阶级在大战中获得了历史上空前的发展,挣了很多钱,办了很多厂。因此,对运动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有着勇敢的一面,这是由于运动与他们的利益有一致的地方。他们不但要求保持和巩固在大战中所已经获得的果实,还要求进一步继续发展;不但要求在经济上求得发展,还要求在政治上取得地位。因此,可以说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参加运动,部分原因是由于一定的爱国热情和群众力量所驱使,更重要的是这一运动与他们本身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们幻想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走西方资产阶级所曾经走过的道路,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与此同时,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队伍也有所扩大,在这种形势下,北洋军阀加强封建军事专制并要恢复帝制,不可避免地激起各阶层人民的反对,于是,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动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正好顺势而为,擎旗推动,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
历史证明,新文化运动是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其革命比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陈独秀举起“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正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
在当时,袁世凯复辟,思想界兴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而受到新思想影响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反帝、尤其是反封建的情绪目益高涨,自然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出来,构成了新文化运动的社会阶级基础。在这种混乱而自由的社会氛围中,新型知识分子吸纳外来思潮,拓展文化视野,开始张扬自我个性,发表独立言论,反省文了廿传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
新文化的先驱者主张以民主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取代封建专制主义的盲从、迷信和独断,“民主”和“科学”遂成为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两大旗帜。在《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陈独秀就举起了民主与科学这两面旗帜,历数中国社会之黑暗,痛陈专制制度之罪恶,率先对青年们提出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这里所陈述的 “六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民主”和“科学”两方面的要求,并成为思想革新和文化运动的宣言。
“民主”就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同时强调个性解放。“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又包括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其目的都是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实践证明,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变革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民主与科学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前轮。
四、陈独秀思想的彻底解放、独具特色的个性和文化追求促成了他的不凡成就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陈独秀从青年时代就投身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之中,很早意识到开民智的重要性。一是因为辛亥革命对陈独秀刻骨铭心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成败教训使陈独秀认识到,“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二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陈独秀曾经先后五次前往日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熏陶。
因此,他坚定地走上了反对封建糟粕,解放思想的道路,他认为开民智,首先自己要有智,于是边翻译边学习,边学习边教育,边救亡边启蒙,认为“没有革命的力量,就没有革命的成功”,重视广大民众的思想启蒙,办报办杂志,大力推动白话文运动,从思想文化上发动群众、启迪民智。
陈独秀本人敢说敢为,不怕牺牲,决心捐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他都积极响应、参与。一生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为人民幸福和国家民主化而奋斗,他是坚定的爱国者和民主主义革命家。正是由于这种个性,他才能产生与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传统文了彻底决裂的勇气,才能拥有“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的胆量。才能手握民主和科学两把利刃,刺穿中国几干年封建思想文化织成的密网,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旷古未有。他依托北大,以《新青年》为阵地,塑造海纳百川、多元开放的文化胸襟,形成了开放、多元的文化品格。他独特的个性加上他的才华使他天然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安徽特殊的地理位置培植了资本主义思想,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中得到迅速发展,需要巩固自己的利益,而陈独秀所擎旗的“民主”与“科学”正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加之陈独秀独具特色的个性和文化追求,使得他必然地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篇2:浅析传统色彩成为流行色的原因的论文
浅析传统色彩成为流行色的原因的论文
如今流行色中传统色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奥运会以后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色彩有了更深的认识,传统色彩继而在服装、视觉传达、装饰装演等设计领域大量出现,一度传统色彩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流行色。中国传统色彩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在历史的更迭中曾因某种契机而满足人们的或审美或功能的色彩,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可代表我们文化形象的符号色彩且成为体系。随着国力的增强,传统色彩在国际设计中作为中国面孔、地域文化展示几次亮相,其独特的视觉审美不仅博得世界人们的喜爱更一度影响了流行的风向标,传统色彩为我们今天的设计提供了更多地思路,达到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从而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媒介立体化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感受到每个季节的流行,尤其是色彩,流行色不仅引导着我们的审美,刺激我们的消费,更深意义上还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思维、生活方式。流行色作为一种社会心理产物反应了一个时期人们对某几种色彩产生共同美感的心理反映。随着日韩电影电视剧的大量播放,清新,雅致,森林系的色调频繁出现在我们的周围,该类型色彩被运用在室内装演、服装、日用产品的设计中,其浪漫清新的色彩特点让使用者观者如沐清风。
深究该现象背后的缘由首先是日韩先进的科技对色彩的研究整理以及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到位,从理论到实践可以很好的衔接形成一个链条;再次国人对日韩生活方式、态度以及情调的模仿和向往;然后是日韩通过媒介对自我文化的输出,这三种因素把日韩设计色彩演绎成流行色。中国传统色彩以其富含哲理重视理念思辨,其中积淀的理论值得借鉴,其中儒学、道学由于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使得中国传统色彩浸沁了古代哲理的精髓,提倡追求顺从自然,天地、阴阳的统一,如此深厚的理论使得传统色彩即朴素又高雅,充满了人文情怀,在农业社会传承中形成的传统色彩或效法自然演绎鲜艳,或彰显社会秩序演绎意识形态。如今社会经历了现代主义之后,设计的地域性区别不明显,设计作品千篇 一律致使人们精神归属的迷茫,如此出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迫切回归。传统色彩在现代社会中意义重大,它可以指引人们精神的回归,树立地域文化的`形象甚至是国家形象。传统色彩博大且源远流长,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不同的新思路,这是其经久流行而不衰的根本原因。
传统色彩的流行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创新,能够在现代视觉世界中大行其道笔者认为其中的因素主要分三部分。
一、对传统色彩深入研究的积淀
中国几千年的色彩历史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到家为代表的色彩观贯穿其中,这一色彩文明史记录着民族精神的全部过程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色观”,以青、黄、赤、白、黑为色彩基本元素相互混得到更多地色彩,相互搭配积淀了中国传统色彩的基调。五元色的发现和色彩混合规律的掌握大大丰富了传统色彩的范围和艺术表现力。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色彩学专家就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色彩科学理论,对中国流行色进行研究。1981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丝绸流行色协会首次向国内外发布了以敦煌艺术色彩为基调的色彩体系,1983年形成春夏丝绸流行色卡,开始并引导色彩的流行和消费,而这些色彩的灵感来源就是中国古代敦煌壁画。与西方色彩观念不同的是中国传统色彩强调主观,注重色彩的纯正和对平面的意识,消除作品中自然光对颜色的影响与描述并且有节奏的安排协调色彩之间的关系,纯粹的主观感情色彩,具有活泼的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扩大和张扬了色彩本身的意义,比如蓝色有时候被放置在一个大面积的红色区域周围,源于差异化的衬托红色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从而体现并传达出温暖丰富积极的生活意义与特质。现今有更多的关于传统色彩的整理研究成果,其中由鸿洋编著的《中国传统色彩图鉴》一书以图鉴的方式呈现了传统色彩理念、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全面介绍了独特的中国色彩文化,是了解传统色彩知识感受传统色彩比较全面的书籍,再者外来色彩科学理论进一步扩大创新了传统色彩的范围,波普风格、科学技术、西方色彩构成学等先进的色彩理论赋予了传统色彩更多地时代特色,比如富安娜家居品牌,以传统色彩图案设计的系列家纺,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色彩构成进行演绎,色彩协调且符合国人的审美,08年奥运会期间,通过对奥运期间视觉作品的设计,把传统“五行色”成功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中,至此琉璃黄、青花蓝、中国红、国槐绿、水墨黑具有中国文化意味且是由中国文化脉络中发展起来的代表性色彩一起被确定为国色。中国传统色彩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感情所在,成为中国流行色的源泉,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它也将成为国际流行色的源泉,中国传统色彩谱雅俗共赏且为大众喜闻乐见值得当下流行趋势的借鉴。
二、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了本民族独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寄托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传统文化更强调人的精神需求,从而彰显人生价值。当下社会处在转型期,传统文化中的主义信仰被形形色色的物欲信仰蚕食,导致人们的价值观精神归属的迷失。现今人们多数已经意识到该问题从而掀起传统文化热,同事由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壮大,有关于中华民族的一切文化重新闪耀起昔日的光辉,在追逐完欧美日韩潮流以后,国人更看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如此一切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重新回到国人的生活里,音乐、美食、伦理等都在向传统回归。回归即在寻找“我是谁”,明确了“我是谁”才能更合理的思考未来,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色彩也是如此,只有对传统色彩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做出具有中华特色现代色彩设计,也只有在充满本民族文化的视觉设计中,我们的视觉神经才会更多的得到抚慰感受到归属,因为传统色彩可以直观的表明我们的文化身份呈现出我们的精神家园。现今设计强调本地区特色,在千篇 一律的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韵味浓厚的设计更能树立本民族文化风格。宫崎骏的作品可以很好地证明大众对传统文化传统色彩的需求,他的作品将日本传统色彩成功演绎可以使观者通过作品画面领略到日本文化的魅力,满足了观者对日本民族文化的猎奇和欣赏,这是现代主义风格作品所不能达到的。中国传统色彩是我们色彩文化的基础,传统色彩的流行是现代人传统文化的回归,抓住传统色彩在当代的变化发展趋势是抓住本地区流行色趋势的本质,这是由我们的历史决定也在更大程度上有益于我们的经济利益,从产品营销角度来看“流行色”表现了市场上的一种新形态的色彩流行,并且造成相当规模的传播,可以促进消费提升经济效益。我们国内的消费市场没有必要紧跟风国际流行色趋势,我们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文化发展自己的色彩经济,传统色彩源于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是我们的精神归属更符合我们的生活方式。
三、多样化传播媒介
信息时代背景下,大众对于新兴事物的接触速度和接受速度非常强大,这就为流行色引导消费者的思维行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流行色并非自然状态下的产物,而是人为运作而成,它的传播通过媒介的渲染、形象的烘托、观念的冲击、新旧的对比,通过对民众的多样比、全方位的耳儒目染的影响彻底摧毁人们往日的固有观念,使之积极加入时尚族群的行列。流行色也往往因某事、某物、某思潮、某时尚而发并且引起追新族模仿追捧然后波及四方造成流行趋势。广播、电视、图书、报纸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快速散播加速了流行色的流行速度,尤其新媒体传播络更能将人际、群体、组织、大众等各种受众形态集于一身,借助它可以全面性推进流行色。当传统色彩由一个契机发生舆论爆炸引发大众追捧就可能上升成流行色,XX年5月18浩戛纳电影节范冰冰龙袍加身,鲜明的黄颜色再擦亮了世人的眼睛,这一传统色彩在随后的时尚潮流中通过媒体推广引发了大众兴趣,之后大量有着传统色彩韵味的衣服在公众场合亮相,最终造成大众对传统色彩服饰的购买形成经济效益。现代设计中对传统色彩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这些都和现代传播手段分不开,它可以敏锐的嗅到最新的流行趋势然后传播使之风靡。新媒体传播所具有的双向交流特点使得传受双方形成互动较之传统流行而言更为深入互动性更强,这种传播方式让流行色的经营模式由粗放型转向细致化营销,预测流行色的方法也从简单的定性感官预测到复杂系统的智能预测体系,预测范围也从单一的服装面料扩展到工业设计、汽车行业、美容化妆以及室内设计等领域,真正做到使色彩成为引领时尚的风向标。正如日韩利用现代传播手段输出自己的文化并且促成经济效益的提升一样,传统色彩也会通过传播推广得以流行成为引导大众消费的流行色进而达到提升经济的目的。
篇3:房产成为经济聚焦点的原因解析论文
房产成为经济聚焦点的原因解析论文
房地产关联行业的聚焦点
全行业涉足房地产是当前中国房地产业的一个鲜明特征。据深交所的统计数据,按照深、沪两市分类的20个行业中,房地产业、金融业以外的全部18个行业全部涉足房地产业务,共有802家上市公司从事房地产业务经营,占我国上市公司总额的30%左右。中国出现全行业经营房地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利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润的吸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1年住房绿皮书》,2009年房地产行业平均毛利润率为55.72%,2010年受严厉宏观调控的影响,毛利润率降至38.26%,2011年在逆势中又有所反弹,上升至42.73%。2007—2011年,房地产平均净利润率在24%—35%之间,而中国制造型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一般在10%—13%之间。只要房地产市场门槛不高,在高利润率的吸引下,大量非房地产经营企业就会进入房地产市场。恰恰房地产业又属于竞争性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且风险容易转嫁,自然便会出现全行业进军房地产业的现象。二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实行财政和货币双扩张政策。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积聚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和信贷资金,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企业短期之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领域,又适逢政府刺激房市消费,使住房需求在逆势中迅速攀升,于是,企业界纷纷把资金投资于房地产行业,出现全行业经营房地产的局面[7]。大量非房地产企业经营房地产,一方面抬高了地价从而推高了房价,以致造成房地产泡沫。国资委主管的136家央企中,有94家直接经营房地产,这还不包括隐性房地产开放项目。央企凭借其雄厚的资力,不断地制造地王,2009—2011年,60%以上的“地王”由央企制造。“地王”不仅直接抬高了房价,而且带动周边区域房价的上扬,进而带动整个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房价单兵冒进,极易造成房地产泡沫。目前,国际通行的衡量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指标是房价收入比,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在1.8-5.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在3-6倍之间,中国则已超过15倍,北上广深则高达50倍以上,可见,中国房地产泡沫现象之严重[8]。另一方面加大了全行业的经营风险,阻碍了产业升级,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18个行业中的802家非房地产企业涉足房地产,当房地产市场高涨时,房地产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企业因短视而不务正业,把主营业务放置一边,把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项目,这极大地阻碍了产业升级;当房地产市场低落时,投资于房地产的所有企业就会出现资金紧张,如果房地产出现1990年代日本一样的极端情况,垮掉的不只是房地产企业而是全行业。房地产和金融是最容易出现泡沫的两大产业,当前,全行业涉足房地产,已经制造了泡沫,这个泡沫一旦吹破,影响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而是数以千计的涉房企业,自然,房地产成为企业界的聚焦点。
房地产上下游产业的聚焦点
据测算,2011年我国GDP增长9.2%,其中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链对GDP的拉动占了2.25%。另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每100元的住宅建筑投资,可带动相关产业170-220元的需求;每销售100元的住房,可带动130-150元其他产品的销售。与房地产业关联系数最大的几个行业分别是建筑业(关联系数为0.65)、金融保险业(关联系数为0.51)、制造业(关联系数为0.48)、电力、煤气与水生产业(关联系数为0.47)、社会服务业(关联系数为0.41)[9]。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影响还表现在房地产市场一旦萧条,将使宏观经济及相关产业受到很大冲击。在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为摆脱经济困境,政府大幅度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由严格调控转向为大幅度刺激,这使得房地产投资与消费迅速恢复,中国经济较快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当然代价是房价快速上涨,泡沫又迅速积累。而始于2010年初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其力度之大,调控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调控的结果是房地产成交量一度迅速下降,房价上涨幅度减小乃至下跌。房地产市场的萧条,影响了许多产业,如钢铁和水泥等行业,房地产业近几年成为钢铁业的第一大需求产业,房地产市场的萧条导致钢铁需求快速下跌,钢铁价格下跌,目前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产品积压严重,出现全行业大亏损;而水泥行业在2010年上半年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到了2011年后,水泥行业开始出现价格下跌、产品积压的局面,直到现在,水泥价格仍处于不断下跌中,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此外,建筑业、家居装饰、家具业等多个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这些行业,又通过其本身的产业关联效应,降低了对其他产业产品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逐步走低,企业利润下滑,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还严重依赖投资,住房仍然是居民消费与投资的主要物品,房地产业仍将继续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带动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产业。因此,房地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产业链的聚焦点。
居民财富的聚集点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人们收入不断增加,财富快速积累。不断增加的财富,需要有合适的投资渠道,使财富得到保值增值。然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滞后,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并不多,最主要的投资形式就是房地产投资和股票投资。但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及各种违规行为,使得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是亏损的。而过去十年来,房价的连续快速单边式上涨,使得房地产投资不仅收益率高,且风险很小,这使得房地产投资成为居民投资的主要形式[10]。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2年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该报告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家庭的金融资产为111714元,非金融资产为1456961元,资产合计为1568675元,城市家庭负债总额为101815元,城市家庭财富净值为1467860元。在调查样本中,城市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城市户均拥有住房已经超过了1套,为1.22套。拥有一套住房的城市家庭占69.05%,拥有两套住房的城市家庭占15.44%,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城市家庭为3.63%。上述报告表明,非金融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92.3%。而家庭非金融资产中,住房是主要的资产形式,这可从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09年9月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与投资者教育调研报告》中得到验证:我国城镇家庭2008年年均税后总收入为68875元,家庭净财富为607802元;在我国家庭资产构成中,房产是最主要的资产,占比62.72%,而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超过15%。上面的数据显示,住房已成为居民的主要财富持有形式,所以房价的大幅上涨与下跌都会对居民造成直接的影响。若房价大幅上涨,已经拥有住房的居民的家庭财富自然大幅升值,但这对于未购买住房的居民而言却是一场灾难。如果住房价格大幅下跌,则直接导致居民财富的急剧缩水,这对于已购住房的居民而言是一场灾难。这样,房地产业自然而言便成为了居民的聚焦点。而且还要看到,我国75%以上的住房是通过信贷方式购买,住房价格大幅下跌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抛房另购[11]。譬如,某消费者以3万元每平米购进一套100平米住房,按30%的首付计算,其还贷本金是210万,假设房价下跌至1万元每平米,100平米住房总价不过100万,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会放弃原来所购住房,即使是损失先前支付的90万,也是一笔理性的投资,但信贷危机却转嫁给了银行。这种状况在1990年代日本和2008年的美国曾经广泛地出现。上面的讨论很清楚地揭示,中国地产业已经成为牵扯各方利益的核心产业,它已经与地方财政、银行业、关联行业、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以及居民财富高度融合在一起,出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房地产调控如此之难。中外经验已经充分表明,只有房地产的理性繁荣,各相关利益主体利益才有保障,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各相关利益主体在短期内可能获得巨额利润但在长期中利益必定受损。因此,当下与房地产业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都要理性地对待房地产的发展,引导整个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