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洞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孔融临终诗赏析与翻译,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孔融临终诗赏析与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孔融临终诗赏析与翻译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大文学家,成就主要在于诗和散文,诗存不多,大家能见到的一般只有八首,下面这首就是其中一首,是作者即将要被曹操所杀之前所作。
临终诗原文: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窒。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花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翻译:
言语繁杂不能成事,器物有了缺口就不严实。蚁穴猿巢让河堤溃决、山岳崩坏。江汉水流涓涓,暗室有天窗通漏。谗言祸害正人君子,浮云遮蔽了白日。华靡的言辞没有诚意,就像繁茂的花朵不能结实。人各怀私心,怎能合而为一。集市上有老虎的谣言传的多了,让人不敢不相信。粘连紧密的'胶漆被水浸泡也还是会散解。生存于世,总有许多烦虑,永远的睡去就什么都结束了。
临终诗赏析:
这首《临终诗》总结了作者的政治教训,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尽管他不能不韬晦其事,闪烁其辞;但读者仍能感受到诗中所含护汉贬曹的微言深旨,斥谗指佞的激情愤心。
诗歌开宗明义,沉痛地惋惜“事败”,即挽救汉王朝的事业到底失败了。孔融平素“喜诱益后进”,引为奥援。身遭罢黜后仍招纳羽翼,“宾客日盈其门”。自称“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杂诗》),公开植党与操抗衡。他又生性疾恶如仇,难守缄默,时复对操冷嘲热讽,“发辞偏宕,多致乖忤”;而且还经常公开炫耀自己“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自己嘴巴活像一个漏器,频频漏泄自己的活动信息,隐情溢乎辞表,曹操对此不能不提高警惕和采取对策。器不密则致漏,机不密则害成,事不可能不败。
“河溃”二句,巧喻双关。承“器漏”,仍含深自悔尤,引咎切责。蚁孔导致河堤溃决,猿穴引来大山崩坏。多言多失,不慎小节,造成孔穴,留下空于,足以败乱大事,与此正相类似。更深一层,作者用“山”、“河”二字暗隐汉家山河。蝼蚁卑微善钻,附趋利。猿猴能言不离走兽,沐猴而冠,望之不似人君。作者所选取的动物形象,暗比篡汉的野心家,语含谴责,憎恶情烈。
“涓涓不塞,终成江河”(《周金人铭》)。屋顶天窗可以直通青冥幽深。“涓涓”两句似在警戒自己应当守口防意,谨小慎微;又似在暗示窃国篡位,其来浸渐,迹象可征。两解均堪耐人寻绎,似故弄玄虚,有意让人捉摸不定。
下边“谗邪”两句颇为显露。汉成帝时《黄雀谣》有“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句,系喻王莽败坏汉政,饰伪乱真。“谗邪害公正”可能暗引其意。“浮云翳白日”昭示奸臣蔽君迹象,揭发曹操当权、挟持天子实况。
“靡辞”二句表明自己进尽忠言,吐露词华;然而听者逆耳,全无效果。恰如繁花空开,并不结果。又《黄雀谣》中有“桂树花不实,黄雀巢其颠”之句,据《汉书・五行志》引注谓:“桂赤色,汉家象。花不实,无继嗣也。王莽自谓黄,像黄雀巢其颠也。”这里自不排斥作者对操、莽之间的篡逆阴谋,产生联想和比附。
“人有”两句哀叹满朝官员,大多二三其德,不能忠于汉室。“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与这帮人并列朝班,无非貌合神离,终必分道扬镳。此句颇有孤立无援、独木难支之感。
“三人”两句,说明流言可畏。城市本无猛虎,但经三人转述,便可惑乱视听,何况进谗者如郗虑、路粹之流,又决不止三人;而曹操原本疑忌自己,身遭横祸注定难免。此句重在说明造谣传播者多。胶漆一类物质难溶于水,但长期浸渍,同样也会稀释离解。此句重在说明中伤由来已久。
于是作者最终以极其沉痛的语调,作无可奈何的结笔。“生存多所虑”,活着倒是千忧百虑,无时或已,不如“长寝万事毕”,让身死来解脱苦恼,家事、国事、天下事,一齐都听任它了结去罢。
全诗叙喻错综。或单叙,或先叙后喻,或连续用喻,造成笔法参差多变。引事运典灵活,或隐括,或变用。而以双关、假托、暗示、含蓄等讽刺艺术手法,揭示曹操篡汉野心。作者持身贞正,志意高迈,秉性刚直,不畏邪恶,幼龄即曾冒死私藏党人,并与其兄争承官府罪责。又曾因面斥权贵,几遭暗杀。诗如其人,读时如感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凛然生气,故远非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摹拟的《临终诗》所能企及者。
孔融个人资料:
孔融(153年-2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孔融临终诗赏析与翻译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经典、不同类型的诗句尽在:诗句大全!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篇2:孔融《临终诗》的赏析与翻译
孔融《临终诗》的赏析与翻译
原文: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窒。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花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翻译:
言语繁杂不能成事,器物有了缺口就不严实。蚁穴猿巢让河堤溃决、山岳崩坏。江汉水流涓涓,暗室有天窗通漏。谗言祸害正人君子,浮云遮蔽了白日。华靡的言辞没有诚意,就像繁茂的花朵不能结实。人各怀私心,怎能合而为一。集市上有老虎的谣言传的多了,让人不敢不相信。粘连紧密的胶漆被水浸泡也还是会散解。生存于世,总有许多烦虑,永远的睡去就什么都结束了。
临终诗赏析:
这首《临终诗》总结了作者的政治教训,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尽管他不能不韬晦其事,闪烁其辞;但读者仍能感受到诗中所含护汉贬曹的微言深旨,斥谗指佞的激情愤心。
诗歌开宗明义,沉痛地惋惜“事败”,即挽救汉王朝的事业到底失败了。孔融平素“喜诱益后进”,引为奥援。身遭罢黜后仍招纳羽翼,“宾客日盈其门”。自称“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杂诗》),公开植党与操抗衡。他又生性疾恶如仇,难守缄默,时复对操冷嘲热讽,“发辞偏宕,多致乖忤”;而且还经常公开炫耀自己“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自己嘴巴活像一个漏器,频频漏泄自己的活动信息,隐情溢乎辞表,曹操对此不能不提高警惕和采取对策。器不密则致漏,机不密则害成,事不可能不败。
“河溃”二句,巧喻双关。承“器漏”,仍含深自悔尤,引咎切责。蚁孔导致河堤溃决,猿穴引来大山崩坏。多言多失,不慎小节,造成孔穴,留下空于,足以败乱大事,与此正相类似。更深一层,作者用“山”、“河”二字暗隐汉家山河。蝼蚁卑微善钻,附羶趋利。猿猴能言不离走兽,沐猴而冠,望之不似人君。作者所选取的动物形象,暗比篡汉的`野心家,语含谴责,憎恶情烈。
“涓涓不塞,终成江河”(《周金人铭》)。屋顶天窗可以直通青冥幽深。“涓涓”两句似在警戒自己应当守口防意,谨小慎微;又似在暗示窃国篡位,其来浸渐,迹象可征。两解均堪耐人寻绎,似故弄玄虚,有意让人捉摸不定。
下边“谗邪”两句颇为显露。汉成帝时《黄雀谣》有“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句,系喻王莽败坏汉政,饰伪乱真。“谗邪害公正”可能暗引其意。“浮云翳白日”昭示奸臣蔽君迹象,揭发曹操当权、挟持天子实况。
“靡辞”二句表明自己进尽忠言,吐露词华;然而听者逆耳,全无效果。恰如繁花空开,并不结果。又《黄雀谣》中有“桂树花不实,黄雀巢其颠”之句,据《汉书·五行志》引注谓:“桂赤色,汉家象。花不实,无继嗣也。王莽自谓黄,像黄雀巢其颠也。”这里自不排斥作者对操、莽之间的篡逆阴谋,产生联想和比附。
“人有”两句哀叹满朝官员,大多二三其德,不能忠于汉室。“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与这帮人并列朝班,无非貌合神离,终必分道扬镳。此句颇有孤立无援、独木难支之感。
“三人”两句,说明流言可畏。城市本无猛虎,但经三人转述,便可惑乱视听,何况进谗者如郗虑、路粹之流,又决不止三人;而曹操原本疑忌自己,身遭横祸注定难免。此句重在说明造谣传播者多。胶漆一类物质难溶于水,但长期浸渍,同样也会稀释离解。此句重在说明中伤由来已久。
于是作者最终以极其沉痛的语调,作无可奈何的结笔。“生存多所虑”,活着倒是千忧百虑,无时或已,不如“长寝万事毕”,让身死来解脱苦恼,家事、国事、天下事,一齐都听任它了结去罢。
全诗叙喻错综。或单叙,或先叙后喻,或连续用喻,造成笔法参差多变。引事运典灵活,或隐括,或变用。而以双关、假托、暗示、含蓄等讽刺艺术手法,揭示曹操篡汉野心。作者持身贞正,志意高迈,秉性刚直,不畏邪恶,幼龄即曾冒死私藏党人,并与其兄争承官府罪责。又曾因面斥权贵,几遭暗杀。诗如其人,读时如感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凛然生气,故远非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摹拟的《临终诗》所能企及者。
孔融个人资料: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篇3:临终诗,临终诗孔融,临终诗的意思,临终诗赏析
临终诗,临终诗孔融,临终诗的意思,临终诗赏析 -诗词大全
临终诗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
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
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
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
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
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
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
长寝万事毕

篇4:杂诗赏析与翻译 孔融
,孔融一生写诗不多,流传后世有记载的仅有8首,而杂诗写了两首,下面本文为您介绍这两篇杂诗,并且附上赏析和原文!
孔融是被谁杀的_孔融怎么死
孔融是孔子第几代世孙
杂诗原文:
(一)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二)
远送新行客,
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
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
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
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
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
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
死后知我谁。
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
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
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
但恨生日希。
翻译:无
第一首赏析:
这是孔融流传下来的《杂诗二首》,其一写远大的政治抱负,情辞慷慨;其二写丧子之悲痛,情致哀婉悲切,都有抒情色彩,极甯腥玖ΑN颐窍壤唇馐偷谝皇住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二句:岩岩,高峻的样子。《诗经・鲁颂・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钟山,北海中的山,极寒冷的地方。赫赫,炎热。炎天,指南方。钟山为极寒之地,炎天为极热之地,两相对比,喻“世道炎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高峻寒冷的钟山石首,与炎热至极的南方之路,地理位置差异,冷热悬殊,对比强烈。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二句:高明,地位显赫气势灼人的权贵。曜(音耀),炫耀。云门,上接云汉的高门。远景,余光,余焰。景,日光。灼,烧灼,熏炙。寒素,门第低微的寒族。这两句是说,地位显赫的权贵,气焰直侵云汉;他们的余光气势逼人,熏灼寒门。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二句:昂昂,高超挺拔的样子。累世士,累积几代才出现的贤才。累世,连续几代。结根,扎根。此二句言超群出众的贤才是连续几代积累的`结果,是需要牢固的根基的。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二句:吕望,太公望,姜姓,吕氏,名尚,号太公,又叫姜子牙。传说七十多岁被周文王发现,任为师,佐周灭商,因功封于齐。匹夫,平民百姓。世故,时世的缘故。此二句说,姜太公一介平民,由于时世的机缘而大有作为。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二句:管仲,春秋齐国人,名吾夷,先辅佐公子纠,公子纠与桓公争位失败后管仲被囚,经U叔牙举荐,受到桓公重用,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功祚,功勋业绩,指齐桓公的业。这两句是说,管仲本为一囚徒,却能帮助齐桓公建立伟大的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二句:年岁暮,岁月流逝。屈原《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 此二句是说,人怎能永久活着呢?我年纪老了。感叹人生无常,只恐年岁迟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二句:不肖,自谦之辞。猛虎步,像猛虎一样的步伐。比喻雄俊豪迈气概。这两句说,有幸托此不肖之躯,应当像猛虎一样奋勇前驱。
“安能一苦身,与世同举厝” 二句:安能,怎能。一身,一辈子,一生一世。举厝(音措),举止行为。此二句意思是,怎能困苦终生,与世俗同流合污呢?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二句:小节,琐碎的~情。庸夫,平庸的人。度,器量,胸怀。此谓由于不拘小节,庸夫讥笑我的器度胸襟。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二句:希,稀罕,敬慕。夷齐,商代孤竹国君之二子伯夷、叔齐,兄弟二人。相传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推位让国,逃奔西北周。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这是说吕望尚且无需敬慕,何况伯夷与叔齐呢?
这是孔融《杂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是诗人以景托怀的励志之作。那么,这首诗是作者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呢?孔融是忠于汉室的,他素与曹操政见不合。他反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常嘲讽曹操,曹操很恼火,但为了笼络人,只能隐忍,暗地里却示意与孔融有仇的郗虑弹劾孔融,使孔融被免职在家赋闲。然后曹操又写信给他,希望他与郗虑搞好关系,以后说话、做~情不要那么浮华率意,要小心一点,谨慎一点。孔融回信说:不必。我现在已经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这样免职。此诗就是作于这一时期,抒写这样的心情。全诗20句,分三层:
前4句是写景,写高峻寒冷的钟山,与炎热至极A南方之路;地位显赫气势灼人的权贵,与门第低微的寒族,两相对比,喻世道之炎凉,实指曹操煊赫的威势。
中间12句写诗人自己坚定不移的节操、抱负和志向。“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超群出众的贤才是连续几代积累的结果,只有像山川这样根基牢固的人才可以昂首于天地之间。这是孔融自喻,他是孔子20世孙,祖上世代为官,根基牢固,出身高贵。他打心眼里看不起宦官出身的曹操。但对曹操重视人才等策略还是比较佩服的。转下来引用“吕望”、“管仲”二人的~E,来说明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定能成就一番~业。然后诗人发出感叹“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可惜我老了。但话锋一转,“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表明自己不服老,也不安于现状,立志要成就一番~业。
最后4句写支撑自己的气节和风骨。
篇5:临终诗原文及赏析
临终诗原文及赏析
原文: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译文
言语多了会导致事情失败,容器漏水是由于它不严密。
河堤缓决从蚂蚁在堤上筑巢开始,山陵崩坏从猿猴逃散可以看出。
缓缓细流可汇成长江、汉水,明亮的天窗可把幽深的暗室照亮。
说坏话和不正派会危害公正,漂浮的云彩能遮蔽在天空的太阳。
华丽的'言辞不会有丝毫的诚意,外表华丽纷繁不会有实际的内容。
几个人有几条心,又怎能把它们合在一起。
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也就信以为真;胶漆长期浸泡在水里,也会解脱掉的。
一个人活在世上,1忧虑的事情实在太多;只有长眠不醒,才会对万事毫无知觉。
注释
临终诗:临终之时1作的时,也叫绝命诗。
言多令事败:孔融“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常对宾客高谈阔论,并数与曹操争执(见《后汉书》本传),遂被曹操党羽郗虑罗织罪名下狱,此即1谓“言多令事败”也。令,使。“事败”,指被捕下狱。
器:用具,这里指容器。苦:苦于。不密:指容器的缝隙处相接不紧密。
河缓:河堤崩缓。蚁孔:蚂蚁穴。端:开头,引申为缘由。《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缓。”《后汉书·陈以传》:“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缓蚁孔,气泄针芒。”
坏:崩塌,倾倒。
涓(juān)涓:细水流动的样子。刘向《说苑·敬慎》:“涓涓不壅,将成江河。”江汉:长江和汉水。
天窗:屋顶上用以通风、采光的窗。冥室:光;很暗的房间。冥,昏暗。
谗邪:指喜搞谗诽邪行的人。
翳(yì):遮蔽。《古诗十九首》之一:“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宋玉《九辩》王逸注:“浮云行,则蔽月之光;馋佞进,则以良壅也。”
靡辞:华丽的言辞。《后汉书·孔融传》载曹操《与孔融书》说到孔融与郗虑不和是“群小1构”,自称要破浮华交会之徒。孔融这里是以路粹诬奏之辞为“靡辞”。
华:同“花”,花多而不结实,即华而不实。竟:终。
两三心:三心二意,心不齐。此谓人们对维护汉室不是以贞不二。
安能合为一:《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此反其意而用之。
三人成市虎:典出于《战国策·魏策》:“夫市中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谓集市内本来无虎,由于传说的人多,便令人信以为真。此比喻说的人一多,就能使人认假为真。
浸渍(zì):浸泡。解:溶解,分解。胶漆:胶水和油漆。
虑:思虑,忧愁。
长寝:即长眠,指死亡。
赏析:
孔融原为北海相。建安元年(1),青州被袁谭所攻破,城陷出奔。曹操征他为将作大匠,迁少府,以忤曹操免官。最后在建安十三年(2)被曹操杀害。在身系囹圄之时,孔融写下了这首《I临终诗》。
篇6:诗,诗孔融,诗的意思,诗赏析
诗,诗孔融,诗的意思,诗赏析 -诗词大全
诗樽中饮不空。
篇7:杂诗,杂诗孔融,杂诗的意思,杂诗赏析
杂诗,杂诗孔融,杂诗的意思,杂诗赏析 -诗词大全
杂诗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
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
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
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
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
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
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
飘摇安所依。
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
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
但恨生日希。
篇8:杂诗,杂诗孔融,杂诗的意思,杂诗赏析
杂诗,杂诗孔融,杂诗的意思,杂诗赏析 -诗词大全
杂诗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
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
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
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
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
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
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
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
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
夷齐何足慕。
篇9:临终诗,临终诗唐寅,临终诗的意思,临终诗赏析
临终诗,临终诗唐寅,临终诗的意思,临终诗赏析 -诗词大全
临终诗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