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真的很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部分省市高考加分政策扫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部分省市高考加分政策扫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分省市高考加分政策扫描

篇1:部分省市高考加分政策扫描

20部分省市高考最新加分政策扫描

记者从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了解到,山东省今年已完全取消省内高考(论坛)加分照顾政策。据统计,山东省年享受高考加分照顾的考生为4547人,较减少367人。其中少数民族考生占4165人,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考生为58人。

据介绍,山东省从起取消省内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实现了与教育部确定的高考照顾政策全面对接。取消的照顾政策有:艺术特长统一测试加分,省市优秀干部及三好学生加分,应届生加分、农业院校降分,行业定向生照顾等。

据山东省招考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山东省报考人数下降,与去年相比减少约4万人,享受特殊照顾的考生人数也相应地有所减少。在享受加分照顾的考生中,少数民族考生占4165人,是享受加分照顾最多的群体。

完全取消省内高考加分的“土政策”,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部分招生政策已经不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照顾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很难,很容易背离初衷,成为不正之风,引起群众不满;高校对有些照顾政策不认可,录取时一般以原始分排序,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对录取结果有异议。(记者刘成友)

广东公示名单确保“阳光”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日前公布了今年普通高考招生中具有加分资格的4169名考生的名单,以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公示确保'阳光'加分,一旦发现有投诉举报的立即核查,举报属实的马上取消加分资格。”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教育部的加分政策精神,广东作出细化规定:“三侨”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普通班的,加10分;报考第二批民族院校和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普通类的,单独划线录取;报考其他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加20分。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考生,在专科层次招生录取时,加20分。因公牺牲的军人(警察)子女、立一等功以上的军人(警察)子女,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见义勇为者及子女,以及省级贫困县的考生,报考专科层次专业时,加20分;立二等功的军人(警察)子女和获市、县(区)荣誉称号的见义勇为者及子女,报考省内高校专科时,加10分。同时,全省1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考生,在专科层次,增加20分投档。(记者贺林平)

重庆加分比例调整“瘦身”

记者从重庆市教委了解到,今年4月,重庆市对全市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照顾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一些原有的照顾项目被取消,同时最高照顾分值由原20分调整为10分。

据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照顾政策调整,坚持严格遵循国家政策,慎重制定地方政策;适当减少照顾项目,适度降低照顾分值。取消一些照顾项目,比如“科技之星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者”、“边远地区汉族考生”、“散居少数民族考生”等;限定最高照顾分值,最高照顾分值由原20分调整为10分,单个考生同时享受的多项照顾项目不得累加;区别加分、降分投档项目。对考生本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奖励如学科奥赛、科技发明、体育比赛等获奖项目维持实行加分照顾,对因地域、家庭等因素获得的自然特性如“少数民族”、“烈士子女”、“三侨一台”生等项目按国家要求调整为实行降分投档照顾。

此外,对20已确定在取消的政策,2010年继续保留,20取消。重庆市自定的照顾政策,适用范围统一调整为报考市属院校适用。

.zhanfang{border:1px solid#BFE3EF;border-top:2px solid#4F86CB;clear:both;width:528px;padding:0 10px 5px 10px;background:url(no-repeat top center;height:387px;margin:0 auto;font-size:12px;}.enter_gaokao{height:52px;text-align:right;line-height:52px;padding-right:3大学0px;}.zhanfang.enter_gaokao a:link,.zhanfang.enter_gaokao a:visited{color:#fff;font-weight:bold;}.zhanfang_l{float:left;width:212px;}.zhanfang_r{float:right;width:310px;}.zf_picBox{border:1px solid#A3C7E0;padding:2px;text-align:center;margin-top:6px;margin-left:6px;}.hotnav{color:#0058A6;padding:10px 12px 012px;}.hotnav a{padding:0 6px 00px;}#Cnt-Main-Article-QQ.hotnav a:link,#Cnt-Main-Article-QQ.hotnav a:visited{color:#0058A6;}.hotnav H3{height:20px;line-height:20px;background:url(研究mg.com/edu/img/gaokao/2010gk/dotbg.gif)no-repeat 00;padding-left:20px;}.zf_title{text-align:center;color:#0058A6;}.zf_title h2{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30px;}.zhanfang.zf_title h2 a:link,.zhanfang.zf_title h2 a:visited{color:#D00404;}.more研究{float:right;}.zf_newslist li{height:24px;line-height:24px;white-space:nowrap;overflow:hidden;}.zt_piclist{padding-top:5px;}.zt_piclist li{float:left;width:84px;height:84px;overflow:hidden;border:1px solid#BFE3EF;text-align:center;display:inline;margin-right:7px;}.zt_piclist li a{padding:0;}.zt_piclist li img{margin:2px auto;width:80px;height:60px;display:block;}.zt_piclist li p{line-height:20px;height:20px;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center;}进入腾讯高考频道高考志愿填报五步成功法热门导航:家长作文状元经验

辅导视频试题志愿高校专业

排行简章答疑祝福图书论坛高考实用信息中国大学人气排行毕业薪酬排行

具有高招资格高校限制招生高校辅导备考指南09年高考真题答案真题答案

09年各地高考作文08年满分作文各高校录取分数线各地分数线各地状元[录取查询][各地查分][高考试题作文点评][高考祝福]更多高考推荐新闻高考录取查询-高考录取热火朝天切勿轻信“破格录缺”

高考录取查询-释放压力形成消费大军“高考后经济”热度高

高考录取查询-高考招生成了骗子招牌99名学生落入圈套

高考录取查询-北京八中“神童班”再创佳绩高考平均618分

高考录取查询-浙江2010年高考文理科第二批分数线公布

|xGv00|3416d5bf2d8f1e 324253542e42e111af更多高考精彩专题高校招生咨询高校招生简章冷热门专业|xGv00|e58961c9905b9ac6f9ecf7dee720cae0

唐骏“学历门”存在造假问题高管称并非坏事

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应具备条件

篇2:部分省市跨省出行政策一览

北京

所有外省市返京人员一律实行14天居家或集中观察。

天津

京冀持绿码人员来津,体温检测正常可出行和复工,不需要隔离。

河北

所有入冀人员,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需要接受隔离14天。

山西

对返晋入晋人员中需要隔离观察的采取居家或集中隔离14天等措施。

内蒙古

除湖北省外,内蒙古自治区对互认省(区、市)健康通行码均予以认可。绿码通行无需隔离14天,“红、黄码”人员需要按相关要求落实管控措施。

辽宁

对所有直接从辽宁口岸入境及取道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口岸入境来辽人员,无论是外国公民还是中国公民一视同仁,一律严格隔离14天。

吉林

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来自湖北省等高风险地区需隔离14天,来自低风险地区体温正常则无需隔离。

黑龙江

疫情期间,进入黑龙江省人员须申领“龙江健康码”。绿码人员可出行和复工;黄码、红码人员需隔离观察。

上海

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必须严格实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一律不得外出。

浙江

对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均采取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安徽

除武汉市以外湖北省域来皖人员可凭健康码“绿码”在省内安全有序流动,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福建

对来自湖北省等高风险地区人员实行严格隔离14天措施,其他省市人员自我隔离14天。

江西

对来自包括湖北在内的低风险地区人员,只要持有健康码的绿码,各地不得再设置障碍,不对人员采取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措施。

山东

入鲁人员需进行14天隔离观察。

湖北

外省来鄂来汉人员凭外省健康码或湖北健康码“绿码”,在全省范围内安全有序流动,不需另行提供健康证明。

湖南

外省入湘返湘人员,来自低风险地区而且个人健康码为绿码的不需隔离;来自中风险地区或者个人健康码为黄码的,需进行核酸检测若为阴性无需隔离;来自高风险地区或者个人健康码为红码的,需集中隔离观察14天。

广东

广东省要求抵粤人员进行14天隔离观察。

广西

低风险或中风险人员到达目的地后需居家隔离观察14天;高风险人员到达目的地后要立即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重庆

凡国内其他地区来渝返渝人员,持有渝康码(健康码)或健康证明的,不再进行隔离。

四川

入川人员其“防疫信息码”显示为“低风险”的,体温检测正常即可复工和出行;其“防疫信息码”显示为“中风险”“高风险”的,按要求实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

对来自与四川省签署了健康申报证明(健康码)互认协议的广东、浙江、重庆、云南、江苏、海南、贵州、福建、上海、山东10省市人员,持有当地“健康码”,或国家“防疫信息码”,或纸质健康证明的,均予以认可,不再采取隔离措施。

贵州

对湖北以外其他省(市、区)入黔返黔人员,全面掌握其来黔前14天内活动轨迹。属于疫点(指生活的小区、单元楼或工作的单位、企业发生确诊病例,由其本人进行申报和承诺)的人员,全部开展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并根据检测结果由各地组织集中隔离观察或居家隔离观察14天;来黔前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的人员,全部开展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并由各地组织集中隔离观察14天。

云南

来自或途经湖北等重点地区来滇、返滇的人员,自抵滇之日起,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的要求。

从其他地区来滇、返滇的人员,则无需隔离。

陕西

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且健康码为“绿码”的人员,不得采取隔离措施;对来自中风险地区或者健康码为“黄码”的人员,居家隔离 14 天后方可出行;对来自高风险地区或者健康码为“红码”的人员,暂时不得来陕,对擅自来陕人员自抵陕之日起进行 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费用自理。

甘肃

对通过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或自驾湖北和武汉来甘返甘人员,到达甘肃省境内第1天和第7天后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可安全有序流动。

青海

对湖北省以外来青返青人员,原则上由居住地所在社区、村委会负责,实施居家单人单间隔离两周。

对有湖北省旅居史的来青返青人员,按省政府5号要求做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宁夏

对来自疫情较重地区的人员和返乡人员、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来自其他地区有不适症状的“三种人”,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对来自疫情较重地区以外无不适症状的、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一般接触的“两种人”,实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新疆

疆外返岗人员复工前需进行14天隔离医学观察,疆内返岗人员出具解除隔离证明和县级及以上卫生健康体检机构提供的个人健康证明后方可出行。

部分省市高考加分政策扫描

篇3: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

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

1.政策性加分。目前全国性政策加分项目有:烈士子女(加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地方性加分政策各地有所不同,例如安徽地方性加分项目有: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加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

但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无法通过政策性加分去获取“外挂”。纵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国家专项计划招生、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地方专项计划招生”这六种途径获取“外挂”。

2.自主招生是针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设立的一种招生方式,90所试点招生院校全为各省市重点院校。

通常情况,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会在3月份陆续发布,需要考生进行网上报名,同时提交初审材料,初审材料可归纳为“五大学科奥赛、语文类竞赛、英语类竞赛、科创类竞赛、发明创造、期刊论文、单科成绩”七种,学校将依据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

通过初审的同学,到6月高考结束后还要参加各校组织的笔试、面试。高校笔试时,理工类专业多考察数学、物理等相关知识,人文社科类专业多考察语文、历史等相关知识,也有不少高校只进行面试。面试主要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

对于面试、笔试合格的考生,高校将予以不同程度的录取优惠政策,最高能降至一本线录取。

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是针对文化课成绩优秀的专业运动员或具有专业运动员水平的考生设立的一种招生方式。招生院校以各省市重点院校为主,招收项目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项目为主,如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游泳、射击、武术套路、健美操、龙舟等,且各院校每年招收的运动项目、名额并不固定。

3.通常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院校的招生简章会在1月左右陆续发布,然后需要考生在该校招生官网进行报名,学校会对报名申请者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复试一般包括文化水平测试、体育专项测试。其中,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可申请文化课考试单独招生录取资格,并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文化课考试(也就是体育单招文化考试), 成绩达到该校文化课合格线,可择优给予单招录取资格。

4.除去体育专业测试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可通过“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去获得单招录取资格外,其余参加完学校复试合格的考生均要高考,高考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后,方能予以录取。不过,院校在录取时会对复试合格考生有一定的高考成绩优惠政策,比如择优给予“高考成绩达本科第二批次控制分数线65%即予以录取”的政策,或“高考成绩达本科第二批次控制分数线即予以录取”的政策等。

5.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以高校音乐团(如合唱团、交响乐团、民乐团等)、舞蹈团(如民族舞团、芭蕾舞团、现代舞团等)、戏剧团(如话剧团、戏曲团、曲艺团等)招生为主,一般不招美术、书法、播音主持等类型的特长生。

考生在参加艺术测试合格后,可在高考中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考生以普通类专业录取进入大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文艺排练和演出。

艺术测试一般要先参加省统测(没有统测除外),合格考生可报名参加校测。以北京市为例,考生在高考报名时需要选择“参加高水平艺术团招生统测”,并选择测试项目、填写测试曲目,12月17日、23日在清华大学校内进行测试。校测报名一般在统测结束后(没有统测除外)。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考生可在201月9日12时前进行网上报名,学校将根据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于年1月19日左右公布初审结果,初审合格者在2018年3月10日、11日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类项目测试和文化课考试。

对于通过高校艺术特长生测试,并取得《协议书》的考生,将获得不同的降分录取优惠政策。一般情况下,降分不会低于该校在生源地本科一批最终模拟投档线下20分,对于少数校测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降分幅度也不会低于该校在生源地的一本线。

6.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是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一种招生方式,下面以安徽省为例对这“三项计划”予以简单说明。

国家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中央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砀山、阜南县、霍邱县、金寨、利辛县、临泉县、灵璧县、潜山县、石台、寿县、舒城县、泗县、太湖县、望江县、萧 县、宿松县、颍东区、颍上县、裕安区、岳西县的考生可以报考,考生还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符合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4)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院校所在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

7.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砀山县、定远县、凤阳县、阜南县、固镇县、怀远县、霍邱县、界首市、金安区、金寨县、利辛县、临泉县、灵璧县、蒙城县、潜山县、谯城区、石台县、寿县、舒城县、泗县、濉溪县、太和县、太湖县、望江县、涡阳县、五河县、萧县、宿松县、颍东区、颍泉区、颍上县、颍州区、埇桥区、裕安区、岳西县的考生可以报考,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符合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4)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院校所在批次线的考生。

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具有安徽省农村户籍,参加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高考成绩达到本科一批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

高考常见问题

进考场前要怎么调节心理

在进入考试场之前,最好不要和同学有过多的接触,以免其中有人把紧张的情绪传染给你,在考试考试前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

第一门考砸了怎么调整状态

高考的考试科目是统一的,如果第一科是你的弱项,或者是没有考好,不要焦虑,也不要有压力,你要这样想,最不擅长的科目已经考完了,不需要担心下面的科目了。考完之后不要和同学对答案,那样会影响情绪,对下一科考试有不好的影响,要稳定情绪,调整状态,为下一科考试做准备。

高考准考证丢了怎么办

高考规定考生要带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如果意外丢失或者忘带了,不要着急,经带队老师或有关证明确定是本考场的考生,警官主考官的批准,考生也可以先进入考场考试,同时考生要找人在考试之前把准考证取回或者补办,警官监考人员检查无误则本次考试才有效,否则本场考试是无效的。

高考注意事项

一、考试当天应注意的事项

1、高考当天早些起床(7:00-7:30之间)浏览一下备考笔记、重点公式、重点定理和熟语。

2、注意早餐的营养,不可有大的改变,最好与平常差不多。

3、前往考场应有一定的提前度(15~20分),以防路阻。

二、两科考试之间如何度过

1、要学会迅速遗忘上一门考试,并吸取教训,调整战略,千万不可后悔而不能自拔。

2、作好思维的转移,使思维在相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获得一段时间的预热。

3、注意休息与饮食。

4、进行适度的轻松锻炼,例如散步和伸展运动,但一定要避免篮球、足球等剧烈的运动,避免身体伤害。

5、为下一门考试做好准备,主要注意一下平时不是很重视的地方,看一些公式、定理、表格,以及一些概念,以加强记忆。

三、应试要点

1、填涂好个人资料,特别是准考证号码和姓名号码要绝对准确,填写后需再查一遍。

2、浏览试卷,把握全面(相互联想,开阔解题思路,消除记忆阻滞),充分利用开考前的五分钟,分秒必争。

3、由于所有科目实行网上阅卷,保持卷面整洁尤其重要。

4、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增强信心。考生要避免两种倾向:一忌思想静不下来;二忌在某一题上花费时间过多。

5、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

6、认真审题,明确要求。1)不看错题目,2)分析要清楚,3)要善于联系和联想,特别要注意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

7、尽量做完试题,把能想到信息充分地体现到答题卷中去,分分必争,并注意控制时间。

8、考试结束前15分钟,认真检查,把好最后一关,保证思路、步骤、结果和答题的规范。不妨在高考各科考试入场前看一看,希望对广大高考考生有帮助,祝高考一切顺利。

四、考试心态

1、坚持“我行,我能考好”,“虽然我有些紧张,别人也同样紧张,没什么可怕的!”“我不可能都会做,但一定要把会做的做对!”

2、考试全程都要确定“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的必胜信念,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3、“胆大心细,沉着冷静”永远是成功的秘决!

篇4: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1.如何办理加分政策

据悉,考生家长或者考生需带考生审核表一式两份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或公安局户籍部门进行办理,如果民族成分户籍没有发生迁移或者没有补录的考生就不要到乡镇派出所,直接到县公安户籍部门办理。

2.国家确定的高考加分项目

1.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增加10分;

3.烈士子女增加20分;

4.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增加10分;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及以上或被大军区及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增加20分。

3.高考加分政策办理时间(厦门为例)

(一)符合照顾录取条件的考生应于5月20日之前完成相关手续办理事宜,并将相关表格、证件资料上交报名点。

(二)经与有关部门联系,各部门确认办理时间

1.厦门市台办:接待考生办理证明时间为5月11日-15日、17日-20日(工作时间为9:00-11:30,13:00-16:30)。

2.厦门市教育局基教处、体卫处:接待市直属学校办理考生证明时间为5月12-15日的正常上班时间。

3.省、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的考生,因须前往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在福建省公安厅附近)开具证明,厦门市见义勇为促进会提醒考生应在5月11日-13日到市见义勇为促进会咨询办理有关事宜。

4.其他部门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办理,请考生(学校)特别注意办理时间。

<<<返回目录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信息

1.八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省份基本上采纳了教育部规定,本省“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顾。

3.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

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确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数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的复杂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复杂。以广西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规定: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降低20分。

<<<返回目录

篇5: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

高考什么特长可以加分

1、自主招生加分。

2、高考特长生就是指艺术和体育的特长生,艺术类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不同的学校对体育学生所属项目的要求不同,具体哪类体育特长生可以报考哪些院校,可以参考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

3、不过报考体育特长生一般都要求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或更高的证书,报考艺术特长生需要到清华大学参加考核,并获得一级证书,然后就基本可以凭这个证书报考其它任何学校的艺术特长生了,报考体育特长生需要到所报考的学校参加相关的体育测试。

4、奥数加分

5、艺术特长生加分(声乐、乐器、美术等),少数民族各地加分不等,自主招生和艺术特长生是需要参加考试合格才加分的,但加分数多少不等,要看你打分多少、够哪个级别,多则加六七十分,少则加五分,加分规则详见各校招生章程,而不能看简章。少数民族预科生加分更多了,见义勇为的也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

6、通常情况下特长生可以加10~20分。

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高考优录加分政策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规定明确,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有以上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此外,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分值不得超过10分。

高考加分项目

有哪些一、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

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称号、奖励、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

(1)省级优秀学生;

(2)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3)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4)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5)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

(6)获得省级招委会确定的统测项目范围内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由生源所在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

二、降分录取不得超过20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降低分数要求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3)烈士子女。

另外,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注:具体加分政策以本省当年公布信息为准。

篇6:北京高考加分政策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

照顾对象的录取

1、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2、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2)台湾省籍考生;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3、20__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有关称号、奖励、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省级优秀学生;

(2)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项目限定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10项)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

(3)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须出参加比赛的原始秩序册、成绩单册);

(4)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含获得以北京市政府名义制发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的具考生);

(5)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4、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5、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和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或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的军人的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同时符合多项高考加分条件的考生,不作累计加分,只取最高一项分值作为考生附加分投档。

各区招办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于4月中旬开始在区招办网站和校园显要位置公示照顾对象名单,公示信息要保留至8月底。

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将于6月上旬开始公示全市照顾对象名单。

<<<返回目录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信息

一、照顾对象及照顾办法

1.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2.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2)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3.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4.下列现役军人子女考生,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等学校投档线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1)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2)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和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3)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4)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5)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或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

5.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6.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__〕2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的,按照《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应急〔20__〕3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8.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9.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同时符合多项高考加分条件的考生,不作累计加分,只取最高一项分值作为考生附加分投档。

二、照顾对象资格审核要求

1.烈士子女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审核。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提交立功通令、证书,以及档案内复印出来的奖励卡片(三样缺一不可),由市高招办与相关单位确认。

3.归侨、华侨子女和归侨子女由考生学籍所在区侨办出具身份确认书。

4.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审核。

5.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审核。

6.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教委等相关委办局和考试院共同核准。

7.相关军人子女由考生家长所在战区级单位干部部门汇总审核后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审批,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审批汇总后报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

8.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以部队颁发的士兵退出现役的证件为准,由区高招办负责审核。

9.残疾人民警察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审核。

10.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以教育部和市教委下发名单为准。

11.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以户籍信息为准。

12.5A级青年志愿者由相关共青团组织审核确认。

<<<返回目录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内容

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照顾对象审核办法日前公布。审核办法中提到,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现行照顾政策规定,在照顾对象中,烈士子女及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10分投档

同时该办法规定,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此外,下列现役军人子女考生,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等学校投档线的,应予以优先录取: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和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或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

5A级青年志愿者优先录取

在优先录取方面,审核办法明确,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需要注意的是,符合多项高考加分条件的考生,不作累计加分,只取一项分值作为考生附加分投档。

照顾对象资格须满足审核要求

审核办法还提出了对于照顾对象资格审核的要求。烈士子女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审核。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提交立功通令、证书,以及档案内复印出来的奖励卡片,三样缺一不可,由市高招办与相关单位确认。归侨、华侨子女和归侨子女由考生学籍所在区侨办出具身份确认书。台湾省籍考生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审核。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审核。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教委等相关委办局和考试院共同核准。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以部队颁发的士兵退出现役的证件为准,由区高招办负责审核。

残疾人民警察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审核。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以市教委下发名单为准。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以户籍信息为准。5A级青年志愿者由相关共青团组织审核确认。

<<<返回目录

篇7:各地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有:考生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增加10分。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2018年3月,教育部取消体育特长生和省级优秀学生等加分项目。2020年3月,黑龙江发布专门通知,明确被认定为烈士的医务人员子女,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的,在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

<<<返回目录

各地高考加分政策

广东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通知,有以下8类可申请加分和优先录取资格的考生:烈士子女(指其他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含)以上的退役军人;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台胞子女考生(籍贯为台湾的广东省户籍考生);台湾省青年(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五年期《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军人子女(含军人烈士子女)考生;“三侨生”、少数民族考生;

除了烈士子女(指其他烈士子女)本科、专科都是加20分之外,其他类型加分都为5分。

山西

1.部分加分项目和分值保持不变

保留“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项目,录取时在其高考成绩上增加20分投档;保留“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加分项目,录取时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2.个别加分项目和分值设置过渡期

保留“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项目,根据我省实际情况,设置三年过渡期,即2020-2022年高考在录取时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过渡期结束后,加分项目和分值按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调整。

3.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和分值

已取消的加分项目不得恢复;符合多项加分项目的考生,分值不得累加。

福建

本次高考加分政策调整主要两方面:

(一)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分值从2021年起从10分调整为5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

(二)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从2021年起从10分调整为5分,加分对象调整为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其中2021年至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2024年至2025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仅面向省属高校投档时使用。2026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根据国家要求, 保留项目且分值不变的全国性加分项目有三项,分别是:

(一)烈士子女考生,加分分值为20分。

(二)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加分分值为10分。

(三)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

上述3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档时使用。

安徽

自2022年起,取消“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2020、 2021年符合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条件的高考考生仍具有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为5分, 仅适用于本省省属高校招生。

江西

江西省印发《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其中规定,对经省政府批准的民族乡(贵溪市樟坪畲族乡等8个民族乡)和按法定程序批准且经省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的民族村(铅山县陈坊乡长寿畲族村等82个民族村),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实行3年过渡期,即2020-2022年过渡期内加5分不变,自2023年开始不再加分。

辽宁

在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方面,喀左、阜新、新宾、清原、凤城、岫岩、宽甸、北镇、本溪、桓仁县的少数民族考生,从2023年高考起,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4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从2026年高考起,取消该项高考加分政策。

天津

天津市将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照顾调整为优先录取。据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自2023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天津市属高校时增加5分投档”的政策调整为,在本市所属高校录取时,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此外, 湖南、广西、海南、贵州等多个省份也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进行进一步规范,缩减加分分值或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重认定。

例如,湖南要求,自2023年高考起,对考生申请享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资格条件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重认定(“三统一”),即具有湖南省同一县(市、区)高中阶段3年完整户籍、学籍且连续3年实际就读的考生,方可按相关政策规定享受少数民族加分,不符合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统一”要求的考生,不享受该加分政策。

<<<返回目录

往年高考加分政策

为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规定明确了2017年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最高可降低20分录取。

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

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称号、奖励、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由生源所在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

(1)省级优秀学生;

(2)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3)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4)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5)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

(6)获得省级招委会确定的统测项目范围内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

降分录取不超过20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降低分数要求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3)烈士子女。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同时以上有关情形的考生,省级招办投档时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投档附加分。

根据各地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有关省(区、市)自行增加的超出规定范围的政策性照顾项目及分值仅适用于向本省(区、市)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同时不得与其他项目分值累加。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保留对弱势群体照顾性加分

对于“高考加分”政策有人叫好,认为:“一些竞赛类的加分项目可以进行适当保留,因为这些项目的存在可以减少一些优秀学生高考时的‘失误率’”;也有人唱衰:“有些同学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加5分或者10分,虽然看起来可能不多,但在高考那么激烈的环境下,我觉得对大部分考生是不公平的。”

在2016年的高招工作规定中,教育部明确,取消全国性鼓励加分项目,包括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加分、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等等。高考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解释,今后的加分政策简单概括就是“少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奖励性加分会越来越少,如艺术加分、体育特长加分,现在慢慢都没有了。因为这种要求对农村地区不太公平,农村学生缺乏这些条件;但保留了对弱势群体的照顾性加分,如对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的加分,这是需要特殊关照的群体。

各地动手 清理地方性加分项目

距离2017年高考还有近半年时间,多地高考加分及照顾政策相继出炉。根据重庆的规定,2017年三峡库区搬迁移民和农村独生女两项加分照顾政策将取消。同时,“乡村”户口在录取时将享受国家和重庆市的一些照顾政策。

安徽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公布,将在2018年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在近两年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享受政策性加分人数减少76%的基础上,明年将出台调整和规范中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对高校招生选拔要求高校全面公开标准、条件和程序等信息,提前向社会公布,并通过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招生进行第三方监督、建立考录申诉机制、坚持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明确问责主体等办法,加强高校招生选拔透明度,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在安徽明光三中校长刘万福看来,高考加分政策的趋严是一个明显的方向,能从更加公平的角度落实高考加分。

内蒙古自治区改革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2018年开始,大幅减少加分项目,取消特长生、自治区级优秀学生及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等6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暂时保留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几项加分资格。逐步要将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增加农村牧区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逐步扩大自治区重点高校对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牧区学生的定向招生比例。

落实追责制度 保证公平公正

和所有政策一样,理解其出发点的民众表示赞成,但担心加分能否保证公平公正、阳光操作。这是各地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河南,为了保证分数加在该加分的考生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考加分资格认定、审核部门主要负责人、经办人等相关人员实行倒查追责。

<<<返回目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