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蓓的粒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新概念课程Lesson21讲解和译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新概念课程Lesson21讲解和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新概念课程Lesson21讲解和译文
新概念课程Lesson21讲解和译文
Lesson 21 William S. Hart and the early 'Western' film威廉.S. 哈特和早期限的‘西部’影片
First listen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听录音,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How did William Hart's childhood prepare him for his acting role in Western films?
William S. hart was, perhaps, the greatest of all Western stars, for unlike Gary Cooper and John Wayne he appeared in nothing but Westerns. From 1914 to 1924 he was supreme and unchallenged. It was Hart who created the basic formula of the Western film, and devised the protagonist he played in every film he made, the good-bad man, the accidental-noble outlaw, or the honest-but-framed cowboy, or the sheriff made suspect by vicious gossip; in short, the individual in conflict with himself and his frontier environment.
Unlike most of his contemporaries in Hollywood, Hart actually knew something of the old West. He had lived in it as a child when it was already disappearing, and his hero was firmly rooted in his memories and experiences, and in both the history and the mythology of the vanished frontier. And although no period or place in American history has been more absurdly romanticized, myth and reality did join hands in at least one arena,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encroaching civilization.
Men accustomed to struggling for survival against the elements and Indians were bewildered by politicians, bankers and businessmen, and unhorsed by fences, laws and alien taboos. Hart's good-bad man was always an outsider, always one of the disinherited, and if he found it necessary to shoot a sheriff or rob a bank along the way, his early audiences found it easy to understand and forgive, especially when it was Hart who, in the end, overcame the attacking Indians.
Audiences in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ound it pleasant to escape to a time when life, though hard, was relatively simple. We still do; living in a world in which undeclared aggression, war, hypocrisy, chicanery, anarchy and impending immolation are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we all want a code to live by.
【参考译文】
威廉.S.哈特大概是美国西部电影明星中的佼佼者。他和加里.古柏、约翰.韦恩不同,他只在西部电影中扮演角色。在19至1924年期间,他首屈一指,独霸影坛。正是他创造了西部电影的基调,即在他自己的拍摄的影片中他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被认为是坏人的好人,出人意料的高尚的逃犯,诚实却遭陷害的牛仔或因流言蜚语蒙受嫌疑的司法官。总之,主人公是一个自相矛盾,又与他的拓荒环境相矛盾的人物。
哈特与大部分同时代在好莱坞的演员不同,他确实了解西部早期拓荒生活的一些情况。作为一个孩子他曾在西部生活过,当时西部拓荒生活正在消失。他塑造的英雄人物深深地扎根于他本人的记忆和经历之中,也扎根于有关已经消失的拓荒生活的历史和神话之中。虽然在美国历史上没有任何时期或地区像西部拓荒时期那样被荒谬地浪漫主义化了,但神话和事实至少在某一个舞台上共存,也就是存在于个人与渐渐闯入的文明这两者的冲突之中。
习惯与大自然和印第安人作斗争以求生存的拓荒者被政客、银行家和商人搞得晕头转向,最后被圈地、尖律我外来的清规戒律所击败。哈特扮演的被误为坏人的好人总是一个局外人,总是一个被剥夺继承权的人。如果他认为在进行过程中有必要枪击一个司法官或抢劫一个银行,他的早期观众很容易接受,觉得应该原谅他,特别是当哈特最后战胜了前来进攻的印第安人时,观众更能原谅他。
生活在20世纪代的观众认为,逃到一个即使艰苦但比较简朴的时代中去是件愉快的事,我们今天仍有这种感觉。如今,不宣而战的侵略、战争、虚伪、诈骗、无政府状态以及即将临头的毁灭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赖以生存的行为准则。
1.Supreme adj.首屈一指
2.protagonist n.主角
3.outlaw n.逃犯,亡命之徒
4.framed adj.遭到陷害的
5.vicious adj.恶毒的
例句:The drunkard led a vicious life.
这个醉汉过着堕落的生活。
6.mythology n.神话
7.vanished adj.消失了的
8.absurdly adv.荒诞地
例句:The paintings were sold for absurdly high prices.
那些画以高得出奇的价格售出。
9.arena n.竞技场在
10.encroaching adj.渐渐渗入的
例句:The sea is encroaching upon the land.
海水侵蚀着陆地。
11.Indian n.印第安人
12.bewilder v.使手足无措
例句:The big city bewildered the old woman from the countryside.
大城市把乡下来的老奶奶弄糊涂了。
13.alien adj.外来的
例句:Orange trees are alien to China.
橘子树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
14.taboo n.戒律
15.disinherit v.剥夺...继承权
例句:John's father threatened to disinherit him if he married beneath himself.
约翰的父亲威胁约翰说,如果他同地位低的女子结婚,就要剥夺他的继承权。
16.undeclared adj.未经宣布的.
17.hypocrisy n.伪善
例句:Her remarks savour of hypocrisy.
她说的话听起来有点儿虚伪。
18.chicanery n.诈骗
19.impending adj.迫近的,近在眉睫的
例句:Against a background of impending famine, heavy fighting took place.
即将发生饥荒之时,严重的战乱爆发了。
20.immolation n.杀戮
21.code n.准则
1.William S. hart was, perhaps, the greatest of all Western stars, for unlike Gary Cooper and John Wayne he appeared in nothing but Westerns.
nothing but除了…什么也不,只有,不外乎
She will eat nothing But salad.
她只吃沙拉。
Don't scold her; she's nothing but a child.
不要责骂她;她只不过是个孩子。
2.It was Hart who created the basic formula of the Western film, and devised the protagonist he played in every film he made, the good-had man, the accidental-noble outlaw, or the honest-but-framed cowboy, or the sheriff made suspect by vicious gossip.
it强调句型,详细请见语法部分。
3.In short, the individual in conflict with himself and his frontier environment.
in short简而言之, 总之
例句:In short, we must be prepared.
总而言之, 我们要有准备。
in conflict with和...冲突
例句:It is a statement in conflict with other evidence.
这一陈述与其他证词不一致。
4.And although no period or place in American history has been more absurdly romanticized, myth and reality did join hands in at least one arena,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encroaching civilization.
at least至少,起码,无论如何
例句:They can put up at least 6 people for the night at a pinch.
必要时他们至少可以留宿六个人。
no has been more用比较级表示最高级
5.his early audiences found it easy to understand and forgive, especially when it was Hart who, in the end, overcame the attacking Indians.
in the end最后, 结果
例句:In the end their army was beaten.
最后他们的军队被打败了。
一、强调句型的用法
在英语中,我们常用It is/was… who/that结构来突出强调句子的某一成分(一般是句子中主语,宾语或状语)。在这个句型中,it没有词汇意义,只是引出被强调的成分。如果被强调的成分是表示人的词,用who或that来连接都可以。如果是其它成分,则一律用that来连接。
E.g. It is my mother who/that cooks every day.
E.g. It was yesterday that Tom passed in the maths exam.
二、使用本句型的几个注意事项
1.被强调成分是主语,who/that之后的谓语动词应该在人称和数上与原句中的主语保持一致。
e.g. It is I who am right.
e.g. It is he who is wrong.
e.g. It is the students who are lovely.
2.即使被强调成分是句子中的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等,也不能用when,where, because,要用 that。
E.g. It was after the war was over that Einstein was able to come back to his research work again .
E.g. It was in front of the bank that the old lady was robbed.
E.g. It was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that he came late.
3.如果被强调的成分有同位语,同位语也应提前。
It was from him,his chemistry teacher,that Paul learned to watch carefully in class.
4.被强调成分是作主语的代词,用主格,是作宾语的代词,用宾格
It was he that helped me yesterday. It was me that he helped yesterday.
5.被强调部分既包括人又包括物,用that不用who
lt was the things and people that they remembered that they were talking about.
三、区分定语从句和强调句型某些定语从句和强调句型形式差不多,容易混淆。如果去掉it is/ was ...that句子仍然通顺成立,则为强调句型,不成立不通顺,则为定语从句。
E.g. It was three years ago that he went to American for a further study·去掉It was that句子为Three years ago he went to America for a further study.句子通顺,意思完整,那么,这就是一个强调句型。
1.It was Hart who created the basic formula of the Western film,and devised the protagonist he played in every film he made,the good-bad man, the accidental-noble outlaw,or the honest-but-framed cowboy, or the sheriff made suspect by vicious gossip.
正是他创造了西部电影的基调,即在他自己的拍摄的影片中他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被认为是坏人的好人,出人意料的高尚的逃犯,诚实却遭陷害的牛仔或因流言蜚语蒙受嫌疑的司法官。
2.He had lived in it as a child when it was already disappearing,and his hero was firmly rooted in his memories and experiences,and in both the history and the mythology of the vanished frontier.
作为一个孩子他曾在西部生活过,当时西部拓荒生活正在消失。他塑造的英雄人物深深地扎根于他本人的记忆和经历之中,也扎根于有关已经消失的拓荒生活的历史和神话之中。
3.Men accustomed to struggling for survival against the elements and Indians were bewildered by politicians, bankers and businessmen,and unhorsed by fences, laws and alien taboos.
习惯与大自然和印第安人作斗争以求生存的拓荒者被政客、银行家和商人搞得晕头转向,最后被圈地、尖律我外来的清规戒律所击败。
4. living in a world in which undeclared aggression, war, hypocrisy, chicanery, anarchy and impending immolation are part of our daily lives,e all want a code to live by.
如今,不宣而战的侵略、战争、虚伪、诈骗、无政府状态以及即将临头的毁灭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赖以生存的行为准则。
篇2:新概念课程讲解第三册Lesson44c原文讲解及答案
新概念课程讲解第三册Lesson44c原文讲解及答案
Lesson 44 Speed and comfort 又快捷又舒适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below.
听录音,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Which type of transport does the writer prefer, do you think?
People travelling long distances frequently have to decide whether they would prefer to go by land, sea, or air. Hardly anyone can positively enjoy sitting in a train for more than a few hours. Train compartments soon get cramped and stuffy.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take your mind off the journey. Reading is only a partial solution, for the monotonous rhythm of the wheels clicking on the rails soon lulls you to sleep. During the day, sleep comes in snatches. At night, when you really wish to go to sleep, you rarely manage to do so.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get a sleeper, you spend half the night staring at the small blue light in the ceiling, or fumbling to find you ticket for inspection. Inevitably you arrive at your destination almost exhausted. Long car journeys are even less pleasant, for it is quite impossible even to read. On motorways you can, at least, travel fairly safely at high speeds, but more often than not,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journey is spent on roads with few service stations and too much traffic. By comparison, ferry trips or cruises offer a great variety of civilized comforts. You can stretch your legs on the spacious decks, play games, meet interesting people and enjoy good food -- always assuming, of course, that the sea is calm. If it is not, and you are likely to get seasick, no form of transport could be worse. Even if you travel in ideal weather, sea journeys take a long time. Relatively few people are prepared to sacrifice holiday time for the pleasure of travlling by sea.
Aeroplanes have the reputation of being dangerous and even hardened travellers are intimidated by them. They also have the disadvantage of being an expensive form of transport. But nothing can match them for speed and comfort. Travelling at a height of 30,000 feet, far above the clouds, and at over 500 miles an hour is an exhilarating experience. You do not have to devise ways of taking your mind off the journey, for an aeroplane gets you to your destination rapidly. For a few hours, you settle back in a deep armchair to enjoy the flight. The real escapist can watch a film and sip champagne on some services. But even when such refinements are not available, there is plenty to keep you occupied. An aeroplane offers you an unusual and breathtaking view of the world. You soar effortlessly over high mountains and deep valleys. You really see the shape of the land. If the landscape is hidden from view, you can enjoy the extraordinary sight of unbroken cloud plains that stretch out for miles before you, while the sun shines brilliantly in a clear sky. The journey is so smooth that there is nothing to prevent you from reading or sleeping. However you decide to spend your time, one thing is certain: you will arrive at your destination fresh and uncrumpled. You will not have to spend the next few days recovering from a long and arduous journey.
【参考译文】
出远门的人常常需要决定是走旱路、水路,还是坐飞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喜欢坐几个小时以上的火车。车厢很快就变得拥挤、闷热,想摆脱开旅途的困扰是很难的。看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车轮与铁轨间单调的嘎喳声很快就会送你进入梦乡。白天是忽睡忽醒,到了夜晚,你真想睡了,却很难入睡。即使你走运弄到一个卧铺,夜间有一半时间你会盯着车顶那盏小蓝灯而睡不着觉;要不然就为查票摸索你的车票。一旦抵达目的地,你总是疲惫不堪。乘汽车作长途旅行则更加不舒服,因为连看书都几乎不可能。在公路上还好,你至少能以相当快的速度安全地向前行。但旅行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而且只有很少的服务设施,交通也很拥挤。相比之下,坐船旅行或环游可以得到文明世界的各种享受。你可以在甲板上伸展四肢、做游戏,还能也很见到各种有趣的人,能享用各种美味佳肴——当然,这一切只有在大海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大海肆虐起来,你就可能晕船,那种难受劲儿是任何一种别的旅行的方式都不会带来的。即使风平浪静,坐船旅行也要占用很长时间。没有多少人会为享受坐船旅行的乐趣而牺牲假期的时间。
飞机以危险而著称,连老资格的旅行者也怕飞机。飞机另一个缺点是昂贵。但就速度与舒适而言,飞机是无与伦比的。腾云驾雾,在30,000 英尺高空以500英里的时速旅行,这种经历令人心旷神怡。你不必想办法去摆脱旅途的困扰,因为飞机会迅速地把你送到目的地。几小时之内,你躺在扶手椅上,享受着旅途的欢乐。真正会享受的人还可以在某些航班上看一场电影和喝香槟。即使没有这些消遣条件,也总是有事可做。飞机上,你可以观察世界上非同寻常的奇妙的美景。你毫不费劲地飞越高山幽谷,你确能饱览大地的风貌。如果这种景色被遮住了,你可以观赏一下展现在你面前的、一望数英里的、连绵不断的云海,同时阳光灿烂,天空清澈明朗。旅途平稳,丝毫不妨碍你阅读或睡眠。不管你打算如何消磨时间,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即当你抵达目的地时,你感到精神焕发,毫无倦意,用不着因为漫长的旅途的辛苦而花几天时间休息来恢复精神。
1.positively adv. 绝对地,完全地
例句:Her tout ensemble positively kills one.
她的外貌从整体上看确实使人着迷。
2.compartment n.列车客车厢内的分隔间(或单间)
3.cramped adj. 窄小的
例句:If the space feels cramped, a glass coffee table can help make it seem larger.
如果空间拥挤,放张玻璃咖啡桌能显得宽敞些。
4.stuffy adj. 憋气的,闷气的
例句:It's too hot and stuffy in here. Let's go out for a breath of air.
屋里太闷热,出去松散松散吧。
5.monotonous adj. 枯燥的,乏味的
例句:He quit because his job is monotonous and lacks variety.
他的工作很单调,没什么新意,所以他就辞职了。
6.rhythm n.有节奏的运动
7.click v.发出咔哒声
8.lull v.催人欲睡
例句:This will lull them into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9.snatch n.短时,片段
11.fumble v.乱摸,摸索
例句:The blind man fumble about in his pocket for a key.
那个盲人在口袋里摸找钥匙。
12.inspection n.检查
13.inevitably adv.必然地,不可避免地
例句:Errors in theory inevitably result in failures in practice.
理论上的错误必然导致实践上的失败。
14.destination n.目的地
15.exhaust v.使精疲力尽
16.motorway n.快车道
17.ferry n.渡船
18.cruise n.巡游船
19.civilize v.使文明
例句:Those facilities are intended to civilize people.
那些设施的目的在於教化民众。
20.spacious adj.宽敞的
例句:After cutting down the tree the courtyard seems more spacious.
砍掉了这棵树,院里显着空旷点儿。
21.seasick adj.晕船的
22.intimidate v.恐吓,恫吓
23.disadvantage n.短处,缺点
24.exhilarating adj.使人高兴的,令人兴奋的
例句:Marrying off your daughter to a stranger can be the most exhilarating and exasperating experience.
送女儿出嫁给陌生男人既是最令人喜欢也是让人激怒的事情。
25.escapist n.逍遥者
26.refinement n.精心的安排
27.breathtaking adj.激动人心的;不寻常的
例句:Those mountain views are absolutely breathtaking.
那些山间美景真让人心旷神怡。
28.soar v.高飞,翱翔
29.effortlessly adv. 不费力地
例句:This steel knife is so sharp that you can cut meat with it effortlessly.
这把钢刀真是锋快,用它切肉一点都不费力。
30.landscape n.景色
31.fresh adj. 精神饱满的
32.uncrumpled adj. 没有垮下来
1.People travelling long distances frequently have to decide whether they would prefer to go by land, sea, or air.
参考翻译:出远门的人常常需要决定是走旱路、水路,还是坐飞机。
travelling long distances是现在分词短语做后置定语,修饰People。whether引导宾语从句,decide的`内容。prefer to偏好,喜欢。有一个短语prefer to rather than例句:I would prefer to spend the weekend at home rather than drive out.我宁愿在家度周末,而不愿意开车出门。
2.Hardly anyone can positively enjoy sitting in a train for more than a few hours.
参考翻译: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喜欢坐几个小时以上的火车。
Hardly和Scarcely的基本用法
一、“hardly和scarcely(几乎不)”表示的半否定式:
(1)I hardly (或scarcely) saw anything.我几乎什么也没看见。
(2)It is hardly (或scarcely) right.这几乎是不对的。
(3) We could hardly (或scarcely) understand it.我们几乎不可能了解这件事。
(4)Hardly (或Scarcely) anybody believes that.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件事。(或:几乎谁都不相信这件事。)
二、“hardly (或scarcely)…when(或before)…”作“刚……就……”解,注意hardly和scarcely位于句首时,有主、谓语颠倒现象:
(1)Hardly had I reached the station when (或before)the train started.我刚到车站,火车就开了。
(2)Scarcely had he opened the door when(或before)a gust of wind blew the candle out.他刚开门,一阵风就把蜡烛吹灭了。
3.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get a sleeper, you spend half the night staring at the small blue light in the ceiling, or fumbling to find you ticket for inspection.
参考翻译:即使你走运弄到一个卧铺,夜间有一半时间你会盯着车顶那盏小蓝灯而睡不着觉;要不然就为查票摸索你的车票。
stare at凝视, 盯住
例句:Those two are old enemies who stare at each other in anger whenever they meet.
这两个人是多年的宿敌,一见面就怒目相视。
spend some time doing sth花费时间做某事
4. On motorways you can, at least, travel fairly safely at high speeds, but more often than not,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journey is spent on roads with few service stations and too much traffic.
参考翻译:在公路上还好,你至少能以相当快的速度安全地向前行。但旅行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而且只有很少的服务设施,交通也很拥挤。
more often than not大半;大概;很经常
例句:More often than not she's late for school.
他上学多半迟到。
5.Relatively few people are prepared to sacrifice holiday time for the pleasure of travlling by sea.
参考翻译:没有多少人会为享受坐船旅行的乐趣而牺牲假期的时间。
sacrifice for牺牲,放弃
例句:It seemed difficult for him to make any sacrifice for the common good.
看来要他为社会公益作出牺牲是件困难的事。
6.By comparison, ferry trips or cruises offer a great variety of civilized comforts.
参考翻译:相比之下,坐船旅行或环游可以得到文明世界的各种享受。
by comparison比较起来
例句:By comparison, this article is a notch above.
相比较而言,还是这篇文章略胜一筹。
No form of transport could be worse.
比较级表示最高级的意思
英语中最高级含义除用最高级句型表达外,也可以用比较级句型表达。较为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形式:
1.直接用比较级表达。
例如:I have never heard a more interesting story.=
I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story I‘ve ever heard. 这是我听过的最有趣的故事。
How beartifully she sings! I‘ve never heard a better voice.=
She has the best voice.I‘ve ever heard.她唱得多好呀!是我听到的最美的歌喉。
2.用“比较级 than any other 单数名词”表示。
如:He is bett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the class.(=He is the best student in his class.)他在班里,比任何一个学生都好。
China is larger than any of the other countries in Asia.(=China i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Asia.)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He writes more carefully than the other children.(=He writes most carefully .)
他比其他孩子写得都认真。
3.用“比较级 than anything/anyone else"表示。
如:John did more work than anyone else.(=John did the most.)John干活最多。
4.在比较级中用no或nothing等词表示。
如:I like nothing better than swimming. (=I like swimming best.)我最喜欢游泳。
Nobody can do the work better than he did.(=He did the work best.)
这项工作他做得最好。
1.People traveling long distancesfrequently have to decide whether they would prefer togo by land, sea, or air.
人们做长途旅行时,往往不得不决定究竟取道陆路、海洋还是航空。
2.Hardly anyonecan positively enjoy sitting in a train for more than afew hours.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喜欢坐几个小时以上的火车。
3.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take your mind off the journey.
想摆脱开旅途的困扰是很难的
4.Reading is only a partial solution, for the monotonous rhythm of thewheels clicking on the rails soon lulls you to sleep.
看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5.During the day, sleep comes in snatches.
白天是忽睡忽醒
6.Inevitable you arrive at your destination almost exhausted.
一旦抵达目的地,你总是疲惫不堪。
7.…but moreoften than not, the greater part of thejourney is spent on narrow, bumpy roads which are crowded with traffic.
然而通常大部分旅程都是消磨在狭窄、刊刻不平和挤满车辆的道路上。
8.…no form of transport could be worse.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此了。
9.Relatively few people areprepared to sacrifice up to a third of theirholidays for the pleasure of traveling on a ship.
没有多少人会为享受坐船旅行的乐趣而牺牲假期的时间。
10.Aeroplanes have the reputationof being dangerous and even hardened travelers are intimidated by them.
飞机以危险而著称,连老资格的旅行者也怕飞机。
11.But nothing can match them for speedand comfort.
但就速度与舒适而言,飞机是无与伦比的。
12.…there is plenty to keep you occupied.
你仍然不会感到无聊。
13.An aeroplane offers you anunusual and breathtaking view of the world.
你可以观察世界上非同寻常的奇妙的美景。
篇3: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就在下面哦,各位,我们看看下面,欢迎各位阅读哦!
菜根谭全文译文讲解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
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告人之事;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
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大意】
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为清白;权谋术数,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为高明了。
5、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大意】
一个人的耳朵假若能常听些不中听的话,心里经常想些不如意的事,这才是敦品励德的好教训。反之,若每句话都好听,每件事都很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剧毒之中了。
6、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大意】
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可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7、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
美酒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饭;标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8、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大意】
恰如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动也不动,其实天地的活动一时一刻也没停止。早晨旭日东升,傍晚明月当空,可见日月昼夜都在奔驰,可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却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一个聪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闲暇时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应付意想不到的变化,忙碌时也要做到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的乐趣。
9、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大意】
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静坐着观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在之机油然而生;若这种真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10、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大意】
被当政者垂恩重用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从政时不可过分贪恋权位,应抱有“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态度;不过有时遭受小小的挫折,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千万不可罢休,不再继续奋斗。
11、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大意】
能够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纯玉一般沌白;而讲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们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欲享受中丧失怠尽。
12、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长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惠要留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恩。
【大意】
一个人眼前待人处事的态度要放得宽厚些,只有如此才不致使你身旁的人对你有不平的牢骚;至于死后留给子孙与后人的恩泽,则要把眼光放得很远,才会使子孙万代永远怀念。
13、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大意】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14、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灭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大意】
要想成为一个很会作人的人,并不是要懂得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要能摆脱世俗的利欲就可跻身名流;要想求到很高深的学问,并不需要特殊的秘诀,只要能排除干扰、宁静心情的杂念就可超凡入圣。
15、义侠交 友,纯心作人
交 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大意】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作人处事也要存着一颗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
16、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 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大意】
追求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前,进修德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标准。
17、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大意】
为人处事以遇事都要让一步的态度才算是最高明的人,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余地;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的人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就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18、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过一个悔字。
【大意】
即使有世间最伟大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骄矜的“矜”字所起的抵消作用;即使犯了滔天大罪,只要能作到一个懊悔的“悔”字,就能赎回以前的过错。
19、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大意】
不论如何完美的名气和节操,都不要一个人自己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人,只有如此,才不会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来灾害,从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论如何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担几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养。
20、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大意】
不论作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绝,这样造物的上帝不会嫉妒我,甚至于最愿与人恶作剧的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一切功劳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为此而招致外患。
21、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 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大意】
任何家庭都应该有一种真诚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种不变的原则。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纯真的心性,言谈举止自然温和愉快,就能与父母兄弟相处得很融洽,比用静坐调护身心还要好上千万倍。
22、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大意】
一个好动的人就像乌云闪电,霎时就会无影无踪,又像风前的残烛孤灯,摇曳不定忽明忽暗。一个喜欢清静之人,如熄灭的灰烬,又像丧失了生命的枯木,生命力消失。可见过分的变幻和清静,都不是合乎理想的人生观,只有在缓动的浮云下,平静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鹞鹰飞舞、鱼儿跳跃的景观,用这两种心情来观察万事万物才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
23、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大意】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24、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跃彩于夏月。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大意】
粪土里所生的虫是最脏的,可一旦化为蝉却只饮秋天洁净的露水;fu败的野草本不发光,可一旦孕育成萤火虫以后,却可在夏天的夜空中发出耀眼的光彩。由此而知,洁净的东西常常从污秽中产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现。
25、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大意】
一个人之所以会有矜气高傲的无理态度,都是由于受外来血气的影响,只要把这种外来的血气消除,光明正大刚直无邪的气概才能出现。一个人的所有欲望 和想象,都是由于虚幻无常的妄心所造成的,只要能铲除这种虚幻无常的妄心,善良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
26、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大意】
酒足饭饱之后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这时所有的甘美味道已全部消失。房事满足之后再回味性欲的情趣,那男女之间鱼水之欢的念头已全部消失。因此如常能事后悔悟,来做另一件事的开端时的参考,那就可消除一切错误而恢复聪明的本性,这样做事就算有原则,一切行为自然都合乎义理。
27、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大意】
身居政职的人,要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身为平民居住在田园中的人,必须要胸怀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
28、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大意】
人生在世不必勉强去争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功劳;救助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图报,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图报了。
29、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大意】
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 瘁,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若过分清心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30、原谅失败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大意】
对于一个事业失败而感到心灰意懒的人,要使他恢复当初奋发上进的精神;我们对于一个事业成功而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永远维持下去。
31、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大意】
一个富贵家庭待人接物应宽大仁厚,而很多人却刻薄无理,这种人虽身为富贵之家,可他的行径却与贫相同,这如何保持富贵的身分呢?一个才智出众的人,本应谦虚有礼不露锋芒,可许多人反而夸耀自己的本领如何高强,这种人虽表面聪明,其实他们的言行与无知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样,他的事业到头来又如何不败呢?
32、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大意】
先站在低矮处然后才知攀登高处的危险性,先在阴凉处然后才知过分光亮的地方会刺眼睛,先保持宁静的心情然后才知道喜欢活动的人太辛苦,先保持沉默心性然后才知道话说多了很烦躁。
33、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大意】
一个人能丢开功名富贵的权势思想的左右,就可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一个人不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就可以进入超凡绝俗的圣贤境界。
34、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大意】
名利欲望 未尽会杀害我的心性,自以为是的偏私和邪妄是残害心灵的毒虫;色未必都会妨碍人的品德,只有自作聪明的人才是破坏道德的最大障碍。
35、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大意】
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作人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把好处让三分给他人的胸襟和美德。
36、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大意】
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抱恭谨的态度不难,难的是对待他们有礼。
37、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大意】
人宁可保持纯朴、无机诈的本性而屏除后天的聪明才智,以便保留一点浩然正气还给孕育灵性的大自然;人宁可抛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而过着清虚恬静的生活,以便留一个纯洁高尚的美名还给孕育本性的天地。
38、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大意】
要想制服 邪恶必须先制服 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己内心之恶制服 之后,一切其他邪恶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这样所有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会侵入。
39、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 游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 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静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使终生难植嘉禾矣!
【大意】
在家教导子弟,要像养一个大闺女那样,必须严格管束他们的出入和所交 的朋友。万一不小心接交 了坏人,就等于在良田之中播下了坏种子,这样的孩子就一辈子也没出息了。
40、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大意】
关于欲念上的事,绝不要依靠职务之便,而苟且占为己有,一旦贪图非分的享乐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关于义理方面的事,绝不要由于畏惧困难,而产生退缩的念头,一旦退缩就要与真理正义有千山万水之隔。
41、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
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因此他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 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过分刻薄吝啬。
42、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大意】
别人富有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守有为的君子决不会为统治者的高官厚禄所收买。人的智慧一定能胜大自然,意念可转变受到蒙蔽的气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决不会向命运低头。
43、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灌足,如何超远;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鹅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大意】
立身处世若不能保持超然的态度,就好像在泥土里打扫衣服,在泥水里洗灌双脚,又如何能出人头地呢?处理人世事物若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态度,就好比飞鹅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哪会使身心感到愉快呢?
44、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大意】
求学问一定要除掉杂念,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如果立志修养品德却又流于功名利禄,必然不会有什么高境界的真实造诣;如果读书只是在吟咏诗词方面感兴趣,那一定会显得浮浅而没有什么心得。
45、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咏,金屋茅舍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大意】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连以慈悲为怀的维摩诘和屠夫刽子手的本性也都相同;世间到处都有一种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连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与简陋的茅草屋也没什么差别,可惜人心经常为情欲所封闭,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错过,结果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局面。
46、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咏,若一有贪著,便坠危机。
【大意】
凡是进德修业、磨练心性的人,必须有一种木石般坚定的意志,若对外界的荣华富贵有所羡慕,那就会被物欲所困惑;凡是治理国家、服务人群的政治家,必须有一种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怀,假如一有贪婪名利的念头,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险恶深渊。
47、善人和气一团 ,恶人杀气腾腾
吉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狼戾,即声音唉语浑是杀机。
【大意】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不论言行举止都极镇定安详,甚至就连睡梦的神情也都洋溢着一团 和气;反之一个性情凶暴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手段残忍狠毒,甚至就连在谈笑之间也充满了恐怖的杀气。
48、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大意】
肝脏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肾脏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生在人们所看不见的内脏,但病的症状必然发作于人们所能看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上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到的细微处下功夫。
49、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大意】
一个人的幸福莫过于无事牵挂的了,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才知道没有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的人,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灾祸。
50、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大意】
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时,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应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应宽严互用。
51、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
不忘。
【大意】
自己虽帮助过人,也不要常常挂在嘴上、记在心头,但若作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反之如果别人曾经对自己有过恩惠却不可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则不可不立刻忘掉。
52、无求之施一粒万钟,
有求之施万金无功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千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施,贵人之报,虽然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大意】
一个施恩于别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记在心头,更不可存让别人赞美的念头,这样即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万钟的回报;一个用财物帮助别人的人,不但计较自己对别人的施舍,而且要求人家的报答,这样就是付出一百镒,也难收到一文钱的功德。
53、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大意】
每个人的际遇有所不同,有的可成就一番事业,有的则一事无成,在各种不同的境遇中,自己又如何能要求特别待遇呢?每个人的情绪各有不同,有的稳定,有的浮躁,又如何要求别人事事都与你合作呢?假如自己能心平气和地来观察,也就是设身处地地反躬自问一下,这也是人生中最好修养门
径。
54、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心地乾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籍寇兵而赍盗粮矣。
【大意】
只有心地纯洁的人才可读圣贤书、学古人的道德文章,否则看到一件古人所做的好事,就私下作为自己的见解,听到古人所说的一句好话,就私下拿来掩饰自己的缺点,这就等于送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
55、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大意】
豪奢的人财富再多也感到不够用,这如何比得上贫穷节俭而有赢余的人呢;有才干之人心力交 瘁反而招致大众怨恨,如何比得上愚笨的人安闲无事而能保全纯真本性呢。
56、读书希圣讲学躬行,
居官爱民立业重德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立业不思重德,为眼前花。
【大意】
读书不去研究古圣先贤的思想精义,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作官如果不爱护人民,只知受禄,就如一个穿着官服的强盗。只知研究学问却不注重身体力行,那就像一个不懂佛理只会念经的和尚;事业成功后却不想为后人积一些阴德,那就像一朵艳丽却很快凋谢的昙花。
57、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大意】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部好文章,可惜却被内容不健全的杂乱文章给封闭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首美妙的乐曲,可惜却被一些妖邪的歌声和艳丽的舞蹈所埋没了。所以一个有学问的读书人,必须排除一切外来物欲的引诱,直接用自己的智慧寻求本性,如此才能求得一生受用不尽的真学问。
58、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
【大意】
在困苦时能坚持原则把握方向,当问题解决时自然能得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只有这种喜悦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时有过分狂妄的言行,往往会因此而跟他人结下冤仇,种下日后发生祸患的悲剧根苗。
59、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
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富贵名益,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大意】
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如果是从高深的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环境中的野花,会不断繁殖绵延不绝;如果从建立政治功勋中得来,那就如同生在花园中的盆栽一样,只要稍微移动,花木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若靠特权或恶势力而得,就如插在花瓶中的花,由于根没有深植在土中,很快就会凋谢。
60、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 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大意】
在春天和煦的阳光照拂下,就连花草树木也争相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景色,飞鸟也懂得唱出几句美妙的歌声。一个读书而又有才干的士大夫,若能侥幸出人头地身居高位,同时又能吃得酒足饭饱过上豪华的生活,却不肯为后世写下几部不朽名著,或留下一些有益世人的事迹,那他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如同一天都没活过。
61、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大意】
一个作学问的人,思考要细密,行为要谨慎,同时又要有潇洒脱俗的超凡胸怀,凡事都不拘泥细节,如此才能保持生活中的情趣。反之,假若一味克制自己,过极端清苦的生活,就如同大自然中只有落叶的秋天,而没有和煦的春天,这又怎能培育万物的成长而至开花结果呢?
62、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大意】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反而建立不起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树立名望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所以看上去反而很笨拙,那些卖弄自己聪明智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63、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大意】
攲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扑满因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感到缺欠一些,也不要过分美满。
64、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大意】
一个人如不彻底拔除功利思想,即使他能轻视荣华富贵而甘愿过清苦的生活,最后仍然无法逃避名利的诱惑 ;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能恩泽天下甚至造福千秋,其结果仍然算是一种多余的伎俩。
65、心地须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大意】
一个人的心地如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如站在万里晴空下一般。一个人如果有邪恶不端之念,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
66、勿羡贵显,勿虑饥饿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虑,不知不饥不寒之虑更为甚。
【大意】
一般人都只知道名誉与官职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没有名声没有官职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一般人都只知道饥饿跟寒冷是最痛苦的事,却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达官贵人,他们的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是最痛苦的。
67、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尤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大意】
一个人做了坏事而怕人知道,可见这种人还有羞耻之心,也就是在恶性中还保留一些向善之心;一个人做了善事而急于让人知道,就证明他做善事只是为了贪图虚名和赞誉,那么在他做善事时,已种下了可怕的祸根。
68、君子居安思危,天亦无用其技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听用其伎俩矣。
【大意】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有时使人先陷于窘境而后再春风得意,有时先让人一番得意而后再受挫折,这都是上天有意捉弄自命为英雄豪杰的人。因此有才德的君子,当不如意时要适应环境,遇到逆横事件也一笑置之,在平安时要想到危难,这样,就连上天也无法施展他捉弄人的巧计了。
69、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躁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
【大意】
性情急躁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如烈火一般炽热,所有与他接触的人都会被焚热;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如冰雪一般冷酷,无论何人碰到他都要遇到残害。一个头脑顽固而刻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也像一株朽木,死沉沉的完全没有生机,这都不是能成大功业而造福于人类的人。
70、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
【大意】
人间幸福不可勉强去追求,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础;人间的灾祸实在难以避免,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头,是远离灾祸的法宝。
71、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业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守拙无巧。
【大意】
即使十句话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可你若说错一句话就会立刻受到指责;即使十次设计九次成功也未必有人会奖赏你,可只要有一次计划失败,埋怨责难之声 就会纷纷而至。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宁可保持沉默寡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话都不随便说;尤其在做事方面,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能自作聪明。
72、杀气寒薄,和气福厚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也长。
【大意】
大自然有四季的变化,春夏温 暖万物获得生机,秋冬寒冷万物就丧失生机。一个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就如秋冬寒气冷漠而无人敢接近,他所得到的也就冷漠而淡薄。只有那些性情温 和、满怀热情的人,既肯帮助别人也可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他所获的福份不但丰富,而且他的禄位也会源远流长。
73、正义路广,欲情道狭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荆棘泥土。
【大意】
大自然中的道理就像一个宽敞的大路,只要人们略为用心探讨,心灵深处就会觉得无边辽阔豁然开朗;人世间欲望 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径,刚一把脚踏上就会觉得眼前是一片崎岖不平的泥路,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把脚陷入泥潭中。
74、磨练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大意】
人的一生有苦有乐,只有在苦难中磨练而得的幸福才能长久;在求学中,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怀疑的精神,有疑就去勘证,只有在不断考证中得到的学问才是真学问。
75、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大意】
一个人一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人也要有择善固执的态度,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诱惑 。
76、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大意】
一块肮脏污秽的土地,才是长植物的好地方;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往往没有鱼虾生活。所以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应具有接纳庸俗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不可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入孤独状态。
77、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大意】
一匹性情凶悍的马,只要训练有术,驾驭得法,仍可骑它奔驰万里;在熔化时爆出炉的金属,最后还是被人注入模型变为器具。一个人只要一贪图吃喝玩乐,就会使精神陷于委靡不振的状态,如此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所以陈献章才说:“做人有过失没有什么可耻,只有一生不知悔悟的人才最值得忧心。”这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
78、一念私贪,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私贪,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大意】
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懦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就会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会变得很污浊,结果就等于毁了他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一致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为修身之宝,这样才能超脱物欲度过一生。
79、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贱。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堂中,贼便化为家人矣!
【大意】
每个人眼睛所看、耳朵所闻的声色都是外来的敌人;每个人都有容易冲动的感情,无法满足的欲望 ,这些心理上的邪念都是内在的敌人。不管是内敌还是外贼,只要身为主人翁的你自己保持灵魂的清醒,每天都循规蹈矩不违背情理法则,那么,所有心理上的敌人都会成为你修养品德的助手。
80、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大意】
与其谋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到不如维护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81、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字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大意】
一个人的气质要恢宏广阔,但绝对不可以流于粗野的狂放;思想观念要缜密周详,但绝不可繁杂纷乱;生活情趣要清静恬淡,但绝不可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节要光明磊落,但绝不可流于偏激刚烈。
82、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大意】
轻风吹过稀疏的竹子固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大雁飞过寒冷的深潭固然会倒映出雁影,但是当雁飞过去之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不会留下雁影。由此可见,一个具备高深品德的君子,当事情来临时,他的本然之性才会显现出来,事情过去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复原来的空虚平静。
83、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大意】
清廉纯洁而又有能容忍不廉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有能当机立断的魄力,聪明睿智而又有不失于苟求的'态度,性情刚直而又有不矫枉过正的胸襟,这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地甜,海产的鱼虾虽然淹在盐里却不过分地咸,一个人要能把持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作美德。
84、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大意】
一个贫穷的家庭要经常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贫穷家的女儿要经常把头梳得干干净净,摆设和穿著虽不算得豪华艳丽,但是却能保持一种脱俗高雅的风范。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一旦际遇不佳而处于穷愁潦倒的景况,绝对不应该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85、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大意】
在闲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最好要利用这段时间为以后的事情作一些准备,等到忙碌起来就会有受用不尽之感;当平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为日后担任艰巨工作作些准备,等到艰巨工作一旦到来就会有应付自如之感;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没有任何人看见的地方时,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产生任何邪念,也不作任何坏事,如此才能使你在众人面前受到人们的尊敬。
86、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走,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大意】
当你心中刚一浮起邪念时,假如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向的可能,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坏的念头一产生立刻有所警觉,有所警觉后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所以你绝对不可以轻轻放过这邪念产生的一刹那。
87、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大意】
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观人之术更好的了。
88、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大意】
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宁静并非真宁静,只有在喧嚣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狂歌热舞环境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89、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大意】
假如一个人要想作自我牺牲,就不应该存计较利害得失的观念,存这种观念就会使你对这种牺牲感到犹豫不决,既然对你的牺牲心存计较犹疑,那就会使你的牺牲志节蒙羞。假如一个人要想施恩惠给他人,就绝对不要希望得到人家的回报,假如你一定要求对方感恩图报,那就连你原来帮助人的一番好心也会变质。
90、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补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大意】
假如上天不给我许多福分,我就多作些善事来培养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点,上天又能对我如何呢?
91、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人
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人著意避祸,天即就著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大意】
一个志节坚贞不贰的君子,虽然不想追求自己的福祉,可是上天却使他无意之间得到他本不想得的福分;一个行为邪僻不正的小人,虽然用尽心机妄想逃避灾祸,可是上天却在他巧用心机时来剥夺他的精神气力使他蒙受灾祸。由此观之,上天对于权力的运用真可说是神奇无比,变化莫测,极具玄机,人类平凡无奇的智慧在上天面前实在无计可施。
92、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大意】
歌妓、舞女、酒女等风尘女子,虽然半生以卖身卖笑为业,但是如果到了晚年能嫁人,当一名良家妻子,那么她以前放荡淫佚的生活,并不会对后来的正常生活构成妨害;可是一个一生都坚守贞操的节烈妇女,假如到了晚年由于耐不住空闺寂寞而失身 的话,那她半生守寡所吃的苦就都付诸东流。俗谚说:“要评定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必须看他的后半生的晚节。”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93、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 ,竟成有爵的乞人。
【大意】
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他人,就等于一位有实际爵禄的公卿宰相受到万人的景仰;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假如一味贪婪权势而把官职作成一种生意买卖欺下蒙上,那么这种行径的卑鄙就如同一个有爵禄的乞丐那样可怜。
94、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大意】
假如要问我们的祖先是否给我们留下有恩德,就要看看我们现在生活所享受的程度是否高,假如确实高,那就算祖先累积下了恩德,我们就要感谢祖先当年留下这些德泽的不易;假如我们要问我们的子孙将来是否能生活幸福,就必须先看看自己给子孙留下的德泽究竟有多少,假如我们给子孙留下的恩惠很少,就要想到子孙势将无法守成而容易使家业衰败。
95、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大意】
一个伪装心地善良的正人君子,和无恶不作的邪僻小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改变自己所操守的名节,他的品格还不如一个毅然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
96、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大意】
如果家里的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以随便大发脾气乱骂,更不可以用冷漠的态度进行冷战而不管他,如果他所犯的错你不好意思直接说,就要假借其他事情来暗示让他改正;如果没办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要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因为循循善诱,就好像春天温 暖的和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同时也像温 暖的气流一般能使冬天冻得如石块的冰完全融化,这样充满一团 和气的家庭才算是模范家庭。
97、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隐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然无险侧之人情。
【大意】
一个天性善良、心地纯洁的乐观主义者,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而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心胸开朗的达观主义者,待人接物都抱着宽大为怀的态度,因此他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正常而毫无邪恶。
98、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大意】
一个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衷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无所忌惮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个有才学而又有修养的君子,万一不幸处在这种既被怀疑又遭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略为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绝对不可以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99、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大意】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苦贫困的环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疗器材、药物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都治好;反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良好环境中,就等于在你的面前摆满了刀枪等杀人的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失败的路途。
100、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生长富贵家中,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炎,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炎不至焚人,心将自烁矣。
【大意】
一个生长在豪富权贵之家的人,物质享受方面可说应有尽有,因此就会养成各种不良 嗜好和喜欢作威作福的个性;但是不良 嗜好对人体 的危害就有如烈火,作威作福专权弄势的脾气对心性的腐蚀就有如凶焰;假如不及时给他一点清凉冷淡的观念缓和一下他强烈的欲望 ,那猛烈的欲火即使不使他粉身碎骨,早晚有一天也必然会像引火自焚般把他毁灭。
篇4:美语场景讲解及译文
美语场景讲解及译文
1.Do you know what euphemism is?
2. Sure. It’s when we use a polite word instead of a more accurate one.
3. That’s right. And I was thinking that there are probably more euphemisms for toilet than any other word.
4. Yah. I can think of loads, like WC, washroom, bathroom, powder room, little boy’s room and lavatory, look, bog and some words which are really not very polite at all.
5.But do you know that the word toilet can also be a verb?
6. No, I didn’t. How?
7. Well, many many years ago, people would say to do one’s toilet which meant to wash and dress.
8. So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one to use?
9. Well, I think it depends where you are.
10. In China, for example, most people will call it the WC.
11. Yah. That’s short for water closet, isn’t it?
12. Um. But the Americans seem to prefer to use bathroom or washroom or even restroom.
13. The British often use gents or ladies.
14. And I have also seen the word lavatory used on some aeroplanes.
15. I think the best thing is to listen to what the people use in the country you are in, and copy that.
1.1.你知道隐喻是什么吗?
2.当然,它是我们用一个礼貌用词来代替一个准确用词。
4.对,免费学英语网站,我可以想出一大堆。
5.像WC、洗手间、浴室、化妆间、小孩房等。
6.还有LAVATORY、LOO、BOG以及一些实在还是很雅致的词。
7.你知道“TOILET”也可作为动词吗?
8.不,不知道。怎么用呢?
9.很多年以前,人们说“做某人洗手间”,学习英语的`网站,指的是洗澡和更衣。
10.那你觉得哪一个是最好的用法呢?
11.我想它取决于你在哪里。比如在中国,大多数人称之为“WC”。
12.它是“WATER CLOSET”的缩写,免费英语站,是吗?
13.嗯,但是美国人似乎倾向于使用浴室、洗涤间或是休息室。
14.英国人常用“男厕”或“女厕”,我也在一些飞机上见过“LAVATORY”一词。
15.我想最好听听你所在国家人们的用词习惯,并跟着他们说。
篇5:阴符经全文及译文讲解
阴符经全文及译文讲解
历史上对《黄帝阴符经》评论不一。许多注家将其神化。其实《黄帝阴符经》是一部朴素、抽象的思想著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养生之道对我国的中医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关于治国、治兵等谋略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作用。我们仔细研究,此书大抵言天地阴阳运行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辩证关系,蕴含无穷机变,包含比较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宇宙大自然变化规律,养心修身,谋事策略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根据自己学习以后的体会,作些浅显解释,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上篇解释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这里天字古代很难解释清楚,天就是指这个世界,自然界甚至宇宙,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执是掌握的意思,道是自然法则,这个道不是后世说的道教的道,这里是指道家学说法则。中国自古以来,老子写了《道德经》,形成道家学说,后来形成道教。,但汉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道家学说落败。其实汉以前我国古代思想,道家学说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句就是要按照宇宙法则行动,天之道的自然规律如人的性,是静止的。天之行是自然规律的运动,是动态的,如人的命,这一种静、动结合,道家叫性命双修,道家思想就是叫你顺应宇宙自然规律,做到无为而为。包括人的生命运动和宇宙自然运动密不可分的,如果你认识这些道理了,你就算是比较完备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贼:古代解释意思是残害、伤害的意思,这里是指破坏力量。宇宙自然界有这五种伤害关系,《阴符经》中的五贼解释很多,太公批注,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黃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強楚。有些注家认为,“五贼”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有人认为是身体的口、眼、耳、鼻、舌等,身体器官变化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总之说法不一,不管怎样说,说明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规律,如果你掌握这些矛盾规律,顺应这些客观规律办事,你就得到事功,得到万物昌盛。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五贼者为五种道术,也就是大自然变化归纳的五种客观规律,如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小点是事物的五种变化规律,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再说小点是人身体中的“口、眼、耳、鼻、舌”等。古人常常讲“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臓”等,这是对立统一的五种变化规律关系,同道家修身按照这五种变化规律关系相结合,使其自身内应适合其外应,以达天、人同一之境界。就象《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必须适应一年四季变化的气候规律一样道理,以求心理平衡,生理平衡。明白了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你不仅保养好了身体,也能够做好事业,当然《阴符经》的道理是能大能小,大到蕴涵治国之策,小到养生之术。所以讲到明白这些道理,掌握这些规律,宇宙虽大好象在你心中,了如指掌,宇宙中万象变化无非在你自己身体变化规律中都可找到。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人的心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认识到自然规律中往往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但是没有认识的东西很多,这就叫做“机”。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成就事业,
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
天发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反常,冬天变暖,久旱久涝,这样连星际都会脱离轨道陨落。地发杀机,就是地震、海啸、山崩,连水中动物都会逃离爬上岸。人发杀机是讲人违背人性,用所有的武器进行相互残杀,就会造成地覆天翻,面目全非的场面。指人性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比如现在气候变暖就是人违背自然规律之结果,长此下去就会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不安的局面,大乱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
天发杀机是自然杀机,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天气异常,山崩地裂,大水泛滥,虫灾旱灾。人发杀机是人为杀机,主要指人事祸乱:如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政治腐败,经济混乱。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着与天性相通的灵性。圣人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尽量做到天人合一来安定社会,奠定基业。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所以处事就应该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测深浅,就可以发挥长处,藏匿短处了。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扬长避短的谋略艺术。从道家修练角度看就是要养道育德,巧拙之性俱隐伏于身心,然后内观正性,外视邪淫,善则行之,不善则舍之,修身炼性,达到神定气和。天性的自然威力,人应该可以掌握它,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变化来行动,大到国家安邦定基,小到身体道德修养,做到扬长避短,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时候就要预测,尽量化害为利,减少社会或者自身的伤害,所以道家一直提倡大智若愚,韬光养晦,顺其自然。历史上就象孙膑、苏秦、诸葛亮、郭子仪等运用《阴符经》取得事业的正面效果。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九窍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为七窍,也叫“阳窍”,还有“阴窍”二(尿道、肛门),合称为“九窍”。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朵听到杂乱声音就会精力动摇,眼睛迷于浓艳色彩就会神光松弛,嘴巴不停多说就会内气散失,精、神、气一伤,就会心绪迷乱,九窍不通,邪不可拒。但是,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静观自然,心归淡泊,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这是讲人道,人体之自然规律,懂得修心养身的人,才能够做到无为而为,有作为不以为之,无欲理事不被心身所累,万物有忍而心不生厌,无执无着,身归自然,造福人类。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五行相生相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同样人的五行是五心、肝、脾、肺、肾,又称五脏,也和自然规律五行差不多,只有生克适宜,五行相安。肝为木,心为火,肾为水,脾为土,肺为金,又有木对肝对目火对心对舌土对脾对口金对肺对鼻水对肾对耳。总之,自然的五行变化同身体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其实中国的中医理论也是有此而来。如肝为木,心为火。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达到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往往忧之伤脾、气之伤肝,火之伤心,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不平衡产生杂念,杂念为奸,奸起妒忌,**必生,这样的人当道,国家就不安定。所以《阴符经》讲到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研究事物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智慧来防微杜渐,以法制严加限制。这样的统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圣人。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中篇解释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到死往复循环的道理,从个体生命来看没有一个不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天生天杀。但是从整个物种来说,那还是往复循环的发展,人通过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发展,野草是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产生,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带入来年春天的勃勃生机。人没有夜晚的休息,细胞的死亡和成长过程,就没有来日的精力旺盛。所以事物都是在生死往复循环中发展,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是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地精华,可以被万物摄取;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
盗这里指摄取、残害、利用、破坏等意思。天地精华被万物摄取,才会蓬勃生机,但是过多的摄取等于残害和破坏。比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废气过多排放,空气被污染,天地精华被残害、破坏。万物可以被人利用,比如砍伐木材可以建筑房子,开采石油可以发展工业,但是过多利用,成为了破坏,过多砍伐木材,造成生态不平衡,水土流失,过多利用石油,造成废气污染。人过多沉迷与万物,却被万物所伤害,叫玩物丧志,有的甚至使人沉溺丧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所以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时”者,时机也,“百骸”指身体;“理”就是调理、健康的意思;“机”者规律也。这里讲了二层意思,一是讲人的合理饮食规律。万物都有个成熟的时机,熟而食之对身体有利,比如水必须煮开,人喝了就不生病,粮食、蔬菜、肉类必须煮熟,人食了就有营养,熟则益人,生则伤及五脏,少则饥饿伤身,多则伤其胃害其体,“冬补春温夏清凉,四季调理身无妨”。二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律。机就是规律,动其机就是人要合乎大自然客观规律,使大自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万化安。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循“以时取用”的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一切生物的自然本性,切不能人为的去破坏。《阴符经》给我们指出了理性之思、智慧之思,明智地懂得自身生理平衡和大自然平衡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神是会意、形声字,小篆:神,从示、从申。小篆的示上部为二,二古通上字;下部为三条下垂的线,义作“上天垂相”解。所谓上天垂相就指现代所说的自然现象。古代对日、月、风、雨、雷、电无法解释称之为神。后来智慧才能超绝于人者曰神,德之极高者曰神,知道宇宙变化的圣人曰神,透过中国文字这一智慧符号,为我们揭示出:“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谓之神”。所以《阴符经》给了我们启示,有些平淡无奇,屡见不鲜的事往往包涵着无数的神奇,关键在于人们认识和探求。就象现代人不断探索科学规律一样的道理,瓦特发明蒸汽机无非是在茶壶煮水的渺小事物中得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定律也不过是苹果落地时得到启发,这就是“不神之神”的艺术魅力。创造“不神之神”的境界,就需要激发人的聪明才干,需要运用人的智谋韬略,对其客观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有其超乎寻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从修道者来说,要明白宇宙外象有吉凶之兆,你必须运用智谋韬略,掌握其客观规律。同时要明白自身之神,外通天地,内修圣功,从点滴起始,积累知识,身心齐修,才能洞察一切事物变化规律。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
一年的日数由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三百六十天,每月的日数由月亮绕地球一周定为三百六十个时辰(即三十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由此可见历法的安排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就是自然规律。《阴符经》就是告诉我们探天地奥秘的神明,也是据此而产生的,这种准确的推算,使每年的节气符合实际气候,有利于人们的修养生息。这就是时间概念,是人民实践中的科学总结。比如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的三点是有科学道理的,说明人按照历法应该活动时候该活动,应该休息该休息,这样的人才懂得自然规律。如果常常违背自然规律,更何谈生命健康和事业成功。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盗机”就是前面讲的“三盗”即“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三者关系是潜伏的契机,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而且也很难理解,所以讲是莫能见,莫能知。君子明白这种契机是自然规律,就需要好好把握,在实践中去体味,去正确把握,这就是智谋韬略。而小人呢?为把这种暂时的契机,通过权力去占为私利,滥用无度,最终会因私欲的膨胀而葬送了自身。
中篇主要讲人们如何正确运用自身和自然规律来富国强民。首先讲到人的生命和万物的新陈代谢都有其客观的规律。其次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都需要好好把握,不可能人为的去破坏这个规律。作为人就必须从自身的规律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从自身的修养中明白运用智谋韬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再次懂得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就象历法规律那样去遵循,才是圣明,三盗之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一般人是很难发现,必须从实践中去体会,从自身修养中去把握,如果天、人、物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够真正富国强民。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下篇解释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
瞽:ɡǔ,(形声字。从目,鼓声。本义:瞎眼),《书?尧典》传:“无目曰瞽。”这里用瞎子、聋子作为比喻,要求军队的统帅者,做到静虑。一个人如果少受到外界干扰,静心专注,这样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任何事情能够考虑周密,才能够深入探究其无穷奥妙。如果一个人生性浮躁,做事不专注,或者象“小猫钓鱼”蜻蜓来了捉蜻蜓,蝴蝶来了捉蝴蝶,那么连一条小鱼都难以钓到。《阴符经》告诉我们用兵者更需要一种深思熟虑的修养。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
人的主观意识是外界事物的信号刺激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是外面事物反应到主观思想以后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比如听美好的音乐就会觉得舒服快乐,看见好吃的东西就产生想吃到的欲望,同样对美色也会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但是要没有欲望也是不客观的,但是超过客观的欲望,或者沉溺于一种物欲,就会被葬送,叫玩物丧志,也有酒、色、财、气伤英雄之说。古人把接触正面的事物叫阳,接触过多或者反面的事物叫阴,人的阴阳不平衡就会心力衰老而死亡,人接触事物的第一信号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说一个人的眼睛对人的生死奥秘起到了重要作用。《阴符经》就提出了“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的道理,一个人的心念起灭也是对物欲的追求多少而决定,而一个人的事业得失成败奥秘在于你的一双眼睛。所以修道者就要清心寡欲,身外之物不可多求。心有物造,目观心动,只有寡欲,才能心目机合,达到处理事物完善。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
天是自然的,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叫无恩,就象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说天地是自然客观的,没有主观意识,对待万物就象祭祀用草扎的狗一样,祭祀时候万人朝拜,祭祀完毕一把火烧了。天给万物以空气、阳光、雨露,万物是得到了大恩的,就象春天来了,一声春雷,一阵春风,让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过去皇帝可称为天子,这里也可比作一个国家好的政策,法律,好的统治方法,作为皇帝没有认为我是有多大恩惠,而是让百姓真正去感受到恩惠,这样的国家就象春天一样,生气盎然,蓬勃发展。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天道从统治角度看可以说绝对自私的,但是在运用方面应该是大公无私的,禽兽以弱小制服强大在于一鼓作气。
馀是繁体字,即余,余的意思是姓,是我,超过了称余。这里指放荡有余,思想麻痹。这两句话说明两种不同精神状态的人的品德修养。人需要乐观精神,但不允许狂欢放荡,骄奢淫逸;人需要冷静头脑,神清智明,但不允许过于沉静。因此这是指帝王将帅在对待战争时应有的精神状态,说明在战争中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天道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自私的,人为不可能刻意去改变它。自然之道根据物的不同特点使之成长发展,没有遗弃其中的任何一物,从运用角度看可以说是大公无私的。由此,可以探究到统治的天道、王道、政道、兵道都是如此,天道、王道与治道是相通而又是最自私的。谁不维护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呢?但是这个自身根本利益,还是要维护的是天下人的利益,所以运用政令、军令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不容有半点违反。
动物禽兽存在自然竞争的法则,以小胜大在于一鼓作气征服对方,玄龟食蟒,颤隼击鹄,黄腰啖虎,飞鼠断猿,蜍蛭哜鱼这些现象都存在。这里借用以小胜强的军事战略,禽:古代通擒。意为俘获。箝制,致敌于死命。指:制裁、箝制,使其敌方失败,气:气势。人或动物所表现出来某种力量的趋势,也指土气。鼓舞军队的士气,挫伤敌人的锐气。创造无敌于天下的士气,以及由士气表现出来的力量趋向,这是个重要的战略战术。比如后来的道家非常讲究练气,从个体生命看,气是生命动力源泉,气血畅通,生命才能旺盛,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这是宇宙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同样有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于恩。
这里是用生死、恩害的自然辨证关系运用于兵法韬略上是有科学道理的,比如两军交战的战场,却是横躺死尸的地方,如果抱必死决心就会打出生路,就是投之死地而后生。恩害也是同样,吴王夫差树立恩威于勾践,夫差允勾践屈服求和,为质于吴,后又释放勾践回国。反而遭到国灭身亡的祸害,勾践是害中求生。这样的辨证思想来源于生死、恩害的自然规律。智者能够举一反三而理解把握。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蠢无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弄到社会现象中来,认为自己知道这些吉凶祸福的征兆就自封为“圣人”,我以为能够依据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愚人:蠢笨无知的人。天地文理:即天文地理,是自然现象中的事物,例如日蚀,月蚀、星变、地震等。圣:这里指超凡、预见性强的人。时物文理: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例如政治制度、方针政策、生产建设、赋税民情等等。哲:智慧卓越的人。《阴符经》告诉我们天文地理,五行变化是自然规律,作为知晓的圣人,不是把自己的知识、认识去用于卖弄玄虚,愚弄百姓,而是要树立天下为公,知识用于社会,把它运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规律,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这样的人才称得上真正智慧卓越的哲人。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所谓圣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圣人;有些人以神奇、神异创造奇迹是圣人,我就不认为圣人是有神奇、神异的。
愚:是愚蠢。虞:是欺骗,猜测意思。奇:是奇迹。期:等待。圣:指智慧超群的人。
这一句说明智慧超群的圣人是定静如愚,实不愚,圣道自然,不在奇。大智若愚的的慎行是修真的极好素质,大巧若拙的平常心是不奇之奇。有些愚蠢的人认为圣人神奇多变,机智莫测,是令人感到惊奇,其实修道之人也是普通的人,只因为注重身心双修,以道修德,看上去愚愚笨笨,其实智慧超群,大智若愚。圣道自然在于守静,静至虚得用奇器为真功夫,动植生灵,皆为道侣。浮躁、欺诈、虚荣得一时之私利来看待圣人,或者以神奇、神异、矫强作用来看待圣道都是错误的。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所以说:那些对圣人愚蠢猜测或认为神奇、神异的人,他们如沉入水底,自投火中,走向自取灭亡。
那些认为追逐私利,放纵欲望,还以为这就是比别人高得多的圣人,这样的认为是绝对错误的,实际上他们是给自己掘好了坟墓,如果让这类人去治理国家,统军作战,那就等于把国家和军队沉溺在水中,投入于火海,也必然自取灭亡。他们岂知修道在于静虑,用兵在于谋略,万事必须从修身养心做起,“致虚极,守静笃”深思熟虑的人才是智慧超群的人。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宇宙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以静应动的,所以天地万物才能够蓬勃生长;天地万物运动规律是浸透着,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事物都是正反、阴阳两面的对立统一运动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由于阴阳二气的推动,大自然变化才顺利啊。
静:指安静,守静,以静应动。浸:浸透,渐进的意思。阴阳:阴阳:本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对立、互相消长的物质运动现象。胜:胜利,这里指事物运动发展。天地万物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之道,道是高深莫测,寂然无声,就是至静,静是和谐之境界,由于它至静,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而诞生。道运行于天地之间,形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相互更替,相互为消长的发展。比如一年四季都是阴阳交替的过程,古代把冬至称阳生,从此阳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炎热;而夏至称阴生,从此阴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寒冷,于是出现了四季气候,生长了万物,这种变化是很有次序的。由此人们找到了宇宙大自然的物质运动变化这个规律。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所以,深思熟虑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懂得自然之道,与天地合德者才可称为圣人,他们懂得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只有很好的加以控制和利用,叫借天地之力为我所用,与天地同功用。如《三国演义》火烧赤壁里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东风是不可能借的,无非是诸葛亮知道自然之道,一年四季阴阳气候变化中,冬至前后三天必然有阳生,形成东风天气,这就是与自然合德者,对自然加以很好的控制和利用。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静:是黄帝守静的自然之道的一种观点,这里的道和后来道家的道是有区别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的自然之道相同,道家产生于东汉末期张道陵所创建,而老子所处时代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左右—前470年左右),黄帝是在公元前4856年前,道教崇拜老子,不等于道教教义就符合老子的政治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用后来道家的道搬用到《阴符经》来解释,黄帝讲的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平静就是事物恢复了本性,恢复本性才是事物的常态。用现代哲学观点来解释:“静,就是事物矛盾双方的同一体”。我们都知道事物没有矛盾就不能向前发展,但事物的矛盾双方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平静的共存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事物才能正常的发展。静是用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来说明统治者头脑随时都要保持清醒的重要性,只有头脑清净才能把国家治理规正。静也是指统治者要爱好和平,不要喜爱战争,没有战争国家才能安定,国家安定人民生活自然就会走向正轨。静还是一种处事方法,静才能够深思熟虑,兵家更加需要冷静考虑,冷静分析,才能够在谋略上取胜。律历:指乐律和历法。《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文中说:“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这里意思是即使是圣人能够精通算数,天文历法,懂得八音清浊,但是你对自然之道也只能接近它,也不可能穷尽它,就象我们能够接近科学,却不能穷尽科学一样道理。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于是,古人创造了奇门遁甲,推算出万物生长与万象纷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摆出神机妙算和伏藏的机道。并且用奇门遁甲中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于治国治军,还被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爰:(yuán)句首语气词,于是的意思。“奇器”即是九宫遁甲式,以九宫为框架,以八卦甲子为素材。八卦甲子:奇门遁甲中的内容,八卦甲子之中有隐藏之神机,颇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阴阳相胜之术:是阴阳相推之术的更进一步,阴阳相推之术是说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都能推动事物前进,采取渐进、扩散、推动、渗透其细微组织而后消灭它;阴阳相胜之术却是指敌我双方都运用阴阳相推之术来争取自己一方胜利。所以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不论是用阴的一面,或者是用阳的一面,不论白昼行动或夜晚行动,不论进攻或防御,都可取胜。这就是阴阳相胜之术的特点。通过阴阳相胜之术可以取得战争必胜的道理。昭昭:光明,谓明辩事理。《盂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谓:贤能者以他的明辩事理,使人也明辩事理。这里是指奇门遁甲这个神秘的《易》学,不仅仅用于战争,而且也被那些明辩事理的贤能者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阴符经》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被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所重视。《阴符经》中有养身修心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胜战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是黄帝总结宇宙自然之道,物质阴阳调和矛盾,守静之法则,奇门遁甲之测算来取得自身调节,富国强民,战争取胜的目的。它与后来的老子的《道德经》为道学的双璧,《阴符经》和《道德经》成就了我国历史许多纵横家,军事家,谋略家。有鬼谷子和他的学生苏秦、张仪、孙膑等,又有范蠡、张良、诸葛亮、郭子仪等,他们学习《阴符经》取得了事业上的辉煌成就。《阴符经》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一部思想哲学文化极品之作。
篇6:初中数学新概念课程教学反思及案例
初中数学新概念课程教学反思及案例
【案例一】“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1. 根据新课程概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 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活动中学会运用角平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理念。
3. 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
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合语言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 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证明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 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案例二】“等腰三角形”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用一句话来说明本节课中我的成功之处,那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节课我围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紧扣“方法”二字进行突破;使学生从知识技能到思想方法上都得到培养;让学生在带着问题自读教材中学会阅读;在小组活动中学会知识的探索和归纳;在一题多解中训练发散思维,从而使能力目标得以达成,也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为了真正让学习知识落到实处,我又在每得出一个知识点后及时给出专项练习题强化训练;再分别以A、B、C三个水平层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知识目标顺利达成,也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不足之处: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第一个地方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发现基础较差的同学不太容易理解,反思之后我觉得:如果老师先把第一个性质的符号语言转化示范出来,再以填空的形式由学生尝试完
成后两个性质的转化可能效果会更好,教学难点更容易突破。
第二个地方是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折纸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主要还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只是看和做助手的份。如果我改成每个小组都定成绩较差的那个学生为发言人,使他们有表现的机会,然后成绩较好的一名学生为补充发言人,及时补充和完善小组得到的结论,可能更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反思中消除遗憾,才能不断地改进、完善教学,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辽阔而深邃:教学教育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案例三】“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始终注意:
(1)以问题为活动的核心。在组织活动前,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公式的结构特征,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3)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在参与平方差公式的探究推导、归纳证明、验证应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代数推理能力、表达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等得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认为今后的教学还需要备好教材,设计好自己的教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把握好知识的发生过程,不是机械的记忆、简单的叠加,而要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记忆,符合认知规律的重新构建,设计时注意要有阶梯,且要适度,提高自己的点拨技巧,为上好每一节课而不懈努力。
【案例四】“垂径定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课题的引入,通过用今年的热门话题世博国家馆作为新课的引入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热情高,回答问题踊跃。其次课前准备充分,课件、简易教具利用得当,学生预习及学具的准备做得到位,学生配合默契为本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时间安排上不够好,定理的探究上用时偏多,最后超时两分钟。需要在今后的课堂设计中注意,另外对数学模型已提出,但对这种模型的强调还需加强,还要在第2节课中对弦、直径和弦所对的弧的特殊位置关系通过练习,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