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光武帝纪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光武帝纪阅读答案,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光武帝纪阅读答案

篇1:光武帝纪阅读答案

光武帝纪阅读答案

原文

光武帝纪 范晔

⑴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⑵六年春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

⑶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僭,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⑷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遗诏曰:“朕无益百姓,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⑸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一》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如《律》 ②昔卫灵公问陈 ③承间谏曰 ④虽身济大业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养于叔父良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B.①贫者单财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C.①仓卒乃知其咎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且知天下疲耗 ②无不活,且硕茂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光武帝如何推行他的殡葬改革措施?(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⑸段叙述光武帝与皇太子的对话,其用意是

(2分)

阅读答案:

17.(4分)①遵照,遵从 ②同“阵”,攻战之事 ③空隙,空 ④完成,成就

18.(2分)D

19.(6分)①我念及百姓没办法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

②(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

20.(3分)先将殡葬从俭的国策布告天下,后立遗嘱以身垂范。

21.(2分)刻画光武帝能体恤百姓,勤于治国。

〔参考译文〕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光武九岁丧父,被叔父刘良抚养。

建武六年春正月辛酉日,帝下诏令说:“往年水、旱、蝗灾,谷价暴涨,百姓贫困。我念及百姓不能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命令存有谷物的郡国,赈济老人、鳏夫、寡妇、孤儿、老而无子、病重困苦,以及无家可归无法自立的人,一切遵照《汉律》的规定。”

七年春正月丙申日,又下诏令说:“世人都把厚葬作为美德,鄙视那些从俭办丧事的做法。以致于富人奢侈无度,穷人耗尽家财,法令禁不住,礼义止不了,要等到遇到非常事变(厚葬的墓被偷盗时)才认识到错误。现在布告天下,希望大家明白作忠臣、孝子、仁兄、贤弟为死去的人薄葬送终,才是合乎道义的行为。”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光武帝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留下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丧事)务必从俭。刺史及郡守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奔丧,不要派官员或因此上书吊唁。”

当初,光武帝长年驰骋沙场,对打仗十分厌倦,并且深知百姓疲于战事国家不堪损耗,都向往和平安定的日子。皇太子曾向他请问打仗的事,光武帝说:“过去卫灵公向孔子咨询布阵用兵的事,孔子并不回答。这不是你所要考虑的。”每日早晨上朝办公,直到太阳西斜才退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皇太子见皇上勤劳不知疲倦,趁空隙劝谏道:“皇上有夏禹、商汤的英明,却没有黄帝、老子所倡导的修身养性之福,但愿您保养爱护精神体力,求得自身悠闲安宁。”光武帝说:“我乐于这样,不觉得疲倦。”帝虽然成就了光复汉朝的大业,却始终兢兢业业,唯恐自己做得不够,所以能明智谨慎地处理政务,总揽朝政大权,审时度势,决策没有什么失误。不用功臣而重用文官,收藏起刀剑,遣散战马,虽治国方略不能与古代圣贤相媲美,却也践行了“止戈为武”的武德精髓了。

[光武帝纪阅读答案]

篇2:《后汉书·光武帝纪》的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后汉书·光武帝纪》的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2分)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①,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②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③。性勤于稼穑④,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节选《后汉书·光武帝纪》)

【注释】①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②高祖:即西汉开国皇帝刘邦③隆准:高鼻梁④稼穑(sè):泛指农业生产⑤天凤:王莽“新”朝年号(公元14—)

13.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而兄伯升好侠养士 ( ) (2)乃之长安 ( )

1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字(3分):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15.刘秀的哥哥“非笑(非议嘲笑)”刘秀的`根本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6.上文从 、 、 等方面介绍了刘秀,让读者了解到他的皇族血统、不幸童年、性格爱好和学习成长经历。(3分)

参考答案:

13. 喜欢 前往

(爱好、喜好均可。到、往,到……去)

14. 光武(刘秀)九岁时就成了孤儿,被叔父刘良收养。

(孤、于、养各一分。九岁失去父亲,也可。“而”可不翻译。“于”:被。叔父收养了他,扣一分)

15. 只知(在田间)辛勤劳作,安于现状而胸无大志。

(只知一分,劳作一分,志向一分,任选两点。)

16. 名字 籍贯 身世(出身) 外貌(肖像)

(任意三点,一点一分,照抄后面词语不给分,写同义近义词也不给分)

篇3:纪鸮鸣阅读答案

《纪鸮鸣》是唐朝林简言的一篇抨击政治的文言散文。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纪鸮鸣阅读答案,欢迎各位的参考!

《纪鸮鸣》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

(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纪鸮鸣》文言文阅读题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2分)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4分)

篇4:纪鸮鸣阅读答案

14.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植也/不日而至也

15. B

16.示例:“每伺宵晦”的“每”写鸮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鸮鸣”的“辄”,写出了鹄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毐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纪鸮鸣》文言文参考译文

东渭桥有个在路边卖食品的人,他的屋子的.庭院中有棵槐树,(那)高耸的树干舒展的树枝,铺开的树叶凝聚着一片翠绿,这番景致不和其他的槐树一样。他的房子已经很简陋,主人仅把槐树作为装饰品,夏日时,便孕育微风来贮藏阴凉,即使是跟高台和大屋相比,相信槐树也没有自惭形秽的心意。因此走南闯北、步行的、乘车的人们,在这里(放下担子)使肩膀休息,在这里停下车驾,也忘怀了房屋的简陋。

长庆元年,简言(我)离开鄜,在这树下得以休息,观察到主人感激槐树的心意,也像(拥有)高台大室的人一般。等到第二年(我)到夏阳去时,槐树已经成为柴火了。房屋又简陋,槐树又成了柴火,(人们)便进入其他的客舍。(我)于是询问(店主)砍倒槐树作成柴火的原因,(店主)说:“他和邻居都是在路边卖食品的。他因为槐树的缘故,利润加倍胜过邻居。邻居中有善于学猫头鹰鸣叫的人,每天等到晚上天色昏暗时,就爬上树学猫头鹰叫唤。叫声都在树间萦绕,或大或小,(听到的人中)没有谁没有恐惧的样子,害怕惊慌。认为是有鬼怪在槐树上,是不久就会到来的。(邻居)还暗中买通巫师,使他从鬼的角度告知:‘槐不去除,猫头鹰的骚扰不会停。’店主有个母亲并且生着病,担心灾祸涉及到母亲,就听从了巫师的话,后来也因此使得客人稀少致使生活困窘。”

林简言(我)叹道:“假冒发出猫头鹰的鸣叫,使槐树被铲灭使家庭被残害,比真的猫头鹰更厉害,难道是听的人的错吗?但是屈原正直耿介,不是不对楚国有利啊,靳尚这一只猫头鹰一叫就使屈原被流放;杨震宏图大略,不是对汉王朝有利啊,樊丰这一只猫头鹰一叫就使杨震自杀了。从古人中寻找出这些事例后,(我觉得)店主也不是很愚蠢啊。”

光武帝纪阅读答案(精选12篇)

篇5:《唐纪五十一》节选阅读答案

《唐纪五十一》节选阅读答案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潮鹞一镇。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唐纪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诣:指使。

B.吾与乃公厚善善:交好。

C.令王延贵权知军事知:主持。

D.趣缄赴东都趣:催促。

【答案】选A。诣:往,到……去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绚字公素,邛州依政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绚字公素,邛州依政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答案】选D。前三项都有“破句”,句读标错。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侯,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石定蕃也素来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答案】选C。“石定蕃也素来不满王虔休”无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5分)

【答案】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得分点:第二个“乃”、“俟”、“寄声”各一分,句子大意2分)

(2)昭义精兵多在此三州,谊厚赉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5分)

【答案】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这三个州,元谊重重地奖赏他,以便取悦他们。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得分点:“赉”、“悦”、“谕”各一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六月,壬寅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李抱真的表外甥元仲经谋划,先不将李抱真去世的消息公告于众,伪造李抱真的表 章,请求将节度使的职务授给李缄,还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前往王武俊处借用钱财。王武俊生气地说:“我与你父亲深深交好,是为了共同辅助朝廷而 已,怎么会与你狼狈为奸呢!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 与责备。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是汝州梁地人氏,平素以见义勇为知名。德宗知道李抱真已经去世了,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将要把军中事务交付给王 延贵。第五守进来到上党时,李缄声称李抱真重病在身,不能接见。过了三天,李缄才全副武装地去见第五守进,第五守进告诉他说:“朝廷已经知道李相公去世 了,已命令王延贵暂且代理军中事务。你最好还是将消息公之于众,为你父亲服丧守孝吧。”李缄惊讶不已,出来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军中事 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第五守进召来王延贵,口头宣布诏旨,命令 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绚字公素,邛州依政人》阅读答案。元仲经外出逃走。王延贵把罪责全部加给元仲经,便逮捕并斩杀了他。德宗颁诏任命王延贵暂且代理昭义军中事务。

秋季,七月,壬申朔(初一),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说王虔休担任了留后,心中愤慨不满,上 表请求将磁州、邢州另外组成一个节镇。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这三个州,元谊给与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

临 车氖爻墙领夏侯仲宣率领全城归顺了王虔休,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州。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马正 卿撤退而还。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篇6:《纪鸮鸣》阅读答案

《纪鸮鸣》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

(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纪鸮鸣》文言文阅读题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2分)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4分)

篇7:《纪鸮鸣》阅读答案

14.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植也/不日而至也

15.B

16.示例:“每伺宵晦”的“每”写鸮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鸮鸣”的“辄”,写出了鹄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毐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篇8:秋夜纪怀阅读答案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

【答案】

(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已经给出答题的方向,“写景精细”,应从写景的角度入手。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诗歌技巧中的写景技巧。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问的是“第三、四两联”,就要奔向诗歌的最后两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

篇9:秋夜纪怀阅读答案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释】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高考阅读题】: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篇10:纪昌学射阅读及答案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未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氅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兵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4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纪昌归 ( ) (2)倒眦 ( )

(3)视微如著 ( ) (4)以睹余物 ( )

46.用“I”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47.纪昌是向飞卫学射,为什么开头却写甘蝇的'射技?

48.你怎样评价纪昌?

49.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必须练好基本功。你还有其它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吗?

答案:

45.(1)回家; (2)眼眶; (3)明显; (4)看。

46.断句为: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之弧|朔蓬……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47.突出飞卫射箭技艺的高超。 48.谦虚好学。

49、达·芬奇画蛋等。

篇11:《纪昌学箭》阅读答案

《纪昌学箭》阅读答案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能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牢牢—

聚精会神—()

2、依照词语“百发百中”的结构形式,写出两个词语。()()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个词语是(),跟这个词意相反的词语是()。

4、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

5、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牢记;目不转睛。

2、一心一意;一板一眼。

3、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4、因为做事要从基本功练起。

5、学习要持之以恒,刻苦学习才能学友所成。但学习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篇12:秋夜纪怀阅读答案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6分)

(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翻译

北斗星高悬在苍茫的夜空中,银河漂浮在天空之上。

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

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

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赏析

首联描写了秋夜星空的高远,颔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纪晓岚批:雅淡有中唐气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