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无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第十册)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第十册)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第十册)教案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出示小黑板,学生朗读名言。
以下解释,供教学时参考。
(1)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三千界:各个边界。八百盘:许多层盘山道。比喻要想看得远就须站得高。
(2)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坎井不知江海之辽阔。
燕雀:鸟名,花雀。坎共:土井。
燕雀不会知道天地的高大,土井不会知道江海的辽阔宽广。比喻眼界狭小的庸人不可能理解有志者的广阔胸怀。
(3)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故:所以。其:它。穷:穷尽,衰竭。
水有源泉,所以它永远流淌,没有穷尽;树有根本,所以它永远青葱,不会枯衰。比喻无论做人做事,要有根本,才能发展旺盛。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代谢:交替。人事:人们的活动等。
人事总在不停地变化发展着,冬去春来,时光渐渐过去,构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
(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圣人上千次的考虑,必定有一次失败的时候;愚笨的人上千次的考虑,必定有一次得当的时候。告诫人们不要自认为聪明而不谨慎,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认识别人,又能认识自己的人,才称得上明智。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在熟读基础上,练习背诵。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二、完成“同读,,。
1.学生带着短文的.思考题自己阅读短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朗读短文和回答短文的思考题。
(1)短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文中讲了吉鸿昌在美国的三件事:
①在大街上,吉鸿昌对不怀好意的人说自己是中国人。
②在邮局,吉鸿昌大声回答工作人员说自己是中国人。
③吉鸿昌带着写有“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
(2)你从吉鸿昌的所作所为中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要点提示:①吉鸿昌是一位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的爱国将领。
②国家落后,就会受人欺侮。
③我们必须要振兴中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
4.交流体所了解的吉鸿昌。
篇2: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第十册)教案
口语交际
一、提出要求。
“六一”即将来临,我们怎么过才有意义呢?大家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分小组交流。
1.学生自愿组合。
2.组内每个同学都要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商量出一项大家认可的建议。
三、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谈本组的建议,要把建议的内容和怎样实施说清楚。
2.根据每个小组代表的发言,大家讨论,说说每个建议的优缺点;可以选择一个最佳建议,也可以取长补短,形成一个新的建议。
四、讨论分工,为庆‘六一”做准备。
篇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第十册)教案
习作指导
一、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自己把“习作提示”认真读一遍,想一想这次习作提了什么要求。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整理:
(1)习作内容:
①不出题,不限范围,自选内容。
②也可以把近来写得好的日记、读书笔记整理修改成一篇文章。
(2)习作要求:
①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②写清楚(有一定条理,说明白);
③注意不写错别字。
3.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敞开思路,动笔习作
作前指导不超过15分钟,余下的时间全部用于学生习作。
篇4: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第十册)教案
(学生习作)
一、继续习作,完成初稿
同学们,再用10分钟时间把上节课没有写完的初稿写完。写完后自己认真地读一读、改一改。
二、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1.全班评议。
谁愿意把自己习作初稿读给全班同学听,请大家评一评。(评议三四篇。)
评议时,提示学生:看是否把要说的意思说具体,说清楚,是否做到语句通顺。
2.小组评议。
通过全班评议几位同学的习作,不但被评的同学得到大家的帮助,而且大家从中受到了启发,同时也知道了怎么评议这次习作。为了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现在,各小组进行评议。
教师深入小组听取学生评议,也可参与小组发表意见与同学们商量。要特别关注薄弱的小组。
三、自己修改,各秒。
提示学生:修改自己习作时要认真考虑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要注意吸取别人的长处。抄写时注意不写错别字,把字写工整。
篇5: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七》 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七》 教案
教材分析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习作”“实践活动”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清平乐》,大体知道词的的内容,并能背诵。通过自读短文,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
(2)自学字词,读准字音。
(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阙和下阕。
2 学习词的上半阙。
(1)学生自读词的上阙。
(2)如果请你根据上阙的内容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阙的内容。
(4)直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阙。
3 学习词的下半阙。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阙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阙。
4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 指导背诵这首词。
二、完成“阅读”。
1 激趣。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看到这么美的书签,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动手做一做吧。我们一起来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
2 自读课文。
(1)思考:说说制作树叶书签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横线。
(2)讨论:制作树叶书签有几个步骤?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4 请做过树叶书签的同学谈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作业设计
根据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树叶书签。几天后在班上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七
读读背背
篇6: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过程 :
篇7: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篇8: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篇9: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 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篇10: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句。
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3、做小导游,培养学生大大方方、有顺序、讲清特点的能力;培养认真听话,适时提问的听话的能力;培养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能力,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在学习“读读背背”之前,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对联;在“口语交际”课前,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去景点观察真正的导游员是怎么介绍的。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又积累了哪些对联?交流。
二、完成“读读背背”。
1、读读。
(1)自由朗读“读读背背”的文字,读通顺,不认识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2)谁来读听听?
(3)在小组内读。
2、这些句子读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来背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再指名背、一组背、全班背。
3、丰富积累。
展示课外积累。
三、完成“阅读”。
1、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描写云南风景名胜的文章《大理三塔》,齐读阅读要求。
2、学生自学,完成阅读要求。
(1)看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指名汇报。
(4)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先自由练习,再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收集资料。
课前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小组交流,丰富积累,为上课做准备。
二、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1、我们家乡有不少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导游吗?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交际,弄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介绍风景,抓住特点。
1、小组内介绍:
2、全班交流。
3、情境模拟:模仿导游介绍景点。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二、选定景物,指导观察。
1、你打算写学校里的哪一处景物?说说这处景物。同学评议。
2、怎样才能按顺序、说具体?再去观察。
3、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1)写一处景物的组成一组,观察交流。
(2)师参与每一组中去观察交流指导,引导想像:这些景物能让你想到什么?
三、再次交流,完成初稿。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交流习作。
1、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也可以介绍佳句。
2、说说你喜欢谁的作品。
二、明确评改要点。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想把文章改好吗?
2、回忆本次习作提示,说说我们在习作修改时重点该注意哪几点?
(1)按一定顺序。
(2)内容具体。
(3)加上自己的想像。
三、全班讲评例文。
1、指名读例文。
2、说说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小组再次交流习作,互相修改。
六、誊抄习作。
五、教学后记:
篇11: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学习目标】
1、背诵“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阅读短文,体会到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受到启发。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练习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
读读背背中谚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为“读读背背”所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阅读格言可以使我们丰富知识,明白道理;.写作时恰当的使用格言,可以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有说服力,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格言,好吗?
自由读读,指名读,配乐读,背诵。看谁背的好。
二、完成阅读
1、自读短文,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时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多提问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读来寻找答案。
2、集体交流。蜜蜂酿蜜是卓越创造的原因有:广泛的吸收,来源丰富,提炼,即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加工,即吧自己搜集来的东西重新酿造。
3、你认为短文重哪个句子含义深刻,你应该怎么理解?
三、作业
1、抄写“读读背背“中的格言。
2、把读《蜜蜂的赞美》后受到的启发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启发思路
1、启发谈话。张亚昆是我们班的长跑运动员,平日里她刻苦训练,发誓要在明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夺取冠军,假设明天就开始了,今天晚上他做梦了,请大家看录像。
2、请你来说说他做的梦?
3、交流。评议。要求讲清楚,讲明白,讲具体。
二、我们都做过梦吗?下面就让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的梦吧
要求说的清楚具体。讲明白。说自己的梦要说实话,讲出自己的感受。
三、畅谈理想
1、假设你们穿越时空,来到了20年以后,那么你现在什么样呢?
2、畅谈自己的未来。
3、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应该怎么作呢?
四、把自己的爱好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引导学生复习《挑山工》
二、引导学生复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三、做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ke sou guang liu liu jie zou
ping heng song du ju su
dan wu zhui dao ai ma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曲( ) 折( ) 转( )
( ) ( ) ( )
正( ) 传( ) 挑( )
( ) ( ) ( )
3、给句子换个说法:
⑴ 因为挑扇工不能直上直下,所以他们走的路要比游人多一倍。
⑵ 因为多年当挑山工,所以他们的个子大多又矮又粗。
4、读句子回答问题
⑴ 我心悦诚服的点点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意味深长的哲理。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指
篇12: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
教学要求:
1. 通过词语的读背,积累词汇。
2. 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 进行口语训练,能讲熟练的普通话,具有一定的购物讲价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1. 积累语言文字,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