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多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对联知识—茶联品趣,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对联知识—茶联品趣,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对联知识—茶联品趣

篇1:对联知识—茶联品趣

茶联是我国茶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古今茶客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联妙对。

某家茶叶店悬有这样的对联:“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

团。”据《茶谱》载,武夷山盛产茶,其质精良,其味清香;蜀州茶为嫩芽所造,状若雀舌鸟嘴,清醇可口。又据《匡庐漫录》载,宋代丁谓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凤团茶,又改制龙团茶。此茶清淡香浓,可涤烦疗渴,为茶之上乘。丁谓每年向皇帝进贡龙团茶四十饼,甚得皇帝喜爱。当时任职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尝得此茶,即赋诗赞茶云:“新香嫩色如始造,不似来远从天涯。”

过去北京有“万和茶楼”,隔壁为一书屋,来此饮茶、读书、歇

憩者甚多,有人为茶楼题得一联:“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此联写得自然活脱,飘洒有致,妙语天成,使茶楼顿生古色古香。人们玩味其中,更觉得情趣无穷。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这是杭州西湖龙井“秀

萃堂”茶室的茶联,如诗似画,颇耐品味。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石茶社的

茶联。联语十分巧妙地将该茶社特有的“小团月”茶和“第二泉”水嵌入联中,天上人间,名茗配奇泉,谁能不喝上一盅?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为福建泉州市一小茶馆联。联语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别致有趣,令人抚掌叫绝。

福州南门有一茶亭,其联十分别致:“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

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山美水美,茶香温馨,品茗悦心,各奔前程。该联联语工整,含义隽永,吟之有趣,品之有味。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两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

乐,再倒三碗酒来。”此联是四川成都一茶馆联,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称赞,茶友酒客慕名前往,一时竟生意红火。

篇2:对联-茶联

美不美家乡水   坐,请坐,请上坐

香又香园中茶   茶,敬茶,敬香茶

一杯香茗堂前献   三碗搜肠觇效力

半局残棋劫后谈   一杯破睡见功夫

山径摘花春酿酒   山猿借钵藏新果

竹窗留月夜品茶   野鹿衔筐送早茶

山翠入帘消宿酒   一楼风月宜酣饮

松花扑碗试新茶   万里溪山可畅怀

烟中茶语窗前月   七星火燃分外旺

瓶里梅花谷外莺   三江水沸出奇香

九曲溪山采雀舌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一溪活水煮龙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北汲百泉池中水   龙井茶香飘宇宙

南采龙井山上茶   虎跑水溢满寰瀛

龙井雀舌茶色艳   龙井泉香宜活舌

虎骨鹿耸酒味香   武夷春暖试新旗

茶余喜谈致富事   茶香高山云雾质

酒后倍增创业心   水甜幽泉霜雪魂

春满壶中留客醉   瓦壶水沸邀清客

茶香座上待君来   茗碗香腾遣睡魔

泉移虎跑水自甘   花笺茗碗香千载

茶采龙井茗溢香   云影波光活一楼

竹露松风蕉叶雨   琴里知闻唯渌水

茶烟琴韵读书声   茶中故旧是蒙山

竹炉汤沸邀清客   味醇招来天下客

茗碗风生遣睡魔   香高引出洞中仙

泉香能解相如渴   陆羽闲情常品茗

火候闲评东坡诗   元龙豪气快登楼

歇一刻消消暑气   熏心只觉浓如酒

喝两杯品品香茗   入品方知气胜兰

绿满林区山滴翠   滋味美如花上露

春回茶场路飘香   清凉净似石中泉

为品清香频入座   身健都缘餐肉少

欣同知己细谈心   诗清只为饮茶多

松涛烹雪醒诗梦   凝成黄山云雾质

竹院浮香荡文思   飘出九华晨露香

家从石出情宜冽   君子相交淡如水

茶自峰里时更圆   雅客共品浓似醇

价实敢夸茶碗大   翠叶烟腾冰碗碧

货真不忌水分多   绿芽光照玉瓯青

青芽绿叶庆时制   金鸡未唱水先沸

花炼红艾自古珍   旭日东升茶溢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   有情待客何须酒

香凭崖畔蕙兰魂   促膝谈心好品茶

烹雪应凭陶学士   细品清香趣更清

辨泉好待陆仙人   屡尝浓酽情愈浓

滴如甘露渴人喜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杯有淡茶君子交   来试人间第二泉

老舍先生钟茶馆   此处有西湖风月

柳泉居士爱聊斋   举杯闻龙进茶香

从来名士能评水   美酒佳茗迎挚友

自古高人爱斗茶   名楼雅座侍高朋

买丝客去休浇酒   摘花浸酒春愁尽

[食胡]饼人来且吃茶 烧竹烹茶夜卧迟

呼童扫壁开吴画   烹茶声细炉中雨

留客临轩试越茶   种墨香生纸上春

客散茶香留舌本   松窗试砚端溪滑

睡余书味在胸中   石鼎烹茶顾渚香

墨池烟霭花间露   风扬茶烟浮竹榻

茗鼎香浮竹舛云   日铸新茶三两瓯

墨兰数枝宣德纸   雷文古泉八九个

苦茗一杯成化窑   日铸新茶三两瓯

得与天下同其乐   佳肴无肉亦可佳

不可一日无此君   雅淡离我尚难雅

茗外风清移月影   清香博得千人爱

壶边夜静听松涛   凤饼龙团古所珍

只缘清香成清趣   清香博得千人爱

全因浓酽有浓情   醇味招来万众欢

草席布衾迎远客   拣茶为颖同心友

粗茶淡饮款佳宾   筑室因藏善本书

淡饭清茶有真味   茶未近口齿先香

明窗净几是安居   酒方沾唇人已醉

美具招来八方客   绿涌茶场春永驻

佳茗香满一店春   香浮茗馆客常来

饮酒品茶随客意   石花玉叶珠兰韵

邀亲会友合乡情   香浮茗馆客常来

文君秀眉清水绿   品高李白仙人掌

观音佛手甘露香   香引卢仝玉液风

入座半瓯轻泛绿   和让湖州夸紫笋

开缄数片浅含黄   愿同双井斗红纱

摘带岳华蒸晓露   囊中日铸传天下

碾和松粉煮春泉   岭上仙茗为御茶

溪上茗芽因客煮   玉碗光含仙掌露

海南沈屑为书熏   金芽香带玉溪云

宝鼎茶闲烟沿绿   极品东川夸兽目

幽窗棋转指犹凉   嘉茗北苑赐龙团

瑞草抽芽分雀舌   制出月华圆若镜

名花采蕊结龙团   切来云片薄如罗

雀舌未经三月雨   森伯呼君宜作颂

龙团先占一枝春   甘候益我合酬封

烦我常迎三千客   振兴古国茶文化

劝君且饮一杯茶   扶植民族艺术花

香茶一杯解乏力   欲把西湖比西子

吉语三句振雄心   从来佳茗似佳人

碧螺壶中香扑面   南峰紫笋来仙品

绿茶盏内味如春   北苑春芽快客谈

客到座中宜数碗   泉烹苦茗能留客

水是人间第一泉   水绕甘棠到惠民

品贵马头传万国   此后生涯劳积女

香清雀舌傲重洋   于今香味羡卢仝

金杯酒泛珍珠艳   客至莫嫌茶味淡

玉盏茶烹雀舌春   僧居只有菜要香

汲来江水烹新茗   云带钟声采茶去

买尽青山当画屏   月移塔影啜茗来

扫来竹叶烹茶叶   异情茶蕴色香味

劈碎松根煮菜根   缘结壶中天地人

花间渴望相如露   素雅为佳松竹绿

竹下闲参陆羽经   幽淡最奇芝兰香

枉康酒醉杏花雨   壶沏佳茗伴笑语

陆羽茶香杨柳风   杯倾甘露溢清香

泼墨挥毫歌德政   黄山香雾沉杯底

烹茶煮酒话桑麻   龙井新珍蕴碗中

七碗尝来风生两腋   美酒千杯难成知已

一壶买到春满双眸   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观音龙井从心所欲   嫩色新香尽堪疗渴

晚来早到随遇而安   金英绿片悉是名珍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陆羽普经卢仝解渴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武夷品俊顾渚分香

石鼎煎香俗肠尽洗   窗处看山风生七碗

松涛烹雪诗梦初醒   楼头近水春满一壶

含英咀华茶经茗赋   垒七星灶选来香茗

春来秋去燕客鸿宾   煮三江水近接佳宾

喜报捷传一壶春暖   茶娄雅集嘉宾贵客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酒店常备玉液琼浆

淡泊自甘芳生豆豉   吃墨看茶听香读画

馨香可荐味爱茶干   吞花卧酒喝月担风

谷雨收时经传陆羽   绿女红男自由谈论

松风鸣后渴解卢仝   龙团雀舌随意品评

奇科?不奇,不奇亦奇   茗碗凝香消遣岁月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高朋满座畅谈古今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藕白梨黄桔红茶绿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鲈鲜鲤嫩鸭壮鸡肥

雀舌清香别饶风味   谱合蔡家六班名著

马头品贵夙裕经纶   品来顾渚一室香生

松竹赠绿素雅为佳   桔井泉香杏林春暖

芝兰送香幽淡最奇   艺田露闰蓬岛花浓

坐下喝杯茶,浸谈生意   座上茶香,客走茶犹热

席中呷口酒,建立友情   壶中水沸,人来水更甜

入座煮龙团,去天五尺   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

造楼舒凤彩,拨俗千寻   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

篇3:对联知识——逆转联

对联知识—茶联品趣(精选8篇)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添字、减字、改字、断句等方式,使原意向其反面转化。

一天,明朝大诗人唐伯虎与祝枝山前去游鹳鹊楼。年过花甲、身肥体胖的祝枝山刚刚爬上二层,就气喘吁吁不想向上爬了。唐伯虎游兴正浓,也想鼓励好友活动一下筋骨,就高声朗诵台柱上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鹳鹊楼》的名句: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祝枝山加上两个字,改成:

到此已穷千里目; 何必更上一层楼?

唐伯虎对于祝枝山不好活动还找借口搪塞,甚为不满,再改动二字: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祝枝山心悦诚服,也为好友关心自己感到快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上到顶层。

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以忠节自命,曾在厅堂门框上亲自撰写一联,曰:

皇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后松山一战,洪兵败被俘,屈膝降清。时人鄙之,在其自撰联后加了两个字,遂成新联:

皇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加上两字,即变自命为讽刺,堪称妙笔。

从前,鄂西山区有户姓覃的人家,大儿子娶媳妇,请一位乡间学究写婚联,因招待不周,这位老先生竟为其写了一副丧气联: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对联贴出,亲戚们看了都摇头。新娘款步下桥,猛见此联,好生烦恼。走到门边,灵机一动将对联的两个尾字撕去,变成: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减去两字,联意突变。

清光绪年间,某县知县王国宾是个贪官,既贪而酷,士庶切齿,而他又无自知之明,常以君子自诩。某年元旦,在大门口贴一联云: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不久有人在每句下面再添一行字,变成: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篇4:小学对联之趣联篇

小学对联之趣联篇

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千年老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

水近楼台楼近水,山环树木树环山。

院满春光春满院,门盈喜气喜盈门。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池里池水清。

能文能武能创造,敢想敢为敢攀登。

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开花芝麻步步高,出土甘蔗节节甜。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磨大眼小条稀稀,可推细推粗。

日照窗纱,个个孔明诸葛亮;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篇5:对联撷趣设问品赏

对联撷趣设问品赏

以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是作联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或上联提出问题,下联做答;或上下联均为设问,不与回答,便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用“问”与“答”的形式作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便于表达联意和创作主旨。常见的'设问法有如下几种形式:

1、设问作答 即对所提出的问题,心中早有了答案,而故意提出疑问,再表明自己的看法。如下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上联以自怨自艾、自嗟自叹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封建迷信的本质,嘲笑了信神信鬼的愚昧行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很显然,这样的写作方式比平铺直叙的宣传效果要好得多。

2、设问求答 这在应答联中常常用到。即对所提问题,自己不作回答,而是要求对方回答。如梁启超答对张之洞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启超在武昌讲学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礼贤下士”的客套话出上联设问求答,锋芒显露,咄咄逼人。对此,梁启超不卑不亢,避其锋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刚,真不愧联坛高手。

3、设问不答 即对所提问题,或不答而自答,或无法回答,或无一定的答案,需要读者自己去把握。如下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该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上下联全是反诘语气,诙谐风趣,虽没有明确作答,然其乐观豪迈、气势凛然的联语本身就寓答案于其中了。 再看董其昌题杭州西飞来峰冷泉亭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据说此联一出,答联蜂起,或据实,或说禅,或凑趣,不一而足。如: 泉自源头冷起; 峰从天外飞来。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篇6:对联撷趣倒顺品赏对联

对联撷趣倒顺品赏对联

将联语中的某些字来回反复使用,使楹联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趣,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倒顺法。 传说唐伯虎与祝允明曾经对过一联: 风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此联以“水、车、风、扇”前后倒顺回读成联,并利用词性的`活用变化,产生了回环往复之趣,形象地描绘以“水车车水”和“风扇扇风”的形态,富于哲理和生活情趣。

喜爱对联的朋友大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应试,路遇一富家小姐对联招亲,其上联是: 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联语以“走马灯”倒顺回读成联,巧妙而又工整,秀才对此印象很深。应试时发现有一题正是要求对联,其联是: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联中以“飞虎旗”倒顺回读成联,形象逼真地描绘了“飞虎旗”的静态和动态。秀才以“走马灯”对之,考取了功名,回程途中又以“飞虎旗”对招亲联,娶得了佳人。一联成就其功名姻缘,岂不妙哉?

篇7:对联撷趣转类品赏

对联撷趣转类品赏

转类法又称多音法或异音法,它与同音、谐音等方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意。其实,这里运用了通假法,就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构成联句。如果熟谙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有的则认为更多,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如此一读,其景自现,它将天与云的变化规律高度概括,使水与云的景观跃然纸上:碧冥沧海,日日潮起潮落;皓穹长空,常常云涌云消。再将孟姜女望夫哭长城的故事加以联想,岂不令人感慨万千。与此联用字、格式相同的楹联在我国很多,像福州罗星塔联、江西赣南梅江畔古庙联、浙江温州江心寺联、四川长宁朝云庙联等,足见此联影响之大之广。 有一副豆芽店门联,比上一副楹联更加奇特,其联云: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对此,有人如此解读:上联第一、三、五、六字读“cháng,经常”,第二、四、七字读“zhǎng,生长”,下联则正好相反,上下联的意思就是所生豆芽经常长,越长越大的意思。 上述两联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汉字通假字的特点。再看下面一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从字面上看去,上下联相同,一字不差。如果不是运用转类法,就不能称其为联了。此联就是巧用“好”的多义效能。上联第一个“好”字读“hǎo”,第二个“好”字读“hào”,下联则相反。其联中之意是:有利于读书时却不喜欢读书,等到年老喜欢读书之时却又不便于读书了。此联用来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十分贴切。

篇8:对联撷趣制谜品赏

对联撷趣制谜品赏

为了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创作意图,有时在楹联中不直说,而是隐寓于上联语之中,要“捕捉”其联意,和猜谜语一样,需要费一番思索的,用这种方法制作楹联叫制谜法。用制谜法所创作的楹联实际上就是谜目的谜语楹联。这种楹联往往具有双重的含义:一重是楹联本身的宣示之意,是比较明确的含义;一重是其深层之义,是在联语背后所隐寓的含义。这样的楹联,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宣传性等多种效果兼备,在民间更为多见。常见的制谜语的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联中隐字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这副楹联所表现的似是讲农家小孩爬树取鸟蛋,描绘相当形象生动,凡农家孩子多有体会。其实这是一副谜语联,上联隐一“攀”字,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樂”字,颇富巧思。

(2)联中隐事 雄鸡鲤鱼猪婆肉; 香菇木耳曲子耙。 相传此联出自湖北某地的一个杂货铺。楹联中所列举的六味食品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也是一般杂货铺里常有出售的食品。该联所隐示的.是“开门大发”之意。这样的楹联看似粗俗平常,实则匠心独具,耐人寻味。

(3)联中隐物 万顷波涛乘骑过; 不胜将军弃甲逃。 该联上联指“海马”,下联指“酱(败将)”,在谜语联中,这种写意隐物的楹联是很多的。

(4)联中隐物指事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此联为苏州王鳌与松江徐阶的戏谑联,上下联似乎是讲吹笛弹琴之事,实则上联所要表达的一层意思是指“吹火筒”,下联则隐指“弹棉花”一事。这样的楹联均能一语二用,语意双关,联意含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