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赏析

《归田赋》虽篇幅简短,却浓缩了张衡宦海浮沉的人生感悟与志向。《文选》将其归类为“志类”实为贴切。全篇仅二百一十一字,可分为四层。

谁有归田赋的赏析?

第一层:功业难就,决心归隐

作者以“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自比蔡泽,表达仕途坎坷、建功不易的悲凉。无奈之下,他决定效仿《楚辞》中的渔父,归隐山林,与世无争。此层感情悲愤,流露出对东汉末世乱象的失望。

第二层:归田后的欣喜

作者笔锋一转,描绘归田后的欣喜之情。晴朗的天气,茂盛的草木,欢跃的鸟鸣,让他暂时忘却世事烦恼,超脱尘世喧嚣。

第三层:宦海浮沉的感慨

然而,作者笔锋再度转折,由开朗跌入深渊。他借渔猎的描写,抒发宦海浮沉的险恶与倾轧。短短几句,却蕴含着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心*与悲愤。

第四层:真正的旷达

最后,作者以老子的“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为诫,告诫自己节制田猎,加强自我修养。他沉浸在舜乐和儒家典籍中,心安理得地安享晚年。此层感情再度转向开朗,全篇也以这种超脱的调子收尾。

总评

《归田赋》是一篇言志之赋,表达了张衡对宦海浮沉的悲哀与摆脱悲哀的深刻反省。其思想深刻,感情真挚,句句发自内心。借助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变化的感情曲线,作者生动地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赋予这篇小赋永恒的个*价值。

艺术表现与语言运用

《归田赋》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语言运用与内容相得益彰。语言清新自然,与所描绘的环境和心情浑然一体。作者巧妙运用典故,丰富了作品内涵,又不显晦*难懂。此外,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增强了作品的生动*。

名家点评

李善《文选注》:张衡士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

六臣《文选注》:张衡游京师,四十不仕。顺帝时阉官用事,欲归田里。故作是赋。

杜范《和高吉父六绝》:晩春好诵《归田赋》,问汝胡为两鬓霜。

马积高《赋史》:张衡赋写得很精美的,只有《归田赋》一篇。……此赋在内容上亦无特别深刻之处,不过有感于世路艰难,欲自外荣辱、隐居著书而已。

《归田赋》译文2

《归田赋》作为迄今最成功的抒情小赋,在赋体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自西汉末叶以来赋体革新转变的最高成就,基本结束了大赋为主流的创作时代,而开辟了灵巧自如的小赋的新时期,使赋这种文学形式得以继续活跃发展。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归田赋

两汉: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龙鸣般唱,在小丘上虎啸般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鱼。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虽然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注释

(1)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永:长。久:滞。言久滞留于京都。

(2)明略:明智的谋略。这句意思说自己无明略以匡佐君主。

(3)徒临川以羡鱼:《淮南子·说林训》曰:“临川流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用词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徒:空,徒然。羡:愿。

(4)俟:等待。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这是*清明的标志。此句意思为等待*清明未可预期。

(5)蔡子:指战国时燕人蔡泽。《史记》卷七九有传。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

(6)唐生:即唐举,战国时梁人。决疑:请人看相以绝对前途命运的疑惑。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

(7)谅:确实。微昧:幽隐。

(8)渔父: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王逸《渔父章句序》:“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而乐。”嬉:乐。此句表明自己将于渔父通于川泽。

(9)超尘埃:即游于尘埃之外。尘埃,比喻纷浊的事务。遐逝:远去。

(10)长辞:永别。由于*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

(11)仲春令月: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令月:美好的月份。

(12)原:宽阔平坦之地。隰(xí):低湿之地。郁茂:草木繁盛。

(13)王雎:鸟名。即雎鸠。

(14)鸧鹒(cānggēng):鸟名。即黄鹂。

(15)颉颃(xiéháng):鸟飞上下貌。

(16)于焉:于是乎。逍遥:安闲自得。

(17)而乃:于是。方泽:大泽。这两句言自己从容吟啸于山泽间,类乎龙虎。

(18)纤缴(zhuó):指箭。纤:细。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

(19)逸禽:云间高飞的鸟。

(20)魦鰡(shāliú):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

(21)曜灵:日。俄:斜。景:同“影”。

(22)系:继。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这里代指月亮。

(23)般(pán)游:游乐。般:乐。

(24)虽:虽然。劬:劳苦。

(25)感老氏之遗诫:指《老子》十二章:“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26)五弦:五弦琴。指:通“旨”。

(27)周孔之图书: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此句写其读书自娱。

(28)翰:毛笔。藻:辞藻。此句写其挥翰遗情。

(29)陈:陈述。轨模:法则。

(30)如:往,到。以上两句说自己纵情物外,脱略形迹,不在乎荣辱得失所带来的结果。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3

【赏析】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以四十个字的简洁空间,勾勒出了深邃的思想内涵,描绘了诗人隐居后的耕耘情景。

此诗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的田园生活。他借鉴了杨恽的诗作,通过“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两句,概括了自己在南山下辛勤劳作的情景。这五个朴素的字眼清晰地描述了他的种植活动。诗人虽然出身士人,但缺乏田园劳作的经验,因此“草盛豆苗稀”也就不足为奇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从清晨开始到夜晚,勤劳地耕作田地,满怀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构成了诗的第二层,表达了诗人在生活磨砺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后,对真善美理想的追求以及与现实社会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这两句,诗人展现了农业劳作的艰辛,深深地体验到了其中的苦辣。他选择归隐田园,坚持自己的信念,哪怕“夕露沾衣”也无法动摇他的决心。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两条路可选,他选择了归隐田园,不违背自己的心意。这种坚定的信念贯穿全诗,使其更加深刻。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勇敢地摆脱了传统束缚,选择了真实的生活。他的精神和人格深受后人的称赞和尊敬。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野草丛生豆苗稀。 清晨起床整治荒地,带着月*扛着锄头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心愿不违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