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文天祥正气浩然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文天祥正气浩然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文天祥正气浩然的故事

篇1:浩然正气歌文天祥

浩然正气歌文天祥

《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作品赏析

【注释】:

原题注: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二字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二字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审如二字是,殆有养致然。然尔亦安知所养何载。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篇2:名人故事:文天祥少年正气

更多关于名人故事的作文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相关作文推荐

名人故事大全名人故事:以正治国者周恩来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袁崇焕大战宁远   名人故事:发明家贝尔德   名人故事:海明威身上的伤痕   名人故事:李白的故事   名人故事:能言善辩的小孔融   名人故事:巴西总统卢拉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故事:牛顿有时也不开窍   名人故事:一种霉素两次发现三人获奖   名人故事:西尔为流氓致词   名人故事:海涅讽刺伯父   名人故事: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故事   名人故事:三毛自学成才   名人故事:牛顿三轶事   名人故事: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   名人故事:“扒手国王”法鲁克查看更多相关

文天祥正气浩然的故事

篇3:简述文天祥正气英雄事迹

简述文天祥正气英雄事迹

祥兴元年(1278年)八月,刚刚即位不久的卫王赵禺封垂相文天祥为信国公,他想入朝息卫天子,未被批准,要他在外地抗击元兵。元兵在俘虏了宋恭帝、谢太后之后,大举南下,扫荡南宋的残余势力,一直打到广州。这年年底,文天祥屯兵潮阳(今属广东),会合邹讽、刘子俊等将领讨伐剧盗陈鼓、刘兴。

结果刘兴被击毙,陈鼓勾结元军进攻潮阳,而文天祥已移军海丰(今属广东),元军统帅张弘范派他的弟弟张弘正率兵追赶。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埋锅造饭,元兵突然而至,不及迎战,遂被元军俘虏。他吞脑子(一种毒药)自杀,没有成功。

邹讽自姻毙命,刘子俊自称是文天祥,希望文天祥能得机会逃走,不巧和文天祥相遇,二人各争真伪。元兵最后得知刘子俊是冒名顶替,便把他杀死,把文天祥押往潮阳去见张弘范。文天祥见了张弘范,昂然不拜,张弘范释其缚,以客礼待之。文天祥请求一死,张弘范不许,把他禁锢舟中。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张弘范率兵乘舟追宋帝赵最于压山(今广东新会南),与张世杰率领的宋兵展开激战。张世杰有外甥在元军中,张弘范三次派他招降张世杰,张世杰不理,张弘范又命文天祥写信招降,文天祥说:“我不能捍卫父母,却教人叛父母,可以吗?”张弘范仍固执地要求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便写了一首诗《过零丁洋》给他,其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句子,张弘范一笑置之。

二月间,压山失守,张世杰堕水溺死,陆秀夫抱着赵禺蹈海,宋朝的残余势力也已荡然不存。张弘范大摆宴席庆功,对文天祥说:“你国己亡,垂相忠孝已经尽了,能倾心事我朝,当不失为宰相。”文天祥法然出涕说:“国亡不能救,当臣子的死有余罪,岂能为逃性命而作贰臣!”张弘范知他是条铮铮汉子,也不难为他,派人把他押送燕京(北京市)。途经吉州(江西吉水)时,文天祥愤而绝食,八天不死,又重新进食。

十月间,文天祥被押至燕京,被安排在释馆,坐以待旦。蒙古人见他不肯屈服,把他移往兵马司,派兵看守。元丞相李罗在枢密院召见他,文天祥长揖不跪。蒙古人强迫他跪,他说:“南方人的礼节是作揖,北方人的礼节是下跪,我是南方人,行南方的礼节,为何要跪?”

李罗命左右拉他下跪,有的按头,有的按背。文天祥不屈,昂首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将相灭亡诛戮,哪代没有?天祥只因忠于宋室,才有今日,愿求早死。”学罗说:“你说有兴有废,请问从盘古至今,有几帝几王?”天祥说:“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我今天不是参加博学宏词科、神童科考试,哪有工夫细谈?“

李罗说:“你不肯说兴废事,请问自古以来有把土地、宗庙给人而自己逃走的吗?”文天祥说:“把国家拱手送人,是卖国之臣。卖国者因有利可图,必然不去,去者定非卖国之人。我前辞宰相不受,奉使出使你朝,遭到拘押。不久有贼臣献国投降,国亡当死,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度宗有两个儿子在浙东,我有老母在广东。”

李罗说:“放弃德佑皇帝的嗣君而立赵是、赵二王,这算忠吗?”文天祥说:“当此之时,社樱为重,君为轻,我别立新君,是为宗庙、社樱着想。好比历史上跟随晋怀帝司马炽、晋憨帝司马邺向北去的不是忠臣,跟随晋元帝司马睿到南方去的才是忠臣。跟随徽宗、钦宗到北方者不是忠臣,跟随高宗南迁者才是忠臣。”李罗语塞。

停了片刻又说:“晋元帝、宋高宗都有所受命,算得名正言顺,而二王之立没有名分,应是篡位。”文天祥降,国亡当死,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度宗有两个儿子在浙东,我有老母在广东。”字罗说:“放弃德佑皇帝的嗣君而立赵是、赵二王,这算忠吗?"文天祥说:“当此之时,社樱为重,君为轻,我别立新君,是为宗庙、社稷着想。好比历史上跟随晋怀帝司马炽、晋憨帝司马邺向北去的不是忠臣,跟随晋元帝司马睿到南方去的才是忠臣。跟随徽宗、钦宗到北方者不是忠臣,跟随高宗南迁者才是忠臣。”李罗语塞。

停了片刻又说:“晋元帝、宋高宗都有所受命,算得名正言顺,而二王之立没有名分,应是篡位。”文天祥反驳道:“景炎帝赵呈是度宗长子,德拓帝赵氟亲兄,不能说不正。他登极于德佑帝去位之后,不能说是篡。陈垂相宜中奉太皇太后之命拥立二王,不能说是无所受命。”李罗等无话可说,仍说二王没有天授之命。

文天祥说:“皇天赞成,众望所归,虽无传授之命,推戴拥立,有何不可?”学罗大怒道:“你拥立二王,建立了什么功劳?”文天祥道:“立君以存宗庙社翟,君存一日我尽一日臣子之责,要什么功劳!”学罗不屑他说:“既知立二王建不了什么功劳,为何还要拥立?”文天祥道:“父母有病,虽明知不能治愈,也没有不下药之理,那是尽人子之心,不能治愈,那是天命!天样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说!”李罗欲杀死天祥,元世祖忽必烈没有同意。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多次派人劝说,文天祥仍不为所动。这年年底,中山(河北定县)有人自称宋朝天子,拥众千人,声言劫取文丛相。京城也有个名叫薛保住的人上匿名书说:“定于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垂相不必优虑。”元世祖恐有骚乱,撤掉蓑城苇,把宋朝宗室迁往上都(内蒙正蓝旗)。

又把文天祥召来说:“把你事宋的忠心用来事我,当封你为垂相。”文天祥说:“天祥为宋朝宰相,岂能事二姓?愿赐之一死!”元世祖不忍,没有答应。他身边的人再三摔掇,元世祖便下诏杀文天祥于柴市,但过了一会儿又后悔了,派人制止,已来不及了。

来揭秘吧据悉文天祥被押至柴市,观者万人。临刑前,文天祥态度从容,问市人哪个方向是南面,有人指出后,他向南再拜说:“我的事办完了。”引颈受戮,颜色不变,享年四十七岁。他的衣带中有一篇赞(文体的一种,多用韵文写成),上面写道:“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就义这天,大风扬尘,天空阴霆。元世祖在宫中叹息说:“好男子,不为我用,杀掉太可惜了。”文天祥之妻欧阳氏说:“我丈夫不负国家,我岂能负丈夫!”遂自刎而死。文天祥的两个儿子也自杀身亡。文天祥不愧为民族英雄,他的高风亮节,至今仍激励着人们。

文天祥拒绝降元

文天祥与南宋宝佑年间考取状元,和一般人印象中的“文弱书生”不同,文天祥在幼时即崇拜忠义之人,曾放出不得到忠义的谥号就枉为男子汉的豪言。文天祥做官之后,不愿与贾似道、董宋臣等人同流合污,因此受到排挤。不过,文天祥并未心灰意冷,在国家用人之际,他又回到了朝中。

当时的南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北方的元朝大军正向江南步步逼近。文天祥率领义军转战东南,攻守之间异常艰辛。公元1276年,南宋的谢太后带着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营,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颜扣留。文天祥与近侍杜浒等十多人连夜奔走,才侥幸逃出,继续组织抗元斗争。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卖,落入元朝大将张弘范之手。

文天祥不愿做俘虏,在北押解去见张弘范的'路上吞了龙脑自杀,但没有成功。文天祥见到张弘范,不愿给敌将行礼。张弘范就让他写信给另一位南宋大臣张世杰,劝其归顺。文天祥虽知张世杰不会投降,但也不愿写信,只作诗一首交差,这便是著名的《过零丁洋》。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充分表现出了文天祥舍身取义的决心,张弘范见劝降无望,将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文天祥在大都三年,于元朝的威逼利诱无动于衷,最后被害于菜市口。

文天祥乃一介文人,但力主抗敌,多次身犯险境而志不改,正是“威武不能屈”的典范,连元人编修的《宋史》也赞曰:谁说科举不能出伟丈夫呢?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英雄,字履善,自号文山,世称文山先生。文天祥生前大义凛然,死后留名百世。文天祥到底为什么备受尊敬呢,或许可以从文天祥简介中找到答案。

文天祥生于江西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县,从小家境优渥,酷爱读书,对县里的历史名人欧阳修(谥号“文忠”)等人很是推崇。他对着欧阳修的画像说:“如果我死后不能等得到“忠”的谥号,非男子汉也。”

公元1273年,长江告急,文天祥奉诏勤王,联络各地豪杰入卫京师。有人劝文天祥别自寻死路,说这么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元军的对手。文天祥回答说:“我自不量力,希望此举能使忠义之事奋起,如果天下人都响应,那么人多力量大,国家就有希望了。”接着,文天祥就变卖了家中产业充作军资。

公元1278年腊月,文天祥被人出卖,被元朝将领张弘范抓住。张弘范见劝降不成,就派人押解文天祥至大都。文天祥在大都稽留三年,元世祖知道他不会屈服,就想释放他。不巧的是,当时有人在南方起兵抗元,打的是文天祥的旗号,于是公元1282年年底,元世祖终于决定杀掉文天祥,并问他有何愿望。文天祥回答:“愿一死足矣。”次年1月9日,文天祥被处死,他的妻子手收尸时发现了他的遗书:“孔子说仁,孟子说义,只要做到忠义,也就算成仁了。读圣贤之书,所学者何?自今起无愧了。”文天祥虽死,但他忠贞爱国的精神永远留存。

篇4:正气的故事

马军搬到文文坟墓旁边后几个月,爷爷五十五岁的生日到了。爷爷邀请亲戚朋友邻居一起吃饭。马兵也来了,他时不时用筷子挠挠脖子的红色痕迹。我问他干什么。

他说:“痒。经常这样。”

我说:“是不是炎症?怎么不去看看医生呢?”

他说:“怎么没有去看,医院跑了十几家,都说我这里是绳子勒的,过两天自然消退了。可是,你看,怎么也消不了,只怕是要跟我一辈子了。”-

爷爷责怪道:“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呢?我倒有解决的办法。”

马兵说:“我找了这么多医院都不行,你比那么多的医生还善于治疗我这个病痛么?你说来听听。”

爷爷说:“吊颈鬼的舌头缩不进口,所以她让你的脖子也没有舒服的日子。你回去把文文上吊的那根房梁锯断,脖子上的印记自然不久消退。”

我又问爷爷:“马军一个人在那里不怕么?”

爷爷笑说:“他现在正在和文文说话呢。”

我说:“你怎么知道他现在正和文文说话呢?你又看不到他。”但是我同时想到了捉箢箕鬼时爷爷在隔壁房间突然说:“马屠夫呀,你哭什么哟!”难道爷爷有千里眼?

爷爷故作神秘的说:“我的元神可以分离。”

“元神分离?”我不解的问。

其实这个说法我早听说过,是初中老师说的。老师说,你们不要偷歪道士的东西,他虽然人不在庙里,可是谁偷了他东西,偷的是什么,他都一清二楚。他能元神分离。

我们不信,怂恿一个同学趁歪道士不在庙里的时候偷了一只三足小香鼎。后来歪道士果然找到学校来,找到那个同学要香鼎。那个同学坚持说自己没有偷。歪道士说:“当时我还绊了你一脚,你忘记啦?”

那个同学回忆起来,进门的时候确实被一个断了一条腿的小椅子绊倒了,但是歪道士怎么会知道的呢,于是咬牙说没有偷他的东西。歪道士捋起那同学的裤脚,小腿上果然有被绊到的伤痕。

那同学抵赖不过,只好将小香鼎还给歪道士。从此我们学生没有人敢去那个破庙偷东西。

爷爷的“元神分离”和歪道士的是一样吗?

我见爷爷只喝他的酒,不搭理我,不死心的问:“爷爷,什么是元神分离。你说了要教我一些捉鬼的知识的,怎么可以反悔。”

爷爷笑了,眼睛里透出闪亮的光,高兴的说:“你真想学,我就告诉你。”

我连连点头。马兵也颇有兴致的聆听。

爷爷咂咂嘴,说:“你想象着你还站在那里,眼睛不停的细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这样,你边走开边想象着另一个自己还站在那里,如果有了一定的功力的话,你就可以做到躯体离开了但是元神留在原地。”

马兵看看我,说:“马叔也真是的,你外孙什么都没学,哪里有一定的功力咯?”

爷爷嘿嘿的笑,两只眼睛把我审视了一番,然后认真的说:“你不是想看那本古书么?过两天就给你。”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爷爷看我惊讶的样子,摸摸我的头:“原来不给你看也是有原因的,但是既然你这么想学,那就给你看了。我已经五十五了,力气不如以前,有你帮助也是好事。”

马兵吃完饭回去,锯断了家里那根文文上吊的房梁,换一根新木接上。过了半天,他的脖子上的印记就消失不见了。

可是还没有等马兵高兴起来,矮婆婆又出事了!

马兵慌忙跑来找爷爷,惊恐的说:“我娘……我娘……”

爷爷伸手在马兵的背上拍了两下,马兵才气顺了过来,说:“我娘生了怪病。你快去帮忙看看。”

爷爷淡淡的说:“生病了去找医生,找我干什么?我又不会治病。”

马兵急得跺脚:“我娘得了怪病,她没有呼吸了!”

“没有呼吸了?你是说她死了?”爷爷一听,马上拉着马兵的衣角要往矮婆婆家里走。

马兵拖住爷爷,手乱挥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我娘……我娘……她没有死。”

“没有死?没有死你怎么说她没有呼吸了?你逗我玩吧?”爷爷不高兴的甩开手,转身要往回走。

“怎么跟你解释呢!嗨!”马兵着急的说,“她没有死,她就是没有呼吸了。”-

我和爷爷质疑的看着马兵。-

马兵叹口气:“我也不相信。但我娘说她感觉没有呼吸了,说她就要死了。可是她等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有死。她还能吃饭喝茶,能走能动,就是身体没有力气鼻子没有呼吸。”

爷爷迟疑了半天,捏捏鼻子,似乎在想什么。

马兵焦急的问:“马叔你说这是怎么了啊?”

爷爷来回踱了几步,大手一挥,说:“走。先去看看。”旁边几个人听到这个怪事也围过来一起去矮婆婆家。

我们一行人来到矮婆婆家,矮婆婆虚弱的躺在床上,像得了重病的人一样眼睛无神的望着我们。她那眼睛像就要熄灭的木炭外表蒙了一层灰,随时都有熄灭的可能。有几根头发搭在鼻梁上,经过了鼻孔。可是头发在鼻孔旁丝毫不动,仿佛鼻孔堵住了。她确实没有呼吸了!活着的人却有一种死去的感觉,要说死了却有一种活着的意味。

爷爷安慰了矮婆婆一番,然后说:“你按照我说的做啊。”

矮婆婆点点头。

拿一张纸放在桌上,要她对着纸吹气。矮婆婆张嘴吹了一口,纸张静静的躺在那里,没有移动毫分!我们目瞪口呆。

篇5:正气的故事

爷爷扶起矮婆婆,指着窗户玻璃说:“你对着玻璃哈一口气。”

矮婆婆张开嘴靠近玻璃,外面的空气已经比较冷了,如果是平常人,对着玻璃哈气,玻璃上立即会留下一团雾气。矮婆婆对着玻璃嘴巴张合了好几次,可是玻璃上没有一点雾气!

“果然没有呼吸了!”爷爷摇头道,又扶矮婆婆躺下,“她应该是碰到食气鬼了。”

“食气鬼?”马兵惊讶的问道。

爷爷点点头,眉头紧皱。

“食气鬼是什么鬼?”我问。我想起电视里的画面,一个面目狰狞的鬼趁人睡熟的时候对着人的鼻口吸气,被吸气的人没有知觉就死去了。

“这种鬼不是人形的鬼。它像迷路神一样是不能直接伤害人的鬼。但是它和迷路神又有不同,它以人的气息为食。被它害到的人不会立即死去,只是会感觉没有了呼吸,但是过久了人会精神萎靡,迅速衰老从而自然死去。它还是难得的比较正气的鬼,看见做了亏心事的人才害。”爷爷说完看看矮婆婆,矮婆婆避开爷爷的眼睛,“趁现在矮婆婆还没有失去呼吸多久,你跟我去治治这个食气鬼。”

“你说给我古书的呢?”我还牵挂着这件事,害怕这个事情一拖久爷爷会变卦。

“说了给你不会反悔的。先把这个食气鬼捉住再说。如果等久了,矮婆婆就会有生命危险。”爷爷说,不像是敷衍我。

“到哪里去捉?”我问。

爷爷转头去问矮婆婆:“您都到哪里去了?途中有没有特别的事情?”

矮婆婆缓缓的说:“我,我翻过后山去了趟文天村,回来的时候在山上碰到一条只有上身的狗,被那畜生咬了一口。”

矮婆婆说话的声音很小,像蚊子嗡嗡。可能没有气息的人说话都这样。爷爷把耳朵贴近去听,边听边频频点头。

稍后,爷爷准备了几根肉骨头,一根秤杆,一个秤砣,叫上我一起去后山。马兵自告奋勇要一起去,爷爷说:“算了吧,你去了它就咬你。我说过它最喜欢咬做了亏心事的人。对付这样的小鬼,我们爷孙俩就足够了。”马兵只好垂头离开。爷爷说话总是太直,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

爷爷将秤砣交给我,叫我握紧,千万不要落地。他用一个帆布袋装了肉骨头,用秤杆翘起扛在肩膀上,便带领我出来后门走向后山。

先说说这个后山的地理位置吧,我们家常山村与爷爷家画眉村中间还隔了一个文天村,在文天村与画眉村之间有一座海拔不过一二百米的小山。小山虽矮,但是面积大,足有六百多亩,且山上多种茶树桐树。茶树矮如雨伞立在地上,桐树则高如电杆。

山路窄而多弯,路两边都种植着高的桐树,桐树后面才是密而乱的茶树。

白天走在山路上则觉得两边的桐树如士兵直立,后面的茶树一目千里都是绿色,心情爽快。可是晚上在这里走就感觉截然不同,两旁桐树如妖魔鬼怪张牙舞爪,后面的茶树则如小鬼聚集。

十几年前,天色稍黑,我便不敢回家,即使明天要上课也要呆在爷爷家住一晚,宁可大早背着书包一路狂奔到学校。

这次即使有爷爷在,我也不禁手脚不听使唤,总是怀疑背后有一个东西跟着,但是头不敢往回看。-

刚上山,爷爷便放慢脚步。四周有不知名的草虫鸣叫,此起彼伏,如相互交谈讨论。月亮当空,但是不甚明亮,周围长了茸茸的毛,似乎发霉了,照在人身上也不是很舒服。

路两边的桐树失去立体感,薄薄的如剪纸,风稍吹动,树枝骚动如活了的魔鬼一般。但是茶树伏卧不动,好像蓄势待发的伏兽,它们屏住呼吸,等我们不经意间从四面扑过来撕咬。

我和爷爷就在类似魔鬼伏兽的树之间的空隙里行走。爷爷撮起嘴发出“啧啧”的逗狗来食的声音。秤砣在手里沉甸甸的,我一手托住秤砣底,一手提着穿在秤砣孔里的丝绳。秤杆和秤砣都是辟邪的东西。秤杆打鬼如剑砍人。大多数鬼体轻,人手里有秤砣的话它拉不走你的灵魂。

有的人家小孩病了,床头常挂一个秤砣,意思是不让鬼牵走小孩的灵魂。

走了大概百来步,爷爷突然停住逗狗的声音,侧耳倾听。我也停下细听,开始没有其他声音,但是再听时听见草“沙沙”的声音,是有活物在向我们慢慢靠近。我死死抓住秤砣。

但是草动的声音消失了,那个东西在某处站住。爷爷又“啧啧”的逗它过来,爷爷放下帆布袋,从中取出肉骨头丢在离我们不远的前方。草动的声音响起又消失。看来它挺机灵。

爷爷这次听到了草动的声音在哪个方向。因为有风声干扰,要辨别它在哪里有一定的困难。那声音从我们左边的茶树丛里传来。

爷爷又取出一根肉骨头朝左边的茶树丛里抛去,嘴里仍不停的“啧啧”。我看见爷爷的眼睛发生了异变,眼珠中间发出星星的光,好像里面点了一盏灯。

草动的声音再次响起,可以辨别出它在靠近丢在茶树丛里的肉骨头。果然,我看见左边的几棵茶树晃动,它就在那里。我的手心渗出汗水。爷爷的眼睛更亮了,甚至超过了月光。

接着,我听到了骨头被咬碎的“嘎嘣嘎嘣”声!那东西在吃肉骨头。

这次我们知道了它的具体的位置,就在刚才扔出的肉骨头那里。但是我和爷爷都不敢走到杂乱的茶树丛里去,我们得把它再引出来些。

爷爷又取出一根肉骨头扔在比刚才近一些的地方,再取出一根仍在离它最近的路旁,一步一步把它引出来。

那家伙果然中计!

它吃完了第一根肉骨头,又绊动草靠近第二根,草的“沙沙”声离我们更近了。然后又是“嘎嘣嘎嘣”的骨头被咬碎的声音。一会儿,它稍微停了一下,又向路旁的肉骨头靠拢。这时我闻到一股恶臭,是肉体腐烂的气味。

它在一棵樟树后面露出一个头来!是一条狗的模样!只是牙齿比狗牙大两三倍了,嘴巴都包不住,露在嘴外甚是吓人。爷爷向我做了一个不要动的手势。我们继续等待时机。爷爷已经提起秤杆,摆出抽打的姿势。

它终于从樟树后面走出来。

我终于得以看清食气鬼的模样!它长得像一条狗,但只有两只前脚,整个下半身都已经腐烂掉!下半身布满密密麻麻的蛆!后来爷爷告诉我,它因为没有了下半身,吃了东西立即排出来,所以一直吃不饱,见着东西就咬。

爷爷见机会难得,立即大喝一声用秤杆抽向它。秤杆打在它的头上,它马上发出“汪汪”的狂吠。它丢下嘴边的肉骨头,反身来要咬爷爷。我两手握住丝绳,甩起秤砣朝它打去,但是没有打着。

它立即回过头来咬我,我慌忙转身就跑。它一口咬住了我的裤角,没有伤到我的腿。我一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咬牙憋足了劲跑,并不哭叫。当时我的思维非常清晰,我想我只要跑得比它快,它的牙齿就不能咬到我。

爷爷跟在我后面一面喊:“快跑!”一面用秤杆狠狠的抽打它。

篇6:正气的故事

它就是不松口,拽住我的裤角被我拖着跑。-

不一会儿,我从山上跑下来,顺着田埂没有目的的乱跑,我心里不停的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听下来。我逢沟便跃,遇坎便跳,两脚不作片刻停顿。田坎宽不过一尺多,两边都是水田。

正在我狂奔间,前面突然一人挡住去路。我边跑边喊:“让开!让开!”

凄冷而虚弱的月光下,那个人高不到一米,却蓄着长胡子,怀抱一根木杖,穿着一身猩红的披风。我心想怪事真多,偏在这个时候碰到这样的怪人挡住我的去路。当时因为已经惊恐得无以复加,没有觉得前面的人有什么怪异之处,只是嫌他堵在田埂上。如果换在平时,就是白天碰到这样的人都会浑身哆嗦。而且他的装束古里古怪,不像是这个时代的。

我当时没有想这么多,跑到那矮人面前时努力一跳,从他头顶跃过。就在我的脚落地的时候,身体突然失去平衡。我的裤角被绊到,整个人横扑在田埂上,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滚到水田里。

我心想糟糕了!那条狗肯定马上张开大牙啮噬我的小腿。

可是那条狗没有再扑过来。我奇怪的回过头,只见那条半身的狗撞死在一块大石头上。那块石头就在我看见的矮人的位置。

难道我看错了?刚刚碰到的不是矮人而是一块石头?我揉揉眼睛,确实是快石头,长胡子,木杖,披风都不见了。刚才可能是半身狗撞在石头上,从而拽倒了我。

爷爷追了过来,惊奇的看着倒在地上的我和撞在石头上的半身狗。

后来听四姥姥闲话说起土地公公。起因是一个小孩问四姥姥,土地庙怎么像鸡笼那样矮小。我们那一带每个村都有一个土地庙,一般建在面水靠山的地方。土地庙不像和尚庙那样高大威武,它的顶只有人腰高,宽和长也不过三尺,真如鸡笼一般。专管照料土地庙的四姥姥解释说,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都是不到一米高的矮人,公公手里拿一根木杖,婆婆则手交叉挽着。

刚好后山的山坳里有个水库,水库挨山的一角有块平地,那里就建着画眉村的土地庙。也许真是土地公公显灵救了我。但是也不排除我惊吓中看花了眼睛。

爷爷把我从地上拉起来,拍拍我的衣服说:“忘了告诉你了,其实你不用跑的,你越跑它越撵着你咬。要是你蹲下来,手假装在地上一摸,它就不敢靠近你,以为你捡石头打它呢。”

我心想你早不告诉我或者早把古书给我,我就不用跑得这么狼狈了。

爷爷在水田里洗干净了秤杆,带我一起回到矮婆婆家。

一进门马兵就激动的对我们说:“我娘有呼吸了,虽然很微弱,但是已经有了。”

我掉头去看矮婆婆,挨着鼻子的头发随着呼吸一起一伏。但是我发现她的身体好像愈来愈小,像是毛衣缩水。那是很细微的变化,当时谁也没有发现,就我发觉了。我因为刚才的一顿惊吓,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以为自己的眼睛产生了错觉,就没有对他们讲我的发现。

当天晚上我和爷爷都很快的进入了梦乡。

我在梦里梦见矮婆婆软的像一滩烂泥,身体平铺,似乎要像水一样流开,鼻子软塌塌的要落下。我想叫唤矮婆婆,可是再怎么使劲也发不出声音。矮婆婆的眼睛看着我这边,但是显然把我像透明人一样忽略了。

我想挪动脚步走向她,可是脚抬去起来。这时,那条半身狗慢慢靠近矮婆婆,用鼻子咻咻的嗅她。我又闻到了恶臭。

半身狗伸出石头添了添矮婆婆的脸,矮婆婆的脑袋居然像稀粥一样被半身狗喝了一半!我吓得大声叫喊爷爷。半身狗似乎听见了我的呼喊,转头来看我,巨大的牙齿间还衔着矮婆婆的眼珠子!

忽然耳边传来“呼噜噜”的打鼾声,我从梦中醒来。一摸脸,都是汗水。

我不敢再闭上眼睛,生怕回到噩梦中。房子的墙壁消失在深水一样的黑夜里。我突然感到跟鬼打交道是如此的可怕。我就这样一直睁着眼睛等到天亮,爷爷的鼾声一直陪伴着。

我见到阳光从窗户射进屋里来,才又睡过去。那天的睡眠很浅,耳朵能听到屋外的一切声音,甚至能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比如别人投手举足间衣服发出的索索声,比如我的肚子里肠胃蠕动的呱呱声。那感觉很奇妙。跟爷爷捉鬼的日子里有过两三回那样的感觉,上大学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我的梦预示了矮婆婆的死亡。

两天过后,矮婆婆咽气了,临死的时候长长叹出一口气,似乎之前几天呼吸被憋住,现在终于得以将肚里的所有废气排出。

矮婆婆的那口气一叹出,奇怪的现象出现了!矮婆婆的身体像气球一样瘪下去,变成散了骨头的软囊,跟我在梦中的情景一样!

马军早上从文文坟墓上回来做孝子,晚上回坟上去。马兵照顾一切丧事祭奠。

死人要在家里放七天才可以出葬,而前来拜祭的亲朋好友都可以要求看死者最后一眼。但是马兵用裹尸布包住矮婆婆,不让其他人看遗容,害怕人家看见了矮婆婆的软囊的样子说三道四。

爷爷悄悄告诉我:“矮婆婆这次死亡是寿命已尽,如果没有杀死食气鬼,她临死都不能叹一口气。”

我说:“早知道她只有两天寿命了,我们何必麻烦着去打食气鬼呢?”

爷爷说:“那不行,如果不把食气鬼打死,矮婆婆就不能死的舒坦,灵魂舍不得走,可能演变成新的厉鬼。但是她生前被食气鬼咬了,身体里没有精气,再放两天肉体会化成尘土。到下葬的时候只剩头发和指甲。她的身体软化就是前兆。”

我不相信。

果然到了下葬那天,放矮婆婆尸体的房间里突然飘出一道明亮,乳白色的光,看起来就像发光的薄雾。马兵以为房子里面着火了,慌忙冲进去,家具没有一点明火。裹尸布平铺在地上。马兵揭开布,矮婆婆的尸体消失了,只留有头发和指甲。

篇7:文天祥英雄故事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末年的一代名相,作为宰相的文天祥不仅因其宁死不屈的气节而被后世纪念,亦因其诗词的豪迈而被后人所称赞。文天祥的诗词颇有意境,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到:“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王沂孙)、叔夏(张炎)、公谨(周密)诸公之上。”

文天祥的词作《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作于1279年,乃其被押解至大都途中与友人的惜别时所作,这首词意境幽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文天祥词曲的代表作。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念奴娇·文天祥

文天祥自知大都之行有去无回,因此这首词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韵味”。在缥缈无垠的江边,文天祥与友人依依惜别,见江边诸景,遥想吴蜀当年,不禁痛惜英雄末路,感慨国破家亡。同时,作者借古述今,以古人的英雄壮志表明自己绝不侍奉二主、向元朝统治者屈服的决心。《念奴娇》只寥寥数句,而作者文天祥的爱国之情与凛然气节却真实而感人。因此,这首《念奴娇》不仅是一首好词,也是一首英雄悲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