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781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赏析,下面给大家分享《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赏析

篇1:《凉州词》译文及赏析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凉州词》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篇2:《凉州词》译文及赏析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蛩凳》)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凉州词》新解

七言绝句《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时并州晋阳人。对于此诗,《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

这首诗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这种“鼓角横吹”的“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

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军乐的专有名词。

明白了“马上”二字典故,我们可以知晓:《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

《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凉州曲》这首意蕴深邃的古诗,译为如下白话:

葡萄美酒,直向夜光玉杯里倾来,

琵琶悠曲,助我们痛饮开怀。

忽听得,马上乐已高奏催征,

将士们,要喝酒的还不赶快。

醇浆急饮,好一阵头晕脚歪,

诸君止笑,即令醉倒,又何足怪?

不见我足下这千古沙场,

早成了战尸狼藉的所在。

《凉州词》创作背景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凉州词》作者介绍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赏析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篇3:凉州词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篇4:《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

王之涣才华过人,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大概是一部分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本诗表面描写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实在是描写诗人对世人所云‘内心的悲凉’的独特哲学理解。一个凉字,尽显本诗的主旨,才华如果被比喻为‘春’,国家不希罕这样的才华,才华就没有施展的舞台,终生悲凉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然则诗人并不哀伤,看那黄河,不也就是从‘一片孤城’中杀出,跨过‘万仞山’,才成就‘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美丽景象的吗?

【字面译文】

黄河奔流千里而来,从天空往下看,白云、黄河之水云似乎交织成了一体,蔚然壮观。

有容乃大,黄河的壮观,也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源头,跨越了人迹罕至的孤独,汇集千万条溪水,跨越千山,终于成就了黄河上的千古繁华。

眼光远一点,境界高一点,羌笛以苍凉之音状秋色,杨柳以春绿丽春色,羌笛、杨柳各有特长,羌笛何须怨杨柳?

当世尽享人间富贵,死后又能名垂千古,天地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春风也有她的不足之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你看那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啊!

【诗词鉴赏】

作学问要能耐寂寞,尽管不能显于当时、当世,却终能成就文化史上的奇迹。子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真正的大儒,只需要一张书桌,就能遨游于知识的天空,能探求人心中最奥妙的潜源,这样的大儒,有声闻于历史天空的本领,有深入人类心灵的本领。

王之涣这首诗表面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唐诗的欣赏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境界上,也就浅薄了。我一直说,要用心灵来解读唐诗,要用人性来解读唐诗,何故?诗言志也。‘元’乃《易经》之首,人性之源,子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不读《易经》、《诗经》,要体会唐诗的意境,难!难于上青天!!!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孔子对《关雎》评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衡量诗作意境高低的基本标准,也是文学系辞的基本标准。王之涣读《系辞》、读《论语》、读《易经》,不能不懂这个道理。今天的人,取法其下,崇拜没有任何学问的白话文,阅读能力低下浅薄,“笔败如斯,咎由自取”。古文怎么会没有文法?《诗经》遍布文法,《系辞》遍布修辞之法,读不出、训诂不出文学创作的章法,我们怪谁?怪孔子吗?会怪人的怪自己,不会怪人的怪别人。

就文学创作、阅读来说,必须取法其上。取法其下的结果是什么?孙子云:“取法其下,必败、。”‘必败’可以音训为文学系辞‘笔之必败’。孔子治诗《衡门》讽刺取法其下者云: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衡门’训诂为‘衡氓’,何谓‘ 氓’也?《诗经·氓》曰:“氓之痴痴,坚信麻布能质变为丝绸。”在‘氓童’看来,捕鱼的科学方法算什么?有鱼吃就行。娶德色俱佳老婆的方法何必研究?只要是个女人就行。我想问的是:不知道怎么捕鱼,鱼怎么到你餐桌上?不知道诱女之道,难道去做非礼犯?

认得字就是阅读吗?把字组合在一起就是佳作吗?文学真如此浅薄,十三亿人都成为文学家?今天作家之作品,不能从十三亿人的作文方法特立独行出来,这是当代中国没有文学作品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将来的名垂青史,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怎样找到平衡点?哪个更重要?这是哲学家需要终生探索的。王之涣在这首诗中说:当官的荣华富贵,显在当时;做学问的荣华富贵名垂青史。做学问远比当官难,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谋人间大道,何必一定要当官呢?

《论语》中记载,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何谓也? 吾生之初尚文明,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共识。王孙贾问孔子:“心灵的奥妙、精神翱翔的规律,有什么值得研究的。人生应以追求现实生活的富足为上,做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 孔子说:“人的心灵需要研究,研究心灵之学,犹如研究易经上说的‘乾元’,乾元是‘天’;得罪了上天,就不能向上天祷求了 。” 王之涣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大概就是这个哲学意境吧。王之涣以六首诗作而名垂青史,在历史上,远比同时代的高官、帝王有名气,做到了人生无悔,其作品落实了‘羌笛何须怨杨柳’的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终生实践‘诗言志’,还真不容易。这就是真正的文学,这就是唐诗的真味道。

中国的春秋之学,犹如倾城之雪,诗云:“倾城之雪,永寿我梅;求我庶士,演绎真味。”

篇5:凉州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凉州词二首译文及注释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注释

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9.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10.阑:尽。

11.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

12.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13.意气:情意。一作“气尽”。

14.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凉州词二首赏析

其一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其二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后两句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

篇6:初中初一作文700字:谈“黄河远上白云间”

初中初一作文700字:谈“黄河远上白云间”

清代某书法家为慈禧题扇,内容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哪知一时疏忽,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看后龙颜大怒,要开刀问斩,书法家急中生智,忙大声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书法家疏忽漏字,并没有绞尽脑汁地寻找漏字的理由,而是换了一个思维角度,将写错的诗改成了一阙词。这就是多向思维!

我们生活的习惯方式,所受的规范的学校教育,使大多数人习惯于按照一定的套路去思考问题。其实,当一个棘手的问题横在面前时,不妨放开胆子,“胡思乱想”一番,倒可能寻出答案。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用望远镜观察火星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像:火星旁边有时有四颗小卫星,有时变成三颗,而有时又只剩两颗了。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天体是运动的,当然更不知道卫星是围绕行星旋转的了。伽利略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好久,他只是从是否间断发光去思考的。一天,不知哪儿来了灵感,他想:“如果卫星是旋转的`,那么,有时就会被行星遮住,这样,这个问题就会得到圆满的答案。”

多向思维不只运用在学习研究上,在生产上也帮助人们取得了不少成果。

远的不说,就说近来风靡京城的“跳跳糖”吧。这家伙真是貌不惊人,充其量不过是一小撮黄色粉末,味道也没什么新鲜的,甜中带点儿辛辣,还不如廉价的薄荷糖。为什么这能使成千上万挑剔的顾客心甘情愿地掏那一块六毛钱呢?诀窍在于它与众不同,它没有按照老路子去和市场上千百种味美的夹心糖、巧克力竞争,却出奇制胜地“跳”进了市场。一进口,就变成了无数小小孙悟空,又窜又跳,又叫又嚷,让你感觉又新鲜又好笑。

近来出现的不少新产品都是这样,依靠另寻蹊径,才打入市场。既然多向思维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我们不充分利用呢?

沉闷死板的生活容易造就“套中人”,让我们的生活丰富些吧!

不要拘泥于现有的模式,尝试着打破它。从学习方法到穿衣戴帽,无不如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