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北大生求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下面给大家分享北大生求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欢迎阅读!

篇1:北大生求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结语
我要停笔了。北大学生不轻信权威,一听大道理就要“嘘”的。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这样的事情只是个例,某些媒体拿出来说事,是没有意义的。放眼望去,大凡顶尖的公司,无一不对北大学生青睐有加,因为北大学生知识面宽、脑子灵、干劲足、手脚麻利,这是不容否认的。我在三星时的项目经理就挺喜欢我的,现在他回韩国了,我们还经常在网上聊天。而且我认识的朋友,也没有在单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但既然社会上对北大学生有这样的看法,我们便应引以为戒,愈加的谦虚谨慎,努力扭转这一偏见才是。
相关故事推荐:
名校硕士求职也艰辛
求职之路,别把自己当白菜价
因成绩而错失一份好工作
篇2:北大生求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溥琳,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97级本科生,保送中科院读研,现就职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
我本科毕业就去了中科院读研究生,轮到找工作,便没有北大同学那么多机会,投出去的简历大多如泥牛沉海,了无音信,如今有幸被称作求职成功者,大概得归因于我准确的定位和较早的准备。
柠檬找工作
柠檬是我在网上的昵称。文章起这么俗一个题目,是希望直奔主题,读者一看书的目录,便知道我这一篇里有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至于北大四年的所得所感,又岂是一篇文章写得完的,只好挑对大家有用的写了放在后头,仅供参考吧。
我是北大经济学院97级的学生。经济类学生普遍认同的好工作,不外乎服务业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制造业的公司,诸如IBM、P&G、雀巢等等,近年来保险业也越来越红火了。还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像电信业也不错。其他有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我不太懂,不妄加评论。
篇3:北大生求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四大”吧。通常人们说的“四大”是指目前全球最大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PwC)、安永(Ernst&Young,E&Y)、毕马威(KPMG)和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DTT)。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有着近百年或上百年的历史:普华永道的前身是1848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普华(Price Waterhouse)会计公司和18成立于美国费城的永道(Coopers & Lybrand)会计公司,安永的前身是19成立于美国克利夫兰的Ernst & Ernst(1979年后合并为Ernst & Whinney)会计公司和1894年成立于美国纽约的Arthur Young会计公司,毕马威的前身是18成立于美国纽约的Peat Marwick International(PMI)会计公司和1979年成立于欧洲的Klynveld Main Goerdeler (KMG)会计公司,德勤的前身是1845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Deloitte会计公司和19成立于美国纽约的Touche, Niven & Co.会计公司。其中德勤的历史最为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他们的 去看,这里就不赘述了。
说到四大的特点,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就说说我了解的吧。
PWC:不论在中国还是从全球范围来看,PWC都是四大中的老大。从上表可见,它有很多重量级的客户。
E&Y:四大中排行第四。从中国的业务来看,在争取大客户方面逊于其他几家,是一个成长中的公司。安永对外宣传的重点之一是它“以人为本(People First)”的文化,安永的员工很平易谦和,这一点去面试的同学都有体会。安永在本地化方面也步伐较慢,香港经理非常多。
KPMG;传说中是四大里拿钱最多的,公司对员工也很好,这方面我无缘了解。不过必须承认,在中国KPMG是四大中唯一能和PwC抗衡的公司,它在金融业上别有优势,它的客户甚至比PwC的同类客户还要大。另外,KPMG的本土化也不错,有很多local manager.
DTT;据说在美国是四大中最强的一个,而且DTT在发展日本客户方面有优势。相对而言DTT在中国规模较小、每年招聘的人数都远少于其他几家。
准备
谈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心情就要复杂许多,
我本科毕业就去了中科院读研究生,轮到找工作,便没有北大同学那么多机会,投出去的简历大多如泥牛沉海,了无音信。如今有幸被称作求职成功者,大概得归因于我准确的定位和较早的准备。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直都打算工作的。性格上说,我喜欢的行业是财务和咨询,不断接触新客户,有新东西。而我的教育背景呢,本科毕业于北大,研究生就读于中科院。别的专业不提,光从经济类来说,我的背景不仅不如北大清华的同学,比人大、外经贸、中财的同学也要逊色。所以我的劣势只能从经验上弥补,包括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啦、去公司实习啦,等等。而会计师事务所每年招聘的人数较多,竞争没有咨询公司激烈,便自然成了我的首选。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先后去了两家知名的公司实习,一个是奥美,一个是三星。在夏天的托福考试中拿了满分,我还参加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并且通过了一门,这些经历无疑增加了我简历的分量。
另外,多读书也是有益无害的。我研究生阶段读过的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以及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一些书,都很有用。
北大四年
北大,说不完道不尽的北大。我一直想,北大二字,当是烙印,一生都不能磨灭的。且不说这里的老师如何优秀、同学如何出色,光是在这个园子里呆过,也会让人觉得通体灵秀。一教、静园、未名湖,如今说起这些名字,心里都跟着痒痒,仿佛那里有无数个故事。而我最想说的,要数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号称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并非徒有虚名。不仅藏书丰富,而且借阅方便,这个只有离开了北大才能更有体会。而且北大图书馆收藏的电影同样是不容错过的,特别是一些非英语的西文片,那是外国语学院学生的最爱。北大未名BBS电影版的旧精华区里就有人写过一篇文章叫《离开北大前要看的电影》,列数了他推荐的片子。我那时看得很少,却至今记得一部――《金色池塘》(On Golden Pond),凯瑟琳-赫本72岁时主演的,我很喜欢的片子,其他地方不容易找到。
有人说我不教好的,那他错了。大学阶段,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生活,读书与生活是相得益彰的,死读书不是好事。而生活的品位是年轻时候慢慢培养起来的,北大提供了绝佳的资源,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还有北大诸多的选修课,尤其是实用的二外,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选修过一年的日语,半年的英语口语,连代课老师一共见过四个,都是年轻老师,有的刚留校不久,课却都上得很好。老师年轻,容易沟通,有时候讲课就如同跟朋友闲聊,课堂气氛很活跃。北大机会多,给我们上课的日语老师都有去东京大学做交换学生或访问学者的经历,还不止一次,口语水平自不必提,对异域文化也十分熟悉,讲课自然就生动起来。
还有体育课,我听说现在可选的项目比我们那时候还多,有体育舞蹈,还有瑜伽课。我不爱打球,那时候除了去理教跳健美操就只会去未名湖边慢跑。湖边风景好,跑上半个多小时倒也不烦,还可以顺便去一体操场边做拉伸,看山鹰社的朋友攀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大概工作以后更能体会。
结语
我要停笔了。北大学生不轻信权威,一听大道理就要“嘘”的。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这样的事情只是个例,某些媒体拿出来说事,是没有意义的。放眼望去,大凡顶尖的公司,无一不对北大学生青睐有加,因为北大学生知识面宽、脑子灵、干劲足、手脚麻利,这是不容否认的。我在三星时的项目经理就挺喜欢我的,现在他回韩国了,我们还经常在网上聊天。而且我认识的朋友,也没有在单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但既然社会上对北大学生有这样的看法,我们便应引以为戒,愈加的谦虚谨慎,努力扭转这一偏见才是。
篇4:面试技巧:北大生求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攻略
溥琳,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97级本科生,保送中科院读研,现就职于普华永 道会计师事务所(PWC)
我本科毕业就去了中科院读研究生,轮到找工作,便没有北大同学那么多机会,投出去的简历大多如泥牛沉海,了无音信,如今有幸被称作求职成功者,大概得归因于我准确的定位和较早的准备。
柠檬找工作
柠檬是我在网上的昵称。文章起这么俗一个题目,是希望直奔主题,读者一看书的目录,便知道我这一篇里有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至于北大四年的所得所感,又岂是一篇文章写得完的,只好挑对大家有用的写了放在后头,仅供参考吧。
我是北大经济学院97级的学生。经济类学生普遍认同的好工作,不外乎服务业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制造业的公司,诸如IBM、P&G、雀巢等等,近年来保险业也越来越红火了。还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像电信业也不错。其他有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我不太懂,不妄加评论。
关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四大”吧。通常人们说的“四大”是指目前全球最大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安永(Ernst&Young,E&Y)、毕马威(KPMG)和德勤(DeloitteToucheTohmatsu,DTT)。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有着近百年或上百年的历史:普华永道的前身是1848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普华(PriceWaterhouse)会计公司和1898年成立于美国费城的永道(Coopers&Lybrand)会计公司,安永的前身是1903年成立于美国克利夫兰的Ernst&Ernst(1979年后合并为Ernst&Whinney)会计公司和1894年成立于美国纽约的ArthurYoung会计公司,毕马威的前身是1897年成立于美国纽约的PeatMarwickInternational(PMI)会计公司和1979年成立于欧洲的KlynveldMainGoerdeler(KMG)会计公司,德勤的前身是1845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Deloitte会计公司和1900年成立于美国纽约的Touche,Niven&Co.会计公司。其中德勤的历史最为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他们的 去看,这里就不赘述了。
说到四大的特点,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就说说我了解的吧。
PWC:不论在中国还是从全球范围来看,PWC都是四大中的老大。从上表可见,它有很多重量级的客户。
E&Y:四大中排行第四。从中国的业务来看,在争取大客户方面逊于其他几家,是一个成长中的公司。安永对外宣传的重点之一是它“以人为本(PeopleFirst)”的文化,安永的员工很平易谦和,这一点去面试的同学都有体会。安永在本地化方面也步伐较慢,香港经理非常多。
KPMG;传说中是四大里拿钱最多的,公司对员工也很好,这方面我无缘了解。不过必须承认,在中国KPMG是四大中唯一能和PwC抗衡的公司,它在金融业上别有优势,它的客户甚至比PwC的同类客户还要大。另外,KPMG的本土化也不错,有很多localmanager.
DTT;据说在美国是四大中最强的一个,而且DTT在发展日本客户方面有优势。相对而言DTT在中国规模较小、每年招聘的人数都远少于其他几家。
准备
谈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心情就要复杂许多。我本科毕业就去了中科院读研究生,轮到找工作,便没有北大同学那么多机会,投出去的简历大多如泥牛沉海,了无音信,
如今有幸被称作求职成功者,大概得归因于我准确的定位和较早的准备。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直都打算工作的。性格上说,我喜欢的行业是财务和咨询,不断接触新客户,有新东西。而我的教育背景呢,本科毕业于北大,研究生就读于中科院。别的专业不提,光从经济类来说,我的背景不仅不如北大清华的同学,比人大、外经贸、中财的同学也要逊色。所以我的劣势只能从经验上弥补,包括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啦、去公司实习啦,等等。而会计师事务所每年招聘的人数较多,竞争没有咨询公司激烈,便自然成了我的首选。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先后去了两家知名的公司实习,一个是奥美,一个是三星。在01年夏天的托福考试中拿了满分,我还参加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并且通过了一门,这些经历无疑增加了我简历的分量。
另外,多读书也是有益无害的。我研究生阶段读过的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以及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一些书,都很有用。
北大四年
北大,说不完道不尽的北大。我一直想,北大二字,当是烙印,一生都不能磨灭的。且不说这里的老师如何优秀、同学如何出色,光是在这个园子里呆过,也会让人觉得通体灵秀。一教、静园、未名湖,如今说起这些名字,心里都跟着痒痒,仿佛那里有无数个故事。而我最想说的,要数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号称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并非徒有虚名。不仅藏书丰富,而且借阅方便,这个只有离开了北大才能更有体会。而且北大图书馆收藏的电影同样是不容错过的,特别是一些非英语的西文片,那是外国语学院学生的最爱。北大未名BBS电影版的旧精华区里就有人写过一篇文章叫《离开北大前要看的电影》,列数了他推荐的片子。我那时看得很少,却至今记得一部――《金色池塘》(OnGoldenPond),凯瑟琳-赫本72岁时主演的,我很喜欢的片子,其他地方不容易找到。
有人说我不教好的,那他错了。大学阶段,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生活,读书与生活是相得益彰的,死读书不是好事。而生活的品位是年轻时候慢慢培养起来的,北大提供了绝佳的资源,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还有北大诸多的选修课,尤其是实用的二外,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经选修过一年的日语,半年的英语口语,连代课老师一共见过四个,都是年轻老师,有的刚留校不久,课却都上得很好。老师年轻,容易沟通,有时候讲课就如同跟朋友闲聊,课堂气氛很活跃。北大机会多,给我们上课的日语老师都有去东京大学做交换学生或访问学者的经历,还不止一次,口语水平自不必提,对异域文化也十分熟悉,讲课自然就生动起来。
还有体育课,我听说现在可选的项目比我们那时候还多,有体育舞蹈,还有瑜伽课。我不爱打球,那时候除了去理教跳健美操就只会去未名湖边慢跑。湖边风景好,跑上半个多小时倒也不烦,还可以顺便去一体操场边做拉伸,看山鹰社的朋友攀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大概工作以后更能体会。
结语
我要停笔了。北大学生不轻信权威,一听大道理就要“嘘”的。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这样的事情只是个例,某些媒体拿出来说事,是没有意义的。放眼望去,大凡顶尖的公司,无一不对北大学生青睐有加,因为北大学生知识面宽、脑子灵、干劲足、手脚麻利,这是不容否认的。我在三星时的项目经理就挺喜欢我的,现在他回韩国了,我们还经常在网上聊天。而且我认识的朋友,也没有在单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但既然社会上对北大学生有这样的看法,我们便应引以为戒,愈加的谦虚谨慎,努力扭转这一偏见才是。
职场贴士:对生活保持激情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培养自己工作外的兴趣,而非把所有希望都寄予在工作上,因为只有生活的乐趣才能带你持久的快乐
篇5: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求职经验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求职经验
本来我很有志向集齐四张offer letter,可惜德勤早早参透了我的阴谋,连简历都没让我过,所以也就只能永远地留下这个“三缺一”的遗憾了,
对于求职来说,四大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因为它们的招聘流程高度标准化,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客观的,可以完整地体会网申(包括OQ)、笔试、群面、经理面试、合伙人面试,竞争者的整体水准也不错。不过,无论你抱着什么样的目的面试四大,都一定要事先大体了解一下审计是做什么的,否则面试官可能不会给你难堪,但是你自己会觉得很难堪……
作为一份工作,四大被应届生讨论得很多,褒贬也尤为参差。建议每一个向往四大、有意向签四大的人,都尽量在入职前做一段时间的实习。像我,虽然一直对四大有接触有了解,在这个月的实习之后才真正对审计这份工作有了体会。它确实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角色,能做好的人也许有很多,但做得好同时能让自己感到享受的人,是需要一些过人之处的。
关于这四家之间的比较,我简单说些个人认识。首先,四家之间对于雇员来说并没有绝对的优劣,而寡头竞争是这个市场所必须的,他们不会相互看不起,不会相互贬低,对于求职者的最终选择也很尊重;第二,从我的接触来讲,对普华感情最深也最欣赏,总体而言做事更专业吧,客户质量的优势也很明显,对KP确实有一些不满,主要是它们家的HR对应聘者态度真不怎么样,不过据说对雇员很好,安永虽然现在外传非常动荡,在中国的客户质量也相对较差,但是我见到的staff都非常优秀,整体感觉甚至超过普华,这也许和人少有关系吧,德勤始终没缘分,连office都没去过,就不评价了。
下面说说拿到offer的三家的面试过程。
**安永**
最早拿到的是安永,暑期的SLP(Summer Leardership Program)。我本人非常喜欢这种一天搞定的面试流程,而安永把这一天安排得相当完美:在一天的时间里,密集地分布了公司介绍、经验分享、小游戏、茶歇和午饭,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三轮面试。每张桌子6位同学,一个manager、一个senior manager、一个partner组成一个面试小组,在三张桌子之间轮换——对于每一个面试者来讲,在一天之内见过了三个级别的面试官,对于面试官来讲,一天之内“审阅”了18位面试者,所以对于双方都是效率极高的方式。三轮面试中的第一轮是团队合作的小游戏,我们当时是用气球做一个能承重一个人的沙发,这是一个ice-breaking的环节,同时是展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的机会(很难全部展现,选择擅长和适合的角色);第二轮是共同讨论一个社会话题,然后每个人就这个话题的一部分做英文演说,讨论的过程就像所有群面一样,个人演说就主要是对英文口语的考察了;第三轮是模拟审计,相当有意思的环节,先小组讨论,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有问题的地方,然后分成两小组的人,一个小组把面试官当做客户,询问有问题的数据的背后原因,另一个小组把面试官当做审计组的manager,汇报分析和客户访谈的结果。我难以抑制对这个面试过程的欣赏,它的的确确是一个客观的、全面的、高效率的考察过程,而面试者也在一天时间里对公司和公司的人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了解。
这一天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热爱一份工作的人,真的会从中得到快乐。审计工作枯燥辛苦,四大里才做两三年就面黄肌瘦的人俯拾即是,但我们见到的Senior
Manager和Partner,都喜欢炫耀自己的年龄,因为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得多。面试我的Partner是大中华区最资深的Par,他说他到现在依然亲自参与部分的审计工作,因为他真的很喜欢“挑别人的错”。
面试结果应该是当天就出来了,综合三个人的打分和意见。我自己当天感觉相当良好,一周之后,在Accenture的office里,一小群竹子旁边,接到了我人生第一个offer通知。我激动地给大家发短信,我不会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了~
**毕马威**
大三暑假的时候,我申请了KP的Elite
Program。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大二同学的项目,通过笔试面试即可在暑期的末尾参加一个有工资的9天培训,之后可以在寒假参加年审阶段的实习,所以推荐看到这篇文章的大二同学积极关注啦。不过在我大三那年,作为这个项目的第一年,竟然把大三申请实习的同学也混入其中,表示相当不靠谱。
略去抱怨进正题。Elite
Program是一个笔试一个群面。KP家的笔试一定要看笔经,因为卷子是多年重复使用的,更重要的是你的竞争者们都知道这个秘密,你不看就是不公平竞争了呵,另外KP的笔试难度适中的同时给予较大的时间压力,推荐大家找来练手,
对于笔
试的另外一个小建议就是千万不要寻求做完,事实上那份卷子并没有打算让你做完,最终决定你成绩的也是正确率,用我室友的话说,“交卷时你看到有人把答题卡涂满,就知道他(她)不会通过了。”之后的群面是8个人共同讨论决定一个预算方案的选取,对数字计算有一定的考察,不过大部分和正常的群面相似。这次群面KP的HR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半个小时的群面,五分钟之后那位HR姐姐就斜躺在椅子上,几乎不听我们的讨论了……也许她是面试得太多,也许她当天身体不舒服,也许她已然心里有数,但那样的姿态还是让我对她的专业精神表示很失望。
最终我通过了Elite
Program的筛选,但这对于大三的我显然没有吸引力,所以淡定地放弃了。不过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好处,就是在全职招聘中免去了简历筛选和笔试环节。全职招聘我经历了颇为神奇的Manager面和Par面,很值得写一写。Manager面的时候,KP的要求是准备一个三分钟的演讲,介绍某一家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它的产品是怎样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非常致命的限制是不允许准备任何视觉辅助(如PPT,handout之类),也即只能靠嘴说,另一个小的要求是中英文都需要准备,面试时由面试官随机要求。考虑这些因素,我想到我必须讲一个很容易理解的公司,不仅核心价值观很容易理解,产品也应当尽量生活化,以免用英文讲述时辞不达意。于是我最爱的迪士尼成为了我的不二选择,一来它的核心价值——“创造快乐”是不言而喻的,二来它的产品家喻户晓,而三条产品线(动画电影,游乐园,周边产品)相互平行各有千秋,说起来有滋有味又内容充实。这次面试的神奇之处在于,当我说到“Have
you ever bought any consumer product from Disney? Maybe a watch, a cup or a handbag..."的时候,可爱的manager拉开袖子,正装之下的手腕上戴着一只可爱的Mickey手表~当时我简直惊讶地难以言表!后来的行为面试也相当顺利,尤其是我稍作准备的Why
KP深得她心(有需要这个问题答案的'同学可以悄悄话留言),于是顺利晋级Par面。
**普华永道**
从大二开始,我总共参加了普华3次笔试,3次AC,又作为LEAP成员,感情至深。就像我在Par面的时候对Par说的,“光华给我了学业上的教育,而在职业选择上的启蒙教育,是普华给我的。”这句话发自肺腑。我非常感激LEAP给过我为数不多却受益匪浅的培训,也非常感激普华给过我的每一次接触它的机会,虽然拒掉了两次offer,但依然有着很强烈的归属感。大二时第一次站在财富中心26层,从大大的落地窗看CBD的风景,那时的波动和向往,一直新鲜地藏在脑海。
说说笔试吧。今年普华改了延续多年的SHL,自主设计了一个简短却颇有难度的测试,建议大家笔试之前看看网上的笔经,否则有可能反应不过来题型的意思。这一次笔试我发挥得相当不好,归结原因就是太想拿到这个offer了(最重要的保底,你们懂的),而且觉得自己已经两次通过了笔试,这次应当表现得更出色。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难以集中精力理解和分析题目,时间压力又非常大,结果好几道题都出现了刚找出来答案、正准备点、屏幕跳到了下一题的情况。走出北理工的考场,走在天桥上,我非常沮丧,给妈妈发短信说,如果就这样和普华错过,也只能说是没有缘分了。
好在缘分没有就这样阻断,我进入了AC。普华的AC是小游戏+小组讨论+Presentation+相互challenge+Manager单面,由Manager直接观察小组讨论,我认为比起大多数公司由HR甚至外包的HR观察的方式更加客观也更加专业。小组讨论的内容被分成了10个piece,每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手中有两个piece,阅读后与组员分享,这种信息分享的方式很独特,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如果你的小组中有同学不能很好的解释清他手中的信息,将影响全组的讨论结果。我在有了前两次AC的经验后,非常注意向分享信息的同学确认他
手中资料的重点,并努力找到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相关性。从大二的第一次AC到这一次AC,我清晰地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所以真诚地建议低年级的同学们把握住任何一个面试的锻炼机会,它会极大地赋予你成长的空间。
群面结束后,大家轮流单面。Manager第一句就跟我说,我对你印象很深刻,刚才群面你表现得非常突出。于是基调就轻松了,大概地问了些平常的问题。最后她问我,你为什么不去国企呢,我说,我还是喜欢更有挑战的工作吧,她说,那好,我也给你这个机会。之后的一段话给我很大启发,她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么,我说,我每一次到四大面试,都问同一个问题,您觉得具有什么样特质的人能够成为优秀的auditor,她说,我当年面试的时候,也问了par同样的问题,那个par是个外国人,但他墙上有一幅中文的书法作品,上面只写了一个字,忍,我走到今天,我想说很多的时候我就是靠着这个字,忍。
她的真诚让我非常动容,也让我第一次思考我是不是真的能在审计这份工作上坚持下去。
之后的Par面比起KP的Par面就平淡无奇了,一个香港的Par和我简单聊了聊家乡、学校、学习、实习什么的,典型的人品面。当我很真诚地谈起了我对普华的感情时,她也真的把我当自己人了。最后她对我说,给你offer了,一定要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