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2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2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2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2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基础训练2

一、教学要求:

1、对学生进行拼读带后鼻韵母的训练,提高读后鼻音的拼读质量。

2、对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组词。

3、字、词、句的训练。

4、连句成段,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只有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才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二、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

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五、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练习第一题。

1、板书习题。

2、教师示范读音节。

3、让学生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学生的读音。

5、集体读。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成词语。(见书本)

2、提示学生写出带此偏旁的字,在组词。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4、师生评议。

三、练习题第三题。

1、出示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头戴( ) 眼看( )

脚穿( ) 手搓( )

2、师生一起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

3、指名学生填写。

4、师生评议。

5、集体读一读。

四、作业

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音节。

2、组字组词。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1)同学们( )六道数学题,韩小宁( )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 )数学题。

(2)郑敏华( )数学题,看见韩小宁( )数学题,说:“我( ),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

2、讲清题目要求。

3、让学生独立完成,又不懂的,再仔细读题,弄懂后再填。

4、指名学生说一说。

5、师生评议。

6、集体读一读。

7、拓展练习。

四、作业

第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填空:

同学们( )六道数学题,韩小宁( )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 )数学题。

郑敏华( )数学题,看见韩小宁( )数学题,说:“我( ),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二、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写法。

1、板书习题:

例:郑敏华做完了数学题。

郑敏华把数学题做完了。

(1)他们给大家看自己画的画。

(2)蒋小芸在竹竿上晾手帕。

2、讲解例题,让学生知道这种句子怎么改。

3、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4、补充练习。

5、小结。

三、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小八路头戴军帽。

小八路身穿军装。

小八路胳膊上戴着臂章。

2、分析三句话:三句话的主语相同,在合成长句时,把后面的两个主语省略,每个短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补充练习。

四、作业

五、六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改写句子。

支梅在绳子上晾衣服。

2、把三句话改成一句话。

小红头上戴着帽子。

小红手上戴着手套。

小红脚上穿着皮鞋。

二、把下面的句子拍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 )接着,她在红领巾上擦肥皂,用力搓手帕。

( )她先把红领巾放在水里浸湿。

( )李晓红的红领巾脏了。

( )最后,李晓红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 )然后,他用清水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2、集体读句子,想想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3、根据每句话的意思,说说哪句话在前,哪句话在后。

4、指名学生把这几个句子排起来。

5、师生评议。

6、让学生读一读这段话。

三、作业

第七题

[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2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2: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4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基础训练 4

教学要求:

1、复习本单元新音节。

2、对学生进行字词练习,加强句子训练。

3、能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字词的练习,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2、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zh-ang-zhang g-uan-guan

d-ang-dang p-ian-pian

1、提名式读拼音。

2、集体读拼音。

3、带字练习。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组成词语。

1、板书习题:(见书本)

2、指名学生说说偏旁的名称。

3、引导学生写出带有该片旁的字。

4、给字组词。

三、作业

给下面的字组词:

运( ) 领( ) 奏( ) 流( )

突( ) 间( ) 提( ) 耀( )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

1、板书习题:

照样子,分类写词语。

例:学习用品--钢笔 铅笔 橡皮 尺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讲解题意。

3、举例:

学习用品--钢笔 铅笔 橡皮 尺

4、引导学生完成。

5、校对批改。

6、拓展练习: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轻快的( ) 五颜六色的( )

轻轻的( ) 各式各样的( )

激动的( ) 闪闪发光的( )

2、讲解题意。

3、举例:轻轻的(声音)

4、指导学生填写。

5、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上的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类写词语。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学习用品--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填词语。

轻快的( ) 五颜六色的( )

轻轻的( ) 各式各样的( )

激动的( ) 闪闪发光的( )

二、读下面的词语,再写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响起了--

最喜欢--

结满了--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句子。

3、让学生写句子。

4、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64页第五题。

第四课时

一、把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田野里有金黄的稻子。

田野里有雪白的棉花。

田野里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蔬菜。

1、读句子,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3、指名学生改写句子。

4、比较句子改写前后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

二、复习本单元的课文

1、指名学生复述13、14课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生复述第十五课的主要内容。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3、指名学生背诵第十六课,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

三、作业

预习第七、八题。

第五课时

一、把下面几个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公园里的菊花开了。

妹妹要摘菊花。

秋天到了。

那边是红的菊花。

这边是黄的菊花。

姐姐对妹妹说说:“不要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2、讲解题意。

3、读句子,弄懂句子意思。

4、引导学生排句子。

5、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二、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

2、指导学生看图:画的是什么?具体看第一幅图,理解图意。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并把两段内容连起来。

4、师生评议。

5、参考:

星期天早晨,妈妈带小红去动物园看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猴子、有熊猫、还有大象。小红最喜欢看猴子荡秋千。

三、作业

完成书上第七、八题。

[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4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3: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5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基础训练5

教学要求:

1、复习本单元新音节。

2、对学生进行字词练习,加强句子训练。

3、让学生看懂图,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句子。

4、能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字词的练习,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2、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1、板书习题。

2、指导学生拼读。

3、教读音节。

4、集体读音节。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组成词语。

1、板书习题。

2、说说偏旁的名称。

3、让学生组字组词。

4、师生评议。

三、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1、板书习题:

绿绿的 积雪

黄黄的 叶子

厚厚的 花朵

温暖的 北风

银丝般的 阳光

寒冷的 白发

2、读词语。

3、连线。

4、师生评议。

四、作业

完成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填空:

绿绿的( ) 黄黄的( )

温暖的( ) 寒冷的( )

二、分类写词语。

1、板书习题:

水果名称--

蔬菜名称--

家具名称--

2、老师举例。

3、让学生独立写词语。

4、师生评议。

三、把下面两部分句子适当连起来。

1、出示习题:

校门口积起了厚厚的雪 我把水仙花搬到了教室里

小姑娘走进老奶奶家 同学们冒着北风打扫积雪

小换的话提醒了我 瓶塞被它推了出去

热水瓶里的空气往外挤 她扶着老奶奶坐到太阳下

2、让学生读一读句子。

3、指导学生连线加标点。

4、师生评议。

四、作业

完成四、五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类写词语:

水果名称--

蔬菜名称--

家具名称--

2、填空:

绿绿的( ) 黄黄的( )

温暖的( ) 寒冷的( )

二、练习第六题

1、板书习题:

读短文,说说哪些句子是写图上的意思。

快放寒假了,老师在教室里对我们说:“在寒假里,你们要天天锻炼身体,认真做作业,还要帮助妈妈做家务。”

老师送我们到校门口,我们说:“老师再见!”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再见!”

2、指导学生看图,弄懂图意。

3、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知名学生划出与图意相对应得句子。

5、师生评议。

三、作业

预习第七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

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绿绿的 积雪

黄黄的 叶子

厚厚的 花朵

温暖的 北风

银丝般的 阳光

寒冷的 白发

二、第七题

1、板书习题:看图说、写几句意四连贯的话。

2、出示挂图。

3、指导学生看图:画的是什么?具体看第一幅图,理解图意。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

4、指名学生分别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并把两段内容连起来。

5、师生评议。

6、参考:

爸爸从百货商店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小明和妈妈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吃完饭,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

三、作业

六、七题。

[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5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4: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3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基础训练3

教学目的:

1、复习本单元的新音节。

2、学习用规定的偏旁组字,组词。

3、会给词语分类。

4、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5、会把两句话改写成句话。

6、认识感叹号。

7、能看图说写几句通顺的话。

教学重点:

给词语分类,正确使用词语,把两句话改写成句话。

教学难点:

认识感叹号,能看图说写几句通顺的话。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1、出示习题:

j-ian→jian q-iu→qiu

h-an→han z-ou→zou

2、老师泛读。

3、指名学生读。

4、集体读。

5、带字练习。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组成词语。

1、老师举例。

2、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3、师生评议。

4、拓展练习。

三、读下面的词语,把不是同一类的划去。

1、出示习题:

大雁 海鸥 白兔 猫头鹰

猴子 桃子 熊猫 山羊

轮船 汽车 飞机 马路

2、老师讲解。

3、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拓展练习。

白菜 油菜 芹菜 苹果

香蕉 橘子 梨 卷心菜

斑马 熊猫 大象 学生

杨树 槐树 玉米 梧桐树

小麦 菊花 水稻 高粱

四、作业

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划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大雁 海鸥 白兔 猫头鹰

猴子 桃子 熊猫 山羊

轮船 汽车 飞机 马路

白菜 油菜 芹菜 苹果

香蕉 橘子 梨 卷心菜

斑马 熊猫 大象 学生

杨树 槐树 玉米 梧桐树

二、新授

(一)第四题:

1、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再读一读。

拾 棉花

想 贝壳

迈 办法

摘 脚步

2、让学生先读一读,在连一连。

3、师生评议。

(二)第五题: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在天空里 在大海中 在海面上

轮船( )行驶。

大雁( )飞。

海鸥( )飞翔。

2、指名学生读一读。

3、指名学生填空。

4、师生评议后,学生读一读。

(三)第六题:

1、读一读,把下面的两部分词语连成句子,加上标点。

海浪 从树上落下来

海鸥 向海滩涌来

树叶 在天空里往南飞

大雁 在海面上飞翔

2、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3、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4、师生评议。

三、作业

四、五、六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选词填空。

在天空里 在大海里 在海面上

轮船( )行驶。

大雁( )飞。

海鸥( )飞翔。

2、划去不是同类的词语。

轮船 汽车 飞机 马路

白菜 油菜 芹菜 苹果

香蕉 橘子 梨 卷心菜

斑马 熊猫 大象 学生

二、新授

1、第七题:

(1)出示习题:认识感叹号。

海 太美了

小八路学习多么专心啊

我们大声喊着:“加油 加油 ”

(2)老师讲解。

(3)举例,体会句子的语气。

3、第八题:

(1)出示习题:把两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一辆辆汽车在路上行驶。

一辆辆汽车像一只只小船在海浪里颠簸。

(2)指名学生写一写。

(3)师生评议。

4、第九题:

(1)出示习题: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校园里的菊花美丽吗

校园里的菊花很美丽

校园里的菊花真美啊

(2)指名学生加标点。

(3)师生评议。

(4)读一读体会句意的不同。

三、作业

七、八、九题。

第四课时

一、看图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1)图上画着什么?

(2)他们在做什么?

(3)是谁请客?

(4)它请了谁?

(5)小灰兔分别给他们吃了什么?

(6)它给自己吃了什么?

(7)小猴子怎么样?

2、指名学生说句子,并写下来。

3、师生一起总结:

有一天,小灰兔请客。他在大公鸡面前放了一盘虫子,在小猴子面前放了一盘桃子,在小花猫棉放了一盘鱼,在大黄牛面前放了一盘青草,在自己面前放个一盘白菜。大家就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

二、作业

第十题。

[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3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5: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1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基础训练1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区别发音相近韵母的发音,提高读音结的质量。

2、知道字的偏旁,能仿照例子写出带有同偏旁的字,进行字、

词、句的综合练习。

3、练习选适当的词语填空。

4、对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培养学生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5、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1、出示拼音。

j-ia→jia zh-uo→zhuo

x-iao→xiao h-ua→hua

2、提名式读拼音。

3、集体读拼音。

4、带字练习。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

2、讲解题目要求,老师举例。

3、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4、完成本题。

三、读下面的词语,组成词语,再写句子。

1、出示练习题。

挥( )( )( )

许( )( )( )

愉( )( )( )

绊( )( )( )

2、讲解题目要求,先组词,再说句子。

3、老师举例。

4、让学生组词。

5、指名学生说说句子,并让学生演示句意。

6、让学生做一做。

7、师生评议。

四、作业

第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组词,造句。

挥( )( )( )

许( )( )( )

愉( )( )( )

绊( )( )( )

二、练习题第四题。

1、出示习题。

读下面的词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向 响

拔河比赛的同学都抓紧绳子,用力( )后啦。

拔河比赛的哨子声( )了。

谢谢 不用谢

小红帮助小明洗手帕,小明说:“( )”小红说:“( )”

小明把小红扶起来,小红说:“( )”小明说:“( )”

2、先说说词语意思,了解同音异义词。

3、让学生独立填空。

4、师生评议。

5、读读句子。

三、第五题

1、出示习题

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2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大花坛( )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

老师在班级里( )王小芳做的对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应填上什么词。

3、指名学生填写。

4、师生评议。

四、作业

四、五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看手语写句子。

大花坛后面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

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做的对。

2、默写词语。

二、第六题

1、出示习题。

2、讲解例句:

例:王小芳马上跑过去。

王小芳把李小鸥扶起来。

王小芳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

(1)读例句。

(2)老师讲解,让学生知道把带有同一主语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句话,采用的方法是把第二个句子的主语省略,与第一个句子连写,中间用逗号隔开,意思不变。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读一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三、第七题

1、讲解题意。

2、出示问题:

李小鸥被石块怎么了?

王小芳看见了?

李小鸥对王小芳说什么?

王小芳说什么?

3、师生练习。

4、让学生做一做。

5、把回答的句子连起来说说,写下来,读一读。

四、作业

六、七题

第四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把两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同学们高兴地挥动着双手。

同学们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2、看手语写一段话。

李小鸥被石块绊倒了。王小芳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李小鸥对王小芳说:“谢谢你!”王小芳说:“不用谢!”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

二、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图的意思。

2、提问:

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再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

3、要求学生按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内容,又顺序地说句子。

4、提名学生说句子。

5、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并读给大家听。

6、抽学生上黑板写。

7、师生评议。

8、小结。

三、作业

看图写话。

[聋校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1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6:全日制聋校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要求:

1、提高认读汉语拼音能力。提高复韵母、鼻韵母的拼读技能。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会打手指语,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

2、字181个。会听(看)、会读、会写、理解词义,大部分会默写。能把字写得端正、结构匀称。能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积累词语。

3、(看)懂学过的句子。会说、写正确、完整的句子。学习把句子写具体,会仿照课文种练习过的句式说、写句子。积累句子。

4、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懂得课文是由一个个句子按顺序组成的。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确、流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6、能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片火简单事物,说、写意思连贯、语句通的几句话。认识和学习使用感叹号顺。

二、教学重点:

结合图,理解句子意思,课文意思。会说、写正确、完整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

由句子背诵、默写过渡到课文的背诵默写,作文起步教学。

四、课时安排:

课次 课题 课时数 周次 备注

1 我们的学校 4 1

2 拔河 5 2

3 庄稼的好朋友 4 2

4 这是我应该做的 5 3

基础训练1 4 3

5 小八路 4 4

6 蒋小芸洗手帕 4 6

7 我自己做 4 7

8 好朋友 4 7

基础训练2 4 8

9 秋天 5 9

10 到海边去 4 9

11 老山羊请客 4 11

12 青岛的路 5 11

基础训练3 4 12

13 赛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 5 12

14 秀秀明白了 4 13

15 美丽的画 4 14

16 观赏冰雕 5 14

基础训练4 5 15

17 水仙花 4 15

18 小喇叭 4 16

19 帮助李奶奶大扫除 4 17

20 扫雪 4 18

基础训练5 4 18

[全日制聋校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7:拔河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 拔河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懂得三句话的先后顺序,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体育活动,重视锻炼身体。

3、能仿照课文,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按句子成分读出停顿。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看图说话。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看图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用具:词卡、挂图、大字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 拔河

二、初学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同学们在做什么?

3、带领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4、板书词语:

拔河 哨子 声响 蹬住 脚跟

抓紧 向后拉 挥动 叫喊

5、和学生一起给汉字注音。

6、指名学生读音节。

7、教师领读,打手语,使学生掌握正确读音。

8、讲解各词语的意思。

9、指导书写:

(1)教师在放大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练写,教师行间指导。

三、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给词语注音。

四、作业

默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

2、默写字词。

拔河 哨子 蹬住 脚跟

抓紧 挥动 向后拉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放大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指名回答:这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读1-3自然段。

4、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指导读长句:教师示范读出句中的停顿,用符号表出来。

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正在举行拔河比赛。

(3)理解句意,使学生理解句意。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读句子。

(5)集体读第一自然段。

5、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比赛开始时的情况。

(2)设问:

什么情况下开始比赛了?

同学们表现如何?

(3)指名读描写比赛过程的句子。

(4)指名学生演示比赛过程。

(5)指导朗读。

(5)集体读第二自然段。

6、理解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设问:

站在旁边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3)教师指导朗读。

(4)集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集体读课文。

2、看教师手语写句子。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

哨子 拔河 蹬住 挥动 声响

2、熟读课文。

二、朗读训练

1、指名分段读课文,找出难读的句子。

2、出示长句:

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正在举行/拔河比赛。

双方比赛的同学/都蹬住脚跟,抓紧绳子,用力向后拉。

同学们站在旁边,高兴地/挥动着双手,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3、教师范读句子。

4、教师带领学生读句子。

5、集体读句子。

6、看图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先后顺序,想一想拔河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干什么。

7、集体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教师示范看图背诵课文。

2、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照图练习背诵。

3、指名分段背诵。

4、集体背诵。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拼音练习。

Sh-uang→shuang zh-ua→zhua

f-ang→fang h-ui→hui

指导学生拼读音节。

二、读拼音,打指语,写句子。

tóng xué men zhuā jǐn shéng zi yòng lì xiàng hòu lā.

wǒ men dà shēng hǎn zhe :“jiā yóu ! jiā yóu !”

(1)集体读拼音,打指语。

(2)书上写出句子。

(3)老师批改纠正。

三、读一读,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蹬住 绳子

举行 双手

挥动 脚跟

抓紧 比赛

(1)学生根据课文连线。

(2)老师批改。

四、作业

1、在练习本上做2、3题。

2、预习4、5题。

第五课时

一、填空,再读一读。

哨子声( ),六(1)班和六(2)班参加( )的同学,都蹬住( ),抓紧( ),用力( )。站在旁边的同学挥动着( ),大声喊:“( )”

(1)指导读句子,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在书上填写词语。

(3)集体朗读句子。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操场上),(六年级的同学)正在(举行拔河比赛)。

( ),( )正在( )。

( ),( )正在( )。

(1)教师讲解例句:

什么地方?谁在哪里做什么?

(2)指名学生说句子,教师做出提示。

(3)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三、看图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指导学生看图,仿照课文进行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

(2)指名学生试着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3)指名学生写句子。

(4)师生评议。

(5)集体读句子。

乒乓球室里,小明和小军正在举行乒乓球比赛,同学们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7

教学后记: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本课的内容。按课文内容正确观察图画,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三个句子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徐潼、许甜甜、韩聪发音较清楚。

[拔河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8: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9 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景象的特征,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3、会用“(谁)有的(做什么)有的(做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5、能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秋天的特征。

2、能运用新句式说写句子。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秋天的景象。

四、教具准备:

挂图、大字课文、词卡

五、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现在是秋天了,同学们看看秋天有哪些景象:树叶变黄了,庄稼熟了,……

2、板书:9 秋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让学生感知图意。

2、老师讲解图的大概意思。

3、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渐渐 一群 大雁 往南飞 它们 熟了 摘棉花

4、教师范读词语。

5、带领学生读词语。

6、联系课文讲解词语意思。

7、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雁”、“摘”、“熟”

8、学生练写词语。

9、组词:

渐( ) 群( ) 雁( ) 往( )

南( ) 熟( ) 摘( )

三、练习

1、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小结

本课的词语较多,有的容易写错,课后要多读一读,多写一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默写写词语。

渐渐 一群群 大雁 它们 摘棉花 景象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集体读课文。

2、指名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问:这一自然段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

(3)板书:天气凉了

树叶变黄了 从树上落下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3)指名学生说出书上的句子。

(4)师生一起归纳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

(2)看图结合课文,理解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3)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4)引导学生回答。

(5)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那些景象。

四、课堂小结

秋天是美丽的,课后同学们可以看一看,然后告诉老师你还看到了秋天的哪些景象。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渐渐 大雁 往南飞

摘棉花 景象 它们

2、读课文。

二、句顺教学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挂图。

2、让学生看图,按照顺序说说句子。

3、集体看图复述课文。

三、朗读训练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

2、结合图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3、教师泛读课文。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5、集体朗读课文。

四、练习背诵

1、先让学生复述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图文对照,看图试背。

3、分段背诵。

4、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读拼音,打指语,写词语。

dà yàn jiàn jiàn yì qún qún

( ) ( ) ( )

shú le jǐng xiàng qiū tiān

( ) ( ) ( )

1、指导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2、让学生独立读拼音,写词语。

3、教师纠正后,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二、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1、出示习题:

树叶落下来。

树叶( )落下来。

树叶( )( )落下来。

农民摘棉花。

农民( )摘棉花。

( )农民( )摘棉花。

2、老师讲解题意。

3、让学生独立填一填。

4、教师纠正后,让学生读一读,理解句意。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秋天,( )渐渐凉了。

一群群( )往南飞。

树上的( )纷纷落下来

2、指名学生填空。

3、师生评议。

4、学生读句子理解句意。

四、作业

完成书上一、二、三题。

第五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仿写句子

农民们 有的 割稻子, 有的 摘棉花。

( )有的( ),有的( )。

( )有的( ),有的( )。

2、填空

树叶落下来。

树叶( )落下来。

树叶( )( )落下来。

二、练习

1、集体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象?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大雁往南飞

庄稼熟了

2、提名默写课文。

3、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

A观察树上的叶子怎样?

B画的是什么地方?

C同学们在做什么?

(2)提示学生联系课文,想一想是什么季节?

(3)让学生试着说句子。

(4)老师总结:

秋天,树叶变黄了,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校园里有很多树叶。放学后,同学们把地扫得干干净净。

三、作业

第七题。

教学后记:

学生对一年当中季节的概念很模糊,在教学本课时,我“借题发挥”,在了解秋天的同时,拓展到春天、夏天、冬天,让学生对季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9:好朋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8 好朋友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懂得句子之间、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3、会用“什么时候,谁怎么了,不能怎么样”和“谁叫谁不要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会读,会写,学会运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与句子、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运用新句式说写句子。

四、教具准备:

挂图、词卡、大字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你们中间,谁和谁是好朋友?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好朋友”,看看好朋友之间是应该怎样做。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1、出示挂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图的意思。

2、出示放大课文,让学生读课文。

3、让学生找出生字词。

4、板书生字词:

严良 陆英俊 互相 补习玩东西

5、教学生读词语。

6、让学生自由读。

7、指名学生读,纠正学生的读音。

8、讲解词语的意思。

9、指导书写。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说说词语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预习课文,弄懂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和新词。

2、默写词语。

严良 陆英俊 互相 补习功课 玩东西

3、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观察图画一。

(2)老师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3)正确理解句子意思,重点理解:互相帮助、进步很快

(4)板书:严良 陆英俊 互相帮助

(5)总结段意:严良和陆英俊是同桌同学,互相帮助,进步很快。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2)对照图理解严良帮助陆英俊补习功课,陆英俊叫严良上课不要玩东西,理解互相帮助,进步很快的意思。

(3)板书: 严良帮助陆英俊补习功课

陆英俊叫严良上课不要玩东西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告诉学生这一段是对全篇课文的总结。

(2)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说严良和陆英俊是好朋友?

三、巩固练习

1、通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为什么说严良和陆英俊是好朋友?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熟读课文。

2、默写词语。

互相 帮助 东西

二、朗读训练

1、指导学生进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在朗读时请两位同学分角色随着朗读演示情景。

2、边读课文,边联系图讲清句子的内在联系。

三、指导背诵

1、读课文。

2、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3、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并教他们背诵的方法。

(1)看图想课文内容。

(2)分段背诵。

4、指名学生试背。

5、比赛背诵。

6、集体背诵。

四、练习

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第四课时

一、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板书习题:

不能 不要

(1)陆英俊生病了,来上课。

(2)陆英俊叫严良上课()玩东西。

2、指名学生说说括号中应填写什么词语。

3、让学生填写。

4、拓展练习。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习题:

2、有一天, 陆英俊生病了, 不能 来上课。

( ),( ),不能( )。

( ),( ),不能( )。

3、总结句式。

4、举例:今天,徐宁成膝盖擦破了皮,不能上体育课。

5、让学生独立说句子。

三、看(听)话写句子。

严良帮助陆英俊补习功课。

陆英俊叫严良上课不要玩东西。

严良和陆英俊互相帮助,真是好朋友。

四、作业

做二、三、四题

教学后记:

由于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没有出现困难,就连学困生对课文的理解都很透彻。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陆英俊”几个字的发音不准。

[好朋友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0:小喇叭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8 小喇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理解句子内容。教育学生平时要关心老人。

3、能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和新词,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水仙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小喇叭》。

二、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板书生字词:

喇叭 牵牛花 花骨朵 篱笆

姑娘 邻居 温暖 银丝般

3、打指语,教学读音。

4、指导书写:

特别注意“喇”“骨”“篱”“邻”等容易写错的字。

5、结合句子讲解词义。

小喇叭:原指一种乐器,在课文中不是指真的喇叭。

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实物理解词义。

银丝般:像银丝一样。

6、教学组词:

喇(喇叭) 牵(牵牛花) 骨(花骨朵)

篱(篱笆) 笆(篱笆) 姑(姑娘)

邻(邻居) 居(邻居) 温(温暖)

丝(银丝) 般(一般)

7、读词语,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练习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四、作业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给下面的字组词:

喇( ) 牵( ) 骨( )

篱( ) 笆( ) 姑( )

邻( ) 居( ) 温( )

丝( ) 般( )

二、讲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写:早晨,牵牛花把花骨朵送过了篱笆(送到了老奶奶的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对照图,理解课文内容。

(3)总结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种花的小姑娘走进老奶奶家。

3、第三自然段:

(1)设问:小姑娘走进老奶奶家做什么呢?过渡到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对照图理解课文意思。

(4)总结段意:小姑娘扶着老奶奶坐在篱笆下,给老奶奶讲故事,老奶奶高兴地笑了。

4、讲读第四自然段: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意思,总结段意:篱笆上的牵牛花看见了(小姑娘关心老奶奶,老奶奶生活得很幸福),花骨朵变成了小喇叭(笑了)。

5、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三、巩固练习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议一议课文中小姑娘的行为,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作业

练习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

1、教师示范读课文。

2、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句子间的停顿。

3、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4、分组朗读课文。

三、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

1、指名学生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三自然段写小姑娘关心老奶奶,把温暖送给老奶奶。

2、第一、四自然段写牵牛花和阳光把温暖送给老奶奶,把赞扬送给小姑娘。

3、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赞扬了小姑娘关心邻居老奶奶的好品质。

4、教育学生要向课文中的小姑娘学习,学习她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四、作业

1、预习课后练习。

2、朗读课文,背默课文。

第四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

二、读拼音,打指语,写句子。

1、出示习题(见书本)。

2、领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3、让学生独立写句子。

4、校对批改。

5、读句子,理解句意。

三、读一读,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1、出示习题:

走进 篱笆

送过 书本

打开 家

扶着 白发

照着 书包

背着 老奶奶

2、讲解题意。

3、教师举例:走进--家

4、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校对。

四、把括号中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去。

1、出示习题:

小姑娘背着书包,走进家。(老奶奶的 种花的 邻居 那位)

阳光照着白发。(老奶奶 温暖的 银丝般的)

2、讲解题意。

3、举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4、让学生独立完成。

5、集体批改。

6、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意。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5、6题。

2、预习19课。

教学后记:

尊老爱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必须向学生灌输的思想,本课重点让学生受到这种思想的熏陶。思想的升华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的理解上,如“邻居”、“银丝般”等。学生掌握很好。

[小喇叭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1:水仙花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7 水仙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我”为什么心里甜甜的。

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哪些花?你们见过水仙花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水仙花》,看看这一课讲了些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板书生字词:

水仙花 散发 如果 搬 香味

提醒 悄悄 甜甜的

3、打指语,教学读音。

4、指导书写:

特别注意“散”“搬”“醒”等容易写错的字。

5、结合句子讲解词义。

“如果”从句子中意会它的含意。

“甜甜的”是高兴的意思。

6、教学组词:

仙(水仙花) 散(散发) 如(如果)

搬(搬家) 味(香味) 醒(提醒)

悄(悄悄) 甜(甜味)

7、读词语,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练习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四、作业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给下面的字组词:

仙(水仙花) 散(散发) 如(如果)

搬(搬家) 味(香味) 醒(提醒)

悄(悄悄) 甜(甜味)

二、讲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写:“我”家的一盆水仙花开了,又美又香。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对照图,理解课文内容。

小欢来看花。

小欢说了什么?

(3)总结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3、第三自然段:

(1)过渡到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对照图理解课文意思。

(4)总结段意。

5、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三、巩固练习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议一议课文中“我”的行为,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作业

练习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

1、教师示范读课文。

2、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句子间的停顿。

3、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4、分组朗读课文。

三、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

1、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第一、二自然段写繁盛在“我”家的事情。

第三自然段些发生在学校教室里的事情。

3、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段与自然之间有内在的联系,顺序不能颠倒。

四、作业

1、预习课后练习。

2、朗读课文,背默课文。

第四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

二、课后练习

1、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水仙花开了,( )叶子,( )花朵,散发出( )清香,真叫人喜爱。

同学们围着( ),连声说:“真( ),真( )啊”我听了心里( )的。

(2)读句子,讲解题意。

(3)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填空。

(4)集体评议。

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1)板书习题:

我把水仙花放在窗台上。

我( )把水仙花放在窗台上。

我( )把水仙花放在( )窗台上。

(2)读句子,讲解题意。

(3)引导填写句子。

(4)读句子,比较三个句子不同点。

3、把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同学们走进教室。

同学们围着水仙花。

同学们连声说:“真美,真香啊!”

(2)讲解题意。

(3)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4)师生评议。

三、作业

完成第二句话。

教学后记: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文本的情境体验中充分理解文本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内涵。在理解本课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进行情境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也理解了主人公把美的享受带给大家的思想感情。

[水仙花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2:扫雪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 扫雪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与句子、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和顺序。教育学生要关心集体,多为集体做好事。

3、会用“(谁和谁)一起(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正确、流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和新词。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弄懂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去年冬天下大雪的时候,高年级同学都在扫雪,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十课《扫雪》。再次感受一下扫雪的场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带领学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3、师板书生字词:

积雪 冒 寒冷 铲雪 堆

树底下 几点 异常 接受

4、正音练习。

5、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冒”、“寒”、“异”几个字的书写。

6、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积”--积雪(结合图)。

“寒”--冷的意思,寒风是冷风的意思,

“冒”着寒风,用动作示意。

“铲”“堆”,用动作示意。

“底”--树底下,指图。

“点”--八点钟,指钟理解。

“异”--异口同声,用演示示意。

“受”--受到,放在句子中领会意思。

7、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巩固练习

读、写词语。

四、作业

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组词:

积( ) 冒 ( ) 寒( ) 铲( ) 堆( )

底( ) 点( )异( )受( )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3)第一句话说了什么?

(4)第二句话说了什么?哪些地方白了?为什么会白了?

(5)总结段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3)总结段意。

(4)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2)总结:第三自然段写老师和同学称赞六(1)班同学做了一件大好事。

(3)重点讲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读第四自然段,总结段意。

5、通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指名学生读,注意重点句的指导。

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屋顶上也白了。

他们冒着寒冷的北风打扫积雪,有的扫,有的铲,有的把雪堆到树底下。

4、分组练习朗读。

三、练习背诵

1、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分别试背各个自然段。

3、指名学生背诵各个自然段。

4、试着背诵全文。

四、作业

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

一、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昨天下了一场( ),同学们冒着( ),打扫(

)。

老师和同学们( )地说:“六(1)班做了一件( )。”

2、读句子,理解句意。

3、引导学生填空。

4、集体评议。

5、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意。

二、把句子补充完整。

1、板书习题:

积起了厚厚的雪。

冒着寒冷的北风。

堆到树底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3、集体评议。

4、读句子,理解句意。

三、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写法。

1、板书习题:

同学们有的扫,有的铲,有的把雪堆到树底下。

2、复习第76页第四题。

3、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4、集体评议。

5、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点。

四、照样子写句子。

1、板书例句: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校门口)(打扫积雪)。

2、总结句式:

(谁和谁)一起(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引导学生说句子。

4、让学生写句子,校对。

五、作业

完成第一题。

教学后记:

本课展现的内容也是学生所熟知的,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建立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同时,通过专向训练,如“把句子换一种说法”等,让学生感受语言组织的逻辑规律。

[扫雪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3:聋校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聋校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目标: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

(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

1、能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230个生字,其中164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教材分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能借助字典或有关的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教材分析。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6、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做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7、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加强阅读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学习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表现事物的,并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五)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和想象,把课文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画的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具体体会每篇课文清晰的思路。

3、按照”预习”和”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出几个感兴趣和不懂的问题,通过与同学讨论解决。

4、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总结积累说明事物的方法。

(六)教学关键: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班级概况:

本班共有学生54名,其中男生有28人,女生有26人。本班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准确识字230个,默写164个生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大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个性淳朴。从语文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日渐扎实,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

(二)采取的`措施:

本学期是小学生作文的第四个学期,我将继续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重视表扬鼓励,扎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之一。理解词语和句子既是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又是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联系上下文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

2、联系生活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基础。母语学习离不开生活。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更要以生活为基础,学生只有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积累进行阅读理解,才能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有深切的感受,才有助于学生对这些词句的积累和内化。

3、字、词典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重要工具。工具书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阅读中使用工具书的频率和要求也要逐步提高,因为这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抓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

(1)抓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2)抓关键词(句)。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指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词(句)等。

(3)抓课后问题。本册课后问题大体分为写字、朗读和背诵(复述)、词语积累和运用、阅读思考和探究、迁移运用和资料搜集等类型。

四、教学提示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3.注意“思考?练习”的变化。

4.继续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5.加强看图学文的教学

6、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五、教学措施、教学方法、教学进度

(一)教学措施:

根据我校的实验经验以及班级实际情况,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我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

3、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4、要十分重视发挥与课文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的作用。

5、授课时,努力创设情景,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

6、教给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7、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8、继续做好差生转化工作,使他们的成绩再上台阶,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表演法

情景模拟法练习法质疑法网络学习

篇14: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

《装满昆虫的口袋》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篇15: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

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ān)布 诱(yòu)人 犹豫(yù) 跺(duò)脚

处(chǔ)罚 稍(shào)息

①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ǎ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ì)力,多强(qiáng)的纪律性啊!

②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àn)不许偷嘴的禁(jìn)令。怎么办呢?

③当他们重新聚(jù)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ù。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à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ā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①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①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动作、神态的词句。

②分角色表演。

③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最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篇16: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行?

2.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