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d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预习自测】
1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逼狭( ) 崎岖( ) 阻抑( )
2、本文的一大特点是气势磅礴,适于朗读。注意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合作探究】
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 路,整体感知
3、从课文的标题来看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标题,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
4、当时我们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呢?
5、如果要鼓励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读标题呢?重音该放在哪呢?
6、快速阅读课文,并归纳各段内容。
【解难答疑】
精读课文,尝试解决学习要点
7、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
8、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
9、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反馈拓展】
10、怎样理解课文“奇趣横生”、“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 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11、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 民族责任感。
【预习自测】
1、解释下列生词
(1)逼狭:
(2)崎岖:
(3)阻抑:
(4)回环曲折:
(5)亦复如 是:
【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尝试解决学习要点
2 、……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 义。)
3、请找出其 它 你喜欢的句子并简单赏析 。
【解难答疑】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采用了什 么修辞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5、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馈拓展】
6、你认为扬子江和黄河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什么精神?
7、“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有什么意味?谈谈你的理解。
【反思】
雷真民
篇2:《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法指导:
(1)是一篇杂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学习时既要弄清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2)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另外,可自行搜集有关本文的背景及作者情况的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预习 导学: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逼狭__ 险峻__ 崎岖__ 阻抑__ 一___千里(xiè)
___山叠岭(cóng) 绝壁断___(yá) ___流滚滚(zhuó)
3、形似字注音组词
狭( )__ 浊( )__ 境( )__ 峻( )__ 侠( )__
蚀( )__ 竟( )__ 竣( )__ 竞( )__ 俊( )__
4、 大声朗读课文。
(提示:节奏鲜明、语调明快、雄健、声音洪亮,铿锵有力。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主义。)
5、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
6、“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二、学习 研讨:
1、 紧扣“艰难”“雄健”两个关键词解读课文内容,说说两个词各自的两层含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2、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 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3、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5、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再展示学习成果。
①长江大河--
②扬子江、黄河--
③浩浩荡荡--
④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⑤曲折回徊,崎岖险阻--
⑥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⑦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6、质疑交流:
学习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说出来,同学们能帮助你:
我的困惑:
请求解决:
三、巩固 延伸:
1)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四、学后反思:
李小妹
篇3: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与教学设想
1. 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学习,落实到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或面对困难),仍充满必胜的信念:站得高看得
远;爱得深看得清。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H版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3. 初步品味语言。(1)关键词语的品味。(2)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和题解,默读朗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下列问题:
1 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步骤 :
一. 由题解及作者简介等导入 新课
(一) 板书课题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提问 1 几个词(7)
2 几个虚词(2助1连)
3 几个实词(2形2名)
4 何种短语(并列)
5结构分析(见图:框式图解法)
篇4: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教学要点:了解教材编排特点,了解语言品味的途径。
教学步骤 :
一. 领会单元阅读提示要领。
可能同学们已经发现这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 课文的编排不像过去那样以文章的体裁归类,而是一种新的面孔,如我们的第一册安排有三个板块——
语言的品味
思路的探究
主旨的把握
从语言角度来看,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
(二)是在每个单元前都写有一段说明——“单元阅读提示”。它的作用一是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中心目标,二是告诉我们从哪几
个角度入手去实现这个目标。
请学生朗读“单元阅读提示”。(同时请准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提示”每一段意思。)
1. 什么是语言的品味
2. 品味语言的几个角度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譬如“崎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 “走过”:“要走”“将走”
“走着”同义词的辨析)
3. 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途径)。(譬如“反复朗读”)
可以这样简单概括“提示”的三段话: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样
二. 解决思考和练习第四题
查字典,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境地(选择同义词)
2.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很艰难险阻的境界。进程(近义词)
境况,情况
3.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
常常
高低不平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处境困难
5.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
走远路的人
6.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阻止,抑制
三. 重温品味语言的三种途径
反复朗读
比较异同
探究疑点
1.回答一/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换一种提问“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答: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在理解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之后,是不是再深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点名这两者
的具体含义,而要先从长江大河,旅途上的征人写起,直到课文最后两节才加以说明?
长江大河,有时流到……,有时流到……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前后两者有相似之处)
旅途上的征人,有时是……,有时是……
人类在历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前后两者有相似处)
上述接连类比比喻之后,为下文进入题旨作了有力铺陈。而层层推进的比喻推理则显得形象具体也更有气势。
3.由以上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深透多了。但从语言品味角度入手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还是远
远不够的。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练习二:“艰难”与“雄健”的意思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举例说说它们的丰富内涵在各段中是通
过哪些词语体现的。
(1)国运的艰难程度究竟如何?
第一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客观判断,侧重在“不平坦”)
第二段“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逼狭”很特殊,“逼”有四个义项①逼迫②强索③迫近④狭窄、局促。结合课文具体语境,
应取④,在这里有到了十分险峻的地步,几乎无路可走了)“回环曲折” “险峻”
第三段“崎岖险路”、“崎岖的境界”
第四段“崎岖险阻”
第五段“艰难境界”、“崎岖险阻的道路”、“艰难的国运”
(2)“雄健”精神是由以下一些词语来表现的——
第一段“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此处“全”与上一句不一样,它强调的是无一例外,含有“必须依靠”的意
思。“冲”是雄健精神的一种标志,面对艰难,面对险峻,面对崎岖,没有“冲动”——这种雄健的精神,是过不了关的。
第二段“浩浩荡荡”“宽阔”“一泻千里”
第三段“坦荡平原”“老于旅途的人……”(“老”字义项有17中之多,此取“经常”、“往往”讲。这样就突出了不安于现状,
甘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精神)
“愈……愈”(层进关系,点出了征人即老于旅途的人的人生境界)
“美趣”“奇趣”(充分显示了先驱者非同寻常的审美观念)
第四段“奇绝壮绝”“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浩浩荡荡”“浊流滚滚” “一泻千里”“高唱”“最有趣味”
四. 反复朗读课文,力求把文中磅礴的语势体现出来。
五. 回家作业 (讨论一下) 完成练习三:课文末了三段强调了一个“趣”字,如“冒险的美趣”、“壮美的趣味”、“最有趣味的事”。这些词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篇5: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参考答案:1 缅怀先烈
2 激励奋进(艰难的求学之路与雄健的求学精神)
3 品味语言(早期党务工作者都擅长演讲宣传,如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斯大林,如毛泽东、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大钊亦如是)
李大钊生平介绍: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____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
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一九二二年七月在党的二次代
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品质。
这里录一首李大钊留学日本时(一九一六年)作的《口占一绝》以志纪念: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
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
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听写练习(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铭记一段李大钊的话语: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
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
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三年前,我执教此篇时正是李大钊就义七十年祭,当时我说,为理想献身的必是勇士,我的叔伯父(宜兴官村人)也是殉道者
中的一个,当时他任中共苏维埃团中央书记。让我们再次带着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的崇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分段,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2.由学生分段读并归纳各段大意。
课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1 总领全文,揭示题意,点明主旨。
2 自然现象
3 从人生道路三个方面具体形象地阐发了险峻环境与雄健精神的关系。
4 民族史路
5 用扬子江、黄河精神高度概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战斗风貌,号召民众以雄健精神,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
三.分组轮读后,思考“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相互讨论,要求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1) 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开头的一句: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2) 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 掌握品味语言的第一环节: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2.讨论归纳。
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
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
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四.分组轮读后,思考“雄健的国民”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第一节第四节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体展开则在第五节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据此是否可以看出“雄健的国民”
应具备的品质呢?
2.学生寻找关键词语
“高唱”——主动(被动)、积极(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烈的。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
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
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是第三句中显示出的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第四句中显示出的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请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
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参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意义。既然是环境艰难险恶困苦,为什么还会觉得“有趣
味”?而且是“最”有趣味?这当然是乐观主义精神的写照。这正是我们(学习上的苦行僧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向先驱者
学习的要点所在——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仍充满必胜的信念!
五.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个别朗读。
齐读。
篇6: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预习形成
一、引入新课,激情入境。
1.出示诗歌,提问:有谁知道这诗的作者,谁能讲讲这诗的意思。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2、走近作者李大钊
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3.课文背景
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从中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逼狭 崎岖 阻抑 险峻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2.激情朗诵:学生激情朗诵,初步感知课文。
明确: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3.抓住割断的关键词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5.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再读课文,解题探究。
1.怎样理解“艰难的国运”?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逼狭,崎岖,险阻。②国运:处境艰难(帝国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怎样理解文中“雄健”的含义? 明确: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②国民: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
3. “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明确:雄健的精神: ①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②奋斗中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5.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语意的重点是逼狭险峻的境界,第三段语意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语言运用的技巧:运用比喻说理。 3.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①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②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③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④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⑤曲折回徊,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⑥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⑦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⑧艰难的国运:“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⑨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⑩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4.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层层设喻,步步推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丰富了文字的含义和作品的意蕴。
5.作者的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爱国主义的情感。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间,学生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3.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4.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合作展示
检测反馈
一、基础知识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
逼狭( ) 崎岖( )( ) 阻抑( )
险(jùn)____ 丛山(dié)___岭 浊流( )
2.指出下面文句中画线词语的比喻意。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1)长江大河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接龙。
回环曲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
奇趣横生 崎岖险路 坦荡平原 冒险的美趣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__________,有时是__________。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__________,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__________。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1.在第一段中的长江大河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选段中,多次出现“趣味”一词,如何理解( )
A.是带有冒险和壮美意味的 B.能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一种享受。
C.是指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3.选文第一段实际上是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略
2.(1)民族生命的进程。 (2)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3.折戟长沙--沙里淘金--金戈铁马--马到成功--功亏一篑
4.坦荡平原 崎岖险路 奇趣横生 冒险的美趣
二、阅读测试题
1.民族生命的进程
2.C
3.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