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yog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一位注税考生的心路历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一位注税考生的心路历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位注税考生的心路历程

篇1:一位注税考生的心路历程

一位注税考生的心路历程

6月,每年一次的注册税务师考试时间又要到了,看到学弟、学妹们忙着买书、听辅导做练习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刚刚经历的四年艰难的注税考证路。

我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但我依然相信“七分靠打拼”,深信“勤能补拙”。因此,从财政学校毕业后,我就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参加了被称为“魔鬼考试”的税收专业专科段自学考试,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拼搏。两年的执着最终换来鲜艳的红色证书,兴奋之余,也鼓舞了我的“试”气。当年我又豪情万丈、信心百倍地踏上了本科段自考的征途,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拼搏。尽管期间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从未气馁过、退缩过,4年半后终于又取得梦寐以求的本科证书。

在自我充电的同时,我没有忘记本职工作的.需要,连续参加市局或省局组织的业务竞赛。久经考场的经历,膨胀了我的自信,因此,朋友的一句“考证”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我和朋友4人毫不犹豫地并且是雄心勃勃地踏上了注税考证的征途。

“试”情的发展似乎也和当初的预料一样。206月,我们抱着“能来考就不容易”的乐观心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迈进了注税考场。尽管没有任何经验,没有精心准备,还是侥幸通过了税法一和税务代理两门考试。这意外之喜,又一次膨胀了我的自信,使我有些飘飘然,认为注税考试难度不过如此,于是信心大增,踌躇满志:两年之内,拿下注税!

适逢市国税局创建学习型机关,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报考“两师”(税务师和会计师),全系统学习风气渐浓,报考人数日增,由年的5人剧增到20的150多人。我在高兴之余,自认为已是一名注税“老考生”,已经历过一回沙场较量,大可不必秉烛苦读,熬尽通宵。

骄傲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考完第一科就尝到了自负的苦果,两年拿下的誓言成了狂语:税法二112分、相关法律98分,而财务与会计却以3分之差将我挡在了注税门外!那一刻,我追悔莫及:假如我再努力一点、再拿出点儿时间、再……

残酷的现实让我发热的头脑清醒下来,痛定思痛,我开始集中精力,紧跟市局组织的培训进度,开始伏案苦读,背水一战,并向关心我的领导和同志们郑重保证:我一定下定决心,“试”不过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可我哪里知道,更大的惨剧正悄悄地向我袭来。

6月19日早8时,在市国税局各位领导的目送下,我和系统内350多位考生一起带着领导的祝福和希望,乘坐市局特意为考生安排的城际快车,一路欢声笑语来到沈阳。我们刚进城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不期而至,仿佛预示着什么,自己却懵然不知!在考场门口,我才发现忘记了身份证件―――注税考试凭证入场,身份证和准考证,一个都不能少!当时,无论我怎样解释,我还是被无情地“请”出了考场。多少个冥思苦想之日,多少个孤灯高悬之夜,只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都付诸东流。

当我心灰意冷,准备从此以后彻底放弃注税考试之时,我的领导、朋友和家人给了我莫大的关怀,让我暗下决心: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又是近百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查分电话的那一端传来了我期待已久的声音:代理68,税法一91,财务与会计93分,合格。历经4年漫漫风雨路,倾注我无数心血和汗水浇灌的注税之花终于灿烂地绽放了。

10月31日,当我再赴省城终于拿到那本薄薄的蓝皮证书的时候,尽管它非常普通,但捧在我的手里却显得异常沉重,想到我为之付出的一切,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视线。这时,我的眼前分明显现出常在我脑海里盘旋始终、挥之不去的4个大字:“天道酬勤。”

会计         

篇2:写给注税考生的一些学习心得和建议

作为的考生,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够全科通过,遗憾之余有一些体会和建议,现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建议(可能不全,欢迎大家补充):

税法一

1、 消费税的税率会有所变动;

2、 第一章内容要给与足够的重视,考试中往往占20多分,而且一般第一章的题目通常是在卷面的最前面,如果做得不顺利,会影响后面的考试心情,我今年就是这样。

税法二

1、 所得税申报表会有所变动,报表的结构可以先不用深究,等新表出来后再学;

财务与会计

1、 明年的会计按新准则来编写教材,所以学这门课程的同学,会计内容可以先不看,可先学习准则。

2、 财管的内容比中级的还浅,中级的题目会做,完全可以应付考试

法律

1、 教材在民商法的内容会有很大变动,比如公司法,破产法和合伙企业法

2、对07年注会经济法教材变化的回答如下(转自注会经济法):

07年注会教材的变化问题,首先肯定的是一定会变,但具体的内容怎么变,明确的告诉大家,谁也不知道。现在很多考生都问“没书,怎么复习经济法”,首先向大家明确一个观点,没有书并不是你不学习的借口,然后,如何看待教材变化对现在复习的影响,取决于以下三个方向:

(1)今年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和《破产法》明年教材中肯定会有所体现,所以建议大家先不要看这两处,如果精力允许,可以把这两个新修订的法律看看,网上大家都能搜的着。

(2)06年注会教材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两章从编写上看有些仓促,仅写进了法律部分,我想,编书人肯定对这两章“意犹未尽”,07年应该会引入一些证监会的文件内容,例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但是谈到具体引入哪些内容,怎么引的问题,那是编书人的事儿,考生目前复习的任务是把现有06年教材这两章的内容好好看看,如果有精力可以看看相关的法规原文。

(3)除了以上几章之外的其他章节,每年都会有小幅的调整,但怎么调,对现在考生们看书关系应该不大。

一位注税考生的心路历程

篇3:过关考生经验交流展播之一:重温注税奇迹之旅

一个短信

等了五十三天,可算盼到了,8月18日,11:46,收到那个短信,五科全过了,六年漫漫考证路终于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得知成绩之后不到两分钟,第一个询问电话打来了,是信子,她比我还高兴;第二个是耶耶,“怎么样?我是第几个知道的?”,很遗憾的告诉她,不是第一个,电话那头连着哼了好几声;第三个是lp,由于前两个电话来的太快,没能第一时间向lp汇报,才十分钟时间,她就成了第三个知道的,又是哼哼哼;第四个是棋jj;第五个是草;第六个是耶的老伴;比较可惜的是月,没有方便的通讯手段,无法及时沟通......总之,所有得知成绩的人都为我感到高兴,我很感动。可高兴劲还没过去,耶耶就布置了命题作文,还有字数要求,哎,命苦呀,从小就讨厌写作文,因为从来没及格过;也没招,凑吧,希望能凑到2750

考注税的理由

还是在备考税法的时候,乾坤剑客曾经问过我:“老兄有没兴趣考注税?”这是注税第一次进入我的视线,当时未置可否,因为正是备考税法的关键时刻,没敢分心。考完税法休息了两天,觉得接下来还是找点试考考吧,不然没事可干呀。忘记考试的最好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马上投入下一轮的学习吧,于是,第三天,9月19日,跑到注税区开了个帖子,算是备考注税的开始吧,从此开始我的注税奇迹之旅。

278天纪实

从9月19日到年6月23日,为了cta,奋斗了278天。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在没有新教材之前,利用05资料将注税大致过一遍

.09.19--2006.01.26:了解注税

完成一遍课件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时间浪费不少、学习内容也偷工减料;以后争取改正:)

二、领取新教材之后,基本上按四遍来计划:

(一)2006.1.28—2006.3.13:第一遍

1、耗时45天,累计学习时间130h(未扣除诉衷肠时间,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

2、一味追求速度,纯粹看教材,未做任何习题,甚至连教材的例题也未细看。

3、三税与财会的看书速度过快,近乎蜻蜓点水。

4、法律看书速度太慢,犹如蜗牛爬行。

5、泡网时间有点多。

以后需改进的地方:

1、学习要扎实,不能流于形式,学一分钟就应有一分钟的效果。

2、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尽量把握有限时间里的每一天。

3、戒骄戒躁,学习状态良好时别飘,状态低迷时别沉。

4、减少泡网时间(特指晚上,上班及加班不限)。

(二)2006.03.14--2006.04.27 :第二遍

1、耗时45天,累计学习时间155h;较第一阶段增加学习时间25小时,还算是有进步:)

2、主要内容:五科教材+五科习题+法律讲座。

以后需改进的地方:

1、学习要扎实,不能流于形式。

2、珍惜时间,把握有限时间里的一分一秒。

(三)2006.04.28--2006.05.30:第三遍

1、耗时33天,累计学习时间125h;较第二阶段略有进步:)

2、主要内容:五科教材+五科习题+少量模拟题。

以后需改进的地方:

1、学习要讲究方法,学会取舍,不求面面俱到。

2、争分夺秒,时间不多了。

(四)2006.06.01--2006.06.23:冲刺阶段

1、结合教材,将各科串讲认真过一遍。

2、选择性听部分法律强化讲座。

3、适当关注历年考题。

4、模拟题,尽量多练。

篇4:注税综合题解析思路

综合分析题一

四有企业四维机械制造厂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甲产品,其流转税以1个月为一个纳税期,所得税按每季实现的会计利润预交,华新税务师事务所于4月13日受该企业委托对其一季度流转税及所得税情况进行审查

审查要求:

1. 根据所给资料顺序扼要指出纳税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调帐处理。

2. 正确计算第一季度应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和应补缴的其他各项税费,并作相关计提,补缴税款的会计处理(列出计算过程,计算过程及结果保留小数两位)

这是cta常见题型,一定要注意作题要求

1) 有关会计核算资料:

(1) 1月10日,第60号凭证,销售甲产品件,不含税销售额200元/件,货款已存入银行,企业帐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468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4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0

分析:这个分录没有错误,但也要说他没有错误,答案:1月10日60#凭证无纳税问题

(2) 1月20日第101#凭证,用本企业一项专利技术抵顶前欠三益公司的货款200,000元,此该项专利权帐面价值为120,000元,企业帐务处理为:

借:应付帐款-三益公司 200,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技术 120,000

贷:其它业务收入 80,000

经查该项业务未缴纳任何税金。

分析:用无形资产抵债应视同销售行为,应缴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非主营业务收入,在作出相应调帐处理时就要计提三税,但不必缴纳,对于主营业务,城建税和教育附加是要到最后作相关补提时才补提,并且和前边非主营业务一并缴纳作会计分录,还要注意会计中印花税均在管理费用中核算,内资企业转让技术所得30万元以下免税,一定要不要忘记了,同时计算过程不能省!在本题后提示,本企业采用帐结法,已算出1季度本年利润,所以作了调整分录后,还要将相关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共别于跨年度调整帐务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

答案:

该企业以无形资产抵债应视同销售,以补缴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

调整分录:

营业税=200,000*5%=10,000元

城建税=10,000*7%=700元

教育费附加=10,000*3%=300元

印花税=200,000*5%%%=100元

借:管理费用-100

贷:银行存款 100

借:其它业务支出 11,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700

其它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300

结转:

借:本年利润 11,100

贷:管理费用100

其它业务支出 10,000

技术转让净收入30万元以下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应在本年利润(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80,000-11,100=68,900元

(3)2月6日,第30#凭证,销售临街库房一座,该库房原值1500,000元,已提折旧300,000元,合同注明,库房售价2,800,000元,支付清理费用10,000元,上述款项通过银行结算,库房已清理完毕。经法定评估机构的评估价为2,000,000元

企业帐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2,8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8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200,000

累计折旧 300,000

贷:固定资产 1,500,000

篇5:注税报名工作证明

注税报名工作证明

注税报名工作证明

专业工作年限证明

XX市(县,区)人事考试中心:

兹有我单位职工XXX同志,从事财务(专业)相关工作XX年,其主要工作经历如下:

起止年月 在何岗位 从事何专业工作 获何专业技术资格

经查,该同志在工作期间,能遵纪守法,无违反职业操守的行为,我单位对本证明真实性负责。

特此证明

单位(盖章)

经办人签字:

年 月 日

XX人事考试中心:

现有我单位XXX同志来你处参加注册税务师考试报名,该同志系财务管理专业(写毕业证的专业)本科毕业,在我单位财务资产部工作4年,符合报考条件,特此证明!

XXXX人力资源部

兹证明XXX,身份证号XXX,自XX年XX月起为我公司员工,现仍在职

公司电话,证明人签章 公司印 日期 如果有公司的行头纸 最好用公司的行头纸

本人特此指出,经[公司名称]通知,根据贵公司的惯例,仅提供关于在职或前员工的以下情况:(1)雇用日期,(2)工作职责描述,(3)薪金水平。

本人郑重声明,自愿请求[公司名称]对任何因本人求职要求而提出质询的公司予以答复。并授权[公司名称]提供认为妥当的本人在职情况,如[公司名称]对员工在职表现作出的个人评价或评估。

鉴于[公司名称]同意本人要求提供附加的在职情况,本人也同意放弃对[公司名称]、接任者、员工、主管及董事就索赔,债务和其他因提供在职情况引起或相关的已知或未知的事件提起诉讼。对于诽谤、中伤、疏忽及合同或专业方面的冲突,该声明也适用,但并不局限于此。

本人已认真阅读、充分理解该协议及声明中的所有规定。在签署该声明以前,本人已与律师或其他个人进行了协商。本人自愿签署该声明,未受到任何人的强迫。

该声明涉及[公司名称]与本人之间的'协议的全部内容。并就此指出,除该协议以外,未曾签署其他书面声明或作出口头陈述。

员工签署: 日期:

在职证明

兹证明XXX,身份证号XXX,自XX年XX月起为我公司员工,现仍在职

公司电话,证明人签章 公司印 日期 如果有公司的行头纸 最好用公司的行头纸

工作职务年限证明

兹有×××同志,在我公司任人力资源部正副负责人及以上职务。

我公司属于×××行业的中型企业,从业人数达×××,销售额达×××。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盖章)

日期

…………………………………………………………………………………………………

范本2(持有上海二级证书者开具样本2)

工作职务年限证明

兹有×××同志,在我公司任人力资源部人事经理及以上职务。

我公司属于×××行业的大型企业,从业人数达×××,销售额达×××。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盖章)

日期

…………………………………………………………………………………………………

范本3(没有上海二级证书者开具样本)

工作职务年限证明

兹有×××同志,在我公司任人力资源总监及以上职务,且连续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

我公司属于×××行业的大型企业,从业人数达×××,销售额达×××。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盖章)

工作单位证明范本

姓名:

性别:

户籍地:

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

自 年 月 日至今,在本单位工作,情况属实。工作单位证明范本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工作单位证明

同志,身份证号 ,现就任于本公司 职位,工作年限已达 年。

特此证明

(签盖单位公章)

单位证明

XXXXXXXX:

兹证明,本单位XXX同志自XXXX年―XXXX年期间,在本单位从事XXXXXXXXXXX工作。

特此证明。

领导签字:X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单位公章:

任职证明

兹证明,X先生/小姐

身份证字号: XXXXXXXX

出生年月日: YYYY.MM.DD.

手机号码: XXXXXXXXXXXXX

于XXXX年XX月XX日起任职XXXXXX公司,担任XXXXX一职。

每月薪资: XXXX元

单位主管姓名: XXX

特此证明

公司(盖公司章)

负责人签名(手签) :

XXXX年XX月XX日

篇6:注税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写

一:点面结合法

我原本是“门外汉”,对财务会计和税法一窍不通,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再到融会贯通掌握,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他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叫做“大网撒、重点抓”的点面结合法。

“我是2000年报名参加注册税务师全科考试的,因为从拿到教材到考试仅有五个月的时间,所以,每个月就必须学完一门。我要求自己每天至少保证4个小时的看书时间,而且,每小时至少要看10页。如果有时间,我还要尽量多看几页,以便为自己腾出全面复习的时间。”

“我将每一科目的学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读透教材阶段,我自己把它称为‘大网撒’阶段。这个阶段看书关键在于‘细’,要逐章逐节仔细看,在读透弄懂的基础上,圈出看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然后分别记录下来。第二阶段是做题阶段,既是对教材消化理解阶段,也是将教材前后贯穿的阶段,这个阶段关键在于‘透’。只有通过做习题,才能将教材从前到后地串起来,才能对教材的理解达到‘透’的程度。做习题也要得法,要一边做一边找出做错的原因。拿《税法(ⅰ)》的一道综合题来说,往往涉及流转税的各个税种,你如果不做题,就很难将教材融会贯通。第三个阶段是再读书阶段,也是‘重点抓’的阶段。这个阶段,我一边将做题时弄错的地方加深记忆,一边注意新的税收政策和经济改革热点,这些地方往往都是考试的重点。”

二:面面俱到法

高先生是2001年一次性通过注册税务师考试的,而且,除税务代理得了90分(满分是100分)外,其他四门的平均成绩都达到了120分。谈到参加注册税务师考试的经验,他认为,要全面掌握教材,应该采用“面面俱到法”。

高称:“我的考试经验很简单,就是‘宁可多看一千,绝不放过一点’。因为在我看来,考试的目的不仅在于拿个资格证书,而是为了真正学到知识;取得注册税务师资格的目的,不在于一定要从事税务代理行业,而是要通过学习过程,将从前的税务财会知识,不断地充实、更新、积累、实践。我见过很多考生四处打听重点。我个人不太主张抓重点,因为重点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有些考生考前抓重点,目的是为了及格,结果只差那么一点点;另外一些考生却把目标定在门门拿高分上,结果门门都顺利过关了。”

高先生的“面面俱到法”,必须有足够的复习时间作为保证。对那些时间紧、工作忙的考生来说,则要采取适合自己的办法。

三:临场答题有技巧

周女士赞同认真读透教材并做些模拟试题,但是,她又道出两方面的经验。

一是针对从事税务代理行业的考生来说,一定要分清“考试是考试、工作是工作”。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些考生在执业时,常常执行一些地方性的税收政策,而教材中所讲的税收政策,则是全国通用的宏观税收政策。所以,考生一旦将执业中的地方性规定混进去,往往适得其反。二是临场答题有技巧。她说:“通过这几年的试卷不难看出,试题的计算量增大了,答题的时间很紧张。最好的办法是,将前面单选、多选题中概念性、记忆性的题迅速、准确地做完,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后面的题。在做综合题时,要浏览全题,并把要问的题目搞清楚,然后再着手计算。因为,往往这些题目内的问题是互为联系的,前面的答案就是后面问题的已知条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