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ehan432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发声训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发声训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声训练

篇1:发声训练

关于培训师在讲课的时候,声音到底该如何?这个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如果一个好的培训师,发音不够清晰、准确,语音语调不很恰当,甚至带有地方口音,讲课、听课的效果势必会有影响,可大可小。更何况用嗓不科学,容易造成声音嘶哑、喉咙红肿,甚至声带病变,都是对自己不好。

系统科学地提高发声能力(气息和共鸣控制、吐字归音及正确用声),是每个培训师应该了解、最好能够掌握的。另一方面,关于普通话,我想说的是:虽然在一些地方也会用到方言讲课,比如广东地区就有用粤语讲授的课程,但是普通话作为中国人的标准用语,培训师还是有必要也对普通话进行正音训练。

我其实也没有经过什么正规训练,不过陆陆续续感受过一些方法。本文中提到的内容,不是万金油,需要综合每个人的情况,侧重点不同,因人而异各取所需吧。不过有一点,如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那样的发声训练是非常科学而且有效的,但是必须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否则适得其反。

我的文章会有7个部分,它们是口部训练、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声音弹性、吐字归音训练、用声与嗓音保护,其他注意。

第一部分、口部训练

口腔灵活,说话才利索。有没有感觉早晨起来说话没有下午或者晚上那么顺当?当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当然没那么灵活。所以做做口腔体操,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嘴巴——

1、口的开合练习

张嘴象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做这个练习,克服口腔开度的问题。

2、咀嚼练习

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3、双唇练习(这个练习还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

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双唇达响

4、舌头练习

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

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

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

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

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

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

第二部分、气息控制训练

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

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培训师在工作时应该掌握的方法。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我以前学唱歌的时候,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空腹练气。训练气息,不能在饱腹的时候,否则容易造成胃下垂等。有句话叫“饱吹饿唱”,不过对于培训师来讲,不能太饿,否则没力气讲几个小时,呵呵。进行呼吸练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还是在空腹的时候进行比较好。

练习方法:

1、慢吸慢呼

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呼气时练习xiaolan(拼音小兰),一声声渐渐远去;或者数数1、2、3、4……,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气,并保持气息;呼气时缓缓呼出,配合声音,平稳均匀。培训讲课过程经常用到这个方法。呼气时,可以通过以下发声练习:

巴拔把爸低答底大

夸大上声练习:好美满想仰场……

换气练习:广场上,红旗飘,看你能数多少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

相声小品里的“数来宝”经常用这个形式,大家可以观察演员的呼吸。

二、强控制练习

要求气要吸得深并保持一定量,呼气要均匀、通畅、灵活。

强控制练习需要一点声乐练习知识,在这里不好介绍。大家可以回想:《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喝酒唱歌那一段,最后结尾有个“啊——哈,哈,哈,哈哈哈……”基本的感觉就是这样。要体会隔肌和腹肌的作用,发声的时候气息是应该下沉的。

参考练习诗词:

岳飞《满江红》,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陈然《我的“自白”书》

新闻联播播音员在播报简讯的时候,一般都用强控制。播音员海霞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听说她在进北广的时候并不优秀,但是大学四年非常刻苦,最终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三、弱控制练习

1、吸气深呼气匀。缓慢持续地发出aiuaiuangiang四个音。

2、夸大声调,延长发音,控制气息。

花红柳绿H--uaH—ongL—iuL—v(发音时,声母和韵母之间气息拉长,要均匀、不断气)

3、通过夸大连续,控制气息,扩展音域。

参考练习诗词:

李白《静夜思》,孟浩然《春晓》等。

气息控制训练可以把握“深、通、匀、活”四字方针,注意气息和内容的结合。

我自己在讲课过程中,最初有发生气息支持不够、尾音弱、换气不够等问题,后来慢慢克服了。要想气息顺畅,除了要对自己培训的材料非常熟悉外,有必要考虑在一些用词吐字的地方,气息支持该怎么处理。好的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讲课效果,尤其在增强感染力、说服力上更加有效。

单纯的语音、气息训练效果并不好,需要大家在实际讲课过程中不断体会、运用。

篇2:合唱团发声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使学生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社团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

第一课时:合唱社团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队员的要求较高,就是说选择合唱队员的范围应在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组建的合唱社团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队员。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划分为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划分为低音部,另外还应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

二、歌唱姿势: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唱歌的姿势。

1. 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抬)

三、合力分配合唱团职位

助理团长:负责全团所有工作:点名签到、请假、卫生、纪律、组织、通知传达等。协助指挥老师做好每节课和每次活动正常开展!

助理指挥:本职位设置三名队员。主要职责:合唱社团的日常排练指挥,各声部之间的协调等。

声部长:负责各声部出勤情况,以及各声部日常训练的带领等工作。

第二课时:声乐基础的训练

1. 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队员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①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②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队员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队员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队员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附训练内容:

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 5 5 5 || 5 - - ‖

ī ā ū

2. 5 4 3 2 | 1 - - - ‖

ū

3. 5 3 4 2 3 1 2 7 | 1 - - - ‖

Mi ma mi ma mi

发声训练(整理10篇)4. 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 - - ‖(三连音)

Mi ma mi ma mi

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1. 5 5 5 5 | 5 4 3 2 | 1 - - - ‖

La le li lo lu

2. 1 1 | 5 3 1 ‖

Lu

3. 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第三课时:强调呼吸训练

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平时队员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

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队员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像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队员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 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队员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

二、哼鸣同一首歌的旋律,哼鸣有利于合唱队员更好的掌握鼻腔共鸣以及气息的稳定,因此必须长期坚持练习,利用熟悉的旋律练习哼鸣能更好地让他们有兴趣做好每次训练!

第四课时:强调声音的训练

一、人声的共鸣腔:人的发声要想做到完美、圆润、有穿透力就必须充分利用到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那么共鸣腔指的是那些腔体呢?下面我们来逐一认识一下:

头腔:主要在高音区会运用到,效果:高音具有穿透力。

鼻腔:利用哼鸣能很快找到这个哼鸣的发声位置,充分的利用鼻腔共鸣能更好的找到唱歌的高位置,简单的说就是使人声听起来唱歌与说话音色不同,更具有美感。

口腔:声乐经常把人的嘴巴分成两个部分:前嘴与后嘴,前嘴是指嘴唇和前牙齿这一部分,负责唱歌咬字。后嘴是指舌头跟部,也叫咽部,负责打开整个口腔,效果:声音圆润,发声统一。也就是俗称的“字正腔圆”就是这个原理。

喉腔:里面是人体的重要发声器官---声带。在此主要讲解声带的发生原理和保养。

胸腔:胸腔共鸣在中音区和低音区的演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训练中可让队员手轻拍胸口感受胸腔的共鸣,对于低声部的队员训练更应加强。

二、具体声音训练:

1.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1音开始。

2.“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在发音时,要求队员们自然放松,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3.可以用《同一首歌》或是其它队员们熟悉的歌曲,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篇3:演讲艺术的发声训练

演讲艺术的发声训练

1.关键词演讲发声训练

马克思在评价的米拉波的演讲时说:“法国革命时期最伟大的演说家的米拉波熡涝断炝恋纳音?直到现在还在轰鸣,他是一只狮子,你想要和人们一起叫一声‘吼得好,狮子牎就必须亲自倾听一下这只狮子的吼声。”马克思不仅重视他人演讲的声音,而且,他自己也有着一副金属般铿锵作响的嗓子,使他的演讲总是给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演讲名家如此重视演讲的声音,说明它在演讲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有声语言它是由声音和意义两种因素组成的。没有声音,也就没有有声语言,演讲自然也就不复存在。然而即使有了声音,它的优与劣的差别,又直接影响着其意义的传达。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不仅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而且能声声入耳,娓娓动听,使听众心潮激荡,如痴如醉,完全陶醉在演讲之中;如果声音不佳,不但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思想和情感,还会使听众产生厌恶和烦躁的情绪,影响演讲的效果。那么,动人的声音语言是如何得来的呢

2.古人说:“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

气和声的这种关系,就如同电力和机器的关系一样,没有电力,机器就不能运转。我们平常说话和艺术语言发声,都离不开呼吸的支持,但很显然,不能认为只要会说话就可以胜任话筒前的播音和舞台上的朗诵、演讲,艺术语言的发声表现在呼吸方面有它特殊的要求和规律。

3.发声历来非常重视呼吸控制的训练。

唐代的《乐府杂录》就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实践证明,呼吸控制的训练,是整个发声训练的重要一环。

4.演讲艺术发声应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方式。

从训练的角度讲,关键是在理解发声呼吸原理的基础上,抓住符合要领的实际感觉,并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和稳定这种感觉。

为了保证自身内部发声器官的相对稳定,无论是坐还是站,都要注意姿势端正,所谓“坐如钟,立如松”正是形象写照,采用这种有利于呼吸控制的姿势,即可以保证呼吸道畅通,也有利于呼吸肌肉作有控制的运动。

5.还要通过锻炼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灵活程度。

呼吸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度是使呼吸得以控制并达到“自动化”运动的物质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象腹肌膈肌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充分锻炼的肌肉,应该列为锻炼的重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有意识地提高它们的工作能力。通常采用“仰卧起坐”来锻炼腹肌,还有“单双杠举腿”,坐在椅子前沿举腿,也可以达到锻炼腹肌的目的。锻炼膈肌的传统方法是“狗喘气”,即开口松喉,展开下肋,用笑的感觉煵怀錾?使膈肌作有节律的颤动,为了不致气流急速摩擦喉部,造成对发声器官的不良影响,后人对此法进行了一些改良,一是变开口为闭口;二是变无声为有声。坚持练习,就能获得动作与声音的和谐统一,膈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度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的建立,应首先从吸气练习开始,在吸气过程中,要调动胸廓的吸气肌肉、膈肌和腹肌积极运动,使之参与控制,并有效地扩大胸腔容积,增加吸气量。

有声语言是在呼气的过程中发出来的,因此对呼气的控制是整个呼吸控制训练的重点。呼气的练习要把握这样一个过程:一是产生稳劲状态;二是锻炼持久力;三是掌握调节方法,使呼吸运动自如。

稳劲状态是通过呼吸两大肌群的对抗产生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把胸腔比作气球,喉口为气球的进出气口,要使充气后的气球在不束缚出气口的情况下规则放气,就需要在呼气时仍适当保持吸气感觉,用吸气肌肉群的力量抵抗呼气肌肉群的力量,使呼气变得规则均匀,达到稳劲控制呼气的目的。

单从呼气这一环节考虑,要持久关键在节省。最节省气息的声音是偏实的中音。使用偏实的中音,不仅经久耐用,而且由于它居于中音区,上下都留有充分运动的余地,更有利于表达。同时由于它自然、平和,也最易让听众接受,最能体现演讲者的个性特征。因此偏实的中音是演讲中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

6.语言的表现力是靠声音色彩的变化来实现的,而声音色彩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又要依赖于富有活力的气息运动。

因此,在获得稳劲、持久的呼吸控制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掌握运动着的气息的控制规律,做到能随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调节腹肌的吃力状态是实现这种变化的重要手段。腹肌的支持力加强,就可以通过与膈肌的对抗使胸腔内的气息压力加大,发出较高较强的声音;相反,腹肌支持的力量减弱,就使胸腔内的气息压力减小,发出较低较弱的声音。我们将第一种情况习惯地称为强控制,将第二种情况称为弱控制。气息压力和声音的这种关系,就如同水压机一样,给的压力大,水就喷得高,给的压力小,水就喷得低。对腹肌进行适度控制,就会形成强弱气息之间的多层次变化。“气乃情所致”,气息“自动化”控制的枢纽是感情的运动。所以演讲者必须熟悉自己要说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演讲愿望,使感情运动起来。如果感情不动,势必导致呼吸的单调呆板,影响声音色彩的变化。利用感情调节呼吸运动的方式是呼吸控制的高级阶段。

气息必须在使用的过程中,及时不断地补充,才能持久地发挥动力作用。最好的换气法就是先使肺部充满空气煱括肺的最底部分?,这些空气受到膈肌和肋肌的同时作用而平稳地在肺中压缩,形成一团稳定的上升的气流而不是借太猛烈且不必要的紧缩爆破出来,如此匀稳适量的空气自然使我们发出最清悦最自然的声音。

篇4:发声技巧之共鸣训练

在没有经过正确的共鸣腔训练的情况下,一般人存在许多共鸣发音的弊病

①白声

共鸣位置过分靠前,口腔没充分打开,好像只用嘴皮子说话,因而声带发出的声音形不成共鸣。

②音包声

音位靠后,喉头张开得太大,结果声音很响,但声母不清。这种弊病俗称“喉音过重”。

③鼻音太重

由于软腭下垂,舌根抬起,阻挡了咽喉与口腔的通道,声音大部分从鼻腔里出来。这也俗称“鼻囊鼻子”。这些弊病可以通过训练得以纠正。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共鸣训练方法。

1.口腔共鸣训练法

采用张口练习法。可用惊吓张口、半打哈欠、吞咽食物张口等方式来练习口腔张口,在气推声之前吸气和同时打开口腔立即发音。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口腔共鸣的发音效果。

2 . 胸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的准备,在气推声的同时,胸腔打开,像雄鹰展翅的感觉;或者,做扩胸动作,体会胸腔打开,如同手风琴的风箱张开的原理。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3 . 头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练习“凝目远视”。这也就是在气推声之前,先凝目远视并提小舌头,同时用气推声。它有两种效果:一是使头腔共鸣器官——鼻窦、额窦、蝶窦等器官张开,一是“提小舌头”,即软腭提起,打开咽腔。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头腔共鸣效果。

在分别做过三个共鸣器的共鸣训练之后,最后还需将三种共鸣方法融为一体: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做到从肚脐到口腔保持气息的畅通无阻,头腔、口腔、胸腔一齐打开,再用气推声,这样,就能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这时候的声音,听起来就会响亮达远。需要指出的是,共鸣方法虽有良好的效果,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根据播音或主持时的具体感情需要,在混合共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其中一种共鸣的成分,以使播音或主持更符合情境。一般说来,表现热情要加强头腔共鸣,表现沉痛要加强胸腔共鸣,一般叙述要加强口腔共鸣。

篇5: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发声的基本方法训练

1对着镜子唱歌对着镜子唱歌,可以随时提醒你,注意口型、眼神和形体的表演。对着镜子练习发声的要点是要做到眼睛睁得大又亮;嘴角上提,露出牙齿;两臂自然弯曲;不歪脖子;不耸肩;吸气时两肋打开;呼气时呼吸肌肉群对抗支撑。

2像啃苹果一样张开嘴巴像啃苹果一样张开嘴巴,营造张开嘴巴用上牙啃的感觉,面颊的肌肉要向俩耳朵方向展开,小舌头和软腭向上提,后咽壁也兴奋起来。口咽喇叭和头腔共鸣形成一个共鸣管,声音才能像天鹅绒一样美。

3用打哈欠的感觉发声发声时字腹(字音中标注音调的主要韵母)从上牙两大牙根啃出,声音的亮点在口、鼻咽腔、头腔共振。

4向着远山唱唱歌时的感觉,要放得开。向着远山唱,比较能放出适当的声音量。

5要求声美,字正为本韵母在歌唱中是体现音乐性的主要字母,在歌唱的咬字过程中,韵母担负着音高的变化和时值的转换任务。韵母的发声技巧对于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或通俗唱法唱好民族语言的歌曲都至关重要。有的歌者因带有地方口音,没达到规范的咬字规则,造成了字不正音不响。

6注意力放在后脖颈把注意力放在后脖颈,这样可以产生美美的声音。

7发声练习曲因人而异不同的练习法能让你获得控制自己的呼吸系统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气息,驾驭声音的目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结合歌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灵活的练习曲,所以选择自己合适的发声练习曲目很重要哦。

发声的技巧练习

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几招有效的发声练气方法

1、身体弯腰成九十度,双手自然下垂。然后深呼吸。

这时很自然地就用腹部呼吸了。人体两肋部位一直到腹部都是膨胀的。吸了气之后,尽量憋住气,让身体保持膨胀状态,憋不住了,再把气自然地呼出,这算一次练习。一天至少练一百次,可分段练习,即每次练几十次,经过几个月训练,腰部、腹部才能锻炼出足够力量,将来唱歌时,能保持一个好的呼吸状态。

2、吐“嘶”字训练

身体弯腰成九十度,深吸气,口微微张开,舌尖抵下齿背,然后说出“嘶”字。发“嘶”声时,要尽量少出气,慢慢地,均匀地把气吐出来,身体尽量保持吸气膨胀状态,当气慢慢吐完了,身体也不可能保持膨胀状态了,于是再迅速深吸气,又再做第二次练习。雷老师说过,唱歌时,身体里有两种肌肉的力量在对抗。吸气时,身体是膨胀状态,肌肉是紧张用力的。呼气时,另一部份肌肉又要放松下来,在这种紧张、松弛中保持平衡。吐“嘶”字训练是为了将来唱歌时,气息稳定能均匀地吐气。

3、快吸快呼

还是弯腰成九十度深呼吸练习,大约在五秒内进行五次吸气吐气练习,以后把吸气、吐气速度尽量加快。这样经过几个月训练,将来唱歌时,能快速换气。

4 、“狗喘气”呼吸法

这种方法是腹部不停地膨胀、收缩,与此同时不停地吸气、呼气。这个方法练好了,就具备瞬间换气的能力了。这个练习也是我要求学员们每天要做的练习。每天坚持3分钟,喉咙放松气自来。

篇6:发声训练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案例描述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1》(声乐作品集),进行声音的发声训练及作品演唱。学生对象为某学校音乐教育专业12级本科班的学生。授课方式是一对四,学生性别为男生。时长为45分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掌握歌唱的呼吸技巧;2.通过母音与音阶的级进训练学生的发声及音域;3.能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作品,并能初步完成二度创作。教学过程如下:1.气息练习。首先,教师口述发声基本要求:口鼻同时吸气,吸气扩展肺部,吸入气息后发声继续保持吸气状态,小腹支撑发声等。发声母音为lv,尽量拖长,力度呈渐强式,音高走向为向上式。然后,教师示范,学生集体发声。教师偶尔先示范,让学生模仿自己,再让学生集体发声。时长约2分钟。2.母音训练。训练1:首先,教师口述发声要求:喉打开稳定,吸气扩张肺部,腰部紧张,口腔打开等。然后教师在钢琴上弹出音阶,五度下行式,教师示范母音为mima后,弹奏音阶,学生集体开始唱。练习曲呈级进式上行后,下行,音域上至a2,下至A.约6分钟。训练2:首先,教师口述发声要求:喉稳定,吸气扩张肺部;吸入气息后发声继续保持吸气状态,小腹支撑发声,腰部紧张,口腔打开等。提示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然后教师在钢琴上弹出音阶,大调音阶级进式练习,教师示范母音mima后,学生齐唱,级进上行后,下行,音域上至B2左右,下至A.。中间,教师偶有停顿,让学生模仿自己,并提示学生注意发声要求,并比喻,如发声像给声带按摩等等。时长约8分钟。训练3:首先,教师口述发声要求:喉稳定,吸气扩张肺部;吸入气息后发声继续保持吸气状态,小腹支撑发声等。此过程中,腰部紧张,口腔打开,提示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并告诉学生这是条跳音练习,要求气息断开。教师弹奏练习曲旋律,为大三和弦式级进式练习曲。教师示范母音mima后,弹奏提示音,学生齐唱,中间偶有提顿,提示学生注意发声要求,音域上至b2,下至A.。时长约5分钟。3.声乐作品演唱。教师讲解作品风格,让学生齐唱声乐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教师伴奏时利用伴奏推进学生情绪和音量。学生齐唱时,遇到个别句子,教师停下示范。时长约15分钟。

二、案例分析

1.优点:首先,教师在发声训练开始前讲解学生基本发声理念,让学生的发声实践有规可循;其次,教师在训练过程有基本示范,让学生的实践有听觉基础;再次,教师在作品演唱时,对作品进行讲解及示范,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感悟,学生演唱时,教师能充分利用钢琴带动学生的情绪。2.缺点:首先,练声区母音的选择过于单一,几乎都采用母音“mima”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的发音问题,丧失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如有些学生边音鼻音不分,有些学生发声闭合状态差;其次,教师只是一味让学生集体发声,没有关照个别学生的发声情况,如,练声区2中,有学生在起音时声带闭合严重漏气,声音发虚,急需单独解决并量身定制练声曲;再次,教师在练习曲的音域选择上未顾及学生的能力,高音区延伸过高,疑似揠苗助长,让学生滋生出挤喉、跑喉及身体僵硬使劲,甚至声带闭合变形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科学发声系统的建立;最后,在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并未给每个选择合适自己的曲目,而是统一演唱一首曲目,未顾及每个学生的音色,音域,及声音表达能力等问题。

三、改进建议

通过了解,此校的声乐课程设置为一对四,大三主修后才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根据此校的基本情况,改进建议如下:首先,对本班学生的'声音条件进行了解后,根据音色及发声问题等进行分组,类似的四名同学上同一节课,如,将闭合漏气的同学安排在一块,初学者放在一块,发声技能较好的学生分到一组等。这样,不仅可以使练习曲的母音、音域的选择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在教学中,让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相互听辨,发现问题、在练习母音的选择上,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四条练声区里体现,不能笼统选择一样的母音一唱到底。其次,在练声过程中,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单独发声的机会,这样既有助于了解个体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检验母音是否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发声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再次,教师的示范应该根据学生情况做到及时、够量,并充分利用同组问题类似的情况让学生相互听辨,客观地认识自身的问题。在发声训练中,教师应该做正反两种示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初步听觉印象,在一些只能凭肌肉感觉记忆的训练中,应该让不懂的学生来感触自己的腔体运动。声带、横膈膜,肺部等歌唱中运用到的器官,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看不到,那么相应的声带闭合,横膈膜升降运动及肺部扩张等运动,我们只能靠感觉或腔体外部表象来获得认知。教师应该在相关的发声训练中做正反面示范,让学生去听去感触,帮助学生区分正误,学生获得的初步听觉或触感映象后将对自己的实践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别,进行示范。最后,在声乐作品选择上,教师不能因为一对四的上课方式可能导致时间不够用而轻易让学生同唱一首歌。除特殊情况,教师应该根据每个人的音色、发声技能等选择合适学生个体的曲目,时间不够,可以每次上课只唱一段。且在唱歌之前,应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咬字吐词,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总之,声乐教师应该让因材施教贯彻于声乐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声系统,进一步实现对作品的二度创作。

篇7:播音主持发声训练之语气

语气就是说话的口气,就是语句在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声音形式。有声语言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复杂鲜活的语气上。

播音主持发声训练:语气训练

语气是体现朗诵者立场、态度、个性、情感、心境等起伏变化的语音形式,它是思想感情、词句篇章、语音形式的统一体。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讲出一连串声音符号,生动、正确地反映出朗诵者的本意。语气具有综合性,既包括声调,句调,还包括语势。在下面的声音技巧里面,我们会讲到,语气是多种多样的,朗诵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选择语气。这里,我们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练习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语气。

1. 从语言的基本单位——语句的句型来说,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大类。因而在朗诵时,相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的区分。

我准备明天到北京出差。(这句话显然是个陈述句,读这句话,要用平铺直叙的陈述语气)

放下武器,把手举起来!(这句话是祈使句,读这句话,要用声色俱厉,用命令这种祈使语气)

你怎么还没有去上班呀?(这句话是个疑问句,读这句话,要用疑惑不解,由衷发问的语气)

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句话是感叹句,读这句话,要用带有真实情感,有感而发的感叹语气)

2. 从语句表情达意的内容来说,有表情语气、表意语气,表态语气的区分。

1)表意语气。通过这种语气,向听众百哦打字机的意见,意思。用这种语气讲话,句子中通常有相应的语气词,它或者独立成小句,或用于小句末尾,或用于整个句子的末尾。如:

站住!否则我就开枪拉。(命令)你上哪?(询问)

您把那本书借给我看几天吧。(请求)

你不要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啊。(提醒)

排长,敌人上来了,打吧。(催促)

对此,你的意见如何呢?(反问)

你真的事先一点也不知道吗?(质问)

你昨天怎么旷课啊?(责备)

站住!否则我就开枪拉。(命令)

2)表情语气。通过这种语气,向听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句子中通常也有相应的语气词。

哎呀,这下子可好了。(喜悦)

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啊!(赞叹)

哦!我终于弄明白了。(醒悟)

他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死的太早了。(叹息)

日本鬼子真是坏透了。(愤恨)

呸!你这个无耻的叛徒!(鄙视)

3)表态语气。通过这种语气,想听众表达自己的某种态度。句子中有时也用语气词。

他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肯定)

这件事恐怕难以办到。(不肯定)

我不希望看到那样的结果。(委婉)

你认为这样做行吗?(商量)

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否定)

此外,从表达方式来说,又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不同的方式,它们各自的语气也不一样,还有,从所表达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表达者的思想感情来说,更是千差万别,因而所用语气的平转急缓,张弛高低也各不相同,变化万千。

篇8:声乐教学与发声训练有感

声乐教学与发声训练有感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声乐训练中几个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作 者:周艳琴  作者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声乐教学   发声训练   初学者  

篇9:训练发声你要知道的技巧

为什么要练声?

其实练声是为了将有方法的肌肉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和本能,对,就是本能,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这就要求我们把练声当成日常习惯啦~

如何做到气息均匀?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它贯穿着歌曲的始终~~

这跟气息的运用有关。

假声训练

1.发气泡音 用气泡音推一个音“啊”

2.高八度 发“wu”

合起来就是 气泡音“啊”,高八度“wu”

这个过程要一气呵成 中间不能断气 同时喉位不能乱动 稳定气息

自学唱歌你还需要这样开始!

【发音】以自学为主,找对方法尤为重要!

模范学习法。

简单粗暴,短时间内可以有很明显的效果。(适合人群:所有人)

注意:练习时声音要放出来(尽量不要影响到邻居们休息),声音放出来你才能找到自己的音色。(给我发语音的朋友多数声音太虚,只有微弱的气声,完全听不出音色。)小声练习是比较偏重技巧的练习方式,初学者建议声音放出来。

你必须听过成百上千首歌曲,但你只需要学唱一首歌。

唱歌之前的积累必不可少,这是积累乐感,唱歌的前提,你必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运用自如。道理大家都懂,愿不愿意接受就看个人的了。

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知道自己哪里唱得不好,需要提高的方面有哪些才能对症下药。人类总是能在别人身上挑出毛病,实在听不出来自己唱歌中的问题你可以录音,自己听,或者请朋友帮你挑挑毛病。

挑一首适合自己音区的歌曲,高音上不去,练。低音下不来,练。就像拉韧带一样,每天多拉一会儿,坚持坚持就可以看见效果了。觉得嗓子不舒服马上停下来。

篇10:发声训练方法

发声的共鸣

(一)口腔共鸣:口腔自然地打开,面带微笑,下额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并可减少喉咽部的负担,进而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点在硬腭前部)

(二)头腔共鸣: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动一些,软腭也随之上抬,让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犹如打哈欠或打喷嚏的准备动作,使声波能沿着上腭骨传送到鼻咽腔、鼻腔和头腔各窦处。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满。但要注意防止气息直接从鼻腔里送出,造成鼻音。(点在硬腭后部,即软腭小舌头上)

(三)胸腔共鸣:咽喉作半打哈欠状态,上胸稍有下榻的感觉,把声波在硬腭上的反射点移动到下牙背上,犹如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这种共鸣效果宽厚、结实。要注意防止声音故意下压,咽喉肌肉紧张,造成喉音。

发声方法与技巧

一、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 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二、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三、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四、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五、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六、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七、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八、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