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溜走前那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当消费者信心低落的时候……交互设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当消费者信心低落的时候……交互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当消费者信心低落的时候……交互设计
猜猜什么可以变得更重要?是的,转化率,
当在线营销商被迫要掌控他们开销的时候(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这么做),多数可能会受到优化预算的诱惑。毕竟,优化网站是个工作,尤其是你需要增加更多利润的时候,这比单纯地买下更多的流量更现实。
在较短的时间中,这个策略也是有效的,尽管那时候牛市多于熊市。然而在经济萧条期(比如说就像现在),那些沉迷于Google的点击付费广告(PPC)的人们变得一筹莫展,他们正处在一条小河流上,而且没有一条合适的船桨。
我上个月做了一个案子,谈及在DMA的直效营销团队,当经过长期、持久的恋爱过程提高转化率以后,他们流量增长就像 一样快。当转化率提高的时候,它的影响力是持久的,你的网站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流量,这是个有效的新漏斗,你产生了比以前成倍多的收入,比单纯增加流量产生的作用要大得多,
当我们谈论流量的时候…… 你知道在消费者信心低落时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没错,)它下降了。
我对Debbie Downer的帖子感到遗憾,不过它并非全是糟糕的新闻!提高转化率有效,但它并非难以掌握。事实上,三个简单的提示完全能帮助提高你网站的成效。
1. 你的受众是谁?
2. 什么动作是你想要他们做的?(比如在你的网站中怎么做转化)
3. 什么资讯可以让他们感到放松并自信地采取行动(比如什么可以驱动他们去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
如果以上你觉得比较难,那么致电给我们,我们为您解答。想要达到流量的巅峰吗?只要你开口,Bryan和Sitebrand团队中一群牛人将会很乐意帮助你。enjoy!
Howard是FutureNow的COO,并且是终身的波士顿运动迷。尽管你不能在facebook上成为朋友,但你很荣幸地邀请同他在Twitter上做实验。
篇2: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的依据。近几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扩大内需,助推经济增长,受到了社会各界日益广泛的关注。为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参考依据,底,我们对洛阳市200位城乡居民进行了消费者信心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上升,农村居民信心略有下降
调查显示,20底,洛阳市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109.8,比上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增加0.7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总体指数处在乐观区间,消费者信心有所提升。
城镇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109.2,比上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110.3,比上年同期减少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下降,主要原因是物价、收入和家庭储蓄信心下滑所致。调查数据显示,年底,农村居民的即期和预期物价总水平信心指数为130.0和139.5,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0和14.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即期和预期家庭收入信心指数为110.5和116.5,分别减少了11.5和5.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即期和预期家庭储蓄信心指数为104.5和99.0,分别减少了9.0和3.5个百分点。
二、经济总体状况信心走强,就业信心显著回升
2016年底,消费者的即期经济总体状况信心指数为120.5,较上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预期经济总体状况信心指数为119.3,增加3.0个百分点。问卷汇总结果显示,感觉目前本地区经济总体状况好或较好的消费者占38.5%,较上年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感觉目前本地区经济总体状况较差或差的消费者占3.5%,较上年同期减少1.0个百分点。感觉未来半年本地区经济总体形势与目前相比好或稍好的消费者占40.0%,较上年同期增加4.5个百分点;感觉未来半年本地区经济总体形势与目前相比稍差或差的消费者占9.0%,与上年同期持平。
消费者的即期就业信心指数为114.0,较上年同期增加11.2个百分点,预期就业信心指数为116.3,较上年同期增加12.5个百分点。感觉目前社会就业形势好或较好的消费者占32.5%,较上年同期增加4.5个百分点;感觉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不太好或不好的消费者占10.5%,下降了13.5个百分点。感觉未来半年社会就业前景好或较好的消费者占36.0%,增加7.0个百分点;感觉未来半年社会就业前景不太好或不好的消费者占9.5%,下降了14.0个百分点。
三、购买商品信心指数增加,家庭储蓄信心下滑
城乡消费者的即期购买商品和服务信心指数为99.1,较上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预期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信心指数为99.8,增加2.0个百分点。伴随物价涨幅回落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信心指数虽处于偏悲观区间,但上升趋势逐渐显现。调查问卷显示,认为根据现在的物价水平和个人经济情况,目前购买所需物品的时机好或较好的消费者占18.0%,较上年同期增加4.5个百分点;认为目前购买所需物品的时机不太好或不好的消费者占20.0%,增加了3.5个百分点。感觉未来半年购买自己所需物品的时机好或较好地消费者占18.0%,较上年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感觉未来半年购买自己所需物品的时机不太好或不好的消费者占15.0%,与上年持平。
2016年底,消费者的即期家庭储蓄信心指数为105.8,较上年同期减少5.2个百分点,预期家庭储蓄信心指数为101.8,下滑2.5个百分点。调查显示,认为相比前三个月,目前自己的家庭储蓄状况增加较多或略有增加的消费者占25.0%,较上年同期减少9.5个百分点;认为自己的家庭储蓄状况略有减少或减少较多的消费者占13.0%,上升了0.5个百分点。认为未来半年,自己的家庭储蓄情况将会增加较多或略有增加的消费者占21.5,较上年同期减少11.0个百分点;认为未来半年自己的家庭储蓄将会略有减少或减少较多的消费者占15.0,减少4.0个百分点。
四、生活水平信心增强,股市走势信心提高
调查显示,2016年底,洛阳市城乡消费者的即期生活水平信心指数为98.5,较上年同期增加4.7个百分点,预期生活水平信心指数为113.5,增加1.5个百分点。认为与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或单位同事相比,自己家庭的生活消费水平较高或处于中上等的消费者占20.5%,较上年同期增加4.0个百分点;认为自己家庭的生活消费水平处于中下等或偏低的消费者占22.5%,减少了5.0个百分点。认为半年后自己家庭的生活消费水平将会提高较多或有所提高的消费者占31.5,%,与上年同期相同;认为半年后自己家庭的生活消费水平将会有所降低或降低较多的消费者占6.0%,减少了1.5个百分点。
随着股市大盘的震荡走高,洛阳消费者的股市走势信心仍处于偏悲观区间,但信心指数有所提高。消费者的即期股市走势信心指数为92.8,较上年同期增加5.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增加2.8个百分点。预期股市走势信心指数为96.8,较上年同期增加3.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增加3.3个百分点。
五、医疗保障关注度上升,家具房产购买比重增加
调查显示,未来半年,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是收入增加问题,占51.0%的消费者表示最为关注,高居首位;占24.0%的消费者表示最关注医疗保障问题,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个百分点,居第二位;占12.5%的消费者最关注子女教育问题,居第三位;占9.5%的消费者关注工作稳定问题,居第四位;占1.5%的消费者关注食品价格上涨问题,居第五位;占1.0%的消费者关注父母福利保障问题,居第六位;占0.5%的消费者关注燃油价格上涨问题,居第七位。
关于未来半年自己家庭计划购买的物品,有29.5%的消费者表示计划购买新的家具,占计划购买物品的比重最高,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5个百分点;有29.0%的消费者计划购买家用电器,位居第二,所占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有27.0%的消费者计划购买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居第三位,比重比上年减少6.0个百分点;有19.5%的消费者计划购买电瓶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居第四位,比重增加了3.5个百分点;有13.5%的消费者计划购买汽车,居第五位,比重提高了1.0个百分点;有8.0%的消费者计划购买房产,居第六位,比重也提高了1.0个百分点;有5.0%的消费者计划购买珠宝首饰,居第七位,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篇3: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宏观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反映消费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主观感受的指标,也是预测经济趋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通过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市民对当期和预期经济运行的主观看法,形成量化指标,揭示经济运行的趋向。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上半年调查结果表明:上半年海南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11.7,处于相对景气区间。消费者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满意度较高,对物价水平和就业不满意,由于对未来的物价水平、就业水平有较好的预期,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强于现在。
一、消费者即期满意指数为105.5,处于微景气区间
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满意度较高,满意指数达到139.5,处于较景气区间。在调查中,有66.06%的消费者认为当前海南的经济形势发展比较好,有29.56%的消费者认为当前海南的经济形势发展一般,有4.38%的消费者认为当前海南的经济形势发展比较差(见图一)。
消费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满意度
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上涨幅度有所加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当前的物价水平不满意,物价水平满意指数仅为59.76,处于较不景气区间。在调查中,有66.42%的消费者对于当前的物价水平不满意,有26.46%的消费者对于当前的物价水平表示一般,只有7.12%的消费者对于当前的物价水平表示满意(见图二)。
消费者对当前物价水平满意度
工作难找,特别是大学生就业不景气是消费者不满意的事情。调查数据显示:就业满意指数仅为75.73,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在调查中,有47.45%的消费者对于当前海南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有41.42%的消费者对于当前海南的就业状况表示一般,只有11.13%的消费者对于当前海南的就业状况表示满意(见图三)。
消费者对当前海南就业状况满意度
房价持续小幅上涨,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国际惯例,消费者对于房价持续上涨不满意。调查数据显示:购买住房满意指数为92.69,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调查中,有29.98%的消费者对于当前购买住房不满意,有51.19%的消费者对于当前购买住房表示一般,有18.83%的消费者对于当前购买住房表示满意(见图四)。
消费者对购买住房满意度
二、消费者预期满意指数为116.8,处于相对景气区间
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对于下半年经济前景、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就业状况等,消费者认为物价涨幅会得到有效控制,就业状况会有所好转,因此消费者对于未来的信心偏向增强。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预期满意指数为116.8,处于相对景气区间。比即期满意指数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预期指数达到140.7,处于较景气区间。在调查中,有64.23%的消费者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比较看好,有33.4%的消费者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表示没变化,只有2.37%的消费者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不看好。
家庭收入预期指数117.8,生活质量预期指数为130.9。在调查中,有37.34%的消费者认为未来的收入会增加,有58.65%的消费者认为未来的收入不会变化,只有4.01%的消费者认为未来的收入会减少(见图五)。
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物价水平预期指数为87.23,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在调查中,只有15.33%的消费者认为未来的物价水平会变得令人满意,有50%的消费者认为未来的物价水平不会有变化,有34.67%的消费者认为未来的物价水平会变得令人越来越不满意。
就业预期指数为115,处于相对景气区间。由于海南经济处于加速发展时期,随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就业状况会有所改善。在调查中,有40.4%的消费者认为未来海南的就业状况会变好,有47.9%的消费者认为未来海南的就业状况不会变化,只有11.7%的消费者认为未来海南的就业状况会变差。
购买住房预期指数为94.25,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由于房价持续上涨,消费者对于未来购买住房并不看好。调查中,有26.64%的消费者对于未来购买住房不满意,有56.02%的消费者对于未来购买住房表示一般,有17.34%的消费者对于未来购买住房表示满意。
此外,购买大件耐用品预期指数为101.6,旅游预期指数为112.6。
篇4:关于“交互设计”交互设计
记录刚才和HEXIAO闲聊中,说到的一席话,
1、以前的”人机交互”更偏向于”机器”。
更多的是考虑”机器”能提供什么给”人”,如何提供。如,戴国忠老师一直在致力研究的”手写输入“。
2、最近两三年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了很好的变化,我们的”人机交互”慢慢更偏向于”人”了。
“人”需要什么,”人”需要”机器”做什么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真正的瓶颈已经不在于”机器”的技术问题了。
3、其实,一直以来在人机交互领域其实都是这么两个流派。
计算机相关学术的人比较偏向于”机器”,心理学相关的都比较偏向于”人”。
我个人相对比较主张:基于人的交互研究可以相对快速的推动社会的发展,也可以更好的推动”机器”的进步。
4、其实我们现在都在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机器更加聪明起来,如何让机器有更多的’思考’能力”。
实际上,我认为”如何更好的让人互动起来,如何更好的提炼人与人的互动信息”反倒比这一切更加的重要。
5、对于”交互设计”,现在有三种层次的认识。
第一种:视觉交互
“有一个提示窗口要弹出来,是从左边弹出来好呢,还是从右边弹出来好? 还是下边?”
我一直认为这应该是视觉设计的范畴,而非”交互设计”的主要工作。
6、第二种:流程设计
现在有”打电话”这个任务,设计一种什么样的流程和互动方式让”打电话”这个任务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并符合用户习惯的完成。包括某个按钮要放在什么地方,用按钮还是用链接。
我个人认为:这部分工作是”交互设计”的具体”执行”阶段。
7、第三种:机器应用
“有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可以使机器与人的交互更加的顺畅和快捷”。
如,ajax就是一个极其有价值的人机交互创新。包括Flash, Java, VC..
8、我认为还有一种:人与人的交互
“如何更好的促进人与人的交互,有什么更多的应用方式”。
比如,设计Digg这种信息的交互方式。
9、实际上现在的搜索引擎都是很初级的很笨的搜索引擎。
我们可以有什么更多的人与人的交互方式、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可以创新呢?
…
我们现在很多的”交互设计师”在做着”某个窗口是从下面弹出还是从右边弹出”、”某个功能是用按钮还是用链接”的工作;也有很多”交互设计师”在做着”某个流程先让用户做什么再让用户做什么”;很少有”交互设计师”在思考着”除了ajax以后还有什么更多的技术应用呢?”。
谁在思考”如何在人与人的交互上做更多的创新……”?
做到什么程度”交互设计师”才可能像”产品设计师”一样颠覆一个产业呢?
值得所有”交互设计师”思考…
PS –
HEXIAO语:
交互设计师的关注点是什么?
决定一个Button放在页面的什么位置? 决定哪个流程的设计更合理? 还有更多吗?
事实上在应用层面的思考决定交互设计师同样可以关注架构(Architecture)和产品形态(Ecosystem), 在这个方面也可以展开.
网友评论(17)
子狼手记- 07/05/17 8:53 PM
开阔了眼界,展示了更广阔的前景。
交互设计师任重道远。
青椒土豆丝- 07/05/17 11:13 PM
有启发,三种层次。
为什么我老感觉“交互设计师”做着“产品设计”的东西呢?
yellow- 07/05/18 12:52 AM
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GOVO: links for -05-17- 07/05/18 6:23 AM
[…] 白鸦 » 关于“交互设计” 谁在思考”如何在人与人的交互上做更多的创新……”? 做到什么程度”交互设计师”才可能像”产品设计师”一样颠覆一个产业呢? (tags: reading) […]
dte- 07/05/18 9:36 AM
上周五在北邮听了戴国忠老师的演讲了呢 确实是围绕他那些个手写输入设备来说的
工业设计出生的确实适合做交互设计…挺赞同人与人交互这点的,是个需要突破创新的点
myspace- 07/05/18 11:18 AM
与青椒土豆丝有同感
范畴的大小,领域促就了职位名称不同
Amy- 07/05/18 11:23 AM
交互是什么,你看我一眼,然后我也看你一眼,这样就交互了,
呵呵,听一个朋友说的,感觉很有意思。
awflasher- 07/05/18 12:22 PM
对了老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你的blog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拥有Compete Rank的中文个人blog。
www.awflasher.com/blog/archives/888
Compete Rank here ^_^
千鸟- 07/05/18 1:20 PM
有点不同意见
1. “视觉交互”也应该属于交互设计师的职责,页面内的交互技术含量不比流程低,尤其是现在的ajax技术应用,“视觉设计”不应该涉及行为设计。
2. “交互设计师”从定义上就决定了不可能颠覆一个产业,如果具有了这种实力,并且能够实施,那么他做的事情一定不局限于“交互设计”。
xiaoxiao- 07/05/18 3:38 PM
同意千鸟的第一点,视觉考虑的是更好的呈现产品
第二点是我觉得是一个老总考虑的事了,呵呵。
jaryxie- 07/05/18 7:24 PM
我觉得这都是产品设计里面的角色分工问题,没必要整天在划界线和职责,合作应该是无间和高密度的,不是相互分割的关系,视觉图形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承担界面的最终呈现,是相当重要和易感知的.是对交互的提炼和理解继承的过程,不是单纯的你管那,我管这,最后凑成一个产品的概念.
交互和信息呈现有很必然的联系,非要以职位来划分,是很可怜的事情.
jaryxie- 07/05/18 7:32 PM
交互设计更多处理交互对象间的关系和逻辑,以及交互的方法,是产品设计中一部分,任何一个角色和职位在产品设计中都不具备颠覆一个产品或者产业,如果非要那样认为,那只能自以为是.
noway- 07/05/18 10:40 PM
“我认为还有一种:人与人的交互
“如何更好的促进人与人的交互,有什么更多的应用方式”。
比如,设计Digg这种信息的交互方式。”
在流程里面,很自然的地,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交互设计中,在设计流程时,本身就很自然需要考虑到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人为进行这种划分,没有什么意义,除了制造一些“错误”的分类。
hexiao- 07/05/21 10:31 AM
建议白老师把交互设计和交互设计师稍做区分…
mihu- 07/06/16 8:04 PM
前段时间,学校有个心理系的去cmu学习交互设计,
当我们谈到交互设计时,国外更多的计算机和心理的在做,
他们不太认同设计作的是交互设计,可能还是归在界面设计师!
现在也不清晰交互设计的定义。
来自:uicom.net/blog/?p=614
篇5:消费者权益日是什么时候
消费者权益日是什么时候?
2016消费者权益日是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七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由来
选择3月15日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有关。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着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安全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基本事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呼吁的权利。
随着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肯尼迪提出的四项权利和国际消费者协会确定的另外四项权利,即满足基本需求的权利、公正解决纠纷的权利、掌握消费基本知识的权利和在健康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权利,一并成为全世界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八条准则。
中国的3.15消费者权益日
中国自1987年开始,每年的3月15日,全国各地消费者组织都会联合各有关部门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运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成果,促使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宣传活动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意义深远的社会性活动,具体请查看历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题。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意义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设立和宣传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开展。各国纷纷出台各种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措施,包括制定相关法律、加强质量检验和设立专门机构等。但目前世界各国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仍不断出现,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历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
3.15主题:明明白白消费
3.15主题:绿色消费
3 15主题:科学消费
3.15主题: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3.15主题:诚信 维权
3.15主题:健康 维权
3.15主题:消费与环境
3.15主题:消费和谐
3.15主题:消费与责任
3.15主题:消费与发展
3.15主题:消费与服务
3.15主题:消费与民生
篇6:当消费者成为合作者
早在20,斯隆管理学院前院长格伦·厄本(Glen Urban)教授就提出“顾客利益代言”说法,指出消费者借助互联网,其权利已经空前增大,原本在信息不对称时代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需要改变策略来应对这一变化,这一策略就是做消费者的“利益代言人”——企业通过为顾客提供透明、公正、诚实以及充分而完备的信息,帮助顾客做出最优的购买决策,从而获得顾客的信任。
简言之,就是企业通过给消费者提供支持,建立信任度,消费者则以重复购买、向他人推荐、支付溢价等作为回报。
20,“众包”一词出现,企业和消费者,开始不只是利益单维关系,还有了另外一种可能——“合作者”,
之后,随着消费者信息权利的日益增大,消费者关系变得更为多元,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合作者”角色的加重。
20,美国密歇根罗斯商学院营销教授Venkat·Ramaswamy提出了“共同创造”理念,指的原本由企业来独自完成的价值创造过程,随着技术上的可行性,变成更多角色共同完成,其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价值链末端的消费者。
近两年来新技术兴起,将这种合作可能性再度放大。我们发现,从最开始的资金募集,到生产设计、营销推广,以及最后的购买,甚至包括传递企业愿景和理念的公益项目,都开始有了消费者的参与。
比如,移动技术的兴起成为一个契机,一个App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平台,消费者可以根据各种维度来找到具备认同感的亚文化群体,并且自主集合、联络和筹划合作。这无疑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消费者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其信息获取和传播能力、议价能力、协作能力都今非昔比,他们已经成长为企业的对话者和合作者,而窥得先机的企业,也开始发现并利用这一崛起力量的价值。
篇7:方便和交互设计
很多设计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产品会有很多种方式去包装,其中包括很多功能和很多体验。功能越多会被认为越实用,体验越好会被认为越方便。
方便和实用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设计师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有两点,一点是技术体验,一种是交互体验。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要去考虑的更多是体验的问题,而并非功能的问题。
举个例子,在一个移动媒体上需要安放日历的插件,设计师会去考虑在基础的日历功能上要不要加上农历,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讲很实用,然而农历这个功能涉及到了技术的开发,算是一种技术瓶颈。当你发现技术无法完成你的要求时(当然农历这玩意儿对于中国山寨机来讲算是小菜一碟),你的日历插件依然是一个平庸的产品,这说明你没有关注技术体验。但是你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把日历上以星期一开头还是以星期天开头作为你设计研究方向的话,你会发现,中国人更习惯于星期一开头,这个在体验上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而且也不算是一个技术瓶颈,你也满足了技术体验和交互体验的结合,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方便比实用更体现设计的价值。
刚才说的山寨机就是把一大堆功能都罗列在里面,虽然很实用但是每个都不好用,种种问题还是让很多人选择了高端的品牌,高端的体验,这就是设计的力量。
作为一个设计师,不要一直依赖自己无法掌控的功能去实现自己的设计,老是天花乱坠的想着各式各样的功能去满足用户,从商业成本和用户满足感去讲都不是一个好的设计。越来越多的交互设计师感觉到自己没有什么作品,那是因为你依赖太多不是自己开发的功能,往往产品中只有你一点想法的影子,产品并没有被你的设计情感化。
实用并非等于方便,但方便一定是实用的。
文章自“折折熊de交互论”(www.jojobox.cn)
篇8:帮助是什么交互设计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创世纪 11:6-7
我觉得有时候把概念扩大化对问题的理解并没有益处。比如说帮助,从广义的去讲,很有可能我们会把导航也说成是帮助,把整个网站都说成是帮助你也不能说它错。于是讨论导航的时候,会说:瞧,其实整个网站就是一个导航。(比如我之前写的“导航设计与信息架构”好像是陷入了这个怪圈)
所以我在写本文的时候,想搞清楚帮助到底是什么。如果连帮助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还谈什么设计有效的帮助呢?
因为在书友会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帮助的文章,里面提到了编程语言的帮助手册。自然而然的去思考为何编程语言需要学习并且需要帮助手册呢?因为计算机的“语言”和人是不一样的,同时设计这个编程语言的人,和你的语言也不一样。所以就让我想到了文章开头的巴别塔的故事。
语言的差异,文字的差异,再延伸到文化、环境的差异。最后归结到对于设计影响最大的因素:心智模型。
忽然想到这个问题:如果你为自己设计一个产品,是否需帮助?不需要,因为你设计的就是你想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震惊和兴奋。似乎终于抓住了什么。
我脑海中不断涌现出日常设计过程中用户提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是这样…”、“为什么不可以…”,我听到自己的声音默默地回答:“因为…”、“因为…”、“因为…”。
为什么我不写这个用户常问的问题:“怎样…”,因为他心里其实在问“为什么不可以…”。
原来帮助就是我告诉他们为什么。而这个为什么的存在,就是因为心智差异。
于是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帮助是由于设计师与用户的心智差异而存在的一种沟通,因为心智差异不可避免,所以必然会有这样一种沟通。这种沟通,可以说是告诉用户,我是怎样以及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我们不是要设计有效的帮助吗?因为帮助是一种沟通,所以设计有效的帮助等于进行有效的沟通。
余世维写过一本书叫做《有效沟通》,在里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举一个例子:沟通的双向性。
在Google的帮助中心里面,每一项Q&A,最后都会有一句“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吗?”用于统计和改进帮助的内容。这就是沟通的双向性。
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文档、情景、演示,都是一种沟通形式。我还曾提到关于帮助的渠道问题,不就正是沟通的渠道吗?
有效的沟通,就是有效的帮助。
来自:ucdchina.com/blog/?p=419
评论(14)
Angela(1楼) - 08/04/07 10:46
非常同意。很多问题都是出在沟通上,也就是心智模型的不同。
阿卡(2楼) - 08/04/07 10:51
ms 耶和华不咋厚道。。。
在Google的帮助中心里面,每一项Q&A,最后都会有一句“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吗?”用于统计和改进帮助的内容,
这就是沟通的双向性。————啥人会用主动沟通这个?这样的沟通得到的也只是特定人群的答案吧~
JunChen(3楼) - 08/04/07 16:08
@阿卡 那只是一个双向性的例子。不是那种指令、指示型的沟通方式。而沟通的渠道有很多种。
zaku(4楼) - 08/04/08 8:58
哎~沟通简直是太重要了!
snail(5楼) - 08/04/08 19:35
对这句话
|为什么我不写这个用户常问的问题:“怎样…”,因为他心里其实在问“为什么不可以…”。|
感触很深。
用户很多时候不了解功能,所以会给自己一个想象的空间,认为某物会怎样(意思上大概就是“心智差异”,不太了解这个词,所以就这么理解了)。如果不是,这个时候才会有“想知道”的需求。
恩,沟通也是这样,大家都明白的部分是不需要沟通的,需要沟通的是不明白的部分。
tonyzhu(6楼) - 08/04/09 14:23
我认为帮助的沟通对象不是设计师和用户,是产品本身和用户。帮助是为了解决用户使用产品遇到的问题。用户使用产品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是设计师与用户心智不一致所产生的,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产品的用户是众多的,且每个用户的心智都不一样。我想好的帮助应该是让用户理解产品,并不断引导用户对产品建立新的心智模型。在整个过程中,沟通是双向的,但多数情况下,双向的沟通是设计师预先设计反馈用户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实际上在用户使用产品时,他们是在与产品进行沟通。帮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是设计师总结与用户沟通后的心智模型,并可以不断进行修正。
IanLiu(7楼) - 08/04/10 2:35
我以前遇过这样一道问题,什么样的帮助文档才是最好的? 答案有点无厘头:就是不需要帮助文档。
无论是沟通还是心智模式的分析,要做到真正“有效”还是挺不容易的,都需要学习和积累 ,像心理学学生要变成心理学专家该需要经历多少案例分析呢?
则名(8楼) - 08/04/10 23:55
勤于思考,乐于助人。
八个字送给UCDChina的成员,哈哈
jerry(9楼) - 08/04/11 0:17
我参加了上海这边的书友会,会后我也写了点关于“帮助”的笔记,见我博客地址:
www.novastudio.cn/blog/post/30.html
xw(10楼) - 08/04/11 9:31
产品的界面本身就是设计师与用户的沟通,如果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不能很简单的说清楚,那么就需要帮助来解围了。
行走天涯(11楼) - 08/04/11 12:41
整个产品“走”一遍 把每个过程有序地精简一下 就是帮助
行走天涯(12楼) - 08/04/11 12:42
帮助 的目的 就是让大家会用
JunChen(14楼) - 08/04/11 13:20
@jerry 我对“用户在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提示,一个说明都属于帮助的范畴。” 感到十分烦躁。但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论点。
@xw @tonyzhu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
篇9:归属感交互设计
本文想讲述的是一些让用户觉得是属于自己的产品及由此产生的设计诉求,
引子
经过了很多轮的产品PK,很多轮的设计PK,很多次的版本检查,然后很欣慰的将一个产品呈现在用户面前,让用户去试用。
“界面很漂亮”,视觉设计师很高兴。
“这个功能我很喜欢,很体贴哈!”,产品经理很欣慰。
“恩,这里应该就是这样!”或者没有什么评价,交互设计师会感到宽慰。
……
“但是,我不觉的这是属于我的。恩,不太好说,感觉不是我自己的软件。”用户的这一句评价虽然并不会影响这个产品最后发布、获得一个好的市场份额或者最后的经济效益,但是,却让我一直揪心。
IPod
犹豫了很久,终于买了IPod classic。毕竟对我而言,价格还是很贵的。但,实在是爱不释手。
当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的IPod中装满了我喜爱的歌曲,还有我精心维护的专辑封面。我去哪里都会带着它!很多人喜欢它是因为它有漂亮的外观,人性化的设计。但如果别人送给我的IPod,并不会让我如此的喜爱它,有部分原因是:
1、不是我花的钱,没有了那段买与不买的死去活来的内心挣扎与纠结
2、没有我仔细挑选过的歌,没有我精心维护的专辑封面
Nokia
它确实是一个即帅气又好用的手机。
当其中装载着你的朋友的电话号码时,当其中存满了BF或GF给你发送的甜言蜜语时,你会感觉到这是你的手机,而不是其他任何人,也不会愿意轻易丢掉。
场景一: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才能见一面。但我很关注你,希望知道你平时都在做什么,是否能交流一下,是否能见一面……可是班级名单上只有你的姓名和邮箱,
facebook让我找到了你,于是每天我都去那里看你。
场景二:开始自己的face book空空如也,但慢慢了有了自己的好友圈子,有了好友的动态,有了自己和好友发表的文章、照片。和好友一段时间才见一面,但却天天在facebook上互通信息,见面后也更加亲近。
当然facebook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大概的想法
一个产品通过合适的行销手段或者强大的平台,让用户有了第一次试用(Trial)的理由;当用户再次来使用的时候(Repeat),往往因为它确实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其他同类的更加好用、漂亮等。
这样的产品应该已经算是很好的产品了,但是却没有让用户形成忠诚(Royal)。
朱成先生在其《产品经理手册》一书中认为,Trial 、Repeat、Royal是行销中品牌奠基经典的三个阶段。而用户拥有归属感是形成忠诚的一种表现形式。最近也看到有关“成瘾性消费”的一些观点,按照李光斗先生(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的解释,归属感是“成瘾性消费”的“秘密之一”。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但叙述的角度更加偏重于行销上。
Donald Norman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到三种水平的设计。这本书大概是4年前看的,但现在我能记得的还是我当时最感兴趣的那三个水壶。Norman提到第三个水壶,不能用,但很有趣,让他印象深刻。而对我而言,一个水壶的复杂操作让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理解,另一个水壶完全不能用引发了我的好奇,这也说明当我投入感情了以后,这些东西给我印象要远远大于其他的。
思考一个巧妙的方式,使用户在产品上投放自己的感情,甚至可能有些是挫折的,会让用户印象深刻,这有利于产生归属感。
网页或软件,不会像可买卖的商品,它让用户产生归属感的难度更大一些。以前yahoo和AOL曾经让用户自己去定制网站的首页,用户花费的心思和感情,但是依然不可能产生归属感,因为用户只是选择了的收取信息的数量和类别,这是单向的。facebook的首页不仅可以选择接受信息的种类,而且这些信息是可以和用户本身互动的。它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的信息,而是和我拥有共同爱好和共同朋友的人的信息(当然如果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信息,可能就没那么好的效果了),并且提供了及时互动的操作,例如“回复”、“回送”等。这是双向的,并且是用户自己去维护的。
所以,一个属于用户自己的产品需要特别留意的设计诉求是:
1、挖掘用户目的需求,并思考合适的方式,让用户对产品能投放自己的感情。
2、提供互动的方式或平台,帮助用户自己去维护核心的需求。
来自:cdc.tencent.com/?p=939
篇10:邮箱交互设计
如今,互联网上免费邮箱已经成为用户必备的一个工具之一,每个用户都有一到两款钟爱的免费邮箱。同时作为邮箱的产品设计师,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用户的习惯给出不同的交互方式。
本次我们的交互吱吱会,就是来探讨免费邮箱,不同邮箱的用户不同,设计师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处理用户体验和产品利益需求的平衡。
一.什么是传统邮箱?电子邮箱?免费电子邮箱?邮箱的概念设计?电子邮箱有哪些特点?
传统邮箱泛指邮政机关设置于路旁及公共场所接受公众投寄邮件的收信设备,尤其指公用邮筒。
电子邮箱是通过网络电子邮局为网络客户提供的网络交流的电子信息空间。收费纬度分两类:免费邮箱,收费邮箱。
免费电子邮箱是电子邮箱的一种。免费。
邮箱的概念设计:能将指定信息在指定的时间发送给指定人的工具。
电子邮箱有哪些特点?快速,安全,完善,经济
▲《龙纹身的女孩》中电子邮件给破案提供能很多方便
▲免费邮箱的用户需求
二.有哪些电子邮箱?用户为什么要用他们?
国内使用量大的免费邮箱是163邮箱,126邮箱,QQ邮箱,雅虎邮箱,新浪邮箱,Gmail邮箱,yeah邮箱,等等。用户在选择免费邮箱时会考虑五大因素:1.容量和附件 2.安全性 3.速度 4.界面和功能 5.历史
1.容量和附件
用户的需求不仅限于只发送文字,图片和office文件会让他们的工作更加有效率,所以容量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是互联网早期由于带宽等因素,邮箱允许的发送空间都是很小的。这时,那个邮箱容量大,附件大,用户就会选择哪个。163,126等就是典型。QQ邮箱也出现了超大附件。
2.安全性
我的邮件会不会被人看到了,我的信息会不会被盗用呢?这些都是用户担心的。在线下,被非指定人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看信件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但是线上的法律显然没有这么完善。所以用户会更加的喜欢用大牌互联网公司的产品。
3.速度
是不是我发送完邮件之后对方什么时候才能收到?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那个邮箱快速就用那个邮箱。
4.界面和功能
随着互联网用户现在的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邮箱界面是不是喜欢也成了他们选择的一个因素。同时能和手机绑定,第一时间收到邮件,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影响用户的选择。
5.历史
用户不愿意经常更换自己的主要邮箱。因为里面有很多自己的邮件历史,同时用户不喜欢花时间去学习另一款邮箱的使用方法。
三.邮箱的用户体验设计
我们选择了
outlook
163邮箱
新浪邮箱
Gmail
qq邮箱
豆邮
这6种邮箱给大家一一挖他们的体验设计
1.OUTLOOK
概述:最注明的收费电子邮箱,office软件,所有的邮箱的鼻祖,所有的免费邮件的邮件功能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做减法。
用户:公司员工
特点:邮件功能最齐全,功能强大,安全,但是安装繁琐,界面复杂,不方便学习
设计:为了安全考虑公司会强制员工使用该邮箱,所有视觉设计感不是很强,设计时着重考虑功能 使用方面的体验,以及类目的规划是否方便查找到。
▲强大的功能是其他免费邮箱无法做到的
2.163邮箱
概述:国内最老牌使用量最大的免费邮箱,是该公司的起家产品,
用户:年龄层偏大,用户大多30岁以上,都是早期的互联网使用者。已经对邮箱产生了很深的交互习惯,不方便改动
特点:国内使用量最大的免费网站,容量初始2G,安全,快速,
设计:界面体验很简洁,用户使用习惯早已形成,不方便更改,对于滑动显示的效果不敏感,所有的滑动都没有直接显示操作。页面内操作总是出现。默认14号字,对大龄的用户很适用。
▲网易邮箱没有划过显示操作的地方,即使是有向下箭头,也要点击之后才会展示内容,而不是年轻人想到了划过就显示。
3.新浪邮箱
概述:国内老牌使用量大的免费邮箱。
用户:早期互联网使用者,年龄层30以上居多。
特点:界面信息量多,但有很好的区分。
设计:考虑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的融合,使用户不会疑惑,能自动加标签。和outlook保持了界面的一致,list和邮件详情在同一个页面。
▲三屏的效果和outlook一致,同时有自动标签,方便用户辨认
4.QQ邮箱
概述:腾讯近来最成功的产品之一,由于他有天然的入口优势,和能留得住用户的体验,很快拥有了大批用户。
用户:绝大多数为QQ用户,用户把QQ邮箱当娱乐或消遣,年轻用户居多。
特点:面功能简洁, 其他功能比重增加,漂流瓶,微信,贺卡。使得用户来邮箱不是来写邮件,而是玩,写日志等
设计:QQ用户很多,风格可以靠换肤实现。由于这个产品有太多的非邮件价值,一定要设计好邮件功能的比重,做好清晰的导航。
▲清晰的导航的存在,是用户在众多产品的干扰下能够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5.Gmail邮箱
概述:google自己研发的免费邮箱,吸引了很多谷粉,技术,IT使用
用户:白领等办公室人群,该邮箱尤其吸引了很多技术人群,因为他们多为google的狂热fans
特点:界面功能简洁,交互方式更加新颖,出现很多划过显示的操作,很难适应。UI不方便理解
↑ 五角星知道什么意思吗?标签呢? ↓ 感叹号知道什么意思吗?
▲打勾之后很多批量操作才会出现。用户在不够勾的情况下不知道能做什么。
6.豆邮
概述:豆邮是豆瓣自己的一个类似邮件的工具,能给指定人发送指定信息。仅此功能。
用户:豆瓣用户,小众,文艺青年。
特点:豆瓣用户用于互相信息传达的工具,风格和豆瓣保持一致。功能极少,不能群发,转发,抄送。
设计:邮件基本功能能够实现,页面风格统一。
网页设计教程
四. 未来
随着无限端产品使用,用户对无限端翻阅邮件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有人说邮件一次,有人说邮件还是片蓝海。但对于我们来说,设计无止境。
只要对用户有足够深刻的了解和细分,产品保持一致性,界面风格控制好就足够了。
最后引用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我们不缺进来的用户,通过优秀的体验留住用户,才是我们的重点。口碑是可以通过优秀的产品体验积累起来的。”——马化腾内部讲话
该文章有张科编写,内容由此次交互吱吱会成员吕俊,金晶,张科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