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zhif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创业初期如何找合伙人,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创业初期如何找合伙人,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创业初期如何找合伙人
创业初期,找合伙人很重要,那么,究竟怎样的合伙人团队才是最佳拍档?合伙人在团队中需要怎样互补,如何作战,才能发挥最佳战斗力呢?相信不少创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今天就推荐一些明星公司,看看他们的BOSS都是怎么去找合伙人,如何看待合伙人制度的?
一、王兴
王兴是一位连续创业者,现在美团的合伙人,有两位是他之前校内网的联合创始人,还有一位是他饭否时期的联合创始人。
王兴:合伙人“合”而不同
创业本来是件蛮不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团队肯定是能合而不同,就是大家的技能、一些观点不会完全一致,要不然就完全重复了,但是能够和谐的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就像老祖宗说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二、程维
作为目前O2O领域的明星初创公司,滴滴打车在各方面的成长路径都值得学习,创始团队的搭建更值得研究。既然挖柳青已经人尽皆知,我们再来了解滴滴几个更接地气的挖人招数。
程维:在微信群里认识了CTO张博
人总要为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付出代价,创业没有侥幸。等到你真的痛的时候,你就会去补短板。为了找到可能搭档的技术合伙人,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我找了支付宝的同事,问了在江西老家开网吧的堂哥,有没有同学在北京工作。我去腾讯,去百度,约他们吃饭喝咖啡,但是还是没有。
我偶然加了一个微信群,认识了现在的CTO张博。我现在相信,有些人真的跟你就是有缘。我很少对一个男人有这种感觉(笑),就是一眼就知道,他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当时,跟张博谈完,我特别兴奋。一出门口,我就给我的天使投资人王刚打了一个电话说:这就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三、张旭豪:找合伙人要淘汰掉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
团队的建立,关键要靠创始人的忽悠。如果连忽悠的能力都没有,就先不要创业。如果连(团队)中间的人都不能让他相信你的话,就很难让其他人再相信你。当时就是靠忽悠让一些人加入团队,并且拿很低的工资。我们工作范围很大,但是一个月发300块,够吃饭就可以。但即使我们当时没有钱,挑人还是很有自己的标准。就算你什么都没有,你要有自己的理念和准则,我们(团队)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人,但是人格上有一些缺陷,也不能随便进来。由此卡了一些人在外面,导致大家觉得加入“饿了么”是一件比较神圣的事情。坚持时间长了就成了你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坚持的那段时间是非常痛苦的。后来,四个核心成员确定了下来。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核心团队必须要有一个老大,股份不能平分,一定要确立一个大股东,要有一个人能拍板说了算的。我们团队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靠谱,对事情有充分的热情,比较坚定,就推荐我为老大。然后把我的股份定到了最高。之后大家各自分工,在团队中处的位置都确定下来了。
另外一个门槛就是,加入“饿了么”必须休学,这也是我们当时定的死规矩。我认为很多大学生创业都是玩票子,就为了给自己增加experience,让自己的简历能够colorful一点,感觉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做成这样一件事情,而是为了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我们认为创业就是要把这样一件事情干成,不要给自己留后路。我们决定一定要休学才能创业,我们在团队里面又淘汰了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那天交休学材料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交了。我还记得那天跑到交大教务处,那个老师说,一般休学的都是因病休学,创业休学的人挺少的。休学一年,导师就少一个人搞科研了。所以大家还要各自回去说服导师。我和我另外一个合伙人,我们的导师都是比较开明的。他鼓励我说,虽然你是去送外卖,但是你能把一件事情做成,也体现了你的组织能力。后来到教务那里,他拿了我们的材料说,不错,你们选择了一条很好的道路。虽然你们是去送外卖,但是你们已经不是在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了,而是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四、蔡文胜
蔡文胜对趋势的判断是许多创业者不愿错过的部分。看看他对合伙人制到底怎么看?
蔡文胜:合伙人制度更有前途
关于投资,以前我们做生意,投资一个工厂如果需要100万的话,5个人按照实际出资来做股份占比,但是未来,可能出大钱的人占小股,然后找到能干的人占大股。
如果你只是用更高的薪水雇佣对方,那么如果他够牛,他迟早会自己出去干。你只有运用合伙人制度,让他成为合伙人,他才会更努力地奋斗,企业形态才会发展。
篇2:IT精英创业初期找合伙人之道
饿了么年轻的创始人都是休学后才开始创业的,休学意志不坚定的人,都被“淘汰”出创始队伍了,初期只有300块工资还有人跟着干,是什么在驱动他们往前走?
张旭豪:找合伙人要淘汰掉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
团队的建立,关键要靠创始人的忽悠。如果连忽悠的能力都没有,就先不要创业。如果连(团队)中间的人都不能让他相信你的话,就很难让其他人再相信你。当时就是靠忽悠让一些人加入团队,并且拿很低的工资。我们工作范围很大,但是一个月发300块,够吃饭就可以。但即使我们当时没有钱,挑人还是很有自己的标准。就算你什么都没有,你要有自己的理念和准则,我们(团队)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人,但是人格上有一些缺陷,也不能随便进来。由此卡了一些人在外面,导致大家觉得加入“饿了么”是一件比较神圣的事情。坚持时间长了就成了你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坚持的那段时间是非常痛苦的。后来,四个核心成员确定了下来。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核心团队必须要有一个老大,股份不能平分,一定要确立一个大股东,要有一个人能拍板说了算的。我们团队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靠谱,对事情有充分的热情,比较坚定,就推荐我为老大。然后把我的股份定到了最高。之后大家各自分工,在团队中处的位置都确定下来了。
另外一个门槛就是,加入“饿了么”必须休学,这也是我们当时定的死规矩。我认为很多大学生创业都是玩票子,就为了给自己增加experience,让自己的简历能够colorful一点,感觉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做成这样一件事情,而是为了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我们认为创业就是要把这样一件事情干成,不要给自己留后路。我们决定一定要休学才能创业,我们在团队里面又淘汰了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那天交休学材料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交了。我还记得那天跑到交大教务处,那个老师说,一般休学的都是因病休学,创业休学的人挺少的。休学一年,导师就少一个人搞科研了。所以大家还要各自回去说服导师。我和我另外一个合伙人,我们的导师都是比较开明的。他鼓励我说,虽然你是去送外卖,但是你能把一件事情做成,也体现了你的组织能力。后来到教务那里,他拿了我们的材料说,不错,你们选择了一条很好的道路。虽然你们是去送外卖,但是你们已经不是在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了,而是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篇3:IT精英创业初期找合伙人之道
蔡文胜对趋势的判断是许多创业者不愿错过的部分。看看他对合伙人制到底怎么看?
蔡文胜:合伙人制度更有前途
关于投资,以前我们做生意,投资一个工厂如果需要100万的话,5个人按照实际出资来做股份占比,但是未来,可能出大钱的人占小股,然后找到能干的人占大股。
如果你只是用更高的薪水雇佣对方,那么如果他够牛,他迟早会自己出去干。你只有运用合伙人制度,让他成为合伙人,他才会更努力地奋斗,企业形态才会发展。
篇4:IT精英创业初期找合伙人之道
王兴是一位连续创业者,现在美团的合伙人,有两位是他之前校内网的联合创始人,还有一位是他饭否时期的联合创始人。
王兴:合伙人“合”而不同
创业本来是件蛮不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团队肯定是能合而不同,就是大家的技能、一些观点不会完全一致,要不然就完全重复了,但是能够和谐的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老祖宗说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篇5:IT精英创业初期找合伙人之道
小米的合伙人故事非常精彩,公司除7个创始人以外都没有职位,超扁平化管理,合伙人各自负责一个业务板块,互相不干涉,高效的协作让小米的合伙人制度成为大家竞相模仿的对象。
雷军:你找不到人只是因为你花的时间不够多
小米团队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和一群聪明人一起共事,为了挖到聪明人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一个同事不够优秀,很可能不但不能有效帮助整个团队,反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真正到小米来的人,都是真正干活的人,他想做成一件事情,所以非常有热情。来到小米工作的人聪明、技术一流、有战斗力、有热情做一件事情,这样的员工做出来的产品注定是一流的。这是一种真刀实枪的行动和执行。
如果你招不到人才,只是因为你投入的精力不够多。我每天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招募人才,前100名员工每名员工入职都亲自见面并沟通。当时,招募优秀的硬件工程师尤其困难。有一次,一个非常资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师被请来小米公司面试,他没有创业的决心,对小米的前途也有些怀疑,几个合伙人轮流和他交流,整整12个小时,打动了他,最后工程师说:“好吧,我已经体力不支了,还是答应你们算了!”
篇6:IT精英创业初期找合伙人之道
作为目前O2O领域的明星初创公司,滴滴打车在各方面的成长路径都值得学习,创始团队的搭建更值得研究。既然挖柳青已经人尽皆知,我们再来了解滴滴几个更接地气的挖人招数。
程维:在微信群里认识了CTO张博
人总要为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付出代价,创业没有侥幸。等到你真的痛的时候,你就会去补短板。为了找到可能搭档的技术合伙人,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我找了支付宝的同事,问了在江西老家开网吧的堂哥,有没有同学在北京工作。我去腾讯,去百度,约他们吃饭喝咖啡,但是还是没有。
我偶然加了一个微信群,认识了现在的CTO张博。我现在相信,有些人真的跟你就是有缘。我很少对一个男人有这种感觉(笑),就是一眼就知道,他就是你要找的那个人。当时,跟张博谈完,我特别兴奋。一出门口,我就给我的天使投资人王刚打了一个电话说:这就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篇7:IT精英创业初期找合伙人之道
今年初贾跃亭刚刚归来时,就在一个内部交流会上表示,乐视要全力推行合伙人制计划。
贾跃亭:要把公司合伙人化,全员持股
应该把公司真正地公有化,合伙人化。靠一个人拉动,一个阶段是可以的,但如果要成为一家千亿美元级的公司,需要大家的力量。
组织架构、组织成员和组织资源解决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组织激励。以前更多的是用梦想、使命感激励,但梦想和使命感不是全部,要合理解决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激励问题,尤其是非常复杂的生态业务,组织激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今年我们合伙人改制非常重要。
篇8:创业初期怎样寻找合伙人
下拉点开财富秘诀!人人可当亿万富翁!-------------北京 我的坎坷创业路人人可当亿万富翁!中国富豪发家的8种经典模式!七个便捷法帮你成为百万富翁!大四生两年赚三百万!怀念卖报纸的日子!和大家聊创业 找合伙人应该慎重挑眩首先考虑自己为什么真的需要合伙人--是精神上的支持还是自己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漏洞需要他人弥补一个人永远不能完全确定自己选对了人但对他们越了解则越有可能做出好的选择。
如果确定自己真的需要合伙人要尽可能多找些关于对方的参考材料并仔细审查。有些人合伙时往往是一方投资另一方经营那么谁是创始人呢其实这两个人都是共同创始人因为一个出钱一个投入了时间。用金融术语来讲出钱的人也可以称之为“投资方”。
怎样寻找投资人呢有些投资数额比方说100万元对大企业、大投资者来说不值得一提但对个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同时亲戚、朋友的资助及信用卡、小企业贷款也都无济于事。那么在哪里可以找到并接近对这种规模的投资感兴趣的人呢这是个比较典型的难题。大多数人不想对未经证明的人或企业投资他们想搭乘马上就要起飞的飞行器。这对那些正在努力起飞的企业家来说不太公平但不幸的是事实就是如此。所以最合适的办法是通过自我努力获得资金比方说找一份兼职工作日夜苦干一直到攒足资金为止。
找到投资者是关键的一步但找到后生活并不会更容易而是会更艰难。在此之前只为自己负责;在此之后就必须让他们打心眼里感兴趣与之相伴的是义务和责任。如果你认为寻找投资者是唯一的创业途径那么去找个企业孵化器穴最好是非营利性的雪或许会找到合适的投资人的帮助。
篇9:怎么找创业资金合伙人
一、怎么找创业资金合伙人
1、从自己的朋友中找
自己认识又比较了解的人和自己一起合伙创业,因为双方对对方比较了解和信赖,在创业的过程中,可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在创业成功之后,又可以按照各自付出的多少来收获成功的果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和认识的人一起创业的方式比较多见,毕竟合伙创业,合伙人必须是自己放心的人,而我们认识的人就更加放心一些。
2、从同行中找
对于自己想要创业的项目,我们肯定对此行业有所熟悉,也对从事此行的人有所耳闻,不论是曾经的对手,还是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人,我们对他们的能力都会比较了解,可以邀请他们一起来创业。因为他们对于这个行业有一定的从业经历,对于产品的开放和宣传推广,有自己的方式,因而,找这样的人来合伙,对于我们的业务拓展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3、发帖寻找
如果自己的朋友或者同行中,没有愿意和自己合伙创业的,可以自己到网上去发帖,或者在朋友圈发文来寻找,这种方式有利于我们快速找到有能力的合伙人。不过,因为是不认识的人,对于他们的能力是否真的那么强、他们的品德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因而,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合伙人,一定要在开始创业之前,将各自负责什么,如何分红谈清楚,并签订合同。
二、什么样的合伙人不能要
亲人
有些人在创业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亲人作为自己的合伙人,不是有句话叫熟人好办事吗,如果真的这样想,那么你就错了。与自己的亲人一起创业听起来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一起抛头颅洒热血轰轰烈烈大干一场。可你是否想过,一旦某一方做得不尽人意,这时候是该讲感情还是就事论事呢?碍于情人的颜面,多数情况创业者都会因为感情做出让步,但一次两次让步就算了,长此以往呢?作为创业者你要知道,创业公司不是成熟的家族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面临的困难也数不胜数,一旦出现了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公司业绩,还包括亲戚之间的感情关系。即便将来公司发展壮大了,亲戚坐实了公司的领导班子,也会严重影响公司的管理和决策,很多创业者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也要把亲人“请”出公司,就是这么来的。
个人品德不好的人
还有,不要去选择一个品德不好的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或许他的能力比较强,但这类人千万不要选。品德不好的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思想狭隘、目光短浅,他也许会帮助你获得一些短期的收益,但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远来看就太容易走向歧途了。而且一旦出现了问题,你将面对一个不折手段的“真小人”的报复,和你斤斤计较,不死不休。所以宁愿选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某方面能力欠佳的合伙人,也不要选一个没有道德和素质的伪君子!
投机者
也不要选择投机者,因为一个合伙人对未来公司或店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一拍即合就要和你做大事的人,这种人不能要。选择合伙人时候,不要觉得合伙人有钱就行,或者有能力就行,只要出了钱或者出了力就是一个“情投意合”的好伙伴,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你要知道一旦合伙人加入进来,他作为初创者之一对未来公司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公司的决策以及走向都会在他的眼皮底下进行,甚至按照他的想法来做。要是彼此都不怎么了解,没有一定的信任基础和默契度,那么事情很可能会做黄,就算不黄也会苦难重重。
三、找创业资金合伙人要注意什么
1、人品第一
在netscreen公司的创始人和北极光创投基金合伙人邓锋看来,创始人团队人品能直接决定着这家公司能走多远,因为几名创始人能否团结一致,除了共同的经济利益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品。
在我主持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创业专场上,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在谈到创业时感慨很多。他说,美国创业者创办一个公司以后,公司马上会被一个管理团队管理,创始人可以专做他最擅长的事情,配套体系可以把公司带上未来。在中国没有配套体系,所以公司的成败跟创始人寻找创业伙伴有很大的关系:“在搜狐我们就讲要找聪明的好人,一个是要聪明,第二个是人要好。”
2、有共同目标
找到有用的人才做创业伙伴,对于创业成败非常重要。但是拥有人才之后,能否将人才在组织内进行协作和使用,则更加重要,这需要找到一个能凝聚人心而有使命感的目标。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创业的时候,从杭州到北京,几历失败,有个18人的团队不离不弃。后来连创建阿里巴巴的50万元人民币启动资金,也是这18个人一起凑出来的。他就这样认为:“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我们的同事为我们的目标干活,共同努力,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就要比团结在一个企业家底下容易得多。所以首先要说服大家认同共同的理想,而不是让大家来为你干活。 ”
3、互补性要强
核心创业团队成员之间,最好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是知识、经验、资源上的互补,也是性格、能力上的互补。空中网的创始人杨宁就认为寻找好的搭档,自己的经验是首先一定要互补,在很多方面都跟自己互补,而不是跟自己一样的,当然更不是相克的。
杨宁和周云帆被商界称作“黄金搭档”,两人从同学到同事,一起创建chinaren网站,一起进入搜狐,一起离开,最后一起投入全部身家创办空中网,并肩作战将企业推向纳斯达克上市。这个二人组合最后能够创业成功,除了是打不散的铁杆兄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两人互补性非常强。他们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一内向一外向,正如杨宁所说:“做企业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你经常会有很冲动的时候,另一个人会及时地泼一些冷水。就像雅虎的两个创始人杨致远和费罗,费罗是技术天才,杨致远则有的商业思维和头脑。这种搭档之间的互补性格,往往能够成就大的事业。”
4、包容性很重要
光会识人和用人肯定还不够,成功创业者还要有包容的雅量。5月,沈南鹏、粱建章、季琦加上后来的范敏,联手创建携程网。有人质疑过公司高层如果有分歧,会不会影响日常业务?另外一个创始人梁建章就表示分歧是难免的,但关键是要有搭档之间要有包容性:“得包容性是很重要的,越是高层的领导,他能包容的人越多。”
篇10:怎么找互联网创业的合伙人
【1】怎么找互联网创业的合伙人
一、懂得合伙人的种类:
在这里建议创始人,在找合伙人之前,必须要懂得合伙人的分为哪几种,我们常规地认为合伙人分为普通和有限合伙人也就是法律意义和管理上的合伙人之分罢了。知道了合伙人的区别、含义吗,这样创业者才可以对号入座,找到适合自己的合伙人然后可以开拓自己的事业。
二、知道合伙人需要具备的素质
找对了合伙人,也就是为共赢奠定了基础和保障。我们最为熟知的故事就是西游记的师徒四人的故事,这就是合伙人创造的最佳搭配。
三、合伙人需要的共同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它直接决定和影响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以及追求方向的性质。了解了合伙人的价值观之后,对于初创企业来讲选择价值观相同的合伙人显得尤为重要。
四、招到合适的合伙人
一家合伙制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选对合伙人是关键,那怎么样才能招到满意的合伙人呢?企业在寻找最初的合伙人的时候有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各位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创业初期是如何招合伙人的经典案例的,在这里不再赘述。
五、让打工者成为你企业里的合伙人
我们在为公司找合伙人的时候,一方面是在外部找合伙人,一方面是在内部找合伙人。小编从大量的成功合伙制企业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都是从内部转化而来的,这样能够做到团体资源利益共享。
【2】创业找合伙人原因有哪些
1、移动互联创业必须合伙。
传统企业可以只有一个老板或董事长,但移动互联网企业很难只有一个创始人,因为传统行业经营靠经验,移动互联网行业靠学习。一个人再有智慧也不可能抵得上三个臭皮匠,故,真正的互联网企业需要有多个创始人各司其职,比如有人负责产品,有人负责技术,有人负责运营,有人负责传播等等,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的基因决定了你可能只能在某方面有特长,其余方面与其去学习不如去合作,这样彼此多赢,一个人走得快,但一伙人走得远。
2、做合伙人成功率更高更幸福。
虽然总理和整个国家在弥漫着创业的氛围,但说实话,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独立创业,于是,成为合伙人一起参与创业就成了一种相对安全且成功率高的创业方式。记得听有朋友分享碧生源二股东如何健康、幸福且财务自由,相反老大被股市牢牢锁定不得自由时,我就很感慨,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我宁可做一个只负责营销的联合创始人。只不过,此生机会渺茫了。
3、无信任,不合伙。
我也曾分享过“无信任,不高管”的观点,意思是说,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互信任及共同成长,在信任面前,专业、能力和努力是其次的,因为你和合伙人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比家人更久,如果有隔阂如果总是斤斤计较,相互猜忌和抱怨,这个企业注定走不长远。且,高管与合伙人是两码事,合伙人需要冒风险,需要all in,创业是一场马拉松,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坚持下来,且行且珍惜。前几天,徐小平老师讲过一句话,你打工都可以全职,创业怎么可能兼职呢?
4、合伙人要性格、基因互补。
创始人要懂得自己的基因,要寻找与自己互补的人,而非自己欣赏或喜欢的人。记得雷军说过他70%的时间用来找人,当时我不理解,现在非常感同身受。是的,一个好的人才可以低千军万马,低5000个工程师,你在这方面花再多的心血和投入都值得。
5、合伙人需要缘分,非努力可得。
当然,和找男女朋友一样,合伙人是需要缘分的,不要为了找而找,尤其真正的优秀的人才一般是挖不动的,需要日积月累相互了解,缘分到了自然而然。据此,你知道你平时应该混什么圈子了吧,如果你做的是移动互联网,就要多些IT男的爱好,就要平时多打点游戏,多去微信总部附近开个UBER。
6、合伙人需要具备创业心态。
现在互联网+很火爆,导致很多人变得很浮躁,待价而沽,遇到真正欣赏你,热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的,不会既想要高薪,又想要股权,还经常接猎头电话,抱怨公司这儿那儿有问题,他会乐在其中,以享受的心态看着这个浑身都是缺点的生物在飞速成长。
7、战略清晰才知道你需要什么合伙人。
战略清晰才知道要找什么人,故一个项目商业模式还不清晰的时候,不要盲目去找合伙人,那样你会浪费彼此的时间。比如疯蜜的战略是要做会员制的美少妇社群的时候,就更需要社交基因的合伙人,而非电商基因。
8、合伙人一定要出资并签署法律协议。
创业无非几个结果,事成了,小成还好,大成后,公司会有钱有人有资源,公司届时离了谁都可能没问题,这时,当时的协议或股份合同就很重要了。从人性角度,如果你不给予法律或协议的约束,很少有人可以“说到做到”的,大家都是贪婪的,都会认为自己最重要,都会认为自己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嘛。所以难免有卸磨杀驴的现象,更甚者,哪怕有股东协议,有工商注册登记,大股东只要心术不正,小股东的结局往往都很惨,被算计和出局太正常了。
【3】常见的合伙模式有哪些
1、增量分红模式
传统的雇佣模式激励体系是工资+提成+奖金+福利。增量分红模式是在传统的薪酬体系下增加利润分红。公司可以先约定目标业绩与利润,当达到目标利润后,可以把超额或者增量的利润分配给团队核心人员,存量可以按照公司90%,员工10%分配,增量部分可以是公司50%,员工50%,体现激励的效果。像永辉超市的合伙人制度,面向一线的店长、员工。实施合伙人制度效果明显,2014年永辉员工人均工资从2309元增加到2623元,增加了14%;日均人效从1610元提高到1918元,升高了19%;而离职率从6.83%降低到4.37%。
2、虚拟股模式
虚拟股并不是真正的公司股份,比如华为的虚拟股,本质上是一种分享制。可以将公司或者事业部资产换算成多少股,然后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虚拟股。虚拟股有分红权和资产增值收益权。这种模式对财务核算要求比较高,要特别设置好进入、调整、退出机制,特别是退出时的资产增值收益。
3、实股注册模式
公司与核心高管合资成立公司,共同运营业务。根据出资额的多少确定股份比例,还可成立董事会,共同决策。合伙制公司模式下,公司有控制权,员工有经营权和分配权,可以设置一定的期权池和激励机制,公司一步步过渡股份,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这种模式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或通过借贷解决。类似的案例有芬尼科技的内部创业案例,用创业大赛和人民币选出优秀的合伙人,效果很不错。
4、风险投资模式
员工成立公司,母公司作为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员工出力,也可出钱。比如项目估值500万,公司投资100万,占股20%,年底分红。公司也可要求确保资产回报率不低于多少。像海尔的创客模式,让人人都是CEO,在公司平台创业。
5.内部交易模式
员工成立普通合伙企业,内部约定分红比例和经营机制。公司将产品以成本价+合理利润供给店员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利用公司的门店资源进行经营。公司不用再给店员发工资,从雇佣变成合作,该模式还具有避税效果。像海澜之家的经销商模式、拉夏贝尔的合伙人制度都是很好的尝试。
6、项目跟投合伙模式
项目跟投合伙模式将公司的业绩、股市的表现、投资的风险与员工切合联系在一起,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项目所在区域公司相关人员要求必须跟投项目,共享利益、共担风险;而管理者须将年终收入购买公司的股票;使得所有人员的收入不再仅仅靠个人绩效考核来定,而是与公司的收益、项目的收益紧紧捆绑在一起。早些年的万科合伙人制度不必多说,效果有目更睹。近期的地产黑马中梁地产同样用独立核算和项目跟投制度挺入中国地产40强,在多级激励体系下,区域公司对自己区域的所有项目经营实行“费用包干”,超出费用部分,由区域公司全体承担,结余部分由区域公司全体进行分享。区域公司可进行最高不超8%的项目跟投,要求核心管理层强制跟投,其他人员自愿跟投。同时企业提供内部杠杆,既满足公司的强制跟投要求,又能保证股东利益,更激发所有员工的“老板意识”,共同参与经营,共享企业经营成果。团队被激活、协调更顺畅、营销更生猛,迅速拿下三线、四线房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