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拖延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阅读推荐青年斯大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阅读推荐青年斯大林,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阅读推荐青年斯大林
作为政治家的斯大林,是极其神秘的;即使在苏联档案解密后,关于他的真实资料也并不多,因为所有关于斯大林本人的档案很多都被修饰、篡改过。然而即使强大如斯大林,但依然无法完全遮蔽自己曾经的历史。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一代又一代历史学者不辞劳苦,潜心搜寻关于斯大林的各种资料,从而不断重新发现斯大林。
这本书着眼于考察斯大林年轻时候的经历,展现了主人公由普通孩子“索索”一步一步成为“斯大林”的过程。作者指出,斯大林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成为布尔什维克的核心人物,关键在于他是一个既受过良好教育又能执行街头武装行动的综合体,他既是“知识分子”,又是冷酷的人。
公众号:教书匠陈浩
篇2:斯大林简介
斯大林
姓名:斯大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79年12月21日
籍贯:苏联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斯大林原姓朱加施维里,1879年是12月 21日出生于俄国格鲁吉亚哥里城的一个鞋匠家庭。
1894年入正教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活动。18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当选为该党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委员会委员,先后在梯弗里斯、南高加索和彼得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 912月,领导巴库石油工人大罢工。1912月在全俄布尔什维克第1次会议上与列宁第一次见面。191月,在党的第6 次代表会议上缺席当选为党中央委员,并受党的委托,领导党中央俄罗斯局的工作。1912年春负责创办《真理报》。1912年底至 19初,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从1901年3月到192月,斯大林先后7次被捕,6次流放, 5次从流放地逃出。1917年二月革命后,斯大林回到彼得格勒,领导《真理报》的工作,并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在8月召开的党的6大上作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工作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 10月,被选进领导起义的党总部,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后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1917-1922)、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1919-1922)等职。在1918-19国内战争时期,担任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南方战线、西方战线、西南战线军事委员等职,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贡献,荣获红旗勋章。1922年4月,在党的第11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他批判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党内反对派集团,并将他们开除出领导机关。1936年作关于苏联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1941年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自1946年起改称部长会议主席)。
卫国战争开始后,担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领导苏联人民进行了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战后领导苏联人民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50-1952年,先后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3年3月5日病逝。斯大林对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犯有若干严重错误。
篇3:斯大林名言
斯大林名言
1、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为科学和技术开拓新道路的,有时并不是科学界的着名人物,而是科学界毫不知名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实践家,工作革新者。
2、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
3、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4、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麽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5、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6、科学所以叫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7、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8、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9、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
10、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
11、科学所以叫作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12、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么大,我们仍然因该清醒地估计敌人地力量,提高警惕,决不容许在自己的队伍中有骄傲自大、安然自得和疏忽大意的情绪。
篇4:斯大林名言名句
1、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斯大林
2、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

3、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斯大林
4、世界上没有人人都不信的谎言,也没有一句谎言都不信或只相信谎言的人——斯大林
5、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候,——斯大林
6、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
7、生长的东西也不是轻易地生长起来的,他们叫着,喊着,坚持自己生存的权利。——斯大林
8、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斯大林
9、无论乌鸦怎样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乌鸦毕竟是乌鸦。——斯大林
10、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斯大林
11、必须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像园丁栽培心爱的果木一样。——斯大林
12、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为科学和技术开拓新道路的,有时并不是科学界的著名人物,而是科学界毫不知名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实践家,工作革新者。——斯大林
13、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斯大林
14、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
15、要记住:只有那些不害怕困难,不躲避困难;反而前去迎接困难,以便克服和消灭困难的干部,才是好干部。真正的干部,只有在同困难作斗争中才能锻炼出来。——斯大林
16、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斯大林
17、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18、如果说工业是主脑,那末农业就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斯大林
19、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斯大林
20、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的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创造出来奇迹——斯大林
斯大林
篇5: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观后感
斯大林格勒战役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了吧。
在这场战役中,伤亡人数达到70万人。也算是最惨痛的战役了。
今天第一次在UME影城看的。观影效果还不错。3D眼镜设计的比较服帖,让我这个戴眼镜的都比较舒服。
下面说说这个由老毛子跟山姆大叔合拍的《斯大林格勒》吧。
整体色调昏暗。开始根本看不出他们谁是苏军,谁是德军。衣服看不太清。不过没关系,你慢慢看,谁是傻子,谁就是德军了。
德军在这里就是战斗力为5的渣,苏军一个个(尤其是这几个主角),完全就是开了挂的乔峰之流。
这几个主角不仅能躲避任何机枪扫射(偶尔会挂个彩),而且在坦克长驱直入猛烈轰炸之后,有人还能继续存活。
要不是到了片子最后,为了体现为国为民为党牺牲小个体,拯救全人类,他们叫自己人炸毁整个建筑,我估计主角还死不了呢。
这片子其实就是六个男人跟两个女人的故事。
叙事的方式还是不错的。从日本前两年的大地震开始,一个俄罗斯人给一个被埋住的女孩子讲述自己母亲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遭遇。
不知道俄罗斯人是何想法。他们本来跟日本人关系也不太好,本片以日本大地震为引线,是为了展示自己热爱和平,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么?
进入正题之后,感情故事分为了两派。一边是五个男人跟一个俄罗斯妹子的`防御战。一边是德国军官与俄罗斯地下美女的偷情故事。
那个俄罗斯妹子——卡嘉,长得还挺好看。我认为也演的很真实。也许他们打仗并非自己所愿。遇到了国仇和家恨,而且有个妹子正需要自己的保护,每个人都拼了命一样。
德国军官既理性又感性。首先他是个普鲁士贵族,他身为一个军人,打仗就是他的天职,只要名誉和胜利,不会为政治所利用。而且人家都是打明仗,很讨厌俄罗斯人打黑枪。感性的是,他为了地下美女被上司骂的狗血淋头也不怕,最后也是为了给美女报仇才冲到房子里最终丧命的。
比较搞的是,德国军官组织一部分士兵准备进攻房子。军官给士兵们进行洗脑演讲。什么为了女人,为了国家之类的。讽刺的是,他们的背后,是一堵墙,墙上刻着斯大林的雕像。
本片中让我感动的两个场景。
第一是苏军划着船渡过了伏尔加河,准备登陆的时候,德军引爆了油罐。强大的苏军个个身上冒着熊熊烈火,仍然无畏的冲向德军阵营。
德军的战壕里还有机枪在等着他们。可以说是伤亡惨重。基本没什么人能活下来。基本上都烧死了。但是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冲进德军战壕,给德军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第二是妹子卡嘉要过生日,几个大老爷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找生日礼物,用最简陋的东西,办了一场“豪华”的生日派对。这是战争的前夕,在这场戏里,几个老爷们都立了满满的死亡FLAG。于是第二天,几个男人都牺牲了。妹子则留在了一个最安全的地方。
故事才得以继续。谁也不希望发生战争,让我们为在战争中死去的军人和平民们致敬。
本片值得一看,推荐。
篇6:斯大林读后感1000字
自说自话和语焉不详是这本书最大的毛病,以至于它成为了一本浪费时间的书。
这本书里面连篇累牍的谈苏联的政策,讲斯大林的政策,列宁的政策,还有其他人的政策想法。这些政策说得东一榔头西一铲子的。总是突然来一句:列宁有----政策(写了好几页),斯大林是开始是反对它的,斯大林认为------(又写了好几页),但是斯大林最后又同意了列宁的观点,他站到了列宁一边(一句话完事)。简直是浪费时间——你花了那么大篇幅写政策,你就不能写一下:
斯大林是如何反对列宁的,他是私下和亲密的朋友和同志抱怨,还是大张旗鼓的写文章反驳列宁,或者是在实际行动中直接采用和列宁所说的政策不一样的方向;
列宁听到斯大林反对有何反应,是不以为意,还是震怒;
斯大林为何后来又赞同了列宁的观点,他是怎么赞同的,是发表了一篇文章赞同,还是在会议上面力挺了列宁;
斯大林是经过一般扭捏才赞同,还是迅速的改换旗帜赞同了;
因为这种赞同其他的同事是怎么看待斯大林的,是觉得他灵活,还是觉得他见风使舵,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经过这次立场的改变,列宁有没有对斯大林有更多的评价。
都没有写,废话了半天政策之后,就这样一笔代过——你作者写苏联政策不是为了写苏联政策,而是为了写斯大林在这一政策的走向中的表现,让人明白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或者是怎么做的,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而不是连篇累牍的写了政策之后,就一两句话把斯大林的所作所为代过了。
拒绝透露细节或者说是没有细节是这本书的最大的硬伤。
书内引文的标注倒是挺勤快的,一下一个脚标引自---,引自----,引自-----。但是你特么倒是把细节写出来啊。当时---反对斯大林(注1脚标)、当时YYY支持斯大林(注2脚标),然后什么细节都没有。---,YYY是怎么赞同反对斯大林的都语焉不详,难道读者还要顺着你的脚标把你来自的引文的那本书重新读一遍才知道细节和原委?所以这书读起来充满了作者自以为是的自说自话——他好像先预定了读者和他一样已经看了那么多关于斯大林的相关书籍和档案了,而他只需要像老师考前给学生划出重点一样,蜻蜓点水的点一点,提一嘴就可以了。
因为没有这些细节,全篇都是作者自己的断言——斯大林在这个时候是很粗鲁的;斯大林在那个时候是表现得很和善的;斯大林在这个时候收紧了民族政策;斯大林在那个时候很愤怒——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愤怒,想问候作者。
非常不推荐阅读。那么大部头的一本书,感觉像个胖子,但是是虚胖,一点干货都没有。
篇7:斯大林读后感1000字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政治家传记,也许我看的传记水平参差不齐,又或许是我水平有限,目前为止,只有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和谢伟恩的《斯大林传》让我印象深刻。
这两本传记整体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他们的一生,但讲述过程是以主题来开展的。在此,我只分享这本传记的一些感想。
首先,斯大林身残意坚。或许我说的有些过分,但以一个正常人的身体来考量的话,斯大林的确算是残缺的。他不幸的童年,父亲经常酗酒,家暴时有发生。6岁的时候一次天花差点要了他的命。他很坚强,在母亲的鼓励及呵护下,他活了过来,但同时也留下了痊愈后的斑痕。祸不单行,他在少年时代有一次被急速的马车撞到,左胳膊和双腿受伤,但康复后给他留下了永久的残缺--左臂肌肉萎缩,缺乏灵活性。即使如此,他还是在母亲的期待中成长,坚强地活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政治的巅峰。
其次,斯大林具有争议性。一方面,他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另一方面,他迫害同志,实行高压政治。政治上,他励精图治。在列宁时代,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做事,也被沙皇放逐到西伯利亚几次,依然毫无放弃,继续为革命呕心沥血。他迫害同志,实行高压政治,计划指令性经济,农业集体化。为何形成这样的一种政治局面,作者也不敢做出权威的解释。但说到了几点还是有道理的:他不幸的童年,少年时代的宗教教育,青年自尊受损、失去爱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多疑、排除异己、残暴的性格的形成。但同时,他始终是为了苏联的伟大繁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的,他的残暴镇压,更多地是他想通过排除万难让经济能按照他的预想那样发展。他不能让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包围下苟延残喘,而是让西方世界看到苏联铁的意志一般的强大、无懈可击。
最后,遗憾的斯大林。这一点,我深感痛惜。斯大林死后,留下的是一个强大的苏联--世界二号经济强国、重工业、军事工业发达,仅次于美国,还有一个-的稳定政权。可是,后斯大林时代的赫鲁晓夫却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政治遗产。固然,斯大林残暴不已,斯大林时代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农业、轻工业畸形发展。但是,他的功绩也应当得到肯定。在我看来,赫鲁晓夫及其继任者都不能妥善处理斯大林留下的强大但发展失衡的苏联,最终让苏联陷入死胡同。为何在苏联会走向解体,为何中国并没有重蹈覆辙?难道是因为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车无可鉴;中国因为有苏联在前方,后车之师吗?还是因为苏联是西方国家,骨子里流淌着西方那种自由,追求个人发展的民族主义的思想,导致每一届的领导人都不能很好地继续并发展完善前任的理论方针?难道中国有着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文化智慧?又或者斯大林的高压政治导致身边都是些无能之辈?难道毛泽东的不是高压政治?相比之下,中国的邓小平,改革了政治,开放了经济,在毛泽东思想的成果上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一个国家,领导人倒下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了一脉相承的文化。
悲哉,我的斯大林。
篇8:斯大林读后感1000字
只要他死后还被人评判,在后人的生活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暴君?英雄?60年后的斯大林仍然备受争议,但真实的斯大林远未清晰。
以浪漫主义诗人闻名的早年斯大林,在前苏联建国起了什么作用?列宁留下取消斯大林总书记的遗嘱,斯大林为何没被撼动?执政期间的斯大林,发动文化革命、清除异己、暗杀托洛茨基,有何历史隐情?前苏联改革,继任者如何处置斯大林的遗产?地缘政治中,斯大林如何玩转“三巨头”,如何“领导”中共,如何介入朝鲜战场?斯大林俭朴至极、居家有爱,为何妻子自杀、女儿背叛、儿子牺牲在战场?《古拉格群岛》的依据何在?
斯大林既不通晓多国语言,也不是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他仅仅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在苏共党的领导人中仅居二流。十月革命后的十年间,即使那些对斯大林态度温和的同志都认为,斯大林的长项是行政管理,国家的重要决策应该由他们做出而非斯大林。而且,列宁并不看好斯大林,还曾遗嘱要换了斯大林。可是,最后恰恰是这个格鲁吉亚人掌控了苏联,开始了这个国家的疯狂,疯狂镇压异己、疯狂反抗法西斯。
列宁曾口授遗嘱:“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了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务,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为有礼、较能关心同志,而少任性等等。
才华横溢的托洛茨基,跟列宁一样。在欧洲流浪了很多年,也懂很多外语。他后来在跟斯大林勾心斗角权力之争的时候,开中央会议他居然就拿一本莫泊桑的小说来看。那当然是原文,或者是堂吉诃德的西班牙原文来看,表示对斯大林这一套权力角逐我毫无兴趣。后来在权利的争斗中,托洛茨基1928年被开除出去,在国内流放。1929年流放到,后来流放出去了,在国外。后来在墨西哥被斯大林派了一个特务。
经过德黑兰会议,在欧洲的英美武装部队被告知苏军将与他们并肩作战。此时,不仅是《真理报》,西方的新闻界也忙于树立斯大林的个人形象。苏联参战伊始,英国媒体就不再批评而是大加赞扬。1941年12月,在斯大林的生日宴上,伦敦爱乐乐团为其演奏协奏曲,公众舆论更多的是对苏联红军的感激,把斯大林当做勇敢和光荣的化身。“带着勃勃野心和满腔愤恨,斯大林开始着手抬高他的声望。为了继续晋升以达到政治高峰,斯大林安排手下以他的名义提出更加严厉的要求。于是,赞扬斯大林的传记纷至沓来,赞美也一本比一本露骨。”书中内容也诠释了其实斯大林自己在树立自己的英雄形象。
书中还涉及很多我们正统历史所遮蔽的内容:二战时期三大巨头们的勾心斗角 朝鲜战场时毛和斯的关系、斯是如何诡异地两面三刀对待列宁等。可以不夸张说,如果说《邓小平时代》是今年传记文学的顶峰之作,那么,这本《斯大林传》则是这个岁末年初的扛鼎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