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妍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岗位聘任制下高校教师的心理调适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岗位聘任制下高校教师的心理调适问题,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岗位聘任制下高校教师的心理调适问题
【摘 要】教师聘任制是我国为调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管理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师岗位聘任制虽然给高校带来了许多的生机和活力,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尤其有关教师心理调适问题。
【关键词】岗位聘任制;心理调适;应激强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是人作为社会的主体越来越被关注了。在过去,高校在制定政策、制度时主要是以事为本,强调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对教职工的关注很少,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而这种管理方式容易使得教师情绪消极,工作不积极,不能使得教职工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根据心理学中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来看,机体的唤起程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呈“倒U字形”,较低的唤起使人过分松弛,工作效果差;过强的.唤起又使人过度紧张,反而降低人的工作效果,只有适度的唤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因此,有关高校教师的心理调适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并研究的。
一、引发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
从现在各个高校实行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来看,它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这也就说明科学设岗使得教师所产生的应激强度处在“适度”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对知识的渴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在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这就让教师身上的担子变的越来越重,他们必须在很长的时间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现有的岗位,如果教师想要应聘更高级别的岗位那他就必须付出比现行岗位目标更多的努力。在这样长期的时间内,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渐递增,那他所对应的心理应激强度相应也会增强。一旦这种压力的强度超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的工作效率必然就会降低。从教师岗位聘任制的岗位目标这一角度出发来看,教职工的应激强度变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竞争激烈
高校在岗位设置时是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的。这样的设置原则让学校的每一个岗位都带有岗位聘任制下高校教师的心理调适问题竞争上岗的含义,教职工都十分清楚的认识到要想在高校长期的任职下去,就必须在完成岗位职责的同时给自己不断的“充电”,使自己可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和自己内心的沉重压力下,教职工的心理应激强度会不断增强,尤其是那些在竞争中竞争力不强的教职工。
篇2: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国际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更加突出,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大学生必须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作 者:张海霞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刊 名: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英文刊名: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年,卷(期): 28(11) 分类号:X959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心理问题 自我调适篇3:岗位聘任制下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岗位聘任制下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研究论文
摘 要:岗位聘任制下,高职院校教师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从岗位设置问题带来的压力、科研教学带来的压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岗位聘任制下高职教师心理压力状况,进而从教师自身和高职院校两个角度探讨了教师心理的调试策略,以期对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益处。
关键词:岗位聘任制;高职;教师;心理压力
一、聘任制下高职教师心理压力的状况
实施聘任制之后,高职院校逐渐成为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场所,这使得高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聘任制中明确提出了高职教师的学历、教学能力、资历及科研能力等,使得该制度下的高职教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1.来自岗位设置问题的压力
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是实施“聘任制”的关键所在。各地高职院校目前开展的聘任工作主要依据的是围绕上级主管部门给出的关于本校教师职务岗位数额的要求,做好教师的岗位调整和优化工作。但实际上,高职院校某些岗位存在明显的超编现象。有的部门岗位难求,有的部门人员超编,这都是当前高校岗位设置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这种不合理情况的存在直接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增大。
2.来自教学、科研的压力
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聘任制有一系列的评估指标,以参与教师教学考评的对象为例,仅此就有教学管理部门考核、自评、同行互评及学生评教等几个方面。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各有侧重,职称高、聘岗高的教师主要从事科研工作,而职称低、聘岗低的青年教师则主要从事教学工作。而为了评职称,年轻教师又不得不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科研工作,这无疑影响了他们进行教学准备的'时间,因此对他们的教学评估成绩会造成不利。
此外,青年学生是教师的授课对象,这些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不容易被理解和控制。学生与教师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无疑对教师进行教学相关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同时也有学生利用评教等机会对老师进行报复等,如此种种均增加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岗位聘任制下高职教师的心理压力调试
1.教师自身压力的调试策略
教师自身应主动出击,形成竞争意识,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新挑战而非逃避。在岗位聘任制实施下,高
职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目共睹。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心理压力调试。
首先,形成对心理压力的正确认识,学会驾驭。心理压力并非说明自身能力不足等,而是一种人们都会有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应学会梳理信心,形成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善于驾驭心理压力的能力;其次,主动出击,应对压力。岗位聘任制下,使得教师处于一个竞争相对激烈的环境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思想,通过提升自身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始终以积极的情绪和状态投入工作当中。
(1)改变认知,调整心态
对改革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迎接。改革中压力与机遇并存,高职教师面对这次聘任制改革应该主动去抓住机遇,不要怨天尤人或寄希望于领导的安排,而应该主动做出选择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教师应该学会肯定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对自己的期望,这样才能逐渐适应改革。
(2)学习技巧,调节压力
教师应学会对生活和工作进行平衡,使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得到建立和加强。一个人如果仅埋头工作而忽略了生活,就会使家人和朋友的联络逐渐淡化,缺乏足够的休息时间及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会造成压力无法缓解和释放,最终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教师要想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就必须学会娱乐和休闲,增加自己同家人和朋友联系的时间。
2.高职院校应对教师压力过大,情绪失调的措施
高职院校中,教师工作主要应由人事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负责。他们主要的工作便是积极做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调控教师的不良情绪,减轻或化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同时,“聘任制”的实施关键在于对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具体而言,应当以教师所肩负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为依据,从教师负责的教学专业、学科性质、课程类型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出发,优化教师的岗位设置,使教师可以摆脱来自聘任制的压力,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与科研上,从根本上实现“以聘代评”。此外,可以考虑将竞争制度引入教师岗位设置中,促使教师形成对岗位的积极认识,通过竞争上岗改变乏于竞争的现实状况,实现心态、态度的转化。唯有如此,教师的心理压力才能真正得到缓解和消除。
总之,岗位聘任制下,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分析其内在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予以正确疏导,减轻高职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信、精力去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在促进自身心理调试能力提升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钱涛.辽宁高职教师工作压力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