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嘻等108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附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附答案

篇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附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篇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附答案

【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苦其心志 苦: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③国恒亡 恒:

2、孟子在谈到一个人能否成才时,既强调了客观的艰苦的环境的磨练,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请你谈谈,决定人能否成才的主观因素是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分析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4、孟子在文中论述了“生天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你能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吗?

【参考答案】

1、使……苦

(被)了解

经常

2、虽然历经艰苦的'的磨练,遭遇到种种困难,也应该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的顽强的意志。

3、从“对比”、“事理结合”、“层层推理”等任一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应该沉于安乐享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

篇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12分)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管夷吾举于士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2:翻译:(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衡于虑 左手倚一衡木 ②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

③国恒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④行拂乱其所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小题4:《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小题1:(1)做事(2)明白,了解,知晓。(3)狱官(4)通“弼”,辅佐。

小题1:(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小题1:④

小题1:略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都是课内重点,不难掌握。(1)做事(2)明白,了解,知晓。(3)狱官(4)通“弼”,辅佐。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

①所以:用这些办法。动:使...震动。忍:通“韧”,使...坚韧。曾,通“增”,增加。

②然后:这样以后。生:名词作动词,生存。死:名词作动词,死亡。

小题3:④做。①衡:通“横”,梗塞,指不顺;衡:通横,与纵相对。②发,起,指被任用;发,发出。③国:国家;国:国防。

小题4: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境界。在一个简陋的环境中,我们从容面对了,这固然可喜,但还不如那些没有抱怨的人。即便没有抱怨,也不是最坦然的,因为最高境界是乐在其中。

篇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小题2】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B.饿其体肤(使......饥饿)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比喻)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小题3】用“/”划分句子节奏。(只划一处)1分

行拂乱其所为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附答案【小题5】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请以选文为例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行拂乱/其所为

【小题4】.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小题5】第一段、第二段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例一:第一段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辨别通假字的能力。A衡通横,B曾通增,C曾通层。

【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明白)

【小题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则、拂、遗恒等字。

【小题5】本题考查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结合具体语句来谈表达效果即可。

篇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衡于虑( )

(3)必先苦其心志( ) (4)人恒过( )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从)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 4月14日晨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也曾在上演,真可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答案

【小题1】(1) 被选拔 (2)通“横”,梗塞,不顺 (3)使……痛苦(使……困苦)

(4)犯错误 (4分,每空1分)

【小题1】D (2分)

【小题1】(一个国家),内部(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在国外)没有势利地位相等的国家(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2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子意思表述完整到位,语言通顺即可)

【小题1】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解析【小题1】解释下词语的意思,注意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选拔) (2)衡于虑(通假字,通“横”,梗塞,不顺 )

(3)必先苦其心志( 使动用法,使……困苦 ) (4)人恒过(犯错误)

【小题1】对词的理解的考查。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没有实在意义)

【小题1】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解释准确,字字落实,连词成句。

入:(一个国家),内部。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外部(在国外)。恒:常常。

【小题1】本文观点的考查。本文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篇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1—4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苦:______________ (2)过:_______________

(3)衡:______________ (4)于: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所以”的意思是“通过那样的途径来……(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用原

文回答)

答:

4.把“生于忧患”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死于安乐”的事实论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使……(经受)痛苦 ② 犯过失 或:犯错误 ③ 阻塞 或:堵塞 梗塞 不顺 ④ 在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下达给这个(这样的)人。

或:所以上天将要给这个(这样的)人下达重大使命。

3.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 (意思对即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篇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1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劳其筋骨

(3)困于心衡于虑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题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小题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被选拔 (2)使……劳累(3)通“横”,梗塞、不顺(4)明白,了解

小题1: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小题1:都是出身低微并历经磨难,后来受到重用干出了大事业。

小题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如要成才就要经受磨练,遇到困难时要经得起考验;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安逸等。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六位名人的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生活实际来谈即可。

篇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6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用“/”划出下面的句子中应该停顿的地方。

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

2.解释下列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曾:( ) (2)恒:( ) (3)喻:(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动以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①段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其共同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子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l)同“增”,增加 (2)常(常常) (3)了解(明白)

3.(1)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用艰苦磨炼的方式来惊动他的心,使他变得坚韧。

(3)(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家)外部如果没有敌国外患。

4.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6.示例:“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优患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篇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 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①使……痛 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