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偏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名人梁启超的童年趣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名人梁启超的童年趣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梁启超名人故事
梁启超名人故事
属于清末改革派的梁启超,提倡一夫一妻制。这个观点,在当时就是改革派。但是梁启超自己却偷偷纳了丫环当妾,并为他生了6个子女,他不公开妾的身份,让孩们管自己的亲生母亲叫娘,给正房的叫妈。不及如此,梁在日本还想再拿个小妾,被正房拒绝了。这就是当时主张一夫一妻制的改革派吗?他们对女人是如此的尊重?这点,足以说明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私性和他们的'革命弱点。
可是,梁启超却在另一个问题上,显得确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926年。西医刚传入中国不久,弱不禁风。梁启超不幸被当时一群《大马虎》的医护人员,割错了肾。梁启超,他却为了不影响西医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自己默默地做了这次医疗事故的牺牲品。他否认了这次医疗事故。他是个高级的知识分子,深深懂滴,即使医生个人的过失,但是一旦张扬出来,整个西医就会被传统的观念所打到。他是革新派,他很自然的选择了力挺西医,到死都没有给别人计较这次医疗事故。
今天,我们倍受西医的好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传播西医和推广西医的先辈们。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祖国的中医,中西有效的结合才是我们的目的。
篇2:梁启超的名人故事
梁启超三拒红颜
国学大师梁启超自小聪明,17岁参加乡试,成了举人。当时主持乡试的考官、清末著名维新派人士李瑞棼,对梁启超的才华极为赏识,当即请人做媒,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他。
186月,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参与维新变法的梁启超,由此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然而,好景不长,百日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匆匆逃亡日本,李惠仙只得避居澳门。第二年秋天,梁启超将家人接到了日本。
不久,28岁的梁启超应康有为之召,前去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事宜,在那里邂逅了美丽大方的何惠珍。当时,梁启超在檀香山演讲,何惠珍为其担任翻译,两人配合默契,演讲活动盛况空前。此时,何惠珍对才华横溢的梁启超暗生情愫,活动过后,向他表白了爱慕之情:“今生今世,我之心惟有先生……”
“不行,我家中已经有妻子了。”梁启超明确地拒绝了她。
初遭拒绝,何惠珍不仅没有气馁,反而为梁启超的忠贞感到快慰。事后,为博取梁启超的好感,她动员父亲为康、梁保皇之事捐了一笔款,并托人设宴向梁启超交接捐款事宜。席间,梁启超又一次见到何惠珍。这次,何惠珍提出一个让梁启超心惊的要求:“我情愿下嫁梁先生做小。”
晚上,回到寓所的梁启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何惠珍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她作出这样的决定,其痴情实在令人感动。他们在事业上,确实可以相互扶持,可是,他和妻子李惠仙这些年来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怎能让妻子伤心?为此,他异常苦闷。于是,他连夜给身在日本的妻子写了一封信:“余归寓后,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几乎不能自持……不知惠仙闻此事将笑我乎,抑或恼我乎?”梁启超心想,妻子接信后,定会生出一些醋意来,大骂他一顿,这样,他发热的头脑也好冷静一下。
很快,妻子回信了。梁启超打开信后,愣住了,妻子给他寄来了《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竟然乐意成全他的婚事。李惠仙说:“我远在日本,不能照顾,先生身边若有个情投意合的.何小姐照顾,岂不更好?”
梁启超在妻子的宽容面前惭愧万分,将妻子的信转给何惠珍。何惠珍一看,欣喜地笑了,说道:“惠仙姐贤德,我就向她学习,我们就做先生身边的娥皇、女英吧。”
梁启超却提笔为何惠珍写了一首诗:“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浏阳”指谭嗣同)。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做后人师。”聪慧的何惠珍马上明白了梁启超的意思,她眼泪汪汪地拿着梁启超赠给她的一张自题诗词的小像,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梁启超。
“惠珍是一位多才多情的好女子,可惜……”梁启超叹了一口气,把何惠珍亲手织的一把小扇寄给妻子,让其代为保管。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我想得到惠珍的帮助,驰骋世界,但理想与现实的条件,又万万不能……”
1924年9月,李惠仙因病逝世,梁启超身边少了一个理解、支持他的人,顿感悲痛万分。痴心不改的何惠珍,听到李惠仙病逝的消息,急忙找到梁启超,一面劝慰其节哀,一面寻机重续秦晋。没想到,梁启超以“年迈不想再婚”为由,第三次婉拒了她。何惠珍心有不甘,多次上门,梁启超都避而不见,万般无奈的何惠珍只好挥泪告别……
梁实秋先生评价梁启超时曾说,梁(启超)先生学问是第一,道德人品是第一,他是名副其实的大师。
篇3:名人故事:爱迪生童年趣事
更多关于名人故事的作文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为什么卧在蛋?喜欢?兀渴遣皇巧?×耍?”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
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边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成小鸡的。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找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
“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
“孵什么蛋,快点出来!“
“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她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笑着说:”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来的。“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鸡来,但是通过这次孵蛋活动增长了知识。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
篇4:高斯童年趣事的名人故事
小高斯上小学,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就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篇5:高斯童年趣事的名人故事
高斯,著名数学家,1777年生,德国人,先后有155种数学专著出版,有“数学家之王”的称号。
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匠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有一次,当他计算着给工人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告诉爸爸错了。原来,3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父亲计算,父亲惊异地复核了一次,果然孩子说的是正确的。高斯后来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他在学会说话之前,已经学会计算了。
高斯上三年级时,有一次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求1至100之和的算术题。不料,老师叙述完题目不过几秒钟,高斯就第一个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老师起初并不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但当他检查完全班学生的石板,发现唯一正确的答案是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而更令人吃惊的是,高斯用了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差级数的.办法。即将一头一尾挨次两个数相加,这样,和都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直到50加51和也是101;一共有50个101;用50乘101,最后得出了正确答案:5050。
高斯的才华使老师彪特耐尔十分激动,并感到内疚。原来,他不安心在乡村小学工作,看不起农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以后,他认真备课,努力教学。
高斯特别愿意和舅舅本茨在一起玩,舅舅也十分疼爱小高斯。他每次来到家中,总是给小高斯讲故事,做游戏,有时还带他出去捉蝴蝶、钓鱼、采蘑菇。
四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小高斯跟着舅舅到野外玩耍,他骑在舅的肩上学骑术,手里拿一根小树枝,嘴里高声叫着:“嘎!嘎!”俨然是一位威武的骑兵将军。
突然,奔跑着的“马”停了下来。原来从河的上游漂来一根木头。舅舅为了开发小高斯的智力,便问:
“小高斯,你说木头为什么不沉到水下去呢?”
“木头轻呗!”小高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舅舅又弯腰拾起一个石头投到河中,石头“扑通”一声就掉进河里去了。他又问:
“是那根大木头重,还是小石头重?”
“大木头比小石头重得多呀!”
比大木头轻的小石头为什么能沉到水下去,而比小石头重得多的大木头却浮在水面上,舅舅故意不给小外甥做解释,让小高斯自己去思考。于是,这个“为什么”长久地留在小高斯的脑海中,他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
舅舅本茨是个有心人,他为了让小外甥更好地成长,他省吃俭用,买来不少好书送给小高斯。这一本本很有趣的书,使小高斯爱不释手。小高斯的智力得到了很好开发,他的数学奇才一发而不可收,最后成为数学大王。
边读边想: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本身的爱好之外,与周围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家长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孩子,调动孩子对知识的渴望。
篇6:高斯童年趣事的名人故事
说的是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
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
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
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知道写了些什么呢?
小学生数学故事: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后来发现,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
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老师惊讶不已。
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两个数相加都等于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这种算法虽然不是小高斯首创,但是事先谁也没有教过他。在两百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在大学里讲授,叫做等差级数求和。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等差级数求和也要到高中数学课里才系统地学习。当年只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老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老师名叫彪特耐尔,特意到大城市汉堡买来数学书,送给高斯看,并且请自己的年轻助手巴特尔斯对高斯多多关照。
后来呢?
后来高斯继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中作出许许多多重大贡献,被称为“数学家之王”,和阿基米德、牛顿齐名。高斯是数学史上一颗光芒永恒的天王巨星。
篇7:高斯童年趣事的名人故事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1855年)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不到20岁时,在许多学科上就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高斯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要为难他一下。
小伙子们聚到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细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非常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空垂放在瓶中,瓶口用瓶塞塞住,棉线的另一头也系在瓶塞上。准备好以后,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在大街上拦住高斯,用挑衅的口吻说道:“你一天到晚捧着书本,拿着放大镜东游西逛,一副蛮有学问的样子,你那么有本事,能不打破瓶子,不去掉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对他们这种无聊的挑衅很生气,本不想理他们,可当他看了瓶子后,又觉得这道难题还的确有些意思,于是认真地想起解题的办法来。
繁华的大街商店林立,人流如织。在小伙子们为能难倒高斯而得意之时,大街上的围观者也越来越多。大家兴趣甚浓,都在想着法子,但无济于事,只好把希冀的目光投向高斯。高斯呢,眉头紧皱,一声不吭不受围观者嘈杂吵嚷的影响而冷静思考。
他无意地看了看明媚的阳光,又望了望那个瓶子,忽然高兴地叫道:“有办法了。”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面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一分钟、两分钟……人们好奇地睁大了眼,随着钱币“当”的一声掉落瓶底,大家发现棉线被烧断了。
高斯高声说道:“我是借了太阳的光!”
人们不由发出一阵欢呼声。
篇8: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童年,当然我也不例外,让我给你讲一讲我的童年趣事吧!
有一次中午放学,我去奶奶家吃饭。奶奶家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爷爷精心栽培的花有:月季花、旱荷花、仙人掌、杜鹃花等……奶奶家还有一只大芦花鸡每一次放学,芦花鸡总会带领一群小鸡来向我进军。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反抗,但是我每一次“交战“都没有胜利。记得有一次,我看见芦花鸡卧在草窝一动不动我以为它生病了。我见机行事找了一根木棍悄悄地走到它身后,用木棍一捅只见它腾的一下飞起来在半空落下一颗”炸弹“我还没来及躲闪只见这颗”炸弹"落到我的头上。这时奶奶和妹妹叫我回屋吃饭,见了我哈哈大笑。我进屋照了照镜子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就是我的快乐童年。
下一篇:我希望 相关推荐 易烊千玺 月亮离我有多远作文800字 鸭妈妈带小鸭子过马路 2016年的第一场雪 三爱三节 剪纸的故事 我的老师作文_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葡萄作文_葡萄的自述600字 我是一棵大树作文500字 留守儿童给父母的一封信800字 《光之塔》观后感450字 童年趣事——洗盐作文5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