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芹公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黑龙江省大庆市景观动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黑龙江省大庆市景观动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黑龙江省大庆市景观动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观动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基于1978,1988,1992,,五期MSS和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资源型城市大庆市1978-余年来景观组分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充分揭示不同景观组分转移特征在景观整体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ARCGIS数据集成分析平台,将不同时段景观组分类型图叠加分析统计了全部景观组分类型在4个比较时段的'转移概率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主要景观组分的转入、转出贡献率和特定转移过程贡献率,结果表明,大庆市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贡献组分是耕地、草地、湿地和盐碱地等4种景观组分.草地和湿地的转出贡献率远大于转入贡献率;盐碱地的转入贡献率远大于转出贡献率;沙地在各时段的转入转出变化过程虽居次要地位,但其转入贡献率始终大于转出贡献率,且年变化率最高.在优势景观转移过程中,表现为耕地盐碱化,草地盐碱化、沙化和沼泽湿地盐碱化、退化过程.这对进一步探讨资源型城 市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 者:臧淑英 张晶 于兵 作者单位:臧淑英,于兵(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80)张晶(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北京,100094)
刊 名:自然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15(3) 分类号:X3 关键词:景观动态 生态环境效应 转移概率 资源型城市篇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论文
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中,其内涵的确定是实施环境效应评价的首要任务,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评价选取的指标是否合理、内容的覆盖范围以及建成的指标体系等,对最终结果的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为止,人们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概念尚未给予准确定义。通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意义,可以将其定义为水利工程建设制约生态环境系统,受到影响的所有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对其作出响应。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主要是工程的实施影响了生态系统环境的功能以及结构。一些学者认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综合了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修复两种形式,通常是在工程完成后才能够表现出来。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在生态基础上分析出来的,同时对人和自然界生物进行总体分析,而未对经济以及社会的效益做出分析。在国外并没有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效应评价和影响评价进行区分,影响评价是指在工程建设之前对影响环境系统的因素进行预测,对评估规范有较为严格的限定和实施步骤。效应评价是指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沉积扰动、水质变化、生态系统等。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内涵上要着重下面几个方面:首先要重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时间,需要同时考虑工程建设的所有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整体生态环境效应。其次,是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空间上需要加大重视力度,对整体自然界进行效应评估,包括河流、陆地、人们生活环境等生态环境系统。最后,需要考虑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全面性,需要同时考虑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正负效应两个方面,在负效应上需要考虑的是工程建设和实施所造成的影响,正效应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修复、人类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篇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论文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主要涵盖了生态、环境、社会等各个系统,需要整体的分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对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效益所造成的影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是一种独特的评价体系,与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建成后的评估有着很大的不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主要是对建设完成后的工程进行整体分析,其中包括人类居住环境、自然界生物、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体系构成主要是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标准来实现的。
2.1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伴随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和模型,但在此方面并没有形成共识,因此需要一种完整的、合理的、科学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来进行评估,在现代学者中是一项较为关注的问题。在现代评价体系中,效应评价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确立新型指标体系于基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上,使用基本的层次、主成分、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法,通常情况下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以目标层,指标层以及准则层组成,是一种树状结构,它的确立一般都依照系统化、独立化、定性和定量相融合的原则来进行。2)将压力—状态—响应模式以及改进模式作为基础,对指标体系进行建立,也就是PSR模式,其主要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作为理论基础,将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最为指标选取的依据。现阶段,较多政府机构以及组织都承认借助环境指标组织以及环境现状汇报最为有效的框架就是PSR模式,此模式也在环境管理、生态安全评价以及决策制定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在国内外也有较多改进模式得到应用,例如:状态—压力—响应模式、驱动力—状态—响应—潜力模式以及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式等。将以上模式作为基础,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对认识以及管理陌生生态环境系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对各个环节指标交互作用进行考虑的同时,还能够分解以及简化评价过程,基于此,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3)对生态足迹法建立指标体系的分析。早在1992年生态足迹法一词就已经被提出,Wackernagel等对其进行了完善工作,能够对可持续发展程度方法进行衡量,现已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量以及生态经济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2对评价标准进行分析
在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时,需要具有一定的依据以及标准,并将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标准建立起来,并将生态环境质量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定量参照系衡量指标建立起来,借助参照系能够使决策者对当前的发展状态有一定了解,并采取一定措施做好生态负效应的减轻以及消除工作,从而使生态环境现状得到彻底的改变。因评价目的以及评价模型都会存在不同,因此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效益的评价标准也存在不同,此外,还会受到区域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社会背景等条件的制约,对评价标准很难实现统一。因此,目前为止,还未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去对生态环境效应做出有效的评价,还需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评价标准进行制定。1)以国际、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标准作为基础,此外,还需结合行业环境评价规范、地方政府标准体系、河流水系的保护情况以及特别区域的保护要求作为基础对评价体系进行确定。2)对区域的背景值以及本底值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水利工程兴建前,河流水系是否连通、年径流变化规律、水质达标标准、区域植被覆盖情况、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区域水土流失底值等内容。3)类比标准,即选择与当地环境较为类似或者没有经过人类破坏的生态环境作为对比,将其作为标准进行对比。4)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例如河流水质达标率评价标准以及水土流失强度标准等内容。5)以专家经验作为依据,对指标进行分级。
2.3对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水利工程的建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借助单因子评价方法无法将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真实、全面以及准确的反映出来,还需借助综合评价的方法。1)以经验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就是将专家的经验以及评价对象作为依据,对领域的通晓程度进行评价,专家打分法以及德尔菲法是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此种方法应用较为简单、且有较广的适用面,能够较为直观的对其作出解释。但是其还有较强的主观性,且准确性较低,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2)以数值以及统计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对评价系统实施严密的定量描述以及计算时,可以借助数学理论以及解析方法进行,加权平均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其较有代表性的方法,且有较强的数学逻辑性以及充分的理论依据,评价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
3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但是,也会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带来较为的威胁,这就需要对水利工程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以及分析,从而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篇4:大庆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研究
大庆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研究
利用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对大庆市1978-5个时段的TM影像进行处理,得到大庆市土地利用图;据图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分析,利用GIS软件计算出大庆市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破碎化、斑块形状、分离度、优势度、均匀性及多样性等景观指数,并对大庆市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进行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一个典型的石油型城市,大庆市景观格局有其独特之处.
作 者:郑树峰 臧淑英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刊 名: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PKU英文刊名: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年,卷(期): “”(3) 分类号:F323.211 关键词:大庆市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篇5:青岛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青岛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度量和评价1995-间的青岛市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岛市的生态足迹显著上升,各类用地都呈现增加趋势,耕地增加程度最大,而水域则表现出不稳定;承载力明显下降,其中主要是耕地承载力下降,林地、水域等其他用地则有相对的提高.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变化造成生态赤字进一步加大.将单位生态足迹内产生的GDP作为生态效率,可以发现青岛市的生态效率呈现增加趋势,表明青岛市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增加.按照1995到20的发展趋势,青岛在未来十年的`生态赤字将进一步加大,通过科学技术提高生态效率是青岛降低生态赤字的主要途径.文章首次分析了青岛市的生态足迹动态,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的途径,为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作 者:魏明 王洪军 柳新伟 WEI Ming WANG Hongjun LIU Xinwei 作者单位:魏明,WEI Ming(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王洪军,WANG Hongjun(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莱州,261448)
柳新伟,LIU Xinwei(莱阳农学院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刊 名:生态环境 ISTIC PKU英文刊名:ECOLOG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5(4) 分类号:X24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生态效率篇6:黑河流域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黑河流域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GIS软件中的'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3.2,分析1985年以来黑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和景观占补平衡,同时采用景观重心模型计算黑河流域景观类型的重心偏移,分析景观动态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景观重心分布,从流域上游到流域下游,依次为林地、水域、耕地、居工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生命支持能力较强景观和生命支持能力脆弱景观集中分布于黑河流域的上游和下游地区;流域景观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1985~间,黑河流域生态状况呈现出“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的发展态势.
作 者:李云玲 严登华 裴源生 秦大庸 作者单位:李云玲(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严登华,裴源生,秦大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44)
刊 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3(1) 分类号:X321 关键词:黑河流域 景观动态 占补平衡篇7:试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论文
关于试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论文
随着国家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逐渐突显出来,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便应运而生。通过研究生态环境效应,对环境效应做出科学的评价,能够有效预防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1.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
通常而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大量水利工程项目的兴建对生态环境的内在系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内部的各个要素受到不同程度干扰,并产生正负两极的反应。
1.2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可以科学有效地对水利工程进行评价,从而探索到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从根本上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还能起到相应的预防作用,使水利工程在初始阶段就避免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要求人们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效应时间和空间的重视程度,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效应评估,并正确对待其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维护正面效应,改善负面效应。
1.3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存在严重不足。国内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研究理论相当丰富,研究方法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然而真正投入到实践运用中的方法却少之又少,如何在水利工程兴建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开展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并运用,是目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和设计原则
2.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涵盖了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也应该全面且客观,要囊括对生态环境、自然生物、人类生活发展等多方面的评价和分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包含了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三个部分,并通过模糊分析和成分分析的方法展开。
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时应尽量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通过水利工程对生物物种生存、人们居住环境、水文情势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为标准开展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工作。
评价指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对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出树状的结构,并有准则层、目标层、指标层之分。评价方法。应在保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结合水利工程涉及范围的广度,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方法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
2.2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设计原则
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兴建水利工程是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因此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以最小的风险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要严格评估和规划水利工程可承受的'自然力量,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只有在安全性得到保障,才能为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良好的环境。
确保生态自我组织能力的原则 。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不能一味地追求人类的发展,而需要以满足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前提,充分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确保生态的自我组织能力不受破坏。
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利工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项目。在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时,不仅要考虑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还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有力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后续积极影响力。
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前景
我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随着国家水利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多,对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致力于创建出一套合理科学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不仅将生态环境等各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还要努力探寻出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逐步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同时,在评价方法上也应进行创新和探索,不断借鉴吸取国外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通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建出一套既实用又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我国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和精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篇8:黑龙江省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研究
黑龙江省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研究
城市作为人口高度聚集的人工生态系统,其安全具有脆弱性.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计算,从选取关键因子入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12座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通过因子得分和聚类分级结果得出结论:牡丹江排名第一位,生态安全程度较高;而作为黑龙江省中心城市的哈尔滨生态安全程度却较差,但提高潜力很大.通过分析,针对黑龙江省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作 者:任佳 华德尊 王静 REN Jia HUA De-zun WANG Jing 作者单位:任佳,华德尊,REN Jia,HUA De-zun(哈尔滨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80)王静,WANG Jing(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80)
刊 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5(5)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环境科学 生态安全 城市生态系统 SPSS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生态系统方式篇9:南京市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研究
南京市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研究
进行科学有效的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多要素类型图空间叠置分析,把南京市划分为四个反映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和生态特征的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和体现行政区划特点的九个景观生态功能亚区.通过计算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的整体特征指数、景观类型面积及百分比,对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科学分析评价.
作 者:刘存丽 LIU Cun-li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刊 名: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5(6)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南京市 景观生态 功能区划 评价篇10:高校景观生态设计研究论文
高校景观生态设计研究论文
岛屿间不能完全隔断,保持整体大群落。为了加强岛屿之间的联系,达到景观与环境和谐共生,可顺地势(水流)的方向,在各岛屿之间设联接口。此处原有植物保留,成为岛屿之间的生态桥梁。整体看起来,岛屿之间像是有汀步连接的效果,隔而不断,既把各个岛屿联系起来,又丰富了硬质铺装景观效果。
生态设计指导铺装材料选择透水砖,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且下雨天不积水。铺装材料颜色选择亮色系,如乳白、亮黄、天蓝等,这是因为此处比较密闭,周边是高墙和乔木,光线相对较弱,所以宜选用浅色铺装以提高林内明亮度。
作为集教学与休闲为一体的户外停留空间,可以在林内设置一小型广场,供师生休息停留用,面积100m2左右即可,广场内可设置一个建筑小品,如雕塑等,使成为视觉焦点。雕塑是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或纪念物),有传达文化思想的作用,此处可选学习主题的雕塑。灯光设计可选用较低矮且光线温暖的庭院园灯布置于林内,增添夜景效果。对原有植物进行适度调整和修剪。在不影响整体群落的情况下,某些小乔木可移植出去或替换;某些植物的枝丫可以进行修剪,使得来往行人能自由穿梭,树林整体感觉宽敞明亮。
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这就是边缘效应。如城市或绿地、建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景观设计中的边缘效应指的是相邻异质空间之间具有一定宽度的边缘过渡地带,它并不是空间单元的结束,而是体现相邻异质空间交互特性与相互间作用的开始。边缘空间资源组成丰富,信息量高,使园林的.过渡与联结体现得更合理,赋予了相邻空间所共有的属性以纽带的作用。该树林边缘与道路衔接的地方要做景观处理。东西两面比较开敞,可以栽植一些喜阳的色叶树或开花结果的小乔木,装点林子季节颜色;树林边缘用一些能开花的低矮灌木镶边,丰富季节景观,也让树林整体看起来比较温馨舒适。再配几条休息座椅,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停留地带。靠近教师宿舍的南面部分空地作为菜地,供教师使用,也丰富四季景观,富于生活气息。相应的南面的墙体可拆除,也可保留,然后开设几个出入口与教师宿舍相通,将原有墙体拆分成为若干个景墙。此景墙作为艺术装潢类学生的创作墙面,每期更新,充满新意和活力。
通过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不用大刀阔斧地全部铲除树林原有树木,可因地制宜进行改建,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条件,设计出符合周围环境的园林景观作品。这既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又具地方环境特色,充满人性化,可供师生舒适使用。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是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每个环节中。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能够与生态过程相协调,使对环境破坏的影响降到最小,将是未来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