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描写潭柘寺的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描写潭柘寺的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潭柘寺的诗

篇1:描写潭柘寺的诗

描写潭柘寺的诗

(一)

人潮车涌日曈曈,碧瓦红墙看错综。

信女善男悲面孔,观音弥勒笑尊容。

十元可买三声撞,两语安平六道情?

借问何年何月起,求佛拜庙又时兴。

(二)

潭柘玉兰赞誉高,明清四百寿天骄。

邀朋两顾含香处,聚友三拍丽影娇。

念旧书桌藏馥郁,瞻新古树冠花妖。

游人仰慕风姿艳, 癸巳曾临访二乔。

(三)

一株古树帝王封,潭柘禅门伴罄钟。

直干探天生茂盛,粗枝旁逸显葱茏。

历经风雨姿雍雅,阅尽沧桑态稳重。

传说离奇增怪异,千年银杏世难逢。

(四)

原上银装云上村,盘旋一百出红尘。

停车古道戒台寺,问路深山扫雪人。

寂寞禅林空鸟语,庄严法像自莲心。

焚香暗乞消前业,不舍多愁多难身。

(五)

九峰环聚拱古寺,晋创唐兴泽蓟燕。

潋滟潭光龙始跃,婆娑柘影虎曾眠。

东西萨埵藏灵洞,南北浮图设法筵。

警醒红尘名利客,一声梵呪遍三千。

(六)

群山环绕日峥嵘,翠柏苍松古刹风。

黔首烧香居舍野,帝王游幸卧行宫。

人无均等佛含笑,官有特权神认同。

宝寺一千七百载,悲欢多少志其中。

(七)

日暮登临兴正浓,不辞迢递入层峰。

逶迤罕见蓬山客,摇落先闻古寺钟。

气摄九龙云阁壮,烟浮列嶂地天空。

无须惆怅俗身小,淡月悠悠已豁胸。

(八)

先成潭柘镇龙功,四九城方始建中。

嘉福佛堂留晋史,岫云禅寺度清风。

猗玕曲水流杯远,拱翠环峰落日红。

万脊皇宫才少半,千房欠一与僧翁。

(九)

空台静望白云闲,缓去城西远远山。

松下弈从观者绝,竹边径向小桥弯。

流杯亭畔长虚位,垂首潭中未老颜。

倦客霜衣青似染,谁知曾过此林间。

(十)

一游潭柘酬前愿, 朝谒神明祭九坛。

福海珠轮观御匾, 大雄宝殿拜蒲团。

进香礼佛求恩霈, 学戒转经祈富安。

世俗凡尘于此远, 清心寡欲净归禅。

(十一)

苍桑故国几皇功,变幻旌旗佛眼中。

泽涸龙飞兴古寺,柘枯鸦唱引秋风。

禅钟朝暮振尘劫,法度慈悲剃粉红。

殿宇森严悬御笔,王孙无处问山翁。

篇2:北京潭柘寺

北京潭柘寺 -资料

潭柘寺是北京旅游局评定的AAAA级景点,

市级文化保护单位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理,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中路依次列有牌楼、石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阁,其中大雄宝殿重檐大脊,两端有大型琉璃鸱吻,相传为元代遗物。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流杯亭、行宫院和舍利塔。流杯亭是沿袭古代“曲水流觞”的习俗而造成的缀景建筑,在它的汉白玉台基上雕有曲折的龙形水道,可引水流传酒杯,

资料

西路有观音殿和石鱼,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曾长期在观音殿参拜礼佛,并留下后人称诵的“拜砖”遗迹。

寺内有著名的“帝王树和配王树”,还有柘树,娑罗树、紫玉兰、黄玉兰、百事如意树。寺外有安乐堂、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老虎听经洞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捧月的众星散布期间,组成了方圆数里,景点众多,形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千百年以来,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景色、神奇的传说而著称。

今天的潭柘寺拥有集游玩、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服务设施。交通方便快捷,每天早8:00开园,晚5:30闭园,夜间可留宿于景区饭店。潭柘寺风景区公安机关、医疗机构齐备。

潭柘寺周边还有戒台寺、鲁家滩大队农家乐和特种养殖场、银狐洞、石花洞等众多景点,尽可满足游客观光旅游之需求。

描写潭柘寺的诗(共6篇)

篇3: 潭柘寺的导游词

潭柘寺的导游词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的历史,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修建有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篇4:精选北京潭柘寺导游词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 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篇5:北京潭柘寺导游词

1929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

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为名胜古迹景区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市首批开放的七个公园景区之一。

1956年,全国人大朱德委员长到潭柘寺视察,指示有关部门,要修建一条从门头沟通往潭柘寺的公路,为前来游览的人们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夏,陈毅副总理到潭柘寺参观视察。

1957年10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潭柘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春,全国政协委员、末代皇帝溥仪到寺参观考察。

“”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因而于1968年底被迫关闭,停止开放。

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这次重修不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还修建了旅游服务设施。1980年7月,潭柘寺进行试开放,8月1日是正式游人开放。

初,潭柘寺恢复宗教活动。

6月,国务院确定潭柘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季,潭柘寺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庆祝建寺16周年。经考证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这个考证结果得到各界认同。

9月9日潭柘寺举行了隆重的建寺17周年庆祝活动。

篇6:北京潭柘寺导游词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_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