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篇1: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话常驻骗上当,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想得到的东西。
3、会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运用句式和标点符号;
2、难点:能读出狐狸的不同语气;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关键:抓关键词句体会,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等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3号生写在小黑板上,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完成后各小组的1号与3号互查,2号与4号互查。)
2、选择其中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择词语的多少)
二、读议课文2-3自然段
是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是围绕着一片肉而展开的。
1、出示图片:谁能看图说说乌鸦和狐狸对这片肉各有什么表现?(让生自由说)
2、文中哪几自然段就在写这幅图意?(2-3)自由读2-3自然段,想想分别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3、练习朗读。
此时此刻,乌鸦会怎么想?狐狸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让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
三、精读4-7自然段
乌鸦想保住肉,而狐狸却想骗取这片肉,它们各有什么表现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最想读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习提纲学习讨论。
小组学习提纲
(1)读读4-7自然段,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2)议一议,你对这只狐狸有什么看法,并说明理由。你对这只乌鸦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狸说的话和乌鸦的话应该怎么读,并试着读一读。
2、集体反馈。
(1)面对乌鸦口中的肉,狐狸说了些什么?
(出示狐狸说的三次语言)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各抒已见)
适时:狐狸这种使人听高兴,讨好别人的话又叫--花言巧语或甜言蜜语。
这三次语言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评议--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对狐狸的讨好,乌鸦各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出示乌鸦反应的三句话)谈谈对乌鸦的看法。
提示:乌鸦前两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爱听好话)
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3、引出结果。正因为乌鸦爱听好话,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来,反被狐狸“叼”走了。(掉、叼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板书:掉叼
4、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练习:
5、分角色朗读。
四、表演课本剧。
1、学生自由组合,每组三人,进行试演。
2、指名三人上台表演,其余当观众评议。
五、练习
A:1、加标点:
“您好亲爱的乌鸦()”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唱几句吧()”
2、自己再编三句狐狸讨好乌鸦的话。
B:只做第(1)题。
篇2: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练习题
【双基同步训练】
一、给下面带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得意(dedé) 羽毛(yú lǚ) 差多了(chā chà)
好听(hǎohào) 一片肉(ròulòu) 哇哇叫(wā w)
二、读拼音,写词语。
má què wū yā shù dòng piào ling
( ) ( ) ( ) ( )
liú kǒu shuǐ bǐ yì bǐ diāo zhe
( ) ( ) ( )
三、用下面的'字组两个词。
( ) ( ) ( ) ( )
麻 洞 肉 流
( ) ( ) ( ) (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洞 一( )肉 一( )狐狸
一( )桥 一( )树 一( )猴子
【创新能力训练】
一、读课文,再做题。
1.读课文填表
狐狸说的话 乌鸦的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
第三次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马路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
各种车辆在马路上来来往往。
1.花丛中,小蜜蜂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林中,啄木鸟忙着给老树治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场上,同学们做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同学们做值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能力训练】
看图写话。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想一想,可能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图暂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篇3: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知识点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狐狸的一些故事吗?谁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样的?(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别的鸟,如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它的叫声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看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带生字的词语,看拼音多读两遍。)
1、检查自学情况。读下面句子,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wō),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dòng)里。
(2)狐狸对乌鸦说:“您的羽(yǔ)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chà)多了,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jǔ))吧!”
(3)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唱起歌来。哇(wà)……她刚一张嘴,肉(ròu)就掉(diào)下来了。
2、抽读生字、生词卡片。(先带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指导学生学会生字词。
窝洞羽毛差多了
肉哇几句掉下来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讲了一只狐狸骗取了乌鸦嘴里一片肉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语:狐狸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的这片肉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分段读讲课文,重点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经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从这里你知道什么?(两句话。知道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他们是邻居,彼此是了解的。)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思考: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找出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枝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想吃这片肉。点拨“直流”的意思。)
3、重点讲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思考: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乌鸦每次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点拨,结合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狐狸“想了想”,它想什么呢?(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点子,让乌鸦张口把肉掉下来。)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笑着”是装出一副笑脸,“您”是“你”的尊称,为的是讨好乌鸦。
第二次:称“亲爱的乌鸦”、问孩子好,表示亲近、关心,再次讨好乌鸦。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为了奉承,别有用心地吹捧——使乌鸦张口。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第一次:“不作声”,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
第三次: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骗局得逞。
4、朗读指导:结合教师上述点拨之处,理解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各自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狐狸:第一次,尊敬、问候的语气。(讨好)
第二次,亲近、关切的语气。(献媚)
第三次,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
乌鸦:表现是愿听好话,越听越高兴,读“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学二人分角色朗读。
2、全班指名分角色朗读。
有条件的班级,可带头饰,进行课本剧表演。
二、理解寓意。思考:
1、课文中写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一只怎样的乌鸦?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道理?(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懂得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要采用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阿谀奉称,如果你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失去警惕,受骗上当。)
三、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肉:共6笔,和“内”相比较记忆。
差:半包围结构,和“着”相比较记忆。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2—4题作业,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附:板书
狐狸——和——乌鸦
写字训练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读4个独体字,复习独体字的笔顺及笔画名称。
2、比较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变化,观察独体字做偏旁时在田字格的位置。
3、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独体字和合体字。
抽读字卡:
1、女、舟、西、雨
2、始船要露
二、观察比较:(由扶到放)
1、两组字相比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发现了什么?(第一组都是独体字,第二组都是由独体字所组成的合体字。)
2、请同学们观察:“女——始”。“始”的左偏旁和独体字“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女”字做偏旁时,第三笔“横”要改为“提”。)
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第三笔由横中线下往上提。“始”右边的“台”上下大小差不多。“口”要写得上宽下窄。(请同学们照写、仿写、默写各一个)
3、用上面的方法,观察比较后三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字能力。)
(1)“舟”是“船”的左偏旁,第四笔“横”要改为“提”。书写时,“船”左边第一笔起笔略高于右半边。
(2)“西”做“西字头”,第五笔“竖弯”要改为“竖”。“要”书写时,下边是“女”字,不是“女字旁”,上边“西字头”要写得略扁。
(3)“雨”做偏旁时,第三笔“横折钩”变为“横钩”。“露”上边的“雨字头”要写得略扁(占全字的三分之一),下边的“路”,要写得左窄右宽,整个字要写得紧凑。
要求:各照写、仿写、默写一个合体字。同桌二人,互相评价每个字的优点与不足。
三、课堂练习。
1、书写比赛。
2、填字、组字游戏。因班而宜,自行设计。(略)
篇4: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知识点
狐狸、乌鸦、树枝、馋、笑脸、尾巴、羽毛、麻雀、嗓子、一溜烟
重点句子:
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哇……”她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篇5: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知识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种动物什么样?它们的特点。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自学
回忆学习的步骤:(用投影列出)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鸦洞肉站流亲漂麻雀极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肉:第五笔是“撇”
漂:熟字“飘”去掉风字旁,换上三点水,就是漂亮的漂。
流:左右结构,右边第四笔是点。
亲:上下结构,下面是一横加一个小字。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用投影罗列出来)
叼漂亮亲爱流口水不做声
4、朗读
(1)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全班评议。
(4)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及()
()()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朗读课文,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篇6: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读出狐狸当时说话的语气。
3.创设不同的情境,通过朗读、分角色朗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逐步悟出“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难点:理解狐狸对乌鸦说的话及乌鸦三次听后的不同表现,懂得乌鸦是如何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自主读书环节,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同位互读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和课文读通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文中插图、进行想象、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中道理。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字母卡片
教师:字母卡片、幻灯片
1课时
六、教学设计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投影出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认识它们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说一说看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带生字的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并标出自然段。(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读音(注意纠正“一”的变调和轻声的读音)
麻雀
叼起肉
一棵树
差多了一溜烟眼珠一转
直流口水
赔着笑脸
看了一眼刚一开口
摇摇尾巴
没有回答
唱了起来(2)检查读文情况。(相机纠正可能读破句的现象、正音)
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研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2)师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狐狸和乌鸦分别在哪里?请根据课文内容把它们放到合适的位置。(生贴图),并说说狐狸为什么来到树下,它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反应。(馋得直流口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指导感情朗读。
(4)指导识记并书写“肉”。
过渡:这两只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2.通读第2---5自然段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狐狸说了几次话?每次说了什么?用“—”标出;乌鸦每次听到狐狸的话是什么反应?用“~~”标出。
(2)读后交流。
3.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读课文。
(2)“眼珠一转”说明什么?
(3)狐狸是真心向乌鸦问好吗?板书:您好
(4)指导感情朗读乌鸦什么反应?板书:没回答(5)指导感情朗读。
(6)指导识记并书写“转”,指导写好第七笔“竖折撇”。 4.学习第二次对话
(1)狐狸说话前是什么表情?你能赔个笑脸给我看看吗?
(2)齐读句子。
板书:孩子好吗
(3)乌鸦听了什么反应?没回答为什么要看它一眼呢?板书:看一眼
(4)指导感情朗读。
(5)指导识记并书写“赔”,认识“贝字旁”。 5.学习第三次对话
(1)出示句子。
找一找狐狸一共说了几句话?
(2)男生读第一句这句话说了什么?读好“真漂亮”板书:漂亮
女生读第二句这句话说了什么?读好“嗓子真好”、“谁”板书:嗓子好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乌鸦和麻雀图你觉得谁的羽毛好看?
请学生试学乌鸦的叫声,你觉得好听吗?
(5)狐狸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总结:乌鸦的羽毛本来就没有麻雀好看,叫声谁都不爱听,可狐狸却偏说好看、好听。像这种明明不好却说好的话,我们就叫它“奉承话”。板书:奉承话
(6)乌鸦听了奉承话是什么反应?板书:得意唱
结果怎么样?(肉掉下,乌鸦上当受骗)板书:上当受骗
(7)指导书写“差”,认识新偏旁“羊字旁”
环节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读写训练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对照板书,完成练习,总结全文
狐狸对乌鸦说了(
)次话。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乌鸦喜欢(
),所以上了狐狸的当,嘴里的肉掉下来被(
)。 3.乌鸦辛辛苦苦找来的原本准备给孩子吃的那片肉终于被狐狸用动听的语言骗走了。你想对乌鸦说些什么呢?(指名几个学生说)
4.师小结、出示
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_____莎士比亚
(五)作业
续编故事: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之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篇7: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教案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体验听故事的快乐,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不能光听好话,以免上当受骗
2.能力目标:
能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能大胆创编故事
3.认知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的鲜明特征,并能在听故事过程中丰富词汇
活动重点:
能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能大胆创编故事
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故事视频、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经验准备:对乌鸦的外形有一定了解,有一定创编故事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进行导入
通过谜语进行导入,“黑裤裤来黑褂褂,爱在树上叫哇哇,有人说它不吉利,其实灭虫本领大”。以谜底为乌鸦的谜语进行导入,然后引出关于乌鸦的谈话,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顺利进入我们今天关于乌鸦的故事中。
“据说小乌鸦非常的聪明,是人类以外具有的第一流智商的动物,但是今天故事里的小乌鸦可是糊涂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它办了哪些糊涂事儿。”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文学作品的内容
(1)学习故事前半段,初步感知故事
教师先根据图片讲述故事前半段,讲述完毕后可进行如下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出现的角色有谁?” “狐狸想要干什么呢?”
通过以上提问,引导幼儿对故事前半段有个初步的了解。为承接故事后半段内容,可进行以下提问:“狐狸为什么想要听乌鸦唱歌呢?”
(2)学习故事后半段,了解故事大意
教师讲述完故事的后半段,讲述完毕后可进行以下提问:
“狐狸是真的想要听乌鸦唱歌吗?是为什么呢?”“狐狸这样做对吗?”
2、教师播放《狐狸与乌鸦》视频,幼儿理解体验作品经验
教师播放视频,请幼儿再次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整个故事,二次讲述完毕后,可提问启发性问题。“乌鸦是怎样受骗的?”,“它为什么会上当?”。
3、围绕故事开展相关的语言活动
(1)请幼儿创编故事
“既然乌鸦是一只聪明的乌鸦,那当他再遇到这种事情会怎么做呢?或是如果你是这只乌鸦,遇到这只狡猾的狐狸,会怎么做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的创编。
(2)进行角色表演,感受角色特征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游戏,鼓励幼儿通过语言、动作的描绘,体会狐狸和乌鸦的不同角色特征。
三、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手工区,制作“狐狸和乌鸦”的手工制品,感受狐狸和乌鸦的形象。
篇8: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教案
设计意图
图书区有一本《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书,幼儿非常感兴趣,经常在一起阅读并模仿狐狸和乌鸦的表情和动作。为了帮助幼儿懂得故事寓意,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同时鼓励幼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并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力进行续编故事,我们开展了语言活动,续编故事《狐狸和乌鸦》。
活动目标
1. 积极参加故事活动,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做事要动脑筋的道理。
2.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扩展词汇。
3.能对故事情节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发挥想象力,创编故事。
活动难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的表达与讲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故事《狐狸和乌鸦》。
物质准备:动画片《狐狸和乌鸦》、狐狸和乌鸦的图片、狐狸和乌鸦的头饰、乌鸦的服装道具、道具肉、音乐《小乌鸦爱妈妈》。
活动过程
一、复述故事,导入活动。
幼儿边看幻灯片边讲述故事《狐狸和乌鸦》。
二、讨论分析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
提问:乌鸦是不是真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那么,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乌鸦),为什么?
引导幼儿运用丰富的、适宜的词汇说出对狐狸和乌鸦的评价。
如:我认为狐狸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因为…….
三、续编故事
1.续编部分情节。
(1) 观看动画片前半部分
当播到狐狸看到乌鸦又得到一片肉后暂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提问:这一次,狐狸能得到肉吗?它还会想出什么办法呢?乌鸦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用生动的语言讲述。
(2)情境表演
出示道具,请幼儿扮演狐狸和乌鸦,边讲述边表演狐狸骗乌鸦肉的情节。
2.分组讲述,续编完整故事。
幼儿分四组,利用道具互相讲述各自续编的故事。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四、讨论结束
提问:通过故事,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或问题应该怎样做?
鼓励幼儿继续创编出更多更好听的故事,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继续创编《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并将创编的故事通过绘画、文字的形式制作成图书,放在图书区为大家讲述。
2.引导幼儿在表演区分角色讲述表演故事。
附
故事《狐狸和乌鸦》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她的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刁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这时候,狐狸也出来找吃的,他抬起起头一看,乌鸦嘴里刁着一片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狐锂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乌鸦不做声,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哇……”她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刁起肉,钻到洞里去了。
活动反思
1.幼儿表现
幼儿对此次故事活动感兴趣,情绪饱满,能主动参与活动,表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表达对狐狸和乌鸦的看法时,每位幼儿都有各自独特的见解,用词丰富、语句完整,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续编出不同版本的《狐狸和乌鸦后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使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2.教师组织
教师注重对幼儿相关经验和知识的准备,注重家园合作,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教师与幼儿一起设计、制作乌鸦服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过程,教师围绕目标,通过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与表达。活动层次清楚,通过理解故事、续编故事(续编部分情节、续编整个情节)、展示故事,使各环节安排合理,层层深入。通过灵活运用集体、分组、个别的形式,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表达想法和创造性讲述故事的机会。
3.存在不足
幼儿还需进一步提高语言表现力,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表情和面部表情,生动的表现创编的故事。因此,今后会通过组织幼儿观看故事表演、为幼儿创设讲述表达的机会(如在表演区表演故事、给中班小班的小朋友表演故事等形式)及与家长密切配合,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与表现能力。
篇9:小学语文第三册《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1课《狐狸和乌鸦》。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白易懂。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我认为:同学们在上课前就能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就能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因为它爱听好话。可见,教学的重难点很容易被学生突破。既然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文,于是我就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的课题精神为指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和自演,探索在小课堂的教学中间如何拓展中课堂。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参照教材的意见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和教师的范读,初知课文大意,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抽读词卡。然后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说,以说助读,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设计:
1、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以此为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把小课堂、中课堂和大课堂三者有机整合,设计出“目标——暗示——实践”的课本剧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在趣味课堂中自主地学习,在趣味课堂中合作交流,在趣味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这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2、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因此,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又一要点。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教学过程:
此课教学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读自悟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自编自演课本剧。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讲述故事(课文内容)。
听完故事后,问:你听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故事和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课伊始,趣已生。同时,从学生的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设计意图: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了解初读效果。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教学提示:这一环节中,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教学提示:本环节,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4至8自然段并划出狐狸说的话。
2、指名一个学生当“狐狸”,把三句话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自然会去仔细琢磨狐狸说三句话时的不同心理,从而将学习活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研读第一句话。
多媒体打出:“您好,亲爱的乌鸦!”
⑴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帮助理解:
a.应该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
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
(教学提示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动作、神态来探究其心理;教学提示二:引导学生能读出语味,读出狐狸在问候时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么想?
4、研读第二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⑴读——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样读效果比较好。
(教学提示: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和比较,体会到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读音应略高于第一次。)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你怎么看出乌鸦有点动心了?
(教学提示:要提醒学生抓乌鸦的动作“看了狐狸一眼”来进行合理想像。)
5、研读第三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⑴读——先小组读议,然后让学生扮演狐狸和乌鸦分角色读。
⑵想——乌鸦此时的反应怎样?(教学提示:引导理解“得意极了”。)狐狸叼起肉回到洞里后,乌鸦会想些什么?
⑶教师演示课件: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听一听乌鸦的叫声。(教学提示:引导体会狐狸的用心。)
⑷小组交流评议。
⑸汇报。
(设计意图: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研读重点内容时通过指读、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演,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四)、表演迁移,开发潜能。
1、学生自主推荐,自己找合作伙伴表演。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像,并加入一些动作、表情。
2、评议。引导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教学提示: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给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协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总结明理,扩展延伸。
1、引导总结。学生默读全文,也可以多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学了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收获或想法,读后在小组议一议。
2、小组汇报交流。(教学提示:谈收获时,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谈谈对乌鸦和狐狸的看法。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独到见解,老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鼓励。)
3、扩展阅读。
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老师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
(六)、作业——续编故事。
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或以“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为题续编故事;也可以编出自己的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篇10:小学语文第三册《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4、知道乌鸦上当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听奉承话。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能表示狐狸用好听的话骗取肉这个过程的课件或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2、乌鸦、狐狸的头饰。
3、让学生课前了解狐狸、乌鸦的特点,收集有关资料。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流、肉”的字音容易读错,要注意正音。在字形识记上要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叼:左右结构,右边不要写成“刀”。
雀:上下结构,上边是“少”字少一撇,下边的笔顺是:雀。
流:右上是“”不是“亡”。
“洞、漂、极、张”都是左右结构,可以引导学生用偏旁加熟字(或熟部件)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肉:同字框要写方正,里边是“撇、点”,不是“撇、捺”。
流:右下的三个笔画间隔要匀称。
漂:右下的第二横要写长一点,托住上面的部件。
差:羊字旁里面是“工”,不是“土”。
(三)词句教学
本课没有难理解的词。应重点抓住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反复朗读,从而体会狐狸是怎样骗到肉的,乌鸦是怎样上当的。第一次,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这是狐狸对乌鸦假惺惺的问候和亲近。“想了想”是指狐狸在打那片肉的主意。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狐狸想了些什么?朗读第二次狐狸的话时,可引导学生联系第二段体会为什么狐狸要问候乌鸦的孩子。读狐狸第三次说的话,可用比较的方法理解。比较麻雀和乌鸦的羽毛,比较乌鸦难听的叫声和狐狸夸奖的话。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狐狸说这些不符合事实的话是别有用心,故意奉承,使乌鸦放松警惕,达到让乌鸦开口的目的。
(四)朗读指导
这是一篇学生喜爱朗读的课文,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悟出其中的道理。朗读重点是四至八段。狐狸第一次说的话要用尊敬、问候的语气读。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读音应略高于第一次。第三次夸乌鸦的话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读乌鸦的声音“哇……”时,声音适当放低、拉长,把省略号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一句“钻进洞里去了”应有些耐人寻味的感觉。朗读时,应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对确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可以范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表演时对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应给以肯定。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看拼音填空后再读句子,所填的都是含有生字的词语,注意写正确所填的词语。在朗读这两个句子时要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第一句应读出狐狸奉承、恭维的语气。第二句应读出乌鸦得意忘形的语气。
(六)扩展活动
1、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为开头续编故事。
提示:
(1)乌鸦的肉被骗走了,她会怎么想,怎么做?
(2)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以后会怎么说,怎么做?以后乌鸦还会上当吗?
2、利用活动课搞“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会或关于“狐狸和乌鸦”故事的专场表演。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再读课文,找出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检查时,以“每次都是怎么说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狐狸说话的有关句子。可以出示乌鸦和麻雀的投影片,比较谁的羽毛漂亮;播放乌鸦的叫声,听听它的叫声是否好听。让学生通过实例感悟狐狸的狡猾。
(三)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读词语卡片,用生字口头扩词。
2、启发学生识记分析字形。
(五)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
(六)完成课堂练习。
(七)戴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在表演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创造发挥。
(八)引导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平时,你听到、看到过像狐狸和乌鸦这样的事吗?
篇11:狐狸和乌鸦――二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
狐狸和乌鸦――二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
郑:小学语文新大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强调指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如何落实新大纲的教育思想,林老师作了大胆的尝试。她充分挖掘教材中促进学生想象力、鉴赏力、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诸多发展因素,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本剧表演形式,让学生学童话、演童话、编童话,在自主的活动中“快乐着有所收获”。(布局:学生分四组就坐,讲台前留活动场地,中央放着一个凳子。)
主持人(学生):秋天,是动物王国最忙碌的季节,小动物们都在忙着四处寻找食物呢。你们瞧――
(主持人站到场地偏左的地方,一生跑到旁边放好磁带,音乐响起。)大树(生①扮大树从座位上站起):我是大树,我的树枝上住着乌鸦一家,我的树洞里住着狐狸一家。(边说边退着走到中间凳子前。生②扮狐狸则悄悄蹲着跟在大树身后。)
解说(主持兼做解说):有一天,一只乌鸦飞出去为它的孩子找吃的。
(生③扮乌鸦从座位做飞的动作上场)
解说:它找到一块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
(乌鸦飞回座位,用嘴咬住准备好的巧克力,跑到“大树”上站好,脸上做出很高兴的表情。)
解说:这时候,狐狸也出来找吃的。
狐狸(从大树身后探出头,作狐狸状,跑出来,绕场地走了一圈做寻找食物的样子。突然,狐狸停住脚步,到处嗅了嗅,做出闻到一股香味的样子,大喊):好香啊!好香啊!
解说:他抬起头一看,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馋得他直流口水。
(狐狸做出很馋的样子)
解说: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
狐狸(眼珠子一转,走近大树,抬头对着乌鸦):你好,亲爱的乌鸦!
(乌鸦把头扭向另一边。)
解说:乌鸦不做声。狐狸又说――
狐狸(做出很虔诚的样子跑到大树另一边):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瞟了狐狸一眼,把头又扭回去。)
解说: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
狐狸(此时做出非常生气的样子对观众):哼!他还是不理我!(说完,低头、背手走了一个来回,眼睛一亮,双手一拍)有了!(然后,转身走近大树,笑着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你唱几句吧!
解说: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看样子很想唱几句。
(乌鸦做出很得意的样子。)
狐狸(仰着头,看着乌鸦的脸,一个劲地说):您唱一个吧,您唱一个吧……
乌鸦(做出美得不得了的样子,张开嘴唱歌):哇――
狐狸(一把抓住乌鸦嘴里掉下来的巧克力,哈哈大笑):哈哈哈,你上当了!(说完躬着腰,钻回大树身后。)
解说: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
主持:刚才,我们的小演员为您表演的是根据语文第三册第12 课《狐狸和乌鸦》编排的课本剧。为了演好这部剧,我们可费了大劲了:又是背台词,又是编动作。为了出效果,我们还特意请了老师为我们配音乐。
师:为了演好这个小节目,他们确实是动了一番脑筋。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里,能不能具体地说一下。
生:我觉得狐狸钻出洞的样子演得很好,表现出了狐狸的狡猾的样子了。
生:我觉得乌鸦得意极了的样子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大树的声音扮得很像,表现出了大树的苍老的感觉。
生:我觉得狐狸讨好乌鸦的语气很好。特别是那一句――(模仿刚才演员的口气)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生:我发现大树的身子在随着狐狸的动作不停地动。
师:对,老师发现了,大树一直在随着狐狸的动作不停地调整自己的位置。
扮演大树的孩子站起来:老师,我觉得音响师表现得也很出色。我们一说话,音乐声音就小,不说话了,音乐声音就大。
师:说得不错,看来,他们在排练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细节,真是不容易。
师:那,他们表演得好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要――
生齐:学习的地方。
郑:《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给了学生许多自悟自得的空间,非常适合于表演。林老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学生自愿结组、演练,课上表演、演后评价。虽然,这种表演是稚嫩的,评价是浅显的,但学生有感而发,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心领神会。
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学习的机会,请你们对照刚才几位小演员的表演,讨论一下你们组已经准备了一个周的《狐狸和乌鸦》的续编故事,想一想演员应该怎样演,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待会儿,我们要来一次课本剧大赛,好不好?
生齐:好!(生讨论5 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主持人,请吧。
主持:老师,没有评委。
师:你看,由我和各组的组员一起来当评委,行吗?
主持:行。
师:不过,老师对评委们有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能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最专注的神情为演员们鼓劲,并在心里为他们打出公平的分数。
主持:评委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齐:能!
主持:现在,大家就可以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了。(生戴头饰)
主持: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哪个组先来?
各组争先恐后:我们组,我们组。
主持:二组先来吧,大家欢迎!(生齐鼓掌)
乌鸦(生①扮乌鸦上场,作飞得很吃力的样子):今天的风可真大呀!我都快飞不动了。这风比龙卷风还要厉害,我还要给孩子们找吃的。唉!累死我了,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作寻找状,见一凳子上的.饼干,惊喜地)哇,这儿有这么大块儿的肉,够我吃好几顿的。
狐狸(生②扮狐狸手捂肚子上场,很痛苦地):好饿噢!好饿噢!好饿噢!(抬头一看,惊喜地):哇!
今天有这么大块的肉。(对着观众,很自信地)老天真是有眼,给我这么大块肉,够我美餐一顿。(转身向着乌鸦,讨好地)乌鸦先生,好久不见,你可帅多了,简直酷毙了!
(乌鸦学生美滋滋地甩着头发)
狐狸:你的羽毛是多么多么地亮啊!
(乌鸦得意地摸着自己的胳膊)
狐狸:你的身材比史泰龙还棒。
(乌鸦掐着腰,很得意,但就是不张嘴。)
狐狸(转身对着观众):看来他学精了,我得想个好办法。(眼珠子转了转)有了。(转身向乌鸦)哼!
刚才夸你几句,你就当真了,你长得既不漂亮,也不美,简直就是丑八怪!
(乌鸦瞪起双眼,作生气状。)
狐狸(挑衅的语气):瞧你那呆头呆脑的样子,叫起来比狗叫还难听。你以为上次我喜欢听你唱歌?笑话!
(乌鸦气得咬牙切齿。)
狐狸(转身向着观众,用手抹抹嘴):不过上次你的肉还是蛮香的。(狐狸用手抹抹嘴,做出吃肉后很满足的样子。)
乌鸦(作捶胸顿足状)你的头才呆呢!(这时,“肉”从嘴里掉了下来。)
狐狸(抓起“肉”,指着乌鸦大笑):哈哈哈哈,你又上当了!(转身跑下台。)
(乌鸦低下头做出惭愧的样子。)
(二人一起谢幕。)
主持:演得真好。(边带头鼓掌边说)哪个组再来?
生纷纷举手要求上场。
主持:三组来吧,大家欢迎!(生鼓掌)
三生上场,其中一生找老师:老师,我们需要两个凳子,一个放在中间偏左一点的地方,一个放在中间偏右一点的地方。
(师为他们准备。)
大树(生①扮大树站在凳子上很神秘地说):这次呀,可有好戏看啦!你们瞧――(用手往左一指)
乌鸦(生②扮乌鸦嘴里咬着一块口香糖作飞的动作出场,站到另一个凳子上,拿下口香糖,高兴地对观众说):今天真高兴,我又找到了一块肉,唉!有点累了,我先休息一会儿。
狐狸(生③扮狐狸上场,走了几步停下来,用鼻子到处嗅嗅,然后闭上眼大喊):好香啊!(又走了几步,重复刚才的动作。然后抬头看了看,得意地指着“乌鸦”对着观众说)上次骗了一块肉,这次又送上门了。看我这次怎么骗这块肉。(转身走到乌鸦站的凳子旁,两手在胸前一抱)啊!亲爱的,多美呀!多美的脖子,多俏的眼睛,多么丰满的羽毛!(边说边摸着自己的脖子、指着自己的眼睛、做出抚摸羽毛的动作。然后仰着头双手又在胸前一抱)啊,你真美!
乌鸦(瞅了狐狸一眼,把头扭向另一边,作心中有气状):哼!
狐狸(眼珠子转了转,躬身走到凳子的另一侧,用赞美的语气):乌鸦、乌鸦真漂亮,一身羽毛像太阳!(然后故意瞟了乌鸦一眼,双手插腰,做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哼!就是没有孔雀美。
乌鸦(用手拿出嘴里的口香糖,夹在腋窝里,做出生气样子问):谁?
狐狸(做出惊讶的样子看了一眼乌鸦,转身走近观众):看来他学聪明了,居然把肉夹在翅膀里。我得想个好办法。(背着手,低着头走了一圈,突然停住脚步,惊喜地)有了!(脸露出无奈,仰头看着乌鸦,乞求地)亲爱的乌鸦,我的弟弟生病了,正需要一块肉补补身子。
(乌鸦瞅了它一眼,转过头,不理它。)
狐狸(小步跑到凳子的另一边,可怜巴巴地):救人如救火,你就帮帮他吧,我给你下跪了。(跪在地上,伸出手,哀求地)求求你了,救救他吧!
乌鸦(从腋窝下拿出口香糖,递给狐狸,同情地):唉!怎么还有比我还惨的人呢?拿去吧。
狐狸(接过肉,哈哈大笑):你这傻乌鸦,我哪有什么弟弟,我要钻进洞里吃肉去了。
(乌鸦脸上做出捉摸不透的表情。)
狐狸(兴奋地跑到大树的凳子前蹲下,做大口吃肉的动作,边吃边说):真香,真好吃!(突然,狐狸脸色一变,跳起来)辣死我了,辣死我了!
乌鸦(哈哈大笑):你这傻狐狸,我那肉里包着的全是辣椒粉,哈哈……(乌鸦做展翅飞走的样子,从凳子上下来,向场外跑去。)
狐狸(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啊?
篇12:狐狸和乌鸦-二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
狐狸和乌鸦-二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
郑:小学语文新大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强调指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如何落实新大纲的教育思想,林老师作了大胆的尝试。她充分挖掘教材中促进学生想象力、鉴赏力、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诸多发展因素,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本剧表演形式,让学生学童话、演童话、编童话,在自主的活动中“快乐着有所收获”。(布局:学生分四组就坐,讲台前留活动场地,中央放着一个凳子。)
主持人(学生):秋天,是动物王国最忙碌的季节,小动物们都在忙着四处寻找食物呢。你们瞧――
(主持人站到场地偏左的地方,一生跑到旁边放好磁带,音乐响起。)大树(生①扮大树从座位上站起):我是大树,我的树枝上住着乌鸦一家,我的树洞里住着狐狸一家。(边说边退着走到中间凳子前。生②扮狐狸则悄悄蹲着跟在大树身后。)
解说(主持兼做解说):有一天,一只乌鸦飞出去为它的孩子找吃的。
(生③扮乌鸦从座位做飞的动作上场)
解说:它找到一块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
(乌鸦飞回座位,用嘴咬住准备好的巧克力,跑到“大树”上站好,脸上做出很高兴的表情。)
解说:这时候,狐狸也出来找吃的。
狐狸(从大树身后探出头,作狐狸状,跑出来,绕场地走了一圈做寻找食物的样子。突然,狐狸停住脚步,到处嗅了嗅,做出闻到一股香味的样子,大喊):好香啊!好香啊!
解说:他抬起头一看,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馋得他直流口水。
(狐狸做出很馋的样子)
解说: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
狐狸(眼珠子一转,走近大树,抬头对着乌鸦):你好,亲爱的乌鸦!
(乌鸦把头扭向另一边。)
解说:乌鸦不做声。狐狸又说――
狐狸(做出很虔诚的样子跑到大树另一边):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瞟了狐狸一眼,把头又扭回去。)
解说: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做声。
狐狸(此时做出非常生气的样子对观众):哼!他还是不理我!(说完,低头、背手走了一个来回,眼睛一亮,双手一拍)有了!(然后,转身走近大树,笑着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你唱几句吧!
解说: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看样子很想唱几句。
(乌鸦做出很得意的样子。)
狐狸(仰着头,看着乌鸦的脸,一个劲地说):您唱一个吧,您唱一个吧……
乌鸦(做出美得不得了的样子,张开嘴唱歌):哇――
狐狸(一把抓住乌鸦嘴里掉下来的巧克力,哈哈大笑):哈哈哈,你上当了!(说完躬着腰,钻回大树身后。)
解说: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
主持:刚才,我们的小演员为您表演的是根据语文第三册第12 课《狐狸和乌鸦》编排的课本剧。为了演好这部剧,我们可费了大劲了:又是背台词,又是编动作。为了出效果,我们还特意请了老师为我们配音乐。
师:为了演好这个小节目,他们确实是动了一番脑筋。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里,能不能具体地说一下。
生:我觉得狐狸钻出洞的.样子演得很好,表现出了狐狸的狡猾的样子了。
生:我觉得乌鸦得意极了的样子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大树的声音扮得很像,表现出了大树的苍老的感觉。
生:我觉得狐狸讨好乌鸦的语气很好。特别是那一句――(模仿刚才演员的口气)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生:我发现大树的身子在随着狐狸的动作不停地动。
师:对,老师发现了,大树一直在随着狐狸的动作不停地调整自己的位置。
扮演大树的孩子站起来:老师,我觉得音响师表现得也很出色。我们一说话,音乐声音就小,不说话了,音乐声音就大。
师:说得不错,看来,他们在排练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细节,真是不容易。
师:那,他们表演得好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要――
生齐:学习的地方。
郑:《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给了学生许多自悟自得的空间,非常适合于表演。林老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学生自愿结组、演练,课上表演、演后评价。虽然,这种表演是稚嫩的,评价是浅显的,但学生有感而发,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心领神会。
---------------------------
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学习的机会,请你们对照刚才几位小演员的表演,讨论一下你们组已经准备了一个周的《狐狸和乌鸦》的续编故事,想一想演员应该怎样演,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待会儿,我们要来一次课本剧大赛,好不好?
生齐:好!(生讨论5 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主持人,请吧。
主持:老师,没有评委。
师:你看,由我和各组的组员一起来当评委,行吗?
主持:行。
师:不过,老师对评委们有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能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最专注的神情为演员们鼓劲,并在心里为他们打出公平的分数。
主持:评委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齐:能!
主持:现在,大家就可以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了。(生戴
篇13:二年级语文《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一、检查生字词。
1、读生字词。
乌鸦叼(要注意哪里)肉狐狸抬关馋(写时要注意什么)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把上面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可以调换词语顺序说)
二、提问题。
1、课文是围绕“骗”字写的,围绕“骗”字可以提什么问题?
2、结果乌鸦有没有上当?可以提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
1、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听课文录音。
2、狐狸为什么骗乌鸦的肉?
3、看图说说乌鸦的嘴馋。
4、课文中哪句话是写狐狸嘴馋的?
读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评价,齐读)
5、这时候狐狸是怎样想的?
6、狐狸到底是想什么办法使乌鸦的嘴巴张开?自由读4—7自然段。
(1)狐狸说了几句话?指名读第一句话,评价。这句话读时特别要注意哪些词?再指名朗读。
(2)指名读第二句话,问:你特别要注意哪些词,为什么?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读第三句话,同桌同学讨论读时应注意哪些词。指导朗读。
7、狐狸为什么要说三次话,看课文找答案。
(1)第一、二次狐狸有什么表现?
(2)第三次狐狸为什么张开嘴巴?
(3)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所以,我们读时也要一次比一次……(好听)。
(4)学生练读。
(5)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8、课件演示肉从乌鸦嘴巴掉下来。
用“刚……就……”练习说话,并写下来。
四、想象说话。
1、乌鸦看着狐狸叼起肉,心里怎样,怎么想?
2、拼拼读读乌鸦留给我们的话。(课后练习)
3、故事还没结束呢,过了几天,乌鸦又从外面叼了一块肉,又遇上了狐狸,这时,狐狸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篇14:《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白易懂。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前三段讲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为孩子们找到一片肉,狐狸看见了想吃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第四至八段讲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到那片肉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我认为:同学们在上课前就能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就能理解: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因为它爱听好话。可见,教学的重难点很容易被学生突破。既然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文,于是我就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的课题精神为指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和自演,探索在小课堂的教学中间如何拓展中课堂。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参照教材的意见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明白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学会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和教师的范读,初知课文大意,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抽读词卡。然后从整体入手,提出问题,以问促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接着部分深究,通过提问,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最后回归整体,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课文所含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导”,重在抓住重点词句段,以问促读,以读促说,以说助读,以此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五、教法学法设计:
1、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以此为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把小课堂、中课堂和大课堂三者有机整合,设计出“目标——暗示 ——实践”的课本剧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在趣味课堂中自主地学习,在趣味课堂中合作交流,在趣味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这正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2、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因此,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又一要点。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七、教学过程:
此课教学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读自悟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自编自演课本剧。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讲述故事(课文内容)。
听完故事后,问:你听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故事和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课伊始,趣已生。同时,从学生的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要带上自己的情感,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设计意图: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2、了解初读效果。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指名读、师生评读、集体诵读等多种形式了解自读效果。(教学提示:这一环节中,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三)、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教学提示:本环节,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4至8自然段并划出狐狸说的话。
2、指名一个学生当“狐狸”,把三句话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狐狸这样说,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自然会去仔细琢磨狐狸说三句话时的不同心理,从而将学习活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研读第一句话。
多媒体打出:“您好,亲爱的乌鸦!”
⑴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帮助理解:
a.应该怎样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
b.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
(教学提示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狐狸的动作、神态来探究其心理;教学提示二:引导学生能读出语味,读出狐狸在问候时尊敬而又假惺惺的语气,读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
⑵想——乌鸦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不做声,它可能怎么想?
4、研读第二句话。
多媒体打出:“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⑴读——让学生自己先小声读读,看看怎样读效果比较好。
篇15:《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关于《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传统的寓言故事,编者把它保留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它讲了狐狸故意奉承乌鸦,从乌鸦嘴里骗取了肉。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了别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读者知道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全文共有五小节,第三小结重点写了狐狸骗乌鸦的经过。内容包括狐狸三次奉承乌鸦,开始是亲热的大招呼,然后问候它的孩子,最后夸奖乌鸦的羽毛漂亮、嗓音动听;还包括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的反应,开始是“不作声”,接着“还是不作声”但到最后忍不住“得意极了”张嘴想唱歌,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全文以狐狸的三次话为学生朗读和理解的重点和关键。
二、学情简介
学生在经过第二学期将近半学期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了新的学习难度和要求,也掌握了一些识字、记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对形声、会意等不同构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词语积累有些成效,词汇量比较丰富,记忆生字、词所花的时间相比较上学期有明显的缩短。朗读方面能在预习时读通课文,课堂上对分角色,评价读、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有浓厚的兴趣,特别对写小动物的故事十分喜欢。基本能读懂课文的内容,但在较深含义(如本课的寓意)可能在表达方面难以准确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认识汉字10个,正确描摹、书写4个生字。
10个生字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老师要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如:狐狸两字,让学生巩固“反犬旁”的应用,洞、碌、嗓、溜等字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指导学生按正确的笔顺写好“骨”字。
目标二:能正确朗读课文,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知道要正确认识自己。
狐狸三次说的话,是理解的关键,但深入的理解是建立在正确的、准确的朗读基础上的。指导学生读好这三次话,先要读准音,读通句子,明白说了写什么,研究为什么这么说,再结合狐狸说话时的表情,体会它的心理,从而正确理解故事的寓意。
目标三:能展开想象,续编《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续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文本开发和挖掘的一个方法,它的顺利进行决定于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程度。要做好续编,先要保证课文本身学习的效果。
四、教法
1、分散识字,突出难、重点。
本课是属于第二单元中(读课文识字),通过一篇寓言故事来铺路,让学生进行识字和了解故事的道理。因此识字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但必须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故如何预习和自主学习,都是帮助学生识记部分生字的方法。其余字音、字形较特殊的生字,教师有意识地分层次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有的突出的是读音,有的突出字形,有的重点训练查字典。如检查字音反馈时,抓住“骨、差、嗓”的读音;在认识“狐狸”这词时,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反犬旁的字。从而激发起他们自主识字和探究的能力。
2、朗读为本,注重实效性。
教师在朗读的设计上,要以读为本,体现其实效性。读要有目的,要有层次,要有收获。每一次的朗读都应循序渐进,螺旋似的上升。
如在朗读狐狸的三次奉承话时,教师利用媒体进行醒目显示:先由学生自读,读通句子,扫清阅读的障碍;再让学生知道狐狸是先装成很有礼貌的样子,向乌鸦问候,“眼珠骨碌一转”,“笑着说”;继而亲热的问候它的孩子,最后吹捧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动听;并竭力怂恿它“唱几句”。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最后让学生感悟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弱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去感悟文中的含义所在。再让学生跟着媒体画面试着复述课文,最后进行演一演。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感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寓意。
五、学法
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是可以读通的,但要读好并不容易,而读好狐狸的三次话更是关键。学生读懂内容,感悟内容,明白道理,都需要读好三次话作为前提。因而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多安排各种形式的读,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感悟文本情感。
六、实施
根据单元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根据单元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
有效进行生字教学
分层进行朗读训练
合理开发文本内涵
自然激发学生情感
本课教学共分以下几个版块,具体实施如下:
1、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
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始终要把放在第一的位置。但随着识字时间的增长,学多了各种形式的识字方法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 各种游戏巩固等。在本课的识字教学过程安排上,我们首先让生字随着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而出现,主要是在学生初读课文,在用一些问题树立课文大致内容的过程中出现。如设计问题:狐狸在哪里,出来看到什么,怎么做,怎么说,骗走了肉后怎么样。在学生回答这写问题的过程中随即出示生字:洞,骨碌,溜、烟,然后在联系朗读说的话时学习:差、嗓、享,因为有语言环境做依托,学生会感觉学习生字比较有趣、生动。
2、读中理解,读后表达。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有效过程。本课寓言的含义,如果没有很好的读为基础,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因而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时让“读”统领全文。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能对文本含义有适当的感悟,并能够比较正确地、生动地表达出来。
3、拓展延伸,想象续编。
课文要求能续编课文,这是一个很好的能体现学生学习、理解程度的方式,更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和丰富学生语言的好机会。但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而不是完全脱离文本的、漫无边际、甚至是违背课文价值观的瞎想。有效的方法是给顶学生一个较小的范围,如: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一片肉,这时狐狸又来了-------,学生说话就不会毫无方向,能有效帮助学生思考、组织和表达。
篇16:《狐狸和乌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传统的寓言故事。它讲了狐狸故意奉承乌鸦,从乌鸦嘴里骗取了肉。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了别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读者知道爱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全文共有六小节:第二至五小结重点写了狐狸骗乌鸦的经过。狐狸三次奉承乌鸦,开始是亲热地打招呼。然后问候它的孩子,最后夸奖乌鸦的羽毛漂亮;嗓音动听;其中还包括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的反应。开始是“没有回答”,接着”还是没有回答“但到最后“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结果。上了狐狸的当。这三次对话构成了文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悟文章表达的道理,演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新词,分角色读课文,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演一演课文的内容。注意以读为主的训练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复习字词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文中六个带“一”的词分成两类,一类是“一棵树、一开口、一片肉、一溜烟”,一类是“眼珠一转、看了一眼”引导孩子通过比较读、静心思,明确“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也就是需要变调。如此,便于孩子们归类识记。两组四字词“眼珠一转”和“看了一眼”分别与狐狸和乌鸦有关,在识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识了字、正了音,又对文字背后隐藏的狐狸与乌鸦的形象有了一个整体回顾。
(二)学习三次行骗,感受不同的形象。
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好话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我采用三比细读的方式,引导孩子体悟狐狸的狡猾以及乌。鸦上当受骗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1。一比三句好话,找寻异同。
狐狸是怎样骗乌鸦嘴上的那片肉的?看看狐狸对乌鸦说了些什么?让学生用“——n”把它划下来。这样一提炼,初步去粗存精,突出重点。二年级儿童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阅读三段文字已属不易,经由细读,再找出三句话的相似点和不同处,锻炼了学生的眼力、缜密的思维以及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
2。二比三处提示语,探究用意。
单读狐狸的三次好话,我们感受到的是狐狸对乌鸦的关心,赞扬,可加上提示语再读,狐狸的司马昭之心便昭然若揭了。在教学时,我紧紧扣住“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探究狐狸动听语句背后的真实用意。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对话中,孩子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奉承话原来可以如此颠倒黑白;在三“骗”板书一字比一字大的直观感召下,狐狸的'狡猾尽现学生眼前。
3。三比乌鸦三次反应,梳理结果。
狐狸一次比一次具有欺骗性的好话最终让乌鸦放松了警惕,上了狐狸的当。那么,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呢?让学生画出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的反应。开始是“没有回答”接着“还是没有回答”但到最后“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同时安排了说话练习,乌鸦面对狐狸说的好话,都会想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捕捉到了乌鸦的心理变化,明白了爱听奉承话、得意忘形,最终导致上当受骗的结果。而这正是本文想要传达给孩子们的道理。
(三)揭示寓意、表演故事。
在此阶段,我将练习四中出现的莎士比亚的话“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提前学习,而且,在这两者之间架设桥梁,由课文引出名言,由名言上的词句“动听的语言”再次回归文本、再让学生读一读狐狸对乌鸦说的那些好话,品味词句,明白道理。如此,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更能体现小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在了解故事寓意的基础上,回归文本,让学生练习演一演这个故事,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想象续写、拓展延伸。
《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结尾含蓄深刻,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广阔的空间。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出示了语文补充习题上的:《乌鸦被骗之……》。。在学生进行小。练笔之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确定故事可能的结尾,要么肉又被骗走了,要么肉没被骗走。如此,学生在起因与结果间理请思绪,创编故事,既降低了难度,又不会被束缚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