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梅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喜欢喝茶的妈妈散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喜欢喝茶的妈妈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喜欢喝茶的妈妈散文
喜欢喝茶的妈妈散文
我的妈妈是山里人,她从小在大山里长大,性格也像大山一样粗犷,勤劳朴实,全没一般小女子的忸怩娇羞。妈妈喜欢喝茶,听她说是因为从小跟她的爷爷学的。
妈妈的家住在莒县有名的风景区马亓山脚下,那里山连着山,一座挨着一座,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用妈妈的话说:大山里什么都有。妈妈小时就跟着爷爷整天在大山里看梨园,妈妈的爷爷就从大山里采了野生的茶叶,放在壶里烧水喝,刚开始,喝起来,觉得也没多少滋味,慢慢地喝过后,会觉得自己满口香味,渐渐地妈妈也喜欢上了喝茶。
妈妈嫁给爸爸后,走出了大山,再也喝不到大山里的野生的茶叶了。那时农村的日子都过得非常贫穷,哪里有闲钱买茶喝,妈妈便从大山里挖来一棵野茶树栽在奶奶家的院墙旁,于是妈妈还是和以前一样,从春天开始,每当烧水,妈妈就会去采一把茶叶放到壶里烧水喝,闲暇时,也采摘些晾干了,放在冬季里喝,这样妈妈一年四季还是能喝上茶。夏季时,邻里邻居们有时也采摘些烧水喝,说是败火,直到今天,那株茶还茂盛的长在爷爷家的院旁,只是年代久远,没有人再去采摘管理,早已长成一株灌木丛了,偶尔妈妈和我们一起走过茶树时会指指给我们看。
我小时的记忆里,妈妈喝茶,用的都是吃饭的大碗,妈妈上坡归来,采一把茶叶放壶里,烧开了,咕噜咕噜从壶里倒出来,一瞬间桌上就摆满了好几大碗热气腾腾的的茶水,小小的土屋一时热气氤氲,我和妹妹就会欢快的用嘴巴比赛吹热气,不等热气吹散,妈妈已端起碗咕咚咕咚喝起来了,爸爸也喝,我们就会跟着喝,但直到今天,除了爸爸跟妈妈喜欢上喝茶,一年四季离不开茶外,我们哥妹四个全没学上。
等农村生活条件好点了,每家每户也都买了茶具——茶壶、茶杯,喝茶也有了现成的`了。妈妈便再也不去采那野茶喝了。但大多数的人家平日里茶具只是一个摆设,只有在家里盖房、红白喜事或来客人时才会安好桌子,摆上茶具,冲茶喝,妈妈却是一年四季离不开茶,那时农村喝茶都喝茉莉花茶,一壶沏开,满屋都是茶香,喝在嘴里,余香袅绕,妈妈喝茶也不再用以前的大碗,也换成了小小的茶杯。
等我们哥妹四个都成家后,回家时,都会时不时的带点茶给妈喝,偶尔也会问她,你能品出茶的孬好吗?妈妈便笑笑:“能”。仿佛那茶含在嘴里,茶香已溢进肺腑。妈妈喝了一辈子的茶,也没喝过什么名贵的好茶,但看妈妈喝的悠然自得,有滋有味,我们看着便也高兴了。
有次,大哥从外地带套很讲究的茶具回家,茶壶是紫砂壶,茶杯一个个小巧别致,妈妈看了看,不屑一顾,“快拿走,这么小的杯子,几杯才够我一口喝的!”我们都知道,妈妈原本是粗人,她学不来那些附庸风雅。那小小的别致的杯子放妈妈粗糙的大手里,也的确格格不入,仿佛妈妈一使劲,那杯子便会被妈妈捏碎。
妈妈喝了一辈子茶,有时我们闲谈,便也会问妈妈:“人家喝茶悟道,你喝了一辈子茶,悟出什么来了?”妈妈不会沉思,张口便来,“我喝茶喝的是实在,喝了茶,不上火,喝水多了,不缺水,感冒也少,这不比那“道”强。”妈妈喝茶的理论和那些文人雅士的“茶道”,相差太远,妈妈原本乡野村妇,粗人一个,喝的自然是没道理可讲的。
妈妈喜欢喝茶,喝的只是一种习惯,我这么认为。
篇2:喝茶散文
关于喝茶散文
关于喝茶,妙玉有句评语:“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若以此为据,风雅如苏东坡也是个俗人,他任黄州通判时去拜访惠勤禅师,连饮七盏茶,并引以为乐事,作诗纪念。盛唐气象恢宏,即使文人喝酒吃茶,也常用碗计数。唐人卢仝作咏茶诗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收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妙玉是个精致人儿,视喝茶为雅事,但雅过头了,也就失去了喝茶的本意。周作人对喝茶也是很讲究的,他认为,“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个知己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见《周作人文集。喝茶》)。这样的喝法,雅是够雅的,可惜雅过之后,周作人当了汪伪政权的华北教育督办,被时人视为文化汉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可谓是一语成谶。
古人喝茶,讲究风雅;今人喝茶,喜欢附庸风雅。有人备了全套的高档茶具和美味的茶食,也依样画瓢学了各种泡茶的技法,呼朋唤友,围炉而坐。看上去蛮像回事,而潜意识里只是将喝茶作为邀客会友的媒介,图的是饮食之乐,口腹之助。更有人借茶具的名贵、陈设的精美和一知半解的'茶艺知识,显示自己的巧妙和博学,存夸耀之心,则更不可取。
日本的泽庵禅师认为“茶道以天地中和之气为本,乃治业安邦之风俗。”在他看来,“和”字是茶道的精髓。和是不走极端,保持两端之间的平衡,是一种气度,一种胸襟。喝茶的人,当内心自省,存一份平和心。
干力气活的,劳累了一天回来,满头大汗,抓起茶壶猛灌一气,怎就成了蠢物?村头老树下,三五人支个棋摊,沏一壶粗陋的土茶,大碗喝着,不也其乐融融,煦风和畅。苏东坡当年还“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怎见得就俗气了。
茶是一种中正平和之物,文化人看重的是通过煮茶品茗能平和人的心情,并能产生冲淡、简洁、高尚、清雅的韵致。不论来客地位高低,都待之以平等心、平和心。即使村夫野老来坐,也以礼相待,方为高人。若谄事权贵,鄙薄平民,则茶具再精美,茶艺再精湛,也是市侩一个,俗气冲天,何雅之有?普通群众更看重茶的实效,茶可以解渴,开胃润气,助消化。纵有高官贵人来访,也只清茶一杯,淡泊相交,不事谄媚,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则虽居社会下层,亦有豪杰气象。
禅宗认为,以平和的心态,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由此及彼地做好,便是佛法极意。茶道的精神就是无我无心地达到道之极意。所以愚堂和尚作偈云:
自笑十年行脚事,
瘦藤破笠扣禅扉。
如来佛法无多子,
吃饭吃茶又着衣。
喝茶本是寻常事。茶品性淡泊、清纯、自然、朴实,做人应淡泊、宁静、节俭、谦和。吸取了天地精气的茶与天地之精灵――人,本就有着“性之所近”的可沟通的一面。
行文至此,不妨摘录泽庵禅师《茶亭之记》中的一段话为结束语:
“乐天地中和之气,不谄,不贪、不奢,谨慎朴素,正直真实,是为茶道!”
篇3:喝茶散文
喝茶散文
到朋友的茶庄喝茶,见到的是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孔。大家围圆形茶台而坐,形成一个不太标准的圆,圆心是一把紫砂,壶中泡着的是陈年普洱。
茶艺师优美、简洁、到位的冲泡动着,如蜻蜒点水般的恰到好处,充满了古典的美和一种仪式感,让每一位饮者的心在不快不慢的冲泡过程中平静下来,似停在荷花尖上的蜻蜒的翅,只有微微的栖动。
举起杯中的茶轻啜,一种时间堆积的陈香在口齿间顿时漫开,让舌苔上的味蕾绽放。茶的香,茶的热,在身上游走、扩散,最后沁入心脾化着酣畅淋漓的感觉。
普洱茶的香是厚重的,它似沉淀的生活,充满了历史感。如果绿茶是对明天的期待和希望,那么普洱茶就是对昨天的追忆和惦念,如果绿茶是花季的少女,那么普洱茶就是历经沧桑的长者,如果绿茶是充满绿色的春天,普洱茶就是收获的金色秋季。普洱茶的味道透出来的不是明媚的江南,它的味道让人联想到的是高原上一座座起伏的大山,还有那些沿着时间、茶马古道游走的马帮与及被他们连接起来的一个个古镇。
饮下一杯杯甘醇,饮下岁月中的风风雨雨,饮下时间把生活中的苦化成回味的甘,一颗颗心醉了,一种空灵的醉意在心中觉醒,如朵朵鲜花在心里此起彼伏地绽放。

一群生活得忙忙碌碌的人,把弦绷得紧紧的人,被普洱茶金黄色的汤头里泡得松软了,在休闲的.时间里慢慢地把自己打开,自由地在这个平静的下午舒展、游走。
平时里忘记了的话或不敢说的话,平时里忘记的事或放在心的事,都化着优美的句子从嘴吧里清泉般的流出来。话题从茶开始,慢慢地就天马行空了,从现实的今天到遥远的古代,从精神化的东方到物质化的西方,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国家的时事到自己的忧伤和欢乐,各种话题走马灯似的地轮换着登场。在茶的催化下,大家都神思敏捷,口齿伶俐,有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的回忆过去遥想当年,有的讲起话来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让有着茶香味的屋子天花乱坠,笑声起伏。
一个下午,一个被杯杯香茶游龙似的连接出来的一个下午,我们仿佛到了无尘的世外,心中幻化出的是古琴声、松涛声、潺潺的流水声;心灵登高而呼,俯仰于世间之上,放浪于形之外,而身体也舒适得如同冬日阳光下的猫一样慵懒。饮茶的人们尽情得忘记了自己,忘记了现实的世界,忘记了时间在指针上轻轻地流逝,忘记了阳光在屋檐下悄悄地改写着阴影的位置,就像古代那位在山里旁观二位仙人对弈的樵夫,当棋毕,对弈者离去时,才发觉手中的斧柄都已腐烂,他才想起了那个现实的世界,而那个世界早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幻。
篇4:喝茶随笔散文
午饭后,是奶奶的喝茶时间,每天雷打不动。那时我总爱央求奶奶给我倒一碗,奶奶会说:“小孩子是不能喝茶的”,但最终拗不过,就会让我喝一碗。儿时的我不懂茶的味道,只是觉得和奶奶争闹一番很好玩。
渐渐地我上学了,晚上做功课,看到父母喝茶,自己也会跟着喝一杯。那时家乡还没通自来水,饮用的是地下水,有些咸,泡的茶也很涩,但是茶比白开水好喝些,那一杯杯茶伴随我度过了无数的夜晚,直到我离家到县城读书。
后来,我进入工厂参加工作,繁忙的工作已让我无暇喝茶了,往往泡了一杯茶后,就去忙工作了,等想起喝茶时,茶已凉,此时的茶已没有了清香,于是就把茶换成了白开水,白开水什么时候喝也可以啊。
再后来,奶奶离世。我成家、生子,下班后,要做家务、照顾儿子,更忙了,喝茶对我成了一种奢望。
去年中秋节时回家看望父母,家里早已通了自来水,还是引的黄河水呢。饭后父亲照例泡了一壶茶,因为很久没有回家了,所以和父亲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从工作、生活到烦恼、快乐,从没觉得和父亲的关系竟如此融洽。看到现在的我过得很好,母亲很满足,我幸福就是母亲最大的幸福。想起年少的叛逆、轻狂,想起和父亲剑拔弩张的日子,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父亲脸上的皱纹,不禁感叹岁月催人老啊。看到我们在喝茶,儿子跑过来,也要喝,我说:“小孩子是不能喝茶的”,儿子不依,仍喝了几口,喝完,说:“真好喝!”我们都笑,儿子也笑。
现在每次和父母在一起喝茶,陪他们聊天,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喜欢这温暖的喝茶时光。
篇5:喝茶随笔散文
茶是苦涩的记忆。那时的生活很贫困,茶通常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散茶,极廉价的。从地里劳动回来,大人们通常喜欢沏上一大茶缸,慢慢地喝,去除一天的疲劳。时间久了,茶缸里便有一层厚厚的茶垢,我偶尔喝一两口,但总是苦得难以下咽。
后来,生活慢慢变好,茶叶也变成了袋装的。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做“猴王‘’的花茶,打开袋子,一股香气便冲出来,很是让人陶醉。那时农闲的时候没事干,每次喝茶的时候,总是左邻右舍七八个人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前边喝边聊,气氛很是热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地喜欢上了喝茶,尤其喜欢喝普洱和红茶。闲暇时,常沏一杯,看着茶叶在沸水的浇灌下浮腾跳跃,水慢慢变得澄澈嫣红时,内心总涌动着一种愉悦感。
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于路边店里随手购得一些,慢慢泡喝。但因经常换店,茶质参差不齐,总不大如意。
偶然的一天,去天津天环站华润万家购物,路经天福茗茶,服务员手端茶盘,热情邀约,随手取一小纸杯饮用,颇感醇正。于是,便走入店中,随意观赏,店内整洁,各类茶叶摆放有序。
服务员邀请我坐下品茶,因为想买一些红茶,服务员便拿出骏眉让我品尝。
服务员手持一木勺,取茶,放入茶壶,浇入沸水,取出滤网,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茶具也颇为讲究,细瓷薄壁杯,红泥小茶壶。嫣红的茶水涌出小巧精致的壶嘴缓缓流入杯子时,袅袅的`茶香便慢慢氤氲开来。茶汤色泽红润,晶莹剔透。执杯品茶,顿觉脾胃舒爽,唇齿留甘。
品茶的时候,服务员讲起了茶的功效,生长环境,甚至茶的制作工艺。口噙茶汤,耳听讲授,恍惚间,感觉似乎置身广袤茶场,整个人如沐春风,每粒茶叶都变成一个精灵,于广袤茶场翩翩舞动。
后来的日子里,每次去华润万家购物,总忍不住去店里看看有没有新到的茶。时间充裕时,还会沏上一壶,慢慢坐喝,听服务员讲讲茶的知识。临走,顺便买点茶叶。
篇6:喝茶随笔散文
喜欢喝茶,尤其是在工作之后,读书之余,沏一杯茶,看袅袅上升的水汽,任氤氲茶香扑鼻,该是多么的温馨而又惬意。
的确,茶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看似一泡一喝那么简单,其实却有着深深的哲理,有如尘世里千丝万缕的牵连,初尝时苦涩浅浅,之后清香淡淡,随之而来的则是经历了种种情怀后的恬淡和释然,这简直像极了平淡的生活。如若不信,就请你浅浅地啜一口茶,漫漫的咽下,你就会领略到,原来一盏普普通通的茶竟能让我们感受着一抹忧伤,一份恬淡。看杯中的茶叶在水里舒展沉浮,去留无意的闲散和宠辱不惊的淡定就会油然而生。茶叶在杯中舒卷有致,宛然生命的四季在这清澈的水中诠释着生活的苦涩,看白雾在缭绕盘旋,又似柔韧的生命散发的淡淡的清芬。
沏茶虽讲究用具,倒也不必金杯银盏,绿玉斗之类,洁净的白瓷杯就好,最好缀一袭浅浅的兰花,素洁清雅,纤尘不染,仿佛早春三月烟雨空濛中的一片新绿,佳器美茶,相得益彰,方才相映生辉。
捧一杯清茶,细品慢看,看杯中的茶叶经沸水一泡慢慢地舒展开来,水气氤氲,那种美,美得让人凝神屏气,心惊摇荡,像极了古典中的女性,着湘绮长裙,曳一地古风慢慢地起舞翩迁,婀娜动人。说茶如女人,本不是我的发明,想当年,苏东坡就说过“从来佳茗似佳人。” 林语堂先生也有一句精妙的比喻:“第一泡好似十二三少女,第二泡恰如十六岁妙龄女郎,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比较而言,林先生倒显出些许俗气。
最喜欢三毛了,她曾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说得多好呀,品茶,就是实实在在的在品人生。看绿芽翠叶舒展浮沉,馥郁的香气缓缓弥散袅袅升腾。第一道,涩涩的,有点苦;第二道,浅浅的,有点甜;第三道,淡淡的,是萦绕在舌间的那份似有还无的回味无穷的缕缕清醇……
淡泊的生活,如水的日子,若能忙里偷闲捧得一杯清茶在手,于纷纷扰扰的尘世里,就会生出些许淡定和从容,抵拒着尘世浮躁,品味着人生苦短,固守着清心寡欲,凝心静气里,自有一番温润而绵长的快乐,在手里在心间。
篇7:泡茶喝茶散文
泡茶喝茶散文
泡一壶清香浓郁的茶品一品,是一件很优雅惬意的事。在过去是极其奢侈的,在当下只是兴致使然。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受教育在农村,工作依然在农村。在我孩提时候,村上在村子中心地带的一片空地上建了一个偌大的捞池,注满水,专供全村人畜饮用。捞池挖好后渗水大,先后维修过多次,依旧渗水严重,最后一次用黄胶泥在捞池的底部和边缘夯实了厚厚一层,自此不在渗水,即使水位下降到底部,依旧不会干涸。建好的捞池起初没有建围墙,人畜共饮,牛、羊、马、骡、猪自由出入,天气闷热了,牲畜便进入浅水处洗澡降温,粪便全然和在水里面,水极其浑浊,尿骚味极浓,人饮用时,大都会放在水缸澄清,然后再用纱布过滤后食用,有人嫌弃尿骚味大,会在水里加点食盐和糖,以此淡化尿骚味。捞池注满水味道会好些,尤其水位下降后较为明显。家家饮用,户户食用,没人提及,没人过问,全村人竟饮用了数十年。后来县上派技术人员测量检测水质,在普及卫生饮水常识后,村上组织人力,在捞池周围永土胚围了圈墙,仅留一小口供人取水进入,且在入口处的地下挖空铺上厚实的窄窄的木板,留下空当,组织牲畜进入捞池污染水源。
水质虽有所改善,受引水沟污染的因素,但依旧有轻微的尿骚味。家里来客人了,烧了白开水,必然要放上食盐淡化异味,家庭条件稍好的,和在开水里放入白糖,味道会容易接受些。后来,随着家境的好转,喝茶成了常态,家家备有茶叶,户户泡茶喝,来了亲戚喝茶,闲暇了自个儿也喝茶,慢慢就喝出了门道。都觉得泡茶不仅可以改善白开水的水质,茶水的颜色还可以激发喝茶水的欲望,尤其茶水还可以提神助消化。喝茶的人群多了,茶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茶叶有先前的茯茶到后来的'花茶、绿茶和山楂茶,各选其好,各择其味,也仅仅满足于喝茶提味而已。一时间时兴喝茶,家家户户都备有袋装茶叶,每至邻居村里人家,都会喝到茶水。也有人家,嫌泡杯浪费,干脆一次泡出一大水壶茶水来,家人客人轮流喝,反复喝,直到茶水褪色方才倒去。
在我初中毕业那年,村上铺设了自来水管,家家户户在院落开挖了水窖,装上取水装置,在厨房架设了取水管路,拧拧手龙头开关,清洌洌的自来水即刻流出,全村人喜不自胜,方便至极。通上自来水,水质极佳,水清澈透明,没有杂质,没有异味,烧出的开水味道很纯。庄户人家喝惯了茶水,依旧拿茶叶泡自来水喝,都觉得味道不错,喝出了茶叶味儿。村上,老人皆喜欢喝茯茶,认为茯茶厚重,味道浓,喝了解渴暖体助消化。年轻人则喜欢喝花茶或绿茶,认为茯茶苦涩花茶清香解渴提神。老人喝茯茶,常将茯茶泡在水中熬在火口上,慢慢煎熬,熬浓熬俨了方才吸溜吸溜的慢慢品味。年轻人都是急性子,耐不住急,才泡了茶,未及开水变色,端起水杯急不可待的咕咚咚喝起来,没喝出茶味,总埋怨茶叶的多余,浪费了茶叶,糟蹋了好茶,败坏了茶叶的好名声。
我第一次喝茶是在老家,刚工作不久,正逢双休日休息。父亲出差带回来一盒茶叶,盒子精致美观,全木料制成,盒子的正面贴着茶叶的标签,是乌龙茶。打开木盒,里面装有真空塑料袋,沿封线剪开,一股扑鼻的茶香味散出,很讨人喜欢。略微浏览了冲泡说明,迅即烧开开水,用玻璃杯冲泡了一杯茶,茶叶在沸水中慢慢舒展开来,有下沉的,有漂浮不定的,也有在杯口盘旋的,飘出的茶气清香浓郁,沁人心脾。茗一口黄褐色的茶水清凉清凉的,略有一股淡淡的焦糊味,口感很好,我便一小口一小口的品茗,茶香味在口中回味无穷,喝过神清气爽,口舌生津,没了疲惫,多了精神,少了乏困,多了劲头。此后,我便将一盒乌龙茶带在身边,每有空闲,便冲泡了悠然的品茗,感觉极佳,极其雅致。我素来不吸烟,也排斥香烟的味道,始终未能接受。不吸烟,便喜好上喝茶。买过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祁门红茶、铁观音、金骏眉、普洱等茶叶,逐一品茗过,各具特色,茶香迥异。夏季喝绿茶乌龙茶较凉爽,易解渴。
冬季喝红茶普洱茶,较暖身暖胃,助消化,抗疲劳。茶杯也换过不少,玻璃杯,陶瓷杯、紫砂杯,各有各的手感,各有各的口感,用过了皆都喜欢。泡茶的水也更换过不少,先是捞池水,后是自来水,再后便是净水器过滤过的纯净水,也喝过瓶装矿泉水冲泡的茶水,在外地出差,也喝过纯山泉水冲泡的茶水,水质不一样,冲泡的茶水自然有别,越是水质好的水,冲泡的茶水越发好喝,口感、茶香味、后味极其绝佳,极其绝妙,能够品茗出茶叶的极致。繁忙的时候,我不大喜好喝茶,白开水就好,喝茶生怕糟践了好茶叶,繁忙时,心思全然不在喝茶上,也喝不出个所以然来。每得闲暇,必然要泡一壶或一杯上好的茶水品茗消遣,歇息回味茶水的无穷魅力。往往茶水没喝下几口,眼前便出现梦幻般的盛境来,悠然自得,陶然自醉,惬意至极,舒适至极。
心情郁闷了,身心疲惫了,精神欠佳了,思路堵塞了,皆选择喝茶,吸溜吸溜的喝,喝着喝着,便走出了困境,心情霎时豁然开朗,心静如水,喜悦满怀,思如泉涌,顿觉天高地阔,山高水长。
篇8:父亲喝茶散文
父亲喝茶散文
父亲一生最爱喝茶,在他的感染下,几年前我也开始喜欢上了喝茶。
每有空暇时间,我便会呆在家中,悠然的一个人泡杯茶饮用。摆好明亮的茶杯,捏些许茶叶放进,将那刚刚烧开的沸水一注入杯中,就犹如一股清泉飞流直下,只见那碧绿的茶叶被水一激灵,便腾地迅速窜逃上来,恰是一叶叶浮萍飘逸而起,水面即刻就空蒙上了一层薄雾,茶叶片摇摇晃晃地在杯中飞舞旋转,看着给人一种海底世界的美丽遐想。盖好杯子,稍等片刻,浮散的茶叶片又缓缓地一个个坠落而下,最后乖巧地缠绵在了茶杯底部,尚有三几片叶子似乎不愿意随众同游,依然姿态婀娜地浮荡在通体翠绿的浓汁中,款款而动。宛如那仙女下凡,步态轻盈,却又云遮雾绕,欲隐欲现。
我将杯盖轻轻地揭起,一股浓郁香气立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先轻轻地将这袅袅升起的的香茗之气吸入腹腔,唯恐它挥之即去,尔后才浅浅地陶醉地品啜起来。咂一口绿汁,那淡雅的甘美,醇厚的悠扬,即刻就浸入了我的心田,让我顿时产生出一种透彻肌肤的快感,那种烦闷浮躁的心境也得到了宁静。
当我将茶杯慢慢端起,凝眸静思之时,父亲喝茶的情景便瞬间弥漫在了我的眼前,一种眷念思绪也随之萦绕在了我的心头。想到父亲,我就一下子回忆着父亲一生辛苦而平淡的生活往事。父亲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算得上的嗜好也就是喜欢喝茶。在我十几岁时,就发现了父亲平时爱喝茶。那时候家里很贫穷,凭着父亲一个人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干活,才勉强地支撑着一家人生活,因此平时父亲的农活就很重,干累了就经常喝些茶解乏,感觉喝茶特能提起精神,久日久之,对茶水有了依赖性。我清晰的地记得那时在夏天,烈日当头,暑气闷热,父亲一个人在地里收着麦子,由于我年龄小,也帮不了父亲什么,奶奶便把泡好的茶晾凉后,倒进瓦罐里,让我去送给父亲。田野里麦浪滚滚,麦穗沉沉的立于夏风之中,散发着一股诱人的清香,见到父亲,他汗流夹背,头上也没有戴草帽,早已是汗气腾腾,看到茶水来了,他迫不及待地就接过瓦罐一口气喝下一大半,顿时感觉清爽了许多,身上的热气也随之消减,我给父亲擦完汗水,他稍稍歇息后,又挥汗如雨般的收起麦子。我更没有忘记冬天里,寒风呼啸,冰雪刺骨,父亲因农田基建去修地,每次收工回家,都冻得蜷缩着身子,用嘴里的一点热气不停地吹着手心,奶奶把事先泡好的热浓茶赶忙递给父亲,他一边喝着热茶,一边暖着双手,不到片刻,全身就慢慢地温暖了起来。
父亲喝茶不讲究,只要是茶叶,他都能泡着喝。那几年,我二爸还在供销社上班,知道我父亲喜欢喝茶,就每次回家时,都一定给他带上一大包茶叶。在那个年代,一包包茶叶,也蕴孕着他们浓浓的兄弟之情啊!由于平时缺钱,买茶叶很困难,父亲泡茶时也很俭省,他把头遍喝过的茶叶去晒干,再放入一个小铁壶中,加水后在自制的火炉上烧煮,一直要熬得茶水发红发黑,等壶里茶水剩下不多了,他会把象油汁一样的浓茶一小口一小口抿进嘴里,枯皱的脸上露着一丝满足的微笑,似乎这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快乐。父亲熬茶时,我会帮着添柴草,从他被微微的火光映红了的没有表情的脸上,会看出一种生活窘迫而难言的苦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那时我已经开始明白,父亲喝茶是缘于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对生活无奈的一种宣泄。后来,喝茶逐渐成为父亲生活的重要部分,并且他喝的茶浓度越来越大,每当他干完重的农活或者从很远的地方做事回家,首先就是泡杯茶喝,他抓上一把茶叶放进茶壶,在沸水下,茶色变得醇厚幽红,等他把茶汁喝进肚里后,往往会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仿佛要让这声叹气把那些无尽的愁情和那深沉的疲惫循之远去。
父亲就这样艰辛地过了好多年,等我高中毕业回家后,才替父亲扛起了家。等家里的日子慢慢好起来的时候,父亲却苍老了许多,他已不能再干多的农活,但喝茶习惯依然没有改变。我给父亲换了个质量较好的`茶壶,也给他买回好点的茉莉花、铁观音等茶叶,无论什么品种茶,他都会泡得很浓很浓后享用,还仍然把喝过的茶叶再晒干后去熬煮一遍喝,深情地回味一次当年那种苦涩味,每次熬煮茶叶时,又不忘告诫我要勤俭过日子,唯一不同的是他这时喝茶的心情比以前快乐了许多。我家老院子有棵老槐村,我放了张小桌子,让父亲在这儿坐着喝茶。喝茶的时候,我的两个儿子一边嘻闹玩耍,一边等不急爷爷茶水喝完又抢着急忙添上,父亲则开心的笑着。父亲养的那头老黄牛就在不远处,一会半闭着眼睑,静静地伏卧着,一会睁大眸子,默默地流盼着,似乎也在陪伴着它的主人喝茶。夏天,蝉鸣凄婉,秋天,鸟语呢喃,恰似一支催眠的曲儿,朦胧着父亲喝着喝着就进入到一个美好的梦境之中。
就这样,受父亲多年的熏陶,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喝茶,但我喝的茶却很清淡,喝茶的心境也和父亲过去喝茶心情截然不同,因为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每次喝茶,感觉完全品味出了茶叶里那股浓郁的香气,完全体会到了生活的充实与美好。偶尔有时会放多叶子,茶水有了苦涩的味儿,我就不由得想起了父亲,想起他用的那个茶壶和茶壶里浓酽的茶汁。我最终懂得了父亲在那年月为何喜欢浓茶的苦涩之味。
想来父亲故去已有十三年。他有时还会端着茶壶走进我的梦境,他憨厚地笑着,眼睛亮亮的,似乎已经抿了一口浓茶而觉得非常地舒坦和安逸,又似乎对我说:“还是浓茶喝起来够味。”每当从这类梦中醒来,我的眼角总会挂满泪珠。我感到很难过,难受父亲劳累了一生,没有享上多少福就匆匆离开了我,也感到很愧疚,内疚父亲虽然喜欢喝茶,却并没有真正喝到好茶。他喝的那些茶,其实全是人生的苦难浓茶。
这几年,每到父亲的忌日,我便会准备一包茶叶和其它祭品,和弟弟一块把它敬献在父亲的坟茔前。我把家里人的平安讲给父亲听,把家里买的房,产的粮,栽的桃树都要细说一遍。我要让父亲知道现在家里日子好了,让他安心在那边,泡上一壶酽酽的浓茶,舒心满足地抿呷着、咂摸着。
篇9:喝茶唯美散文
喝茶唯美散文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观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GeorgeGissing)的、草堂随笔”(原名PrivatePapersofHenryRyecroft)神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东方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ofTea,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象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更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字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清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儿,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千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必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最,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最为合式,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因以一桥而跨三汊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日周德和者,制茶干最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可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才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曰:
辣酱辣,
麻油炸,
红酱搽,辣酱1:
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
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唯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好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唯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
日本用茶淘饭,名日“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谈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因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篇10:喝茶优美散文
喝茶优美散文
一个水与树叶的故事,终局是茶。水是纯的,叶子也是纯粹的,当它们相遇,就是所有的故事与话题。因为它我们同伙相聚,没有话题变成话题,一个水与叶子的伸延。
也许真的.,有空一路坐坐,看看一张叶子闻闻那水,它们的故事不是本身,只有你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同伙能一路能久久一见,各自安好就是一种快活与幸福,岁月能有彼此弥足宝贵。
正人之交淡如水,风格虽好可总认为少了些什么,毕竟我们还有情面不是?叶子改变了水的清纯,水也给了叶子的伸展与释放,没有说谁是最好的或者谁不好的,同伙也是如斯,没有说那个是真心的或者虚假的,人总要照样有本身个性的角落,过多的计较同伙就不再是同伙。聊着话题,也许可有可无,也许直白如水,但我们一路就是那张叶子。在拥挤的茶肆,分不清话题的烦嚣吵杂。但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交换,茶会由浓变淡,同伙间的话题也会有多变少,最后可能是默默面对,可此时倒是一种享受,那种相处无言的默契,与放松。
篇11:学会了喝茶散文
学会了喝茶散文
曾几何时,总是心浮气燥,时常碰壁,喜欢钻牛角尖。而当我能够坐下来,给自己泡一壶茶,从起初的铁观音的兰花香气让我对一片茶的惊奇开始,到现在的无茶不喝,开始对茶已经深深的依恋。
喝茶能够帮助人心平气和,凡事看淡了,也就心地淡然,胸怀坦然,就学会了淡泊,淡泊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更清晰明确了自己目标。淡定,是固守自己的所得,珍惜自己的幸福,领略生命的真谛,才会简单而又快乐。
茶不再是包治百病的药,而是一种止渴生津饮料,更是一种可以养生怡情的载体,也不再追求哪种茶可以对人体更有好处,茶的内涵物质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不同的人对某种茶的偏爱不同。
茶的包容性非常强,让人懂得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不该喝,做人也要学会像茶这样的包容。学会宽敞的思路、宽宏大量的胸怀。从学茶中,逐渐学到想得开一些,思维空间就大一些,心胸宽阔一些,处事宽容一些,眼睛就会明亮一些。当我们不再拘泥于茶的品种,茶的产地,茶的价格,我们才知道茶就是茶,与功利无关。
随着喝茶的.茶龄加深,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茶已经不是对身体有好处,茶也让自己渐渐悟出自己渺小,茶虽小,却有那么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我们总有太多的未知和惊奇需要去挖掘,有太多没有去的地方需要去发现。
学会了喝茶,保持空杯的心态,学会了汲取和接纳,对任何事物不只看表面,而看它内在的逻辑,看它对于自己的正面意义,空杯心态才能让人充满正能量。
茶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坚持。喝茶不仅带给人身体上的健康,更带来是精神上的享受和气质上的提升。
一人一茶一世界,坚持喝茶,获得品质和精致的生活内容,也使得对生活、对人生追求目标更加明确,满足才不会让人生膨胀。坚持喝茶,逐渐发现生活中很多精致的细节,原本就存在,学会喝茶,打开了自己对细节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