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G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上帝已经很爱你随笔,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上帝已经很爱你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上帝已经很爱你散文
上帝已经很爱你散文
跟朋友聊天,有一个问题很让朋友苦恼,为什么做好人、做好事,不受奖赏甚至连表扬都得不到,而那些不做事、做不成事的人,却常常得到很多。这也是我想过的一个问题,我也想了很长时间,直到我看了这篇文章……
1963年,一位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蛋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公平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了不下千封。每次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里都非常沉重,但他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样的提问。正当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也许他一生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勒·库斯特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订婚仪式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都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这一情景,幽默地说了一句话: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西勒·库斯特说,正是牧师的这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右手本身就是非常完美了,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同样,那些有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
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的最高奖赏;同样,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因为,善人、高尚之人能够体验到其他人所无法体验的感受、精力、美好。西勒·库斯特发现这一真理后,兴奋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一个好孩子,就是对人的最高奖赏”为题,立即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刊登以后,在不长的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1000多家报刊,并且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将这封信重新刊载一次。
我找到了答案:如果你是一个好人,那么你就不要再要求得到什么回报,因为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上帝垂爱你的明证。我们因此而能体验到人生许多美好的情感和经历。
篇2:上帝已经很爱你的励志文章
上帝已经很爱你的励志文章
跟朋友聊天,有一个问题很让朋友苦恼,为什么做好人、做好事,不受奖赏甚至连表彰都得不到,而那些不做事、做不成事的人,却常常得到良多。这也是我想过的一个问题,我也想了很长时间,直到我看了这篇文章……
1963年,一位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因为她切实搞不清楚,为什么她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褒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捣鬼的戴维,她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只甜饼。她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公正吗?为什么她在家和学校常看到一些像她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前驱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标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处分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了不下千封。每次拆阅这样的函件,他心里都异常繁重,但他不知该怎么答复这样的发问。合法他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位友人邀请他加入婚礼。也许他毕生都该感激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谜底让他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勒·库斯特是这样回想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定亲典礼新娘跟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他们完整沉迷在幸福之中,兴许是两人过于冲动,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都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这一情景,风趣地说了: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仍是用它来打扮左手吧。西勒·库斯特说,恰是牧师的这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右手自身就是无比完美了,不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同样,那些有德的人,之所以经常被疏忽,不就是由于他们已经十分完善了吗?
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论断: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的最高奖赏;同样,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因为,善人、高贵之人可能休会到其余人所无奈体验的感触、精神、美妙。西勒·库斯特发明这一真谛后,高兴不已,他以“上帝让你成为一个好孩子,就是对人的最高奖赏”为题,即时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先驱论坛报》登载当前,在不长的时光内,被美国及欧洲1000多家报刊转载,并且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将这封信从新刊载一次。
我找到了答案:假如你是一个好人,那么你就不要再请求得到什么回报,因为这个事实本身就是上帝垂爱你的明证。咱们因而而能体验到人生很多美好的感情和阅历。
篇3:很爱很爱你杂文随笔
很爱很爱你杂文随笔
上午老大说他前几天看见了刘若英的新书,打算带给我,回头找不到了。
我一个人哈哈笑了半天。
说,她目前只有新电影要上映,新书是没有的。
喜欢刘若英这件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至少有我朋友圈,微博,以及QQ的人都知道。
前两年每次去看演唱会的前夕总要提前跟老大打声招呼,不然假期是没有的。他总是说,好的,趁着年轻多恣意妄为下也是不错的。
而爸妈也总是在周末看完我朋友圈怪异的定位时会打个电话追问我在哪?
实话实说,在某某地看演唱会。
他们一准知道是刘若英。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我注意安全。
偶有抱怨说,花个好几千,舟车劳顿去听几首歌这事不值当。
我也不好辩驳,谁让他们是长辈呢!
同事有时也会说一起去看,让我提前订票。于是就有了金华,扬州的恣意妄为。
昨天网易云收回了她的歌的版权,各种社交软件一派祥和。毕竟又可以去她的歌底下写故事评论了。
至今我都无法定义她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反倒后来听懂了几首歌,在某些情感濒临绝境时。
每年放长假回来上班时,心里总是有种欲罢不能的挫败感。远距离的想念,以及开始几天的无所适从,特别痛恨离别这个字眼。
虽然在外的生活条件比家里舒服,虽然待在家里总是有不厌其烦的唠叨,虽然抱怨一年不如一年的节日氛围,但或短或长的人生,相见的次数终归是屈指可数的。此生父母子女一场,终归是场渐行渐远的旅程,总有一个人要先离开。
刚到上海站,已经快晚上九点了。身心疲乏地拖着行李箱进地铁站,却乘反了方向,发觉时,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不知道最后一班公交是几点,拿出手机随意的查询了起来。手机播放器里随机播放到她最近一场演唱会live版本的歌,顿时心里像被什么温暖过一样。
远距离的焦虑,旅程的困乏,都被抛之脑后。人生好像有了新的可能。
如果人生必须要感谢一些人的话,她应该排得上前三吧!
其实一向以来都是安静惯了的,不会主动去维系什么情感,对这个世界也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本质上的东西未曾背离过,比如老友有什么需要,总不会推脱。但鲜少去闲聊,或者见面也只是回程停留时大家吃个饭。现在这种机会就更少了。有的人甚至一两年都未曾见面,都活在彼此的朋友圈里。
前天老友生日,看见她刷微博。我还诧异说,不应该是隔天的吗?
晚上发了条讯息简单的祝福了下。
数字记忆能力简直白痴,但总是在每年过完年的时候知道心里还有件事,但永远记得的那天是比她生日晚一天。也算是无心之过。
她说,除了家人,就是你了。
正因为自己秉持的这种信仰,十二年,甚至更久远的日子里,换了多少播放器,可她的歌依旧保留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有人评价过她的歌,千万不要在难过的时候听,不然整个人会彻底奔溃的。
我试过,就在上海的最后一天。把《很爱很爱你》听到麻木。
因为有了信念,才决定要付诸行动。
咬牙跺脚买了上海返场的门票,日子慢慢靠近,心情愈发紧张。为这人生的第一场演唱会,也为这第一次会面悸动到失眠。
我不知道她当天要唱什么,于是用了一个下午整理出了她二十几张专辑的所有歌,想挑一些来推荐,可是最后无法删减,于是只能选几张自己特别喜欢的专辑。
可能是心诚则灵吧!无意去圈她,却被她点赞了。由于这篇浅薄的文字,认识了老谭。
加了微信,约着一起去看下一场。
绍兴我去了,是他给我匀的票。我去了,他也去了,但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网友见面,相见恨晚。
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区域分享,收获着各自的感动。
也是因为这里,才误打误撞地见了正正两面。可能就此误了终身。
也是加微信,一开始各种拘谨,像两个淘宝客服在聊天。后来三个人建了个群,一起开荤段子。有可能彼此性格上有棱角,然后互删了彼此。
我一直郁闷了很久。谁不是宝宝来着,谁没有个脾气,绝不认输。
微信虽然拉黑了,但微博还关注着。
某天老谭私信说,上次多有冒犯,微信还是加回来吧!
我也不好故作矜持,顺势回了句,我不记得你号码了。
这是一次。
正正是第二次,好像是前不久通过老谭又加回了我微信。
我不再问为什么了,感觉多认识一些人总是好的。且三观五官还能有得聊。
开年第一天上班,就被告知要收拾收拾去小城上班。折腾了一个礼拜,待回上海时,只一天的时间。
觉得要郑重告别,不留遗憾。
至今都觉得北京那一次过于仓促,还有那么多的地方没有去过,想着来日方长,却也是未有归期。
也就是因为这几天和正正偶有聊天,知道他失恋了。正好我也有空,要不大家聚聚?
一拍即合。
临了要见面时却有点后怕,想临阵脱逃。可是人生总是要有第一次的孤勇去见面的,何况在这之前已经有了两面之交。微博,微信也有聊过。
怕只怕我们都太闷了。
结果是闷的,舒适且不尴尬的沉默,只做到了后五个字。但彼此间的气场是有所了解了。
期间三个人的微信群又热闹起来了,老谭在异国他乡发来贺电,恭喜两位网红合体。发红包要合照,又说了好多有的没的。
看完电影回去时,第一场春雨拍打在脸上,耳机单曲循环着《很爱很爱你》。
只想谢谢刘若英,谢谢Renext我敢,谢谢正正,谢谢老谭,也谢谢我自己。
在这座不太喜欢的城里,感受到了同温层,甚至更深刻的情感。
三年半时间在这座城发生的所有不愉快,我们一笔勾销。愿改天回来,我们依旧半生少年模样。
篇4:背诵,想说爱你很容易教师随笔
背诵,想说爱你很容易(教师随笔)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为了应对高考名句名篇的默写,老师们可谓八仙过海,各出其招。但诗词背诵范围广,易遗忘,甚至有时背了的没考,考了的没背,因此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负担日益加重的学生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可立竿见影的做数学题,背历史事件等方面。正因为如此,调动学生背诵诗文的积极性便成为诗词积累的重要前提。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念念“三字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的“三字经”,即“压”、“调”、“用”。
压
“压”,即压力。作为普通中学的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会很深刻地体会到,学生背诵起在初中学过的诗文是琅琅上口,可是到了高中,背诵上个星期学过的诗文都会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除了初中生机械性记忆较强外,更重要的是初中的教师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督促学生背诵,而高中的教师则更强调自觉性,但普通中学的学生普遍自觉性较差,没有了老师的督促,便松懈下来了。因此我认为在背诵方面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一开始是采取在课前五分钟以默写古诗文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部分学生靠作弊蒙混过关。于是在默写的基础上,我又结合了抽查的方式。每到星期一就定下本星期的背诵任务,然后在周三、周五的早读课各抽取五位同学当面背诵,背得好的给予肯定,没背好的则另找时间继续背。双管齐下的压力政策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一些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也能非常熟练地背诵一些诗文了,甚至还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问我怎么还没轮到他背诗词。
调
弹簧压得太紧了就容易折断。同样,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压,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压的同时还要适当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去学。为了让学生体会背诵的快乐,我主要采取了诗歌接龙与诗歌朗诵比赛两种方式。在学期初,我就将本学期的背诵计划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确这学期的任务。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诗歌接龙。方式之一就是由其中一组的同学开题,然后叫下一组的一位同学接题,接得上的就继续叫下一组的同学,接不上的则另起一首诗,然后叫下一组同学。正式上课铃一响,科代表就统计每组接不上来的同学的人数。诗歌朗诵比赛则安排在学期末段进行,同时对在前一阶段诗歌接龙中表现最好的一组进行表彰。
用
如果背诵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对名句名篇的考查,付出的时间未免多了点,但如果能在写作中适当运用诗句的话,作文将增色不少,并使学生充满成就感,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去积累诗词。因此我还会利用作文课与他们交流如何将积累的诗词运用到写作中去。
名句拟题
题好文一半,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影响到作文的艺术感染力。而引用诗句就是拟题的好方法之一。如《人间诚信今犹在》、《怎一个“忍”字了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名句开篇
如果能够在文章开头巧用名篇名句,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显现自己的文学底蕴,如:
《出师表》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是非。 (湖南卷《勿以亲疏论是非》)
名句入篇
在文章中引用或化用古诗词,能使文意庄重典雅,语言流畅而不失华丽之风,如:
乐观就是前途茫茫时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乐观就是潦倒失意时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观就是时局动荡时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又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的人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的人渴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有的人为‘天长地久有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陕西一考生的《其实阳光很灿烂》)
名句结尾
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一篇文章有好的结尾,能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如一考生的作文:
柏拉图“背叛”先师,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布鲁塔斯在刺入恺撒最后一剑时说:“不是我爱恺撒少,而是我爱罗马多。”当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真理冲突时,他们是多么可敬的言传身教!
当学生知道积累的诗句还可以这样运用在作文中,增添作文的文采时,我想背诵诗词将更多的是他们自发的行为。
枯燥的学习总是会令人望而却步的,更何况当我们面对的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呢?适当地变换点“花样”,我想学生将会认识到,背诵,想说爱你很容易!
楼兰
篇5:很爱很爱你啊,亲爱的老妈杂文随笔
很爱很爱你啊,亲爱的老妈杂文随笔
手腕上有一只很细的银镯,非常普通的款式,上无任何修饰。若说它有任何特别之处,那就是它的内侧刻有「长命富贵」的字样。一直都不太喜欢带首饰,因为觉得累赘。这个手镯是我妈不知从何处得来的,特要我戴着的。
嗯……开始时的确觉得新奇好玩,所以欣然从命。现在嘛?赏之无味,弃之又不忍。好歹是我妈的心意,总不忍心辜负啊。从前一直以为我妈通达事理睿智明哲是个不信神佛的人呐,不晓得从何时起竟也如此认真“迷信”起来。算来也近知天命的.年纪了,怎么反而信了命运的邪啊?
还记得过年的时候,老妈一脸虔敬,向她的神佛求祈,祈愿家人平安顺遂。我还跟她玩笑说,我向来运道不佳,不如帮我来年转运啊?这世上恐怕只有母亲会把儿女的戏言当真,更何况命途一事于她们而言「兹事体大」。所以,除夕之夜,我妈特特跑到老家附近村庄一个不知来历的小庙去烧香……
若换了平常,我定又要笑她痴愚了。还会义正言辞地告诉她神佛之乌有,求拜之徒劳。告诉她,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但是看着她一遍遍地重复着在我看来可笑无谓的求祷,看着她一次次满怀期待地跳入众神的樊篱……这些话,我实在说不出口。
是啊,如来是幻,但母亲对子女的希冀与祈愿真实无虚!一次次的真心枉付,一次次的徒劳无功,是她们无以安放的牵挂和盼望啊~ 还有,我觉得有时候是非真相可能真的没那么重要,抵不上一句「我喜欢、我愿意」。所以,她开心就好咯O_o
PS:不知道是不是老妈的祷告起了作用呢,我今年直到目前为止运道尚佳。但我可不谢神佛,我要谢我老妈多年来无私的枯荣,谢她无时或放的挂牵。我未做过母亲,但我已了然身为母亲所有的牵念、惧怕、欢欣、失落……我未见过神明,但我见过比神明更让我叹服到几乎要俯首下拜的母亲。那么多的生命由她护佑,那么多的愿与盼由她一力承担,众多牵念相连才有了绝美的人间如我们所见!
祝愿所有的母亲安乐无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