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Z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浅谈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持续利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浅谈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持续利用,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浅谈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持续利用
浅谈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资源持续利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喀斯特特定自然资源条件下山区农业结构现状及所面临问题的分析,在资源持续利用原则下,通过寻求对喀斯特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模式和途径的方式,使喀斯特山区人民摆脱贫困的现状.作 者:伍静 周珊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贵州,贵阳,550059 期 刊: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Journal: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 “”(5) 分类号:X3 关键词:喀斯特 资源 结构调整 旅游篇2:京九线(江西段)资源与持续利用
京九线(江西段)资源与持续利用
京九铁路的建成,给沿线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京九沿线具有丰富的资源,京九线的'开通,加强了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目前,如何做到既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又切实保护自然资源,使其能实现持续利用,并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失误,这是京九线(江西段)区域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 者:余青雪 作者单位: 刊 名:江西省团校学报 英文刊名:JIANGXISHENG TUANXIAO XUEBAO 年,卷(期): “”(2) 分类号:F20 关键词:篇3:安徽省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安徽省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在对安徽省耕地资源面临严峻形势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其持续利用潜力,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作 者:刘新卫 黄大鹏 蔡爱民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刊 名:土壤 ISTIC PKU英文刊名:SOILS 年,卷(期):2001 33(6) 分类号:F301 关键词:安徽省 耕地资源 持续利用
篇4: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摘要:耕地是人类生存之本,我国耕地资源本不富余,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引发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使得我们对耕地资源的使用是掠夺性开发,耕地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且资源在不断减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耕地现状及问题的阐述、分析来探讨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主题词:耕地 现状 可持续利用 途径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人们生存要以食物为基础,而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农产品,又必须从耕地中获取营养。耕地是具有肥力,能生长农作物的土地,它提供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原料。可以说,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粮食”。然而,当前各地城镇建设的占用、耕地被污染等,使适合农作物生长,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持续减少,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耕地资源现状及问题
1.1耕地资源不足,且在持续减少。
耕地退化是指人类对耕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耕地地力下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耕地土壤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特性的下降。
一是耕地水土流失。由于植被破坏、覆盖率低,使耕地水土流失,导致耕层变薄,形成了日益严重的耕地侵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耕地流失的耕层表土,相当于全国耕地削去10mm厚的肥沃表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化肥的养分含量。
二是耕地荒漠化。全国荒漠化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7.3%,相当于14个广东省的面积。
三是耕地盐渍化。我国目前盐碱耕地约677万公顷,其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力差,土壤板结,成为我国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
四是耕地被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垃圾增加,工业发展和乡镇企业的突起,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到土地中,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置不当等,造成大量的耕地被污染。
五是使用不合理。在现有耕地中,有相当一部分耕地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保肥能力下降,重使用轻养护,产出水平低。中低产田面积大,约占耕地面积的71.3%。
1.3耕地监管不严,闲置率高。
我国制定了《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刑法中增加关于保护耕地的法律条文,部分省区还制定了相应条例、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耕地保护、利用行为,但部分人员对耕地保护意识的淡薄,造成了法律执行困难。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国土执法部门监管不严,降低了耕地保护相关法律的权威。建设盲目性造成大量耕地被占用而又未开发利用,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由于城市的发展,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达3.5万平方公里,圈占的耕地有43%闲置,造成耕地严重浪费。
2.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必要性
2.1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迈入了21世纪,正走向信息化时代,但农业作为原始而古老的产业,有着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2.1.1耕地是食物供应的“基地”。
土地对于一切物质财富的生产,虽然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第一、农业是直接利用植物的生命力和太阳能进行生产的部门,这就要求它必须使用大面积的耕地;第二、在其他生产部门中(除采掘业外),土地不过是一个立足和活动的场所,但在农业中,土地不仅是一个立足和活动的场所,而且农作物还以其自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必须从土壤中吸取营养,供应其生长发育。
2.2耕地是有限、不可再生资源。
所有其它生产资料都是人们的劳动可以创造、增加的东西,而耕地则是大自然本身的产物,人们可以改良已有的耕地,也可以把荒山、河滩、沼泽等改造成良田,但不可能创造比土地面积更多的耕地,而且耕地位置不可移动,因此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用地的恢复有很大地域局限性。所以,耕地是一种特别珍贵、数量有限、不可再生的生产资料,这就要求在社会发展、农业生产中必须特别重视耕地的保护,充分合理利好耕地。
2.3耕地是维持农村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虽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跃,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食的问题始终是各级政府应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我国有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土地生产是他们主要就业途径和收入来源,只有农村保持稳定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生活最基本最可靠的保障,减少一亩耕地,农民就减少一亩生存“地”,就减少一份生活的保障,增加一份社会不稳定因素。耕地保护是保障群众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必须切实予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
3.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保护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对于农业生产、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为切实保护好耕地,维持我国的长远发展,必须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保护耕地,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耕地保护意识。
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多途径、宽渠道的广泛深入宣传《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与耕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保护耕地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让所有人都真正明白耕地是人类之母,是有限资源,意识到当前耕地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才能维护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保护耕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以各种实际行动加强耕地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3.2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耕地监管。
一是应加大对国土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以便及时发现、研究和处理耕地利用与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耕地违法现象进行严格执法,促使国土管理干部成为合格的“国土卫士”。
二是国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管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要切实予以保障,防止出现建设用地审批不严,乱占滥用,破坏耕地和不批就用,多批少用,少批多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是对潜在的污染企业进行整改,防止耕地污染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大对耕地污染事件的查处力度。
3.3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
由于当前土地征用制度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处理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挤占了大量的耕地,为保护好耕地,必须做到:
3.3.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
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把对耕地占用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严禁随意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调整规划,占用规划外耕地的,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也应尽量节省用地,减少对耕地的征用。同时减少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审批。比如高尔夫球场,在我国内地高尔夫的市场并不见得成熟,但各地却热衷于建设,一个18洞标准杆的球场需地就上千亩。还加上周边房产开发等占用土地将达到几千亩,形成大规模耕地资源的占用。
3.3.2提高征用补偿标准。
在征用耕地时,对农民补偿费用少,征用成本低,一些企业特别是一小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私营老板,看到了土地市场的增值潜力后,在各地巧立名目,变相圈地,形成增值分配的不合理,这样就更进一步促进了一些企业的变相圈占耕地的积极性,大势圈占耕地。
3.4加大投入,提高耕地质量
3.4.1合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肥力。
耕地只要使用得当,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其它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等,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怎样爱惜,都会逐渐磨损、陈旧,以致报废,相反的,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耕地,只要合理利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施用有机肥、轮作、种植绿肥等,不断培肥土壤肥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因地置宜发展生产,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益。与此同时增加投入,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
3.4.2改善耕地环境,提高单位产出。
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条件,我们一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保护自然资源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二是可以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排灌沟渠硬化、增加排灌设施等,提高防预自然灾害的能力。
3.5加大复垦力度,增加耕地资源。
把全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都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起来,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变宜垦地为耕地,提高土地垦殖率,从而减缓因城镇建设、国家重点建设等对耕地征用而带来的耕地下降速度。同时,垦荒是改造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活动,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对荒地资源进行综合性考察和深入研究,然后科学确定利用方向和分期分批的开发利用方案,在垦荒过程中还应注意投资的经济效果。
篇5:可持续利用下水资源论文
可持续利用下水资源论文
一、榆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供需矛盾是目前榆林市水资源持续利用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然而,解决这一问题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首先,由于长期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榆林市在水资源的勘测和数据的管理分析上有较大不足,目前许多数据还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获取的。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自然条件的演化,水资源数据势必会有了较大改变,这一现象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榆林地区水资源造成了巨大阻碍;其次,水利工程基础薄弱。榆林市各地水利工程的规模普遍较小,而且在实际利用中供水规模难以达到设计理论水平,大大影响了日常的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改善已有的水利工程,夯实榆林市水利工程基础,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用水缺口巨大。榆林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最核心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于全市的供水缺口非常巨大,“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的供水缺口达到了4.5亿立方米,导致生产、生活用水的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榆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环境污染严重
榆林市的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工业污染,特别是矿区污染。榆林市是一个各种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煤、气资源特别丰富。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的超高速发展,对于矿产和能源的需求量日益上升,这也为榆林市的资源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多年来只重经济效益,忽视环保效益,导致目前资源矿产区域的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直接影响了农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安全。目前,全市的水污染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达标排放量不到20%。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首先,在榆林这样水资源极度匮乏区域,全市内对于节水的宣传不强,市民的节水意识比较淡薄,这不利于水资源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许多水资源利用政策也难以普及;其次,缺乏执法。无论是从专门的水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还是基础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相关规定的落实,榆林市都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水资源保护法规,加大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构建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最后,缺乏新技术的应用。目前榆林市在水资源保护领域采取的还是相对落后的传统手段,主要依靠用水规划和水资源的外调来解决全市的用水问题,缺乏对于节水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以农业灌溉用水为例,榆林市范围内农业灌溉平均用水定额为322m3/亩,灌区渠系利用系数在0.5以下,水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
二、虚拟水角度的榆林市水资源压力分析
虚拟水概念最早由以色列的农业研究人员提出,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所需的水资源的数量。虚拟水概念的引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榆林市实际的用水需求总量。此外,结合虚拟水概念,学者又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将人类消费和水资源系统联系起来,并直接反应一个地区实际的水资源消耗量。水足迹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环境用水。这三部分的水资源量之和为该年的总水足迹,其与人口的比值即为该年的人均水足迹。总水足迹与总可用水量之比可以表示出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压力状况,正常情况下,水资源压力的数值小于1,说明该地区的水资源理论上可以自给自足,并且可以通过较为方便地手段缓解水资源压力。当该数字大于1时,则表明该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处于缺水状态。利用算模型,我们对榆林市、和的用水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榆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加强水资源调查
目前榆林市的水资源整体状况仍并不十分明确,许多数据亟待更新。因此,首先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全面摸查全市的水资源状况,通过科学手段对水资源的存量、用量、可开发量等一系列数据进行调查整理。此外,对于重点的水源地,要加大研究调查力度,并且编制长期的水资源数据调查规划方案,逐年逐步完成。这些数据可以为榆林市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参考。也是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相关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采用新技术,改善工农业用水现状
对于现有的工农业生产活动榆林市应该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重点管理,在其生产中的用水量、采水方法和排水质量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一旦不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律要求整改,并且通过行政手段对其进行监督、处罚。此外,还应该帮助这些工农业生产组织和个人,引进相关的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由政府牵头,组织和个人参与的方式,加大整改榆林全市的水资源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对于未来开工建设的工农商业组织,应该有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准入门槛,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引入更多地健康、绿色产业,改善榆林市整体的用水环境。
(三)虚拟水调配促成产业转型
榆林市水资源严重匮乏,应当把有限的水资源更多地利用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的部门和单位,减少耗水量多,经济和社会效益都较低的产业发展。对于耗水量多的产品可以多从外地购买,充实本地市场,通过市场倒逼上游生产组织和个人改变生产经营策略,向节水型产业发展。
篇6:山区农业结构调整需澄清两个等式
山区农业结构调整需澄清两个等式
近年来,广大山区的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一直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列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经过长期努力,确实也抓出了一些成效,山区农民在调整中受到了实惠,收入增加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农业的`要求也不断更新,农业结构的调整也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然而,各级政府在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在认识上有两等式需要澄清.
作 者:赵庆香 作者单位:广西靖西县计划局 刊 名:计划与市场探索 英文刊名:MARKET FORUM 年,卷(期): “”(5) 分类号:F3 关键词:篇7:山西白羊草草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山西白羊草草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白羊草草地在山西广泛分布,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草地类型之一.以白羊草为建群种形成的草地群落,在山西各类型草地中面积最大,有2.182 1×104km2,总载畜量5 073 075(羊/a).山西白羊草草地主要由19个群系组成,其中草丛有8个群系,灌草丛11个群系.白羊草草地中饲用植物的`适口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的有80种,主要包括:(1)禾本科的白羊草、羊茅、黄背草、无芒雀麦、马唐、糙隐子草、中华隐子草、披碱草和早熟禾等;(2)豆科的兰花棘豆、铁扫帚、长萼鸡眼草、糙叶黄芪、本氏木兰、野苜蓿等;(3)莎草科的披针苔草等;(4)杂类草的委陵菜、鹅绒委陵菜、猪毛菜、鸦葱、阿尔泰紫菀、茵陈蒿、山韭、茜草、老鹳草和柴胡等;(5)半灌木类的达鸟里胡枝子、多花胡枝子、茭蒿、百里香等.针对白羊草草地的利用现状,提出了白羊草草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对策.
作 者:范庆安 庞春花 张建民 张峰 FAN Qing-an PANG Chun-hua ZHANG Jian-min ZHANG Feng 作者单位:范庆安,FAN Qing-an(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庞春花,PANG Chun-hua(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张建民,ZHANG Jian-min(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张峰,ZHANG Feng(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9(4) 分类号:Q948 关键词:白羊草 草地 保护和利用 山西篇8:论西部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论西部地区的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我国西部地区12省市拥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森林、生物等自然资源.这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从复合系统的角度认识资源,从全球大市场的高度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资源.西部资源开发必须树立“市场与生态并重”、“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西部地区由“以资源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变,由粗放型的资源开发模式向集约型的资源开发模式转变,保证西部地区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作 者:郝东恒 陈安国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刊 名: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年,卷(期): 26(3) 分类号:F061.3 关键词:西部地区 资源 可持续 开发 利用篇9:园林花卉业的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园林花卉业的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通过对园林花卉业发展中潜在消耗农业及环境资源的隐患分析,阐明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观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作 者:张树生 朱华兵 何美仙 方勇 胡蕾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刊 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3(3) 分类号:F3 关键词:园林花卉业 发展 资源 可持续利用篇10: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农地产权制度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中不利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构想.
作 者:陈勇 韩桐魁 车裕斌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刊 名:农业现代化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02 23(4) 分类号:F323.211 关键词:耕地 可持续利用 产权 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