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努力不长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免疫学试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免疫学试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医学免疫学》生物试题
1同种异型抗原( A)
A.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B.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分布相同
C.是定义同种类型蛋白的抗原
D.不能诱导同一种属动物间的免疫应答
E. 在免疫球蛋白中,只限于 IgG
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 是(E )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3.哪两类Ig 的H 链有4 个CH 功能区:(B )
A.IgA 和IgG B.IgE 和IgM
C.IgD 和IgG D.IgA 和IgM
E.IgD 和IgE
4.在旁路激活途径中C3转化酶是( A )
A.C5b6789n B.C4b2b3b C.C4b2b D.C3bBb E.C5b678
5.半抗原:(D )
A.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特异结合 B.是大分子物质
C.通常是多肽 D.本身没有免疫原性
E.本身没有抗原
6 .①外源性抗原的递呈,②胸腺内阳性选择,③NK细胞杀伤过程,④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上述哪些过程与MHC限制性有关(A)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E.①+④
7.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D )
A. C12345-9 B. C13245-9 C. C14325-9 D. C14235-9 E. C12453-9
8.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B )
A.CH区 B. VHVL区 C. VH区 D. VL区 E. CL区
9.下列哪种作用特点是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 E )
A.网络性 B.重叠性 C.多效性 D.高效性 E.特异性
10.人类的MHC定位的染色体是( D )
A. 第9对染色体 B. 第17对染色体 C. 第2对染色体 D.第6对染色体 E. 第22对染色体
1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C )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同种异体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超抗原
12.IgG可被胃蛋水解酶切成为( B )
A.2Fab段+FC段 B.F(ab’)2段+PFC′ 段 C.2Fab段+PFC′段 D.Fab段+Fc段
E.F(ab’)2段+Fc段
13.免疫对机体( C )
A.正常情况下有利, 某些条件下造成损伤 B.有利
C.有利也有害 D.有害 E.无利也无害
14.不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 B)
A. D因子 B. C4 C. C3 D. C5 E. B因子
15.如下哪组肽链组成HLAII类分子( A)
A.α和β链 B.Ig的L和H链
C.一条链 D.α链和β2M链
E.三条肽链
16.补体参与下列哪项反应过程(C)
A.沉淀反应 B.ADCC
C.中和反应 D.细胞溶解反应
E.凝集反应
17关于C3在补体系统中的重要意义,下列哪项不正确(A)
A.C3是补体系统中唯一不以酶原形式存在的蛋白
B.C3在血清中含量最高
C.C3同时参与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
D.C3是旁路激活途径中的第一成分
E.C3片段在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中占有重要位置
18、下列不是固有免疫的特点( C )
A、非特异性 B 、可遗传
C、作用慢而强 D、无记忆性
E、稳定
19、下列不是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E )
A、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素作用 B、调理作用
C、免疫粘附 D、炎症介质
E、T细胞分化
20、下列不是MHC生物学功能的是( A )
A免疫自身稳定 B抗原提呈
C引起排斥反映 D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
填空题:
1抗原分子一般具_免疫原性______和___抗原性_____两种特性
. 2在血里含量最高的Ig是Ig是,出现最早的是.通过胎盘的抗体是,五聚体组成的'抗体是 SIgM ,。
3.免疫功能包括、和。 4、抗体通过Fc 段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NK细胞结合,产生ADCC作用。 5、内源性抗原是指由MHC-I类(HLA-I类) 分子递呈的抗原。
名词解释:
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调理作用:当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抗体的Fc段与吞噬细胞的FCR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HMC: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不仅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而且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补体系统:广泛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的血清、组织液、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Pr,广泛参与免疫防御、免疫调节、免疫病理。
四、判断题
1、HLA1类抗原存在于有核细胞和血小板表面而不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和激活的T
细胞表面。(F)
2、抗体不仅参加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也参加特异性免疫反应。(T) 3、半抗原不具有免疫性进入机体均不能诱发相应的抗体长生(F)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
1、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可分为哪几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性抗原
自身抗原
2、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案例二
1、说明抗体对维持机体生存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抗体与细菌表面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补体系统发挥溶菌效应②抗体或补体分子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③通过ADCC效应,清除胞内寄生菌和病毒④母体IgG通过胎盘或SigA通过母乳喂养输送新生儿,构成新生儿抗感染的重要部分。 案例三: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病人来说维持生命只通过肾脏代替治疗,要么透析,要么肾脏移植 。底,安徽一对夫妻,丈夫身患尿毒症多年妻子一直陪伴在其身边。医生告诉他们只
有肾脏移植才能解除丈夫的恶疾。于是他们来到器官移植中心,妻子坚决要求捐一只肾给丈夫。一周后医院成功给这对夫妻进行了活体肾移植手术。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 答案:供、受者的组织相容性
案例四:以上是单克隆制备流程,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何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答案:产生抗体中实际含有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叫多克隆抗体
是由一个只识别一种抗原抗原决定基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技术叫单克隆抗体
篇2:免疫学教学改革
[摘要] 免疫学是一门生物学、医学、临床医学各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前沿学科,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理论性强,内涵丰富,内容繁杂抽象。
对学生而言,难学、难懂、难记。
在尊重免疫学学科这些特点与规律、抓住学科精髓与实质的前提下,利用课堂语言艺术、启发式教学艺术,结合多媒体演示技术等手段,通过紧密结合生活与临床事例、跟踪免疫学新技术和新成就,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感情,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意识,提高免疫学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免疫学 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 学科交叉 合作性学习
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生命科学三大前沿学科的免疫学,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大大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
目前,免疫学研究已经深人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使过去许多悬而未决的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问题得以阐明,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是免疫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理论抽象,对学生而言,难学、难懂、难记。
此外,其各章节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学起来更是枯燥乏味、困难重重。
为此,如何使其内容由难变易、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是免疫学教师在教学上进行不断探求,不断改革的宗旨。
如何适应当代免疫学发展的要求,针对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的关键。
笔者将免疫学教学改革设想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备课、授课及实践。
一、备课方式改革――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授课计划
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促教学,最终形成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久已通行,对全国中小学教师而言已经是教学活动的常规。
而大学中集体备课活动经验较少。
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生物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
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深奥抽象,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便是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
由于教学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扰。
通过集体备课,正确分析教材,针对各部分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便于集思广益解决教师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使教师向备课的“互补创新型”转换,形成“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能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二、授课方式改革
现代教育理念是把发掘人的潜力,开发人的聪明才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那就必须积极探索,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措施。
1.“温故知新”,注重引导学生
针对免疫学理论抽象性强的特点,还要在每次讲新内容之前.采用回顾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温习上次授课内容,俗话说“温故知新”。
在温故的同时,将当天要学习的内容串联起来,甚至是串联多个内容。
如学习抗体时,要与抗原联系在一起;学习免疫分子时可以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联系起来。
抓住重点内容,重点阐述,甚至是多次重复、重现所学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2.以人为本,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正常与疾病状态下免疫现象与机制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仅用传统的语言教学难以完全表达清楚。
以影音、图片、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多媒体技术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通过声、光、电技术将医学免疫学中的大量的信息具体化,使原本枯燥、抽象、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如:⑴图解法。
通过一个图解启示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性认识,使其更加容易掌握。
例如,我们在讲解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概念以及区别时,如果只是讲解内源性抗原由自身细胞合成,而外源性抗原则是外界物质入侵,就会显得有些抽象。
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上的图1来讲解,这样就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⑵箭头示意法。
很多免疫学术语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比较陌生,抽象深奥,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为了将难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转化成易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我们采用了箭头示意法来对其进行讲解。
如,我们举例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我们就采用了如图2的箭头示意法。
在讲课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多次介绍本系统的框架,从整体去阐述部分,再从各部分又回归到整体。
这样,每一次上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路沿着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入;同学反映容易理解、易于接受。
⑶临床思维法。
免疫学理论知识繁多,如果不能与临床相联系,就会导致教师教之枯燥,学之乏味。
为消除这种弊端,我们在进行免疫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基础免疫联系临床免疫,密切结合临床讲解免疫学知识,这样就会更加凝聚学生的好奇感。
例如,讲到淋巴细胞中的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m alignantlymphomas)原发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中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由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性增生引起。
根据病理学特点的不同,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
HD又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耗竭型(此型预后最差)等4种类型。
而NHL尚无统一的分型,多按形态学、免疫学标志和恶性程度相结合分为低、中、高恶性3组,每组又分若干型。
临床根据病变的范围分为4期,一般说Ⅰ~Ⅱ期低度恶性者疗效和预后较好。
本病在中国并不少见,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1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以NHL居多,HD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与日本相似。
发热、盗汗、消瘦和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表现,确诊要靠淋巴结病理检查,胸片、B超和CT等检查可判明深部淋巴结肿大,有助于临床分期,诊断时有全身症状者为B,否则为A。
一般治疗原则是:HD的Ⅰ、Ⅱ期和部分Ⅲ期A及NHL的Ⅰ、Ⅱ期病人以放射治疗为主,适当加联合化疗;HD的Ⅲ期B和Ⅳ期及NHL的Ⅲ、Ⅳ期病人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
有条件者可做自体骨髓移植加强烈化疗,可望治愈。
总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而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
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上的内容,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3.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消化免疫学理论
生物学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络。
如果将任何一门学科孤立看待,学生在理解上就会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免疫学课同样如此,它的许多理论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才能充分理解,同样其他学科肯定也要用到免疫学知识。
比如,在讲解MHC分子这一章时,学生普遍反映很难理解。
我们分析了症结所在,就是这一章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生物学及遗传学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但学生大约是在一年前学的这两门课,对知识的记忆已比较模糊,上课时对一些概念反应不过来,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课前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在讲解这一与基因密切相关的难点课程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这一章与临床医学有密切的关系,而临床知识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器官移植是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医学话题,而MHC与器官移植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重点讲解MHC与器官移植的关系,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与时俱进,加强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
免疫学教学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各章节内容相互交叉和渗透较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前半部分主要是免疫学基础理论,它是后面临床免疫的根基。
我们在教学中了解到学生爱好听临床方面的实例,在教学中讲述相对抽象的基础理论时可以举相关病。
利用生活素材,掌握知识本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后面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5.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根据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还要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或方法来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宰地位,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从属地位,这样的教学形式死板,学生思考空间狭窄,结合各章节内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如现今流行的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摸索合作互动中通过质疑、实验、讨论、想象,产生顿悟,进而有所发现。
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进行探素,主要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得到未知的结果,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
6.对应素质教学目标,丰富考核及评价标准
考核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进行有序教学的有力“杠杆”。
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考核方式积极利用考试以外的其他方式进行考核,进而弥补单一考试评价的缺陷。
我们免疫学考核方案为:平时成绩(20%),期未成绩(70%),实验成绩(10%)。
这样的比例在过去看来足比较合理的,但是现在看来存在局限性.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相应的考核分数比例应提高至少占到5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等比例至少为20%,期未成绩为30%。
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手动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在学校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适应高校素质教育和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深人研究,争取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三、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可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此,我们增加了实用性强的实验,并注重实验内容的整体安排,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认识,要想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必须先从实验入手。
为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功底又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而不断努力。
比如: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思想与策略根据医学免疫学学科特点,对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不同成分参与免疫应答的复杂过程,采用合作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最后以“话剧”表演方式汇报学习成果。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团队精神,使其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其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选择由教室商议选择一个有意义的合作主题,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就向学生推荐需要阅读和了解的资料,如相关教材、期刊、网站等。
其次,教师来确定学术目标和合作目标。
通过分组方式,组员角色的分配,给学生提供课后交流的主题和机会,让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不至于使很多学生在课后觉得孤单,无所事事,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目标。
再次,检验合作学习效果的方法。
在教师介入与监督下,随时给予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这其实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体现。
最后,进行信息反馈。
以话剧方式分组汇报学习成果,并可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然后由评委点评并做自我总结。
综上所述,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以其广度上的多交叉、深度上的多层次、发展上的高速度成为沟通生物学和临床医学重要的桥梁学科。
当代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和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发生、发展等诸多环节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希望能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免疫学教学方法,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良中,马爱新.免疫学教学法初探[J].工作初探,,5(20):140-143.
[2]靳静.医学免疫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8(3):655-656.
[3]宋春霞.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念和思维原点[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55-58.
[4]刘雪兰等.抓住动物免疫学知识特点,探讨其教学模式[J].畜牧与饲养科学,,30(3):102-103.
[5]余慧倩.多样化培养目标下的教育考核方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8(28):44-45.
[6]黄茵.《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0(5):340-342.
[7]孙凤娥,于春涛.初探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6):335.
[8]杨惠军,张冉.合作性学习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9(1):107-108.
[9]李玉红.合作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6-118.
[10]熊洪艳,奏竹,张胜.方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医杂志,2007,48(4):368-369.
[11]宋剑锋.试论如何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9):138-138.
篇3:免疫学教学改革
【摘要】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检验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免疫学检验中的实验课程是免疫学检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临床各种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实行实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免疫学检验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检验医学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对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是临床医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临床上新的医学技术、治疗方法、医疗器械不断应用,临床上免疫学检验的发展越发迅速,此种检验方法属于实验室医学,因此,实验课成为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也就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临床操作能力,以加强对免疫学检验的理解和记忆。
1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是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免疫力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研型、综合性等特点也是理论教学过程中所不可替代的。
但是,当前对于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进行,还只停留在理论验证和现象演示的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够按照教材进行操作,较为盲目和被动,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探索、革新和创新实践,由此导致很多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较差。
此外,很多相关的免疫学教学设备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的提升,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4:免疫学教学改革
2.1开展免疫学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如果只看老师演示,或者是只能够按照书本上的描述进行被动操作,很难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无法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实行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免疫学兴趣小组,进行小组竞赛设计,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检验的相关实验设计越来越多,如设计性、综合性等提高性的实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更深层次认知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实验目的、要求及需要制备的抗体,组织学生3-5个人一组,指导学生在免疫学检验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小组独立进行实验,并得出最终结果。
2.2加强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中,有一些较为经典的实验,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这些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协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这需要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要点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总结,如果出现其他情况,学生也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
因此就必须加强对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在进行某个实验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区别实验室中的三种标签脱落的血清,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3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实验技术培养对于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来说,临床实验技术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如免疫比浊法、免疫标记技术等临床常用技术,这些技术的操作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基本能力。
因此,应当加强对学生临床实验技术的培养,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实验问题,如临床上对于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经常采用哪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等,让学生根据问题找答案,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不断强化实验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能够有效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免疫学检验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临床医学上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由此也就对临床检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免疫学检验是培养医学人才全面掌握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当加强对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日益加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免疫学检验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不断地实现免疫学检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慧玲,邬剑,张吉生,辛华.综合性实验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05).
[2]徐军发,吕世静,杨维青,陈章权,何德.《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尝试[J].西北医学教育,2008(05).
[3]罗晓庆,李兆岩,王慧.免疫学检验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医学研究杂志,2008(07).
[4]代荣琴,侯振江.综合教学法在免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5).
篇5:弓形虫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弓形虫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弓形虫病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全球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全世界各国学者对此原虫的研究十分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对其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该原虫的致病机理和进行有效的免疫预防非常重要.从宿主感染弓形虫后的免疫效应、免疫诊断及其疫苗等方面阐述了弓形虫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 者:王承民 何宏轩 秦建华 郭其祯 陈桂香 刘俊伟 王永强 李培庆 王丽荣 刘丽艳 作者单位:王承民,何宏轩,陈桂香,刘俊伟,王永强,李培庆,王丽荣,刘丽艳(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3)秦建华(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郭其祯(河南省新乡市畜牧局,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4(15) 分类号:Q342+.4 关键词:刚第弓形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免疫检测 疫苗篇6:免疫学双语教学论文
【摘要】免疫学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免疫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多样性也增加了免疫学双语教学的难度。
【关键词】免疫学 双语教学 实践 学习模式
免疫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学科。
随着对免疫学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免疫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学已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指同时用母语和另一种外国语(通常指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授课的教学活动[1]。
由于免疫学涉及内容广泛,且发展迅速,新的理论和词汇不断涌现,一些词汇用英语更能展示其本义,使用双语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
我们通过对生物学专业学生进行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发掘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英语和口语的学习贯穿于免疫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都具备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在听力和英语交际方面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2]。
当我们在课堂上采用英语进行授课时,学生直呼听不懂。
此外,免疫学专业词汇丰富,知识体系抽象,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3]。
因此,要实施免疫学双语教学,必须与高校英语教学相关老师一起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尤其加强学生听力和口语的教学。
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和英汉搭配的原则。
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先采用英文PPT和英语的讲解使学生们对免疫学概念和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在辅以中文的解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该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以中文学习和理解知识为主、英文为辅转变成为以英文学习和理解为主、中文为辅的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的转变也为将免疫学等其它生物专业学科的教学转化成为全方位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2. 联合使用英文和中文备课
免疫学双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角,而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教师在进行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双语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同时准备英文和中文两方面的备课内容。
在免疫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运用熟练及正确的英语进行授课的能力,同时能辅以中文的解释准确传授免疫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既能同时运用英文理解授课内容,又能通过中文解释深化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对教师来说,课堂双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充满挑战。
免疫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学习的内容存在紧密的联系,富含丰富的专业词汇。
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免疫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按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制定课时和授课计划。
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教师应在认真阅读和领会英文教材的基础上,尽量使用简明正确的英文表达知识点,使学生容易消化吸收。
对于复杂难懂的概念或理论,教师在英文讲解的过程中辅以中文解释,使学生较易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
在此基础上,再用英文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发挥网络、多媒体和案例在免疫学教学中的作用
免疫学的知识体系复杂而抽象,许多知识的理解需借助于先进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其中,将网络、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很好的应用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原本难懂或用语言文字表述很难理解的内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更好的吸收并理解免疫学知识[4]。
目前,关于免疫学教学的网站相对较多,其中“免疫学信息网”及国内优秀大学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多数能够在网络上搜索获得,同时,国外各大学的免疫学教学的相关材料也比较丰富,包括众多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免疫学双语教学离不开多媒体,集合教材、网络材料等各方面信息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联合应用英文和中文描述及各种图片和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用英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
对于某些较难用以上方法讲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案例来阐述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解析,更加深入领会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4、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坚持循序渐进授课的原则[5]。
首先:针对学生初次接触免疫学的知识,采取举例、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新知识有初步的印象。
其次,教师应把握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采用动画、图片、线路图和举例等多样化的方式解读这些内容。
同时,教师应具备采用精辟语言总结免疫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将丰富的内容总结成几个关键的知识点,并使学生在掌握关键知识点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丰富所学内容。
再次,教师应能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辅以研究性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作为教师如何准备授课内容及采用双语教学进行讲课,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在免疫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积极温习所学内容,而温习需要学生和教师同时来完成。
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课后积极复习所学内容,并在下一次课时抽取一定时间和学生一起回顾以前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更有效的接受新知识和新内容。
总之,双语教学依赖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协作,教师的英文水平和教学水平、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学校的支持和辅助决定了双语教学的发展程度。
我们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在听力和口语上仍然存在明显的欠缺,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听、多说,提高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
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引导者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应该在英语和中文两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加强自身训练和学习,因为最终的教学成果是通过学生的掌握程度反映出来。
免疫学双语教学是大学教学发展趋势所向,同时,越来越多的课程需要双语教学的加入,这是提高我国大学教育水平及和世界大学教育接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阳雨君. 试论医学双语教学[J].高教论坛, 2006, 2(1): 79~81
[2] 张同利. 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5): 90~92
[3] 韩德平, 田野苹. 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 10(1): 88~90
[4] 席俊, 免疫学双语教学中的专业英语整合模式的探讨[J]. 中国西部科技. , 10(12): 70~71
[5] 李任峰, 王三虎, 田香勤. 动物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1(1): 150~153
篇7:免疫学双语教学论文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其理论逻辑性强,内容相对抽象。
双语教学的应用,为高等医学院校师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免疫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本文从教材选用、授课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本教研室开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教师
医学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
因为其理论逻辑性极强,内容相对抽象,知识结构庞杂繁复,学生首次接触时均感到免疫学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
而双语教学的应用,为高等医学院校师生掌握、传播和交流医学免疫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国家教育部要求医科类高等院校双语授课的课程比例应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目前,全国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部分院校开始了临床医学课程的双语教学。
[1]国内外的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双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潜质,能够使学生用两种语言思考和交流。
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双语教学成为促使高等医学院校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在双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实施仍处于试验性阶段,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需要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本文就本教研室开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实践谈了一些体会。
一、教师备课教材的选用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大多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慰峰教授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作为中文版教材。
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参考的英文原版教材包括:Abul K.Abbas和Andrew H.Lichtman主编的《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harles A.Janeway等主编的《Immunobiology》以及Richard A.Goldsby等主编的《Kuby Immunology》。
它们是西方国家高等医学院校采用的经典教材,也是国际公认的具有影响力的免疫学教材。
这些教材虽然彼此之间在内容及编排上不尽相同,但均整合了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进展,信息量非常大。
教材编写者用原汁原味、文法优美的英语对专业知识作出清晰准确、深入浅出的描述,而且重要的理论均有翔实的实验方法及研究过程的介绍。
这些英文版教材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照片和彩色图解,将免疫学理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我们的备课变得轻松。
例如:B淋巴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是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辅助作用是重点内容,整个辅助的过程涉及很多的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些相互作用具有时间顺序。
如果整个过程只有相应的文字叙述,则不易理解。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中用简单的四幅图将此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尽管双语教学的备课远较纯汉语教学工作量大得多,但由于使用了这些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感到枯燥和繁杂,而是饶有兴趣,免疫学专业知识增长的同时,专业英语水平及授课效果均明显提高。
二、国外优秀的免疫学杂志是备课教材的必要补充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成果经过专家的筛选、整理、编制成书,再出版发行,整个过程要花上多年,在学生开始使用时,有的观点已不够确切。
[2]因此查阅近期出版的优秀的免疫学杂志是授课教师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参考的期刊包括: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Science,Trends in Immunology,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Immuni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等。
我们将所阅读的文献及时总结,定期在教研室开展学术交流,营造了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的同时提高了教研室整体教学和学术水平。
三、学生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教和学的重要依据。
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及早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不宜普及。
学生用书多采用自编教材。
我们教研室以《Basic Immunology》为蓝本,自编教材《Outline of Immunology》。
本教材共12章,前9章为基础免疫的内容,先概述免疫学的基本内容,接下来介绍固有免疫,其后的内容是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后3章是临床免疫的内容,涉及肿瘤和移植免疫、超敏反应和免疫缺陷。
这本自编教材将免疫学的主要内容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使免疫学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辅助学生理解手中的汉语教材。
但由于该教材文字表述较少,不能单独作为学生用教材,我们为学生提供了电子版本的`英文原版教材,他们课下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
四、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篇8:关于免疫学的意思和精选造句
所谓“免疫”原由拉丁字“immunis”而来,其原意为“免除税收”(exceptionfromcharges), 也包含着“免于疫患”之意。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
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篇9:关于免疫学的意思和精选造句
1、肿瘤免疫学与免疗不过是癌瘤研究中这些鼓舞人心的领域之一.
2、运动免疫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任何简单的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3、心理神经免疫学发现,人在发笑的时候,体内会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疼痛。
4、同时,他还参与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鉴定,在免疫学、组织学和解剖学上都有贡献。
5、但是上个月在美国学院关于过敏症,哮喘和免疫学的会议,过敏症专科医师指出很多似乎无毒的物质现在也产生了敏感反应。
6、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免疫诊断学实验室试验方法。
7、植物铁蛋白的免疫学检测琼脂糖免疫双相扩散法显示,制备的豌豆铁蛋白抗血清可与大豆铁蛋白粗提物发生免疫交叉反应。
8、大多数免疫学家解释说,这是一种增强的免疫监视作用,或是免疫系统发现、对抗、消灭病原体的能力。
9、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许多敏感、准确而简便的检测手段相继问世,使CRP再度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
10、目的探讨导致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免疫学因素.
11、着重介绍肿瘤抗原的免疫生物学特性以及如何应用免疫学原理进行干预,提高肿瘤诊断率和肿瘤治疗效果。
12、近年来肿瘤免疫学的研究发展较快。
13、结论改进的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移植免疫学的深入研究。
14、如果没有免疫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统计学和冶金学等等领域无数的进步,我不会是现在这样,事实上我可能根本不存在了。
15、这些结果的取得,为我国人杯状病毒免疫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16、合并想办法的测试的方法学的新免疫学的技术被描述,使书对建立和无经验的免疫学家所关心。
16、造句 网(在线造句词典)-造句大全,几千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哦!
17、近年来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对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了解有了巨大的进步。
18、此领域学生从事免疫学研究,基因工程和医药品发展。
19、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生物,心理等因素,心理应激可影响免疫系统。
20、分化抗原的研究是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21、基于免疫学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为入侵检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22、单克隆抗体用于以免疫学为基础的诊断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放射免疫测定法。
23、人工免疫系统所依据的免疫学原理主要包括免疫网络理论,克隆选择和阴性选择原理。
24、经过透析和冷冻干燥、可用免疫学方法测算.
25、目前在国内免疫学界,他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海归派专家。
26、本科及以上学历,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滤过性微生物学,免疫学或相关专业。
27、目的:建立抗麻痹性贝毒素GTX2,3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制备抗GTX2,3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
28、结果:中药内服配合皮肤外治法治疗痤疮疗效甚佳,痤疮患者的免疫学改变和治疗疗效有直接联系。
29、虽然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免疫学因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篇10:关于免疫学的意思和精选造句
1.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新兴学科。
2.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免疫调节剂已成为药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3.心理神经免疫学发现,在人发笑的时候,人体会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疼痛。
4.西药组作为对照组,观察了临床疗效和免疫学指标血清睾酮的变化.
5.提出了一种人工免疫学习算法,该算法具有识别多样性自我调节功能等特点。
6.目的制备壬基酚人工抗原和多克隆抗体,为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壬基酚做准备。
7.王景阳检验科副主任检验师.擅长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
8.目的:研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和HL分化抗原的表达,分析其免疫学表型特征。
9.本文在人工泪液治疗眼干燥症的基础上,着重从病理学和免疫学研究角度在病因上对眼干燥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0.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学技术系统检测去势雌性大鼠多项免疫学指标.
11.双语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掌握和交流这门医学基础学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12.这项研究是由的里雅斯特大学的临床儿科专业的医学小组进行的,并在最近被发表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的期刊上了。
13.“开始,我们不确定这对于癌症的发展这是好是坏,”过滤性分子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医学遗传学教授During说。
14.自然免疫学是领先的每月审查标题免疫。
15.岁这段时间里,我主要学习的是数学与物理,而且当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我到美国,本是为了攻读免疫学的博士,以为我以后就是跟医药科学打交道了。
16.美国过敏性哮喘与免疫学学会指出,感冒是有病毒引起,而过敏则是由于接触到了过敏原。
17.在“心理神经免疫学”这个新领域中,专家们发现性交可以降低紧张,进步免疫性能。
18.年代,他们接触了当时正处萌芽状态的“心理神经免疫学”,决定一同朝这个方向发展。
19.在心理神经免疫学这个新领域中,专家们发现性交可以降低紧张,提高免疫机能。
20.童年经历影响一生健康,心理神经免疫学。
21.与此同时,美国心理神经免疫学专家指出,笑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治愈很多疾病,每天微笑可以多活年。
22.他将祖国医学中“扶正培本”的治疗法则与现代临床免疫学相结合,并于国内外专家合作开展了扶正培本促进免疫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