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神逃出窗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三字成语典故精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三字成语典故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三字成语典故精选
破天荒
【拼音】pò tiān huāng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典故】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四卷
【释义】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指从未出现过的事
【结构】动宾式
【近义词】前所未有
【相反词】司空见惯
【押韵词】人谋不臧、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搅海翻江、软玉娇香、杨虎围匡、化被万方、行不逾方、乞穷俭相、鲁殿灵光、志洁行芳、......
【年代】古代
【灯谜】战胜自然灾害
【歇后语】半天云里长满草
【英文】occurforthefirsttime
【德语】nochniedagewesen
【日文】破天荒(はてんこう),未曽有(みぞう),前代未聞(ぜんだいみもん
【法文】sansprécédent
【成语例句】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妈死了,他就这样形同虚设,这回他破天荒地用满是老茧的手摸摸我的头。
◎ 但是一天晚上,海门抱着他的宝贝儿子找到我门上来了,进门就一个劲地让他儿子叫叔叔,这可是破天荒第一回。
◎ 今年春节,叶家终于破天荒杀了年猪,人均比上年增收300多元。
鹤乘轩
【拼音】hè chéng xuān
【成语故事】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专门把大夫乘坐的车子给鹤乘坐。百姓怨声载道。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典故】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
【释义】卫懿公让鹤乘坐大夫坐的车子。比喻滥用官位,滥竽充数。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滥竽充数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性命关天、尸禄素飡、按部就班、衰草寒烟、占风使帆、非知之难,行之惟艰、人生观、暮四朝三、握沐吐餐、荡为寒烟、......
【年代】古代
莫须有
【注音】mò xū yǒu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典故】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
【解释】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补语、定语;指凭空捏造诬陷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凭空捏造
【反义词】确凿无疑
【同韵词】万世不朽、无胫而走、十字街口、竭泽焚薮、捏捏扭扭、翘足企首、二五耦、天长日久、羊入虎口、两肩担一口、......
【年代】古代
【灯谜】一抹斜红不肯无
【邂逅语】瞎子捋胡子
【英语】unwarranted
【德文】unberechtigt
【日语】でっちあげ,根(ね)も葉(は)もない,いわれのない,ありもしない
【法语】accusationnonfondée
【成语造句】
◎ 等莫须有的罪名,备受摧残。
◎ 为了一点莫须有的罪名,我不得不离开那相处过八九个月的地方了。
◎ 好在,这没什么关系,到了他能够知道孙悟空是“莫须有”的当儿,也就会懂得猴子变人是什么一回事了。
◎ 是党在全国科学大会前夕推倒了强加在我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
◎ 这就更为老虎加上了害兽的莫须有罪名。
辽东豕
【拼音】liáo dōng shǐ
【成语故事】东汉大将彭宠跟随刘秀打天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不服幽州长官朱浮的调遣想起兵反叛,朱浮写信给他,说有个辽河农夫因为生了一头白头猪就想去进献给皇帝,可走到辽东一带发现那里都是白头猪就只好打道回府,你就像那个农夫一样。
【出处】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
【解释】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井底之蛙、蜀犬吠日
【押韵词】将门无犬子、犁牛之子、不得其死、朱唇榴齿、不入兽穴,安得兽子、珠沉玉磒、忘生舍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来如此、迷金醉纸、......
【年代】古代
【示例】如井底蛙,如辽东豕,如夜郎之不知汉大,如匈奴之自谓天骄。 清·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
鸿门宴
【注音】hóng mén yàn
【成语故事】公元前2,项羽率大军入关进驻鸿门,准备消灭刘邦。经项羽叔父项伯的调解,刘邦亲赴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设宴相待。席间项羽谋士范增命项庄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刘邦乘机入厕,在樊哙等掩护下逃回大本营。
【出处】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解释】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同韵词】守常不变、衣宵食旰、残茶剩饭、手不辍卷、千唤万唤、金不换、兢兢战战、出头椽儿先朽烂、龙行虎变、开弓不放箭、......
【英语】adinnerpartyintendedtokilltheguests
【其它使用】
◎ 我不会参加你的鸿门宴。
◎ 一路上我心急如焚,如果冯剪剪被“爱神系列”夺走,今天的晚餐就是鸿门宴了。

篇2:三字成语典故精选
探玄珠
【成语故事】从前人们听说赤水里产玄珠,都潜水下去摸取。有人摸到螺蛳,有人摸到蚌壳,有人摸到鹅卵石,有人摸到瓦片。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了玄珠。象罔听后大笑他们无知。他们则联合起来围攻象罔。象罔没法,只好躲到黄帝那儿三年不敢出门。
孺子牛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景公在空闲时为了引逗庶子荼玩乐,用嘴咬着绳子装成牛让荼牵着走,荼十分高兴,又唱又跳的,一时得意忘形,摔倒在地,齐景公咬得太紧,冷不防把他的几颗牙齿给拉断了。
儿皇帝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登龙门
“后进之士,有开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讲的是东汉名士李元礼的故事。李元礼风度优雅,有才学,当时人称“天下模楷李元礼”。那时的后起文人以受到他接待为荣耀,把进入他的厅堂称作“登龙门”。后世常常引用“登龙门”这个成语来借喻得到文人的赏识。在封建社会中,也把科举考试考中的人叫做“登龙门”。用法举例:苏家(苏试)一门父子三人,全都喜登龙门。
三不知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篇3:三字成语和四字成语典故
【破天荒】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眼中钉】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佼佼者】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
【贱骨头】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她接回荣国府,正准备想办法来算计尤二姐时,贾赦将身边丫头秋桐赏给贾琏为妾。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贾母那里告状,贾母没有核实就感慨说:“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
【莫须有】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篇4:三字成语和四字成语典故
合浦珠还
hé pǔ zhū huán
典源:《后汉书·孟尝君传》
国学故事:孟尝君到合浦当太守,合浦原来盛产珍珠,但由于官吏滥采,使得珍珠蚌迁到别的地方去了。孟尝君就任后,发现过去的许多弊端,对滥采滥捕、贪赃枉法现象进行整顿和治理,于是珍珠蚌又回到了合浦。
程门立雪
chéng mén lì xuě
典源:《宋史·杨时传》
国学故事:杨时和宋游酢早年曾向程颐学习,并且考取了进士。一次两人相邀又到洛阳向程颐求教。到了程家,先生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等到程颐睁开眼睛,门外纷纷扬扬的飞雪已在地上积了一尺厚了。
戴逵破琴
dài kuí pò qín
典源:《晋书·戴逵传》
国学故事: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贵族门阀观念严重,一些文人仕途艰难但又不愿寄人篱下、阿谀奉承。谯县人戴逵,年轻博学,喜好谈论,善作诗文,会弹琴作诗。当时有个大官,听说他琴弹得极好,便派人叫他演奏。戴逵却在使者面前摔破了琴,并说:“我不是为王公使唤的艺人。”
披裘负薪
pī qiú fù xīn
典源:《论衡·书虚》
国学故事:相传延陵季子出游,见到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当时正是农历五月,却有位穿着皮袄背柴的人。季子叫他拾起金子,那人十分生气,睁大眼睛,摆摆手说:“我难道是拾取人家金子的人吗?”
锦屏射雀
jǐn píng shè què
典源:《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
国学故事:隋朝末年,战乱不定,各路诸侯争雄天下。窦毅不愧老谋深算,为女儿择婿别出心裁。一次窦毅指着大公主说:“这女子才貌双全,不能轻易许配人家,应当为她选择一个好的丈夫。”因此便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求婚的人,均给两支箭让射,暗定若有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大公主嫁给他。有几十人前来求婚,但都未能中标,后李渊到来,两箭分别射中两只孔雀的眼睛。窦毅见了十分高兴,便把女儿许配给李渊。当时战乱以武治国平天下。
割席分坐
gē xí fēn zuò
典源:《世说新语·德行》
国学故事:有两个读书人,一名叫管宁,一名叫华歆。他们俩一起在菜园锄地,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把它看得像破瓦碎石一样挥锄拨开,华歆却赶紧拾起来看了又看。后来他们又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一位衣着华贵的大官乘坐马车从学校门前经过,管宁不为所动,仍旧专心致志地读书。而华歆却非常的羡慕,扔下书本跑出去看。他回来后,管宁二话没说,立即与他割断坐席,并郑重宣布:“你不是我的朋友!”·
逢人说项
féng rén shuō xiàng
典源:《赠项斯》
国学故事:唐代有位很有名望的江东人叫项斯,在他未出名之前,曾拿自己的诗文去拜见朝廷官员杨敬之。杨敬之十分喜爱他,赞道:“几次看诗都觉得很好,见到人后觉得人品更值得称道。我生来不会隐瞒人的长处,因此只要见到人我必会称赞项斯的人品和诗文。”不久,项斯便被选拔重用。
牧羊读书
mù yáng dú shū
典源:《三国志·魏书·杨俊传》
国学故事: 西晋的权臣杨俊隐居太原时,见到一个名叫王象的少年,生活很清苦,但却十分勤奋好学,常常一边牧羊,一边偷偷读书,为此被主人鞭打了一顿。杨俊喜爱他珍惜时光,勤奋好学,于是便将王象赎买到家中,给他一定的条件和时间,让他继续用功读书,年长后还为他定亲娶妻。王象身为仆奴,不甘沦落,仍勤奋刻苦“牧羊读书”。
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但又怕别的臣子不服从,就设法试探。他故意给秦二世献了一只鹿,并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赵高问其他大臣,有的不吭气,有的巴结赵高就附和说是马,也有的说是鹿。赵高就把说是鹿的人暗害了。
爱屋及乌
à i w ū j í w ū 乌:乌鸦。《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殃及池鱼
yāng jí chí yú
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火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于是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
篇5:常见三字成语典故
大手笔
【拼音】dà shǒu bǐ
【成语故事】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拼音】qǐ hái gǔ
【典故】此当有大手笔事。 《晋书·王珣传》
【释义】指伟大的着作或大行动。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作家或作品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大笔如椽
【同韵词】仅此而已、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余钱剩米、绸缪帐扆、为仁由己、喻之以理、卑身贱体、万丈高楼从地起、奉公克己、损人益己、......
【年代】古代
邯郸梦
【拼音】hán dān mèng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
【出处】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宋·王安石《中年》诗
【解释】邯郸:古赵国都城。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能实现的梦想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黄粱梦、黄粱一梦
【押韵词】穷通皆命、及时应令、统一口径、死生有命、逞强好胜、修短有命、邪不敌正、请先入瓮、发号出令、习久成性、......
【年代】古代
烂羊头
【成语故事】汉朝后期,宫廷内部腐败,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一直不断,两派为了拉拢自己的势力,对外滥授官职,所授的官职名目繁多,小商人、厨子等纷纷穿绣面官服。百姓怨声载道并编制歌谣:“灶上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典故】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后汉书·刘玄传》
【释义】比喻滥授官爵,商人厨师皆得为官。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偏正式
【押韵词】士绅名流、同业相仇、知足无求、緑惨红愁、恶居下流、风马牛、归马放牛、宿怨深仇、供过于求、吞舟之鱼,不游枝流、......
【年代】古代
苦肉计
【成语故事】隋朝时期,杨坚谋位成功,封杨广为晋王。杨广心中不服,一心想当太子,就找安州总管宇文述商议。宇文述知道独孤皇后妒心重,就给杨广出主意,让他回宫用苦肉计博得皇后的同情。这一计很灵,皇后鼓动皇上,废太子而另立杨广。
【典故】亏杀那苦肉计黄盖添粮草。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
【释义】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欺骗对方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令人满意、掀天动地、香火兄弟、傲然挺立、蝇名蜗利、各如其意、有气无力、偷声细气、层崖峭壁、丰筋多力、......
【年代】古代
【谜语】周瑜打黄盖
【邂逅语】王佐断臂
眼中钉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出处】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
【解释】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用法】作宾语;指最痛恨的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眼中刺
【同韵词】枯木再生、夜寝夙兴、劫后馀生、扶危持倾、惟命是听、普度群生、燕燕莺莺、交口同声、一溜风、业业兢兢、......
【年代】古代
篇6:常见三字成语典故
霹雳手
【注音】pī lì shǒu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年轻漂亮的裴琰之任同州司户参军,刺史李崇义看不起他,给他出难题,把州中积压多年的旧案数百件交给他,让他短期内判完。裴琰之很快判完,而且判词非常妥当。李崇义大吃一惊,从此刮目相看。裴琰之因此获“霹雳手”的美称。
【出处】崇义大惊,谢曰:‘公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 《旧唐书·裴漼传》
【解释】指断案敏捷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能吏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面朋口友、酒肉朋友、章台之柳、竹马之友、出乖露丑、寓言十九、出入相友、赞不容口、貂裘换酒、山行海宿、......
【年代】古代
【示例】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明·于谦《昼夜昼夜长短》
闭门羹
【注音】bì mén gēng
【成语故事】古代宣城妓女史风长盗标致风流,能歌善舞,十分闻名,那些浪荡公子和好色之徒纷纷登门拜访,把妓院经常围得水泄不通。史风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上等的客人来,她下楼接待,还做羹款待,下等客人来她不愿同他们见面,关起门来让他吃羹。
【出处】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
【解释】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用法】作宾语;用于口语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抵掌谈兵、新学小生、一介儒生、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此时无声胜有声、苟且偷生、梦撒寮丁、励志如冰、夜寝夙兴、狗吠不惊、......
【年代】古代
【谜语】铁将军把门
【邂逅语】铁将军把门
捉刀人
【注音】zhuō dāo rén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出处】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解释】指曹操。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床头捉刀人
【押韵词】祸福之门、湛恩汪濊、初度之辰、置若罔闻、卓尔不群、旷心怡神、约己爱民、治国安民、瘠牛羸豚、不相问闻、......
【年代】古代
瓜蔓抄
【拼音】guā wàn chāo
【成语故事】明成祖时期,大臣景清藏着凶器入朝,想刺杀明成祖朱棣,为明惠帝朱允炆报仇,事情败露。成祖大怒,下令将景清磔死,并将他的家族全部株连,后来还不解恨,把与他相关的乡亲与邻居全部处死,于是整个村子变为废墟。
【拼音】guā wàn chāo
【典故】藉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明史·景清传》
【释义】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同韵词】有理不在声高、缟纻之交、二三其操、凤友鸾交、断怪除妖、众人拾柴火焰高、飞遁鸣高、一团糟、妒火中烧、海阔天高、......
一杯羹
【拼音】yī bēi gēng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典故】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一杯肉汁。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分”后
【结构】偏正式
【押韵词】泣不成声、心迹双清、东鸣西应、弄月嘲风、风兴云蒸、扶危翼倾、夺席谈经、谈笑风生、往渚还汀、满座风生、......
【年代】古代
【英语】acupofsoup
【成语举例】战争刚结束,各派都来分一杯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