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点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上学期聋四年级数学教案1-5课时,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学期聋四年级数学教案1-5课时,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学期聋四年级数学教案1-5课时

篇1:-学年度上学期聋四年级数学教案1-5课时

-上学期聋四年级数学教案(1-5课时)

一、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1、  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一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满十进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二、新授 1、  教学例1 14×3 14×3应该怎样口算呢?  师用方块演示14×3,着重演示3个4是12,需要进位。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要求3个14是多少,要先算3个10和3个4各是多少,再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 把14×3与复习中14×2比较,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不同的是14×2个位积不满10,而14×3个位积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练习完成“做一做”中的第1题。 2、  教学例2 1403 师提出14×3=42,那么140×3=?先让学生讨论,说出不同的想法,再小结。 14个十乘以3,得42个十,即420。 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380×2  150×6  130×5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130×5,先想13×5=65, 再想130×5=650。 三、巩固练习1、  完成练习一第1、2题 2、  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总结 师生共同复述例1例2的口算过程。 五、作业 复习情况较好,除罗秋红对乘法口诀不熟外,其他学生基本都能掌握。     2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例3例4,用整十数乘的口算,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20×3 200×3  16×5 25×3 250×3  160×3 指名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 1、  教学例3 5×10 通过观察插图,联系乘法口诀推想:9个5是45,10个5是50。 5×10=50  想:9个5是45   10个5是50 接着做“做一做”中的第1题。 4×10  6×10 7×10 9×10 2、  教学例4 6×20 师把插图放大,“每盒有6个皮球,20盒共有多少个皮球?”怎样口算6×20呢? 引导学生:每2盒是一摞,先求一摞是多少,再求10摞是多少。即先想2个6是12,再想10个12是120。 6×20=120  想:6×2=12 12×10=120 练习完成做“做一做”第3、4题。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第6、7题。 四、总结 一位数乘以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与这个数乘,再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一个0。 五、作业  乘以整十数的概念和方法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 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3巩固练习,练习一的第11-17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整士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第11题 算出图时有多少个方格,有多少种算法 讲明题意后,结合乘法的意义,启发学生,说出5×20和20×5的算式。即:横排有5排,每排20个小方格。一共有多少个?竖排有20排,每排有5个小方格,一共有多少个? 指名学生口算结果。 2、第12题 9×10 13×6 8×90 12×40 7×60 25×3 4×60 34×20 14×5 150×4  30×7 12×30 本题是巩固练习一位数乘多位,整士整百数的口算,指名学生依次口算出来,师找出典型小结。 3、第13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本题是多种口算混合练习,要求学生课本上独立完成。 4、第14题 157+16×5  500-342÷2 (234+198))÷8 8×(27-7)  246÷6×30  430-(216-198) 本题是对上学期四则混合运算的复习,练习时要求学生说出哪部分先算。 5、第15题 学生自己读题完成。 6、第16题 王老师买排球用了60元,买篮球用的钱数是排球的3倍, 买篮球用了多少元?买排球和篮球一共用了多少元? 本题是对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复习,师生共同分析,根据“篮球用的钱数是排球的3倍”求出篮球用去了60×3=180元,再求篮球和排球是60+180=240元。 二、总结。 三、作业。 练习一第13、14、16、17题。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们都能自己完成,有及少数同学还不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4  第一题时 教学内容:课本P6,用两位数乘例1、例2,“做一做”习题和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乘数是两位数时笔算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 14×2  31×30   214×3 指名学生口算 2、每盒彩色笔24支,2盒共多少支? 读题后指名学生用竖立板演。 二、新授 1、教学例1 ①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 有多少盒彩色笔?每盒多少支?求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题意,理解题意) 要求一共有多少支,应用24×12来计算。 ②启发学生把12盒和2盒来分别计算。 10盒一共有多少支?2盒一共有多少支? 12盒一共有多少支? 先求2盒的支数24×2=48支。 10盒的支数:24×10=240支。 师用箭头头标明乘的'顺序,使学生认识到要去乘被乘数上的每一位数。 12盒的支数:48+240=288支。 ③师引导学习竖式 把三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24×12,怎么算,怎么写? 引导学生把乘法十位上1盖住,成24×2,得出48,强调用2去乘每一位数,48的数位与24对齐,使学生很快明白这是2盒的支数,第二步把乘数个位上2盖住,指出这里乘数十位上是1,乘数就是10,成24×10,让学生看到是用十位上1。去乘24的每一位,表示10个24是240,这是10盒的支数,指出240的数位,第三步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得288。 24×12=48 24×2的积。 48+240=288 最后指出240个位上的0不写,最后两次乘积的加号边不写。 ④引导学生联系比较与分步计算。 2、教学例2 13×24 巩固例1知识,师边板演边讲解。 13×4=52 52+260=312 着重说明是用乘数上的每一位分别别北被乘数的每一位。乘数十位的2,代表20,13×20就得260,2在百位,6在十位。0省略。 3、小结。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 2、师小结练习情况。 四、总结。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 五、作业。 练习二、第1、2、3题。 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十位相乘需要往前错一位时还容易出错。     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6,例3、4两数数乘三位数。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的:在掌握两位数乘两数数时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 教学重点:笔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23×13 12×42  14×24 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213×34 提问学生,例1的被乘数是两位数,现在被乘数是三位数,该怎样乘呢?分几步计算?第一步怎样算?第二步呢?用乘数的十位数去乘被乘数个位数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最后怎么办? 师板演计算过程: 师强调,在乘的时候,要把被乘数的每一位都乘到,并且让学生了解被乘数是三位数,乘的方法跟前面是一样的,只是被乘数数位增多了。 2、教学例4 134×32 师生共同完成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做一做习题。 4、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的数相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二第6题、第8题。 四、总结:根据计算过程稞笔算法则。 五、作业:练习二第7、9、10题。 教学后记:大部分同学们能很快的计算出结果,但还有个别计算速度太慢,有待加强和提高。

篇2:聋四年级数学教案21―25课时

聋四年级数学教案21―25课时

24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42页的第1―3题,重点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完成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序,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做教科书P42页的1题。 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位位顺序表,教师板演。然后指名学生个级、万级标出来,区别计算单位和数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先出示一个数,如24008009,让学生读一读,然后结合这个数的读法,指名说说怎样读,含有两级的数,再让学生做第2题,订正时重点帮助差生。 先指名说说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再做第2题,教师要结全写数帮助差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二、整理和复习几百几十以及整万数的口算加减法。 教师指名说说第二单元学习了哪些口算,再结合具体题目说一说口算的方法,鼓励学生灵活地进行口算。然后再让学生做第2题,订正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整理和复习万以内数笔算加减法。 先复习一下亿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做3题,并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四、综合练习做练习八第1―4题。 让学生独立做、检查学生口算的'速度及平均错误率是否达到本单元要求,笔算的平均错误率是否达到本单位要求。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补充练习。 课后记:本节课是复习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学生虽然会做题但在口头表达上仍有很大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5    第8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完成练习八中其余的习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和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做第42页4题,做题前先让学生说说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再批名说说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以做些什么。从而得出: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验算加法和减法;可以求未知数X和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二、整理和复习求未知数X 让学生做P42页5题,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求被减数和减数的不同方法。 三、综合练习。做练习八的第5―8题。 5题,要注意观察学生有没有把两种算法弄混的情况。 6题,先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解出来。 7、8题。教师带领学生读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根据题意列出分步算式,然后解答出来,教师行间巡视,辅导差生。 课后记:学生掌握了用未知数解文字题的方法,但还不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达。在设未知数时句子不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强调,让学生熟能生巧。  

篇3:十二月聋四年级数学教案59-65课时

十二月聋四年级数学教案59-65课时

59、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2长方形的周长(例6、例7)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的第8~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周长的认识,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提问: 1、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2、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学会了求三角形、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求长方形的周长。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三、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1个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指定学习量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将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拉开,量出铁丝的长度,并说明围成这个长方形所用铁丝的长度和长方形的周长一样。 2、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让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提问: “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能有几种算法?”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①6+4+6+4=20(厘米) ②6+6+4+4=20(厘米) ③6×2+4×2=20(厘米) ④(6+4)×2=20(厘米) 并让学生思考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算理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1、做P102“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做,指名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一第8题,让学生同桌一起做,然后集体核对。 3、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教师帮助学生读题,开清题意后,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8、10、11 课后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很好。   60、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16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的概念和开放型、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图形 提问:“怎样求这个图形的周长?先要做什么?”(先要量出图形每一边的长)教师边量边把每边的长度写在图上。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样计算?”学生计算后,教师说明:把所有的边长都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出示图形: 提问:“怎样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需要量出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只需要量出1条边,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教师量出1边的长度写在图上,再指名说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算式,教师随之板书出算式,让全体学生读一遍。 3、出示图形: 提问:“怎样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哪几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为什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量出1个长和1个宽就可以了)教师量出1个长和1个宽的长度并写在图上,再让学说出这个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算式。(要求是简便算法)。 二、做练习二十一的题目 1、第12题,让学生自己量出各边的长,并列出计算每个图形周长的算式,教师要提醒学生数出图形有几条边,与算式中边长进行对照。 2、第13题,教师先领学生按照题意要求用两张长方形纸拼一个正方形,再拼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拼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4题 此题是连续两问的题目,第一问求长方形的宽,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第二问是求长方形的周长,教师要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已经知道了哪个条件?还缺哪个条件?所以必须先求出长方形的宽,再求周长。 4、第16题 做时要提醒学生,摆每个图形要把12根火柴都用上。 三、课堂小结 重述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13、14、15 课后记:通过学习,学生们能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有时求边长时会出错。                                     五、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会列综合算式解答。 3、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应用题 2、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课时数:20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 61、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7例1、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出示没有括号的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让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6×4+18             18+4×6 69÷3-14                  50-35÷5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  16×4+6×3 提问 “这道题有哪些运算?要先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让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二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学生可能会这样做: 16×4+6×3 =64+6×3 =64+18 =82 教师先说明先做乘法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式题的特点:因为题目是要求两个乘积的和,就要先算出两个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计算。教师边讲边将第一步的脱式擦掉,并村上箭头、使板书变成: 16×4+6×3 =  64+18 =82 接着让学生将此题按乘法同时脱式的方法重做一遍,并告诉学生横线和箭头做题时不必标出。 2、教学例2 ⑴教师将例1中的“+”改成“-”变成例2:16×4-6×3,让学生试着脱式计算,学生计算后,指名一生上黑板演算,集体讲评板算题。 ⑵引导学生比较例1、例2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无论是求两个乘积的和还是差,都要先求两个乘法的积,两个简洁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3、巩固练习做P107“做一做”中的.题目。作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再进行计算,教师随堂批改,及时纠正问题。 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第1小题,使学生知道:这道题按图指定的运算顺序,要先算出两个乘法的积,再算两个积的差,然后边计算边在□里填上得数,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 2、做练习二十二第2题,让学生想想各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计算,教师注意巡视,看学生是否把题中的乘法同时脱式计算了。 四、课堂小结 求两个乘积的和或差的三步混合式题,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3、4 课后记:同学们能熟练的计算今天所学的内容。   62、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8例3、例4,完成“做一做”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二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积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计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教师出示黑板题,让学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⑴7×4+6×3                   ⑵5×4-6×2 学生做完后,教师依照两个算式小结:无论是求两个积的和还是差的三步式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法的积,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  42÷7+24÷8提问: 这道题有哪些运算?自己会做吗?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试着脱式计算。学生计算后,指名几个同学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这道题的两个除法为什么可以同时脱式。 2、教学例4 教师将例3中的“+”改成“-”并写出算式42÷7-24÷8,让学生脱式计算,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脱式的。 3、比较42÷7+24÷8, 42÷7-24÷8 从题目上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地方?(都有两个除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个算式是求两个商的和,第二个算式是求两个商的差) 从计算上看:它们都是先算两个什么运算?(除法) 4、教学42×7-24÷8 先让学生讨论,这道题乘法、除法可不可以同时脱式计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并集体订正。 5、巩固练习做P108“做一做”中的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差生。 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这种练习形式上节课学生已经接触过,所不同的是先算两个除法的商,再算两个商的和(差),可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做题前先让学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完成,教师对学生没有把乘、除法同时脱式计算的要加以指导。 四、课堂小结 从刚才做题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求两个积(商)的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乘法和乘法、除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都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5、7、9 课后记:例3、例4的教学是在学完例1、例2的基础上将两个乘法改为两个除法同时脱式计算,运算顺序相同,学生掌握得很好。   63、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0~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比较熟练地脱式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出示42×7+24×8提问: 这道题有哪些运算?要先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自己练习本上计算,然后师生共同板算。 2、教师将上题中的“+”改成“-”并写出算

篇4:聋四年级数学教案31-40

聋四年级数学教案(31-40)

31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巩固“五入”的试商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这种试商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让学生笔算下面两题,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结合两道计算题,小结出:试商时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士数,除后的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应把商调大再试。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在写在那位的上面。 二、课堂练习1、练习十二的5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中、差生是否掌握了口算方法,以及口算中容易出错的典型问题。 2、练习十二的6题。 让两名差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做错了题的学生明白错在了什么地主,以便及时纠正。 3、练习十二的7题。 此题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是用“四舍”和“五入”试商方法的对比练习,先让学生在一定时间(18分钟左右)内做,教师了解学生做题的情况。订正时,先纠正做题中出现的错误,再引导学生思考:用“四舍”和“五八”的方法试商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体会到:用“四舍”法试商初商易大,用“五入”法试商初商易小。 4、练习十二的8题。 分别指名回答出各题商几,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5、做练习十二的9题。 先指定学生读题,再让学生按指定顺序和方法计算,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的两种试商方法。 作业:练习十二的7、10、11。 课后记:本课时是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2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除数不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例7、例8)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用“四舍五八”法试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除数的个位上的数不接受整士数(如14、15、16、24、25、26等)的除法初步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重、难点:灵活,简便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5     15×8     16×5    25×4 24×5     26×3     15×6    14×7 2、在下面○里填上>或< 25×6○160        15×9○120 二、新课 教师说明:有些除法题,按照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试商的次数比较多,为了减少调商次数,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用不同的方法试商(引出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70÷14 让学生讨论一下怎样试商,教师将学生想的各种试商法板书在黑板上,并把各种方法进行比较,选出最简便的方法。 指导学生看书上的三种试商方法,回答:哪一种最简便? 教师小结:例7这样的除法题,像小时那样,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最简便,接着让学生在书把这道题做完。 2、做一做的前两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看一看学生能否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如果学生还有困难,教师可启发学生想15的几倍是多少? 3、教学例8 出示例8,240÷26 先让学生试做,教师将三种试商方法都写上黑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指导学生看书上的三种试商方法,提问:他们三个人都是怎样想的?谁的方法最简便?(小强和小青的方法都行,其中小强的方法更简便) 4、做一做的后面两题。 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有的学生没有直接用口算求商,要通过各种试商方法的比较,使之认识到直接用口算求商更简便。 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三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简便的试商方法是怎样的, 2、练习十二的3题。 先让学生说出准确商,再提问:书上用的是什么试商方法?应该怎样调商? 3、练习十三的4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灵活试商,逐步提高试商的速度及准确性。 4、练习十三的5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再让残暴工解答,并订正。 四、课堂不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口算求商,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作业:练习十三3、4、5。 课后记:灵活运用方面学生还不是很熟练,要进一步训练。   33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巩固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受整十数除法的灵活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让学生笔算下面两题,指名板演。 129÷16         162÷24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试商更简便些? 使学生想出:遇到这样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如14、15、16、24、25、26等)的除法,可以直接用口算想出商几,这样试商简便些。 二、课堂练习1、练习十三的6题。 此题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数是4、5、6的)口算题,做些练习,有利于学生提高试商的正确性和速度。可让学生看口算卡片式题说得数,反复多练,并抽出几小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练习十三的7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了解学生的试商方法,对不会用灵活试商方法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同时了解学生做题的速度及正确率。订正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练习十三的8题。 先分别指名说出各题应商几,再让学生用铅笔将商直接写在书时,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练习十三的9题。 教师先说明题意,再让学生将结果填在书上,并订正。 5、练习十三的10题。 先让学生读题,说计算方法,再让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怎样试商简便? 作业:练习十三的7、8、10题。 课后记: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们都能自己完成,有极少数同学还不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34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1―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及各种灵活的试商方法,提高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让学生笔算下面三道小题。 245÷43            354÷58        123÷24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都是用什么试商方法计算的',每种试商方法都是怎样试商的。 二、课堂练习。 练习十三的11题。 教师把11题板书上黑板,先指名口答,再让学生在自己书上填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的12题。 先让学生把商写在书上,并思考被除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商有什么规律。 使学生发现:这几道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正好是除数的一半,因此都要商5。 并让学生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 3、做练习十三的13题。 做题前教师说明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让同时开始计算,让学生在12分钟左右内完成此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对差生进行适应指导,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并抽出三道小题(如90÷17,98÷32,165÷25)指名说一说试商方法。 4、练习十三的14题。 让学生先读题,明确题意后再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5、练习十三的第15题。 先让学生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抄题并脱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6、练习十三的16题。 教师先指导学生读题,帮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白: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先求出第一个问题。 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重述“四舍”“五入”和口算直接求商的试商方法。 作业:练习十三14、15、16。 课后记:通过混合练习,学生已能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35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59页商二位数(例9、例10),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重、难点:除法的步骤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下面两道题,指名两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768÷4               768÷8 算完以后,回答问题:这两题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一位数),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第一题被除数的前一位比除数大,可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商是三位数,而第二题的被除数的前一位比除数小,要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两位数)。 结合这两道题让学生说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法则。 二、新授 1、教师出示例9:768÷32 再写出竖式768÷32,提问:这题的除数是两位数,计算时要先看什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够不够除)。 教师:76比32大,可以在十位上试商,怎样试商?(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边提问,完成这题的计算。 提问:这题的商是多少?(商是24,板书在等号后面) 2、出示例10,3293÷39 教师:这题怎样算,谁会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算一下(指定一名优生到黑板上计算)。 结合竖式进行提问: 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要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39除329个十,商几个十?8写在哪一位上?商是几位数?39与8个十相乘得多少?写在什么位置上?余17个十以后怎么办?这题的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3、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并逐条总结板书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4、读书上的法则和做练习。 让学生打开书第59页读降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再让这生做练习十四的1、2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作业:练习十四3、4题。 课后记:学生对于计算方法均能掌握,但试商存在一定在困

篇5: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本节课的内容是有括号(主要是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是在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有关的四则运算顺序(包括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有了初步的掌握。但从我这节课之前让学生试做《学案》第5页的有关练习所反馈的情况来看,发觉孩子们对四则运算的顺序(特别是含有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并没掌握,所以我在复习这一环节里,分三种情况复习了有关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式多变的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合作探究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孩子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由于比较详细地复习了,所以孩子们课堂上的反馈还是比较好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积极性比较高,练习正确率比较高。

不足之处:

由于复习时间用得过长,导致练习的时间稍微少了些,练习的形式、题形等不够多样。这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篇6:人教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 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计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

7、做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巩固练习

1、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2、练习三第12题。

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第14题。

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

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2、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篇7:四年级上学期总结

本学期已经结束,回顾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许多的活动,班主任工作特别忙碌。本人对自己这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班级的管理和建设

学期开始必须选拔一批有工作能力的班干部,所以我通过学生推选的方式先进行选拔,而后经过试用后真正选定,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和建设,基本上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班干部的工作必须各施其责,所以一定要将班干部的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依靠班干部会省力得多,但是也要让同学监督班干部的管理,这一点才能体现班干部的危机感与使命感。

二、丰富班级的活动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很多的竞赛和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比如本学期开展了钢笔字比赛,经过赛前的选拔,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个学期,通过比赛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之间更加和谐、更加团结。

三、指导班集体的成长

班级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建设好班集体需要班主任不断的花费心思与努力,就拿我们班的班队活动来说,经过了好长的指导,才慢慢适应了让学生自己主持班队活动,又如每天一次的书写训练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习字水平,通过零食监督小组的将监督大大阻止了吃零食现象。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应该具备的,所以我努力使每个同学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勤奋学习的同学,严肃批评不认真学习做作业的同学,让班级内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气氛。

四、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争做班级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争做班级的主人,从而建立良好班集体是我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个人一直提倡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出成绩拔尖的学生,更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切身体会到教育的作用,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善良的、美好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爱,学到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常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争艳春满园”,而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热爱集体,争做班级的主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我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的。

(1)通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配合少先队组织的日常行为规范评比活动,培养他们以集体为荣,为集体争光的意识。

(2)争取家长的配合。经常与家长联系,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引导家长懂得孩子的心理特征,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

五、加强班干部培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我们有强烈的集体观念,有浓厚的班级情感,有坚强的班委会和集体核心,有自己的班级特色。班干部和课代表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大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班级事务井井有条。每当开学初,我们班让学生推荐自己信任的班干部,通过学生评选组建班委。在管理班级工作中,不断培养班干部自己学会管理班级。定期召开班会,由学生对班干部进行评议,给干部们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趁机抓住典型来教育大家,这样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觉性,他们主动去帮助一个差生,为班级多做一点实事,如班级有劳动任务,他们能积极带头;班级要召开主题班会,他们能精心的布置、具有特色;出现一些偶发事件,他们能反馈、制止。这样,班干部心中有同学、有集体,他们的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在班干部的组织下,学生能完成相当一部分的自主作业,如练钢笔字、听写词语、口算练习、对批作业、课前预习等;开展好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课间游戏、体育锻炼等;完成好各项工作,如每周一大扫除,学生间的评价等。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强的凝聚力,是因为同学们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大家将班级视做一个大家庭,真正将自己视做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逐渐形成了“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师生共同努力使我班在各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学校的班级每周一次的“流动红旗”管理考核评比活动中,我们班共获得十多次学校颁发的“流动红旗”。“学无止境”,“进步无止境”,同学们仍需努力,这是我们对过去取得成绩的认识,也是对我们今后班级工作的要求。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会走向更灿烂美好的明天!

篇8:四年级上学期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四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认真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本组的3位老师,平时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每周写好一篇理论摘记,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对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除了每次的备课组活动,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都会及时地在办公室进行交流。其实备课组的活动不一定都是要统一一个时间坐在一起讨论,任何时间只要大家有想法都可以进行交流。

(五)寻找差距,再创辉煌

本组的数学老师还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从不同角度多给家长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学生进步的喜悦、学生成长的烦恼等问题,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好数学。

篇9:四年级上学期总结

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大胆质疑,我充分鼓励,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或全班争论,我当引导者,最后还由个别同学上来做总结。

2、自学生字新词和句子。本学期在生字新词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孩子利用课前的预习,大量地进行生字新词的自学,引导学生学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教给他们摘录和批注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摘录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摘录习惯。 在课堂上的生字新词教学尽量精简,只对较难或重点的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和集体指导。另外,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谚语、古诗,教学时及时把握好教的度,引导孩子自觉积累。

本学期我致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排除学生消极听课的现象,而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求知者和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主人,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既符合了课改特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重视阅读教学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要求学生能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利用现有的读物互相转阅,在此过程中,我在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每天不少于30分钟。

②、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程序。

③、提出读书要求,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使阅读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每周写二次积累本,将阅读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同时把所思所想用几句话记录下来。孩子们喜欢表现、喜欢攀比,我校定期评选、抽测出班级的优秀积累本,并举办积累本展览。这样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促动,让孩子的阅读愿望欲罢不能。

这学期学生的阅读自学水平基本能到:会自己提出问题,且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通过讨论,能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学会写摘录笔记。

三、让学生快乐地写作

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本学期我加大对作文教学的训练力度。

(1)课前准备。在作文课前,认真组织学生搜集相关作文素材,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搜集材料时,学生会去观察事物。此时,我借机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着手,引领学生细致的、有条理的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有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就会有写不完的内容。在做好搜集组织材料的同时,要在课上指导学生取舍材料,这样在作文时才能找到事物的特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有时我会专门用一节课交流搜集到的材料,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形成雏形。在教学中重在引导思路,想清楚为什么要写,该怎么写,包括哪些要写,哪些不用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启发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写学生所想的,也正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生认真观察搜集素材,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一个作文的雏形。

(3)动手写作。拟定提纲可以使作文整齐、完整。根据提纲分好大段然后再将学生搜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有学有肉内容一一填补进去,通过有序的排列、连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品。

(4)修改评讲。作文完成后,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修改。同学之间相互修改,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修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文章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而且能将在写作时没有想到的好词佳句,通过反复斟酌添补进去,使文章语句更加优美、完整、通顺。学生修改好的文章送交到我那里进行评改后,在全班进行讲评。这学期全班的写作水平有较大幅度的进步,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四、后进生的转化

我们班级的有的后进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一年多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认识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很重要。他们普遍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学困原因,从心里树立“和自己比”的信念。利用课余时间多给后进生辅导,降低学习目标。采取“一帮一”的方式,时时刻刻有人在帮。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优点,放大其优点,从一个点出发,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平时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很容易沟通。

篇10:四年级上学期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自今秋我担任四年级班队工作以来,基本了解了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坚持常规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做到无违法行为,无事故发生;建立班级学习、活动、生活正常秩序,形成良好班风;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推行素质教育;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爱护公物,经常保持班级整洁、美观,卫生责任区无卫生死角;加强对学生的五爱教育等。期初我根据学校制订的工作计划及少先队大队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队工作计划,采取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积极、务实、高效的工作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就本学期班队工作总结如下: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要求学生要有为班集体服务的热情和责任,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毛遂自荐。根据学生自荐和我了解的情况,三天之内成立了临时班队组织机构,包括班干、队干、组长、成员部分是学生自荐,部分是我临时任命,同时我宣布一个月后全班参与竞选和民主投票选举相合的办法组建新的班队委组织机构,要求学生在一个月以内认识班上所有同学。

1、加强班集体建设,树立良好班风。

2、强化日常行为规范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4、培养学生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5、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三、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对学生进行爱已教育,教育学生严以律已,对自己负责,做到自尊、自强自律、自理、自护;反对自私、自利、自满、自馁、自弃。

2、充分利用晨会、班队活动、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听安知识讲座,观看知识图片,参加知识竞赛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3、激发学生为班集体服务的热情和责任,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工作,人为班级工作做出贡献。

4、经常召开班队干部会议,鼓励他们放手工作,和他们一起探讨工作方法,倾听班队干部的意见和工作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出主意、找方法、释难点,给班队干部创造工作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主持主题班会,独立开展课余活动,放手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和方式去解决班级问题。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以上这些努力和结果,只是我工作的职责和应达到的目标,由于经验不足,才能所限,工作中也有失误和很多不足。

1、和学生交流比较少,常常不能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

2、对学生往往缺乏耐心,特别是对待有不良习惯而又喜欢反复的学生,两三次教育引导努力之后,就会烦躁,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有时也缺乏耐心,不能调控自我情绪,处理方法简单。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的学习气氛较浓厚班级风气纯正,整个班级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一个团结守纪、勤奋刻苦、朝气蓬勃的班集体已逐渐形成,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使我们四年级成为真正的先进集体。

篇11: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2、学会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在学习中能灵活运用,并能随着音乐做即兴表演。

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树立良好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 有一个班,随着年龄的变化,他们由原来的好动,精力不集中,变的比较稳定。所学内容也由律动、歌表演过渡到器乐学习,具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和视谱能力的训练,加强器乐学习。这两个班学生基础情况较为接近,一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功底,素质较好;也有一部分同学反应很灵活,也很积极,但因条件不是很好,学起来有一些阻力,表现一般;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太差,不思进取,上进心不强等。因此,从底要求开始,让优秀生帮教帮学,力争学生一起发展、进步,不让一个差生落队。

三、教材分析

1、《快乐的节日》创作于五十年代,长期以来在儿童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喜爱,是解放以来的优秀儿童歌曲之一。大调式的明亮音调,欢快活泼的旋律真切地刻画了儿童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孩子们再节日里喜悦和幸福的心情。

2、《摘草莓》是一首活泼、抒情的.儿童歌曲。它以流畅跳荡的旋律,轻盈灵活的节奏和生动细腻的歌词,刻画了小姑娘的可爱形象和美好心灵。

3、《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带再现的二段体歌曲,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各个乐句又都包含八小节,结构方整。

4、《只要妈妈笑脸》是朝鲜歌剧《血海》中和一首选曲。歌曲表达了儿女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歌曲采用大调式,音调明朗,多次出现的同音反复及级进音程,使旋律平稳、朴素。

5、《看龙船》这首歌曲宛如一副风俗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五月端阳,竞渡龙舟的热烈情景。

6、《黄莺鸟》是一首以绿化为题材的歌曲,通过对黄莺鸟歌舞栖息的情景描绘,反映了孩子们绿化校园,美化环境的成果。

7、《排排坐》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广东民歌,与以往学习过的民歌不同,在以宫、商、角、徽、羽五个音为骨干音的基础上,还使用了变宫(SI),构成了六声徽调式。

8、《让我们荡起双浆》作于五十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儿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

四、教学研究内容

(一)教学重点:

1、休止符前的音宜唱得轻柔,不能拖沓,要给人以活泼、灵巧的感觉。

2、弱起节奏上的音要唱得轻巧,其后的强拍音则唱得饱满。

3、演唱歌曲时一定要按乐句唤七,切忌在乐句中间换气,以免破坏乐句的完整性。

4、歌中同音反复处应作难点处理,只有先掌握旋律的音准,才能唱好。

(二)教研专题

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理论知识,本学期教研专题是《让器乐走进课堂》。

(三)集体备课、研究课、公开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1、集体备课:第二课《摘草莓》第四周

2、研究课:第三课《牧场上的家》第六周

3、公开课:第四课《只要妈妈露笑脸》第八周

五、教学措施

1、老师首先研究教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与“学”相结合的方法。

2、结合教材,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风范。

3、加强个别辅导,认真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差生要及时帮助,让特长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发展。

4、让器乐走进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识谱能力和感受、表现能力。

上学期聋四年级数学教案1篇12:四年级上学期作文

在森林里,一些小动物们都很嫉妒小兔,因为小兔跑得比他们快。一天,小猫出了个主意:向小兔发起挑战,让他的伙伴们转告给小兔。小兔爽快地答应了。

比赛当天,风和日丽,小猫和小兔站在起跑线上,等待裁判发令赛跑。发令枪响后,小兔马上窜出去好远,把小猫甩在了后头。小兔刚跑到中间时,突然听到一阵声响,回头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十几支冷箭一齐向他飞过来。小兔左躲右闪,好不容易逃过一劫。小兔生气地说:“可恶的小猫,竟敢暗算我!”

又跑了几步,小兔一不小心,掉进了小猫设下的陷阱里,这时,小猫追上了,对着陷阱里的小兔做了个鬼脸:“哈哈!你慢慢地爬吧!我先走了,拜拜!”小兔很费劲地爬上来,但是差点又掉进另外一个陷阱。咦?前面的小猫怎么不动了?怎么好像在上下挣扎?小兔刚要跑过去看个究竟,一眨眼的功夫小猫却不见了。

小兔停下了脚步,忽然听见“哎呦,哎呦”的叫声?谁在叫呢?原来,小猫掉进了自己挖的陷阱里,脚扭伤了,怎么也爬不上来了。小兔子犹豫了一下,就马上跑到了树林里,找来了一根又粗又长的树枝,和其他小动物一起把小猫拽了出来。然后,小兔子搀扶着一瘸一拐的小猫,一起走到了终点。

猫兔赛跑究竟谁获胜了呢?

篇13:四年级上学期作文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以后,乌鸦一直很后悔。这天,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当她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

原来,狐狸又出来找吃的。他边走边想:唉,自从上次骗了乌鸦的肉,我还没上一顿饱饭呢,全家人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今天不知有没有运气,能找点儿东西回去吃吃,全家人就心满意足了。想着,他抬眼看见了树上的乌鸦,又看见了乌鸦嘴里的那块肉,不禁垂涎三尺。

此刻,狐狸高兴极了,张着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狐狸心里暗暗得意,想:哈哈,太棒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没想到新鲜的'“肉宝宝”自己找上了门。想到这儿,狐狸便向前走去。

乌鸦也看见了狐狸,它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唉,上次让这狐狸占了便宜,把到嘴的肉送给了他。哼,这次又来打这块肉的主意,没门儿。

狐狸望着树上的乌鸦,说:“美丽而高贵的乌鸦小姐,那天是我的不对,夺走了您辛辛苦苦得来的肉,实在是太对不起了。今天遇见您,向您陪罪了。希望您大人有大量,原谅了我好吗?”说完,狐狸挤出了两滴眼泪。乌鸦看着伤心的狐狸,不觉有点儿动心,可又想到以前他的所作所为,向狐狸摇了摇头。

“乌鸦小姐,听说您最近升职了,当上了大树检查员?您看,您那一身乌黑发亮的制服多么好看啊,您成为大树检查员,那是当之无愧呀!”乌鸦又有点儿心软了,可想想当初受骗的事,又火冒三丈,于是,不再理会他。

狐狸见这几招都不行,眼珠骨碌碌地转了几转,“乌鸦小姐,您知道吗?你们乌鸦最聪明啦!您听说过森林里那只渴了的乌鸦的故事了吗?唉呀,您哪,比那只乌鸦还要聪明上一百倍一千倍……”

乌鸦白了狐狸一眼,把肉放到树干上,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别说了,别说了,你的心里不就想着我嘴里的这块肉吗?哈哈,何必说这么多违心的话?!我已经上过你的当了,吃一暂长一智,就算你说破嘴皮,我也不会再上你的当啦!”说完,叼起那块肉,拍拍翅膀飞走了。

狐狸气急败坏,破口大骂:“死乌鸦,你等着,我还会再来找你的!”说完,狐狸气呼呼地走了。

篇14: 四年级上学期简短评语

1、学习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聪明的你之所以在学习上不象我们希望的那样,是因为你还缺乏主动性,只有鼓足学习的热情,并且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才能不至于埋没自己的良好天资。

2、你是一个非常文静、礼貌、懂事的女孩,对待班级工作总是默默无闻、一丝不苟,对待他人总是坦率与友好,你是同学们的好朋友,你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也不够敏捷,但你仍然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愿你继续努力,我始终会做你的支持者、为你加油,为你鼓劲!

3、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能虚心接受他人,知错就改,尊敬老师,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热爱集体,关心爱护集体荣誉,热心助人,拾金不昧,坚强勇敢,爱劳动,讲卫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学习进步明显,能刻苦耐劳,课堂练习完成情况较好,老师希望继续努力,更认真地对待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4、你知道吗?每当你上课时专心听讲,用一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看着我时,每当你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完成作业时,老师是多么高兴,可是你为什么不能每天、每一次都自觉地这样做呢?特别是老师不在你身边时。

5、你性情温和、言语不多,但待人诚恳、礼貌。你思想健康,要求进步。你学习渴望进步,但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还无起色,平时值日工作做得不够好。愿你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永不厌倦、永远进取!

6、你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总是缺乏信心,好好努力,学好每门功课,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向前进。

7、你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你有可爱的笑容,做事仔细,热爱学校生活,和小朋友们相处愉快,也尊敬老师,常常帮助老师做事,爱劳动,爱班级,但独立性不够,常常需要别人的提醒,老师希望你以后可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要别人来管理你,可以吗?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安排,因为你长大了。

8、你很遵守纪律,但课堂上却总是沉默不语,难道是信奉“沉默是金”吗?没有人天生就有良好的口才,关键还是看你会不会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机会。

9、你生性好动,聪明活泼。上课的状态不太好。作业的书写不够整洁。学习投入的有效时间还不够。乐于接受老师交给的任务。把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希望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好身体。

10、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你做事认真仔细,这个学期各方面进步明显,你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热情待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做事有条有理,学习细心多了,上课也能独立思考问题了,还能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书写美观,老师对你的进步情况很满意,希望你继续努力,再上一层楼!

篇15:上学期Recycle 1第三课时

上学期Recycle 1第三课时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使用所学四会句子完成Task time 中的采访任务。理解Let’s play中的问题并做出正确回答。学习歌曲“My Favourite Day”。

二、教学难点

复习并使用四会句子完成Task time中的采访任务,并展示个人报道。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38起始页的教学挂图

2.写有Let’s play中的句型卡

3.与Let’s sing部分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Warm-up (热身)

(1) 唱一唱  教师播放Unit2 Let’s chant/B部分的录音,复习歌谣中的句型,为做Task time作铺垫。

(2)口语练习

让学生根据情况回答问题(以下可参考):

Who’s your …teacher?

What’s your…teacher like?

What day is today?

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on Tuesdays?

What classes do you have on…?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

Do you like…? Why?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ay/teacher?

2.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1)模拟采访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采访表格。给学生讲清需采访的项目。

(2)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运用所学的句型对某个同学进行采访。

(3)请采访者把得到的信息填进在采访表格内。

(4)采访者根据表格内容提示,以第三人称身份向大家汇报采访结果。

(5)Let’s play 教师把本部分中的'问题做成句型卡,让学生认读,并分成两组贴到黑板上。

(6)向学生出示P38挂图,结合图片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7) 可把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Let’s play (趣味操练)

(1)Pair work 见活动手册P32/3 两人都从起点开始,逐一回答扑克牌上的问题,答对者会得到一个星星。游戏结束时,看谁得到的星星多。

(2)Let’s sing  让学生听录音学唱歌曲。会唱之后,可让学生替换单词,自编歌曲。

(3)画画猜人 教师先出示几位教师的画像,请学生进行描述,教师再进行总结性介绍,然后收起画像、口述某位教师的特征、喜好等,让学生画出这位教师的画像。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巩固与扩展)

(1)练一练 活动手册5 Listen and write the numbers

(2)活动手册6 Talk about your school schedule and tick or cross.

(3)活动手册9 Listen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

(4) 教师把学生填好的采访卡贴出来进行展示,模仿Task time的第2部分两人一组做对话练习。

教案点评:

本课时包含了前三单元所学的词汇、句型等所有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又真实的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先让学生通过说唱歌谣,复习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 What do you do on Sunday?为Task time作铺垫。热身中的口语练习,可为Let's play部分的回答问题奠定基础。  在Task time中,由于Interview your teachers.不适合在课堂上做,改为学生之间互相采访。Let's play部分,在学生能够认读问句的基础上,再结合P38内容来回答问题。最后,在课堂中通过一些活动把知识进行巩固和扩展。

探究活动----写信

探究内容:写给xx的一封信

探究目的:让学生尝试与他人进行书信交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探究形式:全班

活动特点:此活动以书信形式展现。让学生用英语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谈论学校生活和自己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与他人交际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一封信的任务

2.教师提示学生有关信的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写信的格式要求

4.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找几封写的好的在班里读一读

5.教师进行总结,并说出课表上每天课程的英语名称。

篇16:上学期Recycle 2第三课时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巩固复习There be句型和表示物体的方位介词短语。让孩子在Pair work的练习中充分的运用语言。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难点是能够运用好表示方位的介词,运用There be 句型进行正确的描述。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第in, on, under, beside的'单词卡片。

2. Pair work 练习的图卡和挂图。

3. 第四--六单元的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1)手势操

教师出示in, on, under, beside的单词卡片,让孩子看卡片用手势表演含义。

(2)听一听,做一做

教师发出口令,学生边做边说:Put your hands in/on/under/beside the desk. Put your pencil in/on/under/beside the book….

2. Presentation

(1)Pair work

教师出示Pair work的挂图,请孩子把小图片贴在图中,边贴边询问:Where is the …?,请孩子来回答。

每个孩子有一套小卡片,小组做练习。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图贴好,然后描述给另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按听到的内容完成图片。两个人交换练习。

两人一组,按自己的想法连一连,说一说。每个学生挑选完一样物品,就与同伴进行一次对话。

(2)Listen and choose

让孩子在第一排的图中挑一幅,用手遮住。

让教师描述其中的一幅衣服图,如果孩子和教师的一样,孩子就得一分。如果孩子和教师的不一样,孩子描述出自己的图,正确的话得两分,不正确不得分。

3. Let’s play

(1)拼词游戏

教师拿出4-6单元的单词,进行拼读练习。

教师拼一个词,学生猜一猜单词是什么。

小组做练习。(拼一拼,猜一猜)

(2)Ask and answer

小组练习:两人一组,互相询问,并填写答案。

Where is your bed?          My bed is _______.

Where is your mirror?        My mirror is _______.

Where is your air-conditioner?  My air-conditioner is ______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做本单元活动手册Listen and write.

自己阅读短文

听录音,填空

(2)Listen and draw

听录音,完成图画

小组描述图画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5. 板书:

Lesson three

Where is your bed?          My bed is _______.

Where is your mirror?           My mirror is _______.

Where is your air-conditioner?  My air-conditioner is ______

教案点评:

通过《We can help our planet》导入  课堂学习,引起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对There be句型进行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开展Pair work练习,先让学生们自己贴一贴物品,然后学生小组之间进行问答的练习。再开展猜一猜的练习,使学生充分熟练地运用语言。巩固操练部分让学生两人一组完成Pair work,连一连,说一说。然后学生们就东西的位置进行问答练习。Listen and choose 的练习,让学生在第一排的图中挑一幅,用手遮住,让教师描述其中的衣服图,如果学生和教师说的一样,学生就得分了。然后学唱歌曲《We can help our planet》,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进行扩展练习,通过开展ask and answer、拼词游戏等充分的复习词汇,运用语言。教学安排紧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已学知识。

谈论房间的探究活动

Talk about the rooms

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在组内进行口语交流。

可按下面例句进行对话:

Girls’ room

Where is the mirror? It’s _______.

Office

Where is the clock? It’s ________.

找几组学生演示所说内容。

教师讲评,要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法。

一日家务劳动的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分工,进行真实性的任务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的运用语言。

活动步骤:

1、学生6人一组组成一个临时家庭,father mother grandmother grandfather son/daughter  sister/brother  完成分工任务。

2、小组成员互相询问What can you do?完成对话任务。

3、根据分工进行表演,小组成员分别说出自己做的工作。完成表演任务。

篇17:上学期Recycle 1第三课时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使用所学四会句子完成Task time 中的采访任务。理解Let’s play中的问题并做出正确回答。学习歌曲“My Favourite Day”。

二、教学难点

复习并使用四会句子完成Task time中的采访任务,并展示个人报道。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38起始页的教学挂图

2.写有Let’s play中的句型卡

3.与Let’s sing部分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Warm-up (热身)

(1) 唱一唱  教师播放Unit2 Let’s chant/B部分的录音,复习歌谣中的句型,为做Task time作铺垫。

(2)口语练习

让学生根据情况回答问题(以下可参考):

Who’s your …teacher?

What’s your…teacher like?

What day is today?

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on Tuesdays?

What classes do you have on…?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

Do you like…? Why?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ay/teacher?

2.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1)模拟采访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采访表格。给学生讲清需采访的项目。

(2)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运用所学的句型对某个同学进行采访。

(3)请采访者把得到的信息填进在采访表格内。

(4)采访者根据表格内容提示,以第三人称身份向大家汇报采访结果。

(5)Let’s play 教师把本部分中的问题做成句型卡,让学生认读,并分成两组贴到黑板上。

(6)向学生出示P38挂图,结合图片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7) 可把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Let’s play (趣味操练)

(1)Pair work 见活动手册P32/3 两人都从起点开始,逐一回答扑克牌上的问题,答对者会得到一个星星。游戏结束时,看谁得到的星星多。

(2)Let’s sing  让学生听录音学唱歌曲。会唱之后,可让学生替换单词,自编歌曲。

(3)画画猜人 教师先出示几位教师的画像,请学生进行描述,教师再进行总结性介绍,然后收起画像、口述某位教师的特征、喜好等,让学生画出这位教师的画像。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巩固与扩展)

(1)练一练 活动手册5 Listen and write the numbers

(2)活动手册6 Talk about your school schedule and tick or cross.

(3)活动手册9 Listen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

(4) 教师把学生填好的采访卡贴出来进行展示,模仿Task time的第2部分两人一组做对话练习。

教案点评:

本课时包含了前三单元所学的词汇、句型等所有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又真实的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先让学生通过说唱歌谣,复习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 What do you do on Sunday?为Task time作铺垫。热身中的口语练习,可为Let's play部分的回答问题奠定基础。  在Task time中,由于Interview your teachers.不适合在课堂上做,改为学生之间互相采访。Let's play部分,在学生能够认读问句的基础上,再结合P38内容来回答问题。最后,在课堂中通过一些活动把知识进行巩固和扩展。

探究活动----写信

探究内容:写给xx的一封信

探究目的:让学生尝试与他人进行书信交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探究形式:全班

活动特点:此活动以书信形式展现。让学生用英语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谈论学校生活和自己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与他人交际的能力。

活动过程 :

1.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一封信的任务

2.教师提示学生有关信的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写信的格式要求

4.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找几封写的好的在班里读一读

5.教师进行总结,并说出课表上每天课程的英语名称。

篇18:上学期Recycle 1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复习1-3单元所学会话,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景熟练运用这些句子。学会新单词Moral Education, Social Studies,celery等。会说唱歌谣,并能理解其含义。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教学难点 为前三个单元中四会句子的综合运用及两个时间副词的读音。

三、课前准备

1.P38图片挂图以及单词卡:Moral Education, Social Studies, celery

2.与Read and write 和Let’s chant部分相配套教学录音带

3.一只麦克风

四、教学过程

1.Warm-up (热身)

(1)唱一唱

教师播放Unit 1 Let’s sing部分歌曲,引导复习句型 “Who’s your … teacher? What’s he/she like?及回答。还可把歌词做替换,使歌曲更加富有交际性。

(2)口语练习

让学生根据情况回答问题(以下可参考):

What day is today?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

What classes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2.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1)唱一唱

教师播放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歌曲,学生跟唱,引出Willow School。

(2)Look and Say (看图说话)

教师出示Willow School的图片,向学生介绍:Look! This is Willow School. Do you want to visit it? Ok. Let’s walk through it.

(3)教师出示P38右上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人物。

提示:Who is English / math / art teacher?

What is he /she /like?

(4)教师出示P38左下图,引导学生看此表围绕有关课程的话题进行交流。

提示:What day is today?

What do you have today?

What do you have on…?

What classes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do on…?

教师问:Do you have Moral Education / Social Studies on…?当教师说到Moral Education / Social Studies时,向学生呈现相应的教科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并教读。

(5) 出示P38右下图,教师用Would you like….?这一句型引出新单词:celery并教读。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图中内容。

提示: Do you have…on…?

We have… on …

Do you like…?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6) Read and Write

教师手拿一张校报说:This is the newspaper about school. It’s the school newspaper. Now David is interviewing Miss Green for the School newspaper. Let’s listen.

(7) 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句子,理解对话含义。

(8) 听录音,完成填空部分。

3.Let’s play (趣味操练)

(1)Let’s chant.

教师播放Let’s chant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说,进一步在节奏中培养语感。教师解释其中几个时间副词的含义。

(2)Find, say and write

教师让学生从横向、纵向、斜向找出表中所含本单元的`7个有关学科的生词并指导学生用彩笔涂出。教师可找若干学生读出7个生词,并指导学生完成右面的问题。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巩固与扩展)

(1)活动八 练一练 让学生做活动手册Rearrange the words.

(2)让学生做活动手册Listen and write the numbers.

(3)让学生做活动手册Interview your parents.

(4)让学生把新学的歌谣说给父母和朋友等。

5.板书

句子:My favourite day is… My favourite teacher is… My favourite food is…

单词:Moral Education  Social Studies  celery

教案点评:

本课时 “ Walk through Willow School and talk about it!”和 “Read and write”部分主要是以图片和采访的形式呈现出前三个单元的主要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操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通过模拟参观校园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运用已学知识把看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教师通过为校报做采访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把语言运用到真实的交际中。

探究活动

采访教师

探究内容:采访教师

探究目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探究形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

活动特点:此项活动以采访的形式进行。每个学生可以采访多位教师,在采访过程中使用所学过的语言从教师身上得到某些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使学生有成功感。

活动过程 :

1.教师自制采访表和简历表并发给学生。

2.出示填写好的简历表给学生做示范。

3.学生根据采访内容自愿采访教师。

4.让学生根据采访的结果填写某位教师的简历表。

5.与同伴之间互相展示并做介绍。

Name

Teach us

Saturdays and Sundays

Favourite food

Favourite color

篇19:上学期Recycle 1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通过对前三单元语言的复习认读新句子,如:My favourite day is Monday. My favourite teacher is… 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能够根据信件内容书写答句,并根据各人情况回复信件。学会用 “Would you like some…?”句型提问并做出回答。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是根据信件内容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尽量写出完整的句子。以及根据个人情况回复信件。

三、课前准备

1.有关食物的图片。

2.与本部分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热身)

(1)唱一唱 教师播放第二单元Let’s chant部分,让学生通过歌谣复习表示星期的`单词。为学习新句型做准备。

(2)说一说 让学生模仿上述Let’s chant 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自编歌谣。

2.  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1)Ask and answer (问答练习) 教师说:I don’t go to work on Saturday and Sunday. On Saturday, I can do many things. So my favourite day is Saturday. 教师问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day?

(2)教师接着问学生:You have many teachers. Who is your favourite teacher? What’s your favourite teacher like?

(3)教师出示一些食物图片,问学生:Here are many foods.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4)读一读 教师出示图片:Look at this boy. His name is Jack. What is he doing? (让学生回答) He’s writing a letter to his good friend Zhang Peng.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is letter? Ok, I’ll show you.

(5) 让学生读一读信中的内容。

(6)教读 pen pal ,解释Tell me about your school, please.

(7) 听本部分录音,让学生跟读句子。

(8) 让学生两人一组口头完成Answer the questions部分,教师检查答案,引导学生用完整句子回答问题。

(9)写一写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Answer the questions部分,鼓励学生尽量写出完成的答句。

(10)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回复信件,填充段落。

(11)让学生把写好的回信,读给大家听。

3. Let’s play (趣味操练)

(1)Make a presentation in the English Club. (活动练习册10)

(2) 猜一猜 请一名学生抽取一张有关食物的单词卡,其他学生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该生回答:Guess! 其他学生进行猜词竞赛。猜对之后持卡的学生确认答案:Yes….is/ are my favourite food.

(3)pair work 教师手中拿着一把香蕉对学生说:I’d like bananas, they are sweet. Would you like bananas?引导学生回答:Yes./No.并用句型说出:They are sour. It’s healthy.等。

(4)学生两人一组用图片做问答练习。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巩固与扩展)

(1)练一练 活动手册3 Listen and rearrange the story.

(2)活动手册4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tick or cross.

(3) 本单元教材Listen and circle

5. 板书

单词:pen pal

句子:My favourite day is…

My favourite teacher is…

My favourite food is…

教案点评:

本课时Read and write部分以书信的方式综合了“谈论教师形象”,“谈论课程”,“谈论食物”等中心话题。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与学生谈话的形式导入  到信的内容中。学习新句子:My favourite day/teacher/food is…在理解了信的大意后,让学生完成Answer the question的练习,然后指导学生写回信。新句型:Would you like …? 是在复习了What would you like?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并进一步操练的。Listen and circle部分放在巩固知识这一环节,用来考查学生综合听力。

实话实说

探究内容:两人一组询问或回答关于星期几上什么课的问题

探究目的:让学生尝试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探究形式:全班

活动特点:此活动以口语交流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用英语向自己的同伴询问星期几上什么课。有能力的同学可谈谈自己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与他人交际的能力。

活动过程 :

1.先让同学们准备一下自己的课表,应尽量熟悉每天都有什么课。

2.提供下面的图给学生作参考:

3.模仿图片内容,进行两人一组的交流。

4.在黑板上提供一组单词作为提示用:

篇20:上学期Recycle 2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Read and write部分的短文认读、理解及运用。要求学生能独立认读短文,根据句意回答问题。并能根据图的内容运用There be 句型进行描述。

二、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难点是能够运用好表示方位的介词,运用There be 句型进行正确的描述。

三、课前准备

1. 准备第六单元所学的单词和短语卡片,本课时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录音。

2. 每个孩子准备好彩笔和画好的图画。

3. 投影片出示Read and write答案。

四、教学过程

1.Warm-up

(1)Review the words

教师出示flower, lake, bridge, city等第六单元16张单词卡片,学生抢答单词。

学生认读单词,方式是one by one。

进行拼读单词比赛。

(2)描述图画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一个乡村和城市的背景图,请孩子分别把16个单词贴在不同的部位,孩子们在小组里进行描述图画:例如:There are many small houses in my village.

请各小组的孩子描述图画。

2.Presentation

listen and choose

(1)教师出示一片绿色的草地,告诉孩子,明明要在这里建一座美丽的村庄,需要你来帮助他,听一听录音,选择你需要准备的图卡。教师播放录音三遍,请孩子们分别找出图卡。

(2)让孩子们自己认读课文内容,把自己的小图卡,贴在自己画好的草地背景上。

(3)听录音,跟读课文2遍。

(4)小组合作,一个孩子读,一个来检查自己的图画。

(5)请孩子把大卡片贴到黑板上,小组描述图画,请几个孩子说一说。

(6)学生自己填写Read and write中的练习。投影答案。

3.Let’s play

Let’s play

教师出示本部分的挂图,让孩子根据图进行自由提问:

Where is ….?  How many ….? Is there a school?

让孩子把这些问题分别写在鱼形的卡片上,贴在教师的四周。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谁回答得最多最好。

Make an ad for a house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Task time部分的设计广告,然后展示、描述自己广告的内容和特点,比一比那个小组设计的广告最有创意。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做本单元活动手册Read and write

小组为单位,就图中的物品进行问答。

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Find, say and write.

学生观察图

小组问答

完成填空

5. 板书

Lesson two

There isn’t a _____ over there.

There are no ______ in the river.

There are no______ near the road.

There aren’t many ______ in the village.

教案点评:

Read and write 部分采取听力呈现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听来接触知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巩固操练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图画先用语言进行描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然后再自己认读课文,完成练习。最后进行的扩展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完成Let’s play和Make an ad for a house, 的任务性活动,运用学过的句子和词汇,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描述图片的探究活动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小组描述这两幅图片,运用There be句型。写一写,并读一读

然后分组宣读。

教师讲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