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斯巴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西安事变80周年活动工作简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安事变80周年活动工作简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西安事变80周年活动工作简报

篇1:西安事变80周年活动工作简报

西安事变80周年暨纪念馆对外开放30周年之际,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和西安市文物局主办,西安事变纪念馆等承办的“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书画作品邀请展”今天(12日)开展。“我眼中的西安事变”主题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也如期举行。

“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书画作品邀请展”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阐发中华文化时代内涵,推进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主题,共收到60余位书画家的优秀作品,内容均以宣传西安事变的历史功绩和现实借鉴作用为重点,集中展现了西安事变的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本次共有52幅作品展出,这些作品将全部由西安事变纪念馆永久收藏。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主题作品征集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响应,截至9月30日共征集各类作品64件。这些作品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经初选有20件作品入围,经过现场和微信两种投票方式,共有 16件作品获奖。

据介绍,西安事变纪念馆将以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暨对外开放30周年为新的起点,继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各项工作,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篇2:西安事变80周年活动工作简报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80周年,西安事变的爆发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形成了一致抗日的局面。多少年来,众人皆知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您可能还不知道,在兵谏之前,二位将军曾多次劝谏未果,张学良甚至忧伤流泪。

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馆对外开放30周年,在其举办的西安事变史实展中,有多幅史料照片都反映了二位将军当年曾多次劝谏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的史实。

其中一张蒋介石下车的照片,拍摄于1936年10月12日。当时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部署对陕甘苏区的“围剿”,逼迫张、杨继续“剿共”,张、杨二位将军屡次去劝谏蒋介石,要求停战抗日,但均遭蒋介石严词拒绝。

另一张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上训话的史料照片,则拍摄于1936年10月27日。蒋介石在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陪同下,到王曲军官训练团视察,当时蒋介石还给训练团团员们训话称:“不剿共而言抗日,在家为不孝,在国为不忠。”

据西安事变纪念馆馆藏的史料显示,1936年10月31日,张学良曾以去洛阳为蒋介石祝寿之机,苦苦劝蒋介石停战,遭蒋介石斥责。同年11月,蒋介石两次在洛阳军校总理纪念周会上训话,训斥与共产党联系的'人,张学良听到后忧伤流泪,但仍没有放弃去继续劝谏的努力。就在西安事变发生前的12月6日和12月7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还两次前往临潼去苦苦劝谏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但均遭到蒋介石的训斥和拒绝。

从一张1936年12月8日拍摄的止园别墅的照片中能看出,当时这里表面上一片平静。其实当天上午,张学良就在止园别墅与杨虎城商谈,两人认为蒋介石坚持“剿共”决心既已无法改变,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只能实施兵谏,逼他抗日,再没别的办法了,随后两人商量了初步的行动计划。

一同展出的另一份史料显示,1936年12月9日,蒋介石在华清池写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的信中,令其通知《大公报》准备发表任命蒋鼎文为西北“剿总”前敌总司令,接替张学良负责指挥的“剿共”任务。当天恰巧有人拍到了一张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西安城里1万余名学生举行空前规模的请愿游行示威活动的照片,当时学生们高举标语坚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篇3:西安事变80周年活动总结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的远大志向。适逢“双12西安事变纪念日”78周年之际,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xx小学与华清宫携手开展“寻访红色足迹传承中华美德”西安事变纪念日社会实践活动。

西安事变80周年活动工作简报本次活动在华清宫与xx小学的携手合作下,充分发挥红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西安事变发生地“五间厅”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xx小学的学生们在华清宫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在华清宫望京门合影,依次参观了九龙湖、“西安事变”的发生地——五间厅。华清小学的小导游与华清宫专业导游共同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了解身边历史、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小导游的讲解技巧也在专业指导下有了明显进步。

在五间厅旧址前,同学们深情背诵《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成为孩子们的志向与心声,300余人的齐诵更点燃了游客们的爱国热情。最后在华清宫工作人员和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进行了历史知识有奖抢答。华清宫的纪念品成为孩子们又一个温暖的记忆。

本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了“西安事变”的背景及过程,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感恩知足的心勤奋学习,回报社会,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篇4:西安事变80周年活动总结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80周年,西安事变的爆发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形成了一致抗日的局面。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馆对外开放30周年,在其举办的西安事变史实展中,有多幅史料照片都反映了二位将军当年曾多次劝谏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的史实。

多少年来,众人皆知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您可能还不知道,在兵谏之前,二位将军曾多次劝谏未果,张学良甚至忧伤流泪。

其中一张蒋介石下车的照片,拍摄于1936年10月12日。当时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部署对陕甘苏区的“围剿”,逼迫张、杨继续“剿共”,张、杨二位将军屡次去劝谏蒋介石,要求停战抗日,但均遭蒋介石严词拒绝。

另一张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上训话的史料照片,则拍摄于1936年10月27日。蒋介石在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陪同下,到王曲军官训练团视察,当时蒋介石还给训练团团员们训话称:“不剿共而言抗日,在家为不孝,在国为不忠。”

据西安事变纪念馆馆藏的史料显示,1936年10月31日,张学良曾以去洛阳为蒋介石祝寿之机,苦苦劝蒋介石停战,遭蒋介石斥责。同年11月,蒋介石两次在洛阳军校总理纪念周会上训话,训斥与共产党联系的人,张学良听到后忧伤流泪,但仍没有放弃去继续劝谏的努力。就在西安事变发生前的12月6日和12月7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还两次前往临潼去苦苦劝谏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但均遭到蒋介石的训斥和拒绝。

从一张1936年12月8日拍摄的止园别墅的照片中能看出,当时这里表面上一片平静。其实当天上午,张学良就在止园别墅与杨虎城商谈,两人认为蒋介石坚持“剿共”决心既已无法改变,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只能实施兵谏,逼他抗日,再没别的办法了,随后两人商量了初步的行动计划。

一同展出的另一份史料显示,1936年12月9日,蒋介石在华清池写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的信中,令其通知《大公报》准备发表任命蒋鼎文为西北“剿总”前敌总司令,接替张学良负责指挥的“剿共”任务。当天恰巧有人拍到了一张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西安城里1万余名学生举行空前规模的请愿游行示威活动的照片,当时学生们高举标语坚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对蒋介石实施兵谏,发表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抗日。

篇5:西安事变80周年活动总结

12月8日至9日,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指导,西安事变研究会主办,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承办的“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清宫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共筑民族魂同圆中国梦”为主题,两岸著名近代史学家、政治学家、西安事变研究会成员以及革命事业继承人齐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西安事变更深层次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为《枪烟炮雨启复兴——西安事变史实陈列》开馆揭幕。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在一片激烈的枪炮声中,由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发动的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宫爆发。该事件的和平解决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成为了扭转抗日战局的关键环节。时至今日,西安事变已历时80周年,“民族已到生死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的呼喊声也已消散历史的长河中。但西安事变的革命精神至今还在两岸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它促成了国共合作,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震惊中外,影响深远。一直以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都是海峡两岸历史学界关注、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举办西安事变8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一件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作为此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华清宫景区的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兵谏亭都曾见证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历史之夜。

12月7日下午,台湾历史学家、绍棠史学会召集人郭冠英,台湾政战学校历史作家、前联勤总部征战主任赵兴鹏,以及西安事变旧址有关代表,西安事变研究会会员及征稿作者共计80余人在华清宫,为研讨作准备。次日上午,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华清宫御膳苑召开。

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铁平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在华清宫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有着特别的意义。华清宫正在实施着唐华清宫九五战略规划保护工程,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和兵谏亭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近年来,通过对华清宫西安事变旧址开展环境整治措施等,有效促进展示效果和游客体验效果,即将于12月12日首演的《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也会将华清宫里的西安事变文化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随后,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枪烟炮雨启复兴——西安事变史实陈列》的开馆揭幕。此次展览是在西安市档案馆和西安事变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举办的,有些文献资料弥足珍贵,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展示。

在下午的会议中,西安事变研究会会长杨瀚和副会长米鹤都分别主持召开了专家分组讨论会,各大家研究成果百花齐放。9日上午,在米鹤都的组织下,张华腾、杨雨檬、魏基智、梁仲明、刘东社、张治家、王立本、郭冠英8位专家分别进行主题为“试析杨虎城的爱国思想”等内容主题演讲,与研讨嘉宾分享各自研究领域中的“西安事变”。本次研讨会前期,西安事变研究会征集了包括《史迪威谈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美国军事情报密档”研究》、《西安事变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等优秀稿件,并结编印为《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的相关成果展示。

据悉,为了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华清宫景区将于12月12日推出《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该剧在全国首创“影画”的节目表现形式。使山水风光、历史实景、多媒体技术以及高科技立体舞台装置高度结合,大量运用高科技灯光、音响、机械装置设备以及多媒体投影技术、剧院技术和蒙太奇等电影变现手法,达到现代科技与文化景观融合、电影画面与舞台戏剧融合的创意效果。通过“电影、舞台剧、绘画、多媒体”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打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全新震撼感觉。全剧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剧情细节感人,并融合多元化舞台手段,以令人震撼的视觉、听觉效果,从不同视角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在最危难时刻的命运抉择。

篇6:西安事变80周年心得体会

1937年12月13日,六朝古都南京沦陷后,在南京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小孩,一律杀光;还进行了“百人斩”比赛,“万人坑”的填埋,老百姓的头颅被侩子手拧在手中炫耀,南京城里尸体成山,血流成河,染红了长江水。无辜死难的老百姓多达30多万。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但它早已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今天,我们虽然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五星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这是爱国志士和英雄儿女们前赴后继,才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民族的耻辱!

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

爱国不应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在今天和平年代里,我们看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强国,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所欲为,我们只能说落后只能被挨打,只能任人宰割,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在心理上维护和树立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

结合上几周我还要说,有个别人在民族团结方面上做的不够好,在我们的女厕所上乱写乱画,还写着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如果是你做的,请你在没人的时候把它擦掉,随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体现了我们学校是多么的不团结,带着歧视的眼光,我们的学校能搞好吗,我们的祖国如果都是这样窝里闹窝里斗,能强大吗,反而被另有企图的国家所利用了?在学校里我们不光要学会学习好好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这样我们才会进步。

今天,我们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在学习上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我们祖国明天填充更多的优秀人才,祖国的强大离不开大家,大家是我们祖国明天的未来。祖国明天的强大是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吧。

篇7:西安事变80周年心得体会

近来无事,我就观看了《西安事变》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深有感触。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看到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达到西安后,联想到国民党中那些所谓哥们的表现,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共产党最仗义!而重新拍制的《西安事变》也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在国民党内部,最讲民族大义的张学良也是最讲哥们情谊的人。张将军为了抗战,扣压了他的“大哥”蒋委员长,应该说是一种为民族大义牺牲哥们情谊的表现,不过从以后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他的这一壮举也是最够哥们的,由此成就了蒋委员长的历史地位。试想,如果不是在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促进下,经过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和谈,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怎么能成为抗战的总司令,又怎么能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一定地位呢?直到今天,陈水扁将蒋介石的灵堂拆除,人们还能对他表示同情,也正是由于他在抗战中有一些名副其实的表现。如果当年他没有转过来抗战,继续打内战,他就会像汪精卫那样成为“不齿于中国人的狗屎堆”。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影片中的国民党政府的晚宴更是层出不穷,没有为国民做过什么实事。此时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却艰苦的为人民的美好未来奋斗,为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赶出中国而做了不懈的努力,可是面对军事力量强大的法西斯日本,中国共产党的军力也是不能抵的,此时只有联合国民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可是要想蒋介石放弃原有的错误思想是何等的难!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抵抗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心里只有争权夺位,人民的死活和安慰不是国民党反动派所思考的。这时,伟大的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起撼动历史的“西安事变”,将反动派蒋介石软禁起来,使他放弃自己原有的错误主张。二位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深知,倘若再不抵抗日本鬼子,东北三省的死亡惨剧将在全国上演,张学良将军再也不愿意被老家人成为“不抵抗将军”,发动事变终于成功将蒋介石软禁,用真诚几经周折没有感动蒋介石,不得不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来做蒋介石的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和所有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一道努力下,蒋介石终于口头答应:放弃原有的不抵抗政策,联合共产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鬼子赶出中国。然后,张学良将军冒着大无畏精神将蒋介石送回南京。整个影片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句话: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自己的,更不是打大学生的,我们是打日本人的!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用经历战火,当然也没有机会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但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做出贡献。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篇8:西安事变80周年心得体会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